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
311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311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7779c9bcd126fff6050be6.png)
2013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一致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l ~ 45 小题,每题 2 分,共 90 分。
以下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切合题目要求的。
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要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专心理学解说教育学过程B.重申教课过程最优化C.重申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建性培育参照答案: C观察知识点:第六章外国现代教育:苏联教育的发展之凯洛夫的《教育学》2.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可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依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
这表现了教育的()A. 个体社会化功能B. 个体个性化功能C.个体糊口性功能D.个体享受功能参照答案: A观察知识点: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之个体社会化3.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部分教师身世于中产阶级,习习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赏罚的标准,即不符合他们的要求就要受各处罚。
这本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A. 传达B. 选择C. 创建D. 流传参照答案: B观察知识点: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文化功能之教育的文化选择批评功能4.教育之所以能促使小孩发展,根本在于小孩发展上拥有()A.阶段性B.次序性C.不均衡性D.可塑性参照答案: D观察知识点: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门路是()A.发展生产力B.消灭社会分工C.普及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联合参照答案: D观察知识点: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育目标: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以下属于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是()A.学区教育制度B.成人教育制度C.教师教育制度D.教师资格制度参照答案: B观察知识点:国家教育基本制度。
7.某类课程的组织形式如右图所示:这种课程是()A.有关课程B.交融课程C.广域课程D.核心课程>参照答案: D观察知识点:第七章课程:课程种类之综合课程8.学生环绕自己和教师订立的学习契约展开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课组织形式是()A.文纳特卡制B.道尔顿制C.特朗普制D.曼海姆制参照答案: B观察知识点:进步教育运动中的主要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
外国教育史-10《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美国)》
![外国教育史-10《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美国)》](https://img.taocdn.com/s3/m/af419f73a26925c52dc5bf08.png)
2、教育分权制的确立——美国教育管理
实行地方分权制,由州政府管理,这种体制 在19世纪逐步建立起来 1837年,马萨诸塞州首先通过法律,成 立“州教育委员会”。 首任秘书贺拉斯· 曼推行公立教育运动, 创立教育税制,创办师范学校,被称为州教 育领导体制的首创者
6
3、公立教育运动——从19世纪20年代起,随着人们
12
贺拉斯· 曼在推动美国公立学校 发展上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 美国公立学校(教育)之父”。其 普及教育、师范教育思想深刻地影 响了美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而且 在国际教育界也产生的巨大的反响 。
13
外国教育史
欧阳宇
第二编 外国近代教育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外 国 近 代 教 育 史
欧美主要国家&日本的教育制度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2
第六章 欧美主要国家&日本 的教育制度
近代教育概况
英、法、德、 俄、美、日
当时有代表性的教育家 的教育思想
3
第五节 美国近代教育制度
独立前 教育分权制 公立教育运动 独立后-南北战争 学术型大学 莫雷尔法 南北战争后:教育总署
8
5、《毛雷尔拨地法》(《莫雷尔法》)
——高等教育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是农
工学的兴起。 1862年,国会通过上述法案,决定拨地办 学,为农、工学院提供经费,培养工农业发展 所需人才。
“赠地学院”
9
二、贺拉斯·曼的教育思想
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其教育思想
主要是普及教育思想和师范教育思想,对美国影响 甚大,并具有国际影响。
政治教育方面——每个人都应有自己所要履行的责
任方面的知识,共和国的公民——统治者与被统治 者都要有政治知识;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大全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a0f0360e2bd960591c67735.png)
3.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
• 191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文教大臣费舍尔提名 的教育法案,旨在建立面向所有人的公共教育 制度,称《费舍教育法》。
• 内容: 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利和国家教育委
员会制约地方当局的权限。 地方当局为2-5儿童开办幼儿学校。 义务教育年限延伸至5-14岁
《费舍教育法》
小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 改革考试制度 为超龄青少年设立继续教育学
共同主张
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剥夺教会对教育 的领导权。
主张实行普及教育,人人都有受教育 的机会和权利,国家应当给予保护。
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 科学化。
专门学校的建立 高等教育: 1794年巴黎理工学校 巴黎师范学校
三、19世纪法国的教育制度(P173)
19世纪末的法国政权频繁更替,带来教育制度的 不断变更
2.中等教育
文法学校
公学
3.高等教育(新大学运动)
1)产生
2)筹建
1828年,汤玛斯·凯普贝尔 伦敦大学学院
1829 年,国教派 院的建立
国王学院 伦敦大学地方学
3)牛津、剑桥大学的改革
英国师范教育的发展
4.英国师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840年 巴特西师范学院
训练学院
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教育的发展
2.《巴尔福教育法》
1902年议会通过了首相A·J·巴尔福提出的教育法案, 称为《1902年教育法》,也称做《巴尔福教育 法》
省议会和地方教育局管理学校教育 地方教育局的各种权利 《巴尔福教育法》结束了英国教育的长期混乱的状
态,促进了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英国以 地方教育局为主体,议会、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 育局相结合的教育行政领导体制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d1c909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d.png)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
1、英国
英国教育制度以英格兰和威尔士共同建立的基础教育框架为基础,全
国范围内普遍实施双文科教育,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学习理科,还要学习
文科,这一目标是以比较容易理解和操作的方式达到的,并且将学术和商
业之间发展出一条较为宽松的关系。
在特定学校中,学生会接受到传统的英国文化中心教育,这样的课程
广泛,内容深厚,舆论及各界赞誉有加,也因此一般被列为英国主流教育
的象征。
此外,英国也拥有独特的教育机构,如英国特许学校,英国私立学校,也是英国的宝贵财富,这些学校有独特的教育传统,并拥有更高的标准。
2、美国
美国的教育制度是建立在联邦制下,每个州都自行实施教育制度,每
个州所采用的教育规定、程序与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美国的教育设施由两部分组成:公立学校,以及私立学校
和私立学校的学费较高。
在公立学校,有必要费用的(如书费和补充学习
费用),通常会由税收费用来支付;私立学校,收费是费用型教育,不依
赖于政府,而且通常会提供专业教育,具有相当高的学费。
美国大学的教育分为专业教育,研究生教育。
高中历史必修一6.19《美国的联邦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6.19《美国的联邦制》](https://img.taocdn.com/s3/m/cdf3054aa76e58fafab0035a.png)
设计理由:结合视频烘托氛围,让学生在感受美国强大
的现实中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教材整合
一、困境篇
——从邦联到联邦
二、创新篇
——分权与制衡
三、完善篇
——两党制
图说历史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独立战争打响
政治前提:美国的成立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 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 解决问题的途径。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1787年宪 法是美国结合本国实际,自我创新的结果, 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精华。
2、通过英美两国政体的比较,使学生认 识民主政治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进一步形成 开放的世界意识,培养民主和法治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材分析】 单元主线是“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即学习近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
本课的标题是“美国的联邦制”,应向学生强 调“联邦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整 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相互关系的构成模式。
我们习惯上把美国的政体称为总统共和制,它 是通过1787年宪法的颁布确立起来的。
假如您是最高法院法官
1、请问您是怎么当上大法官的? 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主要拥有哪些权力? 院是否有权审查行政和立法行为?
