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 王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5篇Lesson 17 Ansai waist drum lesson 2 teaching plan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2、篇章2:安塞腰鼓模板通用版3、篇章3:安塞腰鼓模板标准版4、篇章4:安塞腰鼓范文规范版5、篇章5:安塞腰鼓模板标准版篇章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2、品味语言,体会运用修辞手法,短句和富有张力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
4、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完成简单有一定内涵的场面描写。
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不是鲁迅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酱色的土地,只有火红的高粱,和那朴实彪悍的西北汉子。
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他们用特有的感情蹦出了一种舞蹈——安塞腰鼓。
放视频短片,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和特点。
请同学们用词语概括一下。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去安塞古镇,聆听那从2000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战鼓声,去欣赏生命的搏击——安塞腰鼓。
朗读抒情(用时10分钟)? 小组自由朗读,注意节奏、重音和情感。
【最新精品】人教初中语文七下《17安塞腰鼓》word教案 (7)】
17《安塞腰鼓》内容透析Ⅲ、课文内容透析一、课文导读(一)、文题诠释“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
这种产生于黄土高原的民间文化艺术,粗犷、雄浑,动力十足。
本文就是围绕安塞腰鼓来写的、(二)、谋篇立意这篇抒情散文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写了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阶段,以诗载情,融入想像,呈现出安塞腰鼓恢弘、磅礴的演出场面,热情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三)、层次划分全文共30个自然段,按表演过程可分为三个部分。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写作特点1、本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语言铿锵激越。
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尤其是“……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等句,几字一顿,频频出击,节奏紧凑,使语势自然激越,热烈昂奋。
2、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
《安塞腰鼓》通篇贯注一个“情”字,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安塞腰鼓”赞美的词语,直抒胸臆。
如“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等等,语句激昂,酣畅淋漓,如大河滔滔,一泻千里。
作者把黄土高原的元气和气魄,一下子发挥得淋漓尽致。
3、想像奇伟,意境雄浑。
作者是在这样的背景上想像的:天风之季,黄土高原上的一片高梁地里,兀立着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是力量在展现前的蓄势。
然而,当后生们的鼓槌擂起来时,作者展开思维的翅膀,便有了鼓点是“骤雨”,流苏是“旋风”,瞳仁是“火花”,风姿是“斗虎”的丰富联想。
在作家的耳畔,“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发出“隆隆”的声音,而这“隆隆”声,既仿佛“豪壮的抒情”,又仿佛“严峻的思索”。
读者跟随着作者的想像心宇驰骋,思绪万千。
特级语文教师王君的教材观及启示
特级语文教师王君的教材观及启示作者:刘琢卓来源:《文学教育》2020年第08期内容摘要:王君老师是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也是“青春语文”的倡导者。
作为一个一直在一线奋斗的语文教师,王君老师在从事教学的二十多年以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材观。
本文主要以王君老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为依据,从多个方面探究其教材观。
关键词:特级教师王君教材观启示王君是任教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也是“青春语文”教学理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青春语文提倡通过激活汉语言文学本身的生命力等手段使语文教学过程保持青春状态,进而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保持、享受整个人生的青春状态(即幸福人生)做准备。
[1]18王君老师认为语文是有生命力的,教师和学生也是如此,所以要时刻保持一种青春的状态,让语文“活”起来。
本文旨在通过王君老师的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分析其教材观,希望对广大一线教师有所启发。
首先明确什么的教材观?教材观就是人们对教材的性质、价值、内容、编辑等问题的基本看法,不同的专家学者具有不同的教材观。
王君老师的教材观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创造性的教材整合王君老师特别注重教材的整合,她认为教师要积极地面对教材,在不脱离语文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一方面结合当前的社会情况,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取舍和改造,从而充分展示教师和教学的个性。
[2]46王君老师认为教材的整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有取舍的选择教材内容,可將学习内容分为精读和略读学习;二是教师对教材首先要进行一个整体预览,其次要科学合理的规划教材顺序,使教材的使用有层次性和实用性;三是教师要以教材为主,根据不同地域和学生的区别进行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合理的使用课外材料,使教学内容更加的合理与丰富。
例如,王君老师从整合的角度发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五篇课文汇聚了各种美,于是她将这些课文整合学习,为学生呈现了一个鲜活生动的美的体现的课程。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中,王君老师整合了第一、二单元的所有课文,确定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热爱生命”,使原本散乱的单篇教学呈现出一个新的格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doc(精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doc(精选)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doc (精选)17.安塞腰鼓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
在文章里,安塞腰鼓,并非只是单纯地在作为人类生命力量的一个载体、一种象征;其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
这样,作者自然要倾注下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之、颂之,一歌二颂难以尽致,则有三歌之、三颂之。
在作者笔下,几乎分不出哪是形式与内容,哪又是客体与主体,两者真正地获得了无间的统一。
不取拖沓累赘、沉闷疲软的长型句式,而多简洁有力、脆生响亮的短句;也没有冗长繁复的段落,一言两语即自成起迄。
大量地运用排比,排比的形式又力求多样:既有句内的排比,更多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排比,又能连段而下,交错互出。
不独直接地描写这腰鼓释放的磅礴能量,也从人的感觉、人的联想和群山、大地等周围环境的回响上,多方位地渲染着它的奇特效应。
自始至终采用行进的、动态的描写,不作静止的形容,并使那人体的动作与腰鼓的声响,在共时态中互激互融,合二而一,从艺术上组成一个表现着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泉的整体。
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中造成了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炽热灼人的氛围,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恰与作者所要歌之颂之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辅相契。
安塞腰鼓,是属于黄土高原的。
惟有生存于这方土地上的人群,才能创造出此等奇观,也才能凭借它而释放其内蓄的伟力。
作者是陕西人,从其描写中,可以看到他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无限神往与倾心爱恋。
惟其如此,他也才能写得酣畅淋漓,曲尽其妙。
二、学生分析对于鲁中山区的孩子来说,那厚重的黄土,粗犷的民歌,那遥远的陕北是那么陌生。
好在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以热烈激昂的情感和文笔,把这种民风民俗活脱脱,热辣辣的展示在我们面前,一下子把人心拉入了那旷古辽远的黄土高坡。
在这里,对于这篇散文,任何一个正常的学生都不能不被打动,不能不被感染,我们需要的是学生做好接受思想震撼和感情洗礼的准备。
人教初中语文七下《17安塞腰鼓》word教案 (1)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3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1、(看课件)认识腰鼓。
腰鼓之乡在那里?(安塞)2、师:1992年,在北京亚运会上,一场充满民族分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
这就是产生在黄土高坡上的安塞腰鼓。
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象征。
(看课件安塞腰鼓表演时的4幅图景)3、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刘成章。
你对他有哪些了解?(生介绍)(看课件作者介绍、黄土高原图片)今天,我们就随作者刘成章来到黄土高原,来到安塞,去领略安塞腰鼓的风采和魅力。
二、整体感知1、看课文朗读视频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场面和气势。
2、谈谈你对安塞腰鼓的感受。
可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第1 页共4 页三、理清脉络1、(课件出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2、按上面的顺序将课文分三段四、学习第一段鼓响之前1、自由读2、讨论:腰鼓表演开始前,你看到了什么背景一片高粱地后生茂腾腾朴实沉稳而安静腰鼓呆呆地这时给你的感觉怎样?(静)3、开头的静态描写有什么好处?(为后面的文章蓄势,高粱地是边沿的背景,“那咝溜溜的南风”是助阵的声势,那“沉稳而安静”的表情显示着表演者的成竹在胸,这些都为后面热闹激烈的表演做好了铺垫)4、齐读第一段第二课时A、火烈的舞蹈场面美(1)从哪儿看出?(指导理解比喻、排比句)(2)指导读第2 页共4 页(4)指名读第7节找出三组反义词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安塞腰鼓充满了怎样神奇的魅力?B、激越的鼓声美(1)指名读9、10节。
