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第十一章 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能力。在生活中,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一般能力在某种活动中的特殊发展,就可能成为特殊能 力。另一方面,特殊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又发展了一般能力。 (二)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就是仿效,模仿能力就是仿照他人的言行举止去做,以 便使自己的行为方式与被模仿者相同的能力。模仿中主要包括两 种成份:观察和效仿。模仿实际上就是一种较复杂的操作条件反 射的学习过程。模仿能力的大小,表现为个人的行为方式与被模 仿者的行为方式的相似性上,两者愈相似,表明模仿能力越强。 创造总是与创造产物相联系的。创造产物通常是指“首创” 加“适宜”的产物。创造力是指既是首创又是适宜的产物能力。 在创造能力中,创造思维与创造想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模仿 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密切的联系。人们通常是先模仿,然后进行创 造;在创造中也是有借鉴的。人们的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有个 别差异。 (三)认知能力与元认知能力 简单地说,认知能力就是个人获取和保存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观察力方面,有些人长于分析,对细节感知清晰, 但整体性较弱。另一些人富有概括性和整体性,但分析较 弱;另一些人富于概括性和整体性,但分析较弱,还有些 人既善于分析又善于综合。
第二节 智力与智力结构
关于智力的概念,心理学界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一般认 为,智力是在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 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它是 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表现为有目的的行动,合理思 考及有效应付环境。
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注重对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 使他们更好地去接受新知识,发现新问题,进行创造,成为有创 造能力的一代新人。
三、能力的种类
人的能力很多,可以从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 以下几种: (一)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在许多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且各种活动都必须 具备的能力。例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学习、 工作、创造发明、任何活动的顺利完成,都离不开这些能力。一 般能力的综合也被称为智力。 特殊能力是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例如,数学 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机械操作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完 成相应的活动是必须具备的。每一种特殊能力都是由该活动性质 所制约的集中基本心理品质构成的。 人要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备一般能力和该种活动的
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很明显,一个 人头脑里存着某种知识是一回事,但当这些知识在他需要的时候 能否加以利用确实另一回事。所谓元认知能力是指个人对自己的 记忆、理解和其他认知活动的评价和监控能力。人们的元认知能 力是有很大差别的。专家和新手的明显区别不仅在于前者对本行 知识知道的较多,而且还在于善于应用和组织所知道的知识,也 就是说,在元认知能力上他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四)优势能力与非优势能力 一个人往往有很多种能力,形成一个能力系统。通常有一种 能力占优势,其他能力从属于它。例如我国古代杰出数学家祖冲 之具有卓越的数学才能,同时他又具有物理学和史学方面的才能。 优势能力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其他能力起增强优势能 力的作用。 不少人都能顺利地完成同样的活动,但是完成这种活动的能 力组成要素所处的地位也可能不同,有的人在一些人身上是优势 能力,但在另一些人身上是非优势能力。区分优势能力与非优势 能力,发挥优势能力的作用,对于因材施教,加速人才培养具有
二、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能力和知识、技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首先,知识、技能不同于能力。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就是信息 在头脑中的存储。技能是个人掌握的动作方式。例如,证明一道 几何题,人在推证的过程中,所应用的公理、定理、定义、公
式等属于知识。而在推证过程中思维活动的严密性和灵活性则属 于能力。又如,在学自行车时,操作自行车的一套动作方式是技 能,而支配此动作方式的稳定特点则属于能力。如果一个人不仅 在学自行车时表显出动作敏捷,而且在掌握其他技能时也经常便 显出这一特点,这时我们就可以说他具有动作敏捷的能力。 能力和知识、技能时密切联系的。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 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 开了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形成,更不可能得到发展。 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技能优势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能力制 约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难易、速度和巩固程度。随着知识、技能 的掌握又会导致能力的提高和新能力的发生。 虽然能力离不开知识、技能,但能力和知识、技能毕竟不是 一回事。能力不表现为知识、技能本身,而表现在获得知识、技 能的动态上,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人掌握知识技能时所表现出 来的快慢、深浅、难易以及巩固程度上。 正因为能力和知识、技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教师单 凭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能力的大小是不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
第十一章 能力
一、概述 二、智力与智力结构 三、能力的发展与特体差异 四、技能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 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只有从一 个人所从事的某种活动中,才能看出他所具有的某种能力。能力 影响活动的效果。能力的大小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比较,倘若一个 人不参加某种活动,就难以确定他具有什么能力。但是,在活动 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并不都是能力,例如,在音乐或绘画活动 中人们可能表现出脾气急躁、性格开朗,也可能表现出情绪稳定、 内向沉默。这些心理特征可能会影响人顺利地完成音乐或绘画活 动,但一般地说对于音乐或绘画活动中却不是最必须的。而曲调 感、节奏感、听觉表象对于顺利地进行音乐活动;彩色鉴别、空 间比例关系的估计、形象记忆对于顺利地进行绘画活动却是最必 须的心理特征。没有这些特征,有关的活动便不能顺利地完成。
一、智力因素说
