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课程诊改报告

合集下载

(完整版)《机械基础》课程诊改报告

(完整版)《机械基础》课程诊改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诊改报告体系专业教研室郑芬(一)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机械设计基础》是模具和机械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介绍了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后续课程有:《机械制造技术》、《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数控加工》等。

经过学习本课程,能够达到以下知识目标:1、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初步掌握采纳和设计方法。

2、拥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解析计算的能力、必然的制图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术,拥有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及解析、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能力目标:1、认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的一般过程,侧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经过理论授课、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外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授课活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2、认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侧重理论联系实质,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工程实责问题。

3、养成扎实、慎重、进步的质量及独立思虑的学习习惯。

素质目标1、使学生认识我国人民在机械历史上的巨大贡献,并同时认识到我国机械设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2、感觉机械设计成就的美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以此加强学生的审美情味。

3、在以实质操作过程为主的项目授课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拟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责问题的工作能力,为今后走上实质工作岗位打好牢固的基础(二)课程建设规划1、授课资源建设建设与发展共享优异课程资源。

依照行业发展需求,经过优异专业核心课程及优选课程、网络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建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授课资源库,主要包括专业授课目的与标准、课程系统、授课内容、模拟实验实训、授课指导、学习谈论等要素。

《机械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自查报告【可编辑版】

《机械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自查报告【可编辑版】

《机械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自查报告《机械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自查报告《机械基础》课程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汽车运用技术、机电一体化等机电类专业必修的专业主干课,是机械工程学科体系中的核心专业课程。

也是技术工程系重点建设课程。

多年来,学院和系部在专业与学科建设上坚持改革、发展和创新,以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建设为关键,以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和操作性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为核心,尤其是通过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机电工程实训中心等方面的工作,使《机械基础》课程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教学内容逐步充实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机电类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课程建设的背景与总体目标《机械基础》课程开设到现在,一直被列为学院工科专业的主干课程。

经过这些年的开发建设,《机械基础》课程从学科体系、教学手段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有了长足发展。

本课程的教学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建立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

其指导思想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系统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我们确定的《机械基础》课程建设上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加强课程组的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力争使《机械基础》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的要求。

为打造机械类省级精品专业打下基础。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教师队伍建设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职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的达100%;这些高级职称的教师均是有企业工作背景的双师型教师,而且年富力强,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

《机械基础》课程自我诊改报告

《机械基础》课程自我诊改报告

《机械基础》课程自我诊改报告一、诊改基础(一)课程定位《机械基础》课程属于校级达标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让学生了解机械工程材料性能和金属材料热处理的方法,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理解常用机械传动的工作过程,初步具备正确拆装机电设备中机械零部件的能力;能正确识读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会选用常用量具对零件进行精度测量;具备机械加工工艺的初步能力。

为无缝对接将来的工作岗位和升入高职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师资团队有结构较为合理的“双师型”创新型教学团队,由较高教学水平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担任课程建设负责人,课程建设团队教师熟悉课程,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敬业,教学水平较高。

(三)课程实施教学条件1.扩充教学资源、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库内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构件交流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和成果共享。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提高教学效率、加快学生角色转化、缩短工作就业适应期。

并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和实训中心。

2.聘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技术骨干1-2名,作为兼职教师到学校承担《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工作,提高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水平。

3.继续加大《机械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实验室条件、信息化建设)实践教学条件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应重视加强相关的硬件建设,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障,促进我校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加强机械基础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包括电子教材及教案、各类型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试题库、工程案例教学素材库及工艺技术虚拟仿真素材库等。

(四)课程内容与考核1.课程内容(1)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

采用多元立体的考核评价模式,将过程性考评、阶段性考评和终结性考评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诊断、调整、导向、激励的多重功能,根据《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引导其全面发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总结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总结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械设计基础》作为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基于该课程在机电专业的核心地位,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设计水平,本学期把它作为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在机电1003班进行教学试点。

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教与学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

