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内容结构图: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塔里木盆地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利用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与交通线路的关系。
3. 理解西气东输工程意义、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运用相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分析西气东输工程意义、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知识基础:学习了中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等特征,对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
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地图、数据、地理要素的综合分析能力,但是不够熟练。
特别是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生活经验:生活经验缺乏,对地理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地理事物的特征理解不到位,对地理问题的解决缺乏经验。
四、教学策略、方法的设计教学策略、方法教学策略1.替代式教学策略本节课主要采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替代式教学策略,老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替学生梳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小组学习策略在分析沙漠公路两旁的绿化带及栅栏的作用,从而延伸拓展至“以桥带路”的典型例子,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8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不同区域“以桥带路”的原因及其作用。
3.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将学生分组,小组内部合作讨论得出答案,抢答,质疑得分,奖励最终得分高的小组,以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竞争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演示法3.讨论法4.发现法5.问题解决法教学思路整个课堂以黄西和蓓蓓两位主持人走进塔里木盆地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通过判断其真伪,分析其原因,进行相关知识延伸迁移,从而掌握本节课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理分析方法。
2. 呼吁积极为解决国家“区域发展不平衡”出谋划策;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保护环境,以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
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教学设计
4.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实地考察、撰写考察报告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情感教育,培养环保意识:通过学习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这里就是位于我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它是一个干旱的宝地。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究这片土地的地理奥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区域的地理背景。
-地理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5.结合课堂所学,与家长分享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知识,了解家长对干旱地区的认知和看法,并记录下来,作为课堂分享的内容。
6.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保证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内容完整、准确。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地图、气候资料等分析简单的地理现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塔里木盆地这一独特地理单元充满好奇。然而,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干旱气候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此外,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面尚需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干旱地区的地理特征,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态度。
干旱的宝地教学设计
干旱的宝地教学设计《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河流分布、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地图、分析数据、观看视频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干旱地区的关注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河流分布、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技能。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塔里木盆地的干旱气候对其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塔里木盆地的干旱气候对其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农业生产、能源开发等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干旱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塔里木盆地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塔里木盆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塔里木盆地在哪里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2. 讲授新课地理位置: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地图,让学生指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范围。
讲解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自然环境: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观察塔里木盆地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这个最大的内陆盆地的特点和魅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对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的引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塔里木盆地这个较为陌生的地区,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塔里木盆地的初步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认识我国这个最大的内陆盆地的特点和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地理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塔里木盆地虽然干旱,但却是一个宝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增强对我国地理的热爱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2.难点:对塔里木盆地干旱气候的理解和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共同探讨塔里木盆地的特点和问题。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与塔里木盆地相关的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学生活动准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活动。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2、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3、理解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的视频资料和层层递进、互为关联的问题探究活动,说出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通过寻宝之旅活动,得出塔里木盆地是一块宝地;通过观看自编的朗读者节目,了解幸福路的更多内容,通过学生课外调查十堰市家庭天然气利用情况和西气东输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关心我国油气资源国情,增强因地制宜、区域共谋发展的观念以及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西气东输工程。
【教学难点】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中华民族一家亲,每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总少不了少数民族的载歌载舞,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去年央视春晚歌舞的片段《天山情》。
这些帅哥、美女、萌娃,同学们知道都是来自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生:维吾尔族。
师:正确。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山脉以南的地区,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里主要是我国的什么地形区?生:塔里木盆地。
师:世界那么大,地理课带你去看看,今天,老师带领同学走进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形状轮廓特别像眼睛的塔里木盆地去看看。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引出课堂主题,在新奇和趣味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进入课堂教学。
【讲授新课】印象塔里木1.教师播放视频《塔里木盆地》2.学生结合视频和课本从位置、范围、气候、河流、植被、人口、城镇、交通等方面谈谈你印象中的塔里木盆地。
3.先小组内交流,然后组间相互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过渡:我们的标题把塔里木盆地称为干旱的宝地,干旱的原因我们刚才弄清楚了,那么,又为什么称为宝地呢,下面我进入本课的第二个环节—寻宝塔里木。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塔里木盆地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盆地、干旱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具体情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增加对该地区的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新疆地区的其他特点有所了解,但对塔里木盆地的特点还需进一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其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塔里木盆地的地图,以便于学生观察和学习。
