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的颜色反应还原作用
生物化学实验
⽣物化学实验实验⼀1、糖类的颜⾊反应1. α-萘酚反应糖在浓⽆机酸(硫酸或盐酸)作⽤下,脱⽔⽣成糠醛及糠醛衍⽣物,后者能与α-萘酚⽣成紫红⾊物质。
注意:因糠醛及糠醛衍⽣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 间苯⼆酚反应在酸作⽤下,酮糖脱⽔⽣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酚作⽤⽣成红⾊物质。
此反应是酮糖的特异反应。
因为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
2、还原作⽤许多糖类由于其分⼦中含有⾃由的或潜在的醛基或酮基,因此在碱性溶液中能将铜、铁、银等⾦属离⼦还原,同时糖类本⾝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
糖类这种性质常被利⽤于检测糖的还原性及还原糖的定量测定。
本实验所⽤的试剂为斐林试剂和本尼迪克特试剂。
它们都是Cu2+的碱性溶液,能使还原糖氧化⽽本⾝被还原成红⾊(颗粒⼤)或黄⾊(颗粒⼩)的Cu2O沉淀。
实验⼆脂肪碘值的测定碘值(价)是指100g脂肪在⼀定条件下吸收碘的克数。
碘值是鉴别脂肪的⼀个重要常数,可⽤以判断脂肪所含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脂肪中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个或多个双键,能与卤素起加成作⽤⽽吸收卤素。
常⽤碘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起加成作⽤。
脂肪的不饱和程度越⾼,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越多,与其双键起加成作⽤的碘量就越多,碘值就越⾼。
故可⽤碘值表⽰脂肪的不饱和度。
I2+-CH=CH--CHI-CHI-本实验⽤溴化碘(Hanus试剂)代替碘。
⽤⼀定量(必须过量)溴化碘和待测的脂肪作⽤后,⽤硫代硫酸钠滴定的⽅法测定溴化碘的剩余量,然后计算出待测脂肪吸收的碘量,求得脂肪的碘值。
加成作⽤:IBr+-CH=CH--CHI-CHBr-剩余溴化碘中碘的释放:IBr + KI KBr + I2再⽤硫代硫酸钠滴定释放出来的碘:I2 +2Na2S2O3 2Na2S4O6+2NaI思考题:何谓空⽩溶液和空⽩实验?空⽩实验有何意义?在各种分析⽅法中,为消除⼲扰,⽤与测定试样时完全⼀致的条件进⾏测定的溶液。
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及还原作用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实验1.1 莫氏实验一、目的掌握莫氏(molisch)实验鉴定糖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糖经浓无机酸(浓硫酸、浓盐酸)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后者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缩合物,在糖液和浓硫酸的液面间形成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其反应如下图: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定糖。
三、实验器材1、棉花或滤纸。
2、吸管1.0ml(*4)、2.0ml(*1)。
3、试管1.5*15cm(*4)。
四、实验试剂1、莫氏试剂:称取α-萘酚5g,溶于95%乙醇并稀释至100ml。
此试剂需新鲜配置,并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2、1%蔗糖溶液:称取蔗糖1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ml。
3、1%葡萄糖溶液:称取葡萄糖1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ml.4、1%淀粉溶液:讲1g可溶性淀粉与少量冷蒸馏水混合溶液合成薄浆状物,然后缓缓倾入沸蒸馏水中,边加边搅。
最后以沸蒸馏水稀释至100ml。
五、操作于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和少许纤维素(棉花或滤纸浸在1ml水中)。
然后各加莫氏试剂2滴1,摇匀,讲试管倾斜,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1.5ml(切勿振摇!)硫酸层沉于试管底部与糖溶液分成两层,观察液面交界处有无紫色环出现。
六、注意事项1、试管中加入各种糖后,应做好标记,浓硫酸加入的方式应保持一致。
2、莫氏反应非常灵敏,所用的试剂应洗净,不可再样品中混入纸屑等杂物。
3、当糖浓度过高时,由于浓硫酸对他的焦化作用,将呈现红色及褐色而不呈现紫色,需稀释后再做。
思考题:1、解释α-苯酚反应的原理。
2、用莫氏试验鉴定糖时需注意哪些?试验1.2 塞氏试验一、目的掌握塞氏(Seliwanoff)实验鉴定酮糖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酮糖在浓酸的作用下,脱水生产5-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作用,呈红色反应,有时亦同时产生棕色沉淀,此沉淀溶于乙醇,呈鲜红色沉淀2,以果糖为例,其反应如下:三、实验器材1、吸管0.5ml(*3)、5.0ml(*1)。
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及还原作用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实验1.1 莫氏实验一、目的掌握莫氏(molisch)实验鉴定糖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糖经浓无机酸(浓硫酸、浓盐酸)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后者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缩合物,在糖液和浓硫酸的液面间形成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其反应如下图: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定糖。
三、实验器材1、棉花或滤纸。
2、吸管1.0ml(*4)、2.0ml(*1)。
3、试管1.5*15cm(*4)。
四、实验试剂1、莫氏试剂:称取α-萘酚5g,溶于95%乙醇并稀释至100ml。
此试剂需新鲜配置,并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2、1%蔗糖溶液:称取蔗糖1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ml。
3、1%葡萄糖溶液:称取葡萄糖1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ml.4、1%淀粉溶液:讲1g可溶性淀粉与少量冷蒸馏水混合溶液合成薄浆状物,然后缓缓倾入沸蒸馏水中,边加边搅。
最后以沸蒸馏水稀释至100ml。
五、操作于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和少许纤维素(棉花或滤纸浸在1ml水中)。
然后各加莫氏试剂2滴1,摇匀,讲试管倾斜,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1.5ml(切勿振摇!)硫酸层沉于试管底部与糖溶液分成两层,观察液面交界处有无紫色环出现。