本学期注重教学内容的重组,重视结论,忽略详细的推导证明,删减过时内容。

完善设计所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增加基本设计方法和实践性内容。

比如在机构分析中,增加了解析法内容。

解析法更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工程实际,同时也是机械系统向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的要求。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整合教学内容以后,简化了很多内容,学生负担减轻了,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很好地参与到教学中。

其次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

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诱导激励等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思维的习惯。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方面。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最终落脚点,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

实验教学是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来验证一些结论现象的有效途径,本来应该增设设计型机构方案构思组装实验,但是由于实践条件有限,不能很好实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工程分析能力和运用资料等基本设计能力。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与实践机械基础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一直以来都扮演着培养学生基础机械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角色。

随着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亟待改革和探讨。

对机械基础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需要对课程的目标和学习者需求进行重新定位。

机械行业的发展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机械制造和维修,而是越来越多地涉及到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等方面。

在课程设计上应该增加对新型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如数字化设计、虚拟仿真和智能控制等。

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的学习无疑是必要的,但单纯的理论教学往往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和不理解。

在课程改革中,应该引入更多的实践内容,如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和工程实践等。

通过实践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机械基础课程的内容虽然主要是理论知识,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此,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程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还需要与时俱进和跟随行业的发展。

随着机械行业的变革和技术的更新,课程内容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调整。

教师需要密切关注行业的变化和趋势,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保持与行业的接轨,并将最新的技术和理论融入到课程中,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通过重新定位课程目标和学习者需求,注重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行业的发展保持同步,才能更好地适应机械行业的变化和需求,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械人才。

职高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职高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要求 学生用螺栓螺母组装成 简易
的四杆 机构 , 然后结合教材 中 四杆机构 的类型及运 动原理 , 对自
1 . 争取实地参观 、 实训 , 先实践再理论
职高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 进工厂 , 没 有见 过机床设备 。传统 己组装的四杆机构进行观察研讨 。最后 向全班展示结果 。 的课堂教学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操作 。因此 , 在理论教学之前 , 不妨
问题研 究
2 0 1 4年 3月 1 8日
职高机械基础课程教学 中的问题及改进措
文/ 赵 雪

要: 机械基础是职业高中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且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 目前, 传
统的教 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 教 师应结合学生实情, 不断改进教 法,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从分析传统教 学模 式中存在 的问题入手 , 提出
总之 , 作 为《 机械基 础》 学 科的教师 , 我们要 善于分 析和研究
先联系工厂 、 企业 , 给学生创造机会 , 让他们 亲身参 观生产车间或 教学 中的实际 问题 , 注重将理 论与实 际相结 合 , 运用先 进的现代
者直接参加拆装实训 ,这样可以增 加学生对机械 的感性认识 , 由 化教学手段 , 激发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
传 统的教学模式 主要采用讲授理论 的形 式 , 对 于学 生来说 较 得稀里糊 涂 , 没完全搞 明白。教学手段 的单调 , 理论学 习的枯燥 , 为抽象 , 一般不好理解和接受。加上理论性 的知识不够形象 且较 使我们 的课堂气氛平平 , 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为枯燥 , 导致学生 的学习兴致不高 , 有 时为了考试 死记硬背 , 使课 堂教学不能真正为学 生服务 。 3 . 缺乏必要的实训设备 , 往往使教学成为纸上谈兵 其实 , 我们可 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三维 动态的画面来演示 传动机构 中各个零件 的相对运动 。这样 , 学生会很 轻松愉快地理 解其 中的运动原理 。相对于教材上 的内容 , 课件演示更 为形象和

职高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职高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职高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摘要:职高学校教学旨在培养企业应用型技术人才,推动职高毕业生面向社会工作岗位发展。

机械课程是职高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传统职业高中的机械课程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分离,方法古板枯燥等问题。

这就要求职高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制定新的教学计划,解决教学问题,改善教学质量。

关键词:职高机械课程;教学问题;改进措施引言:对于职业高中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其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对于学生来说,起初接受这门课程时陌生感强,难度系数较大。

如若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过程过于乏味,教学设备器材缺乏等问题频繁出现,那么学生会产生对这门课程更多的抵触,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着手,探讨传统教学问题的改进措施。

