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永生的眼睛公开课教案
18永生的眼睛教案
(1)温迪为什么为妈妈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琳达开始对母亲眼睛角膜捐献的态度是怎样的?你从课文哪些句子中能感受到?
(2)课件出示温迪的话,体会“我”为女儿的美好心愿而“骄傲”的心情。
5、教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谈感受。
四、总结全文。(用时:5分钟)
1、过渡:学了课文,你想对琳达说些什么?
主备教师:华志敏
备课组成员:
课 题
18、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1、教师引学:默读课文,画出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彼此感到骄傲,并在旁边批注你读后的感想。
2、多媒体课件出示:“琳达,”爸爸坐到我身边,平静地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教师引问:
教学准备
1、搜集器官捐献的资料。(师生)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分配
1课时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眼睛角膜图片和相关文字。
2、导入:盲童安静只能用手来触摸春天、用心来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该有多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18课,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盲童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关于《永生的眼睛》公开课教案
关于《永生的眼睛》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激发学生对器官捐赠和眼科医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理解并思考生命的价值。
2. 激发学生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
2. 如何激发学生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永生的眼睛》文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生命意义和器官捐赠的文章——《永生的眼睛》。
二、阅读理解1.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深入探讨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器官捐赠是什么?你们对器官捐赠有什么看法?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
四、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的人物情感,让学生体会器官捐赠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总结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2.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分享内容,评估学生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章:了解眼科医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眼科医学的基本知识和眼科医生的工作。
2. 培养学生对眼科医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眼科医学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眼科医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眼科医学的基本知识。
2. 如何培养学生对眼科医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眼科医学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眼科医学了解多少?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眼科医学的知识。
二、知识讲解1. 教师讲解眼科医学的基本知识和眼科医生的工作。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眼科医学案例,让学生分析并理解眼科医生的工作。
《永生的眼睛》优质公开课教案
《永生的眼睛》优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1课《永生的眼睛》。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心、奉献和生命的故事。
故事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作者在一次眼科手术中,遇到了一位捐献眼角膜的妇女。
这位妇女在生前曾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眼角膜,以帮助需要的人。
手术后,作者通过信件与这位妇女的家人建立了联系,并得知这位妇女生前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
本课旨在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爱心、奉献和生命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3.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个关于爱心和生命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永生的眼睛》。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3. 精讲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4. 情感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感人情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情。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永生的眼睛爱心奉献生命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爱心、奉献和生命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融洽。
但在情感体验环节,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感人情节反应较为平静,可能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情感教育的引导。
拓展延伸:1. 组织一次爱心公益活动,如捐款、捐物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奉献的喜悦。
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3篇)
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3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对器官捐献传统的看法。
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永生的眼睛》。
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
提问:回忆一下文章内容(本文主要写了琳达的母亲、父亲、女儿都捐献了角膜生)师板书。
学生回答主要内容。
回忆上文引入下文。
二、张凡、刘家新等几位同学在预习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捐献角膜呢?老师现在就解答这个问题:资料出示:据调查,全国约有400万人因角膜疾病导致失明,其中大多数病人可以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
可是由于我国角膜捐献太少了,这些盲人只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角膜、器官捐献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就这个问题同学们在周围人群进行了调查。
老师把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请看:(课件)出示条形图。
提问:从图表中你发现了什么?(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共调查212人,愿意捐献的75人,不愿捐献的137人不愿捐献的人数比愿意的多。
现状出示,更加直观。
过渡:现在我们就去深入地学习课文。
学生说图表。
学生知道相应的资料,激发情感。
三、学习课文过渡:琳达的母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医生要取走母亲的角膜。
自学(1~3)自然段:面对角膜捐献:1、思考:琳达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要点:⑴ 琳达开始:(“我惊呆了──完整的离去)(爱妈妈、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不明白为什么捐)琳达后来愿意娟、理解了捐献的意义。
18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
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并能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课题《永生的眼睛》,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2、生读课文前的提示语,明确学习要求。
3、出示略读提示,梳理问题。
二、初读课文1、分组出示词语:骄傲热泪盈眶夺眶而出屡屡获奖栩栩如生重见天日不假思索遵从()搂住()捐赠()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课文1、看提示二,从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
2、指名生交流。
出示一: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出示二: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板书:骄傲)3、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温迪说的这句话,生质疑,请大家默读课文5-9段,边读边画出句子,并在旁边写简单体会。
4、指名生交流汇报预设一:为外公而骄傲⑴生找句子(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死就是有意义的。
)你读懂了什么?父亲此时的心情怎样?⑵父亲还有那些话语值得琳达骄傲?(出示: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你们会为我自豪!)①生交流父亲的话②出示:听着父亲的话,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接受眼角膜的盲童,重见光明,见到了(),见到了(),见到了()。
③读到这里,你们是否对刚开始父亲说的话又有了一些不同的感受呢?(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生朗读父亲的话,再说说感受)④温迪为外公而自豪,她骄傲地对妈妈说(出示:“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生读)预设二:为妈妈而骄傲(生交流) 出示句子一: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
18《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
师: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师:父亲愉快地说──“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师:父亲骄傲地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我紧紧地搂住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2、反复熟读句子,明确这些句子是谁说的,是谁的感受。
3、文中的父亲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让我们为他骄傲?