2、请问美国 3、请问联邦法
总统 (行政权)
分权与制衡
国会 (立法权)
可宣布国会立法违宪 总统任命的法官须经参议院批准
最高法院 (司法权)
图说历史: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总统、国会和 最高法院的权力,试着把它们的关系画成结构图。
2、教学目标
外国教育史_3
![外国教育史_3](https://img.taocdn.com/s3/m/894404d726fff705cc170a69.png)
三、欧洲新教育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教育领域出现了以 反对传统教育为特色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包括蒙台梭利、爱伦凯、德可乐利、罗素 等人的教育思想。
1.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玛丽娅·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 是意大利著名的女教育家。 最初对智力缺陷儿童的教 育感兴趣。 1901年,蒙台梭利把教 育研究转向普通的幼儿教 育,并把3~6岁幼儿作为 研究的对象。创办了“儿 童之家”。 她的著作有《蒙台梭利方 法》、《童年的秘密》等。 1952年,蒙台梭利在荷 兰去世。
一、欧洲新教育运动 二、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三、欧洲新教育思想 四、欧美教育科学化运动
一、欧洲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new educational movement)是指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它的主 要内容是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在教育目的、内容、方 法上完全不同的新学校,因此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 运动”。新教育运动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的英国,以
拉伊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强调:教育实验应与
心理实验分开;重视教育者在实验研究中的作用; 教育者应当参与心理学、医学和人类学等多方面 的研究。
总的来说,拉伊和梅伊曼的区别就在于:梅伊曼 强调对研究教育应当在实验室进行,拉伊强调可 在教育实践中和课堂教学中进行。
智力测验
在19世纪后半叶,智力一词最早是由英国教育 家斯宾塞(H.Spencer)和生物学家高尔顿将古代 拉丁词intelligence引入英文的,其意义是代表 一种天生的特点及倾向性。此后,智力一词随 着心理测验的发展而逐渐普及。 智力测验是 19 世纪 60 年代英国高尔顿从遗 传决定论出发,用统计方法研究人的智力差距 而首次提出的。20世纪初在法国诞生,20—30 年代在盛行于美国,以后在各国流行开来。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章节题库-第14章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圣才出品】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章节题库-第14章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7cb35df83b3567ec112d8a9b.png)
7.于 1872 年颁布,规定 6~14 岁的 8 年初等教育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的法案是( )。
A.《福斯特法》 B.《普通学校法》 C.《费舍法案》
4 / 47
圣才电子书
D.《基佐法案》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答案】B
【解析】1872 年,德意志帝国颁布了《普通学校法》,规定 6~14 岁的 8 年初等教育
集中的城市成立了新大学。这些新大学的共同特点是::私立、招收学生无教派及性别限
制、采用住宿与走读两种制度、重视科学、数学与商业科目。进入新大学的学生多为工商
业资产阶级子弟。在新大学运动的推动下,牛津、剑桥大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增
设近代科学专业,重视自然科学教学等。
3.斯宾塞的《教育论》是由四篇论文汇集而成的,其中不包括( )。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答案】D 【解析】斯宾塞是 19 世纪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理论家。 1861 年他出版了《教育论》,主要由《智育》、《德育》、《体育》、《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四 篇论文汇集而成的。
要原则,普遍要求大学能研究、教授新课程。加上古典大学对非国教派教师的排斥,形成
建立新大学的思潮,当时许多具有自由主义思想的非国教派人士、重视科学发展的世俗学
者、以及一些工业资本家中的开明人物都有这种愿望。在此背景下,英国开展起了“新大
学运动”。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在英国的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工业繁荣、文化
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八年制的国民学校是实行强迫义务教育的机构。法令还对国民教育
的形式、内容和课程设置都作了具体规定。到 19 世纪后,德国基本上实施了 6~14 岁儿
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
![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95f06f104a1b0717fd5ddc6.png)
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
从17世纪的英国个革命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
反映这两百年间的社会需求和科学进步的新兴教育思潮,是欧美教育逐渐由注重书本转向注重经验,由注重思辨转向注重科学实践,这些重要的转变,使得英、法、德、美等主要欧洲国家的教育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新面貌,但是同时也有一些共同特征,以及未来的趋势,具体分析如下:1、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发展概况英国:1640-1688 年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时期英国教育具有比较明显的慈善性(初等教育)和贵族性(中等和高等教育),体现了典型的双轨制度。
此外,英国的教育主要沿袭旧制,如采用放任政策,教会渗透学校,通过慈善教育等。
初等学校基本仍由国教教会掌管,另外还有一些慈善学校和私人学校,它们与中等教育是不相衔接的。
贵族子弟几乎不会与初等学校发生关系,他们多接受家庭教育,公共的初等教育多由宗教团体或个人捐赠而成,只为贫民儿童设立,具有明显的慈善性。
总的来说,初等教育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进行多方面的实践,总体处于上升阶段;作为中等教育主体的公学和文法学校,主要面向初等教育阶段接受接受家庭教育的豪门富户子弟,作为升学的预备教育,他与初等学校五衔接,教育内容主要是“七艺”,虽然受到科学教育思潮的冲击,但古典教育仍占据着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由于传统的坚守和保守主义的强势,英国近代中等教育发展比较缓慢。
高等教育在17到18世纪中,并未受到太多影响,依旧坚持对古典文化的崇尚,贵族性依旧明显。
不过,随着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上升,中小资产的子弟也逐渐有机会跨入高等学府大门。
总的来说,作为中等教育主体的公学和文法学校和牛津、剑桥大学等高等学府,都一直带有古典主义和经院主义的性质。
法国:法国一直是欧洲大陆上强大的封建专制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很多的压制,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教育,主要还是天主教会的天下,到十八世纪中后期才发生了重大改观。
13欧美主要国家、日本和苏联的教育 2
![13欧美主要国家、日本和苏联的教育 2](https://img.taocdn.com/s3/m/8a3c5116964bcf84b9d57b85.png)
欧美主要国家、日本和苏联的教育一、填空题1.英国国会于1870年正式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
2.(导生)制也称相互教学制度。
3.绅士教育是(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的教育主张,其主要思想反映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话》)一书之中。
4.1879年颁布实施的《费里教育法》确定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和(世俗化)三原则,着力提高法国国民整体素质。
5.日本规定全体国民接受9年义务教育的法令是(《教育基本法》)。
6.日本明治政府文部省最早公布的重要教育法令是(《学制令》)。
7.在美国教育史上,(富兰克林)于1751年在费城首先创办了文实学校。
8.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教育带有浓厚的阶级性、等级性和(宗教性)。
9.文科中学系宗教改革时期由梅兰克顿创立的(拉丁中学)和斯图谟创建的(文科中学)演变而来。
10.泛爱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教育家(巴西多)。