六、注意事项1、试管中加入各种糖后,应做好标记,浓硫酸加入的方式应保持一致。
2、莫氏反应非常灵敏,所用的试剂应洗净,不可再样品中混入纸屑等杂物。
3、当糖浓度过高时,由于浓硫酸对他的焦化作用,将呈现红色及褐色而不呈现紫色,需稀释后再做。
思考题:1、解释α-苯酚反应的原理。
2、用莫氏试验鉴定糖时需注意哪些?试验1.2 塞氏试验一、目的掌握塞氏(Seliwanoff)实验鉴定酮糖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酮糖在浓酸的作用下,脱水生产5-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作用,呈红色反应,有时亦同时产生棕色沉淀,此沉淀溶于乙醇,呈鲜红色沉淀2,以果糖为例,其反应如下:三、实验器材1、吸管0.5ml(*3)、5.0ml(*1)。
糖的颜色反应原理及应用
糖的颜色反应原理及应用1.糖的颜色反应原理糖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质,它们在化学反应中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糖的颜色反应主要基于糖的还原性和一些特定反应剂之间的反应。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糖的颜色反应原理。
1.1 邮票试剂法邮票试剂法是一种常见的检测糖的方法,基于邮票试剂和糖之间的还原反应。
邮票试剂中的某些金属离子(如铜离子)在和糖反应后会被还原并生成沉淀物,这种沉淀物具有特定的颜色。
1.2 麦氏试剂法麦氏试剂法也是一种常见的糖的检测方法,基于麦氏试剂(以氢氧化钠为主要成分)和糖之间的反应。
在麦氏试剂的存在下,某些糖类(如蔗糖)会产生特定的反应,颜色会呈现出深棕色。
1.3 色素法色素法是一种利用糖与一些特定的色素之间的反应来检测糖的方法。
不同类型的糖与不同的色素反应后会产生不同的颜色,从而可以进行糖的检测。
2.糖的颜色反应应用糖的颜色反应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食品工业在食品工业中,糖的颜色反应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通过检测糖中的还原性物质和特定反应剂发生反应后所形成的颜色,可以判断食品中糖的含量和品质。
2.2 医药工业在医药工业中,糖的颜色反应常被用于药物中糖含量的测定。
通过测定药物中的糖含量,可以判断药物的纯度和质量,并对药物进行质量控制。
2.3 生物学研究糖的颜色反应在生物学研究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糖的颜色反应来检测细胞中的糖含量和代谢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细胞的生理状态和代谢途径。
2.4 环境保护糖的颜色反应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糖的颜色反应来监测水体中的糖污染情况,判断水质的净化效果和环境的污染程度。
2.5 科学教育糖的颜色反应也广泛应用于科学教育中。
通过演示糖的颜色反应原理和实际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和生物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3.总结糖的颜色反应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用于糖的检测和分析。
它的原理基于糖的还原性和一些特定反应剂之间的反应。
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及还原作用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实验1.1 莫氏实验一、目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掌握莫氏(molisch)实验鉴定糖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糖经浓无机酸(浓硫酸、浓盐酸)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后者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缩合物,在糖液和浓硫酸的液面间形成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其反应如下图: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定糖。
三、实验器材1、棉花或滤纸。
2、吸管1.0ml(*4)、2.0ml(*1)。
3、试管1.5*15cm(*4)。
四、实验试剂1、莫氏试剂:称取α-萘酚5g,溶于95%乙醇并稀释至100ml。
此试剂需新鲜配置,并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2、1%蔗糖溶液:称取蔗糖1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ml。
3、1%葡萄糖溶液:称取葡萄糖1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ml.4、1%淀粉溶液:讲1g可溶性淀粉与少量冷蒸馏水混合溶液合成薄浆状物,然后缓缓倾入沸蒸馏水中,边加边搅。
最后以沸蒸馏水稀释至100ml。
五、操作于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和少许纤维素(棉花或滤纸浸在1ml水中)。
然后各加莫氏试剂2滴1,摇匀,讲试管倾斜,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1.5ml(切勿振摇!)硫酸层沉于试管底部与糖溶液分成两层,观察液面交界处有无紫色环出现。
六、注意事项1、试管中加入各种糖后,应做好标记,浓硫酸加入的方式应保持一致。
2、莫氏反应非常灵敏,所用的试剂应洗净,不可再样品中混入纸屑等杂物。
3、当糖浓度过高时,由于浓硫酸对他的焦化作用,将呈现红色及褐色而不呈现紫色,需稀释后再做。
思考题:1、解释α-苯酚反应的原理。
2、用莫氏试验鉴定糖时需注意哪些?试验1.2 塞氏试验一、目的掌握塞氏(Seliwanoff)实验鉴定酮糖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酮糖在浓酸的作用下,脱水生产5-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作用,呈红色反应,有时亦同时产生棕色沉淀,此沉淀溶于乙醇,呈鲜红色沉淀2,以果糖为例,其反应如下:三、实验器材1、吸管0.5ml(*3)、5.0ml(*1)。
糖类的还原作用实验报告
糖类的还原作用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如下:
1.首先,取一小量葡萄糖溶液加入试管中。
2.在另一试管中加入适量氧化剂,如硝酸银溶液。
3.将两个试管倾斜,用滴管将氧化剂慢慢滴入含有葡萄糖溶液的试管中。
4.观察反应过程中出现的颜色变化或沉淀形成。
实验结果显示,葡萄糖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发生了反应。
初始时,葡萄糖溶液呈无色或微黄色。
随着硝酸银溶液滴入,溶液逐渐变为黄色,并最终生成一层红色或棕色沉淀。
这表明葡萄糖溶液发生了氧化反应,产生了还原银。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质,能够与氧化剂发生反应。
2.在碱性条件下,葡萄糖的羟基官能团被氧化剂氧化为醛基,生成还原银离子。
3.这种还原反应可以用来检测糖类的存在和含量,常用于测定葡萄糖的浓度。
