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场驱动战略

合集下载

创新营销创新思维驱动的市场策略

创新营销创新思维驱动的市场策略

创新营销创新思维驱动的市场策略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具备创新营销的能力。

创新思维作为驱动营销创新的核心要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创新营销的概念,并介绍几种以创新思维为驱动的市场策略。

一、创新营销的概念创新营销是指企业在实施市场营销活动时,运用创新思维,开展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等多方面的创新活动。

它不仅仅是在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的延伸,更是一种面向未来、面向客户需求的全新模式。

二、以创新思维为驱动的市场策略1. 创新产品策略创新产品是创新营销的核心。

企业可以通过运用创新思维,不断探索客户的需求,开发出具有独特特点的产品。

例如,苹果公司凭借iPhone的创新设计和先进功能,成功打造了全球知名的智能手机品牌。

为了实施创新产品策略,企业需要加强研发能力,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并与消费者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市场需求。

2. 创新服务策略创新服务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创新服务不仅仅包括提供独特的售后服务,还包括通过运用新技术或新理念来改变服务方式。

例如,快递行业采用无人配送、即时查询等服务模式,提高了效率和用户体验。

在实施创新服务策略时,企业应该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并通过不断学习、改进服务流程来满足客户的期望。

3. 创新渠道策略创新渠道是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手段。

通过创新渠道,企业能够更好地与客户接触,提供更便捷、更个性化的购买体验。

例如,电商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了全新的销售渠道,让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购物。

为了实施创新渠道策略,企业应该积极探索新渠道,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渠道效率。

4. 创新传播策略创新传播是企业推广产品和品牌的重要方式。

通过采用新颖、独特的传播方式,企业能够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传递出独特的品牌价值。

例如,以往电视广告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但现在企业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来进行更加有创意的传播。

浅论企业驱动市场战略

浅论企业驱动市场战略

浅论企业驱动市场战略作者:袁小文来源:《商品与质量·消费视点》2013年第11期摘要:驱动市场是创造需求的战略模式,它和市场驱动是市场导向的两个方面。

驱动市场战略可以使企业由被动满足顾客需求转向主动创造顾客需求。

本文通过对驱动市场战略的内涵、维度的分析,归纳了驱动市场的方法。

关键词:驱动市场;市场驱动;价值创新2000年2月,在对包括Dell,Amazon,Body Shop等全球25家领先企业进行研究之后,Kumar和Scheer Kotler认为:尽管众多企业倡导市场驱动(Marketdriven),但业内以高成长为标志的领先企业更多的表现出驱动市场(Markerdriving)的特征。

“驱动市场”战略成为营销创新领域的新课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一、驱动市场战略Sheth and Sisodia认为,驱动市场是指组织采取一些主动方式重塑、教育和引导市场参与者的偏好及行为,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Kumar概括了驱动市场的两个特征:顾客价值主张的非连续跳跃式创新和支持这一创新的独特的价值网络的重构。

笔者认为,驱动市场是企业通过影响产品、市场和行业层面的价值创新过程而领导行业环境演进的根本性的战略。

这种战略认为,消费者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在当今市场激烈的竞争下,消费者在产品的技术性和专业性方面具有盲点;同时,又易受周围购买环境的影响。

因此,消费者需求具有引导性。

企业可以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来创造有需求价值的新卖点,改变市场结构及市场成员的行为,领导行业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驱动市场的维度驱动市场的维度包括实现途径和驱动层面。

(1)实现途径:①技术变革。

驱动市场的企业仍然应该关心技术上的不断创新,特别是对以功能为主要卖点的企业。

技术变革以诸如新产品开发、建立技术进入壁垒等方式实现;②价值创新。

驱动市场的本质是变革和创新,技术和产品创新是实现驱动市场的有效途径,但不是必须的和唯一的途径。

由于技术创新的艰巨性,更多企业应该将驱动市场转向非技术创新方向,通过重设市场边界、超越现有需求、市场细分、渠道重组、组织变革等创新来主动影响市场;③领导。

市场经济中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市场经济中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市场经济中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与传统的依靠资源和资本积累获取竞争优势不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脱颖而出的必由之路。

