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

合集下载

湖北省种子管理局全省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

湖北省种子管理局全省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

湖北省种子管理局全省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对申报我省审定的小麦品种进行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病性、真实性和品质鉴定,为全省小麦品种审定和合理布局及向国家区域试验推荐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二、参试品种和选育单位共设A、B、C三组,33个品种(不含对照),对照品种为郑麦9023。

病害鉴定: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所承担。

DNA指纹测试:由北京市杂交小麦工程技术中心对续试品种进行DNA指纹测试。

品质测试:各参试种统一进行品质分析,样品由区试小区中取样,区试考察后确定供样点,每品种每点取样2公斤。

由省种子管理局将各点样品混合后送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

三、试验设计及栽培管理1.试验设计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13.33平方米(0.02亩),(小区宽度2.4~3.3m之间)。

试验四周设保护行,为了方便出苗后查苗、移苗、补苗,要求将每个参试种剩余的种子种植在邻近的保护区内。

2.试验地必须安排在中上肥力的田块,要求前茬一致,肥力均匀,地势平坦,四周无荫蔽,且能代表该试点所在地区小麦的生产和生态条件。

3.试验同一项田间管理措施必须在同一天内完成,特殊情况至少同一重复必须在同一天完成。

试验田治虫不治病,其它田间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

4.试验要求每亩基本苗15万左右(15-17万为宜),同一试点同一试验内小区间基本苗相差不得超过2万。

播种前应根据发芽率、千粒重和田间出苗率确定播量;分行称重,条播;按当地适宜播种期播种。

四、试验管理要求1.供种:如有品种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试点反映田间出苗率确实低,影响了区域试验的正常进行,则取消该品种当年在各试点的参试资格。

2.对供种中弄虚作假的单位,其参试品种的试验结果作报废处理。

3.试验的观察记载必须按统一的项目标准对照执行,记载项目及标准见附件。

4.试验小区收获的种子不得混装,保留至当年7月15日,以备抽查。

5.试验进行期间,在成熟期组织一次区试考察,检查试验方案的执行情况、试验质量和各参试种的田间表现等,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方案

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方案

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方案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方案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方案xx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xx市农业资源开发办一、专用小麦生产现状及问题小麦是我市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的种植面积在130万亩左右,亩产250公斤左右,产量水平在省内处于中低水平。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小麦面积、单产、总产减幅较大,小麦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品种主要为扬麦158和宁麦9号,其中饼干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20%以上,主要分布于锡山、惠山和宜兴的部分乡(镇),由于专用小麦种植分散,专用品种因种栽培的技术措施难以到位,专用小麦的专用品质难以保证,给农民和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优质专用小麦的分区依据和原则 1.生态环境因子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1.1降雨量我市小麦全生育期常年降雨量437.6mm,灌浆期常年(1960 -201X年)平均在140 mm(幅度56.4-371.5mm)左右,占小麦生育期降雨量的三分之一,较多的降雨对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收获前后降雨还可能引起穗发芽,导致品质下降。

1.2温度前人研究表明小麦灌浆期的温度对于灌浆期长短有明显影响。

压滤机滤布较低的温度能延长籽粒灌浆时间,粒重较高,高温加速籽粒灌浆进程,缩短灌浆持续期,降低千粒重,尤其是夜高温,昼夜温差小,对粒重影响更大。

此外,灌浆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蛋白质数量和质量。

1.3 光照光照对小麦粒重影响的关键是影响了光合作用,较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蛋白质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2.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水平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在气候因素相似的情况下,土壤类型、质地、肥力水平和施肥技术就成为决定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

3.小麦的消费习惯、市场需求和商品率面条和糕点是我市小麦消费的主体,而且,我市小麦商品率较高,因此,我市小麦生产应以适合制作面条和糕点、饼干的中筋和弱筋为主。

4.小麦品种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相同的条件下,小麦的遗传特性是决定小麦品质优劣的关键因素。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05年国家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05年国家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05年国家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5.04.21•【文号】农办农[2005]22号•【施行日期】2005.04.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其他正文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05年国家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农[2005]22号)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陕西、新疆、甘肃省(自治区)农业(农林、农牧)厅(委)、财政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005年国家继续实施良种推广补贴项目,进一步支持粮食主产区农民种植优质专用粮食品种,提高种粮效益。

