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话题叙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 英国 法国 俄国 苏联 巴西 俄国 印度 日本 德国 意大利 瑞典 美国 哥伦比亚 阿根廷 奥地利
海明威 伍尔夫 雨果 蒲宁 高尔基 戈埃罗 托尔斯泰 泰戈尔 志贺直哉 伯尔 卡尔维诺 斯特林堡 辛格 马尔克斯 博尔赫斯 卡夫卡
*迷惘的一代 *意识流 浪漫主义 *印象派 社会主义 现实主义 *象征主义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 *白桦派 *不顺从文学 *新小说派 *表现主义 *新小说派 *魔幻现实 *魔幻现实 *表现主义
第一单元话题:叙述
——《外国小说欣赏》 P7~P10 《世纪金榜》P10
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散文、诗歌、剧本
概念: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和环境的 描写来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桥边的老人》 *《墙上的斑点》
短篇 短篇 长篇节选 短篇 短篇节选 长篇节选 长篇节选 短篇 短篇 短篇 短篇 短篇 短篇 短篇 短篇 短篇
1954 诺
叙述 场景
《炮兽》 《安东诺夫卡苹果》 《丹柯》 *《炼金术士》 《娜塔莎》 *《素芭》 《清兵卫与葫芦》 *《在桥边》 《牲畜林》 *《半张纸》 《山羊兹拉特》
1933 诺 主题
人物 1913 诺 文化勋章 1972 诺 结构 1978 诺 1982 诺 虚构 情感 情节
《礼拜二午睡时刻》 《沙之书》 *《骑桶者》
速度控制
• 加速:次要情节,一笔带过 加速是“张”,是跳跃,是略写,多用叙述手法,读 者一般用快速阅读,细细品味。 • 减速:关键情节、精彩之处,浓墨重彩 减速是“弛”,是慢行,是工笔细描细绘,多用描写 手法,读者要用慢速阅读,细细品味。 • 小说的阅读魅力:加速与减速交织,一张一弛,跌宕起伏, 一波三折。叙述与描写是控制小说速度和营造叙事波澜的 法宝。 • 注意:这一技巧也是我们写好记叙文的法宝!
•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 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 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年轻,人人都说你美, 现在,我是特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 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 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情人》玛格丽特〃 杜拉斯(1914-1996)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 和电影艺术家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王道乾译)
•
今天我没有上课。也就是说我去学校了,但只是 请班主任允许我回家。我把我爸爸的信也交给了他, 信中称“家里有事”,请老师准我的假。他问,家 里到底有什么事?我告诉他说,他们招我爸爸去服 劳役了,于是他不再追问下去了。(《无命运的人 生》凯尔泰斯〃伊姆雷(1929— )匈牙利犹太作家, 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年版。许衍艺译)
叙述人称
(1)第三人称——“他”——全知或有限视角 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的 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外部,以旁观 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 好处:叙述客观自由,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展示不同人物不 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举例:比如《项链》…… “叙述人对玛蒂尔德的生活情况无所不知,又俨然一个 冷静的上帝俯瞰着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
Biblioteka Baidu
•
同样是用第一人称,讲述人的身份和年纪却不一样。《 无命运的人生》的叙述人决定了小说要以一个孩子的眼睛 来看世界,他的视角是仰视的,对成人世界的复杂与不可 理喻,无法做出解释和判断。孩子的视角也就导致了观察 点的不同。这个视角也决定了这样的叙事是一种“现在进 行时”的叙事,使读者与人物一同经历着成长的阵痛。 • 《情人》的叙述人决定了小说要以一个“过来人”回忆 往事的面目出现。这个人饱经沧桑,站在俯瞰人生的高度, 其视角是俯视的,审视少女时代的稚嫩经历时,就有了更 自信的把握和权衡。选取这样的视角,决定了这篇小说是 一种“过去完成时”的叙事,读者和叙述人都知道事情的 结局,只是在一起回顾已经发生和已经经历过了的事情。
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 特点:叙事者是故事里的人物,是站在故事内部参与者的角度来讲 述故事的。 好处:①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读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②故 事的环节都是"现在进行时",使读者有所期待,吸引读者;③便于抒 发感情。 不足: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 • 第二人称——“你”——有限视角 特点:严格地说,它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你”是小说中的一个 人物,讲述者是藏在局内的“我”。叙述者对“你这个人物倾注抒情 目光。 好处: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叙述者与人物之间有一种 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 叙述角度
