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的湿陷性及其常用地基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是指在水分作用下,黄土地基发生塑性变形、体积膨胀、侧向变形等现象而引起的地基沉陷和变形的问题。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水分的改变,如降雨、渗透水等,导致黄土发生水化反应产生胶结物,然后胶结物吸附水分,引起黄土体积膨胀。
另外,由于湿陷性黄土含有较多的粘土和有机质,导致其无定形、含水量大,易受降雨和渗透水的影响,进而发生湿陷现象。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改善排水条件:提高黄土地基排水性能,通过排水措施将地下水位下降,在预处理阶段通过注浆或钻孔排水将地基中的水分逐步排出,从而降低土层中水分的含量,减少地基湿陷的发生。
2.加强地基稳定性:通过采用加筋、加固地基等措施,强化地基的整体稳定性,提高其抗震、抗风、抗湿陷等能力。
3.采用防湿陷措施:在最初的设计和建设阶段中,通过采用局部加强的方法、拦蓄措施等防湿陷措施来减少黄土的湿陷问题。
例如,对于深基坑、大面积地面固化等场合,可采用人工硬化,防止黄土发生湿陷变形。
4.控制建筑物荷载:在工作中,对于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建设的建筑物,应在建设时控制建筑物的荷载,以减少对地基的影响,并通过加固地基技术,增加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总之,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具体的治理方案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同时,在建设阶段需要重视预测与监测工作,加强地基工程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地基的安全稳定。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较弱的结构强度,常导致地基的湿陷变形。
湿陷是指由于土壤中的吸水胀缩、土壤结构破坏等因素导致地基沉降和变形的现象。
本文将从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土壤吸水胀缩:湿陷性黄土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土壤颗粒与水分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当土壤吸湿时,水分分子与颗粒表面发生吸附作用,土壤颗粒间的吸引力增加,土壤体积增加,土壤胀缩而引起沉降。
2.土壤结构破坏:湿陷性黄土由于水分作用,土壤颗粒之间的黏结力减弱,土壤结构易于破坏,引起土壤的流动性增加,从而引起地基的沉降和面积扩大。
3.内禀液化:湿陷性黄土地基中存在多孔水分,当地震或振动作用于土壤时,土壤内的水分受到振动影响增加了孔隙水压力,从而引发黏土颗粒之间的摩擦减小,土体流动性增加,导致土壤液化,加剧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1.地基改良:通过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地基改良,提高其工程性质,减少地基湿陷。
常用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加固、加密、加固加密等。
例如可以采用灌浆、土石槽加厚等方式,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强度,减少土壤的湿陷性。
2.排水处理:湿陷性黄土具有较高的含水量,通过适当的排水处理,可以减少地基的湿陷。
可以采用井点排水、地下水泵抽水、横向排水等方式,将地下水位降低,减少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3.增加地基承载力:湿陷性黄土的强度较弱,通过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陷。
可以采用加密填筑等方式,将土壤的结构改造为坚实的基岩,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陷。
4.选择合适的建筑设计方案: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建筑设计时,应遵循合适的建筑设计方案,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地基的湿陷。
例如可以采用浅基础、增加地基宽度等方式,减少地基的沉陷。
总结: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主要是由于土壤吸水胀缩、土壤结构破坏等因素引起的。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可以采取地基改良、排水处理、增加地基承载力和选择合适的建筑设计方案等方法,有效减少地基湿陷的程度,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黄土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土,具有很高的湿陷性。
湿陷是指黄土在遇水后发生体积变化,造成地基下沉,给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带来风险。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主要包括土壤的结构变化和孔隙水压力的增加两个方面。
下面将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原理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包括土壤结构变化和孔隙水压力的增加。
黄土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遇水后会发生结构变化。
在干燥状态下,黄土颗粒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但这些空隙通常被含水层中的水填充。
当地基遇水时,水会渗入土壤中,导致土壤颗粒之间的黏土胶结物逐渐溶解,土壤逐渐变为颗粒间的滞流状态,从而使土壤的结构变得松散。
当孔隙中的水分增加时,会导致孔隙水压力的增加。
孔隙水是指黄土中各种形态的水,包括含水层中的水、吸附水以及吸湿的水分。
当土壤含水量增加时,孔隙中的水分更多,水分会对土壤施加压力,从而造成土壤收缩和地基的下沉。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改良黄土土壤以及结构上的处理两个方面。
第一,改良黄土土壤是主要的处理方法之一。
常用的改良方法包括加固黄土、加水泥等。
加固黄土主要通过加固地基来减少土壤的变形,常见的方法有振动加固法、静压加固法等。
振动加固法是指通过挖掘机械振动器在土壤中辗压,使土壤的颗粒重新排列,从而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减少土壤的变形。
静压加固法是指将压实设备压实于土壤中,并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土壤发生一定的密实度改变。