这两个比喻说明什么?(2)指导读C、击鼓的后生美(1)课文是如何描写这些击鼓后生的?(2)看到这些击鼓后生,让人有怎样的感觉?(理解本节下面几句话。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 安塞腰鼓教案1 新人教版(2021学年)
山东省郯城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1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郯城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1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郯城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1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安塞腰鼓课题安塞腰鼓课型讲读教学目标1。
整体感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层次.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力量,体现节奏感.3.简析场景描写,体会文章主题。
4.理解排比、比喻、反复修辞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学习场景描写,理解文章主题教学难点学习场景描写,理解文章主题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流长,颇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娱乐节目都登上大雅之堂。
“安塞腰鼓”这一陕北民间的舞蹈曾走红亚非拉,并多次出现于大型的国家庆典。
二、交流资料:1、学生交流自己所查找的资料,先小组内交流,后推举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
2ﻫ、教师出示资料:“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
这一切均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
陕北高原自古以来就是边关要道,连接中原农业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
秦始皇时期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镇守陕北,防止匈奴内侵;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沈括等也曾来到陕北领导抵御西夏人入侵的战争……可以说,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
它气势磅礴,充满激情与力量,是生命的舞蹈与狂欢……三、读课文,整体感知.ﻫ1、放录音,听读全文。
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后评价。
《学习仿写》
《学习仿写》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
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
这是大家的共识,可是我们也有共同的困惑,那就是仿什么,如何仿。
一、仿什么青春语文掌门人王君老师,研究出了富有青春语文特色的七种文本类型。
王君老师说,写作型文本的典型特征是整体或者局部具有鲜明的写作示范功能,所以我们可以取其可用之处,来作为学生的写作示范素材。
小到词语句子,大到篇章结构,都可以作为仿写点。
1.仿词语先说仿词语。
受到沈建军老师《让每个字都会说话》一文的启发,我认真研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发现百草园的名词会“说话”,文中用到了14种具体事物的名词,令我们对百草园无比神往。
我启发学生积累一组具体的“小”名词,如树木花草的名字,家乡特产的名称,积累得越多越好。
然后再去仿写,学生完成了不少精彩片段。
想了解百草园词语的秘密,大家去看我的《跟百草园学妙语连珠》吧。
不仅名词可仿,连数词的运用都可以仿写的。
我整理了一个案例,题目就叫做《跟<台阶>学数词传神》,也放在了冲呀平台。
2.仿句子亚里士多德说过:“语言的生动性是来自使用比拟的隐喻和描绘的能力。
”关于句子的仿写,我觉得王君老师对《安塞腰鼓》中关于排比的解读,最令人叹服。
大家可以先去“冲呀”平台下载3.15《安塞腰鼓》的课件和实录。
后面我还要重提《安塞腰鼓》,此处暂且按下不表。
3.仿段落段落的仿写,我推荐青春语文工作室陆艳老师的课例《跟<苏州园林>学习段落铺展》,她聚焦《苏州园林》的第三段和第五段,总结出段落铺展的五点共同规律。
陆艳老师把它叫做“叶氏段落铺展法”。
记叙文的段落仿写,我也有个课例《跟海伦·凯勒学写人物特点》。
我发现莎莉文老师教海伦·凯勒学单词和“我”问寿镜吾先生怪哉虫的片段,有一个非常相似的段落结构——“叙述+描写+我的感受”。
这种结构模式,我给学生提炼出来之后,学生觉得豁然开朗,即使是基础一般的学生,也觉得易懂易学。
初中语文篇目索引(2006年1—9月)
初中语文篇目索引(2006年1—9月)梅陇中学资料室语文教学工作历史性的演进//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1-p.14 什么是一堂好课?/余彤辉//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1-p.22难忘的瞬间:改变人生的那一堂课——《愚公移山》教学漫忆/钱梦龙(上海嘉定二中特级教师)//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1-p.43何妨让学生“抄一抄”/王君(重庆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1-p.51试论鲁迅作品中的三个偷窃者形象/温立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2-p.49学校语文教育:言教为本/桑志军(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3-p.8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审美个性/吴伟昌吴卫东(江苏无锡市滨湖区教研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3-p.40难望的瞬间:记得当年的两堂课/陈钟梁(上海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3-p.43阅读教学中的散点式提问/楼佳钰(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3-p.45一“问”牵全文/刘德福(浙江宁波北仓明港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3-p.47把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带进课堂/王爱娟(上海市南汇二中)//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3-p.50服务学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黄井前(上海建平世纪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5全面关注精心服务/万技传(上海延安中学)黄井前(上海建平世界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8课外阅读:不该被遗忘的角落/陈向达(安徽皖西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14语言品味精妙片段四则/王君(重庆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47是送别,不是“尚奇”/李世忠(陕西咸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49平常文字意味深/董菊萍(江苏扬州市新华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50中考文言文试题特点及命题趋向分析/何立新(四川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64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浅谈/孙雪梅(黑龙江牡丹江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65中考文言文训练题/纪荣干(江苏高邮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67引领:发挥教研室指导作用的关键/章小英(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78追求有品位的语文教学/卜延中(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4-p.78重视言语技能力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文能力/张纲(广东云浮市中专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6《窗》教学实录/李岁红(广东深圳市海滨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30用科学实验法教说明文/张义幸(贵州三都第二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50《春》的另一种解读/何伟(江苏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51善抓重点巧开《窗》/薛峰(江苏扬州市施桥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52旧教材——一笔不该丢弃的课程资源/唐书木(河北沧州师专中文系)//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53《小石潭记》补注/李耕拓(湖南岳阳市经济开放区平地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55“斗折蛇行”是写潭小吗?/王宝起(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20初中学业考试写作规律探析/杨辉(安徽省教育科学研)//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5-p.65一义之差,其趣迥异/王虎(苏州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6-p49勇敢的挑战顽强的呼喊/唐建新(广东深圳市南山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6-p51假如我来拍《信客》/田苗(山东省济南舜耕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6-p53一堂“将错就错”的语文课/陈永(山东枣庄市薛城区二中)//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6-p54“以虫治虫”标题有误/金光(江苏淮阴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6-p55让厚重的文化底蕴提高作文品位/周春林(江苏东台市台南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6-p64中考词句品味题解题指导/王松(广东深圳市松泉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6-p66语文课程、教学研究的基本平台与思路——四论语文教学科学化/余应源(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7-p.3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自觉/黎小敏(广东实验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7-p.8语文教学必须凸显学科个性/王安琪(江苏扬州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7-p.18对