良种推广补贴项目重点安排在13个粮食主产省,兼顾非主产省的主产区域。

今年安排优质专用小麦1亿亩,每亩补贴10元,共10亿元;专用玉米1000万亩,每亩补贴10元,共1亿元;高油大豆1000万亩,每亩补贴10元,共1亿元。

小麦重点补贴优质强筋和弱筋品种,兼顾优质高中筋和中筋品种;玉米重点补贴青贮玉米;大豆继续补贴高油品种。

今年,国家继续对黑龙江、辽宁、吉林、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7省以计税耕地为基础的水稻种植实际面积给予补贴,即早稻每亩补贴10元,中稻(东北粳稻)每亩补贴15元,晚稻每亩补贴7元,补贴方案另行下达。

良种补贴是国家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政策措施,各省(区、兵团)要严格按照《农作物良种推广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4]16号)、《水稻良种推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4]17号)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加强项目监管,确保让农民直接受益。

要认真总结良种补贴经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政策效应,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为保证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顺利实施,所需工作经费由省(区)级财政统筹安排,不得挤占中央财政下拨的补贴资金。

河南确定小麦品质区划

河南确定小麦品质区划

河南省小麦生产如何适应优质化、专用化的需求?如何发挥优势、优化布局、因地制宜实现发展?麦播在即,日前河南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提出了小麦品质区划的试行意见,供各地参考执行。

据了解,此次区划是有关专家在认真分析河南各地气候、土壤和生产条件、发展趋势和优质小麦品种品质表现的基础上,参照全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吸收近几年河南在示范开发优质小麦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按照依靠科技进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品质结构、提高种植效益的原则,经过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后所制定的。

此次区划将河南省小麦种植划分为三大区域:豫北、豫西强筋麦区。

其中豫北强筋麦区主要包括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济源6市43个县(市、区),常年麦播面积1400万亩左右,适宜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但黄河故道沙地宜发展中筋小麦。

豫西丘陵旱地强筋麦区主要包括洛阳市、三门峡市全部及郑州、平顶山、许昌部分共31个县(市、区),常年麦播面积900万亩左右,适宜发展强筋小麦,但生产水平和商品率较低。

豫中、豫东、豫南中筋和强筋麦区。

该区主要包括开封、周口、商丘、漯河、驻马店5市全部和南阳、许昌、郑州、平顶山部分县(市、区),常年麦播面积4000万亩左右,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55%,是中筋、强筋优质小麦混生区。

其中,黄河以南、沙河以北和南阳盆地中土壤质地偏黏、肥力较高、小麦生育后期降水偏少的地区适宜发展强筋小麦,其余大部分地区适宜发展优质中筋小麦。

豫南沿淮弱筋和中筋麦区。

该区主要包括信阳市全部和南阳市桐柏县等,常年麦播面积约500万亩左右。

其中沿淮沙壤土地区适宜发展优质弱筋小麦,肥力较高、土质较黏的地区适当发展中筋小麦。

专家同时建议,各地在实施规划时应充分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布局。

同时还必须推广优质小麦综合栽培技术,在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推广新农药和生物农药等方面,根据强筋、中筋、弱筋小麦自身特点选择适用技术进行栽培管理。

国家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标准

国家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标准

国家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标准本试验的记载项目与标准力求简明扼要,避免繁琐。

抗逆性与抗病性可因地制宜进行必要的记载。

其中耐湿性、落粒性、穗发芽、黑胚率、赤霉病为长江上游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黄淮南片麦区记载项目;越冬而百分率为黄淮北片麦区、北部冬麦区记载项目。

其他麦区如有上述问题时,亦应记载,未包括在记载项目内的特殊情况,也要补充记载。

除穗型、芒、壳色、粒色、饱满度、粒质外,其余性状应有两个重复的数据,并以其平均值或综合评价填入汇总表内。

为便于应用计算机储存、分析试验资料,全部记载均需要数量化。

一般采用五级制(1、2、3、4、5),沿用三级制的一些性状,为了记载的标准化,以1、3、5级表示。

记载级别由小值到大值,表示幼苗习性由匐匍到直立;芒由短到长;抗逆、抗病性由强到弱;熟相由好到差;壳色、粒色由白到红;种子由饱到瘪。

生育期、株高、生育动态、每穗粒数、千粒重、容重以及病害的普遍率、严重度等已按数值或百分率记载的项目不予分级。

株高、有效分蘖和越冬百分率,统一略去小数点后的数字。

一、田间记载(一)物候期1、出苗期:全区的50%以上的植株幼芽鞘露出地面1厘米时为出苗期(以日/月表示,以下均同)。

2、抽穗期:全区有50%以上顶部小穗(不含芒)露出剑叶,或棍棒型在叶鞘中上部裂开见小穗即为抽穗期。

3、成熟期:大多数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颜色接近本品种正常状态,用指甲不易划破时为成熟的日期。