1)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本课相关的练字。
2、把这个故事讲给弟弟妹妹们听。
板书设计:18、永生的眼睛——永生的品质
为别人着想 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导读提示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围绕这三个句子,辐射全篇的教学。因为是略读课文,只抓课文的重点句,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体会感悟,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学习重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父亲、温迪的言行进行了分析,感受他们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引导学生深入地有感情地去读好这些人物的语言。 在理解课文后,引导学生回归课题,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让学生明白永生的眼睛指的就是永生的品质。
课 题:18《永生的眼睛》
备 课 者:王晓娟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四下第18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和学情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当年的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反映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关于《永生的眼睛》公开课教案
关于《永生的眼睛》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永生的眼睛》一文,让学生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2.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本中的观点和态度,形成自己独立的认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
4.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观点,探讨器官捐赠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4. 结合课堂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永生的眼睛》的相关资料和阅读材料。
2. 准备与器官捐赠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3. 准备批判性思维训练的题目和指导材料。
4. 准备课堂讨论和分享的时间安排和规则。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通过阅读理解测试,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器官捐赠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器官捐赠的关注和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永生的眼睛》,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3. 课文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引导学生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
5. 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交流对器官捐赠的理解和看法,互相学习和启发。
七、课堂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器官捐赠的情景,增强对器官捐赠的理解和感受。
2. 辩论赛: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赛,探讨器官捐赠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提高学生的辩论和思考能力。
3. 情感表达: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器官捐赠的感受和思考。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永生的眼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四、五自然段,详细讲述了作者通过参观眼科医院,了解到眼球捐赠的意义,以及捐赠者与接受者之间的感人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学会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提高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传递的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挂图。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眼科医院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眼睛的重要性,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3. 课堂讲解(1)学习生字词,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并解释。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分析课文内容,讲解捐赠者与接受者之间的感人故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所体现的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精神,以及自己身边的感人故事。
5. 课堂交流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6.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写出自己身边的感人故事。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永生的眼睛2. 生字词3. 课文主要情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用“永生”和“眼睛”造句。
(3)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作文。
2. 答案:(1)第四、五自然段。
(2)示例:他虽然失去了生命,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眼睛也永生于世。
(3)见学生个人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学生情感教育。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8永生的眼睛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8永生的眼睛教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我们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技巧,对朗读很感兴趣。
他们合作意识强,有一定合作学习的能力。
思维活跃,敢于质疑问难,很多学生会依据文章提问题。
大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个别学生学习时主动精神还不够,讨论时不够积极。
设计思路:根据新课程的精神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四次让学生质疑问难,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这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使学生感到层次清晰,以解决文章内容离生活实际较远的问题。
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逐渐理解内容,使学生对器官捐献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体会到器官捐献的意义,达到感情的升华。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15个新词,并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质疑揭题(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多么想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接受了温迪捐献的角膜。
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
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师:大家都听见了吗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天日的人的呼声,他要呼唤、感谢的是谁(学生齐答)对,是金发碧眼的温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温迪一家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故事。
(板题:永生的眼睛)师: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哪些疑问呢生:永生是什么意思生:眼睛怎样才能得到永生生:谁的眼睛获得了永生生:课文题目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板书:谁怎样为什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关于《永生的眼睛》公开课教案
关于《永生的眼睛》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永生的眼睛》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培养学生分析、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主题和寓意。
(3)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传达的亲情、友情和奉献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
(3)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永生的眼睛》是一篇讲述亲情、友情和奉献的感人故事。
故事围绕一名小女孩和她母亲之间的感情展开,母亲因患眼病需要移植眼睛,而小女孩为了救母亲,毅然决然地献出了自己的眼睛。
在手术过程中,母亲得知真相,深感愧疚,但小女孩却乐观地面对生活,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
2.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关系。