1.教学中的实际问题1.1教学方式传统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机械市场需求大量的技术精湛的机电专业人才,职高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教学的重要课题。

而就目前来看,职业高中的教学大都是老师按部就班的按照课本讲解,以图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囫囵吞枣的学习,以便通过考试。

教师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也不加以直观演示操作,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求知探索的好奇心,打消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而且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不是同一人的现象,两位老师教学进度不统一,教学方法有差异,便导致了理论与实践衔接方面的脱节,知识和技术的结合学习流于形式,学习能力难以提升。

1.2教材资料短缺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有限,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所以对于其学习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教学中的任何不利因素都会造成学习上的影响。

基本上现在开设机械基础课程的职高学校用的都是高教版的《机械基础》,由于各种因素,此课本存在书本编写,内容设置等问题。

例如,机械传动概述与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常用机械零件的排列顺序可以适当调换,书中内容涉及过于广泛,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不够详细具体的。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报告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报告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报告一、改革目标1. 编写应用型教材,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结合机器人行业需要,编制一本符合行业需要、适合学生学习的机械工程基础教材,培养具有积极的做事态度,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动手能力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2. 从“零”改革,以改促教通过课程改革之后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机器人需要的机械基础知识,满足从事机器人及其相关行业的要求;倡导学生“愿动手,勤动手”,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实践来检验理论,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将合作的精神融汇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注重学生想法,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搭建分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不仅能够学习知识,还能展示才华的舞台,真正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二、实施方案及创新点1. 实施方案(1)筛选内容,编写讲义该课程根据机器人设计及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机械学知识,并结合实验室现有的机器人设备,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互换性公差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内容重新整合,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减弱理论推导,侧重原理应用。

选取静力学知识作为力学基础性教学内容,通过对实验室机器人设备进行静力学分析作为项目验收;材料力学中以变形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结合机器人生产厂家装配与调试机器人的过程,将机器人装配的案例引入课堂,通过实例拆解,辅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2)调整教学方式,实施项目式教学机器人机械工程基础作为机器人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需要设计出与时俱进的实践课程满足该专业实践教学,该课程根据工业机器人结构将知识点拆解,实行项目式教学。

例如将工业机器人部分结构图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询等方式,掌握公差标志的意义,能够看懂图纸,学习后由学生主导授课,教师进行辅助。

(3)校企交流,共建案例库合理利用假期和学校提供的资源,深入企业,向企业学习行业的工作模式,掌握行业企业相关标准,积累工厂生产线的资料及项目经验,与企业一起将其转化为课堂上,学生可以接受的案例,教授给学生,并扩展成为课后练习的项目,校企合作编写讲义,建立案例题库。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反思与改革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反思与改革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反思与改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机械设计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满足学生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革,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创新能力。

第一部分教学反思1. 教师角色定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导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然而,我们应意识到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应转变角色,更多地充当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

2. 教学资源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相对分散,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获得全面的支持和指导。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该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建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在线学习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相关教学资料和实践案例。

3. 实践环节强化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实践环节是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实践环节往往被弱化或者忽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增加实践课程的数量和质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并结合课堂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第二部分教学改革1. 课程设计重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我们应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进行课程设计的重构。

在设计课程时,应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2. 开展团队合作机械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实践,培养其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入创新设计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可以引入创新设计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设计,倡导学生从改进现有设计到创造全新设计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基于学情的高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改革设计

基于学情的高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改革设计

基于学情的高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改革设计作者:王文娟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4期1学情分析及课程改革近几年报考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文科生偏多,理工科方面的基础知识较薄弱;学生高考成绩普遍偏低,也意味着高中阶段的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学生基本上为男生,说明他们较喜欢动手操作;学生大多来自普通高中,无职业技能。

综合以上情况可以知道,学生认知能力、接受水平、学习能力都较低,思维规律上存在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教材中抽象理论的理解比较困难的特点,而且学习主动性差。

教师要讲授一门课程,首先要对课程进行分析,了解它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重难点问题及所需学时数并制定出授课计划,完成整体课程设计,然后才是备好课、上好课并达到每堂课的教学目标。