(一)二因素说 在心理学历史上,最早对能力结构进行探讨的是英国心理学 家斯皮尔曼,他认为人的能力由两种因素构成:“一般因素” (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人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 是由G因素和S因素两种因素决定的。一般因素是个人的基本能 力,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虽然我们都有这种能力,但 每个人具有这种能力的大小却是不同的。特殊因素是个人完成
(二)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根据智力测验研究结果的因素分析,进一步提出了 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他把智力区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 物。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听觉的(听到的)、视觉的(看到的)、 符号的(字母、数字等)、语义的(词语的意义和观念)、行为 的(本人和他人的行为)。它们是测验时给予的信息,是智力活 动对对象和材料。智力操作是指智力的加工活动,它根据测验时 所给予的信息内容进行加工。智力操作包括认知、记忆、发散式 思维、聚合式思维和评价。智力活动的产物是指智力加工所产生 的结果。这些结果可以按单位计算(单元),可以分类处理(类 别),也可以表现为关系、系统、转换和蕴含。由于三个维度中 含有多个因素,因而人的智力可以区分为150种。吉尔福特认为, 这些不同的智力都可以运用不同的测验来检验。
因此,我们把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称为能力。 有时,人们也把彩色鉴别能力、注意分配能力等某一种心理 特征称为能力。其实,任何单独的一种心理特征都不可能完成比 较复杂的活动。要完成某种复杂的活动,往往需要几种心理特征 的有机组合。为了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有机组合, 也成为能力。 能力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活 动能否顺利地进行,能否取得成功,往往还与人的整个个性特点、 知识技能、工作态度、物质条件、健康状况、人际关系等因素有 关。但是,在这些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能力强的人比能力弱的人, 更能使活动顺利进行,更容易取得成功。
普通心理学
前 言
通过之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个体心理现象 中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进行了学习, 从本节开始,我们对个体心理现象的个性心理进行 学习。 个性心理也称为个性,是指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 它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逐渐形成的。反映了人 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它又分为三个子系统: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和自我。其中个性心理 特征又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三部分。本章主要对 能力进行学习。
重要的意义。
四、能力的个别差异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这种差异主要 表现在能力的水平、能力表现的早晚和能力结构类型等方面。 能力水平上的差异,就是通常讲的人的能力的大小:有的人 聪明,有的人愚笨,而大多数人属于正常。 能力发展现早晚的差异:有些人在少年儿童时期就表现出优 异的能力、聪慧超群,这叫“人才早熟”;有些人的能力表现较 晚,甚至到了晚年能力才充分发挥出来,这叫“大器晚成”。 能力结构类型上的差异是指能力中的各种成分的构成方式 上的不同。例如,在智力上,有的人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强,而 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弱;有的人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强,而观察 能力和想象能力弱。有的人模仿能力强但缺乏创造能力;有的人 既富有模仿能力又富有创造能力。有的人智力发展水平高,但元 认知能力弱,有的人智力发展水平中常,但元认知能力强。甚至 在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也有结构上的差异。
特殊活动所比需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具有完成某种活动的特殊因 素,不一定具备完成他种活动的特殊因素。换言之,个人的S因素 既有大小的区别,又有有无的区别。无论个人有几种S因素,这些 S因素之间,可能彼此相互独立,也可能彼此有些重叠。 斯皮尔曼的理论简单明确,为治理测验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近半个世纪以来,智力测验的理论绝大多数是以这个理而建立起 来的。但是,这个理论也有局限性。因为斯皮尔曼早期是否定群 因素存在的;同时他强调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的区别,并将他们 绝对对立起来,其实,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在一定条件下可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多因素说和群因素说 桑代克提倡多因素说,他认为智力是许多小能力的总和,智 力中的一般因素是不存在的。他把智力区分为三种成分:对抽象 概念的运用能力,对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和对机械问题和选择问 题的适应能力。20世纪30年代后,许多研究者在智力测验中都应 用因素分析法。1938年塞斯顿用由56个测验组成的一组测验对128 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然后用因素分析法求得智力是七种分的复杂结构,称为智力结构说。 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弗农的层次结构理论以及吉尔福特的三维智 力结构理论。 (一)智力的层次结构理论 1961年英国心理学家弗农提出了智力的层次结构理论。他以 一般因素为基础,设想出因素间的层次结构。他认为,智力的最 高层次是一般因素(G);第二层次群分为两大部分,即语言和教 育方面的因素与操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叫大因素群;第三层为 小因素群,包括语言、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 第四层次为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智力。弗农的智力层次 结构理论像生物分类学的分类系统那样来设想智力结构。
被称为群因素论,这七种因素称之为七种基本心理能力:(1) 词的理解力,了解词的意义的能力;(2)词的运用能力,拼字 正确迅速和词义联想敏捷的能力;(3)计算能力:正确而迅速 地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4)空间知觉能力,运用知觉经验正 确判断空间方向及各种关系的能力;(5)记忆能力,对事物强 记的能力;(6)知觉速度,迅速而正确地观察和辨别的能力; (7)推理能力,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判断。 (三)液态智力和晶体智力说 1966年霍恩和卡特尔对塞斯顿的七个因素进行了第二因素 分析,结果发现不是有一个而是有两个主要因素,他将其称之为 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卡特尔认为,液态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 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 的禀赋。而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液态智力所学到的并完善的 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发展起来的。晶体智力依赖于 液体智力。如果两个人具有相同的经历,其中一个有较强的液态 智力,那他将发展出较强的晶体智力。然而,一个有较高液态智 力的人如果生活在贫瘠的智力环境下,那么他的晶体智力发展将 是低下的或平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