(2)分析作品主题和寓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永生的眼睛》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主题和寓意,分享自己的看法。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实例分析: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6. 心得体会:7.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2.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器官捐赠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品主题和寓意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5. 学生对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意识。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频或视频材料,为学生营造一个感性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角色,理解故事中的情感。
2. 互动教学: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和解答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永生的眼睛》公开课教案
关于《永生的眼睛》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永生的眼睛》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品质。
2.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学会珍惜家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阅读与理解。
2. 器官捐赠知识的普及。
3. 亲情教育的融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永生的眼睛》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品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学会珍惜家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亲情教育。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永生的眼睛》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通读全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亲情教育。
3. 案例分析:介绍器官捐赠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品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亲情和生命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学会珍惜家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和生命的感悟文章,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方面的认识和表现。
2. 通过对学生阅读理解、案例分析和感悟文章的评估,了解学生对《永生的眼睛》主题思想和亲情教育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永生的眼睛》原文。
2. 器官捐赠相关资料。
3. 亲情教育素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文章背景、作者,阅读理解,案例分析。
关于《永生的眼睛》公开课教案
关于《永生的眼睛》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永生的眼睛》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永生的眼睛》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如何使学生体会到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关爱他人、珍惜生命方面的感悟。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整理课文《永生的眼睛》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感悟文章。
3. 推荐一本与主题相关的书籍,简要介绍书籍内容及其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永生的眼睛》的理解程度,包括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的掌握。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的能力。
3. 学生对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以及在生活中践行这一价值观的情况。
18永生的眼睛电子教案(六下册)
语文学科备课手册单元第四单元课题18、永生的眼睛课时计划2主备人复备人教学内容分析《永生的眼睛》讲述了作者一家三个人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认“辍”,积累本课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情感与精神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1.查找有关“角膜”和“角膜捐赠”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情”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1.课前,同学们都查了有关“角膜”和“角膜捐赠”的资料。
谁来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查找的资料?2.(展示课件第三屏)3.人固有一死,每个人是否想过:自己或父母死后是否愿意捐赠器官去帮助他人恢复健康呢?4.师小结导入:从传统意义上讲,我们都希望自己或亲人完整地来到世上,也能完整地离去,这既是对死者的敬意,又是对生者的慰藉。
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相信我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板书课题)学生自由交流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习惯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一)形式多样,读熟课文。
(二)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课文记叙了琳达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其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学生评价)3.同桌合作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六下《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一课时)教材语文S版六年级下18课原创作者青莲小学张少媚课型精读课文施教老师共 1课时原创设计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一家以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崇高情操.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形成期待(一)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聊一个关于眼睛的话题。
(板书:眼睛)⒈课件出示:角膜图。
师:这位医生手里夹着的透明的薄膜叫眼角膜,它覆盖在眼珠最外层,就像大人们佩戴的隐形眼镜一样。
眼角膜最大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看清事物。
不幸的是出示: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供体角膜严重缺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⒉看了这样一组数据,你想说些什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
(板书:永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一)自由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感受。
你为文中的哪个人感到骄傲?简要说说理由。
三、熟读精思,感悟文本(一)琳达一家三代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善举?再去读一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二)交流:⒈投影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生读,谈感受。
②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⒉投影出示:“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①生读,谈体会②如果你是那个接受眼角膜的盲童,在他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见到了世界、见到了阳光,见到了梦中的亲人……你最想跟温迪的外公,那个无私捐献眼角膜将你从黑暗带向光明的人说些什么呢?③指导感情朗读。
有关永生的眼睛教案3篇
有关永生的眼睛教案3篇永生的眼睛教案篇1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
掌握难认难写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从而表现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器官捐献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1.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2.理解课题:__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3.资料交流:(1)学生汇报课前预习搜集到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2)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3)听了这些资料,你对器官移植有什么看法?二、初步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1)认准生字词。
自主学习生字词。
(2)文中谁捐献了角膜?(3)用几句话概括__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角膜给予琳达肺气肿栩栩如生酷爱屡屡温迪热泪盈眶签署(2)积累本课的词语。
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与世长辞才华横溢重见天日(3)课文中谁捐献了角膜?板书:母亲父亲女儿(4)概括__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在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三、再读课文1.指名分别读“母亲”“父亲”“女儿”捐献角膜这三部分内容。
2.用“”线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想想你为什么感动,把原因写在句子边上。
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角膜给予琳达肺气肿酷爱温迪签署热泪盈眶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细读课文1.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8课《永生的眼睛》教学思路:本文是“热爱生命”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