高职《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学完这门课后,要求学生对机器有全面的了解,要满足这一要求,教师绝不能墨守陈规,必须首先根据现有学情做好对课程的改革设计。

基于学情进行课程改革设计时,教师应悉心研究所教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最佳学习方法,在全面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完成课程中每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

2课程分析《机械基础》是高职机电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先修课程有机械制图、公差、金属工艺学等。

《机械基础》课程以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为基础,着重讲解机器的执行机构、传动机构及常用零部件的组成、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失效形式、材料、制造、安装维护、润滑等。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处理一般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它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以“必须、够用”为度。

3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中将《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对通用零件和常用机构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对简单机构的设计和计算能力;开展实验的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运用能力。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总结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总结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总结一、课程简介本项目建设周期为2018年2月至2020年11月,是—智能制造类专业群中的在线课程建设项目。

本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讲义、电子课件和教学视频。

本项目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目的让学生具备各职业岗位所必须的机械加工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金属切削基础知识。

二、项目建设目的与意义《机械制造基础》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目的让学生具备各职业岗位所必须的机械加工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金属切削基础知识。

通过对机械制造基础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点的掌握及应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优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建设,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效果,培养与企业职业能力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项目建设过程1.建设目标通过对机械制造基础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主要目的让学生具备各职业岗位所必须的机械加工方面的基础知识,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点的掌握及应用,提高自主学习效果,培养与企业职业能力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知识目标(1)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2)了解零件的毛坯制造方法与选择;(3)了解机械加工工艺及实施方法及特点(4)了解外圆柱面、孔、平面、螺纹、圆柱齿轮面的加工工艺与装备知识;(5)机械制造工艺综合设计与装配;(6)了解现代制造新技术的知识。

2.能力目标(1)熟悉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制造方法,具备机械制造基本职业素养(2)会根结机械制造过程的经济分析、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运用机械加工技术,选择工艺最佳方案(3)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产品加工质量问题的能力(4)会选择机械加工工艺装备,具备机械加工工艺制定及实施的能力(5)会应用当前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

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改进思路探讨

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改进思路探讨

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改进思路探讨笔者学院是教职员工和学生数量上万,规模较大。

要办好这样的学校,确保教学质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思考。

近年来,学院坚持“保持规模,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发展思路,一线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此,笔者根据对机械基础课程多年来的教学实践,通过分析现状和问题,对该课程教学的改进思路作一些探讨。

一、机械基础课程常规教学和存在的弊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机械基础课程实行传统的教学流程:先介绍课程内容,使学生粗线条了解课程结构;深入浅出地讲解概念与基本理论、专业名词术语、定律及有关基本理论。

在教学中应用由浅入深、注意比较的讲解方法,并通过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概念内容的理解;对曲线、图表、结构图及原理图进行介绍与分析;将板书和教学模型相结合,让学生做一些课堂练习,并布置课后作业;复习时归纳总结,增强学生理解与记忆。

这属于填鸭式教学,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觉得内容多而无从下手,内容杂而抓不住重点,逻辑性不强;有些内容抽象,缺乏感性认识,学习起来不好理解。

这样下来,学习好的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中等水平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差生有恐惧心理,直接放弃。

二、分析教材、取舍内容、突出重难点三、结合学院实情,转变教学思路1.利用动画软件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一种心理行为和动机,它的本质是求知欲。

当人们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就会激发情感、意志去追求和探索这一事物。

机械基础是学生反映比较难学的课程之一,利用计算机动画软件,使复杂问题形象化,能激起学生一定的求知欲。

如:齿轮渐开线的形成与渐开线的性质内容较抽象,用动画将这一运动过程表现出来,演示给学生看,之后再讲渐开线的性质,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再如:第14章液压传动和第15章气压传动,利用计算机的动画软件制作液体和气体的运动过程,可以生动直观地解释工作过程和特点,使学生更容易提起兴趣并加深理解。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与实践一、背景介绍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机械工程专业已经成为众多学生的热门选择。

