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合集下载

唐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赏析

唐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①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集》)一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张丞相(673-7400,即张九龄,时任丞相,同时也是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②涵虚混太清:谁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太清,天空。

③云梦泽:云梦,古泽名。

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

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

④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河。

⑥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⑦端居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

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⑧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眼睁睁的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

这里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坐观:坐视,旁观。

徒:白白地。

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

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织网。

”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译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赏析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

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

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

“涵”,有包含的意思。

“虚”,指高空。

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赏析及翻译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赏析及翻译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赏析及翻译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赏析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1:八月洞庭水满,河岸边几乎相平,湖水空明,与蓝天相接。

云梦泽上蒸腾像雾一样的水汽,湖中波涛澎湃动荡摇撼岳阳城。

想要渡湖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圣明时代无事可做,感到羞愧。

坐着观看垂钓的人,只是空有对鱼的羡慕之情。

译文2:八月的湖水涨满,几乎与四岸齐平,无崖无端,似将万里长天包容。

水气蒸蒸,笼罩了这古老的大泽云梦;波光粼粼,雄浑的气势撼动了岳阳古城。

我想要涉河跋水,却没有舟帆载乘;若要闲居端坐,对不起这盛世清明。

只好坐下来观看那些垂钓之人,空怀着实现理想的激情。

译文3:仲秋八月的时节,洞庭湖的湖水都快和堤岸齐平了,湖水涵容着天空,水天浑然一体。

湖上蒸腾的雾气笼罩着整个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

(正像)想要渡湖却没有船只(我想要出仕做官却没人引荐),(我)安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旁观垂钓的人,空有一厢羡慕之情。

【词语解释】涵虚:水汽浩茫。

云梦泽:古大泽名。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面。

济:渡过。

端居:闲居。

坐:因为。

徒:徒然。

背景:此诗旧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为相时,孟浩然(45岁)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九龄,希望引荐。

然有人说733年孟浩然在长安时,张九龄尚在家乡韶关丁母忧,张于年底才进京就任中书侍郎。

孟浩然此次未见到张九龄。

二人之相会当在张贬荆州长史时。

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云:"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716,浩然28岁)左右张说任岳州刺使期间。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原文我爱古诗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原文我爱古诗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原文【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①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

虚:虚空,空间。

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清:指天空。

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

⑥端居:安居。

⑦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⑧ 徒:只能。

⑨楫:(jí)划船用具,船桨【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

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诗人介绍】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

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王昌龄交谊甚笃。

有诗名。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

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全文解释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全文解释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全文解释宋朝文学家苏轼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表面上说的是张丞相不被皇帝重用,但其实也反映了苏轼对张丞相的政治改革措施持怀疑态度,心中充满矛盾和不安,觉得张丞相是那样贤德却又孤高自许。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自己有志难伸的感慨。

全诗为: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人开头就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壮丽景象,诗人在万顷碧波荡漾、茫茫水天一色的洞庭湖面上泛舟湖上。

看着洞庭湖的浩淼气势,仿佛湖水吞没了云梦泽。

看着浩瀚无垠的湖水涌向广阔的南国洞庭。

想要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船只。

正当作者感到深深的忧虑时,却听到有人正在湖边垂钓。

作者的希望破灭了。

于是只好在湖边搭起帐篷独居在此,心中徒然生出无限羡慕之情。

前两句,诗人先用一个“平”字点明初秋湖水与洞庭湖的关系,接下来用一个“混”字形容水色澄澈的特征。

可见,诗人将湖水写成水色一片浑绿,是因为它是混合了云梦泽湖水的缘故。

这是把洞庭湖比作镜子。

作者观察很仔细,眼界开阔,因此才能把洞庭湖水气蒸腾白茫茫的景象表现出来。

这两句诗突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气势,同时也含蓄地显示出湖面景物的丰富多彩,像云梦泽那样迷茫,又像岳阳城那样壮观,体现出作者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三四句写景,转而进入抒情。