实验中的反应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糖类的类型:不同类型的糖类具有不同的还原性质,一些单糖和双糖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而多糖则较少具有还原性。
2.氧化剂的类型和浓度:不同的氧化剂对糖类的氧化作用也不同,浓度越高,反应越明显。
3.反应条件:碱性条件有助于催化糖类的氧化反应。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糖类的还原性质和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糖类的还原作用不仅仅是化学实验中的现象,它还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在生物体内,糖类的还原性质对于能量产生、代谢调节等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的糖类代谢过程,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糖的还原反应实验报告
糖的还原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糖的还原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了解糖的还原反应
实验原理:糖的还原指的是糖因受到还原剂的作用而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
在还原反应中,还原剂通过失去电子来还原其他物质。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则通过接受电子来氧化其他物质。
在
糖的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可以将糖分子中的羰基还原成羟基。
这时,糖的性质也会发生改变,呈现出还原物质的性质。
实验材料:蔗糖、麦芽糖、葡萄糖、酵母粉、硫酸铜、氢氧化钠、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白瓷砂钳、滴管及滴定管。
实验步骤:
1.将硫酸铜的2ml溶液加入到试管中,再加入氢氧化钠的2ml
溶液。
2.将糖类物质分别取出少量,加入到各个试管中。
3.将带有试管夹的试管放置在酒精灯上进行加热。
4.观察试管内液体颜色的变化。
如果液体呈现出深蓝色,则糖
类物质没有还原,反之则还原成功。
5.用酒精灯加热酵母粉溶液,然后将其加入糖类物质的试管中。
6.再次观察液体颜色的变化。
如果液体由深蓝色变成了浅蓝色
或绿色,则说明糖类物质发生了还原反应。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加热后未发生颜色变化的糖类物质
为蔗糖;加热后呈现出浅蓝色的为麦芽糖;加热后呈现出深蓝色
的为葡萄糖。
在酵母粉的作用下,蔗糖和麦芽糖也发生了还原反应,呈现出绿色的颜色。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糖类物质与还原剂的反应性
不同,葡萄糖有着较强的还原性,而蔗糖和麦芽糖则需要酵母粉
的作用才能发生还原反应。
实验结果还表明,糖的还原反应可以
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来进行判断。
糖类的还原作用实验报告
本次培训全面介绍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对所介绍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讲解,但是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时需要突出重点。
突出重点是为了将学员的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部分,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
具体而言,突出重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强调关键概念:在讲解过程中,重点强调关键概念和核心知识点,将其与其他内容进行区分,使学员明确重要的部分。
2. 启发思考:通过提出问题或引导学员思考的方式,让学员在培训中积极思考,从中找到重点和关键。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和讲解,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练习与应用:让学员通过练习和应用所学知识,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5. 总结归纳:在培训结束时,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员对整个培训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使培训内容更加有针对性和易于理解,使学员更加深入地掌握重点内容。
糖的显色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糖的显色反应的原理及应用1. 简介糖是一类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甜味。
除了用于食品添加剂以增加食品口感外,糖还具有许多其他应用,例如在医学领域中作为药物载体、血糖检测等。
糖的显色反应是基于糖与一些试剂之间的化学反应,通过观察显色程度来确定糖的存在与含量。
本文将介绍糖的显色反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2. 糖的显色反应原理糖的显色反应是指糖与某些试剂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后,产生显色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以通过目视或医学领域中的光谱仪器等工具测定。
糖的显色反应机制多种多样,常见的显色反应包括福林试剂法、巴拉朴试剂法、硝酸胰腺蛋白酶方法等。
•福林试剂法:福林试剂法是用于测定还原糖的一种方法。
福林试剂由草酸、磷酸铵和硫酸组成,在与还原糖反应时可以产生蓝色化合物。
根据显色程度可以测定糖的含量。
•巴拉朴试剂法:巴拉朴试剂法用于测定非还原糖的含量。
巴拉朴试剂由苯胺、硫酸和卟啉酸组成,当巴拉朴试剂和非还原糖反应时,会生成显色化合物。
颜色的深浅与非还原糖的含量成正比。
•硝酸胰腺蛋白酶方法:硝酸胰腺蛋白酶方法是用于检测葡萄糖的一种方法。
硝酸胰腺蛋白酶和葡萄糖反应后形成显色物,可以根据显色强度测定葡萄糖的含量。
3. 糖的显色反应的应用糖的显色反应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以下是其中几个常见的应用:•食品工业:糖的显色反应可用于食品工业中对糖的定量测定。
通过测定食品中糖的含量,可以调整产品的甜度,以满足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医学领域:糖的显色反应可以用于血糖检测。
在医学中,使用血糖仪等设备来测定血液中的糖含量,有助于诊断和管理糖尿病等疾病。
•生物化学研究:糖的显色反应可用于研究糖的结构和性质。
通过观察糖与不同试剂之间的颜色变化,可以推测糖的结构及其与其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药物研发:糖的显色反应可以用于药物研发中的药物载体筛选。
某些药物需要以糖作为载体才能被有效地传递到靶位点,显色反应的结果可以帮助研发者选择合适的载体。
•环境监测:糖的显色反应还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例如检测水中的糖含量。
糖类的还原作用实验报告(一)
