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

河北天山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吴振山

2014-05-09 / 中国经济信息网中经评论

[摘要] 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进程,走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绿色城镇化”道路势在必行。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绿色城镇化面临着政治推动、文明构建、技术进步、观念更新等多重挑战,城镇化的绿色转型必然困难重重,必须循序渐进地推进实施。文章认为提前做好规划设计,保障和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进程;创新建设模式,推进公众参与绿色城镇化建设;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进程。

(中经评论·北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强调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进程,走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绿色城镇化”道路势在必行。

实践证明,城镇化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动力。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长期以来的快速增长是建立在以高扩张、高耗能、高排放为特征基础上的,城镇化进程中资源过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的问题十分突出。为此,必须改变粗放型城镇化模式,坚持城镇集约开发与绿色发展相结合,实现城镇人口适度、资源节约、经济高效、环境友好,进而实现城镇化的绿色转型。

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绿色城镇化面临着政治推动、文明构建、技术进步、观念更新等多重挑战,城镇化的绿色转型必然困难重重,必须循序渐进地推进实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推进绿色城镇化科学健康发展

近年来,在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特别是城镇建设中,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高碳、高耗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这就要求必须把传统城镇化的建设理念与生态环境保护、人文精神协调统一起来,形成一个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绿色城镇要符合对改善民生的期许,减少和制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科学的城区规划为引领,根据各地人口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宜城则城,宜镇则镇。将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指标体系融入城镇化规划和建设中,避免大拆大建,注意节约用地,建设一批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城镇。

二、提前做好规划设计,保障和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进程

实现绿色城镇化建设,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客观、合理的绿色城镇化长远规划,明确目标,确定任务,选择好发展模式、发展思路,特别是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和设计。其次,要建立健全绿色城镇建设的法规、规章和政策,形成符合科学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贯彻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塑造绿色城镇模式。要注重健全、完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低消耗、低能耗的产业和产品。第三,引入新能源汽车,建立以公交、出租车、自行车、步行为主体的城镇绿色交通体系。大力推进城镇绿色照明,扶持半导体照明工程。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保护和防治污染力度,加强对传统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严格监督和控制。在注重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整合空间发展布局,稳步实现城镇经济绿色增长。

三、创新建设模式,推进公众参与绿色城镇化建设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大力推广城镇节水、节能、节地、节材技术。协调好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相互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新城产业聚集和旧城人口疏散。与此同时,坚持以绿色发展为理念,建立政府、企业及个人共同参与的绿色城镇化建设机制。政府要协调好绿色城镇化规划的组织实

施,积极引导企业及个人参与绿色城镇化建设;企业应在政府的引导下,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大力推广绿色生产、绿色工艺和绿色技术;个人则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坚持绿色生活、绿色出行和绿色消费。维护城乡居民在绿色城镇化过程中民主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发动全社会为城镇化的绿色转型献计献策。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鼓励和支持公众的绿色消费和环保志愿者行动。绿色城镇化只有是全民参与的城镇化,才能更早更快地实现。

四、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长期以来的粗放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不仅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全面推进城镇化的绿色转型,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和对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进一步加大城镇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快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监督和控制排污总量;继续加大对城市绿色防护带、城市湿地植被、城乡土地硬化与沙化综合治理和保护工作力度;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开展城市重点区域生态修复与建设工作。

五、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进程

制定和完善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城镇生态文明考核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加强城镇生态廊道、湿地保护和社区绿化美化建设,构建以生态环境质量为重要评价指标的绿色城镇化综合考评体系,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建设的步伐。对省域城镇体系划定的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环境屏障区、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保护区等加强空间管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