话教学的问题及方法探究/姜洪根(江苏镇江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7-p.20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李娥(浙江象山县贤庠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7-p.44和杜甫来一次“亲密接触”/曲艳(山东济南舜耕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7-p.54合作板书,好处多多/谌怀珍(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新球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7-p.55返璞归真的语感教学:语感教学构架/洪镇祷//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3语感教学课堂结构/黄璐珈(湖北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子弟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5“读”是第一教学法/骆佳(湖北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子弟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6语感教学的魅力/张新强(浙江温州市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7也谈“言教”/陶印宝(广东深圳市福田区教研中心)//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18阅读教学主题的把握和提炼/张炼红(浙江东阳市吴宁三中)//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49让课文教学具有再创造的特质——以《人生》中的四个意象为例/徐社东(浙江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51对新课程语文中考几个问题的思考/何立新(四川省教育科学院研究所)//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64现代文阅读材料的选择及题目设计/黄明秋(江苏镇江市第六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8-p.66优化环境:为什么要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吴哲生(江西宁都师范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9-p.9营造与优化语文学习环境的教学实例/吴哲生(江西宁都师范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9-p.11营造与优化语文学习环境的教学体会与总结/吴哲生(江西宁都师范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9-p.14老师,请您范读!/潘美媚(阳山县教师进修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9-p.21突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例说/陈玲玲(江苏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9-p.65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构建新型考试文化/周远喜(湖北宣都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北京).2006,no.9-p.67反馈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根本/王卫宁(上海)//语文学习(上海).2006,no.1-p.63开卷:人与自然/麦客//语文学习(上海).2006,no.2-p.56语言:“名词+动词”也可以是状中关系/金柬生//语文学习(上海).2006,no.2-p.60语言:“问题”的新用法/魏雨,高丕永//语文学习(上海).2006,no.2语言:从小说《尘埃落定》到流行语“尘埃落定”/陈莹(上海市同济中学)//语文学习(上海).2006,no.2-p.67随笔:青蛙,想想你当蝌蚪的时候/吴非(浙江温州二中)//语文学习(上海).2006,no.3-p.12读书,行走:李白故里行/陈淀国//语文学习(上海).2006,no.3-p.封三案例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何以是散文(下)——散文教学内容问题研讨的预备之三/王荣生//语文学习(上海).2006,no.4-p.23从散文文体的引导作用看散文教学内容的合宜性——对《绝版的周庄》教学内容的评议/马雅玲(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语文学习(上海).2006,no.4-p.27鲁侍萍“撕”出了坚强/余馨(浙江瑞安第四中学)//语文学习(上海).2006,no.4-p.36《醉翁亭记》“射者中”注释再辨正/陈新//语文学习(上海).2006,no.4-p.37重读:“霜叶红于二月花”好在哪里?——兼谈“贴近自我”/孙绍振//语文学习(上海).2006,no.4-p.48语言:《劝学》中的“至千里”和“致千里”/周雷(江苏常熟市梅李中学)//语文学习(上海).2006,no.4-p.15《安塞腰鼓》教学实录/郑桂华//语文学习(上海).2006,no.5-p.5追寻美的脚步——《安塞腰鼓》教学案例(西安爱知中学)//杨涛//语文学习(上海).2006,no.5-p.9争鸣:文言文该怎样教?/黄厚江(黄后江)//语文学习(上海).2006,no.5-p.14随笔:“双重标准”与“双重人格”/平志君//语文学习(上海).2006,no.5议论文的拟题/孙胜男(山东省青岛一中)//语文学习(上海).2006,no.5-p.36重读可欣赏而不可久居——《小石谭记》的诗意境界和散文现实的矛盾/孙绍振//语文学习(上海).2006,no.5-p.48寒风吹彻,或春暖花开/余党绪(上海师大附中)//语文学习(上海).2006,no.6-p.4中学文言文教学价值浅论/刘梅珍(江西井冈山学院)//语文学习(上海).2006,no.6-p.12古文今译——文言教学不能承受之置/欧阳凯(浙江慈禧市杨贤江中学)//语文学习(上海).2006,no.6-p.15随笔:品读80多年前的一堂“生命教育课”杨敏(上海市松江教师进修学院)//语文学习(上海).2006,no.6-p.18立足文本品味语言感悟生活一—200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命题意图(上海市教育局考试院中考语文命题组)//语文学习(上海).2006,no.7-8-p.742006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题·试题答案)/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中考语文命题组//语文学习(上海).2006,no.7-8-p.75介入、融合与创造一一阅读教学的问答对话结构/蒋成瑶//语文学习(上海).2006,no.9-p.72听课:“课堂共鸣”与“平等对话”(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朱华贤//语文学习(上海).2006,no.9-p.49写作对当的写作教学改革热点的反思/叶黎明(上海市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语文学习(上海).2006,no.9-p.50语文:一体三维——兼与曹明海、余应源、胡尹强诸失生商榷/徐林祥、展锦红(江苏扬州大学文学系)//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语文教学的语文性何在——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与课程内容的分类/郑友霄(浙江台州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10关于语文体验感悟学习的思考与实践/程扬木(安徽祁门县第二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15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原理及操作方/吴雪梅(浙江杭州市惠兴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29浅议语文教学中的调控艺术/牛淑媛、陈海平(天津市蓟县渔阳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31浅析初中学生阅读的临读心态/梅各珍(浙江永康市市市委党校)//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36今天怎样教作文/于漪//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40阅读设计,让我们失去了什么——阅读问题差异所引发的思考/王换云(河北石家庄市第六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46开发后进生语文智能之钥匙——代议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李晓玲(浙江东阳市实验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54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论文写作法/余映潮//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1-p.57让考试适应“二期课改”,让评价指导课堂教学——2005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命题意图/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中考语文命题组//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4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特点分析/崔益林(江苏海安县古贲中学教研室)//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202005年中考开放性试题探析/李雪梅(江苏射阳县实验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212005年中考语文“名著题”例析/周俊根(安徽师大附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24中考语文的新亮点:探究性试题/胡明权(浙江慈溪市新城初级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27中考作文十年述评/沈逢桥//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29喜看芙蓉出清水——2005年全国新课程实验区中考作文试题分析/严华银//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322005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及佳作评析/萧珞,王晓虹//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362005年武汉市中考作文题解与例析/王耕夫//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372005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满分作文例析/曹津源//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39主体性阅读,让考试成为享受/屠美玲(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42关注中考试题,反思课堂教学——从盐城市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谈开/陈玉中(浙江射阳县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46中考作文复习指导/黄元昌//