第二,结构上的处理是进一步提高建筑物安全稳定性的方法。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土壤湿陷的影响。
在地基设计时,可以采用加宽地基、深基础等方法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加固地基的方法,如增加地基的厚度、使用加筋混凝土等。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是指黄土在受水浸泡或湿度变化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种土壤变形现象。
其主要原理包括黄土粒子间的粘聚力和吸附性,以及含水量的变化。
黄土中的粘聚力主要是由于粘土矿物颗粒表面带有负电荷,使得颗粒之间带有静电吸引力。
当黄土受水浸泡时,由于颗粒表面的水分子的引力作用,颗粒间的粘聚力增强,导致黄土体积膨胀。
反之,当水分子蒸发或排水后,颗粒间的粘聚力减小,黄土体积收缩。
这种体积变化就会产生黄土地基湿陷。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和工程措施两种。
物理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控制水分:通过加水或排水等方式控制黄土体含水量,以降低湿陷程度。
比如在施工前进行合理的排水或干燥处理。
2.改良黄土:通过添加改良剂来改变黄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其抗湿陷性能。
常用的改良剂包括石灰、水泥等。
3.土体加固:通过加固黄土体的强度,减小其变形性。
常用的加固方法有地下连续墙、桩基等。
工程措施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预压法:在施工前使用压载设备对地基施加压力,使黄土体发生变形,并预先压实地基。
这样可以减小地基湿陷的程度。
2.悬浮地基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悬浮浮层,使建筑物在浮层上建立,从而减小地基湿陷对建筑物的影响。
3.地基加固:通过加固地基的方式来改善黄土地基的承载力和抗湿陷性能。
常用的加固方法有灌浆、加筋等。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是由于黄土粒子间的粘聚力和含水量变化所引起的。
处理湿陷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和工程措施,旨在控制水分、改良黄土、土体加固和工程措施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黄土地基的湿陷程度,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具有湿陷性质的特殊土壤类型,其在遇到水分的作用下会发生体积变化,导致建筑物的沉降和破坏。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原理是由于土壤中的黏性颗粒之间的吸附力和吸水力导致土壤颗粒聚结和体积收缩。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排水处理、改良处理和断层处理等。
1. 吸水性:湿陷性黄土由于土壤的颗粒间隙较大,含有大量的毛细孔,能够很好地吸收和储存水分。
当土壤吸水后,土壤中的黏性颗粒之间的吸水力增强,导致土壤体积发生变化。
2. 颗粒聚结:湿陷性黄土中含有一定量的黏土颗粒,这些颗粒具有黏性和胶结性质。
当水分分子进入黏土颗粒间隙时,颗粒表面的电荷变化,引起吸引力增强,颗粒之间结合力增大,产生颗粒聚结现象。
3. 含水率变化:湿陷性黄土在不同含水率下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
当土壤的含水率增加时,土壤体积会相应增大;而当含水率减小时,土壤体积会相应减小。
湿陷性黄土在遇到水分作用下会发生体积的收缩和膨胀,从而引起地基的沉降和破坏。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 排水处理:通过提高地下水位附近的排泄能力,将地下水排出,以降低土壤的含水率,从而减小土壤体积的变化。
这可以通过排水沟、排水管等设施进行实现。
2. 改良处理:通过添加改良材料,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以改善土壤的稳定性和抗湿陷性能。
常见的改良材料包括石灰、水泥、石粉等,它们的添加可以改变土壤的结构和黏粒的性质,减小土壤的吸水能力和颗粒聚结现象。
3. 断层处理:对于已经严重受损的地基,可以通过开挖和重新填充的方式来重新构筑地基。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工程师进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现代地基工程建设中,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尤为关键,能否有效加固或排水处理该类地基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形成原理、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加固和排水处理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湿陷性黄土是我国常见的地基地质类型,其在工程建设中容易引起严重的地基沉降和破坏,给工程安全和稳定性带来威胁。
深入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对于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保障工程安全至关重要。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工程建设的指导作用:通过深入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避免因地基湿陷引起的工程事故和损失。
2. 促进工程技术的发展: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需要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有助于促进相关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3. 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会对地下工程和地表工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加固可以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深入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对于解决工程建设中地基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正文2.1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形成原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形成原理主要是由于地基土壤中的粘土矿物颗粒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