本来无奈地准备“居”下去,做一个闲官,也胜过那些争名夺利、钻营的心机之徒,然而他又受到了内心良知的谴责。

因此他索性就“坐观垂钓者”,暗中观察那些忙碌的人们。

他感到不解和羞愧。

因为他自认为自己本应站出来挽救时局,而如今却只能“坐观垂钓者”。

这里的“垂钓者”,实际是指那些追名逐利、阿谀奉承的官场中人。

作者借此指责了那些钻营沽名、忘掉了治国救民的人。

诗人开头就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壮丽景象,诗人在万顷碧波荡漾、茫茫水天一色的洞庭湖面上泛舟湖上。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译文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译文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

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

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

“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

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

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象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

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赏析【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意思1】坐着看那些垂钓的人,我没有钓竿,只是心里羡慕钓鱼者而已。

徒:空。

【意思2】我看到了那些钓鱼的人,空有羡慕的心情,可是手里没钓鱼工具。

婉转地表达了求人推荐提携的心情,但话说得曲折含蓄,不露痕迹。

“坐观” 二字,再加一个“羡” 字,已经把作者的心情全部写出,写得如此得体。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没有希望做某事,徒有羡慕之心,或形容只是袖手旁观别人做事,并不想参与其中。

[例] 一种是,面对大好形势,虽有动于衷,啧啧称赞,但只闻赞美,不见行动,在跃进声中立马踟蹰,在新长征中盼顾不前,颇类似唐诗写的那种人:“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李善阶《从“羡鱼”和“结网”谈起》)【全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全鉴赏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曾被人誉为“有唐五律之冠” (方回《瀛奎律髓》卷一引“无名氏”语)。

诗题一作《临洞庭湖》。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至十七年(728―729)曾西游长安,在京城结识了张九龄,两人结为忘形交。

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相,此诗即是张九龄为相期间孟浩然寄赠给他的一首干谒诗,表达了诗人自伤不遇,希望得到张九龄的推荐援引而出仕从政的心情。

首联两句写洞庭湖水面空阔,混茫无边。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境内,长约二百里,广约百里。

仲秋八月,湖水暴涨,渺无涯际,与岸齐平;在阳光的返照下,天空如同涵容在湖水中,浩瀚无垠的湖水仿佛与天空混而为一,水天一色,极为壮观。

“平”、“涵”、“混”三字用得极好,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秋水平湖,与天相接的景象。

“虚”与“太清”,均指天空。

颔联两句写洞庭湖的水气与波涛。

湖面蒸腾的水气,如同淡淡的薄雾,笼罩着茫茫的云梦泽一带;湖水掀起的波涛,声如擂鼓,势若雷霆,汹涌澎湃,震天撼地,连巍巍雄踞于湖边的岳阳城似乎也被波涛所摇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及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阅读及赏析【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意思】面对浩浩的洞庭湖水,欲过却无舟可乘。

用“无舟楫”来喻自己想出仕却无人可以引见的现实,在如此“圣明”的时代端坐闲居怎能不惭愧呢?借助比喻来表白诗人希望被赏识、重用的心理,委婉、恳切的言辞中饱含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

【全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①涵虚:指水映天空。

太清:天空。

②楫(jí):划船工具。

【全鉴赏诗】唐代人要进入仕途,往往需贵人引荐,写诗作文给有名望的人看,以期得到赏识提携,时称干谒。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孟浩然积极入世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

孟浩然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隐居,政治上不得意。

因此,他迫切需要贵人的引荐,这首诗就是一首有名的干谒诗。

八月的洞庭湖水高涨,水面几乎与湖岸持平。

湖面浩渺无边,水天相接,含混一片。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

想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在这个圣明时代,人人都在建功立业,自己却闲居无事,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开头四句着意写景。

看似不涉干谒,不关情思,其实不然。

“气蒸”句乃本诗中的.名句,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是咏洞庭湖的佳句。

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弱,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漱齿城岸,岁常倾颓。

”故有“波撼”一句。

《西清诗话》评诗的此联说:“洞庭天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能若此诗颔联一语气象。

”才情卓异,奇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泼墨如水,浓描洞庭,绝不是等闲之笔。

孟浩然的高明就在于表达心意旁敲侧击而不显山露水。

这天地之间的浩荡汪洋的一湖秋水,既烘托出作者经世致用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张九龄宽宏大度,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主旨大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主旨大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主旨大意
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愿为国效力的心愿,希望张丞相予以引荐。