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53考场作文必先过好审题立意关—2005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阅卷感言/靳贺良(南京市十二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2-p.61命名师足迹:我的语文教学与研究之路/秦训刚(湖北省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3-p.15理论:语文新课程与个性化写作/刘正伟(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主任)王尊亚(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2取舍得法张弛有度——也谈“个性化写作”/张春莲//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6个性化写作有规律而无模式/郗晓波//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8现代文阅读模块一:记叙文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23现代文阅读模块二:议论文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30现代文阅读模块三:说明文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37现代文阅读模块四:小说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43现代文阅读模块五:寓言、诗歌、童话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4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教七下第六单元《咏月诗赛诗会》教学实例/张加龙(江苏东台市弶港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23诵读吟咏,回归本真的语文味——谈谈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俞华芳(浙江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31微观语感的训练与培养/李小华//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33随笔文写作与学校叙事辅导——随笔文与中学生个性成长的研究报告/课题组(广东阳西一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36将“作文欣赏”进行到底/袁慎柏(湖北阳新县东春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40新中考,新在哪里?——兼论新中考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郑忠耀(浙江教育厅教研室)//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462006年中考文言诗文阅读走向预测与分析/程呜(安徽歙县二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48浅谈中考开放性试题的应对策略/汤蒙(南京市漂水县第一初级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51语言连贯题的考试形式及解题技巧/余志明//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53中考作文高分的秘诀/岑敏奇(浙江慈溪市新铺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4-p.56健全“骨髓”强化“血肉”——谈中考满分作文的结构技法/曹津源//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5-p.41中考记叙文写作的指导策略/贾为峥//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5-p.45比较阅读:春天的两种不同的散文美——读朱自请的《春》和林斤澜的《芥风》孙绍振//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5-p.47《再塑生命》与《我的老师》比较阅读/唐书杰//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5-p.51备课参考乱“花”渐欲迷人眼——《爸爸的花儿落了》备教资料/余有明(湖北黄冈黄梅县教研室)//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5-p.53《荒岛亲生》刻画人物之妙点探微/付敢泽(湖北仙桃湖场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5-p.55《语文课程标准》教育观再探/彭小明(浙江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11点铁成金,拨雾见日—一例析语文点拨教学法/蔡伟(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17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王慧(河南淮滨县一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21开放的课堂要求教师善辨、善择、善评/徐庆红(上海建平实验学校)//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23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探微/崔忠英(唐山市第三十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28突出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尝试/江晓静(浙江温州市龙湾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34探究说写之间关系,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江建林(江苏常州市郑陆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47作文还可以这样评改/姚海婴(浙江富阳市二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7-p.50论说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冲突/徐志刚(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07如何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琚亦素(浙江奉化市实验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19阅读教学要给予学生什么/纪勇(浙江宁波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23陌生化阅读:对话教学的一种可能性尝试/温欣荣(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29开发源头,重在感悟一一中学作文教学问题讨论/李真微(湖南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38中考作文如何使语言文采飞扬/刘少鸾//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44文言知识和文言阅读能力/董承理(浙江台州市第一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46比较互勘在古文阅读及教学中的运用/曹海东(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8-p.50文学作品的个性化教学/蒋兴娟(浙江绍兴市安昌镇中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9-p.19谈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确立/刘宇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9-p.22重视列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林强(福州十八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9-p.27影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种种因素/徐艳芬、魏萃华//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9-p.35把写作当作一种游戏/王秋珍//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9-p.40浅谈作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刘静(河南洛阳市吉利区一中)//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9-p.43美国语文教材中的读写结合:借鉴与讨论/叶黎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6,no.9-p.61命名师足迹:我的语文教学与研究之路/秦训刚(湖北省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3-p.15理论:语文新课程与个性化写作/刘正伟(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主任)王尊亚(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2取舍得法张弛有度——也谈“个性化写作”/张春莲//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6个性化写作有规律而无模式/郗晓波//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8现代文阅读模块一:记叙文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23现代文阅读模块二:议论文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30现代文阅读模块三:说明文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37现代文阅读模块四:小说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43现代文阅读模块五:寓言、诗歌、童话阅读//中学语文教与学(西安).2006,no.3-p.49名师足迹:建设生态语文/赵福楼(天津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11更上层楼: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筛选提炼法/余映潮(湖北省荆州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13走进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贾生荣(宁夏市长庆市初级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15走进课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湖北省荆州市沙市第九中学)毛以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19阅读教学:阅读教学要给予学生什么/纪勇(浙江宁波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28教学创意:《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李忠豪(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33教学创意:《伟大的悲剧》教学片段/陈玉凤(