在湿陷性黄土中,粘土矿物颗粒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膨胀性,当土壤中含水量增加时,粘土矿物颗粒吸收水分并膨胀,增强了土壤的粘聚性和塑性。
水分子会填充粘土矿物颗粒之间的空隙,使土壤结构变得松散,容易发生变形。
湿陷性黄土地基在长期受水分浸泡的情况下,水分子可使土壤中的颗粒间的极小空隙变得不稳定,同时占据了大量的孔隙空间,导致土壤的孔隙度变大,土壤密实度下降。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是指在水分作用下会发生明显的体积变化的黄土地基。
其主要原因是
黄土中的粘土矿物,特别是膨润土等吸附性矿物对水分具有强烈的吸附能力,当受到水分
的影响时,会吸附大量水分,从而导致土体体积增大,形成土体膨胀,造成地基的沉降和
变形。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预处理和改良两个方面。
预处理主要是通过调整
土体含水量和加载预压,以减小土体吸水膨胀的影响。
改良则是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改
变土体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增强其稳定性和抗湿陷能力。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干挖法:在施工前将黄土地表层土挖掉,露出干燥的黄土基础,直接施工。
此方
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场地。
2. 捣实法:通过机械或人工捣击黄土地基,使其体积收缩,提前压实,减小土体吸
水膨胀的影响。
3. 覆土法:在黄土地基上铺设一层干燥的土层或者沥青、聚乙烯等防水材料,减少
黄土与地下水的接触,降低土体吸水膨胀的程度。
1. 石灰改良法:在黄土中加入石灰,并进行混合和加水反应,使黄土发生化学反应,增强其稳定性和抗湿陷能力。
3. 振动法:通过振动或冲击的方式,改变黄土中颗粒的排列结构,增加土体的密实
度和稳定性。
4. 渗流法:通过注入化学药剂或排水通道,改变黄土中水分的分布和流动路径,减
小土体吸水膨胀的程度。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具有特殊工程地质性质的土壤,其湿陷性是指在水分条件改变下,土壤发生体积变化,由于土壤颗粒的再排列和骨架的重组导致地基沉降和变形。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特性与其黏土矿物组成、含水量、结构特征以及土壤重度有关。
1. 颗粒排列重组:湿陷性黄土的颗粒间存在一定的胶结力,当土壤与水分接触时,胶结力被破坏,原本紧密排列的颗粒开始发生重组与再排列。
这导致土壤体积增大,发生沉降和变形。
2. 含水量变化:湿陷性黄土的含水量对其湿陷性有很大影响。
当含水量增加时,黄土中的颗粒间润滑层厚度增大,土体内的空隙剧增,体积扩大,引起地基沉降和变形。
3. 结构透水性:湿陷性黄土具有较好的透水性,但因其颗粒间胶结作用强,使土壤内部存在密实层。
当水分进入土壤后,密实层难以透水,导致上层的土壤水分无法顺利排出,使得地基部分区域沉降。
1. 湿陷区域的预处理: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应对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勘察,确定湿陷区域的边界和分布,以及湿陷深度、厚度和变形特征等。
在地基工程施工前,对湿陷区域进行预处理,如加固、排水等,减少地基变形。
2. 预压加固法:通过施加预先施加的压力来改善地基的稳定性,减少沉降和变形。
预压可以采用静载试验、土体填充、钢板水平约束等方法进行。
3. 排水处理:通过提高地基的排水能力,及时将土壤中的过多水分排出,减少土壤饱和和润滑导致的体积扩大和变形。
常用的排水方法包括建设排水沟、埋设排水管道等。
4. 土体改良方法:可以通过土体改良来改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性质。
如采用土壤加固剂、土壤固化剂等提高土体的结实度和稳定性,减小地基的变形。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原理主要涉及颗粒排列重组、含水量变化和结构透水性等因素。
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需要综合考虑预处理、预压加固、排水处理和土体改良等方法,以减小地基的沉降和变形,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浅述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
浅述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具有较高含水量时容易发生塌陷和沉降现象的地层。
由于其水分含量的改变,湿陷性黄土地基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沉降、地面坍塌等问题,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一定威胁。
因此,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合理处理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改土、加固、防治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浅述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首先,改土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常用方法之一、改土的原则是利用其他非湿陷性黄土或砂土等材料与湿陷性黄土掺合,减少土壤的水分吸附性能和膨胀性,从而改善地基的稳定性。
改土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可以选择沙子、砂质黄土、粘性土等,将其与湿陷性黄土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
改土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工艺和掺和比例的合理性,避免对原土进行过度掺和,以免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
其次,加固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固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的稳定性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
目前,常用的加固方法主要有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土壤改良和地基处理等。
