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1乡愁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乡愁语文教案

九年级下册乡愁语文教案

九年级下册《乡愁》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理解诗歌中表达的乡愁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家乡情感。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表达的乡愁情感的理解。

(2)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诗歌内容。

(2)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解析。

(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大意。

(2)准备相关的个人经历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回顾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提问学生对故乡的情感和回忆,引出本课的主题《乡愁》。

2. 诗歌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跟读,纠正发音和朗读的准确性。

(3)学生自主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4. 诗歌结构与表现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句的排列和韵律。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结构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描述对家乡的情感和回忆。

2. 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结构和表现手法,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乡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乡愁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

2. 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感悟乡愁情感,理解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2. 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乡愁的含义。

2. 学生分享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

二、诗歌欣赏(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乡愁》。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象。

3.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和表达技巧。

三、情感体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身边的乡愁事物。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乡愁故事和感受。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乡愁体验。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乡愁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和感悟。

3. 教师推荐相关诗歌和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乡愁》诗歌,引导学生体验乡愁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表达机会。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对比分析其他乡愁主题的诗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乡愁情感。

六、诗歌背景探究(10分钟)1. 教师介绍诗人余光生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学生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何选择乡愁作为诗歌的主题。

七、诗歌分析(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分析《乡愁》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乡愁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乡愁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乡愁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主题,感受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情。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朗诵、欣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感受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情。

2.难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诗歌文本。

2.相关诗歌朗诵视频。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余光中及其作品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余光中的其他作品。

二、诗歌朗诵1.教师播放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跟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三、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及修辞手法。

四、诗歌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感受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大家对这首诗有什么印象?二、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优美句子,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等。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解释原因。

三、诗歌仿写1.教师引导学生仿写诗歌,以“乡愁”为主题,要求运用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乡愁》。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主题、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朗诵、分析、解读、欣赏、仿写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了余光中的《乡愁》,感受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改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听朗诵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诗歌的节奏?它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很好,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用手指敲打桌面,找出诗歌的节奏。

九年级下册乡愁语文教案

九年级下册乡愁语文教案

九年级下册《乡愁》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乡愁》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余光中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涵。

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会珍惜眼前生活,激发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意象的分析与理解。

2. 诗歌修辞手法的鉴赏。

3. 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细腻情感的体会。

2. 诗歌创作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解读诗歌内涵,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诗歌朗诵:邀请学生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背诵诗歌。

3. 选择一首家乡的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其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读后感评估:阅读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拓展活动:组织一次以“家乡情”为主题的作文比赛,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九、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后续课程将继续深入讲解诗歌的内涵,进行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以及拓展活动。

九年级语文下册 乡愁讲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乡愁讲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乡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能够读出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为学习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教师利用课前5分钟放罗大佑的歌曲《乡愁四韵》一、导入新课刚才我们听到的是某某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据说当年罗大佑在某某的现场演唱会上,这首歌曾使在场观众热泪潸然。

是啊,对于那些生于大陆、长于某某的游子们来说,哪一位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哪一位不思念自己的故国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余光中纠结于内心40余年的情结吧!(点击鼠标,屏幕上显示)板书:乡愁余光中(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

)二、作者介绍:1、余光中1928年生于某某,1950年入台,致力于现代主义的诗歌创作。

因写乡愁诗闻名而被称为乡愁诗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乡愁》写于1972年,当时的某某与大陆之间不可以公开互相来往。

但很多某某人,包括海外游子,都是身在某某,心在大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如泣如诉、充满忧伤之情的《乡愁》。

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三、朗读:检查预习:学生听伴奏试读,评,师:课前很多同学跟老师说喜欢这首诗,可是又说这首诗读起来很困难,很难把作者表达的情感读出来。

那么,要读好一首诗,我们首先要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朗读技巧方面,还要注意:语速,节奏,轻重音。

四、听读〖朗读欣赏〗余光中的《乡愁》FLASH朗读欣赏, 体会诗的情感基调,朗读节奏,朗读重音.师: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生:思念家乡。

师:那么感情基调应该是?生:忧郁深沉。

师: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决定了我们所选择的语速应该是什么样呢?生:稍慢。

师:对,应该是稍慢且舒缓。

师:下面我们看节奏,请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时候,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用斜线标出。

九年级语文教案《乡愁》

九年级语文教案《乡愁》

九年级语文教案《乡愁》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乡愁》;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和诗歌文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学习的古诗,谈谈自己对古诗中“乡愁”的理解;2. 简介本节课要学习的《乡愁》诗歌背景。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乡愁》,理解诗歌大意;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3. 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情况;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3.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4.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思乡之情。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诗歌情感的理解;3.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背诵《乡愁》;2. 写一篇关于《乡愁》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讨论,使学生对《乡愁》诗歌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作业布置,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和理解情况,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九年级语文教案《乡愁》六、课堂实践(10分钟)1. 学生集体朗读《乡愁》,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朗诵展示,点评其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乡愁故事,增进大家对乡愁情感的理解。

七、拓展学习(10分钟)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他诗人笔下的乡愁主题诗歌;2.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乡愁主题诗歌,进行朗读和简要解析;3. 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和解析,给予鼓励和建议。