4、全生育期:冬麦区为播种至成熟的日数(播后造墒的注明出苗期),春麦区为出苗至成熟的日数。

(二)形态特征1、幼苗习性:分蘖盛期观察,分三级。

(1)匍匐(3)半匍匐(5)直立2、株高:从地面至穗的顶端,不连芒,以厘米计算。

3、芒:分五级。

(1)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

(2)顶芒穗项部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

(3)曲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

(4)短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毫米以下。

(5)长芒芒长40毫米以上。

4、穗型:分五级。

新疆优质小麦品质区划进展情况及对策

新疆优质小麦品质区划进展情况及对策

新疆优质小麦品质区划进展情况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疆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其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全国前列。

新疆地处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下,同时又面对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这就对新疆小麦的优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优质小麦品质区划作为制约小麦生产和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疆优质小麦品质区划的进展情况,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分析区划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可以有效地促进优质小麦的生产和提升。

对于新疆的小麦产业和农民收入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着新疆优质小麦品质区划进展情况展开详细讨论,希望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和农民更好地了解目前的情况,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为新疆优质小麦的生产和品质提升贡献力量。

1.2 研究意义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之一,其小麦品质区划对于提高小麦生产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新疆优质小麦品质区划进展情况不仅关系到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也影响着全国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对新疆优质小麦品质区划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策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小麦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新疆优质小麦品质区划进展情况的分析,可以揭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促进新疆优质小麦品质的持续稳定提高,推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小麦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正文2.1 新疆优质小麦品质区划现状分析新疆地处干旱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小麦种植。

在过去几年,新疆优质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质逐渐提高。

目前,新疆优质小麦品质区划已经初步建立,主要包括南疆、北疆、伊犁和巴音郭楞等地区。

新疆南疆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气候炎热干旱,适宜种植冬小麦。

南疆所产冬小麦籽粒大,蛋白质含量高,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

211170881_黄淮麦区品种审定情况及品质分析

211170881_黄淮麦区品种审定情况及品质分析

通信作者:谢付振黄淮麦区品种审定情况及品质分析张羽丰 谢付振 牛聪聪 王 萍(周口现代农业研究院,河南周口477150)摘要:为分析黄淮麦区小麦育种情况和品质现状,对2012-2022年度国家试验审定品种和品质结果进行汇总。

结果表明:从审定麦区分布进行区分的情况下有4片麦区,分别为黄淮南片(69.84%)、黄淮北片(14.68%)、旱肥组(9.13%)、旱薄组(6.35%);从地域分布进行区分有8个区域,分别是安徽(9.13%)、河北(8.73%)、河南(46.43%)、江苏(8.33%)、山东(11.51%)、陕西(5.16%)、山西(3.17%)、北京(7.54%);从育种单位类型进行区分有4种类型,分别是种子公司(45.63%)、科研院所(43.25%)、高校(10.32%)、个人(0.79%)。

审定品种现状:从品质方面看,容重、粗蛋白(干基)、湿面筋、吸水量这4个指标近年来有一定提高;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延展性等加工品质数值偏低,但近年来提升较大。

黄淮麦区应着重提高小麦的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等加工品质,选育优质中强筋以上的优质品种,提高黄淮麦区小麦的品质育种。

关键词:小麦;黄淮麦区;品质;审定情况黄淮麦区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种植面积、产量在各麦区中均居第1位,占全国50%以上,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2]。

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中,黄淮麦区北片被划为强筋、中筋小麦产区;南片被划为以优质中筋小麦生产为主,并根据具体生态条件兼顾强、弱筋小麦发展的小麦产区。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耕地少,长期以来,小麦生产普遍重视产量、抗性和适应性,对品质的重视程度偏低,以至于在产量潜力成倍提高的同时,品质性状提高有限[3]。

为改善这一现状,本文选取2012-2022年度通过国家黄淮麦区审定的252个小麦品种为样本,调查黄淮麦区小麦育种现状并对其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以此对当前育成品种的品质现状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为今后小麦品质育种提供技术参考及目标定位。