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是利用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布、土工网等)使土体形成一种具有较高抗拉强度和稳定性的复合材料,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抗震能力。
土壤改良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轻质骨料或其他改良材料来改良土壤,提高其物理性质和改善工程性能。
地基处理是采用地基加固、基坑处理等技术手段对地基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抗沉降能力。
再次,防治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根本措施之一、防治的目的是通过采取控制水分的措施,避免地基因水分变化引起的塌陷和沉降等问题。
防治的方法主要有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合理的灌浆和放水等。
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是通过设置合理的排水沟、排水渠、排水井等,加强对地基水分的排除和控制。
合理的灌浆是采用特殊的灌浆材料将地基中的水分排除,并填充其中的孔隙,增加地基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在防治中,对于重要工程,可以采用深层处理和加固措施,并配合监测系统来实时监测地基的变形和水分变化。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是一种常见的土地类型,其特点是土壤含水量高,在潮湿季节或雨季容易出现地基的沉降和变形,给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带来威胁。
本文将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原理和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原理主要与其土壤特性有关。
黄土属于黏土性土壤,其含水量会对土体的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当土壤含水量超过一定值时,其中的粘性黏土颗粒会被水分包裹,形成黏滞土浆状,从而失去承载能力。
这就是湿陷性黄土地基在潮湿季节或雨季容易出现地基的沉降和变形的原因。
此外,湿陷性黄土地基还存在易吸水性和泥化性的问题。
容易吸水的特点使其受地下水位影响较大,地下水位上升时,地基容易发生沉降和变形。
同时,湿陷性黄土地基还有泥化性,即添加水分后会迅速产生液态状态,导致土体流失,从而变得非常松散。
1、基坑排水基坑排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通过降低土壤含水量来减少地基沉降和变形。
基坑排水主要分为自然排水和构筑排水。
自然排水指的是利用土壤的渗透能力,拆掉地表水坑,使水从表面透入地下。
构筑排水则利用人工排水设备,如排水井和管道等。
2、人工加固人工加固方法是指通过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增加较大质量的物质来增加其稳定性,以降低地基沉降和变形风险。
这种方法常用的材料有石块、碎石、混凝土等,其中混凝土加固效果最佳。
3、预处理技术预处理技术包括加固、沉积压实和粘土改性等方法,其中加固和沉积压实主要是通过增加地基承载力来降低地基变形风险,而粘土改性则是通过添加特定的化学药品来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从而增强其稳定性。
4、挤浆加固挤浆加固是一种比较新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具有高压挤出能力的水泥浆或泵送胶泥注入地基中,浆料会在地基中迅速固化,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5、地基换填法地基换填法是指在原有的地基上增加深度,将不稳定的黄土挖除,填充更好的土壤。
这种方法能够彻底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基问题,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黄土高原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黄土高原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黄土层厚度较大,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氧化铁等成分。
这种土地具有较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在经济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黄土的特殊性质,其土壤结构稳定性比一般土壤较弱,容易出现坍塌、滑坡等问题,给基础施工带来较大的困难。
为此,对于黄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黄土地基特点黄土地基具有深厚湿陷性特点,土层在潮湿环境中会出现流动,引发土壤液化等问题。
这种地基的土壤结构松散,含水量丰富,土层稳定性差,其中的抗扰度低,容易发生塌陷、沉降等问题。
同时,黄土地基中的含水量和土壤特性易受透水层、下雨、河流等外部因素影响,不利于基础施工。
二、黄土地基处理主要方法1.灰浆注浆法:该方法利用高强度灰浆注入土壤中,填充土孔隙,提升土壤的压实性和稳定性,从而增强承载力。
灰浆注浆法的优点在于其施工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广泛应用于黄土地基的处理。
2.钻孔桩法:钻孔桩法常用于工程需要高于地面、土壤体积较大的情况。
钻孔桩经过地下深孔钻探,将钢筋混凝土灌注入孔洞中,使基础固定于钢筋成型桩内,并与周边土层完美结合,形成高稳定性的基础。
3.加筋土坯法:该技术将压实的黄土制成自重较大的基坯,并在转运过程中,布置钢筋,钢筋与基坯同浇混凝土,从而形成具有加筋结构的基础体系。
三、处理方法的选择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地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
对于较浅的地基,可以选用灰浆注浆法;对于较深的地基,则需要使用更为稳定的钻孔桩法。
这些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黄土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为工程施工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黄土高原的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不仅对于黄土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也对于我国工程施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黄土地区治理工程的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一种地基类型,其湿陷性主要是由于黄土中含有较多的黏土颗粒和有机物质,在受水分影响下容易发生变形和沉降。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主要包括黄土颗粒结构变化、水分含量变化等因素。