糖类的还原作用实验报告(一)糖类的还原作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糖类的还原作用的实验方法;•研究不同糖类的还原性能;•分析还原作用的原理;实验器材与试剂•试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棉花糖;•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滴管等;实验步骤1.准备五根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和棉花糖;2.加入等量的稀硫酸或者稀盐酸,加热回流10分钟;3.观察是否有气体生成,记录观察结果;4.将试管中的溶液倒入5个不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枚氏试剂(碱性溶液);5.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观察结果;6.根据观察结果判断糖类的还原性能大小;实验结果与分析•简要描述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说明;•通过观察发现,葡萄糖和果糖的溶液发生了气泡生成,而麦芽糖、蔗糖和棉花糖的溶液没有气泡生成;•在加入枚氏试剂后,葡萄糖和果糖的溶液颜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其他糖类溶液颜色没有变化;•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断,葡萄糖和果糖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能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气体和产生颜色变化的产物;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得出,葡萄糖和果糖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可以参与还原反应;•麦芽糖、蔗糖和棉花糖不具有还原性能,不能参与还原反应;•实验结果与糖类的化学结构有关,糖类的还原性取决于其分子中是否存在可被氧化的官能团;总结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糖类的还原作用,研究了糖类的还原性能,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实验结果对于研究糖类的化学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糖类的化学特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1] 中国化学会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指导[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2] 李明, 王刚, 赵亮亮.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引言糖类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糖类的还原作用是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之一,也是糖类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的基础。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不同糖类的还原作用,研究糖类的还原性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糖的颜色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糖的颜色反应原理及实验方法;2. 掌握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鉴定方法;3. 熟悉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能力。
二、实验原理糖类在浓酸作用下,可发生脱水反应生成糠醛及其衍生物。
糠醛及其衍生物与某些试剂反应,可产生具有特定颜色的化合物,从而实现对糖类的鉴定。
1. 还原糖的鉴定:还原糖在浓酸作用下生成糠醛及其衍生物,与萘酚反应生成红紫色复合物。
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紫环,证明还原糖的存在。
2. 非还原糖的鉴定:非还原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
在实验条件下蔗糖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花生种子,鸡蛋清,马铃薯匀浆。
2. 试剂:浓硫酸,萘酚,蒸馏水,NaOH溶液,CuSO4溶液,3,5-二硝基水杨酸,苯酚,亚硫酸钠,酒石酸钾钠,葡萄糖,碘液。
四、实验步骤1. 还原糖的鉴定:(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苹果或梨匀浆和2mL马铃薯匀浆。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硫酸。
(3)振荡均匀,观察两支试管液面间是否出现紫环。
2. 非还原糖的鉴定:(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花生种子和2mL鸡蛋清。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硫酸。
(3)振荡均匀,观察两支试管液面间是否出现紫环。
3. 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进一步鉴定:(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葡萄糖溶液和2mL淀粉溶液。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NaOH溶液和1mLCuSO4溶液。
(3)将两支试管放入沸水浴中加热2分钟。
(4)观察两支试管中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还原糖的鉴定:在苹果或梨匀浆和马铃薯匀浆中加入浓硫酸后,液面间出现紫环,证明其中含有还原糖。
2. 非还原糖的鉴定:在花生种子和鸡蛋清中加入浓硫酸后,液面间未出现紫环,证明其中不含还原糖。
3. 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进一步鉴定: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后,产生砖红色沉淀,证明葡萄糖为还原糖;在淀粉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后,未产生砖红色沉淀,证明淀粉为非还原糖。
实验二糖类的颜色反应
实验二糖类的颜色反应一、实验目的:1、学习糖类的颜色反应原理;2、掌握几种糖类的颜色反应方法。
二、实验原理:糖类的颜色反应是糖类分析化学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观察颜色的变化来定性、定量糖类的方法。
实验中常用的糖类的颜色反应有:Fehling试剂法、Benedict试剂法、Tollens试剂法、硫酸-菲林试剂法等方法。
Fehling试剂法:将Fehling试剂加热后,可以还原还原性物质,在加热试管中的葡萄糖等还原性物质可以被Fehling试剂氧化,使Fehling试剂生成红色沉淀。
这是一种定性反应。