在机械工程的学习过程中,机械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机械基础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必要对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推动机械工程教育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陈旧:传统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多为理论知识,缺乏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对实际操作技能的需求。

2. 教学手段落后:传统的机械基础课程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

3. 教学内容单一:传统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对新技术、新理论的介绍和应用。

三、改革探讨1. 拓宽教学内容: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应该拓宽教学内容,针对新技术和新理论进行介绍和应用。

如在机械制造工艺课程中,可以加入数控加工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相关内容,以满足学生对新技术的学习需求。

2. 注重实践操作:机械基础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设置实验课程或实际操作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到知识和技能。

3. 教学手段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改革实践1. 更新教学内容:对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引入新技术和新理论,如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设计工具和方法。

五、效果评估改革实践一段时间后,应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业成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

六、总结与展望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学校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拓宽、实践操作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可以有效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多的优秀机械工程人才,促进机械工程教育的发展。

机械工程系教学工作诊改报告

机械工程系教学工作诊改报告

机械工程系教学工作诊改报告一、概况机械工程系是我校重点学科之一,负责培养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次报告旨在对机械工程系的教学工作进行诊改,找出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二、问题分析1.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缺乏实践技能的培养。

2.教学方法陈旧: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授课,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3.考核方式单一:主要以课堂考试为主,缺乏综合性评价。

4.实习教学不足:实习教学时间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技能的培养需求。

5.教材选用不合理:部分教材过时,与实际工程应用不相符。

三、改进建议1.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加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践,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研究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多元化考核方式:除了传统的课堂考试外,还可以引入综合性评价方式,如项目报告、实践操作考核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4.加强实习教学:增加实习教学的时间和机会,与实际工程项目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5.优化教材选用:及时更新教材,选择与实际工程应用相关的教材,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

四、改进措施1.设立实践课程:增加实践课程的数量和内容,注重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

2.鼓励教师创新教学: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方法的培训和研讨会,引导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多元化考核系统:建立综合性评价考核系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4.拓宽实习教学渠道: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并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

5.定期更新教材:建立教材更新制度,定期评估目前使用教材的适用性,并及时更新与实际工程应用相关的教材。

五、改进效果评估1.学生满意度调查: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改进措施的满意程度,了解改进措施的效果。

浅谈《机械基础》教学体会与改革建议

浅谈《机械基础》教学体会与改革建议

的专业特 点,努力构件完整的课程 新体 系。它包括基础机械 使老师所要讲授 的内容更加形象直观、 声形并茂感、 主题鲜明、
理论、 连接、 机械传动 、 常用 零件和机械基础知识的总体融合 。 寓教于乐且染力强 ,能很大程度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 新的课程 体系有利于学生先从整体上大致了解机械基础的基 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 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完善, 不再是单

些 问题 , 学生集 中反 映课程 内容枯燥、 抽象和繁杂 。针对 上 3采用多媒体进行辅 助教 学 以前传统 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 学科教学 的系统性,而更
点改 革 建 议 。
述 问题 , 笔者在课 堂教学与课后实践中的试验 后, 提出 以下几 l 对教学 内容合理选择与综合
多忽视各个学科课程知识点间的相关联系 ,上课时在教学过 程中, 出现 了脱离牛产实际, 更多注 重理论教学 , 使学生感到
精心设计最适合学生的课程体系,强调机械基础理论知 课程 知识 的乏味 、 卒洞 和枯燥 , 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 能
1 只 j 其在 实践 生产 中的应用是紧密相连 的,重新确定学科难 力 发挥 的不 充 分 的 现 象 。 点和 重点, 重新编排教学内容 的详略和章节顺序, 突 出该学科 在课 堂上利用 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很 多优 点,如可 以
浅谈《 机械 基础 》 教学体 会与改革建议
口 刘 佳
( 葫芦岛市连 山区职业教育 中心 辽 宁 ・ 葫芦 岛 1 2 5 0 0 0 ) 摘 要: 《 机械基 础》 是机械加工 类一 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 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根据该课程 的内容特 点, 结合近几年在教 学 中发现 的实 际问题 , 本着从如何提高课 堂教学效果 、 增强学生学 习兴趣 的 目的出发 , 提出

