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概型本1-3

合集下载

高二数学必修3知识点整理:古典概型

高二数学必修3知识点整理:古典概型

【导语】以下是⽆忧考为⼤家推荐的有关⾼⼆数学必修3知识点整理:古典概型,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持! 古典概型的基本概念 1.基本事件:在⼀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每⼀个基本结果称为基本事件; 2.等可能基本事件:若在⼀次试验中,每个基本事件发⽣的可能性都相同,则称这些基本事件为等可能基本事件; 3.古典概型:满⾜以下两个条件的随机试验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型①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4.古典概型的概率:如果⼀次试验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共有n个,那么每⼀个等可能基本事件发⽣的概率都是 1,如果某个事件A包含了其中m个等可能基本事件,那么事件A发⽣的概率为nP(A)?m.n 知识点⼀:古典概型的基本概念 *例1:从字母a,b,c,d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试验中,有哪些基本事件?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试题考查⼀次试验中⽤列举法列出所有基本事件的结果,⽽画树状图是列举法的基本⽅法. 解题思路:为了了解基本事件,我们可以按照字典排序的顺序,把所有可能的结果都列出来.或者利⽤树状图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列出来.解答过程:解法⼀:所求的基本事件共有6个: A?{a,b},B?{a,c},C?{a,d}D?{b,c},E?{b,d},F?{c,d} 解法⼆:树状图 解题后的思考:⽤树状图求解⼀次试验中的基本事件数⽐较直观、形象,可做到不重不漏.掌握列举法,学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 **例2:(1)向⼀个圆⾯内随机地投射⼀个点,如该点落在圆内任意⼀点都是等可能的,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2)如图,某同学随机地向⼀靶⼼射击,这⼀试验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古典概型的概念.应明确什么是古典概型及其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解题思路:结合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可进⾏判定解决.解答过程: 答:(1)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圆⾯内所有的点,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数是⽆限的,虽然每⼀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但这个试验不满⾜古典概型的第⼀个条件. (2)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只有7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即不满⾜古典概型的第⼆个条件. 解题后的思考:判定是不是古典概型,主要看两个⽅⾯,⼀是实验结果是不是有限的;另⼀个就是每个事件是不是等可能的. ***例3:单选题是标准化考试中常⽤的题型,⼀般是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个正确答案.如果考⽣掌握了考查的内容,他可以选择正确的答案.假设考⽣不会做,他随机的选择⼀个答案,问他答对的概率是多少?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古典概型概率的求解运算. 解题思路:解本题的关键,即讨论这个问题什么情况下可以看成古典概型.如果考⽣掌握了全部或部分考查内容,这都不满⾜古典概型的第2个条件——等可能性,因此,只有在假定考⽣不会做,随机地选择了⼀个答案的情况下,才可将此问题看作古典概型. 解答过程:这是⼀个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可能结果只有4个:选择A、选择B、选择C、选择D,即基本事件共有4个,考⽣随机地选择⼀个答案是选择A,B,C,D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从⽽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 P(答对\答对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1==0.25 基本事件的总数4解题后的思考:运⽤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求概率时,⼀定要先判定该试题是不是古典概型,然后明确试验的总的基本事件数,和事件A发⽣的基本事件数,再借助于概率公式运算.⼩结:本知识点的例题主要考查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概念的基本理解.把握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是解决概率问题的第⼀个关键点;理解⼀次试验中的所有基本事件数,和事件A发⽣的基本事件数,是解决概率问题的第⼆个关键点. 知识点⼆:古典概型的运⽤ *例4:同时掷两个骰⼦,计算:(1)⼀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其中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结果有多少种?(3)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概率是多少? (4)为什么要把两个骰⼦标上记号?如果不标记号会出现什么情况?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了古典概型的基本运算问题. 解题思路:先分析“同时掷两个骰⼦的所有事件数”,然后分析事件A:向上的点数之和为5的基本事件数,最后结合概率公式运算.同时可以运⽤举⼀反三的思想⾃⾏设问、解答. 解答过程: 解:(1)掷⼀个骰⼦的结果有6种,我们把两个骰⼦标上记号1,2以便区分,由于1号骰⼦的结果都可与2号骰⼦的任意⼀个结果配对,我们⽤⼀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组成同时掷两个骰⼦的⼀个结果(如表),其中第⼀个数表⽰掷1号骰⼦的结果,第⼆个数表⽰掷2号骰⼦的结果.(可由列表法得到)1号骰⼦2号骰⼦1(1,1)(2,1)(3,1)(4,1)(5,1)(6,1)2(1,2)(2,2)(3,2) (4,2)(5,2)(6,2)3(1,3)(2,3)(3,3)(4,3)(5,3)(6,3)4(1,4)(2,4)(3,4)(4,4)(5,4)(6,4)5(1,5)(2,5)(3,5)(4,5) (5,5)(6,5)6(1,6)(2,6)(3,6)(4,6)(5,6)(6,6)123456由表中可知同时掷两个骰⼦的结果共有36种.(2)在上⾯的结果中,向上的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有4种,分别为:(1,4),(2,3),(3,2),(4,1) (3)由于所有36种结果是等可能的,其中向上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记为事件A)有4种,因此,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可得 P(A)=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41== 基本事件的总数369(4)如果不标上记号,类似于(1,2)和(2,1)的结果将没有区别.