诗的主旨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意思是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写,全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赏析
这首诗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洞庭湖特别的景致,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将洞庭湖的景致描写得生气勃勃。

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赏析翻译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赏析翻译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赏析翻译【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译文】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泽;波涛汹涌,摇撼着岳阳城。

云梦泽:本为古代低洼积水的两处地方,在今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为陆地。

岳阳城:即今湖南省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用法例释】用来形容洞庭湖或其他江湖水雾水气,浪涛滚滚的雄浑气势。

[基准]可是直至今年,国际屈原学术讨论会在岳阳举办时,我才老朋友在岳阳市博物馆副馆长张中一先生的护送下,荣登岳阳楼,远眺洞庭湖烟波浩渺,顶戴远山,撕长江,“气蒸云梦泽,波畏岳阳城”的壮丽景色。

(龙光沛《今上岳阳楼》)【全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全系列品酒诗】这就是诗人游等洞庭湖观景有感于之作,也就是一首投赠之作。

题中张丞相,一说道为张九龄,一说道为张说道。

就关系而言,志强于九龄较深;从事迹而言,则此诗投献张说的可能性为大。

因为张说曾辞灵府相州刺吏,开元四年()因事被贬岳州刺史,岳州即为在洞庭湖东畔,九龄并未Sartilly这一带地方官,志强之南洞庭而写诗投赠张说道,似较合理。

洞庭本就是长江中游巨浸,所谓“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不含远山,撕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诗人去在八月,正值秋水盛涨,只一个“平”字,便形容出来湖水的更加茫茫。

湖水给人的猛烈体会,除了甚广、除了浅,“不含虚搭太明”一句就专写下洞庭的孕大涵浅,所谓“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这两句就是大处落墨,静态的`描绘。

接下来就挑动态,写下洞庭的气势和声威。

据宋人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云“(岳阳)城据湖东北,(不仅如此,古代的云梦大泽也在洞庭的东北,具体内容而言,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相等于今湖北东南与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方圆八九百里。

)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

夏秋水跌,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意思及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意思及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意思及赏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意思及赏析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1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2,波撼岳一陽一城3。

欲济4无舟楫,端居5耻圣明。

坐6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涵虚:水汽浩茫。

2云梦泽:古大泽名。

3岳一陽一城:在洞庭湖东面。

4济:渡过。

5端居:闲居。

6坐:因为。

八月的湖水涨平了洞庭的堤岸,这时,浩渺的湖水与蓝天相接,难辨水天。

云梦泽的上空蒸腾着像烟雾一样的水汽,湖中波涛澎湃动荡,几乎要摇撼岳一陽一城。

我想要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和桨,身处繁华盛世,却闲居在家,真是感到羞愧啊!因为看到垂钓的人,想到自己只是空有对鱼的羡慕之情。

【浩渺之美】孟浩然在这首诗中,极力描写了洞庭湖的壮阔浩渺,美丽的八月,秋水涨潮后的洞庭湖碧波连天、水天一色,就连天空也仿佛被装在湖中了,水天相接是那样的无边无际。

湖中的水雾蒸腾,浩浩荡荡地笼罩着云梦泽,湖边的草木也是郁郁葱葱的。

这时,汹涌浩渺的湖水开始澎湃,它摇晃的气势,仿佛可以撼天动城了。

【赏析】孟浩然的这首诗,之所以写得烟波浩渺,气势磅礴,是因为作者巧妙地使用了夸张的手法,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表达了个人炽烈的情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这一点在诗的前四句已经体现出来了,诗人为我们展现出了洞庭无比壮阔的景象,气势浩大,震撼人心,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是我们写作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启示】孟浩然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他生于盛唐,年轻时就立下大志,虽然一路坎坷,但能洁身自好,不趋承逢迎有权势的人。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次来到长安,并赠给当时宰相张九龄一首诗。

诗人借描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色,抒发自己想得到录用施展政治抱负,希望有人引见的心情。

表明了诗人不甘心闲居无事,想做一番大事业。

诗人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一精一神状态,以对人生目标和理想的无限追求。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翻译及赏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翻译及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代: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

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济:渡。

端居:安居。

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徒:只能。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赏析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

张丞相指张九龄。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

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

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

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原文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原文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原文及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原文及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②。

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③。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④。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⑤。