Benedict试剂法:将Benedict试剂与鎏金菜籽酸或者其他还原物质加热混合,可以产生红色沉淀,这是一种定性反应。
Benedict试剂法可以进行定量测试饮料、药丸和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Tollens试剂法:Tollens试剂是硝酸银(AgNO3)加氨水(NH4OH)混合物,在酒精碱中,沉淀可以被还原成银金属样层,可以用于定性还原性物质。
硫酸-菲林试剂法:将硫酸与菲林混合,加热后可以在试管里生成红色的糖类化合物。
硫酸-菲林试剂法只能用于检测存在羰基的且有一个可还原基的物质。
三、实验步骤:1、Fehling试剂法(1)、取两个Fehling试剂A和B,各取5ml到试管中。
(2)、将两瓶试剂放在沸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
(3)、加入15-20滴50g/L的葡萄糖溶液(5g/L的郎柿紫溶液可以增强色度)。
(4)、加热试管,用沸水浴将试管加热约1-2分钟。
(5)、观察试管中是否产生红色沉淀,红色沉淀表示存在还原性物质。
2、Benedict试剂法3、Tollens试剂法(3)、将试管摇匀。
4、硫酸-菲林试剂法(1)、取1ml的硫酸和1ml的菲林到试管中。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试剂和试管须洁净,并防止污染。
2、加热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不要让试管破裂,以免引起意外。
3、加热的时间要控制好,过久易使红色沉淀再溶解,过短不充分。
实验一-糖类的性质实验
实验一糖类的性质实验(一) 糖类的颜色反应一、目的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颜色反应(一)Molisch反应1、原理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者能与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
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器材试管及试管架滴管3、试剂莫氏试剂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淀粉溶液0.1%糠醛溶液浓硫酸4、操作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0.1%糠醛溶液内各1ML。
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
斜执试管,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1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
浓硫酸在试液下形成两层。
在二液分界处有紫红色环出现。
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实验二糖的还原作用一、目的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糖类还原性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原理许多糖类由于分子中含有自由的醛基及酮基,故在碱性溶液中能将铜、铁等金属离子还原,同时糖类本身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衍生物。
糖类这种性质常被利用于检测糖的还原性及还原糖的定量测定。
本实验进行糖类的还原作用的试剂为斐林试剂和本尼迪克特试剂。
他们是含铜离子的碱性溶液,能使还原糖氧化而本身被还原成红色或黄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生成氧化亚铜沉淀的颜色之所以不同是由于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沉淀颗粒大小不同引起的,颗粒越小呈黄色,越大则呈红色。
三、器材试管及试管架竹试管架水浴锅电炉四试剂斐林试剂本尼迪克特试剂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麦芽糖溶液1%淀粉溶液五操作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斐林试剂,再向各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1%果糖、1%蔗糖溶液、1%麦芽糖溶液、1%淀粉溶液各1ML。
置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取出,冷却。
观察各管溶液的变化。
另取6支试管,用本尼迪克特试剂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三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一、目的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糖的还原作用实验现象
糖的还原作用实验现象糖的还原作用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现象。
在此实验中,糖被还原剂氢氧化钠和硫酸铜还原,产生了一系列变化,展示了糖的还原性质。
在进行糖的还原作用实验时,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实验用具和材料,包括试管、试管架、滴管、糖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实验开始时,我们将一定量的糖溶液加入试管中。
然后,使用滴管将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
观察到糖溶液中开始出现一些变化,呈现出浑浊的颜色,这是由于氢氧化钠作为还原剂开始作用于糖分子。
接下来,我们再加入一滴硫酸铜溶液。
观察到试管中的液体颜色开始变化,由最初的浑浊变为深蓝色。
这是因为硫酸铜与糖发生反应产生的沉淀物。
在糖的还原作用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颜色的变化是由于糖分子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糖分子中的羟基被还原剂氢氧化钠所氧化,形成了醛基。
而硫酸铜则与醛基反应生成了沉淀物。
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糖的还原性质。
糖分子中的羟基容易被氧化剂氧化,进而形成醛基。
这种还原作用在很多化学反应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除了颜色的变化,糖的还原作用实验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观察。
例如,可以使用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来研究糖的还原性质。
糖的还原作用速率与温度、浓度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探究实验结果的变化。
总结一下,糖的还原作用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现象。
通过糖溶液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我们可以观察到颜色的变化和沉淀物的生成,从而展示了糖的还原性质。