这时,所有可能的结果将是: (1,1)(1,2)(1,3)(1,4)(1,5)(1,6)(2,2)(2,3)(2,4)(2,5)(2,6)(3,3)(3,4)(3,5)(3,6)(4,4)(4,5)(4,6)(5,5) (5,6)(6,6)共有21种,和是5的结果有2个,它们是(1,4)(2,3),则所求的概率为 P(A)=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2= 基本事件的总数21这就需要我们考察两种解法是否满⾜古典概型的要求了.可以通过展⽰两个不同的骰⼦所抛掷出来的点,感受第⼆种⽅法构造的基本事件不是等可能事件. 解题后的思考:考查同学们运⽤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时应注意验证所构造的基本事件是否满⾜古典概型的第⼆个条件. 对于同时抛掷的问题,我们要将骰⼦编号,因为这样就能反映出所有的情况,不⾄于把(1,2)和(2,1)看作相同的情况,保证基本事件的等可能性.我们也可将此试验通过先后抛掷来解决,这样就有顺序了,则基本事件的出现也是等可能的. **例5:从含有两件正品a1,a2和⼀件次品b1的三件产品中,每次任取⼀件,每次取出后不放回,连续取两次,求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有⼀件次品的概率.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不放回抽样的古典概型概率的运⽤ 解题思路:⾸先注意到该题中取出的过程是有顺序的.同时明⽩⼀次试验指的是“不放回的,连续的取两次”. 先列举出试验中的所有基本事件数,然后求事件A的基本事件数,利⽤概率公式求解.解答过程: 解法1:每次取出⼀个,取后不放回地连续取两次,其⼀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有6个,即(a1,a2),(a1,b1),(a2,a1),(a2,b1),(b1,a1),(b1,a2).其中⼩括号内左边的字母表⽰第1次取出的产品,右边的字母表⽰第2次取出的产品. ⽤A表⽰“取出的两件中,恰好有⼀件次品”这⼀事件,则A=[(a1,b1),(a2,b1),(b1,a1),(b1,a2)]事件A由4个基本事件组成,因⽽P(A)= 42=63解法2:可以看作不放回3次⽆顺序抽样,先按抽取顺序(x,y)记录结果,则x有3种可能,y有2种可能,但(x,y),(y,x)是相同的,所以试验的所有结果有3×2÷2=3种,按同样的⽅法,事件B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2×1÷1=2,因此P(B)= 23解题后的思考:关于不放回抽样,计算基本事件的个数时,既可以看作是有顺序的,也可以看作是⽆顺序的,其结果是⼀样的,但⽆论选择哪⼀种⽅式,观察的⾓度必须⼀致,否则会导致错误. ***例6:从含有两件正品a1,a2和⼀件次品b1的三件产品中,每次任取⼀件,每次取出后放回,连续取两次,求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有⼀件次品的概率.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放回抽样的概率问题. 解题思路:⾸先注意到该题中取出的过程是有顺序的.同时明⽩⼀次试验指的是“有放回的,连续的取两次”. 解答过程:每次取出⼀个后放回,连续取两次,其⼀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有9个,即 (a1,a1),(a1,a2)和(a1,b1)(a2,a1),(a2,b1)和(a2,a2)(b1,a1),(b1,a2)和(b1,b1) 其中⼩括号内左边的字母表⽰第1次取出的产品,右边的字母表⽰第2次取出的产品.⽤A表⽰“取出的两件中,恰好有⼀件次品”这⼀事件,则A=[(b1,a1),(b1,a2),(a2,b1),(a1,b1)]事件A由4个基本事件组成,因此P(A)= 4.9解题后的思考:对于有放回抽样的概率问题我们要理解每次取的时候,总数是不变的,且同⼀个体可被重复抽取,同时,在求基本事件数时,要做到不重不漏.⼩结: (1)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公式是⾮常重要的⼀个公式,要深刻体会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其概率公式的运⽤,为我们学好概率奠定基础. (2)体会求解不放回和有放回概率的题型. 知识点三:随机数产⽣的⽅法及随机模拟试验的步骤 **例7:某篮球爱好者,做投篮练习,假设其每次投篮命中的概率是40%,那么在连续三次投篮中,恰有两次投中的概率是多少?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似计算⾮古典概型的概率. 解题思路:其投篮的可能结果有有限个,但是每个结果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所以不能⽤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计算,我们⽤计算机或计算器做模拟试验可以模拟投篮命中的概率为40%.解答过程: 我们通过设计模拟试验的⽅法来解决问题,利⽤计算机或计算器可以⽣产0到9之间的取整数值的随机数. 我们⽤1,2,3,4表⽰投中,⽤5,6,7,8,9,0表⽰未投中,这样可以体现投中的概率是40%.因为是投篮三次,所以每三个随机数作为⼀组. 例如:产⽣20组随机数: 812,932,569,683,271,989,730,537,925,488907,113,966,191,431,257,393,027,556,458 这就相当于做了20次试验,在这组数中,如果恰有两个数在1,2,3,4中,则表⽰恰有两次投中,它们分别是812,932,271,191,393,即共有5个数,我们得到了三次投篮中恰有两次投中的概率近似为解题后的思考: (1)利⽤计算机或计算器做随机模拟试验,可以解决⾮古典概型的概率的求解问题.(2)对于上述试验,如果亲⼿做⼤量重复试验的话,花费的时间太多,因此利⽤计算机或计算器做随机模拟试验可以⼤⼤节省时间. (3)随机函数(RANDBETWEEN)(a,b)产⽣从整数a到整数b的取整数值的随机数. ⼩结:能够简单的体会模拟试验求解⾮古典概型概率的⽅法和步骤.⾼考对这部分内容不作更多的要求,了解即可.5=25%.20 【同步练习题】 1.(2014•惠州调研)⼀个袋中装有2个红球和2个⽩球,现从袋中取出1个球,然后放回袋中再取出1个球,则取出的2个球同⾊的概率为()A.12;B.13;C.14;D.25 答案:A[把红球标记为红1、红2,⽩球标记为⽩1、⽩2,本试验的基本事件共有16个,其中2个球同⾊的事件有8个:红1,红1,红1、红2,红2、红1,红2、红2,⽩1、⽩1,⽩1、⽩2,⽩2、⽩1,⽩2、⽩2,故所求概率为P=816=12.] 2.(2013•江西⾼考)集合A={2,3},B={1,2,3},从A,B中各任意取⼀个数,则这两数之和等于4的概率是 ()A.23B.12C.13D.16 答案:C[从A,B中各任取⼀个数有(2,1),(2,2),(2,3),(3,1),(3,2),(3,3),共6种情况,其中两个数之和为4的有(2,2),(3,1),故所求概率为26=13.故选C.] 3.(2014•宿州质检)⼀颗质地均匀的正⽅体骰⼦,其六个⾯上的点数分别为1、2、3、4、5、6,将这⼀颗骰⼦连续抛掷三次,观察向上的点数,则三次点数依次构成等差数列的概率为()A.112B.118C.136D.7108 答案:A[基本事件总数为6×6×6,事件“三次点数依次成等差数列”包含的基本事件有(1,1,1),(1,2,3),(3,2,1),(2,2,2),(1,3,5),(5,3,1),(2,3,4),(4,3,2),(3,3,3),(2,4,6),(6,4,2),(3,4,5),(5,4,3),(4,4,4),(4,5,6),(6,5,4),(5,5,5),(6,6,6)共18个,所求事件的概率P=186×6×6=112.] 4.(2013•安徽⾼考)若某公司从五位⼤学毕业⽣甲、⼄、丙、丁、戊中录⽤三⼈,这五⼈被录⽤的机会均等,则甲或⼄被录⽤的概率为 ()A.23B.25C.35D.910 答案:D[五⼈录⽤三⼈共有10种不同⽅式,分别为:{丙,丁,戊},{⼄,丁,戊},{⼄,丙,戊},{⼄,丙,丁},{甲,丁,戊},{甲,丙,戊},{甲,丙,丁},{甲,⼄,戊},{甲,⼄,丁},{甲,⼄,丙}. 其中含甲或⼄的情况有9种,故选D.] 5.(理)(2014•安徽⽰范⾼中联考)在棱长分别为1,2,3的长⽅体上随机选取两个相异顶点,若每个顶点被选取的概率相同,则选到两个顶点的距离⼤于3的概率为()A.47B.37C.27D.314 答案:B[从8个顶点中任取两点有C28=28种取法,其线段长分别为1,2,3,5,10,13,14.①其中12条棱长度都⼩于等于3;②其中4条,棱长为1,2的⾯对⾓线长度为5<3;故长度⼤于3的有28-12-4=12,故两点距离⼤于3的概率为12C28=37,故选B.]。