文中父亲的两句话含义颇深,需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涵泳,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落实单元训练重点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捐献亲人眼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2、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领悟父亲的话的含义,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从故事中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赠的正确观念。
设计理念:引发质疑,以疑导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同时注意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引导学生领悟关键语句,把握文本精髓。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电教法、研究法、自学法、情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导读教学法教学手段:录音机、投影仪、幻灯片、电脑多媒体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对话式、小组交流、集体交流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有一个词语大家肯定非常熟悉!(点击课件出示:母亲)熟悉吗?2、母亲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母亲就是我们温暖的家。
可是,不幸的女孩──琳达,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母亲。
3、点击课件播放“悲情轻音乐”,并出示课题及作者(18、《永生的眼睛》),再范读出示:那会儿,我的内心一直笼罩着巨大的悲哀与苦痛。
一想到从此以后我再也得不到妈妈的呵护了,泪水便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
我无法面对没有妈妈的孤零零的生活。
(就在母亲去世的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来到我们家,对父亲说:“先生,您同意医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吗?”4、面对这个近乎没有任何人情味可言的要求,我的父亲,会作何反应?痛失慈母的我,又会作何反应?二、初读课文,体会“我”对角膜捐赠的反对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借助屏幕上的温情提示,自由地读读课文,(点击课件出示温情提示)。
关于《永生的眼睛》公开课教案
关于《永生的眼睛》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永生的眼睛》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内容概述:《永生的眼睛》讲述了一个关于器官捐赠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示了器官捐赠给患者带来的新生,以及给捐赠者家庭带来的精神慰藉。
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器官捐赠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器官捐赠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主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教师点评并讲解。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分组讨论并分享心得。
4.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器官捐赠的问题,如道德、法律、情感等方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文章主题和教学内容,强调器官捐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回答问题、分析讨论等方式检验。
2. 学生对器官捐赠态度的转变,观察他们在讨论和总结环节的表现。
3.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主题探讨环节的评价来体现。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永生的眼睛》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器官捐赠的案例、新闻报道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4. 学生用书:《永生的眼睛》同步阅读教材。
六、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永生的眼睛》全文,了解器官捐赠的相关背景知识。
2.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器官捐赠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器官捐赠的关注和兴趣。
3.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教师点评并讲解。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主题思想、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心得。
关于《永生的眼睛》公开课教案
关于《永生的眼睛》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吸引学生对《永生的眼睛》这篇文章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主题和情感。
1.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使用多媒体展示与文章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1.4 教学步骤:开场提问:学生们对永生有什么看法?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主题和情感。
让学生阅读文章第一段,并讨论段落的主题和情感。
第二章:文章内容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探讨文章的论证方式和语言特点。
2.3 教学方法: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使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文章内容。
2.4 教学步骤:分组让学生阅读文章并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论证方式和语言特点。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分析结果。
第三章:深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中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描述。
探讨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深层含义。
3.3 教学方法: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使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3.4 教学步骤:分组让学生阅读文章并讨论文章中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深层含义。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分析结果。
第四章:创意写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表达出来。
4.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思考,进行创意写作。
优质课《永生的眼睛》教案范文
优质课《永生的眼睛》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永生的眼睛》的故事情节,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永生的眼睛》是一部富有感人故事的作品,通过讲述一个母亲为了救治女儿而捐献自己的眼睛,表达了亲情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
作品深入探讨了生命、亲情、道德等主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2 教学重点:掌握作品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品中的亲情之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作品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3.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提高学生的判断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思考作品主题。
4.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3 作品讲解:详细讲解作品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4.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作品中的亲情之美。
4.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
4.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亲情主题。
4.7 课后作业: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反思自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5.2 同伴评价:相互评价彼此的学习成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5.4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桥头镇第二小学溪心校区胡龙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
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并能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早上我们已预习过课文,现在一起学习 18课(出示课题《永生的眼睛》),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生读课文前的提示语,明确学习要求。
3、出示略读提示,梳理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咱们得把课文读通读顺。
打开课本86页,
2、分组出示词语:热泪盈眶夺眶而出
屡屡获奖栩栩如生
重见天日不假思索
遵从()搂住()捐赠()在教学“捐赠”时,出示图片引导生理解“捐赠眼角膜”,相机让生理解眼角膜的作用。
3、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板书:父亲、母亲、琳达、温迪
三、细读课文
1、我们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再来看看提示二,你能从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吗?