这个实验现象对研究糖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糖的还原作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糖类的性质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一、实验目的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颜色反应(一)α-萘酚反应1、原理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
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器材试管及试管架,滴管3、试剂莫氏试剂:5%α-萘酚的酒精溶液1500mL.称取α-萘酚5g,溶于95%酒精中,总体积达100 mL,贮于棕色瓶内。
用前配制。
1%葡萄糖溶液100 mL1%果糖溶液100 mL1%蔗糖溶液100 mL1%淀粉溶液100 mL0.1%糠醛溶液100 mL浓硫酸 500 mL4、实验操作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0.1%糠醛溶液各1 mL。
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
倾斜试管,小心地沿试管壁加入浓硫酸1 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
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二)间苯二酚反应1、原理在酸作用下,酮醣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
此反应是酮醣的特异反应。
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
实验条件下蔗醣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2、器材试管及试管架,滴管3、试剂塞氏试剂:0.05%间苯二酚-盐酸溶液1000 mL,称取间苯二酚0.05 g溶于30 mL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至1000 mL。
1%葡萄糖溶液100 mL1%果糖溶液100 mL1%蔗糖溶液100 mL4、实验操作取3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各0.5 mL。
再向3支试管中各加入塞氏试剂5 mL,充分混合。
将试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
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二)糖类的还原作用一、实验目的1、理解并掌握糖类的还原性质;2、学习常用的鉴定糖类还原性的方法。
糖类的还原作用实验报告
糖类的还原作用实验报告糖类的还原作用实验报告糖类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它们在生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能量供应和结构支持的角色。
然而,糖类还具有一项重要的化学性质,即还原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糖类的还原作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一:葡萄糖的还原作用首先,我们选择了最常见的糖类之一——葡萄糖,来研究其还原作用。
实验中,我们将葡萄糖溶解在水中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并加入一滴苏丹红试剂。
结果显示,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表明葡萄糖发生了还原反应。
这是由于葡萄糖分子中的羟基(-OH)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将苏丹红还原为无色物质。
实验二:不同糖类的还原作用比较为了进一步探究糖类的还原作用,我们选择了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三种常见的单糖进行比较实验。
实验中,我们分别将这三种糖类溶解在水中,加入苏丹红试剂,并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显示,葡萄糖和果糖的溶液变为蓝色,而麦芽糖的溶液保持了红色。
这表明葡萄糖和果糖具有还原性,而麦芽糖则没有。
实验三:温度对糖类还原作用的影响为了探究温度对糖类还原作用的影响,我们分别将葡萄糖溶液置于冰水浴和热水浴中,再加入苏丹红试剂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置于冰水浴中的葡萄糖溶液变为淡蓝色,而置于热水浴中的葡萄糖溶液变为深蓝色。
这说明温度对糖类的还原作用有一定的影响,高温有助于还原反应的进行。
实验四:酸碱对糖类还原作用的影响为了研究酸碱对糖类还原作用的影响,我们将葡萄糖溶液分别与酸和碱进行反应。
结果显示,与酸反应后的葡萄糖溶液颜色变为橙色,而与碱反应后的葡萄糖溶液颜色变为深蓝色。
这表明酸性条件下糖类的还原作用较弱,而碱性条件下则较为明显。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糖类还原作用的结论。
首先,葡萄糖、果糖等糖类具有还原性,而麦芽糖则没有。
其次,温度对糖类的还原作用有一定的影响,高温有助于还原反应的进行。
最后,酸碱对糖类的还原作用也有影响,酸性条件下还原作用较弱,碱性条件下较为明显。
糖的呈色反应原理与应用
糖的呈色反应原理与应用1. 引言糖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动物体内。
除了作为食物的甜味来源外,糖还具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性质和应用。
糖的呈色反应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特性,经常被用于糖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2. 糖的呈色反应原理糖的呈色反应是指当糖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时,可以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
这种颜色变化是由于糖分子结构中的特定功能团与试剂发生化学反应所引起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糖的呈色反应原理:2.1 Benedic试剂法Benedic试剂法是一种常用的糖类检测方法,适用于还原性糖的检测。
该方法中,还原性糖与Benedict试剂反应,产生红色沉淀物。
这是因为还原性糖中的羟基(OH)与Benedict试剂中的Cu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得Cu2+还原为Cu+,生成红色氧化铜(Cu2O)沉淀。
2.2 Molisch试剂法Molisch试剂法是一种用于检测糖的通用方法,适用于各类糖的检测。
该方法中,糖与Molisch试剂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
这是因为糖分子中的羟基与Molisch试剂中的酚发生酚醛反应,形成紫色的酚醛酮化合物。
2.3 3,5-二硝基水杨酸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是一种用于检测非还原性糖的方法。
该方法中,非还原性糖与3,5-二硝基水杨酸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
这是因为非还原性糖分子中的羟基与3,5-二硝基水杨酸发生酚醛反应,形成黄色的酚醛酮化合物。
