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价格论理念更新与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税收筹划现实意义研究论文

税收筹划现实意义研究论文

税收筹划现实意义研究论文税收筹划是企业为了合法减少税收负担而采取的一种方法,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税收的不断攀升,税收筹划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必不可少的手段。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税收筹划现实意义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首先,税收筹划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税收都是一笔不可忽视的成本。

税收筹划通过对企业财务和税务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降低企业税务负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在激烈竞争的商业环境下,企业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更加健康地发展。

其次,税收筹划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对于多数企业来说,持续竞争预示着不断雕塑成功的过程。

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是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和利润的。

合理运用税收筹划手段,可以帮助企业挖掘内部优势,有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公司产品竞争力,降低市场风险。

第三,税收筹划能够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通过适当的税收筹划规划,企业可以使企业正常发展而不受税收方面的限制。

比如,减少税收成本的同时,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不断扩大规模、优化效益、更新技术,从而更好地发展企业自身。

最后,税收筹划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效地调控各类资源和资金。

企业通过税收筹划的方式减轻税收负担,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了企业的投资能力,进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税收筹划对于企业的实际意义是很大的。

税收筹划不仅能够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税收筹划已经成为企业必备的一种敏捷手段,研究如何更好地运用税收筹划手段,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对于推进企业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重大的现实必要性。

22732711

22732711



税 收 价 格论 的基 本 观 点
税收价格论起源于 1 7世纪欧洲 的“ 公需说 ” 交换说” 公需 说” 为 , 和“ 。“ 认 税收存在 的依据在 于纳税 人对公 共需 要和
公共福利的要求 , 国家的职能是满 足公 共需要 和增进公共 福利 , 一职能 的实现需要 税收来 提供物 质资 源。“ 换说 ” 这 交 认 为, 税收是 纳税人 为获得 国家提供 的安全保护 和公共秩序等公共品所4 ̄的一种代 价 , 和纳税人之 间是一种 利益交换 - , t 国家
换一方应有的权利。应在整个公共部 门经济的全过程 中体现税收本质上的平等交换关 系, 并以法律 的形 式予以确定和保护。引进税收价格论 , 对提供新的税收征 管思路 , 强化税收征管工作 , 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
义。
[ 关键词] 税收价格论; 税收征管; 交换说
[ 中图分类号] S04 [ F 1.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4 9 3 (0 6 0 08 0 10 — 39 20 )5— 07— 3
关系 , 国家征税 的依据是其 向纳税人 提供 了公共 品。林达尔在 “ 公需 说” 交 换说 ” 和“ 的基 础上 。 一步 系统 地提 出了税 收 进
价格论。
林 达尔在维克赛尔的基础上建立 了关于公共品供应的模 型。该模 型指 出: 既定的个人 预算约束 和消 费偏 好下 , 在 A对 公共品的需求 曲线从 B的角度看 , 为供 给曲线 , 可视 反之亦然 。当 A与 B的两条 需求 曲线标 于 同一矩形平 面图上 时 , 该模 型将产生唯一的稳定交点。这一点 , 被称为林达尔均衡点。该点决定着公共品供需 的均衡数量 , 同时也决定 A与 B各 自 应
3 税收 目的如何实现?纳税人支付税收的 目的在 于获得政府提供的公共品 ,税收价格 ” 体现 了纳税 人作为购买者 . “ 就 的根本权力 。因而作为公共品提供方的政府“ 给付” 为 , 行 包括对 已经取得 的税收应 当如何 安排使 用 , 应当提供何 种公 共

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和实证探讨

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和实证探讨

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和实证探讨一、引言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也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重大问题,尤其是为了应付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我国大规模地进行投资。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后期必然会给我国的通货膨胀带来很大的波动。

而对于通货膨胀问题,经济学家通常比较关心政府是如何来影响和决定通货膨胀的问题。

弗里德曼说过“通货膨胀永远是一个货币现象”,经济学家以前也指出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的供给来控制通货膨胀,而且很简单地认为:在充分长的时间后,价格的增长率等于产出的年增长率减去货币供应的年增长率。

但这其中存在很大一个问题就是,人们今天的货币持有量不仅取决于上述两者之差,还取决于消费者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

因此,政府仅依靠货币政策无法完全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政府必须通过其他的途径来控制通货膨胀。

伴随着这种质疑,Leeper(1991)以及后来的Woodford(1994,1995,2001)和Sims(1994,1997),Cochrane(2000,2001),Daniel(2001),Dupor(2000)等学者提出了新的价格决定理论: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FTPL)。

他们指出政府的财政政策在决定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该理论与货币数量的价格决定理论是完全相冲突的,这使得经济学家们开始从另外一角度来审视通货膨胀。

如果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成立,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来讲,货币主义所奉行的单一货币规则,无论是紧盯通货膨胀的名义锚政策,还是M2供应量的中介目标都将失去意义,从长期看,选择合理的财政赤字规模和结构,以及合理的税收结构才是解决通货膨胀偏差的最终办法。

因此,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仅可以为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提供另一种思路,而且可以为政府重新估计财政政策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国外关于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的研究文献是比较多的。

关于税法方面的论文怎么写

关于税法方面的论文怎么写

关于税法方面的论文怎么写纳税是我国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税法是保障纳税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税法论文,供大家参考。

税法论文篇一:《税法用于企业管理论文》一、税法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对于税法,大多数人是非常熟悉的,对于企业管理,很多人也不陌生,但是将税法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却并不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但是在今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依法治国等治国理念的出现,使得法律与企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与法律体系中其它法律相比,税法与企业的关系相对更直接,所以说,将税法融入到关乎企业运行的企业管理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根据当前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税法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税法影响企业的会计工作很多人习惯把企业的会计工作独立于企业管理,事实上,企业管理的范围非常宽泛,只要与企业的日常运行有关,都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而税法是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税法影响企业的会计工作是税法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的一种体现。