处理这种地基的方法包括改良黄土地基、加固地基等。
一、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原理分析1. 黄土颗粒结构变化:黄土中含有大量黏土颗粒和粉末状颗粒,当受到水分渗入后,黏土颗粒会吸水膨胀,导致土体结构松散,从而引起地基的变形和沉降。
2. 水分含量变化:黄土地基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当地基处于高含水状态时,土体内部黏土颗粒会膨胀并使土体变软,地基沉降;在干燥状态下,土体内部含水降低,导致土体收缩,也会引起地基的变形和沉降。
由于湿陷性黄土地基自身的特性,其在施工中容易发生变形和沉降的问题,给工程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至关重要。
1. 地基改良:地基改良是指通过对地基进行物理或化学的调整,改变其结构和性质,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改良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如加入填料或者碎石等填充材料,使土体致密化;也可以采用化学方法,如利用固化材料对土体进行固化处理,提高土体的抗湿陷性。
2. 加固地基: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加固可以采用钢板桩、搅拌桩等方法,通过在地基中插入钢板桩或者搅拌桩,加固土体结构,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地基预处理:在施工前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预处理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降低地基含水率或者对土体进行固结处理,减少地基变形和沉降的风险。
以上处理方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地基特性进行选用,以达到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保障工程的安全和可靠。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主要包括土体结构变化和水分含量变化,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地基改良、加固地基和地基预处理等。
在实际工程中,要根据地基的具体情况和工程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是指当土壤受到湿润作用时,土壤体积会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地基沉陷的现象。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原理主要有:
1. 钙离子交换作用:湿陷性黄土中含有丰富的膨润土矿物,这些矿物质中的钙离子可以与土壤中的其他阳离子(如钠离子)交换,形成膨胀颗粒,使土壤体积增大;而当土壤受到水分浸润时,膨胀颗粒会释放出吸附的水分,导致土壤体积减小,从而造成地基沉陷。
2. 结构破坏作用:湿陷性黄土在受到水分浸润后,水分会渗透到黄土中的微孔和粒间隙中,使其被湿润,从而导致土壤颗粒结构的破坏和疏松,使土壤体积减小,从而造成地基沉陷。
1. 增加地基承载力:通过加固地基,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陷。
常用的方法有灌浆加固、纤维增强土等。
2. 改善土壤结构:通过改变黄土中的颗粒结构,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减少土壤体积的变化。
常用的方法有土壤改良、掺入适量的砂质土等。
3. 控制地下水位:黄土地基的沉陷与地下水位有很大的关系,适当控制地下水位可以减少地基沉陷的发生。
常用的方法有降低灌水量、加设排水系统等。
湿陷性黄土地基沉陷的原理主要包括钙离子交换作用和土壤结构破坏作用。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主要包括增加地基承载力、改善土壤结构、控制地下水位和加固地基基础等。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常见的地基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北方地区。
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是含有较高的风化粘土和高含水量,当水分进入土体时,黄土会迅速膨胀,导致地基沉陷和变形问题。
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深挖加填地基:通过深挖土体,将松散的黄土去除,然后使用干燥的材料填充,如碎石、砂等,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
2.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通过施加外部荷载或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来改善地基的稳定性。
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加设地基梁、振动加固、土体固化等。
3.地基注浆:地基注浆是通过注入浆液到土体中,使土体颗粒间形成胶结结构,提高土体的粘聚力和抗剪强度,从而改善地基的承载性能和稳定性。
4.排水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沉降和变形主要是由于水分进入土体导致的。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减少水分对地基的影响,从而缓解地基的湿陷问题。
常用的排水处理方法包括地基排水沟、水平水对等。
5.地基改良:地基改良是通过改变地基土体的物理性质和结构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
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碾压加固、灰浆改性、石灰石固化等。
6.地基加压实:地基加压实是通过施加重载或机械震动的方式,使黄土颗粒间产生密实或固结,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性能和稳定性。
7.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在黄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时,应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和设计方案,以降低地基沉陷和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
总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土体的物理性质、排水性能和承载性能等因素。
