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儒学对中国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儒学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一位教育家、思想家,后人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称其为“圣人”、“先贤”等。孔子的思想学说,主要集中在《论语》中。北京师大的于丹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上对《论语》的通俗演绎,在中国掀起了对孔子及其《论语》的国学热潮。这个现象的背后说明国民普遍缺少方向感,也再次印证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中国人的眼睛是向后看的,而不是向前看。中国人喜欢在经年尘封的历史中挖掘出一些东西拿来咀嚼,滋味凝重而苦涩。

人们对孔子及其思想大都给予了正面的理解,喜欢阐释他对中国的正面影响。其实,孔子对中国也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人们不应一味夸大正面而忽视负面。孔子只不过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的一位,就如同马.克.思是德国众多哲学家中的一位一样,没有必要把他抬到“至尊”、“至圣”的地步,并将其神话。

春秋战国之后的秦帝国,是蔑视孔子及其学说的,秦始皇采取的是焚书坑儒的政策。

中国历史上尊孔、祭孔是从汉代开始的,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过鲁首次祭祀孔子,从此开启了朝廷祭祀孔子的先河,也从此正式确立了孔子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历史地位。汉高祖刘邦为何尊孔?这与秦帝国的快速灭亡是紧密相关的。实力强大的秦帝国在统治了14年后即告崩溃,汉刘邦要治理国家,不能不分析其中的原因。秦帝国外视强大,其实内部混乱,缺少社会秩序,政客们也各怀鬼胎。焚书坑儒,更是搞得士大夫阶层惶恐不安。秦帝国缺少一种东西,让人们忠心耿耿、死心塌地地臣服于朝政。汉刘邦意识到必须找到一种东西,从精神上彻底禁锢人们的思想,从而达到完全巩固帝国统治的目的。他找到了,这就是孔子的儒家学说。孔子有许多言论,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安贫乐道”等,加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和“听天由命”的宿命思想,就成了维系社会关系的妙方良策。按照这种思想,治理国家之法与治理家庭之法完全相同,管理国家就像管理家庭一样,子不能忤父,臣不能逆君;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子要孝父,臣要忠君。向臣民宣传这种思想,社会秩序及其结构一下子确定了下来,社会管理也就变得非常容易和简单了。有“离经叛道”之人,群起而诛之,社会焉能不稳?汉王朝稳固统治了400多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之一。

王朝虽然社会稳定,但社会结构过于僵化,人们的思想受到了禁锢,社会发展滞缓。

唐王朝礼佛,而怠慢了孔子。唐代社会非常开放,人们的思想也很解放,朝廷内部甚至有违纲常的事情。但是,思想解放之后,人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空前的释放,社会的发展步伐必然加快。唐朝不仅创造了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也把经济发展推升到了空前的高度,以至于使盛唐中国成为了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强大的唐帝国创造了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伟大成就,成为中国人勤劳、智慧和能力的象征。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政治地位,非今日可比,以至于我们今天要高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口号。

毛.泽.东不仅不尊孔,而且还要批孔,把孔子批得臭不可闻,文革期间祭祀孔子的碑林庙宇等更是遭到了空前的破坏。毛.泽.东时期给人的感觉是社会有点乱,不像今天这么稳定,经济也不像今天这么发达。

中国历史上有尊孔的时期,也有不尊孔的时期,社会有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有发展滞缓的时期。因此,孔子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都十分正面。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大都没有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其中有发展得很好的,也有发展得不够好的。因此,没有孔子,社会也不会糟糕到哪里去。

孔子有许多思想,现在很难看到其积极意义了。像“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自不必说,其他的如“安贫乐道”,在当今社会就很难产生正面的回响。孔子的很多言论都是可以正反两方面理解的,现在一般人不会把“安贫乐道”往正面理解,而是把它理解成“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孔子对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是所谓的两个“道”,即“中庸之道”和“君子之道”。尽管人们经常把“中庸之道”往正面理解,但是这个词确实难以让人们产生积极的反应。“庸”在中文中是个贬义词,再加上“中”字,更让人们难以想象。孔子的学说在很多方面都是教为人处事的,“中庸”就是教人不走极端,走中间路线,这样才不会受到人们的攻击,才不会受到伤害,是明哲保身之法宝。但在今天看来,这就是教人不求上进,不求最好,只求得过且过,就是从众心理。在这样一种思想指导下,人们如何创新?谁还敢于创新?社会还怎么进步?西方国家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探索,而中国则提倡中庸、从众,难怪中国发展滞缓了,难怪中国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了。科学研究实际上就是一个探索极限和扩大视野的过程,不走极端就不可能有新的发现,因为新的东西大都在常人的视野之外。孔子自己就没有做到“中庸”,他一生做过很多营生,与李白一样也在官场失意过,与李白不同的是,李白失意后走上了诗化的境界,而孔子则走上了教育之途。其实,孔子并不中庸,他敢为天下先,广收门徒,传道解惑,创立儒家学说,如果他中庸的话,怎能做出如此伟业?如果谁相信了中庸,最后就可能变得非常平庸。封建帝王宣传中庸之道,并不是他们自己想平庸,而是让臣民们平庸,不起来反抗他们,以达到封建统治的目的。

“君子之道”在当代中国也很难向人们传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孔子官场失意后总结出来的官员行为准则,可见孔子对官场还是有所期望的,希望官场都能按照他的理想行事。从孔子那里可以看出,中国的官本位思想古已有之。

西方国家对先哲大都采取了理性的态度,从不将他们神话,如对泰勒斯、柏拉图、苏格拉底等,只有宗教才将教宗神话,但宗教是唯心主义的,而且是反科学的。中国的古代学派大都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如果在学派内部崇拜一下自己的先哲倒也罢了,但让全国的普通民众也顶礼膜拜,就必定是在愚弄百姓了。开明盛世,信仰自由,思想多元,有人信奉孔子,就必定会有人不信孔子。这是文明社会的显著特征。

孔子毕竟是两千多年前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孔子的学说有他那个时代的先进性,也有他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应该把他放到那个时代背景下进行研究。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还按照孔子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那无疑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倒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