机械工程系教学工作诊改报告

机械工程系教学工作诊改报告

机械工程系教学工作诊改报告(1稿)一、机械工程系阶段性教学工作检查总结结合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下发文件《关于实施山东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意见》及学校“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按照张同光院长《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三届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要求,围绕2016-2017-2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现就教学工作检查总结如下:(一)、树品牌、铸特色,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1.进一步规范项目化教学落地工作,加强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按照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标准,《数控加工工艺制定与实施》课程成功申报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组织教师积极申报2017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研究》项目成功立项。

3.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及验收指标体系,数控技术应用省级中职品牌专业建设工作,通过省教育厅、财政厅验收。

(二)、多措并举,提升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1.根据学校《关于开展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教研活动的通知》,结合系内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教研活动计划,并严格落实。

将教研活动作为一个教师交流、教法研讨、教学示范、课题研究的平台,切实发挥作用,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提升。

2.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充分利用教师能力发展中心、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及系内优质教学资源,组织开展尤其是专业技能、信息化教学等方面的培训。

(三)、严格管理、规范程序,日常教学管理常抓不懈1.严格按照要求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切实保证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到位。

抓好各教学环节的管理,做好期初、期中的教案、授课计划、教学进度、作业批改、教室日志等教学检查工作,并抓好检查结果的反馈与整改工作。

2.成立以各班学习委员为成员的学生信息反馈站,召开了一次学生座谈会,并及时做好意见反馈及限期整改工作。

3.实施“一日四查”、“推门听课”制度,重点针对青年教师,进行随机听课,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听课课时达到22课时。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一、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passively接受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大部分是理论知识,缺乏与实际工程实践的结合,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

教材内容相对陈旧,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要求。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针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需要朝着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探索。

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为重点,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实践的结合,更新课程教材内容,增加最新的技术知识和工程案例,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例如引入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实践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要推动教师的角色转变,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和服务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能力。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法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探索。

教学内容方面,可以通过评估课程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更新教材内容,增加最新的技术知识和工程案例,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程应用。

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教学、实践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教学手段方面,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虚拟仿真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方面,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既包括笔试和口试,还包括实验报告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际能力。

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中,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南京工程学院在机械设计课程中,推行了以项目驱动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分组开展小型设计项目,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理论知识,锻炼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诊改报告机制专业教研室郑芬(一)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机械设计基础》是模具和机械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介绍了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后续课程有:《机械制造技术》、《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数控加工》等。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达到以下知识目标:1、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和设计方法。

2、具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一定的制图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及分析、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能力目标:1、认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的一般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外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2、认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

3、养成踏实、严谨、进取的品质及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素质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在机械历史上的巨大贡献,并同时认识到我国机械设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2、感受机械设计成果的美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3、在以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为今后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二)课程建设规划1、教学资源建设建设与发展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根据行业发展需求,通过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成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模拟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

通过这一平台建设,规范专业教学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基础平台。

2、发展教学队伍逐步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使教学交过逐步提升。

寻求与企业合作的机会,使带课老师能够在企业一线学习,了解行业发展的动态,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

另外,引进一些在企业任职的兼职教师,加强学生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3、教学模式方面,重视学生在学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能够使用一些教学模型或实物进行演示,课程设计过程中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将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引入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4、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把学生带到实践工作中去,让学生边学边做,推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三)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序化1、主要教学内容2、教学方式校内课堂教学、启发互动式、启发探讨式、讲授、实验法等。

(四)实践性教学1、校内建立机械基础实验室2、产学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目前模具学院为培养人才,学院和腾日国际投资过亿元购买国际最先进的五轴加工设备(仅单台设备价值超过一千万元),计划将建成无尘,恒温,低噪的国际化物联网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是全国所有大学中第一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五)课程资源教材目前选用的是李靖宇、史同坤等主编由大连理工出版社出版的《机械设计基础》,该教材内容紧扣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注意选材的可用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世纪高职专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的机械类规划教材之一。

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目前已准备有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以及试题库供学生参考学习。

