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公司转型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士公司转型案例

1.公司发展史

在数码化浪潮的冲击下,富士胶片的主要产品摄影胶片的市场需求锐减。在克服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后,我们将当前视为企业的“二次创业”,并将我们的核心影像技术应用到不同业务领域。

1934年1月为了实现胶片国产化目标,富士胶片的前身——富士写真胶片株式会社于1934年在日本成立。新工厂继承了从大日本赛璐璐株式会社分离开来的照相胶片业务。

2月足柄工厂(目前为神奈川工厂足柄厂区)开始运营,生产照相胶片、相纸、干版盒其他感光材料1938年6月成立小田原工厂(目前为神奈川工厂小田原厂区)

1944年3月继承了榎本光学精機製作所的业务,成立富士胶片写真光机株式会社

1946年4月成立天然色写真株式会社(1953年6月更名为富士天然色写真株式会社,是富士彩色服务株式会社.的前身)

1963年10月富士宫工厂成立

1965年4月富士天然色写真株式会社更名为富士彩色服务株式会社,将富士天然色写真株式会社.的销售部门单独分离,建立富士彩色销售株式会社

12月在纽约成立Fuji Photo Film U.S.A., Inc. (目前为FUJIFILM U.S.A., Inc.) 以全面管理北美的业务

1966年6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成立Fuji Photo Film (Europe) GmbH (目前为FUJIFILM Europe GmbH)以全面地管理欧洲的业务

1972年12月成立吉田南工厂

1982年8月在荷兰成立了Fuji Photo Film B.V. (目前为FUJIFILM Manufacturing Europe B.V.),将之作为富士胶片集团在欧洲的主要生产基地

1987年3月在德国成立了生产记录媒体的制造工厂Fuji Magnetic GmbH (目前为FUJIFILM Recording Media GmbH)

1988年7月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成立了Fuji Photo Film, Inc. (目前为FUJIFILM Manufacturing U.S.A., Inc.),将之作为富士胶片集团在美国的主要生产基地

1993 10月收购了千代田医疗株式会社51%的已发行股份

1995年10月在中国苏州成立富士胶片印版(中国)有限公司(原富士胶片印版(苏州)有限公司)1996年6月在香港成立了Hong Kong Fuji Photo Logistics, Ltd. (目前为FUJIFILM Hong Kong Limited) 1997年12月并购了德国的Eurocolor Photofinishing GmbH & Co. KG

2001年10月在美国成立了印刷器材销售公司Enovation Graphic Systems, Inc. (目前为FUJIFILM Graphic Systems U.S.A, Inc.)

2003年4月追加收购了Process资财株式会社的其他股份(目前为富士胶片印刷系统株式会社),将该公司转型为关联子公司

2004年4月将千代田医疗株式会社合并进富士胶片医疗株式会社.

8月将富士胶片电池株式会社合并进富士胶片AXIA株式会社.

10月富士胶片影像株式会社.成立。新公司不仅将富士彩色影像服务株式会社和富士胶片AXIA株式会社整合进来,它同时还接管了4个主要的照相产品经销商的国内市场业务,以统一富士胶片国内影像制造市场业务

11月并购以美国为基地的致力于微电子材料Arch Chemicals, Inc.,以及拥有100%股权的合营企业FUJIFILM ARCH Co., Ltd. (目前为富士胶片电子材料株式会社.)

2005年2月并购以美国为基地的Sericol Group有限公司(目前为FUJIFILM Sericol 有限公司),一家不

断在筛网印刷油墨、包装印刷油墨和工业用喷墨打印机油墨拓展业务的公司

2006年1月将三协化学株式会社(目前为富士胶片精细化学株式会社) 纳为100%子公司

2月并购Avecia Inkjet 有限公司,更名为FUJIFILM Imaging Colorants Limited

4月富士胶片先进研究所成立

7月并购了美国的工业喷墨打印机头制造厂商Dimatix, Inc. (目前为FUJIFILM Dimatix, Inc.)

10月富士胶片集团转型为控股公司,在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旗下设两大事业公司: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和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10月收购了株式会社第一放射性同位体研究所.并被转为全资子公司(目前为富士胶片RI制药株式会社.)12月并购美国的一家心血管医疗影像信息系统的制造厂商Problem Solving Concepts, Inc.

2007年2月发挥总部作用的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和富士施乐株式会社重新迁址到东京中央城的办公大楼

7月富士胶片商务专家公司成立,主要业务为管理服务和人力资源的运作

2008年1月并购德国的IP Labs GmbH,是网络照相服务系统的开发商

3月印度关联子公司FUJIFILM India Private Limited成立

3月通过股权并购,富山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成为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的关联子公司

11月并购美国的Empiric Systems, LLc,一家放射信息系统制造厂商

12月并购ZAO”FUJIFILM-RU”,丸红株式会社的医疗和影像产品独立的俄国经销商

2009年4月将富士能东芝ES系统株式会社整合进富士胶片医疗株式会社

5月并购富士胶片在匈牙利经销商为富士胶片的关联子公司:富士胶片匈牙利有限公司

6月富士胶片医药品研究所成立

2010年1月富士胶片美国有限公司和富士胶片美国冲印有限公司合并成立富士胶片北美公司

2月富士胶片药业株式会社成立

2.公司第一次转型过程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胶卷市场,是富士的天下。富士牢牢占据着中国60%以上的胶片市场份额,绿富士的形象几乎随处可见。

1998年初,柯达与中国政府多个部委联合签订了著名的“全行业合资计划”,即“98协议”。协议规定,柯达与中国七家感光企业中的六家进行合资合作。“98协议”中还规定,中国政府承诺在协议签订后三年内,不批准另外一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感光材料行业。

“98协议”意味着,国内感光材料领域由此对柯达开放,但对富士等其他企业而言,这一协议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富士不能与国内感光企业合资,意味着所有产品必须从国外进口,而这必须缴纳高昂的关税。富士暗地与中国小企业合作建分装厂,但柯达每次都依据与中国官方达成的“98协议”进行投诉,迫使富士关闭工厂。

在近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惨败的富士决定把数字业务作为下一个重点发展的目标,并确立了向数码转型的基本思路。数码业务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初便兴起,在富士和柯达的业务板块中也一直存在,只不过在胶片横行的年代,很长一段时间数码都只是巨头们的边缘性业务。从战略层面分析,富士此时选择数码业务作为重点,有两个先决条件:一、传统胶片业务的空间已被柯达封死,只能选择一些边缘业务求存;二、数码业务在当时已有壮大的迹象,但柯达还“看不上”和“不注意”,胜算比较大。

“98协议”对于柯达而言无疑是大吉的。柯达的市场份额,通过这个近乎垄断的协议,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2001年,柯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3%,超过富士近一倍。

但柯达没想到的是,数码变革也在同一时期袭来。从2000年起,数码相机市场连续高速增长,并呈现出集中爆发的趋势。在这个高速增长期,索尼、佳能、三星、尼康等数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