通过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地基的沉陷和变形,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地基处理及工程措施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地基处理及工程措施地基处理措施:1.降低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是导致黄土湿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降低地下水位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之一、可以采用降水井、抽水井等方式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基变形。
2.地基加固:可以采用加固桩、混凝土悬挂墙、机械增强法等方式,对黄土地基进行加固。
加固桩可以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混凝土悬挂墙可以防止土体的变形和下沉;机械增强法则通过向黄土中注入增强材料,增强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3.地基排水:通过减少地基内部的水分含量,可以有效减少黄土地基的变形和塌陷。
可以采用排水沟、排水管道等方式,将地基内部的水分排出。
4.地基改良:通过注浆、砂浆灌注等方式,改良黄土地基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注浆可以填充黄土中的空隙,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砂浆灌注则可以改变土体的孔隙结构,提高土壤的抗变形能力。
5.预压法:通过在黄土地基上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土体膨胀、变形,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强度。
可以采用预压桩、预压板等方式进行预压。
工程措施:1.合理设计:在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黄土地基的特性和可能发生的变形情况。
设计时应合理设置地基处理措施,并确保地基处理措施与工程的要求和质量相匹配。
2.定期检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地基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地基的变形和塌陷情况。
3.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地基处理工程的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对于不合格的地基处理工程,应及时进行整改。
4.安全预测:在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预测地基可能发生的变形和塌陷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通过以上地基处理措施和工程措施,可以有效地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一、湿陷性黄土的土质特点湿陷性黄土天然孔隙比大,压缩率高,遇水后承载力迅速降低,沉降量大,失水则形成干缩裂缝。
由于其承载力较低,直接在湿陷性黄土上修筑路基,会造成路基失稳或产生不均匀沉降,故需进行处理。
二、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法1.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很多,如挖除换填、桩基处理、化学固结、强夯处理等。
2.强夯法施工具有机具简单,所需人工少,施工技术易于掌握,施工速度相对较慢、施工成本低的特点。
三、强夯法施工原理强夯法施工是把一定吨位的夯锤提高到相应的高度,然后让其自由下落,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它是基于动力压密理论,通过夯锤对土体的冲击作用,使土中的空气溢出,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减小土体的孔隙比,降低土体的压缩性,消除其湿陷性,增大土体的干密度,来提高地基承载力。
四、施工工艺1.平整场地。
2.测量放样,夯点布设。
夯点按正三角形布置。
3.试夯。
根据设计夯击能和夯锤重计算提升高度。
4.主夯。
普遍的控制方法为夯击次数,夯锤提升高度。
施工时,若同一点连续发生跳锤,表现为夯沉量很小,则可以止夯。
5.副夯。
为加固主夯点之间相对松散的部分。
当地下水位低,孔隙水压力很小,土体为非饱和土时,主副夯之间的时间间隔可缩短为3天。
6.满夯。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主夯和副夯旨在加固深层地基(1m以下),而满夯虽然能量较低,但满夯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在地表形成一坚硬的板结层,强度很高,厚度在50-100cm之间,而且夯后一段时间内,其强度在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长。
7.检测。
主要检测指标有湿陷性系数、地基承载力,另外可辅以沉降观测。
8.场地整平,下道工序施工。
五、施工组织1.每一作业段长度定在160米左右。
在一般情况下,每作业段配备两台夯机比较合理,一台进行主夯,另一台进行副夯,主夯夯机最后进行满夯,而第二台夯机又可进行第二作业段的主夯,如此交替进行。
对于含水量较大的地基,副夯与主夯之间应间隔一定的时间,减小孔隙水压力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具体间隔时间要根据实际含水量来确定,一般为一周。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设用地的紧缺,开发利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性给工程建设带来了诸多问题,特别是地基湿陷问题一直是困扰工程建设者的难题。
深入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原理和处理方法对于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一、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易于发生湿陷现象的黄土。
其湿陷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结构变化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土壤颗粒较为松散,孔隙度较大。
当土壤受到水分渗透后,土壤颗粒之间的间隙会被水填满,造成土壤颗粒之间的黏结力减小,土壤整体强度下降。
毛细管效应也会导致土壤颗粒之间的吸力增大,进一步削弱土壤的稳定性。
2.土壤物理性质变化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还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密切相关。