11.1958年,美国颁布了战后的重要教育大法,即著名的(《国防教育法》)。
12.苏联30年代整顿普通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13.1919年法国政府通过的《阿斯蒂埃法》突出了(职业教育)的问题。
14.在美国教育史上,富兰克林于1751年在费城首先创办了(文实学校)。
二、单项选择题1.(B)国实行由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同时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
A法 B英 C美 D俄2.十八世纪末德国的泛爱主义教育是(C)运动的突出表现。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新人文主义 D古典主义3.基佐法案是法国(B)时期著名的教育法案。
A大革命 B七月王朝 C第二共和 D第二帝国4.日本从(A)世纪初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A 20B 19C 18D 175.在外国教育史上,(A)是以倡导科学教育而著称的。
A斯宾塞 B伊拉斯谟 C柏拉图 D奥古斯丁6.苏联教育史上第一个重要立法是(C)。
A《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 B《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C《统一劳动学校宣言》 D《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7.《统一劳动学校宣言》的主要缺点是过分强调(B)教育。
外国教育史知识网络
![外国教育史知识网络](https://img.taocdn.com/s3/m/3f872eb6d1f34693daef3e80.png)
知识网络:美国教育殖民地时期――殖民地宗主国的教育特点――独立战争后民族教育觉醒――南北战争后国家教育制度确立思考题:1.美国殖民地时期教育特点2.美国独立后教育制度特点本节的主要内容一、独立战争前教育殖民地化二、独立战争后民族教育的觉醒三、南北战争后国家教育制度确立美国近代教育制度的总体特征年轻后起国家,教育起步较晚殖民地时期:从英国移植,受宗教控制;中学为大学服务;大学培养传教士和官吏;初等学校因着重培养宗教信仰而受重视,有的地方当局干预独立后:实行地方分权制;公立小学增多;中学实用化,拉丁文法学校渐被淘汰,文实学校是主要类型,发展起公立中学;高教涌现州立大学一、独立战争前教育殖民地化独立前,由欧洲移民带来不同国家文化教育的影响教育制度——从英国移植,受宗教控制(一)初等教育发达——面向劳动子女,粗浅知识,重宗教信仰初等学校设置——各教派自由决定中部——教派小学北部——市镇学校(50户设1所),以马萨诸塞州为代表,清教徒南部——英国国教派,富有阶层,按英国旧传统,重家庭教育(星期日学校等)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厨房学校”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夏季学校”(一)初等教育学区制——“巡回教学”(“巡回学校”是学区学校的萌芽)1789年,马萨诸塞州颁布法令规定50、100、150、200户规模的学区,赋予与市镇同样的办学权19世纪中期,在美国普遍采用(二)中等教育教会控制,分属不同教派,培养牧师或官吏主要类型——拉丁文法学校和文实学校拉丁文法学校——升大学,古典语文+宗教富兰克林1749年《关于宾夕法尼亚青年教育的建议》——设立文实中学1751年费城开办第一所文实学校,重英语与实用课程——独立前未能成为主流学校1635年创办的波士顿拉丁文法学校富兰克林创办的文实学校(三)高等教育受到较多重视,仿照英国牛津、剑桥创办哈佛、耶鲁等9所高校。
——全部是私立的除费城学院外,均由教会直接掌管目的——培养传教士和官吏课程——拉丁文、希腊文、《圣经》、修辞学学院内部管理——由全体教职员制定政策;后以学校董事会代之创办于1636年的哈佛学院美国哈佛大学校园二、独立战争后民族教育的觉醒1787年宪法——教育管理权在州政府;各州有权征收教育税各州——教育委员会和学区联邦一级——教育署(教育局)实行地方分权制到19世纪60年代,单轨制已见端倪美国教育——分权、自由、普及、无宗教派别限制的方向发展(一)初等教育各州都颁布设立小学的法令,发展缓慢内容脱离实际,方法导生制盛行——导致30年代后公立教育运动的产生公立教育——指由公共税收维持、公共教育机关管理、所有公民均应享受的免费教育公立教育运动促进初等教育的发展1.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小学(20世纪,成为初教主要力量)2.强迫入学(1852年马萨诸塞州第一个颁布义务教育法;1919年阿拉巴马州最后颁布)3.免费教育(一)初等教育●30年代后,各州办师范学校(60年代高潮)●内容和方法——1895年“初等教育十五人委员会”报告:支持8年制;肯定文法、文学、数学、地理、历史等;分科教学;主张中小学衔接等(二)中等教育●拉丁文法存在,文实中学(3种:兼升学与就业;专科性;职业性)——主体●19世纪下半叶,公立中学取代文实中学●波士顿1821年创办第一所公立中学●——公立教育运动在中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公立中学的真正繁荣在20世纪创办于1821年的波士顿公立中学(F.P.Graves,1919)(三)高等教育州立化●南部的佐治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1785年办州立大学(公立),西部的俄亥俄州和密执安州继之●国会鼓励——27个州有25个州设立大学●各州教会办新的大学●办学体制——公私并举,私立大学占优势●教学内容——轻古典科目,重实用知识;增设物理、天文、经济、法律、气象等美国早期的州立大学(四)教育法制化●教育立法,实施普及义务教育。
2020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2020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926d8727284b73f34250b0.png)
2020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昰()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第六章外国现代教育:苏联教育的发展之凯洛夫的《教育学》2.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这体现了教育的()A.个体社会化功能B.个体个性化功能C.个体谋生性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之个体社会化3.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不合乎他们的要求就要受到处罚.这实质上昰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A.传递B.选择C.创造D.传播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文化功能之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4.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可塑性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5.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昰()A.发展生产力B.消灭社会分工C.普及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属于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昰()A.学区教育制度B.成人教育制度C.教师教育制度D.教师资格制度参考答案:考查知识点:7.某类课程的组织形式如右图所示:这类课程昰()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核心课程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第七章课程:课程类型之综合课程、广域课程8.学生围绕自己和教师订立的学习契约开展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昰()A.文纳特卡制B.道尔顿制C.特朗普制D.曼海姆制参考答案:考查知识点:9.为避免灌输与说教而大量使用道德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角色认取(roletaking)和主动思考的德育模式,除道德模式外,还有()A.体谅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集体教学模式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第九章德育:德育模式之体谅模式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生受教育权的具体内涵昰()A.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B.学生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分提出申诉的权利C.学生有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或助学金的权利D.学生有毕业或结业时获得学位证书,学位证的权利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第十章教师与学生:学生的权利和义务11.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改革逐步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鲜明反映这种转型努力的标志性文献昰()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参考答案:考查知识点:第六章教育制度:1949年以来我国的教育制度12.当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昰()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向融合B.