古典概型

古典概型

【解题指南】(1)可以利用树状图写出所有不同的结 果.(2)找出恰好摸出1个黑球和1个红球的基本事件,利 用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求出.(3)找出至少摸出1个 黑球的基本事件,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求出.
【解析】(1)用树状图表示所有的结果为
所以所有不同的结果是 ab,ac,ad,ae,bc,bd,be,cd,ce,de.
共3个基本事件;事件A包含(1,2),(2,3),共2个基本事件,
则P(A)= 2 .
3
答案: 2
3
【知识探究】 探究点1 基本事件 1.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两次,观察哪一面向上.基本 事件有哪些? 提示:基本事件有4个,即正正、正反、反正、反反. 2.事件A=“恰有一次正面向上”包含哪些试验结果? 提示:正反、反正.
3.从集合{1,2,3,4}中任取两个元素,可能的结果数
为( )
A.3
B.4
C.5
D.6
【解析】选D.从集合{1,2,3,4}中任取两个元素,则可
能的结果为:{1,2},{1,3},{1,4},{2,3},{2,4},{3,4},
共6个.
4.若书架上放有中文书五本,英文书三本,日文书两本,
则抽出一本外文书的概率为 ( )
2.方法一(列举法): (1)用(x,y)表示结果,其中x表示骰子第1次出现的点数, y表示骰子第2次出现的点数,则试验的所有结果为: (1,1),(1,2),(1,3),(1,4),(1,5),(1,6),(2,1),(2,2), (2,3),(2,4),(2,5),(2,6),(3,1),(3,2),(3,3),(3,4), (3,5),(3,6),(4,1),(4,2),(4,3),(4,4),(4,5),(4,6),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第2课时 古典概型课件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第2课时 古典概型课件

3.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 P(A∪B)=P(A)+P(B)- P(A∩B) 公式使用中要注意: (1)公式的作用是求 A∪B 的概率,当 A∩B=∅时, A、B 互斥,此时 P(A∩B)=0,∴P(A∪B)=P(A) +P(B); (2)要计算 P(A∪B),需要求 P(A)、P(B),更重要 的是把握事件 A∩B,并求其概率;
(3)记“至少摸出 1 个黑球”为事件 B,则事 件 B 包含的基本事件为 ab,ac,ad,ae,bc, bd,be,共 7 个基本事件. 所以 P(B)=170=0.7. 答:至少摸出 1 个黑球的概率为 0.7.
求较复杂的古典概型概率
对于较复杂事件的概率,关键是理解题目的 实际含义,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概率模型,用 分析法、列表法求出基本事件的总数,必要 时将所求事件转化成彼此互斥的事件的和, 或者先去求对立事件的概率,进而再用互斥 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或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 求出所求事件的概率.
(3)该公式可以看作一个方程,知三可求一.
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古典概型是高考 的热点,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单独考查, 也可在解答题中与统计或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一起考查,属容易或中档题.以考查基本概 念、基本运算为主.
(本小题满分12分)(2010·天津卷)有编号为A1, A2,…,A10的10个零件,测量其直径(单位: cm),得到下面数据:
解析: 由集合 P={x|x(x2+10x+24)=0} 可得 P={-6,-4,0}, 由 Q={y|y=2n-1,1≤n≤2,n∈N*},可得 Q ={1,3}, M=P∪Q={-6,-4,0,1,3}. 因为点 A(x′,y′)的坐标 x′∈M,y′∈M, 所以满足条件的 A 点共有 5×5=25 个. (1)正 好在第 三象限的 点有 (- 6,- 6), (- 4, -6),(-6,-4),(-4,-4)4 个点.

古典概型复习课件

古典概型复习课件
P( A)
x
1 2

4 5


4 5

17 25
SA S
17 25
练习:两人相约在0时到1时之间相遇,早到者应等迟到者 20分钟方可离去,如果两人出发是各自独立的,且在0时 到1时之间的任何时刻是等概率的,问两人相遇的可能性 是多少?
约会问题
频率和概率的关系:
Eg1.某人将一枚硬币连掷了10次,正面朝上的情况出现 了6次,若用A表示正面朝上这一事件,则A的( ) A.概率为0.6 B.频率为0.6
Eg1:现有黄、红、蓝三个球,随机地拿出一个球, A表示“拿出黄球”,B表示“拿出黄球或红球”, C表示“拿出篮球”,则写出A与B的关系;A与C 的关系;B与C的关系.
A B
A与C互斥
B与C互为对立事件
Eg2:从一批产品中取出三件产品, A表示“三件产品全不是次品”, B表示“三件产品全是次品”, C表示“三件产品不全是次品”,
古典概率模型
对于古典概型,任何事件的概率为:
P( A) 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基本事件的总数
Eg.从字母a,b,c,d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试验中, 取出的两个字母中含有字母a的概率是多少? 解:所求的基本事件有:
A a, b D b, c B a, c E b, d C a, d F c, d
所以 P ( A ) 42 54 7 9
Eg4:在夏令营的7名成员中,有3名同学已去过北京, 从7名同学中任选2名同学,选出的这2名同学恰是 已去过北京的概率是多少? 解:给7名同学编号,其中5,6,7号为去过北京的同学. 用{ x,y }表示可能的结果, x有7种取法,y有6种取法, 所以此试验含有的基本事件总数(7×6)/2=21 设事件A为“选出的2名同学恰是已去过北京”, 事件A含有的基本事件个数为:

古典概型说课课件

古典概型说课课件

5.6 总结概括 提炼精华
问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节课的知识结构,回顾思想 方法,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 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并把 学过的相关知识有机地串联起 来,结合板书内容,便于学生记 忆,让学生的认知更上一层楼。
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内容特点:
古典概型是一种古老而特殊的概率模型,可以说没有古典概 型的研 究就没有概率学的产生,它 的引入既能避免大量的重复试验, 又能 得到概率的精确值.学习它有 利于深入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 于厘清学生生活中困惑的概率问 题.同时、古典概型 在概率教学 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内容重点:
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02 教学目标及解析
通过“掷一枚质地均匀
的硬币的试验”和“掷一
枚质地均匀的骰子的试验”
1
了解基本事件的概念和特
点.
3
会用概率计算公式解决简
单的古典概型问题.用有现实 意义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善于发现的创新思 想.
通过 实例,理解古典概型
“石头、剪刀、布” 是一种起源于中国,如今 在全世界广泛流传的猜拳 游戏,其规则大家都知道, 那么大家知道玩这个游戏 时我们每次出拳获胜的概 率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
从“石头、剪刀、布”这一身 边熟悉的游戏入手,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今天即 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 的身边.
5.2 类比归纳 形成概念
1
事件的概率,了解互斥事件及互斥事件概率
加法公式.
2 学生学习的困难在于,对古典概型的 两个特征理解不够深刻,对基本事件的 总数的计算容易产生重复或遗漏.
3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 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 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十二章概率与统计12.2古典概型课件(共9张PPT)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十二章概率与统计12.2古典概型课件(共9张PPT)
求概率.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都是互斥的.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① 只有有限个 ; ②如果基本事件的个数比较多,列举有一定困难,也 ②如果基本事件的个数比较多,列举有一定困难,也 和大于7”包含的基本事件数→由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得结论 和大于7”包含的基本事件数→由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得结论 3整除”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由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得结论
取2个数,则所取2个数的和能被3整除的概率为
.
解题导引
再由P(A利)=用1-P组( 合)求事知件识A的计概算率.基本事件总数→列出事件“所取2个数的和能被 再2,5由),P(1(,A33),整=4)1,-(除P1,(3 ”,5))求,包(1事,4含件,5A)的,的(2,所概2,率4有),.(2基,2,5本),(2事,3,件4),(→2,3由,5),古(2,4典,5)概,(3,型4,5概),其率包 公式得结论
再由P(A)=1-P( )求事件A的概率.
率问题的处理方法:一是转化为几个互斥事件的和,利用互斥事事件A的对立事件 的概率,
A
再由P(A)=1-P( )A求事件A的概率.
例1 (2017江苏苏北四市第二次调研,5)从1,2,3,4,5,6这六个数中随机地
再(1)由任P何(A分两)=个类1-基P讨(本 事论)求件事思都件是想A互的. 斥概的率..
再由P(A)=1-P( )求事件A的概率.
再由P(A)=1-P( )求事件A的概率.
例2 (2017浙江台州期末质量评估,8)袋子里装有编号分别为“1,2,2,3,
4,5”的6个大小、质量相同的小球,某人从袋子中一次任取3个球,若每
个具球有被 以取下少到两,可的个机特用会点列均的等概举率,则法模取型将出称的基为3个本古球典事编概号件率之模一和型一大,简于列称7古的出典概,概率然型为后: 求( 出) m、n,再利用公式P(A)=

3.2.1古典概型 精品教案

3.2.1古典概型  精品教案

课题§3.2.1古典概型项目内容理论依据或意图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高中数学3(必修)第三章概率的第二节古典概型的第一课时,是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尚未学习排列组合的情况下学习的。

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好古典概型可以为其它概率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订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即尚未学习排列组合,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了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本事件概念;(2)理解古典概型概念,掌握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3)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模拟试验让学生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小组合作探究,观察类比分析各个试验,归纳总结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化归的等重要数学思想,掌握列举法,学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用随机的观点来理性的理解世界。

适当地增加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尽量地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和学习中与古典概型有关的实例。

使得学生在体会概率意义的同时,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以及人格、情感、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制订而成。

《古典概型》教案

《古典概型》教案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3(必修)第三章概率的第二节古典概型的第一课时,是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尚未学习排列组合的情况下教学的。

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好古典概型能够为其它概率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本领件的特点;(2)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3)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领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两个试验的观察让学生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观察类比骰子试验,归纳总结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表达了化归的重要思想,掌握列举法,学会使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增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身边的一些随机现象。

适当地增加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尽量地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和学习中与古典概型相关的实例。

使得学生在体会概率意义的同时,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领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领件的总数。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以境激情试验1: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观察出现哪几种结果?(见课件)试验2:抛掷一颗均匀的骰子一次,观察出现的点数有哪几种结果?1.基本领件的概念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领件。

如:试验1中的“正面朝上”、“正面朝下”;试验2中的出现“1点”、“2点”、“3点”、“4点”、“5点”、“6点”教师创设情境,为导入新知做准备。

古典概型优秀课件

古典概型优秀课件

3.甲、乙、丙三名同学站成一排,甲站在中间的概率是( C )
1
1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A.6
B.2
C.3
D.3
解析 基本事件有:甲乙丙、甲丙乙、乙甲丙、乙丙甲、丙
甲乙、丙乙甲共六个,甲站在中间的事件包括乙甲丙、丙甲 乙共 2 个,所以甲站在中间的概率:P=26=13.
4.用 1,2,3 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这些数能被 2 整除的概 1
3.2.1(一)
3.2.1 古典概型
[问题情境] 香港著名电影演员周润发在影片《赌神》中演技 高超,他扮演的赌神在一次聚赌中,曾连续十次抛掷骰子都 出现 6 点,那么如果是你随机地来抛掷骰子,连续 3 次、4 次、…、10 次都是 6 点的概率有多大?本节我们就来探究这 个问题.
探究点一 基本事件 问题 1 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有哪几种可能结果?连续
1.某校高一年级要组建数学、计算机、航空模型三个兴趣小
组,某学生只选报其中的 2 个,则基本事件共有 ( C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解析 该生选报的所有可能情况:{数学和计算机},{数学和
航空模型}、{计算机和航空模型},所以基本事件有 3 个.
2.下列不是古典概型的是
(C)
例 1 同时掷两个骰子,计算: (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其中向上的点数之和是 5 的结果有多少种? (3)向上的点数之和是 5 的概率是多少?
解 (1)掷一个骰子的结果有 6 种,我们把两个骰子标上记号 1,2 以便区分,由于 1 号骰子的结果都可以与 2 号骰子的任 意一个结果配对,我们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组成同 时掷两个骰子的一个结果(如表),其中第一个数表示 1 号骰 子的结果,第二个数表示 2 号骰子的结果.(可由列表法得到)