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35教学创意:《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评点/升其勋//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36教学创意:《珍珠鸟》教学设计/梁吴芬(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六中)//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37教学创意:《珍珠鸟》教学片段/尹庆华(湖北省石首市笔架山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39教学创意:《珍珠鸟》教学评点/余映潮(湖北省荆州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40复习备考:中考语文试题精编(续)——第四部分作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4-p.54试论语文素养的背最意义与现实价值/赵宪宇(江苏无锡市锡山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5-p.4略论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曹公奇(陕西省宝鸡市教育局研究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5-p.7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模式探究法/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5-p.12关注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周旺平(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实验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5-p.50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王延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5-p.52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应注意的问题/车延霞(山东枣庄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6-p.18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比较研究法/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6-p.27自修:一所够我上一辈子的大学/王寿山(湖南涟源市蓝田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16-16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教学环境探析/温欣荣王月宝(河北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2-2语文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杨宏丽(山东济南市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5-5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徐思源(江苏苏州第十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8-8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18-18语文教学如何实现综合性学习//严深霞(贵州)//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38-38新课标下的作文修改的体悟/.陈瑶(北京二十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49-49作文个性化教学的盲区/.郑雷明(浙江乐清市黄华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51-51浅谈总结性评语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张文丽(陕西铜川市泰山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7-p.53-53学校语文课程建设的文化学思考/余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8-p.2语文教材的文化建设/王本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8-p.6语文教育的文化忧思/高万祥王呈伟(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苏大附中)//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8-p.10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顺势拓展法/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8-p.15“我阅读,我快乐”读书交流活动课堂实录/龙起珠周燕(广西)//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8-p.46语文教育:一个现象学教育学解读的可能文本页/徐李萍刘正伟(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9-p.2-5教学体验观:基于学习的教学/王鹏伟(吉林省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9-p.6-9和学生一起读《诗经》/吴泓(广东深圳市新安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9-p.10-12中学语文:不能拒绝“现代主义”/黄荣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9-p.17-18美育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刘晓涛(广东广州文冲船厂中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06,no.9-p.53-54小说的类型和小说教学的内容/马雅玲(浙江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4生命的赞歌/于漪//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13备课视野:走向高远的阶梯/梁涛(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1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个性解读/刘青(河南夏邑第三高中初中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40《黄河颂》——多媒体辅助,阅读悟情/史杰(甘肃民乐县第三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40《月迹》——围绕关键词语组织课堂/徐立刚(江苏赣榆县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40作文设计创新构思一则/邹仁波(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一中)//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53中考透析:新中考,新在哪里?/郑忠耀(浙江教育厅教研室)//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54评价新说:语文过程性评价的优劣/张银华(湖北武汉市武昌区教研室)//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56试题分析:一道跨学科融合的试题/童海刚(湖北罗田县实验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57复习宝典:走出语文训练的误区/壬富山(山东莘县魏庄乡中心初中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太原).2006,no.1-p.58。
黄土地上的“鼓王”--安塞腰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延河访谈录
文化遗产2021年第3期黄土地上的“鼓王”安塞腰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延河访谈录王潇〔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890(2021)03-148-11刘延河,男,汉族,1960年3月出生,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人①。
自幼跟随在安塞县文化工作的父亲观摩、学习安塞腰鼓表演技艺。
1976年,为了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他中断学业到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沿河湾镇插队。
在生产队劳动之余,还担任延安地区群众艺术馆“文艺学习班”腰鼓教练,参加了沿河湾镇组建的“知识青年文艺宣传队”,代表安塞县到延安各公社、县区巡回表演腰鼓,把此前通常在户外场地表演的安塞腰鼓逐渐搬上了舞台。
1978年,插队满两年的他进入了安塞县公路段工作,成为了一名养路工人。
1979年,刘延河以队员的身份参加了“安塞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陕西省群众业余文艺汇演中的腰鼓表演,节目获甲等奖。
1982年,因为腰鼓表演、教学方面的特长,刘延河被调到了安塞县总工会,成为专职教练,负责为县职工秧歌队排练腰鼓节目。
1984年,刘延河担任了电影《黄土地》的腰鼓总教练。
1986年,刘延河与谭海则②等8人表演的节目《安塞腰鼓》参加了由文化部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电视大奖赛”,荣获第一名,并登上了当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安塞腰鼓自此名声大噪,传遍全国。
此后,刘延河先后参与“首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全国优秀秧歌大赛”等各类演出及比赛活动,屡获大奖。
他还参与了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文艺晚会演出,并在同年赴日本香川县表演。
2019年,已经年届60的他又参加了国庆七十周年演出,并且第二次登上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早在2010年,他就被评为了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18年,文化部确定他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塞腰鼓代表性传承人③。
打了一辈子腰鼓的刘延河艺术成功非凡,他吸取各腰鼓流派所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被誉为“安塞鼓王”。
王君老师 新王君《安塞腰鼓》ppt课件
• (师生合作,演读课文23——30段。幻灯 片9 有领读、轮读、齐读等多种形式。)
这篇散文的诗意美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内在的意蕴美;另一方面是词 语、句式乃至整体节奏上,均经过了一 番苦心孤诣的设计使整个散文充满了一 种神奇的形式美。
——厚夫:《高原生命的火热颂歌 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 博客推荐:青春之语文——王君教育博客 (新浪博客)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 爆出一场
多么壮阔、 多么豪放、
多么火烈 的舞蹈哇 安塞腰鼓!
