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问题集锦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导读:教材分析:两篇短文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陋室铭》轻松活泼,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

《爱莲说》描绘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

教学设想: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状况和作者的思想倾向有很大的匡助,同时对于认识今天的社会,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比较阅读,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3、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表情达意的,而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指导学生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是学文言文的重中之重。

4、进一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掌握学习规律。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和同学们切磋探究,质疑解惑,提高学习能力。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介:《陋室铭》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本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全文惟独9句,81字,但以其立意鲜明,构思精致,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学生也会很爱读,于是我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说课稿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说课稿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说课稿《陋室铭》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

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2、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陋室铭》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联系生活,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编排。

第六单元学习五篇文言文和五首诗词,反映的内容为古代生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新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部分“阅读”中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新大纲规定古诗文的比例由原来的20%上升为30%,强调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语文能力。

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第一册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教学目标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刘禹锡,记住其所处时代及文学地位;认识生字、新词;熟读背诵全文。

②基本能力目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内容;掌握赏析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反复吟诵──疏通文意──品析语言。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该文为脍炙人口的骈体文,句式整齐而变化有致,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是体现朗读音乐美的绝佳材料。

再者,该文抒写作者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这含而不露的思想感情不读难以领悟。

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反复诵读全文,体会其感情内涵;指导方法,当堂背诵全文。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公开课课件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公开课课件

5.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何陋之有”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 句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以孔子的话证 “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铿锵有力,发人深省, 突出了中心。
6.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 “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 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 馨”,不鄙俗。
hóng rú dú tiáo
了解大意
陋室铭
就。
出名(动词)
神异。 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 只是。 这里指德行美好。
简陋的屋子。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平民,指没有 功名的人。
白丁。
博学的人。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译文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
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和柳宗 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 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 “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 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 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资料链接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 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 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 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 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 陋室。在此情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 室铭》,以示自己居陋室仍然不改高洁之志。

3.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写主人与人交往的高品位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5.写主人日常生活高雅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ppt课件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ppt课件
莲花的象征意义
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着纯净与超脱,在《爱莲说》中则象征着君子之风度与品格, 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与赞美。
《陋室铭》中陋室意象探讨
陋室的描绘与特点
《陋室铭》中通过对陋室的描绘 ,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等,展现出陋室的简陋与清贫 。
陋室的象征意义
陋室在文中象征着隐逸之士的居 所,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慕 荣利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追求。
PART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REPORTING
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补充
1 2 3
儒家文化思想
介绍儒家文化思想,探讨儒家思想对于爱莲说、 陋室铭两篇短文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 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
古代文人生活状态
通过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精神 追求等方面,深入理解爱莲说、陋室铭中所体现 出的文人情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和高尚品质。同时,该篇铭 文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 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PART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REPORTING
《爱莲说》内容解析
01
02
03
主题思想
通过赞美莲花的品质,表 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 名利的生活态度。
象征手法在两篇短文中的运用
以物喻人
《爱莲说》中以莲花比喻君子的品德,《陋室铭》中以陋室比喻隐逸之士的居所,都是通 过具体的事物来象征抽象的人或精神。
寄托情感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赞美寄托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追求,《陋室铭》则通过对陋室的 描绘寄托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两篇短文都运用了象征手法来寄托作者的情感。
骈文特点
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 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讲解共56页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讲解共56页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讲 解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优质公开课教案 (2)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优质公开课教案 (2)

16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学生崇尚美德、坚守高洁操行的文化精神。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及文学鉴赏力。

过程与方法:掌握诵读技巧,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陋室铭》《爱莲说》的文化美感,包括体现在韵律方面的文学形式之美,以及二人的人格精神之美:刘禹锡崇尚高尚品德,甘于淡泊的傲岸人格;周敦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端正平和的君子风范。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景模拟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课前完成《预习自学与拓展阅读》,小组内评改。

一、导入(营造阅读情景,暗示学习目标,提供鉴赏角度,设置思考起点,并完成作者简介)物欲纷扰,心灵如何才能不迷失方向?世事浮沉,尊严如何才能不蒙受屈辱?许多人随波逐流,最终导致身败名裂。

也有人坚守价值准则,最终取得辉煌人生成就。

刘禹锡才华盖世,终生为官,历经浮沉,终岿然不倒。

周敦颐致力学术,终成大儒,从祀孔庙。

他们缘何有如此人生成就?他们高贵的灵魂应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研习新课1、诵读,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出示书法作品,简评书法风格,以引出两文不同的艺术风格,一潇洒飘逸,一端正平和,完美呼应文章的精神内涵。