• 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 事角度。它也可称为视角,是一个小说叙述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 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 • (1)全知视角: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叙事人相当于上帝, 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 物评头论足。 好处: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作者对人物进行评 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 (2)有限视角: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 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 判,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往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 似的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起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 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 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 刀,提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 这段描写中,作者的叙述视角并没有改变,还是第三人称,但小说 中的人物叙述视角却发生变化,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完全是两个公 人眼中看出:先写自己水火棍被物隔去,再写一条禅杖飞到。再写 出现个胖大和尚,最后写公人眼中胖和尚的装束,这样写法,避免 了小说写作上的单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小说中人物叙述 视角的变化,往往被忽视,故要稍加留心,细细品味。
• 有限的全知视角 为了克服不同叙述人称各自的缺点,现代小说家摸索出 了一种更巧妙的笔法,比如在使用第三人称叙述时,并不 采用全知视角,而是故意采用有限视角——叙述者只对某 个人物无所不知,而对其他人物却并不了解。一言以蔽之: 两种叙述人称可以巧妙地结合。 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聪明的小说家并不全采用全 知视角,而是在全知视角中插入小说中某一人物的有限视 角,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这样,我们看 到小说的叙述视角,并不等同于人称,有时,人称不变, 但人物视角却变化了。
自读话题内容,弄清基本概念:
• 1、什么叫叙述? • 2、什么是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 3、叙述人称有哪些?各自的好处和缺点是什么? • 4、什么叫叙述腔调?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 5、如何理解“讲述”与“显示”? • 6、怎么理解叙述的速度控制? • 7、对叙述的考查题型有哪些?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叙述腔调
• 腔调:说话的声音、语气等。 • 叙述腔调:叙述者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 等个性化的特征;它或多或少带有作者的影子和烙印,与 小说或作者的风格密切相关,甚至可说腔调即风格。 • 举例:睿智抒情伍尔芙,内敛深沉海明威,含泪微笑欧· 亨利,幽默深刻是鲁迅,冷峻悲悯属余华,醇厚质朴算金 庸……
• 1、《我的叔叔于勒》中以一个半大的孩子眼睛来看世界, 他的视角是仰视的,因为他对成人世界的复杂不可理喻, 无法做出解释和判断。 √ • 2、第二人称“你”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叙述角度。 × • 3、第三人称既可以全面客观地展示故事内容,还可以拉近 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他是一种全知视角。 × • 4、传统小说惯用的手法是讲述,现代小说惯用的手法是显 示,一般一篇小说只用讲述或者显示。 × • 5、小说里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生活里的时间必须一一对应, 因为均匀的速度才吸引人阅读。 ×
景物描写的作用 •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地、人),为人物活动提供 场所 • 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感情 • 3、衬托人物(烘托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 格、抒发人物感情)【正面、反面】 • 4、突出主题,表现主旨 • 5、起线索过渡作用(段落衔接处) • 6、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穿插小说戏剧中)
• “讲述”与“显示”
◎关于“讲述” 特点:上帝俯瞰,全知视角,多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者时不 时要亮相,“指手画脚”。 传统小说多用“讲述”,如: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关于“显示” 特点:凡人目光,有限视角,多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者不肯 露面,消失在文字背后。 现代小说多用“显示”,如:海明威《桥边的老人》。 注意:“讲述”与“显示”在同一篇小说中两相结合,穿插 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