2.图片:收集与塔里木盆地相关的图片,如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人类活动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3.资料:整理与塔里木盆地相关的资料,以便于学生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如盆地、干旱等概念。
然后提问:“你们听说过塔里木盆地吗?它有什么特点?”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塔里木盆地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示范教案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利用地图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分析造成其干旱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看图说明本区城镇和交通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与水源、绿洲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读图文资料,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及其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2.西气东输工程以及对东西部的影响。
【教学难点】1.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对人口、城镇、交通分布的影响;2.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对东西部地区的意义。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多媒体展示塔里木盆地的风景图片和播放视频【课程引入】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课程引入】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提问: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哪个盆地吗?学生:塔里木盆地。
教师:对,塔里木盆地是一块宝地,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块干旱的宝地。
【新知讲解】一、沙漠和戈壁广布1.塔里木盆地的位置与范围多媒体展示塔里木盆地范围图,让学生读图描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并描述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回答: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征——干旱多媒体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塔里木盆地土地类型图”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面两幅图,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回答以下问题。
(1)塔里木盆地内分布的是哪一个沙漠?(2)塔里木盆地与周围的大洋距离分别有多远?(3)塔里木盆地周围高大的山脉对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有关系吗?学生:(1)塔克拉玛干沙漠(2)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海陆因素)(3)周围高山环抱,使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不易到达,造成气候干旱,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地形因素)教师总结: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因而在盆地内部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范文
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认识,提高地理素养。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2. 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3. 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4. 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5. 保护塔里木盆地的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特点、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
2. 难点: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探讨保护塔里木盆地的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保护塔里木盆地的措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塔里木盆地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塔里木盆地的资料,加深对干旱地区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保护塔里木盆地的措施的可行性和完整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拓展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了塔里木盆地的相关知识。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有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3. 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参与。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条件允许,可前往塔里木盆地进行生态考察。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通过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对干旱地区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位置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塔里木盆地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逐步建立起对塔里木盆地的整体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干旱地区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对塔里木盆地干旱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其地理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资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彩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干旱环境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第一章:引言1.1 目的:引起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1.2 内容: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面积、气候特点等基本信息。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
1.4 教学活动:1.4.1 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
1.4.2 提问:同学们知道塔里木盆地吗?它位于我国的哪个地区?有什么特殊的气候特点?1.4.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塔里木盆地的了解。
1.4.4 总结并引入的学习内容。
第二章: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2.1 目的: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如沙漠、干旱等。
2.2 内容:介绍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干旱等地理特征,以及其形成的原因。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
2.4 教学活动:2.4.1 展示塔里木盆地沙漠、干旱等地理特征的图片,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
2.4.2 讲解塔里木盆地沙漠、干旱等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
2.4.3 提问:同学们知道塔里木盆地为什么会有沙漠和干旱吗?2.4.4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塔里木盆地地理特征的理解。
2.4.5 总结并引入的学习内容。
第三章: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3.1 目的: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如植被、动物等。
3.2 内容:介绍塔里木盆地的植被、动物等生态环境特点,以及其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
3.4 教学活动:3.4.1 展示塔里木盆地植被、动物等生态环境的图片,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
3.4.2 讲解塔里木盆地植被、动物等生态环境的特点,以及其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
3.4.3 提问:同学们知道塔里木盆地有哪些特殊的植被和动物吗?它们是如何适应干旱环境的?3.4.4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理解。
3.4.5 总结并引入的学习内容。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并初步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使学生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通过绘制简图表示塔里木盆地地形分布特点,学会用简图表示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以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盆地地形是本区主要自然环境特征,绿洲是耕地、城市、人口及国内生产总值集中分布的地区,引导学生分析绿洲的分布有助于理解本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突出水对本区域的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影响,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难点:如何从“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和绿洲”图中获取新疆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点及绿洲在干旱地区的作用,并迁移到整个西部地区,引导学生思考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问题。