《古典概型的应用》课标解读

《古典概型的应用》课标解读

《古典概型的应用》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古典概型在概率论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主要学习古典概型的应用,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并会用古典概型(试验具有两个特征:有限性和等可能性)的定义分析问题,并能用列举法或列表法列举样本空间,为这一节学习古典概型的应用奠定了知识与方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完善用古典概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三个环节:判断模型、列举计数、计算概率.在前面随机事件的运算中学习了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在此基础上研究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和对立事件的概率减法公式.教材的例2、例3主要是体会古典概型在实际中的应用.教材对例3给出了4种不同的解法,说明对于一个问题,由于切入的角度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古典概型来解决问题,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此外,例3表面上是一个摸球问题,实际上它也是许多其他实际问題的一个模型,如抽签、排序占位等问题.推广之后是概率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即“抽签有先后,是否公平”.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和对立事件的概率减法公式,表面上只是公式,一般来讲会用则行,但教材在第199页给出公式前安排了“思考交流”,分别给出3个试验来探索概率之间的关系,其意图是理解公式的意义和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探索结论(公式)的过程就是探索新的领域里新运算规律的过程,有助于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高考中主要考查根据实际情境构建古典概率模型求解概率、利用互斥事件及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求随机事件的概率.本节内容涉及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等.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几节已经学习了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定义以及随机事件的运算、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而在上一节又学习了一种经典的概率模型—古典概型,可以说对概率的相关问题已经有了大体上的认识.根据高中学生记忆力好、探究欲强的特点,对他们来说,现在就可以结合前面学习概率的有关知识来继续学习古典概型的应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和对立事件的概率减法公式,为进一步研究概率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建议在本节中,古典概型的应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应用;二是作为素材,在理解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中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运用古典概型求随机事件的概率的三个重要环节:(1)判断模型;(2)列举计数;(3)计算概率.在判断模型环节,其中的等可能性往往隐藏在问題的叙述中,例如,在例2中有如下描述“共六本,从中任取两本”,“任取”就意味着六本书中哪一本被取出、哪一本不被取出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不存在某一本取出的可能性比别的更大或更小的情形,这就体现了“等可能性”.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在题意中读出这种等可能性.在列举计数环节,还是要让学生体验列举计数的全过程,不能随意使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在教学例3时重在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題,一方面,对学生的不同解法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而不是根据其繁简程度确定优劣;另一方面,对于每一种解法,都要让学生说出完整的三个环节,而不是简单地一语带过.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体会不同方法的异同和优劣,体会为什么同一个问题可以构造不同的概率模型加以解决,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做进一步的推广.在理解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第199页“思考交流”中的三个古典概型实例,让学生主动探究()P A P B的关系,并且通过列表的方式进⋃与(),()P A B行对比分析,找出共性,进而抽象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公式()()()⋃=+成立的条件是P A B P A P B事件A,B互斥,因此在使用公式前需要先判断是否满足条件,在A,B不互斥的情形下则不能使用.在例4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题意,从表格中准确提取信息,再利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解决问题.在例5的教学中重在让学生体会正难则反的思维策略.在例6的教学中重在让学生体会不放回和有放回两种不同的抽签,(摸球)模型,其应用的情境不同,同时计数的方法和结果也有区别.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与素养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古典概型并利用基本计算方法计算古典概型中事件的概率,达到数学运算核心素养水平二的要求;体会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会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数学建模核心素养水平二的要求.2.结合古典概型,掌握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和对立事件的概率减法公式,并能利用运算法则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达到数学运算核心素养水平一和逻辑推理核心素养水平二的要求.情境与问题案例一通过回顾古典概型的特征及概率的计算公式、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定义等内容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知识的发展过程,衔接自然.案例二通过设计两个问题:“1.求古典概型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2.对于同一问题,样本空间是否一定是确定的?”并举出了一个简单的抛掷硬币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在概率计算的问题中,同一个问题可以构建不同的概率模型加以解决,从而引入新课的教学,衔接自然.内容与节点古典概型的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古典概型的定义及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应用古典概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用古典概型分析得出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也是后续学习有关概率其他内容(概率分布、期望、方差等)的基础,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经历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古典概型并利用基本计算方法计算古典概型中事件的概率的过程,发展数学运算核心素养;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体会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建模核心素养.2.经历运用思考探究、讨论交流的方式抽象概括出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的过程,提升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核心素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利用古典概型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及对立事件的概率减法公式.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古典概型,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及对立事件的概率减法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古典概型

古典概型

分别是A={a,b},B={a,c},C={b,c}共3个.
(2)从袋中取两个球的等可能结果为: 球1和球2,球1和球3,球1和球4,球1和球5, 球2和球3,球2和球4,球2和球5,球3和球4, 球3和球5,球4和球5. 故共有10个基本事件.
跟踪练习
1.4张卡片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从这4张卡片中
新课讲解
1.基本事件(要正确区分事件和基本事件)
一个事件如果不能再被分解为两个或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 互斥的 ; (2)任何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 和 .
3.古典概型的概念
如果某类概率模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 只有有限个 ;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 可能性相等 . 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 型,简称古典概型.
4.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对于任何事件A,P(A)= . 基本事件的总数
例如:掷一骰子正面向上点数是3的倍数的概率
1 为:________. 3
其中基本事件有6个:
{1点向上},{2点向上},…,{6点向上} 有利基本事件有2个: {3点向上}, {6点向上} 所以
2 1 P 6 3
解析:从 1,2,3,4 这四个数字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字, 可构成 12 个两位数: 12,13,14,21,23,24,31,32,34,41,42,43, 其中大于 30 的有:31,32,34,41,42,43 共 6 个,所以所得 6 1 两位数大于 30 的概率为 P=12=2.
答案:A
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共有9个:
(1,3),(2,2),(2,6),(3,1),(3,5),(4,4),(5,3),(6,2), 1 (6,6),所以 P(A)=4. (2)记“点数之和大于 5 且小于 10”的事件为 B,从 图中可以看出, 事件 B 包含的基本事件共有 20 个(已 20 5 用虚线圈出),所以 P(B)=36=9.