国家小麦审定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划分

国家小麦审定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划分

国家小麦审定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划分依据我国农业生态区划、小麦种植区划和生产实际以及各种植区域的气候类型、生态条件、品种特性及生产现状等因素,将我国小麦审定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划分如下:一、北部冬麦水地品种类型区该区属于北部冬麦区,主要包括河北省境内长城以南至保定、沧州市北部地区,北京、天津两市,山西省太原市全部和晋中、吕梁、长治、阳泉的部分地区。

主要发生病害有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该区品种还应具有一定抗寒性。

由于收获期迟,遇雨概率大,该区品种应具有一定穗发芽抗性或成熟时种子休眠性。

二、北部冬麦旱地品种类型区该区属于北部冬麦区,主要包括山西省的阳泉、晋中、长治、吕梁、临汾和晋城的部分地区,陕西省延安市全部和榆林市的南部地区,甘肃省陇东庆阳和平凉市全部、定西部分地区,宁夏固原市部分地区。

主要发生病害有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黄矮病。

该区品种还应具有一定抗旱性和抗寒性。

由于收获期迟,遇雨概率大,该区品种应具有一定穗发芽抗性或成熟时种子休眠性。

三、黄淮冬麦北片水地品种类型区该区属于黄淮冬麦区,主要包括山东省全部、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山西省运城和临汾市的盆地灌区。

主要发生病害有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

该区品种还应具有一定抗寒性。

四、黄淮冬麦南片水地品种类型区该区属于黄淮冬麦区,主要包括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

主要发生病害有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

多雨年份,穗发芽为害较重。

五、黄淮冬麦旱地品种类型区该区属于黄淮冬麦区,主要包括山东省旱地,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其以南地区旱地,河南省中北部的旱地,陕西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的旱地,山西省运城全部、临汾和晋城部分旱地,甘肃省天水市丘陵山地。

主要发生病害有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

该区品种还应具有一定抗旱性和抗寒性。

优质抗旱小麦品种渭麦9号的选育过程与经验

优质抗旱小麦品种渭麦9号的选育过程与经验

优质抗旱小麦品种渭麦9号的选育过程与经验张养利曹三潮闫苗苗李倩孙杰成建刚王英明(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渭南714000)摘要渭麦9号是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烟D27为母本、2000-16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抗旱、稳产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适合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河北的旱薄地种植。

本文介绍了渭麦9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开展小麦育种应重视亲本、紧抓目标等育种体会,以期为进一步推广宣传该品种及下一步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麦;渭麦9号;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经验中图分类号S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23)20-0026-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20.00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Breeding Process and Experience of High-quality Drought Resistant Wheat VarietyWeimai9ZHANG Yangli CAO Sanchao YAN Miaomiao LI Qian SUN Jie CHENG Jiangang WANG Yingming (Weinan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Weinan Shaanxi714000) Abstract Weimai9is a new wheat variety with high quality,drought resistance and stable yield,which was selected by Weinan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through sexual hybridization system by using Yan D27as the female parent and2000-168as the male parent.This variety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dry and thin fields in Shaanxi,Shanxi,Henan,Gansu and Hebei.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reeding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eimai9, and based on practical experience,proposed that wheat breed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arents and focus on goals,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further promotion of this variety and the next step of breeding.Keywords wheat;Weimai9;breeding process;characteristic;experience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湖北省种子管理局全省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

湖北省种子管理局全省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

湖北省种子管理局全省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旨在全面了解湖北省小麦品种的区域适应性,为全省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不同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小麦品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试验地点与时间1.试验地点:选取湖北省内具有代表性的10个市(州)作为试验点,分别是武汉、黄石、十堰、荆州、宜昌、襄阳、鄂州、荆门、孝感、黄冈。

2.试验时间: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

三、试验材料1.参试品种:从国内外引进的小麦品种中,筛选出30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2.对照品种:选用当地主推品种作为对照。

四、试验设计1.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试验点设置3个重复。

2.每个小区面积100平方米,四周设保护行。

3.各试验点播种量、播种方式、施肥标准、防治病虫害等栽培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五、试验方法1.播种前,对试验地进行平整、施肥、浇水,确保土壤条件一致。