突破方法:从图8.18入手,将塔里木盆地周围城市标注在地形图上,引导学生观察城市的分布和地形之间的密切联系,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区内的发展扩展到区际间的联系和发展。
四、教学方法地理图像导学法(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以“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指导”——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地理图表,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资源、环境观的渗透。
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重视学生自主发展。
为体现此教学思想,本课主要设计以下的学习方式:1、课前学生收集有关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色产品、风土人情等资料和图片。
七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教学设计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终结性评价: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在本章节的学习成果。
4.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地理素养。
(1)组织实地考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
(2)模拟实验,体验干旱气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课后作业:
(1)绘制塔里木盆地地形图,标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
(2)撰写小论文,探讨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措施。
三、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收集有关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资料,制作成PPT,进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信息、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5.结合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环境特点,设计一项针对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如模拟实验、社会调查等,并撰写活动报告。(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d.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时间安排:5分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塔里木盆地地理环境特点、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绘制塔里木盆地地形图,标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以及主要的水系分布。(开放性实践作业,锻炼学生的地图阅读和空间思维能力)
2.撰写一篇关于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短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措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点及其成因。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2.掌握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土地资源、油气资源的分布与开发。
3.分析塔里木盆地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其开发。
2.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其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2)提问: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其气候特点是什么?2.学习新课(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
(2)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塔里木盆地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油气资源的分布与开发。
(3)案例分析:分析塔里木盆地的环境问题,如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
(4)教师讲解:讲解塔里木盆地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如生态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油气资源开发等。
3.巩固提高(1)课堂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活动:设计一份关于塔里木盆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方案。
4.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塔里木盆地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2.学生在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1.复习教材内容,熟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其开发。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近年来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
3.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塔里木盆地地理环境的关注程度。
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范文
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范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
2. 简要介绍塔里木盆地的特点,如干旱、沙漠等。
教学活动:1. 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或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发表对该地区的印象。
2. 教师简要介绍塔里木盆地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干旱环境产生好奇心。
第二章: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的认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相邻地区等。
2. 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塔里木盆地与其他地理区域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其位置。
2. 教师讲解塔里木盆地与其他地理区域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第三章: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气候环境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如高温、干旱等。
2. 通过数据或图表展示塔里木盆地气候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干旱环境的形成原因。
2. 展示塔里木盆地的气候数据或图表,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气候特点。
第四章: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系统。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系统,包括植被、动物等。
2. 探讨塔里木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保护措施。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系统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 展示塔里木盆地的植被和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其生态特点。
第五章:塔里木盆地的人文特色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人文特色。
2.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示范课教学设计【地理人教八下】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
2.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3.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说明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
2.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难点】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原因及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策略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突出它干旱的特点,说明当地自然环境对人口、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影响;第二部分突出塔里木盆地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彰显这是一块“宝地”。
本节课程设计以西气东输为情境。
围绕着西气为何东输、西气如何东输两个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认识到在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
三、教学流程四、当堂练习1.夏季风不能到达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原因是()A.我国地势西低东高B.距海远,盆地周围高山环绕严密阻挡了夏季风进入C.纬度高,冬季风阻挡了夏季风深入D.海拔太低,夏季风被山岭层层阻挡读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图,回答2~3题。