概率论第一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Ch1.3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概率论第一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Ch1.3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1)设A表示事件“三位数是偶数”,则A包含的基本 事
件数为3×5 ×P4(=A6)0, 故60 1 120 2
(2)设B表示事件“所得三位数不小于200”,只要百位数取
2,3,4,5,6其中之一,所组成的三位数必定不小于200,
所以,B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为5×5 ×4 =100 ,故
P(B) 100 5 120 6
n
+ 0 1 2 3 4 …… m-5 m-4 m-3 m-2 m-1
1 2 3 5 6 ……n+m-6 n+m-5 n+m-4 n+m-2 n+m-1
所有摸取方法总数为:C
m n
m
1
例如:从1,2,3中有放回不计序地摸取2
个数,共有 C3221C426种:
11 12 13 22 23 33 + 01 01 01 01 01 01
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 经济数学基础系列教材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1 随机事件 §1.2 频率与概率 §1.3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1.4 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 §1.5 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
§1.3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一、古典概型 1. 定义 古典概型是指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概率模型:
来证明
(3) C n 0 C n 1 C n 2 L C n n 2 n
(4) ( C n 0 ) 2 ( C n 1 ) 2 ( C n 2 ) 2 L ( C n n ) 2 C 2 n n
k
(5) C C C i ki n1 n2
k 3!!1 3
P (A 1 A 2)P (A 1 A 3 )P (A 2A 3 )3 1 !1 6

古典概型(1课时)(2021年)

古典概型(1课时)(2021年)

古典概型栏目一:知识要点一、知识清单1.基本事件的特点(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2.古典概型 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3.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1)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个,每一个结果称为 基本事件 ,若在一次试n 验中,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相同,则称这些基本事件为 等可能事件 ,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n1(2)如果某个事件含有个结果,那么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A m A =)(A P n m 即. ()A P 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二、方法清单 求古典概型概率的步骤(1)仔细阅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背景材料,设出所求事件;A (2)分别列举出基本事件的总数与所求事件中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n A m (3)利用公式求出事件的概率. ()m P A n=A 【说明】并不是所有的试验都是古典概型.例如,在适宜的条件下种下一粒种子观察它是否“发芽”,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为{发芽,不发芽},而“发芽”与 “不发芽”这两种结果出现的机会一般是不均等的.三、教材挖掘在本阶段的学习中,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对实验产生的一切可能的结果进行分类,抽象出基本事件.要注意两点,一是使得任何两个基本事件互斥,二是使得任何非不可能事件都表示成两个或两个基本事件的和.第二,讨论事件的概率,首先要判断事件A 的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这要通过有限性和等可能性来鉴别;其次是确定基本事件A的总数与基本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最后代入公式. n A m ()m P A n栏目二:课前基础自测1.甲、乙、丙、丁4个足球队参加比赛,假设每场比赛各队取胜的概率相等,现任意将这4个队分成两个组(每组两个队)进行比赛,胜者再赛,则甲、乙相遇的概率为 ( )A .16B .14C .13D .12【答案】 D2.从3男1女4位同学中选派2位同学参加某演讲比赛,那么选派的都是男生的概率是( )A .34B .14C . 23D .12【答案】 D3.从长度分别为2、3、4、5的四条线段中任意取出三条,则以这三条线段为边可以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0.754.现有5根竹竿,它们的长度(单位:m )分别为2.5,2.6,2.7,2.8,2.9,若从中一次随机抽取2根竹竿,则它们的长度恰好相差0.3m 的概率为.【答案】 0.2 栏目三:重难点突破高频考点1 古典概型的概率求法例1.(2011浙江)一个不透明的布袋里装有3个球,其中2个红球,1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1)求摸出1个球是白球的概率;(2)摸出1个球,记下颜色后放回,并搅匀,再摸出1个球,求两次摸出的球恰好颜色不同的概率(要求画树状图或列表); (3)现再将个白球放入布袋,搅匀后,使摸出1个球是白球的概率为57,求的值. n n 【分析】本题(1)问摸一球,每一个球都可能被摸到。

10.1.3 古典概型 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10.1.3  古典概型  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必修第二册《10.1.3古典概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第十章第三节《古典概型》,教学安排是2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试验理解基本事件的概念和特点;(2) 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抽离出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并推导出古典概型下的概率计算公式;(3)会求一些简单的古典概率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古典概型的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 情感与价值:用具有现实意义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的创新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弄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的总数和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四、学情分析[知识储备]初中: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计算一些简单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高中:进一步学习概率的意义,概率的基本性质。

[学生特点]我所带班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但对基本概念重视不足,对知识深入理解不够。

善于发现具体事件中的共同点及区别,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待提高。

五、教学策略由身边实例出发,让学生在不断的矛盾冲突中,通过“老师引导”,“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多种方式逐渐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

六、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硬币,骰子。

七、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频率与概率2.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为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且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为对立事件3.概率的加法公式(二)[情景设置]有一本好书,两位同学都想看。

甲同学提议掷硬币:正面向上甲先看,反面向上乙先看。

乙同学提议掷骰子:三点以下甲先看,三点以上乙先看。

这两种方法是否公平?☆处理:通过生活实例,快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

提出公平与否实质上是概率大小问题,切入本堂课主题。

(三)[探究新知]一、基本事件思考1:甲同学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观察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乙同学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观察可能出现的点数有哪几种结果? 定义: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3.2 3.2.1 古典概型

3.2 3.2.1 古典概型
栏目 导引
b
c
d
e
(a, b) (a, c) (a, d) (a, e) (b, c) (b, d) (b, e) (c, d) (c, e) (d, e)
第三章


由于每次取 2 个球,每次所取 2 个球不相同,而摸到(b,a)与 (a,b)是相同的事件,故共有 10 个基本事件. (2)法一中“2 个都是白球”包括(1,2),(1,3),(2,3),共 3 个基本事件,法二中“2 个都是白球”包括(a,b),(b,c),(a, c),共 3 个基本事件.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解析:①不属于,原因是所有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有 无限多个, 不满足有限性; ②不属于, 原因是命中 0 环, 1 环, …, 10 环的概率不一定相同,不满足等可能性;③属于,显然满 足有限性和等可能性;④不属于,原因是灯泡的寿命是任何一 个非负实数,有无限多种可能,不满足有限性;⑤不属于,原 因是该品牌月饼被评为“优”或“差”的概率不一定相同, 不 满足等可能性.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2.从正方形四个顶点及其中心这 5 个点中,任取 2 个点,则 这 2 个点的距离不小于该正方形边长的概率为( 1 A. 5 3 C. 5 2 B. 5 4 D. 5 )
解析:选 C.如图可知从 5 个点中选取 2 个点的全部情况有{O, A},{O,B},{O,C},{O,D},{A,B},{A,C},{A,D}, {B,C},{B,D},{C,D},共 10 种.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3 1 则所求事件的概率为:P= = . 15 5 (2)从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中各任选 1 个, 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 成的基本事件有: {A1,B1}, {A1,B2}, {A1,B3}, {A2,B1}, {A2,B2},{A2, B3},{A3,B1},{A3,B2},{A3,B3},共 9 个. 包括 A1 但不包括 B1 的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有:{A1,B2}, {A1,B3},共 2 个, 2 则所求事件的概率为:P= . 9