(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一、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指导思想1.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美术专业人才为标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研究新的适用性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手段的使用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结合。

要通过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得到充分的解释,使之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最大的信息量,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研究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较好实现教学目的。

4.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服从于人才素质培养,以全面积极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

通过改革建设应逐步实现教学方法的三个转变:以教师教为主转向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只重视学习结果转向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从只研究教法转向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形式结合专业特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形式因地因时有多种变化。

常用的形式有:讨论式、启发式、演示式、合作式、体验式、提问式、创意式等。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技术的普遍运用,又增添了观摩课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网络资料结合教学、现场优质课教学、互动创新式、专业课程的考核等教学方式。

1.观摩课教学。

是一种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交流活动,是一个教师有课其他教师听课的教学形式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是一种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手段进行授课的教学形式,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媒体有机地结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学。

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适合本教学内容的课件的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网络教学。

是指通过网络技术手段,进行在线教学,目前我们还没有条件完成这种教学方式,只能通过网络下载相关资料,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

4.现场优质课教学。

是指依据美术教学的特点,在选定的教室或班级听课、现场开展各类评比、讨论的教学活动。

5.互动创新式教学。

是指在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互动性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专题创作、开展专题讨论、进行提问解答等。

6.专业课程的考核。

凡列入教学计划的课程必须进行一定的考核,有的通过过关考核,有的运用作业考核,有的运用试卷考核,使之促进和提高教学效率。

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我们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有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充实和提高。

(七)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本课程原来的考核方式为:总成绩中,期末考试占40%,考勤占30%,作业占30%。

为突出平时实训操作的重要性,今后的考核方式将改为:总成绩中,期末考试占30%,考勤占20%,作业占20%,实习表现占30%。

(八)自主进程课程建设1.利用形象化模具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机械基础》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思维效率,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

在教学活动中,有许多概念理论的教学需要借助于形象思维来进行,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以形象思维手段来理解和把握一些概念和理论,就会收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机械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各种机械的运动形成,齿轮轮系传动及液压传动,符号繁多,传动图线复杂,学生初学时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很难想象其中的运动和力的传递情况,若利用形象化教具,可以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还比如液压油的传力问题和静压帕斯卡原理的理解是非常抽象的,但曾经有本杂志记载:有些学校的教师通过在透明管道中乒乓球相互地挤压和运动实验来理解油分子之间的传力和压力方向,这就显得容易了,而且又丰富了学生对该种问题的想象力,使学生比较透彻地把握这些概念。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善于运用形象思维手段,有助于概念的理解,简化问题的层次,缩短认识过程,提高思维效率。

2.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进入课堂。

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

总而言之,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满足学生全方位感知信息的需求,使教学生动活泼,学生认识深刻,记忆持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例如,通过一个多彩鲜艳的齿轮传动全过程,再配上重点文字、声音的描述,使齿轮传动系统的元件、功用及在系统的安装位置呈现在学生的视觉感官中,从而增强了学生对传动系统的感性认识。

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比老师过去在课堂上用多少语言去反复描述都要有用得多,使难以讲授的课简明易懂,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的实质首先就在于它不仅是“教”或“学”的过程,而且是一种全体参与的过程。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参与到你的整个教学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交往、交流、互动、对话的活动。

在这样的活动中,老师作为一种知识资源出现在学生面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

老师在旁边做适当引导、点拨鼓励学生去动手、去思考、去归纳和总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善于提出问题,会影响学生养成“发现——提出”问题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而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设计适当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素质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实践性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在本课程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生产实际。

例如:参观实验室、实习车间,组织现场教学等等,不断积累实践知识,激发求知欲。

如对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及分析,可进行现场教学拆装一些机械设备,让学生测绘。

对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可组织去工厂现场参观齿轮加工,对插齿、仿形加工过程进一步加深理解。

对减速器的结构分析及装配,可使用生产实用减速器进行结构分析、拆装实验等。

这样可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创造性。

5.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不能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更新,就无法把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例如,对于一些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课程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

老师可以把有关问题写在黑板上,规定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找出问题的出处,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看其是否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最后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知识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