2.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A.绿洲地区B.沙漠地区C.盐沼泽地区D.平原地区3.影响塔里木盆地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森林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4.读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图,图中有两条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其修建的原因最可能是()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油气资源丰富D.城市、人口分布多5.在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严格规定了28米宽的施工范围,尽量避免破环地表植被,废弃物全部回收处理,土石方全部回填,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A.保护沿线耕地,保证粮食种植B.给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C.保护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D.促进沿线石化工业发展6.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实施西气东输,有助于西部地区()A.发挥资源优势B.缓解能源紧张状况C.优化能源结构D.改善大气状况【参考答案】BABCCA五、课程小结六、板书设计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西气为何东输1.位置和范围2.丰富的油气资源3.能源资源供需矛盾二、西气如何东输1.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2.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西气东输为东西部地区带来的益处4.塔里木盆地的环境保护。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地理与文化2.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3. 年级:八年级4. 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5. 教学目标: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及人类活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及人类活动。
2. 教学难点:理解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干旱地区为何被称为“宝地”。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及人类活动。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及人类活动,重点解释干旱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塔里木盆地内的典型城市——乌鲁木齐的发展现状,了解当地人民如何应对干旱环境。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塔里木盆地干旱环境对当地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改善建议。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塔里木盆地干旱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学习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够绘制简单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2. 理解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等。
3. 认识塔里木盆地的资源分布,如石油、天然气等,并了解其开发利用状况。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2. 了解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和干旱原因;3. 了解塔里木盆地的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情况;4. 探讨如何珍爱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
二、导学内容:1. 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
盆地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
盆地地势低洼,四周环山,盆地内多为平坦沙漠地形。
2. 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和干旱原因塔里木盆地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盆地地势低洼,大气逆温现象严重,降水稀少,湿度低,是干旱形成的主要原因。
3. 塔里木盆地的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情况塔里木盆地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等。
盆地内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此外,盆地内还有丰富的盐矿、硫磺矿等矿产资源。
目前,盆地资源开发利用比较充分,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 如何珍爱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为了珍爱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过度开采;- 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 加强生态珍爱,禁止非法砍伐,珍爱植被覆盖;- 积极开展生态恢复,进行沙漠治理,改善环境质量。
三、导学问题:1. 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是什么?2. 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和干旱原因是什么?3. 塔里木盆地的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情况如何?4. 如何珍爱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四、拓展延伸:1. 你认为如何进一步提高塔里木盆地的资源开发利用效率?2. 你有什么其他珍爱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建议?五、课外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干旱地区的特点和珍爱措施;2. 撰写一篇关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珍爱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
内容结构图: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塔里木盆地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利用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与交通线路的关系。
3. 理解西气东输工程意义、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
运用相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分析西气东输工程意义、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知识基础:学习了中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等特征,对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
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地图、数据、地理要素的综合分析能力,但是不够熟练。
特别是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生活经验:生活经验缺乏,对地理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地理事物的特征理解不到位,对地理问题的解决缺乏经验。
四、教学策略、方法的设计
教学策略、方法教学策略
1.替代式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采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替代式教学策略,老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替学生梳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小组学习策略
在分析沙漠公路两旁的绿化带及栅栏的作用,从而延伸拓展至“以桥带路”的典型例子,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8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不同区域“以桥带路”的原因及其作用。
3.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
将学生分组,小组内部合作讨论得出答案,抢答,质疑得分,奖励最终得分高的小组,以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竞争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演示法
3.讨论法
4.发现法
5.问题解决法
教学思路
整个课堂以黄西和蓓蓓两位主持人走进塔里木盆地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通过判断其真伪,分析其原因,进行相关知识延伸迁移,从而掌握本节课基本知识,掌握地理
理分析方法。
2. 呼吁积极为解决国家“区域发展不平衡”出谋划策;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保护环境,以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
识间的联系,掌握和巩固必要的地理分析方法。
3.增强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地协调观。
六、板图板书
七、形成性评价练习
读新疆部分地区图,回答下面1-2题。
1.下列关于塔里木盆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沙漠广布
B. 气候干旱
C. 河谷农业发达
D. 油气资源丰富
2.该地区城市主要分布在()
A. 盆地内部沙漠地带
B. 盆地边缘绿洲地带
C. 盆地周围高山地带
D. 盆地东部戈壁地带
3.新疆气候干旱,蒸发强,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新疆绿洲居民所利用坎儿井修暗渠而不开凿明渠的自然原因是()
A.减少水分蒸发 B.增加水分蒸发 C.便于
人们维护 D.避免人为破坏
4.读示意图,①河下游河道多年断流,河流两侧的胡
杨林大片死亡,沙漠也步步逼近…2001年,人们调引
博斯腾湖的水流入①河下游河道。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
A.增加灌溉水源
B. 开垦荒漠绿洲
C. 调配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D. 改善生态环境
读图“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5-6题。
5.透明、味道甜美的“冰糖心苹果”产于阿克苏地区,该区苹
果甜美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干旱,低温
C.高寒,日照时间长 D.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6.影响该地区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石油资源 B.水源、地形
C.地形、气候 D.军事、水源
读我国“西气东输”示意图,回答下面7-10题。
7.有关西气东输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A是一线工程的起点霍尔果斯
B. 该工程穿越地势三级阶梯
C. B地形区的传统民居是窑洞
D. 沿线经过9省区,两次跨越黄河
8. 如果沿西气东输的线路进行考察,从起点到终点,自然
景观会如何变化()
A.水田一草地一旱地一沙漠 B.草地一沙漠一水田一旱地
C.沙漠一草地一旱地一水田 D.旱地一沙漠﹣水田一草地
9.“西气东输”工程重要意义,下列叙述不相符的是()
A. 增加了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
B. 加重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
C. 增加了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
D. 改善了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的质量
10.西气东输的西段与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路径和今天的陇海﹣兰新铁路干线基本吻合,其主要原因是()
A.弘扬爱国主义热情 B.属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
C.地形比较平坦 D.劳动力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