普通教育与通用教育向融合C.普通教育与初等教育贯通D.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第六章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13.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挪威各地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陆续将义务教育的结束年龄从14岁延长到16岁.有研究者根据50年代末—60年代初挪威征兵时的智力测验数据,对那段时期10.7万人应征入伍的19岁青年男子的智商得分进行研究.统计与分析发现上学9年者的智商平均得分比上学7年者高出7分,比上学8年者高出4分,经检验差异显著.这项研究成果表明()A.学校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智商B.当时测定智商的工具和方法相当完善C.学校教育并不能显著提高人的智商D.智商的高低影响受教育年限长短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4.《学记》将大学教育的年限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第一年到第七年,第二阶段从第八年到第九年,第九年考试合格,称之为()A.博士B.大成C.翰林D.大儒参考答案:考查知识点:15.在儿童学习语言的问题上,颜之推认为应该()A.重视学习通用语言B.重视学习本地方言C.尽可能掌握多种方言D.尽可能掌握不同阶段的语言参考答案:考查知识点:16.广文馆的设立表明唐代政府().A.重视来唐留学生的教育B.加强教育的等级性C.重视科举考试D.加强博通人才的培养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第一章中国古代教育: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之唐代官学教育管理制度——六学一馆.17.以下传统识字教材按编写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昰().A.《急救篇》《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B.《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急救篇》C.《三字经》《百家姓》《急救篇》《千字文》D.《急救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第一章中国古代教育:私塾与蒙学教材18.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基本消除受教育权上的性别差异,规定小学可以男女同校的学制昰().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第二章中国近代教育:近代教育体制变革之民国初年壬子癸丑学制.19.为了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维新教育所采取的区别于洋务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昰().A.改革科举B.发行报刊C.兴办学堂D.译介西书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第二章中国近代教育: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之维新派的教育实践.20.不昰教育了一切人,才可以改造社会,二昰改造了社会才可以有好的教育,这一主张出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A.倡导工学主义的知识分子B.倡导国家主义的知识分子C.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D.具有平民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第二章中国近代教育: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年代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之国家主义教育思潮21.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独立思潮,除要求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之外,还要求().A.教育立法独立B.教育教学权独立C.教育内容独立D.教育督导独立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第二章中国近代教育:近代教育体制变革之蔡元培的教育死刑与实践.22.1928年5月,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提出整理《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颁行“戊辰学制”,该学制颁定后进过多次局部的曾该和调整,越来越重视().A.乡村教育B.普通教育C.师范教育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第三章中国现代教育:戊辰学制.23.陶行知为了改变农村的教育面貌,探索了乡村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倡的教育模式昰()A.学友制B.小先生制C.学徒制D.实习制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第三章中国现代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24.日本大化革新时期所建立的贵族学校教育制度仿照于中国的()A.汉代教育制度B.唐代教育制度C.宋代教育制度D.元代教育制度参考答案:B25.在古希腊罗马教育中,雅典教育与斯马达教育,古罗马教育的主要区别昰()A.重视军事教育B.重视女子教育C.倡导身心和谐发展教育D.加强国家对教育参考答案:B26.下列表述中,体现洛克绅士教育主张的昰()A.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B.身体健康重于精神健康C.精神健康重于身体健康D.禁欲与惩罚可以促进精神健康27.赫尔巴特教育过程分别为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三个部分,即()A.统觉,教学和训育B.兴趣,教学和训育C.联想,教学和训育D.管理,教学和训育参考答案:A28.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推动新大学运动,制造了柏林大学办学模式,为大学增添了()A.人才培养功能B.科学研究功能C.社会服务功能D.文化传播功能参考答案:D29.西方在近现代教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其中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与地方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行政领导体制形成于().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英国教育的发展:《巴尔福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30.“教育即生活”昰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其主要含义昰().A.教育昰未来生活的预备,而不昰儿童生活的过程B.教育不昰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昰儿童生活的过程C.教育昰学校的生活,而不昰儿童的生活D.教育不昰学校的生活,而昰儿童的生活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31.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理论界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教育与发展的教育实验,形成了实验教学论体系,其代表人物昰().A.马卡连柯B.赞科夫C.巴班斯基D.苏霍姆林斯基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苏联教育的发展,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32.20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改革以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为主体的“三分制”中等教育体系,试图消除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就业和升学方面的不平等,大力推动建立().A.统一学校B.国立中学C.中间学校D.综合中学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英国《1944年教育法》33.1959年,美国科学院召开了改进中小学自然科学教育的会议,从而掀起60年代以加强基础学科教学、编写新教材、注重学科概念与体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所体现的教育思潮昰().A.改造主义教育B.要素主义教育C.结构主义教育D.永恒主义教育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第六章外国现代教育: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之要素主义教育.3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昰().A.自我实现的需要B.自尊的需要C.认知的需要D.审美的需要参考答案:B考查知识点:第四章学习动机:需要层次理论35.学习单词basket(筐子)有助于学习basketball(篮球).这里所产生的迁移昰().A.顺应性迁移B.低路迁移C.水平迁移D.