一捶起来就 发狠了!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 狂舞在你的面前。
鼓点急促; 流苏飞扬; 脚步蹦跳; 瞳仁闪射; 风姿强健。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 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 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 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阵痛, 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
隆隆隆隆的痛苦的释放和升华……
好个《安塞腰鼓》中的排比
让词与词去排比 让句与句去排比 让段与段去排比
灵动的排比啊
读《安塞腰鼓》,我读出了……
大声读起来
读出本文排比句的丰富与精彩
选择你们小组感兴趣的一组排比 句设计朗读,然后放声尽情朗读, 希望大家在诵读中体会:
•这些排比句的构成特点 •这些排比句的用词特色 •这些排比句和其他修辞方法的配合 •这些排比句的其他奥妙 •……
一捶起来就 发狠了, 忘情了, 没命了!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 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 狂舞在你的面前。
名师王君教学实录_安塞腰鼓
听王君聊课(114):读出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安塞腰鼓》教学实录读出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安塞腰鼓》教学实录授课时间:2014年10月25日授课班级:青岛学生课型:诵读型文本课堂特色:激情洋溢的自由诵读和别出心裁的语言品析第一部分感特色(课前和学生交流。
发现学生没有预习。
和学生一起梳理了全课的字词。
)师:今天我们学习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这是一篇有意思的文章。
【投影展示】“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最为盛行,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生看。
不读。
)师:“天下第一鼓”!这荣誉了得!还有人评论道:【投影展示】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带领学生读。
)师:刘成章自己说啊——【投影展示】刘成章是把散文当“诗歌”来写的,他的《安塞腰鼓》简直就是一首意蕴优美的散文诗。
——刘锡庆《我读刘成章》师:像诗一样的作品,如何学?生:朗读。
(杂然。
)师:对。
咱们今天这节课啊,目标就是——【投影展示】享受朗读(师板书。
也请学生记录。
)师:平时就敢于放声朗读的同学举个手。
(生面面相觑,只有三个同学勉强举手。
)师:呵呵,可怜的孩子们。
不爱朗读,害怕朗读就很难享受语文学习的极致的快乐啊。
按照我的经验,不敢放声读啊,是因为大家心中有——(师板书:束缚羁绊闭塞)师:如果你“挣脱”这些“束缚”,“冲破”这些“羁绊”,“撞开”这些“闭塞”——(师用语气引导学生在文中找这些词,用更重的字写“挣脱”、“冲破”、“撞开”,覆盖在“束缚”、“羁绊”和“闭塞”上。
)师:哈哈,我的板书基本完成。
在创新中的回归,在回归中的创新——评《安塞腰鼓》实录及反思
语文姓“语”,这是大家的共识。
无论语文学科性质怎样定义,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会学生熟练的使用汉语言这个工具,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课文内容都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的,一切语文活动都是语言活动。
然而,在语文新课程的实验中,我们有的语文教师似乎忘了这一点,在语文课堂上忽略了语言因素,脱离文本,大搞“拓展”,于是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科学课、环保课……在他们那里,语文课堂没有了读书声,没有了语言的咀嚼和品味,没有了对文本的体验,缺乏了语言感受,缺少了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的切实有效的指导,语文课的个性被淹没了,由于语文教育的工具价值被忽略而它的人文价值也被降低了,真可谓“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这种现象在一些实验区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在新课程实验的进程中,人们在不断地进行理性的反思,如何让语文教学回归语文本质的呼声日益高涨,语文教学回归语文本质的话题又摆到了桌面上。
前些日恰逢重庆市农村中学优质课大赛举行,我们以涪陵四中彭晓春老师执教的《安塞腰鼓》一课为对象,组织了我市几位老师和专家就如何让语文教学回归语文本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希望这个讨论对广大语文教师有所启发。
(重庆市教科院教研员王方鸣)《安塞腰鼓》课堂实录重庆市涪陵第四中学:彭晓春师:上课!同学们现在的精神怎么样?生:好!师:大声点!生:好!师:再大声点!生:好!(渲染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师:那老师就再让同学们提提劲!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
(学生欣赏安塞腰鼓的表演片断,感受那火一样的激情,导入新课)师:那刚才同学们所看到的就是“安塞腰鼓”的表演片断。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安塞腰鼓这一课。
(板书课题和“看”字)安塞腰鼓它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是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距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是“天下第一鼓”。
山东省广饶县花官镇中心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
《安塞腰鼓》教学目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对安塞腰鼓,对黄土高原,对民族魂魄。
教学设计:以诵读贯穿始终,整堂课设计——朗读,感受文中气势、节奏与激情形象,体会文中情;感受安塞腰鼓艺术;解读,领悟文章内涵,悟出鼓中魂。
教学重点:1.朗读,体会恢宏气势。
2.品读富于变化的语言,领悟文章内涵,悟出鼓中魂。
教学难点:体会激越的语言, 领悟文章内涵.教具: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看舞蹈表演吗?我们来欣赏一段——(屏幕: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短片)什么舞蹈?——感觉怎么样?请用一个词概括——安塞是个县,地处黄土高原。
安塞腰鼓气壮山河、扣人心弦,被誉为“中华第一鼓”,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随陕西作家刘成章走进黄土地,去欣赏安塞腰鼓——二、活动目标1. 读出文中情。
2. 品出文中美。
3. 悟出鼓中魂。
三、展开活动(屏幕:活动一:读出文中情听读,思考: 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师生参与,通过听读,自读,展示读,力争读出激情与气势。
初步感知内容。
明确文章主要写一场安塞腰鼓表演——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
字里行间充满了热爱与赞美。
安塞腰鼓的场面宏大,声响沉重,后生们激情飞扬,舞姿充满光和影的变幻……安塞腰鼓表演气势恢宏、铿锵激越。
本文也像滔滔黄河水,一浪涌过一浪,语势强烈,震撼人心。
让我们品读文章,进一步探究文字之美。
(屏幕:活动二:品出文中美请圈画出你认为最有气势的或你最喜欢的语句,动情地读一读,仔细地品一品,并批注。