由于土壤颗粒之间的间隙被水填满,土壤的孔隙度增大,导致土壤整体重量减小,从而引起地基上的地表下沉。
湿陷性黄土地基中含有较多的粘土和有机质,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对土壤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在水分的作用下,粘土会膨胀,土壤的稳定性得到破坏。
土壤中的有机质通过吸附水分,使得土壤间隙度增大,进而引起地基的沉降。
4.外部水分作用外部水分的水负荷是导致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降雨、地下水位上升等情况下,外部水分的渗透会导致土壤颗粒间的黏结力减小,从而引起地基湿陷。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原理主要包括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以及外部水分作用。
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法,以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工程建设者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问题,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处理方法,包括土基改良、排水处理和加固措施等。
1. 土基改良土基改良是指通过改变土壤结构和性质,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一系列措施。
常见的土基改良方法包括添加胶结材料、压实填筑、冻结处理等。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是指含有一定比例的黄土,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膨胀性,土体在受到水分影响后容易引起地面沉降或塌陷的地基类型。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主要原理是由于黄土中重晶石颗粒的吸水膨胀和释放引起土体体积的变化,进而导致地基变形和沉陷。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改良和加固两种方式。
改良方法是通过改变土体结构和性质,降低其吸水性和膨胀性,减少地基沉陷的发生。
加固方法则是在土体上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以防止地基沉陷和变形。
改良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减水混凝土:将减水剂加入混凝土中,降低黄土吸水性和膨胀性,提高土体稳定性。
2. 粉煤灰:将粉煤灰掺入黄土中,通过胶结作用降低黄土的膨胀性和可塑性。
3. 排水处理:对黄土地基进行排水处理,降低土体含水量和孔隙水压力,减少地基沉陷的可能性。
4. 预压处理:在施工前对地基进行预压处理,通过提前加载和压实土体,减少地基沉陷。
加固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土石方加固:在黄土地基上堆石或填土,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桩基加固:在黄土地基上打入桩基,通过桩与土体之间的作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 灌浆加固:将硬化的材料灌入黄土地基中,增加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4. 地基换土:将湿陷性黄土地基挖掉,换上质量较好的土壤,使地基不再受到黄土的影响。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具体选用何种方法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地基进行综合评价和监测,以确保处理效果和工程质量。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是指在水分作用下发生明显变形的黄土地基。
其原理是在水分作用下,地基土颗粒与水分子发生吸附作用,土壤的吸水膨胀引起地基的塌陷变形。
一般来说,湿陷性黄土地基具有以下特点:容重低、吸水性强、剪切强度低。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改良和加固两个方面。
下面就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改良方法:1. 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位可以减轻地基土壤的吸水膨胀,从而减缓地基湿陷的发生。
具体的方法包括进行排水工程,或者通过修建排水渠道等方式将地下水引流出去。
2. 增加土壤稳定性: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黏土、石灰等改善土壤的柔性和稳定性,减弱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塌陷变形。
添加粘性土可以提高土壤的黏聚力和剪切强度,而添加石灰则可减少土壤的水分敏感性。
3. 渗透加固:通过地基自重和孔隙水的压力传递,将适量的沙、砾石等材料灌入到地基中,填充土壤孔隙,增加土体的密实度,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加固方法:1. 桩基加固:在黄土地基中打入深层桩,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桩基可以采用各种类型的桩,如灌注桩、夹层桩等。
2. 地基加固:通过对黄土地基进行夯实处理,提高其密实度和抗压性能,以减少地基湿陷和沉陷。
具体方法包括填筑砂土、粉土等材料,或者进行碾压、振动等加固作业。
3. 地基改造:可采用深层加固、土体固化或土工合成材料等方法,对黄土地基进行整体改造,提高其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减少地下水位、增加土壤稳定性、渗透加固、桩基加固、地基加固和地基改造等措施。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以达到提高地基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目的。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容易受潮湿影响而发生变形和破坏。
在工程施工中,湿陷性黄土的存在会给地基工程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一、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1.1 湿陷性黄土的成因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典型的风成黄土,主要由黏土、砂砾和少量的泥质沙组成,其物理特性主要表现为颗粒细小、结构松散、含水量较高。
湿陷性黄土地基在潮湿条件下会发生明显的变形,这是由于土壤中黏土矿物的吸水膨胀导致的。