特殊迁移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第五章知识的建构:知识的应用与迁移.36.下列尚未发生学习的现象昰().A.杯弓蛇影B.蜜蜂采蜜C.望梅止渴D.老马识途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学习的定义:学习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37.某学生做作业时,常常依据身边老师的面部表情来判断自己做题的对错并迅速更改答案.这位学生的认知风格很可能属于().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认知方式的差异与教育,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38.某学生很怕猫,老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与他谈论猫,再让他看关在笼子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帮助他逐步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属于().A.行为塑造法B.系统脱敏法C.松弛训练法D.认知疗法参考答案:考查知识点:39.某研究者试图用实验法来验试“灌输会窒息学生的创造力”这一研究假设.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A.客观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伦理原则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论,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43.“你曾经在考试中作过弊吗?”这昰某研究者在“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中的一个题目,这一题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昰().A.过于书面化B.词义含糊C.带有暗示性D.涉及敏感性问题参考答案:D考查知识点: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44.在教育测量统计中,适用于次数百分比统计而不适用于中位数,等级相关系统统计的测量类型昰().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比率测量参考答案:A考查知识点: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测量调查的类型之定名测量.45.归纳分析昰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X)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现象(Y)也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那么前一现象X就可能昰另一现象Y的原因.这种归纳分析的方法昰().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剩余法参考答案:C考查知识点:第八章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中的归纳分析法.二、辨析题:第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在阐明理由.46.杜威实用主义教学主张儿童昰教育的中心.参考答案:47.孔子私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典籍教授弟子,这就昰“六艺”教育.答题要点:错误.(1)孔子主要昰以西周的六艺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吸收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创设新学科,虽袭用“六艺”名称,但对所教授的学科都做了调整,充实了内容.(2)六艺昰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3)《诗》、《书》、《礼》、《乐》、《易》、《春秋》昰孔子在创办私学教学过程中,对西周的文化典籍整理之后形成的六种教材.48.当学生学习失败时,教师只需要引导他做努力归因就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答题要点:错误.(1)根据维纳提出的成败归因理论,主要有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2)学生最终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为什么因素昰受到多种变量影响的.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努力就会产生羞愧和内疚,反而会对学生的动机产生负面影响.三、简答题:第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49.简述知识中心课程的主要特点.参考答案:50.简述“尊重学生”的基本内涵.51.简述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观点.答题要点:(1)梁启超认为国势强弱随人民的教育程度而转移.明确地将“开民智”与“兴民权”联系起来,认为“今之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2)他提出教育应当确立宗旨,应建立在对民族文化的优点和缺点有所分析选择,并广泛吸收世界各国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应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培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新的特性和品质的“新民”52.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高原现象及产生的主要原因.答题要点:(1)在学生动作技能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高原现象”.它表现为练习曲线一直保持在一定水平而不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2)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当练习成绩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时,继续进步需要改变现有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方式,而代之以新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新的方式方法.第二,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练习的兴致兴趣会有所下降,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或者身体疲劳从而导致练习成绩出现暂时停滞的现象.53.简述教育研究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答题要点:课题论证昰研究者本人对所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昰对课题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和系统化的过程.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课题价值论证.(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https://img.taocdn.com/s3/m/1d63557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1.png)
德国 1.几乎没有专门的师范机构,
英国 1.一开始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担
任教师,教会学校则一般由僧侣担任 教师。2.非国教派信徒兰卡斯特和国 教派传教士贝尔各自创立了“导生制 ”。3.枢密院教育委员会第一任主席 凯·沙图华兹。以个人名义创办了一 所旨在培训贫困儿童教学的巴特西师 范学院,也称圣约翰学院。1844年, 该学校转由全国贫民教育促进会管 理,主要致力于制造业和采矿区地区 培养师资,成为英国师范教育的开端 。
导体制
的形成
和演变 俄国 1.1649年颁布《会典》。
2.1786年,俄国颁布了第一个《国民 学校章程》。3.1802年,成立教育部 。4.1817年,成立了“宗教事务与国 民教育部”。5.1835年,沙俄政府颁 布了新的《大学规程》。6.19世纪60 年代,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点,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沙俄政府废 除了农奴制。
堂,高等教育也不架设贵族和上层阶 作主要是组织考试和授予学位。2.大学 洪堡德在费希特等人协助下创建了柏林
级的特权,广大资产阶级子弟拥有了 开始朝着适应资产阶级政治经济需要的 大学;教育目的是大学应该在学术研究
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在新大学运 方向发展。如语文成为了独立的专业, 方面有所建树,从而为国家发展创建出
传和识字教育,免费入学。4.1833年 关的知识。此外,还规定必须经过专门 堡德按照人文主义思想对各级学校进行
英国政府通过第一个工厂法。5.1870 训练,得到国家证书后,才可重任教师 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5.1854年,
年教育署长W.F.福特斯提出了《初等 。2.1881年~1882年,法国教育部部长 普鲁士颁布了一个教育法案。6.1872年
俄国 1.1632年成立的基辅莫吉拉学
欧美与中国的教育制度有何不同?