1. 创新带来竞争优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于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赢得市场份额和客户信任。

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以及营销模式创新,企业可以不断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稳固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

2. 创新促进长期发展市场经济中,没有谁能靠抄袭和模仿长久立足,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公司应该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完善产品和服务,开发新的市场,以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3. 创新需要制度支持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来促进。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对创新的扶持和引导,减少创新的风险和成本,为企业提供施展创新的空间。

同时,企业自身也要建立创新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想法,给予创新团队必要的资源支持。

4. 创新驱动发展的挑战尽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着巨大的优势,但也面临着挑战。

市场的竞争激烈,创新的成本高昂,创新周期长等问题都需要企业克服。

同时,创新也需要企业具备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以便更好地创新。

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勇于创新,将创新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从而在市场经济中迈出坚实的步伐。

企业市场导向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企业市场导向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企业市场导向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制定和实施市场导向战略来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市场导向战略是基于对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的深入了解,通过市场导向的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活动,以满足客户需求并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策略。

首先,企业在制定市场导向战略前,需要进行市场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和数据收集,企业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市场的发展趋势。

基于这些信息,企业可以确定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市场,并确定市场导向战略的重点和方向。

其次,企业需要将市场导向的理念融入产品开发过程中。

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市场导向的产品开发,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并提升产品价值。

企业应该通过市场调研和客户反馈来了解市场需求,然后根据这些需求来设计和开发产品。

同时,企业应该注重产品的独特性和差异化,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市场导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营销活动起着关键作用。

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市场推广和销售策略,将产品推向市场并获得销量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市场导向的营销活动应该注重客户需求和体验,通过个性化的推广方式和全方位的售后服务来满足客户的期望。

此外,企业还需要通过市场营销活动来监测和评估市场反馈,及时调整战略并做出相应的改进。

然而,企业市场导向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增加了制定战略的难度。

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导致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战略。

其次,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也影响着市场导向战略的实施。

如果企业缺乏研发和营销的能力和经验,就很难成功地实施市场导向战略。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企业可以采取一些策略。

首先,企业应该建立市场导向的组织文化,将市场导向理念融入到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方式中。

其次,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市场研究和分析体系,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此外,企业还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专业化的团队建设,提升组织的研发和营销能力。

产品创新的市场拉动与技术驱动战略

产品创新的市场拉动与技术驱动战略

产品创新的市场拉动与技术驱动战略在企业产品创新中,有两种战略形式可供企业选择:即市场拉动战略和技术驱动战略。

这两种战略形式的出发点虽然不同,但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完全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开发出的新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产品创新市场拉动战略技术驱动战略在企业产品创新中,有两种战略形式可供企业选择:即产品创新的市场拉动战略和产品创新的技术驱动战略。

这两种战略形式的出发点看似绝然不同,实际上企业完全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开发出的新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产品创新的市场拉动战略产品创新市场拉动战略认为:企业应该了解当前顾客的需要,按照当前顾客的需要来设计和开发产品,即产品创新活动应完全以当前市场上的顾客需求为准绳,设计和开发当前顾客实际需要的产品。

为达到此目的,企业新产品开发部门应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深刻认识和了解顾客的当前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技术创新来设计和开发出新产品来满足顾客的当前需求。

理想的产品创新市场拉动战略会产生一个已经准备前来购买的顾客群,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使顾客方便地买到该产品。

产品创新市场拉动战略的逻辑是“需求中心论”。

“需求中心论”来源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主流经济学的凯恩斯定律(keynes law of market)。

与上世纪初著名的萨伊定律(say’s law of market)供给自己创造了自己的需求完全相反,该定律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自己的供给。

