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创新系统建构的晋江市产业再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区域创新系统建构的晋江市产业再发展
摘要:面对国内外发达省市纷纷加快产业转型的步伐,作为全国百强县市的晋江必须重新思考其产业发展,尤其是如何建构区域创新系统,让晋江市产业形成互补互利的创新产业链,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进而带动晋江市产业的再腾飞。
本文从区域创新系统的产业集群、创新主体、制度配合、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四个维度出发,讨论晋江市产业如何再发展。
关键词:晋江;区域创新系统;产业
第一位对创新系统概念做出阐述的是Lundvall,他认为创新系统是研发实验室、技术研究机构与其生产系统之间的关系。
而Cook则首次对区域创新系统作出解释,认为其是在地理上相互分工合作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形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
Bracrzyk则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知识的供给面与需求面所组成的,供给面包括知识创造的来源机构和负责训练、培育高素质劳动力的教育机构;需求方面包括生产系统、企业以及发展运用科学技术的产出组织。
本文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与区域的结合,是对特定区域的创新问题做出的解答,主要由企业、政府、研究开发机构、中介结构等组成。
一、加强空间整合,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创新
地理位置相邻可以促进企业内外部的互动,有助于企业间的知识交流。
所以空间整合对于区域内知识的交流运用尤为重要,而空间的整合,是以产业集群为最有利于知识流动和应用的环境建置。
产业集群存在着知识的流动、扩散,同时集群内企业分工明确,价值链环环相扣使得产业集群成为创新的理想之地,也便成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基础。
国际实践证明,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是在一个或几个集群形成之后,对集群采取一系列推动、治理和创新政策而形成的,所以推动产业集群的创新是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有效路径。
工业园区扮演的是一个产业集群的角色,所以产业集群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园区的创新。
晋江市现有11个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区除了晋江市科技工业园区、东石高新产业园、泉州出口加工区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创意创业创新园及洪山文化创意园以创意产业为主外,其他大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虽近几年有新设的园区,但仍然只是将传统制造业简单聚集在一起而已,呈现一种“形聚而神不聚”的状态。
改革开放初期发达国家为缓解制造污染、降低用工成本而努力的搜寻最合理的生产区域,晋江市由于其历史条件、地理位置优越而获得了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历史机遇,从而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制造基地。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国际产业纷纷转入新一轮的转型,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紧缺使得晋江传统产业正逐步丧失优势,产业转型迫在眉睫,而转型的首要一步是利用工业园区作产业上的串联与创新,调整工业园区的产业形态来加强产业廊带的科技整合以及建构区域组织的创新学习机制从而带动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晋江市产业再发展分主力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步走。
在主力产业方面,是既有
的制鞋、纺织服装、陶瓷建材、食品饮料、纸制品等传统产业,虽其辉煌发展伴随着地方环境污染,但若外移必然冲击上下游产业。
因此,须得对传统产业竭尽所能的改善和转型创新。
以高科技、清洁化的生产方式降低污染,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升生产工艺技术水平。
此外,龙头企业应深化产业链分工协作,分离出非核心制造部分,集中力量进行产品研发、品牌提升,进而带动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新兴产业方面,结合市政府最近提出的“智造名城”及“陆地港”等基础设施与五店市、三创园、洪山文创园等地方产业的特色,加上市政府在制度和政策上的协助,积极朝向海洋生物、光电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包装印刷及文创产业等新兴产业方向发展。
这些产业集群可以通过交通基础建设如围头港、石湖港、福厦高铁、沈海高速、晋江机场、晋江国际陆地港的串联,加强空间整合,强调信息、资金、人力、物流的集合,使产业集群紧密连结,形成产业创新廊带。
二、培育创新主体间的合作机制,促进主体间的互动
区域创新系统的完善,除了产业集群的规划外,还需要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协作。
一方面,政府通过强化和谐信任的氛围,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借由互补的资源达到最大的收益,促进相同产业以及不同产业之间形成研发联盟;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政策手段鼓励企业与学研机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企业充分利用研发机构的技术创新优势弥补自身创新能力的不足及降低创新的风险。
此两种合作模式同时也是企业寻求以创新促发展以及解决技术问题的最佳途径。
晋江市的制鞋产业已形成产业集群,但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却是浅显的,呈现出“形聚而神不聚”的状态。
如果企业、大学、研发机构等主体积极合作,一方面不仅能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公司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在职进修促进知识的有效流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因此,培育创新主体的合作机制是区域创新系统形成的必要条件。
以晋江市制鞋业产业为例,最初的生产集聚是由本地的供应商、制造商等节点构成,并以血缘维系互动的关系,彼此维持着竞争且合作的关系。
对内时而互挖墙脚、时而产品价格大战,对外则单打独斗。
然而正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相邻,刺激了业务的往来量,也通过人员与技术的流动形成了以安踏、特步等龙头企业结合小型制造商、供应商而成的“创新成果应用子系统”。
而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等所形成的“创新成果的产生与扩散子系统”则是借由最初的企业研发联盟的成立,协助制鞋业产业开发新产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这样的区域创新系统透过制鞋业研究开发机构的成果、政府的资源及华侨大学等高等院校,组成上中下游整合性的“鞋业开发联盟”,提升制鞋业产业的整体发展绩效。
创新系统强调知识、技术的流动,其完善发展是企业、政府、研发机构、中介组织等单位不断互动的结果。
晋江市虽拥有一定的高等院校、基础设施等相关产业资源,但相对于厦门、福州甚至长三角、珠三角而言,仍缺乏具国际性、规模性的研发机构。
而且到目前为止,晋江体育用品行业只有唯一一家“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因此,晋江市政府或可以争取相关研究单位的入驻或争取认证制度,并依据晋江特有的制鞋产业争取
国家级研发中心的设立,这样不仅能吸引大量高层次人才,还可以建构更强大的区域创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