)2、诵读,赏读韵律之美,激发阅读热情,掌握语言形式美的构建方式。

(小组活动:辨析句式特点、划分句子节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出示,上述重新编排的文字,分角色朗读,感受骈文对仗的韵律美。

学生谈阅读感受,教师总结骈文特点及诵读的艺术效果。

(整齐和谐)小组活动:比较《陋室铭》《爱莲说》语言形式美的差异。

学生展示发言,公布讨论结果。

(句式不同。

补充“美没有高低之分,只有风格差异”的评价标准。

过渡语:不仅句式可以营造不同的节奏,句内结构也起到营造节奏感的作用。

)疑难探究:划分节奏(学生小组练习,并板书交流)例:○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爱莲说》讲学稿(含答案) (1)

《陋室铭》《爱莲说》讲学稿(含答案) (1)

22.短文两篇导学案课题:《陋室铭》备课时间:3.27 授课时间:主备人:李明李莉审核人:李秀荣名人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教学目标】1、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特点。

2、掌握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4、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精神【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汇,朗读背诵全文,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第一课时一、预习,读课文,掌握字词解释,作者作品,翻译二、合作交流,解决疑难三、问题前置躬身自修1、解题并了解作者①本文作者()(772-842)字梦得,()代著名诗人。

人们非常熟悉的诗句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本文选自《》。

②陋室即简陋的房子,是作者被贬和州时住的房子。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铭()德馨()鸿儒()案牍()苔痕()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①有仙则名()②有龙则灵()③惟吾德馨。

()④谈笑有鸿儒()⑤往来无白丁()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之劳形()⑧何陋之有()四、小组内互相提问翻译和课文背诵。

第二课时一、走进文本,课文分析,重点探究1、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文中那句能表明。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论述陋室不陋的?3、作者写“陋室”,为什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4、本文结尾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有何作用?5、文章仅仅只是写陋室吗?你认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中心)二、合作解疑:存在问题的地方合作解决三,概括提升1,室中环境():。

陋室不陋2、(博学儒雅):。

3、室中生活():。

中心: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突出,表达了作者的节操和的情趣。

四,写法归纳1、(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2、反向立意(写陋室不提陋)五、拓展延伸,能力提升请同学们为自己写一则座右铭:六、达标测试1.铭,是指(),后来成为(),它的特点是()。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教学目标】1、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及其寓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读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第一课时《陋室铭》。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问好;2、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二、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⑴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⑵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试读课文,标注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等。

⑶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⑷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2、精读课文,品析语句。

⑴“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⑵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

(幽)⑶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

(雅)⑷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明确: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⑸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⑹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⑺“鸿儒”可否换成“群儒”?明确: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3、再读课文,领悟内涵。

(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⑴“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明确: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第22课--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课件

第22课--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课件

周敦颐
欣赏莲花
• 上量
• 古汉语常识:
• 作者及文体简介
• 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 宋理学家,文学家。为人清廉方正, 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 光风霁月”.他的诗文多抒怀。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 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 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 借物咏志讽世风的散文。
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 小结:
• 《爱莲说》以莲喻人,将莲人格化, 这正是作者的心志写照,是作者理想 的寄托。
• 作业:
•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 求,说说你最喜欢哪种花,用一两百字加 以描述。
异曲同工 托物言志
——《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
《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从思想内 容到表现手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从两文的层次结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三个 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 跟我一样的还有谁呢?(至于)对牡丹的 爱
• 宜乎众矣。
• 当然人数就多了。
莲的象征意义
• 出淤泥而不染
• 君子的庄重、朴质,不哗 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 濯清涟而不妖
• 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 苟,豁达大度
• 中通外直,不蔓 • 不枝
• 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
• 君子美好的资质。 • 身处污浊环境中而不同流

翻译课文
•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 晋朝的陶渊明独爱菊花,从唐朝以来
• 世人盛爱牡丹。
• 世间的人很爱牡丹。

16 古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 主课件配套教案

16  古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  主课件配套教案

16 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 《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法学法:朗读法,串讲伐,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研读《陋室铭》,作者及文体简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韵律,读出情感;整体感知文意,着重欣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一、导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唐)二、作者、背景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

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作品背景: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