就企业的产品创新战略来说,“需求中心论”内涵在于:产品创新的关键是顾客的需求分析,如果新产品完全是按当前顾客的需求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投入市场后就会自动创造出一种属于自己的顾客群。

简而言之,按照”需求中心论”的思想,企业产品创新的市场拉动战略的逻辑就是“市场变,我也变,我变随着市场变”。

大多数学者发现,企业产品创新的市场拉动战略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Narver and Slater(1990)以一家美国公司的113个战略事业单位为样本,采用MKTOR量表来度量企业产品创新的市场拉动性,证实产品创新的市场拉动性与资本回报率之间呈现正相关;Jaworski and Kohli(1993)则以美国的102家公司的222个战略业务单位为样本,采用MARKOR量表来度量产品创新的市场拉动性,其结果也是市场拉动性与整体绩效之间成正相关关系。

海底捞市场驱动战略分析

海底捞市场驱动战略分析

海底捞市场驱动战略分析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民营企业。

公司在张勇董事长确立的服务差异化战略指导下,始终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以创新为核心,改变传统的标准化、单一化的服务,提倡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将用心服务做为基本经营理念,致力于为顾客提供“贴心、温心、舒心”的服务;在管理上,倡导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为员工创建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和亲情化的管理模式,提升员工价值。

海底捞如何获得成功:一:市场定位根据使用者定位:因为进店消费的多为同事、情侣、家庭消费;指定消费场所;乐意等待,喜欢免费食品和水果;烈性酒消费量低,啤酒消费量中等,软饮消费量高;喜欢和服务员聊天;态度谦和;回头客居多;结账时对消费金额不太计较;受过良好教育,思路清晰,谈吐不凡。

所以,海底捞是定位在青年白领的。

品牌定位在中低档,价格在49至100。

这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还是可以被顾客接受的。

企业定位:相对东来顺而言,海底捞应该是“新生代火锅”,即理念新(融汇南北火锅特色)、标准新(海底捞的锅底用油不是传统老油,而是单独包装的新油,符合现代人的健康卫生要求)、服务新(著名的“变态”服务)、顾客新(年轻白领)、管理新(全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因为如果海底捞为自己贴上“新生代”的标签,那么35岁以下的年轻人对海底捞的忠诚度会更高。

这样,海底捞的品牌内涵就更有竞争力二:特色营销海底捞的战略目标很清晰——保障顾客满意度,以达到品牌建设的目的。

它虽然是一家火锅店,它的核心业务却不是餐饮,而是服务。

在服务意识不高的中国火锅市场,这无疑是一大特色。

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致力于为顾客提供全方位服务。

通过细致入微,人性体贴的服务,让顾客真正体会到“顾客就是上帝”的感觉。

实行低价策略,使顾客感觉到物美价廉。

另外海底捞还有如下营销战略1、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营销队伍。

驱动市场战略及其实施条件研究

驱动市场战略及其实施条件研究

驱动市场战略及其实施条件研究作者:张欣瑞周晓琳来源:《中国市场》2015年第03期[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驱动市场战略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战略思维模式,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已有研究和相关理论,描述了驱动市场概念的演化进程,探讨了驱动市场战略的内涵,并分析了驱动市场战略实施的条件。

[关键词] 驱动市场;战略实施;实施条件[DOI] 10.13939/ki.zgsc.2015.03.0831 引言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创新的快速发展,以及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传统的、被动的市场驱动方式已经难以维持企业发展;相反,全新的、主动的驱动市场成为企业应对复杂、变化环境的重要选择。

同时,驱动市场战略作为全新的企业战略方式,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良好执行、充分发挥作用,因此,研究驱动市场战略实施的条件是一项重要任务。

2 驱动市场概念的演化从驱动市场概念提出之后的整个演进进程来看,学术界最早提出的是一种驱动市场根植于企业的组织文化价值体系中的观点,这种观点被人们说成是一种文化观,它更多地强调驱动市场是一种理念、思想和哲学层面的内涵。