2020-2021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10.1.3古典概型

2020-2021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10.1.3古典概型

[小题查验基础]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概率与几何图形的形状有关.( × )
(2)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中的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是相等
的,其基本事件个数都有限.
(× )
(3)掷一枚硬币两次,出现“两个正面”“一正一反”“两个
反面”,这三个事件是等可能事件.
古典概型
目录
基础——在批注中理解透
单纯识记无意义,深刻理解提能力
课时跟踪检测
考点——在细解中明规律
题目千变总有根,梳干理枝究其本
基础——在批注中理解透
单纯识记无意义,深刻理解提能力
1.古典概型 (1)古典概型的特征:
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在于 这个试验是否具有古典概型的两 个特征——有限性和等可能性.
23a2+a32= 35a,最内侧正方形的边长n=
23m2+m3 2=
5 3
m=
5 3
×
5 3
a=
5 9
a.所以最内侧正方形的面积S′=
5 9a
2=
25 81
a2,最外侧正方形的面积S=a2,故所求事件的概率P=
S′ S

2851aa2 2=2851.
2.(2018·唐山模拟)向圆(x-2)2+(y- 3 )2=4内随机投掷一 点,则该点落在x轴下方的概率为__16_-__4_π_3_.
于有顺序的问题及较复杂问题中基本事件数的探求. (4)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计算.
[过关训练] 1.(2019·益阳、湘潭调研)已知a∈{-2,0,1,2,3},b∈{3,5},则函
数f(x)=(a2-2)ex+b为减函数的概率是
(C )
3 A.10

1第一讲古典概型与加法定理(16)

1第一讲古典概型与加法定理(16)

古典概型与加法公式
(2)加法原理:完成一件事件有k种方法,每一种方法又 包含ni 种方法(i 1,2, , k ),则完成这件事情共有 n1 n2 nk 种方法。注意:每种方法都完成这一事件。
例1-2-1 在100 个产品中有 5个次品.从这批产品中任取 10 个产品,求其中恰有2 个次品的概率. 解 设事件A 表示“取出的10 个产品中恰有 2 个次品”,
_________
A B C AB C A BC A B C ABC A BC AB C
本题用对立事件分析会更简单,它的对立是ABC,因此,答案为 ABC
_________
(5) 至少有两个事件发生。
AB BC AC
第一讲
古典概型与加法公式
二、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1.频率与随机事件概率的统计定义
A B
AB.
A
B
n 个事件的积 A1 A2 An
或 A1 A2 An . (简记为 Ai )
i 1 n
第一讲
古典概型与加法公式
(5)互不相容(互斥)事件 若事件 A 与 B 不能同时发生,即:
பைடு நூலகம்
AB , 则称事件 A 与 B 是互不相容的
(或互斥的)。
A
B
1 )若n个事件A1 , A2 ,, An满足Ai Aj , i , j 1,2,. 则称它们是两两互斥的,简称互斥的
6 5 5
10 10
第一讲
古典概型与加法公式
例1-1-1一口袋中含有编号分别为1、2、…,10的10 个球, 从袋中任取一球,观察其编号. 样本空间: { w1 .w2 ,, w10 } {1,2,,10}

《古典概型》课件-完美版人教版3

《古典概型》课件-完美版人教版3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 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例1 、 从字母a、b、c、d中任意取出两个不
同字母的试验中,有哪些基本事件?
解:所求的基本事件共有6个: A={ a,b },B={ a,c }, C={ a,d } , D={ b,c }, E={ b,d },
的情况下,才可以化为古典概型。
P ( “ 答 对 ” ) = “ 答 对 ” 所 包 含 的 基 本 事 件 的 个 数 = 1 = 0 .2 5 基 本 事 件 的 总 数 4
(六)尝试应用,品鉴古典概型
变式:(1)如果是多选题呢?同学们可能 思考 有一种感觉,如果不知道正确答案,多
选题更难猜对,这是为什么?
[解析] 用对立事件的概率来求:不命中靶的概率为P= 1-(0.35-0.30+0.25)=0.1.
(二)历史重现,了解概率
问题的提出
意大利数学家卡当(1501-1576),他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掷两颗骰子,以两颗 骰子的点数和打赌,你压几点最有利?卡 当认为7最好?你认为呢?
• 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 其中绝大多数在实质上 只是概率的问题,概率 论的诞生,虽然来源于 游戏,但在今天,概率 论却成为人类知识的最 重要的组成部分
例3 同时掷两个骰子,计算: (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其中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结果有多少种? (3)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概率是多少?
有同学这 样做
(1,1)(1,2) ( 1,3) ( 1,4) ( 1,5) ( 1,6)
( 2,2) ( 2,3) ( 2,4) ( 2,5) ( 2,6)
2.在20瓶饮料中,有2瓶已过了保质期。从
中任取1瓶,取得已过保质期的饮料的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古典概型
一、古典概型的概念 二、例题选讲 三、小结
一、古典概型
1. 定义 若一个随机试验E, 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 样本空间的元素(基本事件)只有为有限个, 即Ω={ω1,ω2,…,ωn}; (2) 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即 P(ω1)=P(ω2)=…=P(ωn)。 则称这类试验的数学模型为古典概型。
7、小结
古典概型 应用
(1) 样本空间的元素(基本事件)只有有 限个 定义 (2) 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P( A)
k 事件A中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n 中的基本事件总数
备份题
1 在房间里有10个人,分别佩戴从1号到10号的 纪念章,任选3个记录其纪念章的号码. (1)求最小号码为5的概率;(2)求最大号码为5的概 率. 解
2. 古典概型中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
设随机试验 E 为古典概型,其样本空间 Ω 及 事件A分别为: Ω={ω1,ω2,…,ωn} A={ωi1,ωi2,…,ωik} 则随机事件 A 的概率为:
k 事件A中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P( A) n 中的基本事件总数
3. 古典概型的基本模型:摸球模型