建议用下列句式说话:“写得好,好在。
”友情提示:可以从修辞方法、句式、用词、段落结构等角度细细品味)学生自主批注,小组内合作探究,然后班上交流。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中去发现,去品味,去表达,进一步通过品味读,领悟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与文字之美。
师适时引导学生重点品读18节,27节。
总结表达强烈的感情,可以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语势;还可以运用短句,节奏鲜明。
文字之美就在于,作者运用富于变化的语言,写出了气势、写出了激情。
名师王君教学实录--安塞腰鼓
听王君聊课(114):读出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安塞腰鼓》教学实录读出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安塞腰鼓》教学实录授课时间:2014年10月25日授课班级:青岛学生课型:诵读型文本课堂特色:激情洋溢的自由诵读和别出心裁的语言品析第一部分感特色(课前和学生交流。
发现学生没有预习。
和学生一起梳理了全课的字词。
)师:今天我们学习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这是一篇有意思的文章。
【投影展示】“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最为盛行,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生看。
不读。
)师:“天下第一鼓”!这荣誉了得!还有人评论道:【投影展示】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带领学生读。
)师:刘成章自己说啊——【投影展示】刘成章是把散文当“诗歌”来写的,他的《安塞腰鼓》简直就是一首意蕴优美的散文诗。
——刘锡庆《我读刘成章》师:像诗一样的作品,如何学?生:朗读。
(杂然。
)师:对。
咱们今天这节课啊,目标就是——【投影展示】享受朗读(师板书。
也请学生记录。
)师:平时就敢于放声朗读的同学举个手。
(生面面相觑,只有三个同学勉强举手。
)师:呵呵,可怜的孩子们。
不爱朗读,害怕朗读就很难享受语文学习的极致的快乐啊。
按照我的经验,不敢放声读啊,是因为大家心中有——(师板书:束缚羁绊闭塞)师:如果你“挣脱”这些“束缚”,“冲破”这些“羁绊”,“撞开”这些“闭塞”——(师用语气引导学生在文中找这些词,用更重的字写“挣脱”、“冲破”、“撞开”,覆盖在“束缚”、“羁绊”和“闭塞”上。
)师:哈哈,我的板书基本完成。
第03课 安塞腰鼓(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 ______,你看_________”。
(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 各方面进行评点)
品文之好
品腰鼓之好
好在修辞
①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 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 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 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运用拟声词(叠词),加以反复和排比,更能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 河山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品文之好
①但是: 看——
品腰鼓之好
好在句式
独立成段,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 由静到动的急转。
②交织!旋转!凝聚! 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这些短句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 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品文之好
理解词义
字词积累
亢奋: 极度兴奋。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冗杂:繁杂。 蓦然:突然、猛然。 大彻大悟:彻底领悟。 惊心动魄:形容感染力极强,动人心弦。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听读课文
听腰鼓之声
听读课文
听腰鼓之声
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你的听读感受:
(女领)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 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 止。
(合)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力的安塞腰鼓! (男领)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男领)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合)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 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 片…… (男领)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 生了。 (女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女领)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君《安塞腰鼓》课堂实录第一部分感特色(课前和学生交流。
发现学生没有预习。
和学生一起梳理了全课的字词。
)师:今天我们学习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这是一篇有意思的文章。
【投影展示】“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最为盛行,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生看。
不读。
)师:“天下第一鼓”!这荣誉了得!还有人评论道:【投影展示】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带领学生读。
)师:刘锡庆说啊——【投影展示】刘成章是把散文当“诗歌”来写的,他的《安塞腰鼓》简直就是一首意蕴优美的散文诗。
——刘锡庆《我读刘成章》师:像诗一样的作品,如何学?生:朗读。
(杂然。
)师:对。
咱们今天这节课啊,目标就是——【投影展示】享受朗读(师板书。
也请学生记录。
)师:平时就敢于放声朗读的同学举个手。
(生面面相觑,只有三个同学勉强举手。
)师:呵呵,可怜的孩子们。
不爱朗读,害怕朗读就很难享受语文学习的极致的快乐啊。
按照我的经验,不敢放声读啊,是因为大家心中有——(师板书:束缚羁绊闭塞)师:如果你“挣脱”这些“束缚”,“冲破”这些“羁绊”,“撞开”这些“闭塞”——(师用语气引导学生在文中找这些词,用更重的字写“挣脱”、“冲破”、“撞开”,覆盖在“束缚”、“羁绊”和“闭塞”上。
)师:哈哈,我的板书基本完成。
王老师来抛砖引玉,先示范一下。
有一种读,其实和技巧无关,和情怀有关。
第一次朗读,我主读,同学们配合,好吗?生:好!(师分配任务。
开头6段和结尾3段请一位主动举手的女孩儿读。
只要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就全班齐读。
中间出现“隆隆隆隆”的词语的段落全班同学用手击打桌面模拟打鼓一起读。
)【投影展示】大声读起来读出你对文本的原初体会读《安塞腰鼓》,我读出了……(配雄壮的音乐。
师生配合,大声诵读。
孩子们还是不能完全放开。
)师:读完了,感觉如何?(生杂然。
)师:舒服,非常舒服。
反正我是把自己读舒服了。
我知道你们还没有完全舒服。