八、小组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乡愁主题诗歌,进行集体朗读和讨论;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介绍诗歌的内容和情感;3.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总结乡愁主题诗歌的特点。

乡愁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乡愁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乡愁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正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表达情感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板题、示标。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板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诗歌,扫除生字词)1、师: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比谁能读准字音。

.XX你先读,其余同学仔细听,发觉有读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忙订正。

(一人读一节,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说停,并引导同学更正,老师板书;如无,则罢。

)2、齐读字词两遍。

三、其次次“先学后教”(二读诗歌,放录音,让同学有感情地朗读)1、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练习读,3分钟后比谁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诗歌,理解,背诵)1、自学指导:下面请同学们边小声读背这首诗,边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6分钟后比谁能背诵全诗,并能回答课后的第三题。

2、同学自学,老师巡察,了解学情。

五、检查自学背诵诗歌1、指名背诵师:会背的同学请举手,比谁背的好,(若举手多,则检查;若不多,则再给两分钟;生若背错了,请其他同学更正)2、男生、女生比谁背的好3、比哪一组背得好4、齐背这首诗(二)思索与练习1、小组沟通:师:同学们,大家已能背诵全诗了,通过自学能把课后第三题回答出来的同学请举手。

有不会的,就请前后桌争论(可进一步弄懂某些词语的含义,如这头、那头指什么?)2、全班沟通师:谁来回答这道题?(喊多名同学回答)(着重弄懂这头、那头指什么?说明什么?你怎么知道的?)明确:这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予在小小的邮票上。

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予乡愁的媒介。

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久分开了!(以上三种乡愁是在三个特定时期最令思念的)而现在,一弯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

[K12学习]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乡愁》教案 新人教版

[K12学习]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乡愁》教案 新人教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1、小组合作探讨:
(1)诗题为《乡愁》,作者在诗中也运用了四个“乡愁”,那么,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乡愁”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
(2)作者因为什么而忧愁?
(3)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情感,诗人是借用哪些具体事物来寄托这种愁绪呢?
明确:时间变化表达意思具体形象
小时候母子分离邮票
明确:拟人手法的运用;通篇没有出现一个乡恋的字样,但处处充满深沉的思乡之情;反复咏唱;柔美的旋律等。
3、这首歌流行于八十年代中期,在此之前,台湾诗人余光中已经写了一首著名的怀乡诗《乡愁》。
二、自学提示
走进作者
1、大屏出示余光中头像。
2、请同学介绍,教师做补充。
三、诵读诗歌,品味意象和情感
过渡:《乡愁》与《乡恋》有异曲同工之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
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时间变化表达意思具体形象表达情感(抽象)
小时候母子分离邮票
长大后夫妻分离船票个人的故乡之思
后来啊母子死别坟墓
而现在游子与大陆分离海峡家国之思
教学反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小白板
教学课一、感情调节
1、播放李谷一演唱的《乡恋》,大屏出示歌词:
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相逢,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我的情儿,我的美梦,永远留在你的怀中。明天就要来临,且难得和你相逢,只有风儿,送去我的一片深情。
2、学生思考:如果你觉得这首歌美,美在哪里?如果你认为这首歌不好,不好在哪里?
(一)诵读诗歌
1、学生试读,体会感情。注意:朗读中应紧扣哪个词语来表现呢?
2、小组交流划分节奏,标记重音。

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乡愁》教案1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乡愁》教案1 新人教版

《乡愁》设计理念:本设计遵循新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的融合。

并且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

2、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3、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4、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5、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1、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2、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式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同学喜欢听音乐吗?(喜欢)那我们就来欣赏一段由美籍华人费翔演唱的名曲《故乡的云》。

(播放音乐)提问:听了这首歌后,你想到了什么?唤起了你怎样的情感?抽学生回答。

这种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就是乡愁。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这其中不乏千古传诵的名篇。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有关乡愁的诗句。

大家熟悉的李白的《静夜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剪不段,理还烂,是离愁,别有一班滋味在心头”。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诗人们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

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

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先生的思乡之作《乡愁》〔板书:乡愁余光中〕二、合作探究:1、作者简介提问:谁来介绍一下余光中?〔不要求学生介绍得很全面,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补充〕教师总结: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九年级下册乡愁语文教案

九年级下册乡愁语文教案

九年级下册《乡愁》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乡愁》。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4. 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课文朗读与理解1.1 让学生朗读课文《乡愁》,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1.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理解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章:生词和短语学习2.1 给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朗读并记忆。

2.2 通过对生词和短语的解释和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第三章:修辞手法分析3.1 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2 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和作用,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四章:表达方式学习4.1 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表达方式,如描述、议论、抒情等。

4.2 通过对表达方式的分析和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第五章:写作练习5.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5.2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资源:1. 课文《乡愁》的文本。

2. 生词和短语的列表。

3. 修辞手法的解释和例句。

4. 表达方式的分析和例句。

5. 作文纸和评价标准。

教学评估:1. 通过对学生的朗读和理解情况的观察,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生词和短语的记忆和运用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通过学生的修辞手法分析和表达方式的学习,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通过学生的作文写作和评价,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六章:情感态度探讨6.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乡愁》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6.2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6.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第七章:文学鉴赏能力提升7.1 分析《乡愁》中的文学特色,如韵律、节奏等。