2、指名生交流。
出示一: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
出示二: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板书:骄傲)
3、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温迪说的这句话(指名读),生质疑,请大家默读课文5-9段,边读边画出句子,并在旁边写简单体会。
4、指名生交流汇报
预设一:为外公而骄傲
⑴生找句子(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死就是有意义的。
)
①自由读,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指一生读)
②父亲此时的心情怎样?(平静)谁来学着父亲平静地说一说?(指名一生读)
③同学们,自己最亲最亲的人永远离开了自己,父亲肯定伤心到了极点,悲痛
到了极点,可是父亲把这一切埋在了心底,平静地对琳达说(男生读)
④是的,就是这样一段朴素但却感人至深的话使温迪感动了,我们一起来读读
这几句话。
(齐读)
⑵父亲还有那些话语值得琳达骄傲?
(出示: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你们会为我自豪!)
①生交流父亲的话
②出示:听着父亲的话,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接受眼角膜的盲童,重见光明,
见到了(),见到了(),见到了()。
③师:盲童见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这是一件多么美妙、多么快乐的事!让我
们把这样的感受读进这句话里。
④读到这里,你们是否对刚开始父亲说的话又有了一些不同的感受呢?
(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生朗读父亲的话,再说说感受)
师:同学们,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啊?这样的精神更值得我们敬佩,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佩之情来读读这几句话。
(女生读)
⑤温迪为外公而自豪,她骄傲地对妈妈说(出示:“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
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生读)
预设二:为妈妈而骄傲
师:温迪就是这样被外公的话深深感动了,那她为妈妈的骄傲表现在哪里呢?(生交流) 出示句子一: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
师:琳达亲手捐赠父亲的眼睛角膜。
但是她刚开始同意吗?(生:强烈反对)出示句子二:“你怎么能……完整地离去。
”
①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伤心、痛苦、不理解)你能伤心地读一读吗?
②是什么让我如此反对呢?(预设:对母亲的尊敬和爱)
③捐赠角膜是件非常严肃的事。
可最终琳达的态度却发生了转变,由当初强烈
的反对捐献母亲的眼角膜,到后来——遵从父亲的遗愿在他死后捐献了角膜。
温迪此时也油然产生敬佩之情,她骄傲地对妈妈说……
出示:“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生读)
预设三:为温迪而骄傲
师:我们现在再把目光聚焦到这句话上,出示: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琳达为温迪的什么而骄傲呢?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答案吧! (指名生交流)
出示温迪的话: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让他们重见天日。
(生读)师: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痛苦吗?(出示盲童生活图片)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个盲童,当你只能用双手去触摸去感受时,此时你最想做什么?
(你已经道出了所有盲童的心声;你已经喊出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喊……)师:听到盲童那一阵阵的呐喊我们就更好地读好这句话。
(指名读)
师:这是多么多么无私,多么伟大的骄傲呀!那我们就骄傲地读一读吧!(齐读)
五、情感延伸
1、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
下面请同学们默默地读一读原文的结尾。
(在音乐中,生默读)这是文章真正的结尾,读了听了以后有什么心得感受?
师:此时此刻,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对温迪说,请拿起你的笔,把它写在温迪的旁边吧!
2、女儿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琳达,出示: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而是:“——————————。
”(回到“永生”,释题) 2、是啊,父亲虽然已经离去了,但他这种无私的大爱将代代相传。
但是,我国
目前的角膜还是非常匮乏的。
出示资料: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3、读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法?
4、“角膜的捐献是有限的爱,但生命不止是无限的爱!”这世界因为有爱才永恒。
在这节课的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题,永远记住文中那位伟大的母亲、父亲和温迪。
让我们为他们也为所有愿意捐献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六、作业菜单
1、说一说:
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和身边的人听,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
2、做一做:
希望你也能加入这爱心之列,用你认为合适的方式为别人的生活带来幸福。
七、板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
母亲父亲
骄傲
温迪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