2.按照试验设计,将参试品种和对照品种分别播种到相应的小区。

3.观察记录各品种的生长发育、抗病性、产量等指标。

4.收获后,对产量进行测定,分析各品种的产量水平。

5.根据试验结果,评价各品种的区域适应性。

六、数据分析与评价1.数据收集:各试验点将试验数据汇总,形成完整的试验报告。

2.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分析各品种的产量差异。

3.评价标准:以产量、抗病性、品质等为主要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各品种的区域适应性。

七、试验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2.提高试验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3.落实试验经费,保障试验顺利进行。

4.加强试验点的沟通与协作,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八、试验成果应用1.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适宜湖北省不同区域种植的小麦品种。

2.为全省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推广应用试验成果,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

4.为我国小麦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农业现代化。

本次试验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小麦常识小麦属于禾本科植物麦粒在...

小麦常识小麦属于禾本科植物麦粒在...

小麦的基本知识(一)小麦常识小麦属于禾本科植物,麦粒在植物学上称为颖果,在种子学上则称为种子,通常称为小麦。

麦粒皮色有红白之分,红皮的叫红麦,白皮的叫白麦。

由于品种和受环境影响不同,红皮小麦又有深红色和红褐色;白皮小麦又有白色、乳白色或黄白色之分。

小麦籽粒由皮层、胚、胚乳三个基本部分构成。

小麦从种子萌发到成熟的生长周期中,要经过几个发育阶段,农业科学工作者研究比较多的主要有发芽阶、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二)小麦的分类与等级1、小麦分类(1)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

春季播种的小麦称春小麦,秋季播种的小麦称冬小麦。

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春小麦籽粒两端较尖,腹股沟深,皮层较厚,故出粉率较低。

(2)按皮色的不同,可分为白皮小麦(简称白麦)和红皮小麦(简称红麦)两种。

白皮小麦呈黄色或乳白色,皮薄胚乳含量多,出粉率较高;红皮小麦呈深红色或红褐色,皮较厚,胚乳含量少,出粉率较低。

(3)按籽粒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的多少,可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

角质又叫玻璃质,其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粉质胚乳疏松,呈石膏状。

凡角质部分占粮粒横截面二分之一以上的籽粒称角质粒。

含角质粒70%以上的小麦称为硬质小麦。

凡角质部分不足本粮粒横截面二分之一的籽粒称粉质粒。

含粉质粒70%以上的小麦称为软质小麦。

2、小麦的等级我国小麦国家标准(GB1351-1999)按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水分、色泽、气味分为5个等级:小麦GB1351-1999等级容重,g/L 不完善粒,% 杂质,% 水分,% 色泽、气味总量其中,矿物质1 ≥790≤6.0≤1.0≤0.5≤12.5正常2 ≥770≤6.03 ≥750≤6.04 ≥730≤8.05 ≥710≤10.0注:水分含量大于表一规定的小麦的收购,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容重:小麦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一)小麦的产量及产区分布1、产量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品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的研究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的研究

} L gHPj n ojn 2 6 3 Heogi gAc  ̄ yo g i I n & iw s Habn10 8 D r l o rpP o t H g l a a n fA r ut l o e. ri 5 06l @a t ㈣ fCo rd i A c s " o M iiC o gi “ ,ki n 00 6 CMM' ( i f c , e i 0 0 1 s  ̄ fA r “ lj g10 2 ; l t c oi k ' r O f e B in 10 8 ) T hm i ]g
|fs tt o Lnt ve fOv rei n m umn i pB e n d ga dC i £ .0l e 】 靶Acd m n a e yo f&ei I m} c n 1 08 ; r Ht c Si  ̄ 0 0 1 2w £ e 。 i e 靶 kf f H H n nA aon A r utrl c ne Z eg t 4 00 D p r n gl h r ad F rs eu  ̄ d y g i l a i c hnz ̄ 5 0 2 c u Se s e m e. t fA r u e n o mec o c
Ab t c : ei o tn eo etq ai e o ls ic t n i d s r e ae n tee p r n e f u i sr t Th a mp ra c fwh a u l yrgincasf ai e ci db sdo h x e i c al t i o s b e oq — t e t e eo me ti t e o n n s Cl ic t no e t u l yrgo hn o sd r iefco s ywh a v lp n noh ro u t e a f ai f a ai e in i C iac n iesf a tr .i d r i o wh q t n v

中国主产区小麦在品质区域间的差异(1)

中国主产区小麦在品质区域间的差异(1)