3. 糖的呈色反应应用糖的呈色反应不仅在实验室中有重要应用,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环境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糖的呈色反应应用:3.1 糖的检测糖的呈色反应可以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用于糖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通过观察产生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糖类物质,以及糖的含量多少。
3.2 食品质量控制在食品加工和质量控制过程中,糖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通过糖的呈色反应,可以对食品样品中的糖含量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从而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3 生物医学研究糖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对于糖的检测是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糖的还原作用实验报告
糖的还原作用实验报告糖的还原作用实验报告引言: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成分,它不仅能为我们提供能量,还可以用于烹饪和糕点制作。
然而,糖并不仅仅是一种甜味物质,它还具有一种重要的化学特性,即还原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糖在还原反应中的表现,探究糖的化学性质。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滴管、试管和试管架等。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5个试管,并分别加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果糖,每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溶液。
2. 在第五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并加入等量的硫酸铜溶液。
3.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
4. 观察每个试管中溶液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在与硫酸铜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变化,由蓝色变为红色或橙色。
这表明这些糖类物质具有还原作用,能够还原硫酸铜中的铜离子。
而蔗糖在与硫酸铜反应时,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颜色变化。
这是因为蔗糖在溶液中无法发挥还原作用,不能还原硫酸铜中的铜离子。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糖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都属于还原糖,能够在化学反应中发挥还原作用。
而蔗糖则是非还原糖,无法发挥还原作用。
进一步探究:除了糖的种类,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影响糖的还原作用。
下面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实验来探究这些因素。
1. 温度的影响:将葡萄糖溶液分成两份,分别放置于冰箱和温暖的环境中。
观察两组溶液与硫酸铜反应的速度和程度是否有差异。
2. pH值的影响:将葡萄糖溶液分别加入酸性和碱性溶液中,观察两组溶液与硫酸铜反应的结果是否有差异。
3. 浓度的影响:准备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观察不同浓度溶液与硫酸铜反应的结果是否有差异。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糖的还原作用,并对糖的化学性质有更全面的认识。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具有还原作用,能够还原硫酸铜中的铜离子。
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
实验1 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鉴定糖类及区分酮糖和醛糖的方法。
2.了解鉴定还原糖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糖经浓无机酸处理,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
戊糖形成糠醛,己糖则形成羟甲基糠醛。
这些糠醛和糖醛衍生物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酚类化合物缩合生成有色物质。
与一元酚如α一萘酚作用,形成三芳香环甲基有色物质。
与多元酚如间苯二酚作用,则形成氧杂蒽有色物质,反应式如下:通常使用的无机酸为硫酸。
如用盐酸,则必须加热。
常用的酚类为α一萘酚、甲基苯二酚、间苯二酚和间苯三酚等,有时也用芳香胺、胆酸、某些吲哚衍生物和一些嘧啶类化合物等。
有人认为,用浓硫酸作为脱水剂时,形成有颜色的产物与酚核的磺化有关,见如下反应式;(一)糖的呈色反应1.Molish反应(α~萘酚反应)本实验是鉴定糖类最常用的颜色反应。
糖在浓酸作用下形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一萘酚作用,形成红紫色复合物。
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
自由存在和结合存在的糖均呈阳性反应。
此外,各种糠醛衍生物、葡萄糖醛酸、丙酮、甲酸、乳酸等皆呈颜色近似的阳性反应。
因此,阴性反应证明没有糖类物质的存在;而阳性反应,则说明有糖存在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通过其他糖的定性试验才能确定有糖的存在。
2.蒽酮反应糖经浓酸水解,脱水生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蒽酮(10一酮一9,10一二氢蒽)反应生成蓝一绿色复合物。
3. Seliwanoff反应(间苯二酚反应)该反应是鉴定酮糖的特殊反应。
在酸作用下,己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
后者与间苯二酚结合生成鲜红色的化合物,反应迅速,仅需20—30s。
在同样条件下,醛糖形成羟甲基糠醛较慢。
只有糖浓度较高时或需要较长时间的煮沸,才给出微弱的阳性反应。
蔗糖被盐酸水解生成的果糖也能给出阳性反应。
4.Bial反应(甲基间苯二酚反应)戊糖与浓盐酸加热形成糠醛,在有Fe3+存在下,它与甲基间苯二酚(地衣酚)缩合,形成深蓝色的沉淀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8:58:59 AM08:58:592020/12/11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1/
谢 谢 大 家 2020 8:58 AM12/11/2020 8:58 AM20.12.1120.12.11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1-Dec-2011 December 202020.12.11