而这种吸水膨胀是由于土壤中黏土矿物中的粘粒结构在吸水后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黏土颗粒吸水膨胀而引起的。
在潮湿条件下,土壤中的水分会被黏土颗粒吸附,并引起黏土颗粒间的排斥力增大,导致土体的体积扩大。
当水分含量增加时,黏土颗粒之间的排斥力明显增大,使得土体的整体抗剪强度降低,从而导致地基发生变形和沉降。
除了土壤本身的特性外,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工程施工中,地基加压、排水不畅、自然降雨等都会引起地基的湿陷。
地下水位的上升、地基周围环境水分含量的变化也会影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程度。
2.1 提前预防在工程设计阶段,应根据地基土壤的特性和地下水位状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可以采取排水措施、改善地基土质等方法来减少地基的湿陷,提前避免不利影响。
2.2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可以采取加固处理、改良处理等措施来提高地基的抗湿陷能力。
在地基处理中可以采用灌浆加固、土体固化等方法来改善地基的物理性质,以减少地基的湿陷。
2.3 施工控制在工程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地基的荷载、排水等情况,尽量避免对地基的进一步影响。
应合理设计和施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4 监测和维护在工程使用阶段,应对地基的变化情况进行定期监测,一旦发现地基出现湿陷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 素土 时 , 一般 选用 粉质粘 认 为黄土 中含有 很 多可溶 盐 , 当含 水量 较低 时 , 可溶盐 处 于 晶体 用 。垫层 法一般采用 素土或灰 土 , 其有机质含量不 能大于 5 , % 且不 能含有其 他特殊 性土 ; 用 采 状 态 , 土颗粒起粘 结作 用 ; 当受水 浸湿 后 , 对 而 可溶 盐溶 解 , 粒 土 , 土
1 黄 土 湿 陷性概 述
黄土 的湿陷性主要是指黄土在一 定压力 作用 下 , 水浸 湿后 下 沉 。 受
发生显著 的承 载力 降低 和附加 沉 降现象 。湿陷性 黄 土在 天然 湿 3 黄 土湿 陷性地 基处 理
度 下具有很好 的结构性 , 很高 , 强度 抗压缩 性很好 ; 由于其欠 压密 对湿 陷性 黄土的地基 处理 , 范规定 : 规 甲类 建筑 进行地 基处 性, 一旦受水 浸湿将发生强度骤降和变形 突增 , 常发生基坑下沉、 建 理 , 采取消除地基 全部 湿陷量 、 基础底 面放 置于非 湿 陷性黄 应 将 筑 裂缝等工 程危 害 , 已越来 越 多地 引起 国 内外 工程 师们 的关注 。 土层 、 采用穿透湿 陷性黄 土层 的桩基 三者措 施之 一 ; 乙类建 筑进
一般不 高。随着含水量增 加 , 中粘结水 膜变厚 , 土 隔开 阴 阳离子 , 使土粒 片或局部处理 。该 法地 基处理质量常用压 实系数来 衡量 , 大 于 3m的垫层 , 压实 系数应 大于 9 % ; 5 大于 3m厚 的垫层 , 其压 分开, 产生 湿陷。胶体不足假说 : 认为 当土 中含 有足 量胶体 时 , 由
黄 土地基处理方式 的技术 要求及适用范 围, 并结合实例对孑 内深层 强夯法的应用作 了具体说 明以指导实践 。 L 关键 词 : 湿陷性 黄土 , 垫层 法 , 挤密法 , 强夯法 中图分类号 : U 4 T 44 文献标识码 : A 作用 , 胶凝物质 溶解 , 粒问摩擦 减小 , 使土 的结构 强度 降低 , 产生
黄 土 的 湿 陷 性 及 其 常 用 地 基 处 理 方 法 分 析
王 振 福
( 山西 晨 辉 商 品混 凝 土 配 送 有 限 公 司 , 山西 晋 中 000 3 60)
摘
要: 简要介绍 了黄土湿 陷性 的定义 , 陷性黄 土的分布及黄土 湿陷机理 , 湿 分别 阐述 了垫层 法 , 密法 , 挤 强夯法等 常见 的湿陷性
经济 、 合理 的方法 。 蒸发过程 中 , 土粒 在砂 粒周 围形成 絮凝 结 构 , 支托 砂粒 。当水 进 选用最适宜 、 垫层法 : 垫层法就地取材 、 因地制 宜 , 于浅层地基 处理较 实 对 入土 中时 , 支托被 分散 , 粒 问作 用 削弱 , 土 产生 沉 陷。溶 盐 假说 :
第3 8卷 第 2 4期 20 12 年 8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 TURE
Vo . 8 No 2 13 . 4ຫໍສະໝຸດ A g 2 1 u. 02
・8 ・ 7
文章编号 :0 9 6 2 ( 0 2 2 —0 7 0 10 — 8 5 2 1 )4 0 8 . 2
湿陷性黄土分 布非 常广泛 , 在我 国的山西 、 陕西 、 甘肃 、 南、 河 山东 、 行地基处理 , 在非 自重湿 陷性场地 , 湿陷性土层的处理深度不应小 辽 宁、 新疆 、 宁夏等部分地 区均有黄色或褐黄色湿陷性黄土分 布。 于地基压 缩层深度的 2 3 在 自重湿 陷性场地不应小 于湿 陷性 土层 /,
体积配合 比一般 用 2 8或 3 7 土料用 粉质粘 土 , : :, 石灰 用 粘 结作用消失 , 土产 生湿 陷。水膜 楔人假 说 : 为含 水 量较 低 灰 土时 , 黄 认 新鲜 的消 石灰 。该 方法 处理湿陷土层厚度约 lm一 可进行整 3m, 时 , 之间结合水膜很薄 , 颗粒 颗粒之 间静 电 引力 很强 , 土强度 较 黄
2 黄 土湿 陷机 理
引起 黄土湿陷 的两 大基本 条件 是荷 载 和水 。于是很 多 学者
厚度的 2 3 对于丙类建筑 , 照湿陷程度进行不同程度 的处理。 /; 按
处理湿 陷性黄 土除了采用穿 透湿陷性土层 的桩基 外 , 常用垫
挤密法 、 强夯法 、 浸水法 、 单液硅 化或碱液加 固法 、 内深层 孔 从这两方 面出发 , 从物 理 、 化学 、 力学等方 面对湿 陷机 理进行 了解 层法 、 应 释 。毛细管 假说 : 为土粒 聚集 在砂 粒之 间 的孔 隙水 中 , 认 在水 分 强夯法等 。进行地基 处理 时 , 根据 场地 情况及 各方 法 的特点 ,
其他 甲 、 乙类建筑采用挤密法时需进行试验取得 土粒间 可溶盐 析出 , 形成胶体 , 阻碍 了上面 土体 对下 面土体 的 压 不宜采用挤密法 , 必要 的参数再进行 地基 处理 。该方法处理湿陷土层厚度约 5m一 密 作用 , 黄土成 为欠 压 密 结构 。 当受水 浸 湿后 , 使 胶粒 溶 解 , 使 5m, L 采用沉管 、 冲击 、 夯扩 、 爆扩等方法成孔 , 黄 土产生 下陷 。结 构学说 : 为黄 土具有 架空 体系 , 连接 强度 1 可采用三角形 布孑 , 认 其 孔 内再 回填素土或灰 土。填 土压 实系数一般不应小 于 9%。检验 r 7 主要 源 于毛细管力 、 双电层 引力 、 间摩擦 及胶 凝物 质 。当含水 粒 检测孔数不应小于总孔数 的 2 。 % 量 增加 时 , 毛细管 力减 弱 甚至 消失 、 电层 引 力下 降 , 双 由于 水 的 时 ,
7 于其膨胀作用不 会使 土体 产生 湿陷 ; 而胶 体不 足 时 , 导致 湿 陷 实 系数应 大于 9 %。 将 挤 密法 : 一般地基土 的含 水量 大于 2 %、 和度大 于 6 % 时 4 饱 5 发 生。欠压密理论 : 认为在 干旱 、 雨 时 , 土 中水 分蒸 发 , 少 黄 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