995
87
号, 皖麦 19, 皖麦 38, 潍麦 8 号, 武农 148, 西农 88, 西农 979, 小偃 22, 小偃 503, 新麦 18, 徐麦 856, 烟农 19, 烟
农 24, 阎麦 8911, 偃展 4110, 豫麦 18, 豫麦 34, 豫麦 47, 豫麦 49, 豫麦 70, 豫麦 70-36, 郑麦 9023, 众麦 1 号, 周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Cereal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ing Center,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081, China
1168
作物学报
第 35 卷
构成我国小麦主产区的 4 个重要的品质亚区。自 2003 年 起, 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连续 5 年承担了全 国小麦品质检测工作。本文仅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在 4 个麦区、不同年度之间进行方差分析, 研究它们的变化规 律; 并通过分析各麦区内品质类型, 研究各品质类型小麦 在主产区内的分布情况, 为我国小麦生产、科研、购销和 加工企业提供参考。
本研究由农业部优势农产品新品种推广经费项目(农财发[2005]59 号)资助。 *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王步军, E-mail: wangbj@; Tel: 010-82105798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huxuexu@; Tel: 010-82108592 Received(收稿日期): 2008-07-14; Accepted(接受日期): 2008-12-15.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与高产优质栽培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与高产优质栽培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与高产优质栽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小麦品质区划与高产优质栽培第一部分:小麦品质区划概述。

新疆优质小麦品质区划进展情况及对策

新疆优质小麦品质区划进展情况及对策

新疆优质小麦品质区划进展情况及对策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之一,其麦类种植面积广泛且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得新疆小麦的品质优异。

为了进一步提升新疆小麦的品质,我国农业部决定对新疆小麦进行品质区划,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本文将对新疆优质小麦品质区划的进展情况及对策进行详细介绍。

1. 确定品质区划指标体系:根据小麦品质的特点和需求,我国农业部确定了一套合理的小麦品质区划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包括外观品质、品味品质、加工品质等多个方面的指标,旨在全面评价小麦的品质。

2. 建立品质区划模型:利用新疆各地的小麦样品进行实地测验和实验室分析,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品质区划模型。

该模型结合了气候、土壤、栽培管理等多个因素,能够准确预测出不同地区小麦的品质水平。

3. 区划新疆小麦品质:根据品质区划模型的结果,将新疆小麦划分为不同的品质区域。

目前,新疆已经划分为优质区、中等品质区和普通品质区三个品质等级,每个品质等级又根据具体指标划分为不同的档次。

1. 加强品质区划的宣传:通过举办品质区划的会议、讲座等活动,向广大农户普及品质区划的重要性和具体目标。

发放宣传资料,提供种植技术咨询,帮助农户根据品质区划种植优质小麦。

2. 提高小麦品质的管理水平:加强小麦的栽培管理,包括科学施肥、合理浇水、病虫害防控等。

通过控制环境条件、调整栽培措施等方式,提高小麦的品质水平。

3. 加大优质小麦品种的培育力度:依据品质区划结果,选育适应不同品质区域的小麦品种。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杂交育种等技术手段,培育出更加适应新疆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品质小麦品种。

4. 推广高效的加工技术:针对不同品质等级的小麦,推广适应性强的小麦加工技术。

通过优化小麦加工工艺,提高粉质品质和加工产量,从而提高小麦的市场竞争力。

5. 完善品质溯源体系:建立小麦品质溯源系统,追踪和记录小麦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

通过品质溯源,确保小麦的品质可追溯可信赖,提升消费者对新疆小麦的信心。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
佚名
【期刊名称】《面粉通讯》
【年(卷),期】2002(000)003
【摘要】@@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4.0~4.2亿亩,地域分布广,生态类型较复杂,不同地区间小麦品质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由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所决定,而且受气候、土壤、耕作制度、栽培措施等环境条件以及品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品质区划的目的就是依据生态条件和品种的品质表现将小麦产区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品质类型区,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品种的遗传潜力,实现优质小麦的高效生产.它是因地制宜培育优质小麦品种和生产品质优良、质量稳定的商品小麦的前提,也是实现产业化经营乃至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
【总页数】3页(P1-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种什么麦,选什么种”有依据——全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公布 [J], 农信
2.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 [J],
3.《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公布 [J],
4.我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的具体内容 [J],
5.小麦品质区划方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6,39(6:1091-1101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何中虎,晏月明,庄巧生,张艳,夏先春,张勇,王德森,夏兰芹,胡英考,蔡民华,陈新民,阎俊,周阳2111121111112(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2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037摘要: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主要进展包括4个方面,(1)从食品品质—性状—蛋白质—DNA四个层次对中国230份小麦品种的6类49个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建立了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了中国面条标准化实验制作与评价方法,明确了选种指标,建立并验证其分子标记选择体系,还优化并完善面包、北方馒头和饼干的评价方法与选种指标;(2)创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酸性毛细管电泳(A-CE)与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质谱(MS)鉴定方法;发现了与面筋强度直接相关的水溶性蛋白WS-6;改进SDS-PAGE 方法,明确了面包和面条对亚基组成的要求。