7.2 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乡愁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乡愁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乡愁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乡愁》;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乡愁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乡愁情感。

教学准备:课文《乡愁》,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乡愁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提问:请大家谈谈自己对乡愁的理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乡愁》的作者余光生及其创作背景;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3.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三、课文讲解(15分钟)1. 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 教师重点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3. 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意象来表达乡愁?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设想自己身处异乡,思念故乡的情景;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乡愁对人的影响;3. 教师总结:乡愁是一种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乡愁。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乡愁的情感价值;2.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课文《乡愁》,并写一篇关于乡愁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深入体会作者的乡愁情感。

注重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深入分析与探讨(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乡愁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它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理解,乡愁不仅是对家乡的思念,更是一种对过往生活、逝去时光的怀念,它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

九年级语文《乡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乡愁》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和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乡愁,培养学生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乡愁》的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理解。

2. 诗歌意象的把握和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乡愁》。

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谈论对诗歌的感受。

b. 提问:“你们听说过乡愁吗?乡愁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c. 教师总结:乡愁是一种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是我们对家乡的回忆和留恋。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关于乡愁的诗歌《乡愁》。

2. 朗读诗歌(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b.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c. 学生分享朗读心得,讨论诗歌的朗读技巧。

3. 解析诗歌(1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b.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c.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从韵律、结构、意象等方面欣赏诗歌的美。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

c. 教师总结,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5. 课堂小结(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乡愁》的主题和情感。

b. 学生谈谈自己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

c. 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诗歌《乡愁》。

1. 对比分析:邀请学生找出其他描写乡愁的诗歌,如《登高》、《静夜思》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诗人对乡愁的不同表达方式。

九年级下册乡愁语文教案

九年级下册乡愁语文教案

九年级下册《乡愁》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2. 诗歌意象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注释和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诗歌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余光生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解释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解释原因。

(2)教师引导学生从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欣赏。

5. 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聆听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点评。

6.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7.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乡愁》与其它乡愁主题的诗歌,如《登高》等。

(2)学生分析不同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2. 创作练习(1)学生尝试仿写一首关于乡愁的诗歌。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七、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对乡愁情感的感悟。

八、作业布置1. 学生背诵诗歌《乡愁》。

2. 学生完成一篇关于乡愁主题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乡愁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乡愁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乡愁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乡愁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乡愁”教案教学设计“乡愁”,如此浓烈的味道,如此深沉的情感。

这是一种和故乡、和故人、和往事相关的情感状态,是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文化。

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课文精读》中,由亿晓倩先生作词,周杰伦先生作曲的歌曲《乡村》成为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曲中表现的乡愁之情打动了许多人的心灵,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珍贵的素材。

故此,我们设计了这一节有关“乡愁”的主题活动。

一、教学目的1.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发现、思考与认识,以及对于“乡愁”这一情感状态的感受与理解;2.促使学生明确社会责任感和文明责任感,增强乡村和社区意识;3.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乡愁”情感状态的本质特征和表现形式,了解海内外一些有关乡村、农夫等的文化现象。

2.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吸收乡愁情感时,走出自己的视野,探讨乡村文化现象,培养自己与周围发生互动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1. 活动一:研读周杰伦的歌曲《乡村》,欣赏中华民乐《清明上河图》,搜集乡愁情感的氛围。

2. 活动二:开设“我和乡村的认识”板块,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乡村的认识,以及自己最不愿意丢掉的东西是什么,这些东西对于乡愁的构建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3. 活动三:和家人一起体验乡村的生活方式,了解乡村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写下对于自己的乡愁情感的感受,以及自己所期望的乡村的未来发展方向。

4. 活动四: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了解社区文化现象。

鼓励学生细致观察,深入体验,展现自己的文明形象。

通过参加文化活动,了解社区与乡村的融合,以及文化的作用。

四、活动设计详细活动一:全班展示个人的乡村认识和各自心中的乡愁步骤一:展示乡村认识在课前请同学们准备,自己对于乡村的认识,并准备好一些相关图片资料或视频素材。

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乡村认识,展示自己的相关资料,并让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
时间2016年第 12 周第 2 课时
课题乡愁课型讲读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目标
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一导入
二、朗读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2、朗读指导。

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真挚
三、品味
2,师随机点拨,小结。

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乡愁是……”这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

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学生评点。

4、指名读席幕容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

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1,找出第一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

用“_____美,美在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可能的以下说法:
“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发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而“小时候、长大后、后
来、而现在”又充满变化美。

3,品味词句的方法品味席幕容的《乡愁》
4,迁移综观这两首诗,都不自觉地用了“乡愁
是……”这一句式,每一首诗中乡愁是邮票、船
票、坟墓、海峡,第二首诗中乡愁是一支清远的
笛,是没有年轮的树。

(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
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板书设计:邮票——母子深情
乡愁船票——夫妻恩爱
坟墓——生死离别
海峡——思乡之愁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