后来,人们发现驱动市场不单单是一种文化、一种意识,驱动市场还应包括行为层面的观念。

为了更好地解释和理解驱动市场,人们又从行为层面描述了驱动市场,指明驱动市场应采取哪些行动,本文将其概括为驱动市场行为观。

驱动市场文化观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60年,最早由Levitt提出“企业在本质上是一个满足顾客需求的组织,通过满足顾客需求,使消费者愿意与企业达成交易,这样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1]。

这一观点其实就是驱动市场导向概念的雏形,它从文化的角度界定了企业如何驱动市场的发展,说明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需要根植于企业文化中。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创造性的开发新产品,教育、引导消费者,将各个部门的精力和资源整合到一起,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学习市场营销驱动发展战略的心得体会

学习市场营销驱动发展战略的心得体会

学习市场营销驱动发展战略的心得体会引言市场营销作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和掌握市场营销驱动发展战略,我深刻体会到了其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并总结对于研究市场营销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些关键要点。

战略定位和市场分析的重要性在研究市场营销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战略定位和市场分析的重要性。

战略定位是指企业在市场中选择的独特的定位点,它决定了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而市场分析则是在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确定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群体。

只有通过有效的战略定位和准确的市场分析,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的关键研究市场营销驱动发展战略还使我深刻认识到了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的关键性。

品牌建设是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和认知度,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市场推广则是将品牌传播给更多的目标用户群体,通过多种营销手段(如广告、促销、公关等)对市场进行有效的渗透和推广。

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的有机结合,可以为企业带来持续的市场增长和盈利能力。

数据驱动和精细化运营的重要性当今的市场环境中,数据被认为是最有力的战略驱动力之一。

通过研究市场营销驱动发展战略,我深刻体会到了数据驱动和精细化运营的重要性。

数据驱动是指通过收集、分析和运用大量的数据来指导决策和行动,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制定更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而精细化运营则是指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和优化,通过精确的、个性化的营销策略来提高市场效果。

数据驱动和精细化运营的结合,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

持续创新和反思的重要性研究市场营销驱动发展战略还使我认识到了持续创新和反思的重要性。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以保持竞争优势和市场领先地位。

同时,企业也要不断反思自身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执行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市场驱动战略
市场驱动战略,就是以市场化带动工业化,运用产业集群的理念,着力构建富有特色的专业市场,通过专业市场的培育,面向国内外广泛吸纳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尤其是吸引大批中小型相关企业在市场周边进行空间集聚,从而形成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产业特色鲜明、企业分工协作、品牌辐射力强的产业集群,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极点。

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导向战略。

市场驱动战略所遵循的是市场导向型经济发展路径。

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主要有两条,即:资源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

在大多数人看来,资源导向型(有什么资源就发展什么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甚至是唯一路径。

然而,就某一区域而言,可用于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毕竟是有限的,经过一定时间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会逐渐消耗怠尽,尤其是那些依赖不可再生资源维持经济发展的地区,当资源枯竭时,其产业也就衰退,经济随之陷入停滞状态,这种现象就是“资源导向型陷阱”。

大量的实践证明,一个地区仅仅依靠本地资源是难以维持其经济长久发展的,资源即使暂未枯竭,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条件下,也不可能阻止其向外流出。

因此,在现代市场条件下,我们应当尽快转变传统的思维定势,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应当逐渐从资源导向型转向市场导向型,因为通过市场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方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无穷后劲。

市场驱动战略的核心是产业集聚效应。

专业市场的发育,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能够不断吸引一大批中小型相关产业在市场周围集聚,进而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在这个产业集群中,企业的生产与交易成本比分散经营要低得多;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更加精细,社会化协作关系更为紧密;由于空间距离小,能有效地促进企业之间进行良性竞争与合作;同时,由于大量同类企业在同一空间集聚,有利于形成区域共同品牌,增强市场的辐射能力,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一些发达省份,尤其是浙江省的一些区域,在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甚至是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其特色产业却发展迅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零资源经济”现象。