周五
7 12 周六 周日
故一周内接待 12 次来访共有 712 种.
2 1
2
2 3
2 4

2 12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12 次接待都是在周二和周四进行的共有212 种. 故12 次接待都是在周二和周四进行的概率为
212 p 12 0.0000003 7
小概率事件在实际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 从 而可知接待时间是有规定的.
进而我们可以得到三种情形下事件的概率,其分别为 :
n n ! N a) b)
C n! N
n N
n
m nm Nn . c) Cn ( N 1)
上述分房问题中,若令 N 365,n 30,m 2 ,则可演化
为生日问题.全班学生30人,
(1) (2)
某指定30天,每位学生生日各占一天的概率; 全班学生生日各不相同的概率;
首先,把 n 个人分到N间房中去共有 N n种分法,其
次,求每种情形下事件所含的样本点个数。
a)某指定n间房中各有一人,所含样本点的个数, n!; 即可能的的分法为 n b)恰有n间房中各有一人,所有可能的分法为 C N n!;
m c)某指定一间房中恰有m人,可能的分法为 Cn ( N 1) nm .
3 n C (1)总的选法种数为 10 ,
2 m C 最小号码为5的选法种数为 5,
故小号码为5的概率为
1 P C C . 12
2 5 3 10
2 , (2)最大号码为5的选法种数为 C4
故最大号码为5的概率为
P C C
2 4 3 10
1 . 20
2 将 4 只球随机地放入 6 个盒子中去 ,试求每 个盒子至多有一只球的概率.
( 2) P () 1, P () 0;
(3) 对于两两互斥的有限多个事件A1 , A2 ,, An , P( A1 A2 An ) P( A1 ) P( A2 ) P( An )
例 某接待站在某一周曾接待过 12次来访,已知 所有这 12 次接待都是在周二和周四进行的,问 是否可以推断接待时间是有规定的. 解: 假设接待站的接待时间没有 规定,且各来访者在一周的任一天 中去接待站是等可能的. 7 1 周一 7 2 周二 7 3 周三 7 4 周四
(答案: p P10 10 )
2o 骰子问题 概率.
掷3颗均匀骰子,求点数之和为4的
(答案 : p 3 63 )
4.古典概型的基本模型:球放入杯子模型
(1)杯子容量无限 问题1 把 4 个球放到 3个杯子中去,求第1、2个 杯子中各有两个球的概率, 其中假设每个杯子可 放任意多个球.
3
3
3
(1) 无放回地摸球 问题1 设袋中有M个白球和 N个黑球, 现从袋中无 放回地依次摸出m+n个球,求所取球恰好含m个白 球,n个黑球的概率? 解: 设A={所取球恰好含m个白球,n个黑球} 基本事件总数为 C
mn MN
,
m M n N
A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为 C C ,
m 故 P(A) C M C n N
(答案 : p C C
10 20
10 10
365 )
20
例 :一套5卷的选集随机地排放在书架上,问:(1)第 1卷放在最左边的概率?(2)从左到右正好按卷号排成 12345的概率? 解: 5卷选集在5个位置上的任一种排列,是一个基 本事件,因此,所有可能的基本事件总数(即样本空间 中的基本事件总数)为5!。
设A={第1卷放在最左边}, B={从左到右正好按卷号排 成12345},则A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为1×4!,B包含的基 本事件总数为1。从而,P(A)=4!/5!,P(B)=1/5!。
注: 1、计算样本空间所含基本事件总数,有时用排列 有 时用组合,那么,何时用排列何时用组合?一般 来 讲,当考虑“顺序”时用排列,不考虑“顺序”时 用组 合。另外,当考虑“顺序”时,样本空间及所关心 的 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的计算,都要用排列。
/C
m n M 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有放回地摸球 问题2 设袋中有4只红球和6只黑球,现从袋中有放 回地摸球3次,求前2 次摸到黑球、第3 次摸到红球 的概率. 解 设 A {前2次摸到黑球, 第三次摸到红球 }
第3次摸到红球 4种
1次摸到黑球 6种 第2
第3 2 1次摸球
10种
基本事件总数为 10 10 10 103 , A 所包含基本事件的个数为 6 6 4, 6 6 4 0.144 . 故 P ( A) 3 10 课堂练习 1o 号码问题 在7位数的运动员号码中,求各位数 字互不相同的概率. 7 7

2、有时可以不用排列组合
例 (分房问题) 有 n 个人,每个人都以同样的概 率 1/N 被分配在 N (n N ) 间房中的每一间中,试求 下列各事件的概率: 1)某指定 n 间房中各有一人 ; 2)恰有 n间房,其中各有一人; 3) 某指定一间房中恰有 m(m n) 人。 解: 先求样本空间中所含样本点的个数。
(3)
全年某天,恰有二人在这一天同生日的概率。
利用上述结论可得到概率分别为 :
(1) 30! 365 ; (2) C
2 C ) (3) 30 ( 3 6 4
30
30 365
30!/ 365 0.294 ;
30
(365)30
由(2)立刻得出,全班30人至少有2人生日相同 的概率等于1-0.294=0.706, 这个值大于70%。
4种 将 4 只球随机地放入 6 个盒子中去 , 共有 6 解 放法. 每个盒子中至多放一只球共有6 5 4 3 种不同放
法. 因而所求的概率为
6 5 4 3 p 64 0.2778.
3 将 15 名新生随机地平均分配到三个班级中 去,这15名新生中有3名是优秀生.问 (1) 每一个班 级各分配到一名优秀生的概率是多少? (2) 3 名优 秀生分配在同一个班级的概率是多少? 解 15名新生平均分配到三个班级中的分法总数:
A44 4 3 2 1 p( A) 4 A10 10 9 8 7
1 . 210
课堂练习 1o 分房问题 将张三、李四、王五3人等可能地 分配到3 间房中去,试求每个房间恰有1人的概率.
(答案: 3! 33 )
2o 生日问题 某班有20个学生都 是同一年出生的,求有10个学生生 日是1月1日,另外10个学生生日是 12月31日的概率.
6 3 12! 15! . p2 2! 5! 5! 5! 5! 5! 91
3
4个球放到3个杯子的所有放法 3 3 3 3 34 种,

C种
2个
2 4
C 种
2个
2 2
因此第1、2个杯子中各有两个球的概率为
pC C 3
2 4 2 2
4
2 . 27
(2) 每个杯子只能放一个球
问题2 把4个球放到10个杯子中去,每个杯子只能
放一个球, 求第1 至第4个杯子各放一个球的概率. 解 设A={第1至第4个杯子各放一个球}
说明 随机选取n( 365)个人, 他们的生日各不相同的 概
率为
365 364 ( 365 n 1) p 365n
而n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生 日相同的概率为
365 364 ( 365 n 1) p 1 365n
我们利用软件包进行数值计算.
5. 古典概型的概率的性质 (1)对于任意事件A , 0 P(A) 1
例: 假设每人的生日在一年 365 天中的任一天 是等可能的 , 即都等于 1/365 ,求 64 个人中至少 有2人生日相同的概率. 解 64 个人生日各不相同的概率为
365 364 ( 365 64 1) p1 36564
故64 个人中至少有2人生日相同的概率为
365 364 ( 365 64 1) 0.997. p 1 64 365
因此所求概率为
25 3!12! 15! . p1 4! 4! 4! 5! 5! 5! 91
(2)将3名优秀生分配在同一个班级的分法共有3种, 12! 种. 对于每一种分法,其余12名新生的分法有 2! 5! 5! 因此3名优秀生分配在同一个班级的分法共有
(3 12! ) (2! 5! 5! ) 种, 因此所求概率为
15 10 5 15! . 5 5 5 5! 5!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