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什么叫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三、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音:德馨xīn 苔痕hén 鸿儒hóng rú案牍dú西蜀shǔ铭míng四、朗读感知朗读课文,注意节奏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教学课件.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教学课件.
俗,这是写室中之事)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虚写。表现
作者不慕富贵,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析一析
4.作者说他所居的陋室就像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 的亭子一样,这是类比,你说诸葛亮的草庐、扬雄的亭子 陋吗?为什么?刘禹锡认为他的屋子也不陋,那是为什么? 你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读一读
《陋室铭》
听录音朗读课文。
读一读
读一读
这是一篇铭文。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 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美。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押韵的字, 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
押韵的字有:名、灵、青、丁、经、形、亭。 韵母:ing
译一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不陋。 因为室主人不凡。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 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这是什么写法?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操。 托物言志。
背一背
1.方法指导。 (1)层意记忆背诵法:了解本文前后所写的内容,开始先以山、水
类比;然后再写环境不陋;接着写往来不陋;然后写生活不陋;最后 以诸葛庐和子云亭自况。了解了这些内容后,再分层背诵。
追溯背景,释“铭”解题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同学们,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 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Leabharlann ,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就故意刁难。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知县,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析一析
3.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 相关的句子有: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写自然环境清幽雅致,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美版课件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美版课件
有多深,有了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 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 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帘子,使室内染 上了青色。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和我)谈笑的是学识渊博的人,(和我)交往的人没有粗鄙的人。
度。
谈笑有鸿儒(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本文先后用菊花、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喜爱的与众不同;
斯本—是文—/借 《陋只“古室陋惟是诗,室十惟”吾抒九吾发首/德德了》馨香作馨。者气的。,情怀这苔,里以痕“惟指吾上品德馨德阶”的高立绿尚意贯,。穿全草篇,色层层入铺垫帘,主青题十。分突谈出。笑有博儒鸿学,儒的旧人指,。读往鸿书来,人大无。
,是花中的君子。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 牡丹的喜爱,人应该是很多了。
1.怎样理解文章中多次出现的“独”字?
一个“独”字,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2.作者眼中的“莲”具有哪些君子品质?
16 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新课导入
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 些客观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松、竹、梅,如高 山、名川、清风、明月。也可以是一所简陋的房屋,还 可以是一株出自淤泥的莲花。
陋室铭
作者名片
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过分艳丽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第16课 《陋室铭》和《爱莲说》实用课件

第16课 《陋室铭》和《爱莲说》实用课件

• 7.文章最后为什么要提“南阳诸葛庐”和 “西蜀子云亭”呢?

“诸葛庐”、“子云亭”和“陋
室”形成了类比,以古代圣贤自比, 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 抱负。暗示陋室不陋。表现了高雅 的志趣。
7. 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 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引孔子的话,再次表明 自己的观点态度,是画 龙点睛之笔。
《爱莲说》就是说 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字词学习
蕃 fán 淤泥 yū 涟 lián 亵 xiè 濯 鲜有闻 zhuó xiǎn
多蕃: 洗涤 濯:
沾染 (: 污染) 染 亲近而不庄重 亵:
鲜: 很少
宜: 应当
一、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 确的一项是 1、濯清莲而不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示意图:山-----水-----陋室 仙-----龙-----吾 名-----灵-----德馨
(三)文本探究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 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2. 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 颜色:绿色,青色。特点:别致幽雅(幽)。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 •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 的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 奏乐的声音。 乱:使……扰乱 。 •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 累; 形:形体、身体。 •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 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3.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有鸿儒,无白丁(雅)。
3.作者笔下的陋室环境如何?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恬静、雅致、令人赏 心悦目。(环境之雅)

第17课《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案

第17课《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案
3.布置课后观察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4.设计更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文章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同学能迅速抓住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但也有一些同学在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方面遇到了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文言文中的难点,希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同学在课堂上仍然显得比较拘谨,不敢大胆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基本概念。《陋室铭》是刘禹锡借陋室抒发高洁情操的作品,《爱莲说》则是周敦颐以莲喻人,赞美君子品质的文章。这两篇文章都是文言文的经典之作,它们体现了古人对君子品质的追求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两个具体的案例。分析《陋室铭》中如何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展现作者的高洁情操,《爱莲说》中如何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现君子的品质。
第17课《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7课《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陋室铭》文本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句式,分析作者刘禹锡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所表达的高洁情操和不屈精神。
2.《爱莲说》文本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句式,探讨作者周敦颐以莲喻人,赞美君子品质的写作手法。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对文言文词汇、句式和托物言志手法进行了重点讲解。从学生的练习和讨论成果来看,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所提高。但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部分同学在运用托物言志手法时仍显得有些吃力。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观察和思考,导致写作时难以找到合适的素材。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多布置一些观察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PPT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PPT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 室 铭
原 文 学 习
山不在①高,有仙则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 斯是陋室④,惟吾德馨⑤。
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是什么?
陋 室 铭
原 文 学 习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样子、形状) 2、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芳香) 3、谈笑有鸿儒(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 乐器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 (古义:弹奏;今义:调解)
2、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 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 是儒家经典。金:珍贵的。
3、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 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 器。
4、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
5、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 法,使……乱,扰乱。
3、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陋 室 铭
原 文 学 习
可以调素琴①,阅金经②。 无丝竹③之④乱耳⑤,无案牍⑥之劳形⑦。
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 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
1、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 饰的琴。
1、名:有仙则名 (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2、灵:有龙则灵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 3、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 4、上:苔痕上阶绿 (名词作动词,长到。) 5、乱: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6、劳: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7、绿:苔痕上阶绿 (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