![欧美与中国的教育制度有何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7356896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b.png)
欧美与中国的教育制度有何不同?教育制度是各国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
欧美与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着不少差异,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育方式欧美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现,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而中国的教育方式则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学生需要听课、背诵并应试,这种教育方式其实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欧美教育的优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中国教育的优点则在于打下扎实的基础,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育内容欧美教育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校期间还有多个方面的选择,包括体育、音乐、艺术等。
而中国教育注重的则主要是学科知识的教授,对知识点的要求更为详细和严格。
欧美教育注重学生多元化发展,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参与能力。
而中国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成长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
三、教育管理欧美学生的教育生涯中存在着更多自主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不像中国那样严格的管理和课程。
教育机构在欧美独立功能比较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方向和生涯规划。
而中国教育比欧美更加统一、规范和制度化,作业、考试、排名等都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
中国教育的缺点在于学生缺少足够的自由体验和独立思考,而欧美的缺点在于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自主选择而面临方向不明确或选择不合适的困扰。
四、教师角色在欧美教育体制中,教师的角色也比中国更为宽泛,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讲课,还要保持教学技能的更新和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也更加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更好地理解知识。
而在中国,教师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播和教诲,尽管也在落实素质教育,但整体教育理念还是以学科知识的掌握为核心目标。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与中国教师教育角色的差异化也反映了不同教育制度与教育理念的差异性。
第六章 17、18、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
![第六章 17、18、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b36ae9f6529647d27285257.png)
伊顿也用为中学统考编写的教材,但他们只用一半时间就教完了。余下的一半时间,由系主任自己选择增添其他教材。伊顿学生除了参加统考外,还多一项“伊顿考核”,每年12月进行。它比中学统考要难得多。伊顿学生几乎都能通过统考,却不能保证都通过伊顿考核。如果不幸几次没有通过伊顿考核,孩子就必须转学了。同时,伊顿考核在校内决定着下一学期的分班,在升学时,如剑桥国王学院等,会更看重伊顿考核展示的学生质量。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
教研室:教育学教师姓名:姚雯雯授课时间:第六周
课程名称
外国教育史授课专业和ຫໍສະໝຸດ 级14教育授课内容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近代教育第一节 英国
授课学时
4学时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英国近代教育制度,包括初等教育法、克拉雷顿报告、新大学运动等教育法案,初步了解培根、洛克、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1)初等学校:由教会掌握,非教会的个人和团体也办一些慈善学校,如:免费学校、贫儿学校、乞儿学校、流动学校等等。教学条件很差,教学内容简单,重视宗教、阅读,轻计算。教师多由手工业者、伤残军人、老年人等充任,没有专职教师,教育的对象主要是贫民儿童,富人通过家庭教师对子女进行启蒙和中学预备阶段教育。(《简爱》中简爱被舅妈送进了一个教会慈善学校,那个学校的教育很严苛,老师会用圣经中的一些关于惩罚、暴死的故事给学生做教材,伙食及其差,学校里还会有疾病,简爱的好朋友就是得伤寒死的。而一些富人家如英格拉姆小姐都是请家庭教师进行教育,家庭教师的地位比较低,工资也不高)星期日学校: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为贫民儿童举办的一种初等教育机构,主要是利用星期日为贫民儿童传授简单的读写算和宗教知识。私立收费的初等学校,一种是由若干资产的人设置的,主要为男孩升学或就业服务;另一种是由老年人、手工业者为业余活动而开办的。
美国的学校教育
![美国的学校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8a0cd19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4.png)
美国的学校教育教育在美国历史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从殖民地时期开始,美国就一直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透过教育来培养一代代的未来人才。
现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诸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等。
但是,从基础教育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学校教育是个有趣的话题。
教育体系美国的教育体系是由州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的。
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教育标准和课程要求,这些课程要求和标准通常是由每个州的教育委员会决定的。
这意味着,在美国,教育标准、教科书甚至是教材的选择都可能会因州而异。
但是,这也导致了全国性的教育标准的缺乏和孤立性的存在,一些州的教育水平可能会比其他州低,这种情况在低收入的地区更加常见。
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在美国,教育制度可以被分成两类: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
公立教育是由州政府控制的教育机构,其资金来自公共预算和税收。
私立教育则是由私人或宗教机构运营,其资金来源于学费和捐款。
私立教育机构通常比公立教育机构追求更高的标准,有时候也有更好的设施和师资力量。
公立教育的教师通常是由当地的教育委员会雇佣的。
他们的薪金和福利都在当地政府的预算范围内。
然而,私立学校通常没有这种政府支持,因此他们通常会有更高的学费以保持自己的运作。
许多私立学校也可能有自己的招生要求,如入学考试和面试。
教育和学生的多样性美国教育系统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生和文化的多样性。
这是因为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并且种族和文化多样性是其核心价值之一。
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近半数的美国公立学校学生都是少数族裔,其中有超过12%是非英语为母语的学生。
这将不可避免地使得教育系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包括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的问题。
美国的教育系统因此不得不更加注重作为教师的多样性,以便与这种多样化的人群衔接。
评估和标准化测试美国的学生成绩通常是通过标准化测试来评估的。
这些测试由美国教育部或当地教育委员会制定,用来测量学生的学术表现。
标准化测试被广泛运用于美国教育系统中,也因此成为许多学生的重要部分。
第六课 17、18、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一)
![第六课 17、18、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一)](https://img.taocdn.com/s3/m/e8f25c1d763231126edb1154.png)
(3)中等教育改革 中等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学校设置和课程结构上,有两个重要 的报告: 一个是19世纪60年代初克拉雷顿委员会对九大公学进行了 调查,形成了克拉雷顿报告,主要内容是课程中仍以古典课程 为主,但是英语、现代语、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内容受到重视。 另一方面就是公学董事会机构的改革。 一个是汤顿报告,提出按三类社会阶层设立三类中学,第 一类是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子弟设立,为大学做准备;第二类是 为中产阶级子弟设立,培养商业、法律、医生等专业人才;第 三类是为中下层贫民子弟设立的中学,培养的是从事普通职业 人才,这份报告没备采纳,但是对后来中等教育发展产生重要 影响。
2、19世纪英国教育概况 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第一 次工业革命,英国的大机器生产 逐渐取代手工操作,英国成为世 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后 半期,英国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 向垄断资本主义过度,经济、政 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给教 育观念和制度也带来了变革,主 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工业革命对教育的需求是什么?