H C OH HO C H O
H C OH HC
CH2OH
H OH C
H C OH
+ HO C H O H C OH HC CH2OH
葡萄糖(Glc) :分子中有醛基,有还原性。
H H C OH HCO OH C H H C OH H C OH
CH2OH
CH2OH
C OH HO C H
H C OHO H C OH H2C
•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1 日星期 五上午 8时58 分59秒0 8:58:59 20.12.1 1
•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2 月上午 8时58 分20.12. 1108:5 8December 11, 2020
本实验进行糖类的还原作用所用的试剂为斐林试剂和本尼 迪克特试剂。它们都是含Cu2+的碱性溶液,能使还原糖氧化 而本身被还原成红色或黄色的Cu2O沉淀。生成Cu2O沉淀的颜 色之所以不同是由于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沉淀颗粒大小不同引 起的,颗粒越小呈黄色,越大则呈红色。如有保护性胶体存在 时,常生成黄色沉淀。
CH2OH
HO C HO C H
+ H C OHO H C OH H2C
果糖( Fru ):是典型的还原性糖
6
HO CH2
H
4
5
H OH
3
OH
OH
H
2
1
OH
H OH
葡萄糖(glucose )
6
HO CH2 O
1
CH2OH
5 H OH 2 H 4 3 OH
OH H 果糖(fructose)
蔗糖:无还原性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2 月11日 星期五 8时58 分59秒0 8:58:59 11 December 2020
•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8时58 分59秒 上午8时 58分08 :58:592 0.12.11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11/
试解释以上表格现象: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120. 12.11Fr iday, December 11, 2020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8:5 8:5908: 58:5908 :5812/ 11/2020 8:58:59 AM
•
2.操作 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
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无 0.1%糠醛溶液)各 1mL。 再向4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斜执试管, 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约1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 浓硫酸在试液下形成两层。在二液分界处有紫红色环出现。 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3.实验现象记录
试剂 1%葡萄糖溶液 1%果糖溶液 1%蔗糖溶液
现象
解释现象
糖类的性质实验——糖类的还原作用
一、目的 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糖类还原性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原理 许多糖类由于其分子中含有自由的或潜在的醛基或酮基,
故在碱性溶液中能将铜、铋、汞、铁、银等金属离子还原,同 时糖类本身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糖类这种性质常被利用 于检测糖的还原性及还原糖的定量测定。
麦芽糖(maltose)
麦芽糖是由2分子D-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
直链淀粉(amylose):
三、操作(与实验指导书有区别,无Fehling试剂,Benedict 试剂不需要用蒸馏水实验是否过期)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本尼迪克特试剂,再向各试管 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 麦芽糖溶液、1%淀粉溶液各1mL。置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 取出,冷却。观察各管溶液的变化。
无
(二)间苯二酚反应(Seliwanoff反应) 1.原理 在酸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
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此反应是酮糖的特异反应。醛 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 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在实验条件下蔗糖有可能水解 而呈阳性反应。
2.操作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 蔗糖溶液各0.5 mL。再向各管分别加入塞氏试剂 5 mL,混匀。 将3支试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注意观察、记录各管颜色的变 化及变化时间。 3.实验现象记录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108:58: 5908:5 8Dec-20 11-Dec-20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8:58:5 908:58: 5908:5 8Friday , December 11, 2020
•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120.12. 1108:5 8:5908: 58:59D ecembe r 11, 2020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Friday, December 11, 202011
糖类的性质实验——颜色反应
一、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颜色反应 (一)α-萘酚反应(Molisch反应)。 1.原理 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
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 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 类的特异反应。
1
CHO H 2C OH HO 3C H H 4 C OH H 5C OH
6CH 2OH
开链型
6
HO
H
45Βιβλιοθήκη H OH3OH
H
OH H 1 CHO
2
OH
开链型
6
HO CH 2
H
4
5
H OH
3
OH
OH
H
2
1
OH
H OH
环型
H CO
H C OH OH C H
H C OH H C OH
CH2OH
HO H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