何陋之有:有 宾语前置 谓语
何陋 宾语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词活用为动词, 在于 灵验 闻名,出名,著名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 扰乱耳朵 累。使身体劳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方位名词活用为 动词,长到
陋 室 铭
1、请同学们找处描写莲的美好形象的语句。
2、这句话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描写莲的? 3、从描写莲花优美形象的语句中,你们可以 联想到君子的哪些品德? 4、作者对莲的赞美,表达了作者何种生活态度?
5、借赞美莲花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态度,这种
写法叫什么? 6、作者要赞美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7、菊和牡丹哪个是正衬?哪个是反衬?这种 写法有什么作用? 8、请同学们品味“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牡
君子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不攀附权贵中通外直独立高洁不蔓不枝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纯真自然不显媚态内心通达行为正直自尊自爱令人尊敬混凝土衬砌渠道具有防渗抗冲效果好输水能力大经久耐用便于管理等特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你觉得下面的学生铭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 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宋】周敦颐
周敦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爱莲说》问题集锦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这)是陋室,惟.(只)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长到)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

可以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形体、身..(公事文书)之劳形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二、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三、理解文章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7、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9、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10、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1、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文中写室内景物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13、文中写室外景物的句子是:【草色入帘青】四、问题探究1、文章开头写山、写水,这与陋室有何关系?(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用不高的山、不深的水比喻陋室,用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类比陋室有了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就不觉得简陋了,以此引出全文的主旨,暗示陋室不陋。

】2、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

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暗示陋室不陋的原因。

】9、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10、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陋室主人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11、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12、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五、拓展延伸1、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2、本文写法新颖别致,采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写法将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由室及人,又因人及室,扣住“陋室”的同时,将笔墨引向室主人,通过描写,表现“惟吾德馨”,以此说明“陋室不陋”充分突出主旨。

】3、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同意。

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

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4、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

】5、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

】6、类比【《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先与“山”类比,原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中强调山能闻名天下的原因是“有仙则名”。

然后与水类比,原句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强调了水能显示灵异的原因是“有龙则灵”。

其中的“仙”和“龙”都暗喻了“德馨”的人。

最后又将陋室与古代著名的居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类比,表达了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意思,使文章境界突然上升,而引出孔子的句子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前文“惟吾德馨”句呼应,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了最完美的思想境界。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

)。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我)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濯.(洗)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端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更加)清,亭亭..(高耸的样子)净植.(立),可远观而.()不可亵.(亲近而不庄重。

)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者也。

..()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噫!菊之爱,陶后鲜.(少)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应当)乎众矣!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二、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

三、理解性默写1、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盛爱牡丹”】一句照应,“宜乎众矣”的【“众”】和【“独”】一词形成反照应。

2、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4、周敦颐《爱莲说》中咏莲的名句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7、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8、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1、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12、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3、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14、隐寓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语句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问题探究1、本文选自【《周敦颐集》】。

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讲究辞采。

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本文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2、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质和坚贞的节操的思想感情】3、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莲”?【因为菊花在秋天开放,不与百花争艳,是花中的隐士,而陶渊明也是一位隐士,菊与陶渊明的品格相似。

】4、“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

】5、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①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不显媚态;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内心通达、为人正直、不攀权贵、美名远扬;③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独立高洁、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6、《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

文中牡丹、莲花、菊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莲——“花之君子者也”,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菊——“花之隐逸者也”,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7、莲花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写莲花?【莲花象征一种高贵的品质。

作者以莲花自喻,托物言志,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质和坚贞的节操的感情,委婉地批判了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

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0、“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的作用是什么?【照应上文的“予独爱莲”;透露出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慨,慨叹当时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更少。

】1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12、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五、拓展延伸1、晋陶渊明独爱菊,结合所学,写出一句其描写菊花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我们曾学过它的【《桃花源记》。

】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