【题解】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此诗赠给当时身居相位的张九龄,为的是博得赏识和录用。

为了保持面子,极力委婉而掩起干谒诗的痕迹。

【注释】①张丞相:即张九龄。

②“八月”两句:平,指水与岸平。

虚,指元气。

太清,指天空。

③“气蒸”两句:云、梦本为二泽,在今湖北省安陆县、云梦县以南,湖南省华容县、岳阳县以北地区,方圆九百里。

后来大部分淤成陆地,便合称云梦泽。

宋人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 ④“欲济”句:想渡洞庭,却无舟楫。

暗示欲出仕济世,却无人援引。

端居:独处、闲居。

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⑤“坐观”两句:垂钓者,比执政者,指张丞相。

徒有,空有。

羡鱼情,比喻希望出仕的心情。

【原诗今译】洞庭的湖水,在八月格外平静,茫茫一片,水光天色难以分清。

云梦水气蒸腾,迷离如烟似雾,汹涌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古城。

我无人引荐,有渡水无楫之苦,耻在圣明时代安闲,自愧前途。

我对坐矶垂钓的渔翁十分艳羡,但因结网无丝,只好触景生情。

【鉴赏提示】此诗写洞庭湖的壮丽景象,并表达出作者渴望出仕的心情。

题一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张丞相,即张九龄。

“丞相”是指其所任的尚书右丞相之职,而并非宰相之职。

张九龄于开元二十一年(73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年迁中书令。

这时他所任的是宰辅之职。

开元二十四年 (736)十一月迁尚书省右丞相,并罢知政事,这才是孟诗中所提的“丞相”之职。

“宰相”与“丞相”两职在隋唐区别甚大,细检唐人诗文和史料可以找到许多例证。

后人不察,误以为两者实即一职,所以多将此诗系于开元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九龄任宰辅时期。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赏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①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集》)一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张丞相(673-7400,即张九龄,时任丞相,同时也是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②涵虚混太清:谁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太清,天空。

③云梦泽:云梦,古泽名。

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

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

④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河。

⑥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⑦端居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

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⑧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眼睁睁的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

这里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坐观:坐视,旁观。

徒:白白地。

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

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织网。

”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译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赏析】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

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

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

“涵”,有包含的意思。

“虚”,指高空。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 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 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 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 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 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 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 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 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 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 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 情,是不难领会的。
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士 子们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起来往 往竭尽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高官显贵、或 为社会贤达,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作者也 常以比体为之。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 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 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 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译文4:
八月的洞庭湖水势浩瀚,几乎和岸边齐平。远远望 去,湖水晃漾,天空仿佛也在动荡。水天一色,看不清水 与天的分界。洞庭湖水气蒸腾充沛,润泽着云梦泽的草木 生灵,使之繁荣茂盛。湖水荡漾,声势震天,如同在撼动 着岳阳古城。面对这宽阔的水面,我想要渡过去却没有船 只,只能望洋兴叹。生活在这圣明的朝代,闲居家中而一 事无成真是耻辱。但无船只而又没有钓具,也只能坐在岸 上看他人放长线垂钓,徒自产生一种钦羡仰慕之情而已。
《升庵诗话》: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虽律也,而含古意,皆起句之妙,可以为法。
《瀛奎律髓汇评》: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篇出“临”字(按诗题 一作《临洞庭湖》),无起炉造灶之烦,但见雄浑而兼潇 洒,后四句似但言情,却是实做“临”字。此诗家之浅深虚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意思】八月,洞庭湖水涨得几乎与岸齐平,远远望去,水与天连在一起,无比宽广。

在这古代云梦泽的地区,水气腾腾上升,苍茫雄浑,滚滚的波涛不停地冲拍岳阳城墙。

【全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全鉴赏诗】这是一首干谒诗。

四十岁以前,孟浩然曾漫游三湘,仲秋季节,他从武陵经洞庭返乡。

不久即有开元十六年(728)冬入京应举之行。

次年春落第后仍滞留长安,又拟献赋上书以求汲引。

《临洞庭》当作于此时。

这首五律托兴观湖,表现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委婉地表示了渴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是孟诗中气象较为开阔的一首。