筛选出Glu-B1和Glu-D3位点8个亚基的STS 标记,明确了Glu-D3位点亚基与基因的关系;在小麦近缘种中鉴定了15个新亚基,丰富了品质改良的候选基因资源;(3)阐明了从农家种、历史改良品种到目前主栽品种的籽粒硬度演变规律和等位变异特点,发现7个新等位基因,修正硬度形成的分子理论;(4)制定全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为全国品质育种提供了3批亲本。

为了更好推动中国小麦品质改良工作的发展,建议加强4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普通小麦;籽粒硬度;贮藏蛋白;面条品质;分子标记;专论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nd Utilization of Molecular Method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Wheat QualityHE Zhong-hu1, YAN Yue-ming2, ZHUANG Qiao-sheng1, ZHANG Yan1, XIA Xian-chun1, ZHANG Yong1, WANG De-sen1, XIA Lan-qin1, HU Ying-kao2, CAI Min-hua2, CHEN Xin-min1, YAN Jun1, ZHOU Yang1(1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National Wheat Improvement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7Abstract : Quality improv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objective for wheat breeding, and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the progress of quality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methods of Chinese wheat during the last ten years. (1 A standardized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ncluding end-use quality testing and use of molecular markers has been established, a laboratory protocol and evaluation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Chinese noodles, selection criterion and molecular markers were identified. Laboratory testing protocols for pan bread, north style steamed bread, an dcookie have also been optimized. (2 An acidic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method for separation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 (HMW-GS and MALDI-TOF-MS for separation of high and low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 (HMW-GS and LMW-GS were established. A water soluble protein, named WS-6, was found to be directly linked with gluten quality, and SDS-PAGE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omposition of HMW-GS and LMW-GS of Chinese wheat, and association between glutenin subunits and quality performance of pan bread and Chinese noodle quality were clarified. Y-type gene specific markers for discrimination of HMW-GS at Glu-B1 locus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MW-GS genes and alleles at Glu-D3 locus were identified. (3 Grain hardness distribution and occurrence of puroindoline alleles in Chinese wheat were characterized, and five new mutations were discovered. (4 A regional wheat quality proposal was developed and released by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Three groups of parents were recommended to provincial wheat breeding programs. Future 收稿日期:2005-07-28;接受日期:2006-02-14基金项目:农业部“948”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003Q01)、“973”项目(2002CB1113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0822)作者简介:何中虎(1963-),男,陕西蒲城人,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小麦遗传育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农发[2001]12号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01.05.23
【实施日期】2001.05.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
(农发[2001]12号)
为了科学指导各地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优化小麦品种品质布局,因地制宜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我部组织全国有关单位,在分析各地气象、土壤和小麦品质表现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已有成果和经验,拟定了《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并通过了专家审定。

现将《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在工作中参照执行。

附件: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试行)
二00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附件:
1.1 生态环境因子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1.1.1 降雨量:包括小麦全生育期和抽穗—成熟期的降雨量,后者更为重要。

总体来讲,较多的降雨对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有较大的负向影响,收获前后降雨还可能引起穗发芽,导致品质下降。

1.1.2 温度:包括小麦全生育期和抽穗—成熟期的日平均气温,后者对品质的影响更大。

气温过高或过低都影响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

1.1.3 日照:较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蛋白质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1.1.4 纬度和海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降雨、温度和日照对小麦品质的综合影响。

1.2 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水平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在气候因素相似的情况下,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水平就成为决定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

1.3 小麦的消费习惯、市场需求和商品率:面条和馒头是我国小麦消费的主体,因此,从全国来讲,应以生产适合制作面条和馒头的中筋或中强筋小麦为主。

但近年来面包和饼干、糕点等食品的消费增长较快,在小麦商品率较高地区应加速发展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