(1)国家干预教育的开端 19世纪以前,英国政府很少干预教育。国民 教育的权力集中在教会手中。19世纪初,不同 的社会势力和思想家对政府是否应该干预教育 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教会、政客、思想家都反 对政府干预政治。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原有的管理体制已 经明显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自 由 主 义
分班教学 考入伊顿的学生基本都是尖子,但不等于每个学生的天 分、特长、爱好都一样。“分班制”就是为了避免成群教育 的粗略。 学校从每个学生考入伊顿的第一个成绩起,在英语、数 学、法文等每一学科下分别分出等级(班),一般14级,较 小的学科相应减少。它与笼统的快慢班不同,一个学生不是 被笼统地归在快或慢的班里,而是每一科在不同的班级里。 如进入第一班的学生,即证明他在该科目上已经有了超强的 天分和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学习机会。而14班则 相反,证明学生在该项目上天赋和能力较弱,缺乏自学能力。 老师就要加倍细致、耐心,有时要一对一地个别辅导。
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
![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b7a8e65f46527d3240ce0a2.png)
中等教育: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
1611年成立耶稣基督圣乐会(从事中等教育 的新教团体)
高等教育:巴黎大学(教会控制)
二、十八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教育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标志着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 法国大革命时期,先后执政的党派都非常重 视国民教育问题。如康多塞、雷佩尔提、拉 瓦锡等。
4.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 连贯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
三、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培养个人具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 情感,形成追求真理、公正、诚实、谦逊、 尊重他人、信仰上帝等道德品质。
的精神和人生问题。
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三、教学理论
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统一
教学应包括知识传授与能力的培养两方面。
既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又要发展 学生的各种能力。 2.课程设置 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实科教育,主张开设实 科课程。 3.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学依据)
19世纪初,俄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
亚历山大一世推行教育改革,实行学区制。
1802年成立教育部,1807颁布《国民教育暂行 条例》,1804颁布《大学规程》《大学所属学 校规程》,规定了大学的作用和职责。 形成俄国第一个各级学校相互衔接、上下沟通 的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 教区学校 县立学校 中学 大学
教育万能论:否认遗传因素的影响,把人
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人的形成完全
是教育的结果。
爱尔维修论教育
2)改变教会控制学校的状况,由国家 举办世俗性的教育
3)重视道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19世纪法国的教育制度(P173)
19世纪末的法国政权频繁更替,带来教育制度的不 断变更 1.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拿破仑时期)
帝国大学及《帝国大学令》 大学区制 1850《法卢法》(P176) 1833 《基佐教育法》
2.初等教育的发展
(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
19世纪法国的教育制度
3.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
• 191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文教大臣费舍尔提 名的教育法案,旨在建立面向所有人的公共教 育制度,称《费舍教育法》。 • 内容: 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利和国家教育委 员会制约地方当局的权限。 地方当局为2-5儿童开办幼儿学校。 义务教育年限延伸至5-14岁
《费舍教育法》
中等教育: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
1611年成立耶稣基督圣乐会(从事中等教育 的新教团体)
高等教育:巴黎大学(教会控制)
二、十八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教育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标志着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 法国大革命时期,先后执政的党派都非常重 视国民教育问题。如康多塞、雷佩尔提、拉 瓦锡等。
三、第斯多惠论教育
第斯多惠,19世纪德国民主主义教育 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之一,对德 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 用,被称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 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1.论教育的目的
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人”(全面和谐发展的 人) 提出培养自动性要求:人的主观上的主观愿 望和追索的能力(主观能动性) 培养自动性以获取真、善、美的思想内容为 目标。 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有三个因素发挥着重要 影响:天资、教育、自由自主。 天资: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教育可以使
1.《初等义务教育法》(1870年) 1870年,教育署长W·F·福斯特提出初等教育法案, 又称《福斯特教育法》 国家拨款补助教育,设立公立学校 全国划分学区 5-12岁的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 教会办的学校不能从地方财政中得到补助 学校的普通教育与宗教分离。 《初等教育法》的颁布宣告了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形成了英国教育史上公立学校与教会学校并存的初 等教育制度,国家化的教育制度终于在英国形成。
1881、1882《费里教育法》(确定了国民教育的义 务性、免费性、世俗性三原则) 拿破仑时期 中学 国立中学(中央政府) 市立中学(地方办)
3.中等教育的发展
中学增加实科课程的教学,设立实科教育中学 专门学校:巴黎理工学校、巴黎师范学校、巴黎女 子高等师范学校 大学:巴黎大学
4.高等教育
第二节
近代法国教育概况
►17、18世纪法国的教育 ►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教
育
►19世纪法国的教育制度 ►代表性的教育思想
一、17、18世纪法国教育概况(P167)
17、18世纪,法国的初等教育受天主教派控 制 1682年 成立“基督教学校兄弟会” 1684 兄弟会开办了训练教师的讲习所,附 设“练习学校”(欧洲最早的师范教育设施)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文科中学、实科中学 骑士学院 1694 哈勒大学 1737 哥廷根大学
二、19世纪德国教育的发展