待会儿老师会想办法让大家都在朗读中感受到舒服。
先自由说说你们的初读感觉。
读《安塞腰鼓》,我读出了……(传话筒,让每一个孩子都发言。
)生:安塞腰鼓是一种生命力的展现。
师:深刻!直通主题。
生: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精神象征。
师:一个比一个深刻!生:安塞腰鼓中有一种对生活的热爱,我读到的是一种磅礴的激情。
师:你朗读时相当用心了。
生:我惊叹于安塞腰鼓的整齐宏大的气势,非常气派,非常震撼人心。
师:你的眼前有画面了。
好!生:安塞腰鼓敲得惊天动地,那是一种灵魂的呐喊。
师:打鼓人在喊什么?生:冲出高原,走向世界。
(众鼓掌。
)……师:我听大家发言,感觉你们理解主题是没有问题的。
甚至你们已经超越了教参的分析。
好的主题需要好的语言形式来承载。
大家感受到了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了吗?生:排比!师:对。
排比这种修辞方法我们并不陌生。
可是在《安塞腰鼓》中,刘成章对排比有了创造性地使用,非常精彩。
现在我们来分小组进行第二次放声诵读,这次诵读的任务主要是感受《安塞腰鼓》的排比之美和排比之智慧。
【投影展示】选择你们小组感兴趣的一组或者几组排比句设计朗读,然后放声尽情朗读,希望大家:感受这些排比句的构成特点感受这些排比句的用词特色感受这些排比句和其他修辞方法的配合感受这些排比句的其他奥妙……(生分小组进行准备朗读。
老师巡视指导。
五分钟左右。
)第二部分赏语言师: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各组展示,各有高下。
老师随机点评、激发、帮助、推进。
教师特别注意扣紧排比句的读法启发学生。
)师:很有进步,不少同学一定比刚才舒服了。
(众笑)师:是啊,课堂上把老师读舒服是不够的。
(众笑。
)得让每一个同学都舒服才是有意思的课。
有不少同学心中的“束缚、羁绊、闭塞”,正在被“挣脱、冲破,撞开”,真好!大家刚才朗读的时候已经谈了部分排比句的问题。
老师推进一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啊。
教大家一个好法子,如果要研究语言,最好的办法就是比较。
一比较,在比较中大声读,文字的美妙之处就出来了。
【投影展示】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师:这是非常精彩的一段。
来,读。
(生豪气干云地读。
)师:越来越有感觉了!如果老师把它变成这个样子呢?【投影展示】一捶起来就发狠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狂舞在你的面前。
鼓点急促;流苏飞扬;脚步蹦跳;风姿强健。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让生反复琢磨。
)生:好像不如以前有气势了。
师:我希望听到更具体的分析。
“气势”啊,“生动”啊,“形象”啊太笼统,全国的学生都特别会用,但就是不会具体分析。
(众笑。
)生:你看,“发狠了”很单调,但是“忘情了”,“没命了”感情就特别强烈。
师:仅仅是强烈吗?你读读。
(生动情读。
)师:你读得很好,比你说得好。
其实,三个句子,你用劲儿是不一样的,你——生:我一个比一个读得重。
想表达一种递进。
师:意思出来了,这组排比句呈现出——生:感情的越来越强烈。
“没命了”是一种顶峰状态。
师:做事啊,很多时候没有豁出去的精神,不要命的精神,还真做不好。
“没命”是全部地拿出自己彻底地奔放自己的的状态呢!来,读出递进。
(生动情读。
)师:这叫递进式排比句。
请旁批。
(学生笔记)师:我再考考大家,请问,最后一节诗中老师对原文的变化是不是也可以用刚才的理论来解释。
生:好像……可以……生:“多么火烈”好像也比“多么壮阔”要显得雄壮。
师:是吗?生:我觉得不是。
“壮阔”是一种场面,“火烈”是一种氛围,“豪放”是——是——师:对,“壮阔”是场面,大场面。
“豪放”不一定。
岳飞一人写“怒发冲冠”,我们也觉得豪放。
苏轼一人念“大江东去”,我们觉得豪放。
生:“豪放”更倾向于一种个性特质吧。
是一种气势。
师:“火烈”呢?可以用组词的方法。
火——生:热火朝天。
生:火热。
师:烈——生:热烈。
生:烈焰。
师:“火烈”更倾向于——生:气氛。
师:有道理。
加上“场面”、“气势”、“氛围”三个词语来读读。
(指导生大声朗读:场面壮阔、气势豪放、气氛火烈)师:这叫做多角度修饰排比句。
和刚才层层递进是不一样的。
请旁批。
(生旁批)师:还有发现吗?生:我觉得第二部分的修改也不好。
原文中有很多比喻,特别丰富,去掉了之后我们对安塞腰鼓的认识就没有那么全面了。
生:这些比喻也是从各个角度描绘了安塞腰鼓。
比如“骤雨”让我感到腰鼓的迅疾,“乱蛙”让我好像看到腰鼓的活泼热闹。
师:热闹,他提到了声音,真有创见。
生:“火花”,是光亮,他们的眼睛在发光。
生:“旋风”是一种速度,也有声音。
说明腰鼓的动作变幻非常迅速。
师:考考大家,用刚才的学习成果。
同样都是动物,用“乱蛙”和“斗虎”各有什么侧重吗?生:“乱蛙”是活泼热闹,“斗虎”强调力量。
师:说得准确。
可敬的孩子!生:原文的句式也很美。
师:我们再来一次比较——【投影展示】改文: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原文)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组织学生用各种方法对比朗读)生:作者没有用“像”,而用“是”,给人的感觉更肯定,更有力量。
生:作者把喻体放在前边,本体放在后边,这样喻体就特别有冲击力。
师:这同学发言,语文专业术语用得准确!点赞!师:你看,稍微一变化,语言的表现力就出来了。
多姿的句式也是作者的一种创造呢。
再考考大家,更难的。
老师在第一次读《安塞腰鼓》时就发现一个句子有问题,后来再读,更是确定。
所以,我就做了这样一个改变——【投影展示】原文: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改文: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阵痛,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痛苦的释放和升华……(组织学生朗读。
)师:当然,你可以不同意王老师的修改。
但老师希望你想想,老师为啥要这样改呢?(生沉默。
)师:这是一个比较难的话题,可能我们很多老师也不一定注意到呢。
同学们,学习语文,如果遇到难题,有一个非常管用的办法。
你不懂,就——生:反复读。
师:好聪明。
对,朗读啊。
反反复复朗读,慢慢就懂了。
来……(组织学生以各种形式读,句子对比读,短语对比读,词语对比读。
)生:哦,我好像懂了。
“抒情”、“思维”、“阵痛”好像和“土浪”不是同一类词语。
前面好像是表达感情的,后面是,是——师:“土浪”是写实,“抒情”等等是写——生:写虚。
师:聪明!在正常情况下,作者会先写实,后写虚,或者先写虚,后写实,一般不会混杂在一起写。
你看看,老师改了之后,是不是脉络更清楚了呢?生:哦!是这样的,是这样的!师:你也可以不同意,自己再去琢磨一下啊。
老师想告诉大家的是:咱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跪着读书。
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管这个作品多优秀。
师:好,我们现在总结一下,《安塞腰鼓》的语言啊,也是一个好啊!【投影展示】好个《安塞腰鼓》中的排比让词与词去排比让句与句去排比让段与段去排比灵动的排比啊排比中层层在递进多角来辐射动静巧结合虚实更相生丰富的排比啊排比中有比喻排比中有反复排比中有对比排比中有引用排比中更有妙词斑斓的排比啊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汉语的劲神奇的中文智慧的组合好一场精彩的安塞腰鼓啊好一次深情的语言的创新(生动情朗读。
)师:刘成章这样介绍自己的创作。
他说——【投影展示】……我动笔时的思维处于一种自由状态、沸腾状态,几乎像风一样自由、水一样沸腾。
这状态太重要了。
我体会,作家必须敏感于这种状态出现的时机,并奋力抓住。
抓住它,就等于抓住了自己最高质量的心血。
如果错过它,比方让我三五年后或者现在再写《安塞腰鼓》,那是断然写不出来的。
——刘成章谈《安塞腰鼓》的创作(老师声情并茂读前几句。
)师:孩子们,那就让我们进入自由状态,沸腾的状态,像风一样自由,水一样沸腾,再读吧!【投影展示】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组织生朗读。
这是很重要的一次朗读提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