海宁市并不生产皮革,却成了闻名国内外的“中国皮革之都”,年销售额近200亿元;嘉善县不产木材,却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基地,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玉环县不产铜,但以阀门为主的铜材加工业却在全国名列前茅。

这些地方的成功经验证明,特色经济并不就是资源优势经济,没有资源优势,未必不能形成特色经济,他们的经济发展路径实质上就是实施市场驱动战略。

1992年,山东省沂蒙山区沂源县外经贸委主任朱新礼主动辞职下海承包了当地一个濒临破产的水果罐头厂,依托当地富产苹果的资源优势,开始生产浓缩果汁,这就是汇源的起源;1994年,汇源又将总部移至北京顺义,控制了当地大片的果园,从此北京汇源开始了;2001年,为了进一步发展,朱新礼又跟德隆旗下的新疆屯河公司合作成立了北京汇源集团,从而又有了资金和更大的资源保障,现在汇源又准备控制三峡新库区的大量柑桔产地。

朱新礼没有错,他有着山东人的诚实和憨厚,他觉得果汁就应该从做果园开始,只有控制好果园的质量,才能真正保证产品的品质,所以汇源十一年来,一直采用汇源一个品牌,当然这也是后来汇源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一句口号,曾伴随着汇源雄霸果汁行业8-9年,但总归显得比较单调和呆板。

2001年,统一鲜橙多带着PET的包装来了,康师傅的每日C来了,可口可乐的酷儿晃着大脑袋也来了,虽然老百姓也没搞清楚他们的果园在哪里,但就这么轻易地被
他们征服了,品牌的力量,市场的力量,让我们觉得可怕,你可以说他们炒作,可以说消费者不理智,但市场份额被他们抢跑了,钞票把他们的腰包装鼓了。

就在今年年初,农夫果园也在一对父子的扭摆中粉墨登场,它的30%浓度、三种口味的混合、特色的包装、广告的新意一下子就抓住了老百姓的心,销售更是扶摇直上,但回头想想,养生堂的老钟有什么果园呢,他的龟鳖丸在海南,他的朵而、清嘴、成长快乐在实验室,他的农夫山泉倒是真材实料地在千岛湖,但千岛湖除了蛇岛猴山,哪里来的果园呢,本来就没有什么果园,果园里劳作的农夫只是给出一个概念,这就是品牌。

从上面的例子,说明从资源发展导向到市场发展导向的发展是一个企业所必需的。

汇源果汁的前期发展是属于资源导向型,资源是小企业发展所必需的一点。

首先,在企业规模较小的时候,无法应对高企业运营成本、物流成本等等,在这样的条件下就要求企业以资源为导向,降低成本才能让其产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

其次,小企业的发展更多是局限于区域性,品牌意识也同样是一个没成型的。

在企业得到初步的发展之后,企业就必须向市场导向发展。

如果在中后期的发展还是一样依赖于区域资源的话,那就会进入上文提到的‘资源性陷阱’。

汇源的一大失败就是在这一重要的发展阶段所依赖的资源依然是企业初步成长起所依赖的国内资源,但资源的泛区域化能从另一方面降低成本,汇源却没有大力开拓海外资源,而且单一品牌的单调与发展的自我限制,在遇到外来先进大企业的营销冲击之后,其弱点则显而易见。

以本地资源优势发展自己的产业,保生存求发展,不愿意冒风险,没有整体市场营销概念,这就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现状,也是一种怪圈,如何能跳出这样一个狭隘的怪圈,中国的品牌才能真正找到发展的大空间,也许这就是我们最要更新的重要观念之一。

市场驱动或不全面的市场驱动都同样的是失败的。

市场驱动在企业发展的后期应该完全淡化,不应该让资源的区域性来制定企业长远发展的营销战略。

以市场为导向,也就是以客户最根本的需求为导向来制定相关的长远发展战略,那才是企业壮大的生存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