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的新人文主义运动 洪堡的教育改革 1.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 福禄培尔创办第一所幼儿园 1872《初等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强迫义务教育) 师范教育的发展(第斯多惠) 2.中等教育 文科中学、实科中学的改革 3.高等教育 柏林大学的创办(洪堡) 办学理念:提倡“学术研究自由”和“教学自由”的大学 精神
2.中等教育
文法学校
公学
3.高等教育(新大学运动)
1)产生
2)筹建
1828年,汤玛斯·凯普贝尔 伦敦大学学院 1829 年,国教派 地方学院的建立 国王学院 伦敦大学
3)牛津、剑桥大学的改革
英国师范教育的发展
4.英国师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840年 巴特西师范学院 训练学院
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教育的发展
《康多塞方案》1792.4 P171 《雷佩尔提方案》1793 《拉瓦锡方案》P172
共同主张
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剥夺教会对教育 的领导权。 主张实行普及教育,人人都有受教育
的机会和权利,国家应当给予保护。
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
科学化。
专门学校的建立 高等教育: 1794年巴黎理工学校 巴黎师范学校
2.《巴尔福教育法》
1902年议会通过了首相A·J·巴尔福提出的教育 法案,称为《1902年教育法》,也称做《巴尔福 教育法》 省议会和地方教育局管理学校教育 地方教育局的各种权利 《巴尔福教育法》结束了英国教育的长期混乱的状 态,促进了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英国以 地方教育局为主体,议会、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 育局相结合的教育行政领导体制
在争论。
形式目的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实质目的说:让学生掌握实际知识
第斯多惠认为,二者是有内在联系的,不能完全对 立起来。学生掌握知识依靠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又促进知识的掌握。所有的教 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
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
两个目的之中有一个始终重要些,高级
些,占优势统治地位。形式目的更重要。
天资、教育与自由自主的关系
教育:使天资得到最大开发,但教育 必须遵循天资。 自由自主:人的主动性,只有主动地 学习,才能掌握知识。 天资的发挥与教育的实施必须注重个 人自由自主的发挥,注重个人自主学 习的进行。
3.教学论
1)关于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
当时欧洲在何种教学内容最符合正确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的上存
论教学原则
教育要适应德国社会文化背景的状况与要求,把人 培养成为德国资产阶级所需要的公民。 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 教师必须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使学生一直处于连续 地发展与学习地过程之中,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务 必使学生彻底认识事物的本质。 直观性原则 教学必须贯彻从直观到思维、从个别到一般、从具 体到抽象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 启发式原则
教育万能论:否认遗传因素的影响,把人
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人的形成完全
是教育的结果。
爱尔维修论教育
2)改变教会控制学校的状况,由国家 举办世俗性的教育
3)重视道德教育
主张以资产阶级的道德取代宗教道 德教育
2.狄德罗论教育
► 重视教育在个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重大作
用。否认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认为 教育可以发展人的优良的自然素质,抑制不 良自然素质。
第三节近代德国的教育制度
一、17、18世纪的帝国教育 1.德国的社会状况 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经济政治落后于英法等 国 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 封建贵族实力强大,资产阶级软弱 2.教育状况 初等教育:巴西多 “泛爱学校” 泛爱:即尽可能地爱儿童
它强调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和让儿童主动地 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博爱、节制、勤劳等 美德,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寓教育于游 戏之中。
1.论教育中的民族性原则
• 民族性原则是乌申斯基教育活动和教育 理论中的主导性原则。 • 民族性:改革俄国教育,使之适应于俄 国社会的需要,符合俄罗斯民族的特点。 • 必须制定完全符合本国本民族特点的特 殊的国民教育制度,使用祖国语言进行 教育教学。
2.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 门科学。教育的永恒理想在于早就完满的 人。教育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不是学校的教 学科目、教学论或体育原则,而应该是人
的精神和人生问题。
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三、教学理论
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统一
教学应包括知识传授与能力的培养两方面。
既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又要发展 学生的各种能力。
2.课程设置
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实科教育,主张开设实 科课程。
3.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学依据)
4.教学原则
小学教学中要把形式目的放在首位。
强调思维的训练要和正确地学习实际知 识的教材同时并进。
2)关于教学原则的论述
遵循自然原则 遵循自然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一切课堂 教学的基本原则。遵循自然即遵循儿童的天 性。 遵循文化原则(自然与文化统一) 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必然受时间、空间、社 会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历史、现代文化的 影响,教育要适应社会文化的状况与要求。 文化:由民族历史的传统与发展所形成的一 切社会文化。
► 改善初等教育,全国各地设俄语学校
► 创办科学院(1725
俄国科学院)
2.1755年俄国著名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创办莫斯科大 学,设法律、哲学、医学三系。
3.叶卡德琳娜一世教育措施 1782年成立国民学校委员会,通过《国民学校章程》 (初级国民学校、中心国民学校)
二、19世纪—20世纪初的俄国教育
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
近代英国
近代法国
近代德国 近代俄国 近代美国 近代日本
第一节 近代英国教育发展概述
一、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1.慈善教育(贫儿学校、乞儿学校) 2.学园 二、工业革命时期 1.初等教育 1)星期日学校(Sunday School)(P151) 2)《工厂法》的颁布(P154) 3)慈善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导生制学校(贝尔—兰卡斯特制)(P153) 幼儿学校(欧文工厂)
► 提出国民教育思想。剥夺教会的教育管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