据方回《瀛奎律髓》,此诗旧本题下有“献张相公”四字。

可知此诗是写赠给与诗人“为忘形之交”(王士祯语)的张九龄的,但其时九龄尚未为相,“相公”二字,疑为编集者所误加。

首联写纵目洞庭总的印象。

意谓八月洞庭湖秋水盛涨似与岸平,远望水天相连,和太空混而为一。

出句点明时间,正是一年中水势最盛的仲秋季节。

据《清一统志》:“洞庭每夏秋水涨周围八百余里。

”可见时到仲秋,湖水浩淼!诗的开头,就写出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水天浑然一体的壮阔景象。

颔联以精炼警策的语言,实写洞庭雄浑、磅礴的气势,与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是咏洞庭的名句。

出句言水势之远。

云梦古泽横跨大江南北,地域辽阔。

湖面水气蒸腾,弥漫于广袤的千里云梦上空。

诗人用“蒸”这一“响”字,写湖面水气蒸腾,氤氲万状,蔚为奇观。

对句言水势之高。

洞庭湖以其激荡的水波日夜冲击、摇撼着湖滨重镇岳阳城。

《岳阳风土记》云:“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用“撼”这一“响”字,不但传神地写出了洞庭湖水的巨大声势,而且充满活力。

2024年《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

2024年《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

2024 年《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五言律诗,出自《全唐诗》。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

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收集整理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代〕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及注释译文八月湖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好像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然自由,惋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注释洞庭湖:中国其次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涵:包涵。

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

太清:指天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凹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撼:一作“动”。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方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济:渡。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惭愧。

端居:闲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坐观:一作“徒怜”。

徒:只能。

一作“空”。

作品赏析洞庭湖,是中国其次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

张丞相指张九龄。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原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事实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唐代:孟浩然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

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济:渡。

端居:安居。

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徒:只能。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赏析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

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这是一首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

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

“涵”,有包含的意思。

“虚”,指高空。

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

“太清”指天空。

“混太清”即水天相接。

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

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鉴赏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鉴赏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鉴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的作品。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面临烟波浩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①选自《孟阳集》(《孟浩然集》)一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张丞相(673-7400,即张九龄,时任丞相,同时也是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阳(今湖北樊)人。

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②涵虚混太清:谁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太清,天空。

③云梦泽:云梦,古泽名。

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

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

④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河。

⑥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⑦端居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

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⑧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眼睁睁的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

这里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坐观:坐视,旁观。

徒:白白地。

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

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织网。

”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译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赏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

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初中语文 文言文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 文言文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

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

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

“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

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

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象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

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作家作品:
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 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 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 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 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 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其代表作 有《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晚泊浔阳望庐山》《早寒江上有怀》。
首联




颔联


赏析“赠”部分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起过渡作用)
赏析:采用了类比的手法,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 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委婉地表达了自己 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民谋利, 深感惭愧。
赏析“赠”部分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用典巧设喻]
赏析:“徒”是空空地、白白地,表现作者羡慕垂钓 者,期望自己能被引荐的心情。诗人巧妙运用了“临 渊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典故, 道出了自己目前的感受:旁观别人垂钓,空有一番期 望得到鱼的心情。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并将 自己希望得到对方引荐的情感巧妙而含蓄地传达出来, 不卑不亢。
首联 颔联
望——写景Leabharlann 颈联 赠——抒情 尾联赏析“望”部分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赏析:“平”字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 “涵”“混”两字呈现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 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势。
赏析“望”部分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赏析: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蒸”写出了湖的广阔 浩大,蓄积丰厚。“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 大。这两个词从视觉、听觉的角度,不仅表现了洞庭 湖的壮阔与活力,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生机勃 勃的精神状态,营造了雄伟壮阔的意境。这两句写出 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合作探究:
根据诗题,我们知道诗歌可以分为“望”和 “赠”两部分,那么哪几句是在写“望”而哪几 句是在写“赠”?
这首诗属于五言律诗。前四句写“望”即写景, 写诗人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后四 句写“赠”即抒情,委婉地写出诗人希望出仕做官, 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愿望。
诗歌主旨:
本诗通过描绘波澜壮阔的洞庭 湖,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张 丞相的引荐,出仕做官,一展才华, 做一番事业的愿望。
创作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 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 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 做官,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 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 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 诗。
“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朗读诗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