首先,企业会计工作的内容与税法密切相关。

税法是国家为了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而存在的,税法的种类不同,调整的关系不同,对企业的要求也就不同。

比如营业税,它的征收对象就是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内容就是供应劳务,转让资产等过程中的所得额。

这样一来,如果企业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涉及到劳务供应等内容,那么在会计工作中,就必须按照营业税法的相关规定填写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账簿。

由此可见,企业会计工作的内容应该是与税法的相关规定相对应的,只有这样,国家税收工作的开展才能相对更顺利,企业管理工作才能合法有序。

其次,税法影响会计工作从业人员的要求。

与企业管理中其它领域的工作人员不同,会计工作的从业人员的要求通常会受到税法的影响。

企业的规模不同,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不同,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是无法从事会计工作或者与会计工作直接相关的其它的工作的。

2024年税收制度与税务筹划(二篇)

2024年税收制度与税务筹划(二篇)

2024年税收制度与税务筹划论企业国际税收筹划[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减轻企业税负,降低成本费用水平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合理筹划企业的各种税收,使企业税负最轻,成为目前企业面临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这便产生了企业税收筹划问题。

本文从企业外部经营管理和内部会计核算管理两个层面,讨论了企业税收筹划的主要策略和方法,并以之探究当前企业税收筹划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管理税收筹划节税选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状况显得尤为突出。

我们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形成按照波特竞争优势理论,主要靠降低成本和细分市常各种税金作为企业成本费用的构成项目,对企业会计收益和企业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

当前,不同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存有不同的政策倾向性,在不同国家、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存在很大的税收政策差异性,以及会计制度规定在会计处理方法的弹性选用,这些都为税收筹划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条件。

如此便产生了怎样纳税,如何纳税,何时纳税等对企业最为有利的问题,即企业税收筹划问题。

因此,笔者拟从企业外部经营管理和内部会计核算管理两个层面,即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探讨当前企业税收筹划的主要策略和方法,阐述企业税收筹划的现实意义。

税收筹划(ta____planning)是指在国家政策的许可下,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立法导向,通过对企业筹资、投资、经营管理等活动进行合理的事前筹划和安排,取得“节税”(ta____saving)效益,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活动。

其内在涵义表明:筹划性是税收筹划的重要特征之一,要求企业依据税法对纳税事宜作出事先安排。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经营活动一旦发生,一般情况下纳税义务便产生了,这时想方设法少交税款,就已不是税收筹划了,而可能是偷漏税的违法行为了。

因此,企业在节税时要高度重视事前筹划和安排。

浅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革与现实意义

浅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革与现实意义

浅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革与现实意义摘要:古代以土地税为主的赋税制度的设计、变革对于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政权的生存至关重要。

根据中国古代三次里程碑式的赋税变革历程,对影响变革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求寻找有益于当今社会税制健全完善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赋税制度;制度变迁;税制改革在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许多次的赋税变革,而唐朝中期的两税法,明朝中后期的一条鞭法,清朝前期的摊丁入亩则是这些赋税变革中力度最大的三次。

它们的实施不仅对稳定当时的社会经济秩序,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还对后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寻求符合当今社会税制健全完善的有效途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实现更加全面的小康社会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一、中国国代赋税制度变革的三大里程碑1、两税法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人丁为本的赋税制度开始向以土地、资产为本转移。

纵观两税法实施之前的中国赋税制度,大都是以人丁为征税之本,而以人丁为征税之本的前提条件是纳税人必须有相应的土地、资产。

唐朝前期由于实行均田制,广大农民基本都有田可耕,社会经济繁荣。

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畅行无阻,税源充盈。

然而,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特别是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大批农民丧失土地沦为地主的佃户,唐朝政府控制的农户越来越少,赋税来源逐步枯竭,以均田制为基础,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已经无法实行,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唐朝政府为了增加收入,另立多种税目,恣意勒索,以致人民负担日趋沉重,社会矛盾一触即发,这种情况如再继续下去,将危及唐朝政权的存在。

以上情况说明对旧税制的变革已经刻不容缓。

公元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下令正式实施两税法。

两税法的实施扩大了税源,简化了手续,增加了财政收人,挽救了唐朝中期以后的经济危机,稳定了唐朝政权的统治。

网上银行操作风险探析

网上银行操作风险探析

网 上 银 行 操 作 风 险探 析
口常建 斌
( 中国建设银行 山西省分行法律事务部 , 山西 太原 000) 30 1
本支 出大 大增加 , 也使纳税人为理解 和和 执行 新税法 的财力 、 精力和 时间花 费大大
增加 , 从而使税收成本大大提高。
税种和税率设计档次太 多, 税款 的计
性地攻击某几个账户 , 是散而小的客户群
体, 攻击对象广 , 影响波及面 宽。 ( 我 国网上银行操作风险现状 三)
我 国 网 上 银 行 操 作 风 险 事 件 主 要 为
( 网上银行 操作风 险与传 统银 行 二)
操 作 风 险 的差 异
欺诈 。9 8年后, 17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 下, 我 国银行业 出现 了新的转机, 四大国有专 业
算方法复杂, 制度效应不高 。
() 会 环 境 因素 2社 目前 我 国 纳 税 人 自觉 纳 税 的 意 识 还
不强 , 偷逃税现象还很严重 。税收法 治化 程度 不高 , 党政 部 门、 地方政 府干预 税收 执法的现象还大量存在 , 收的社会服务 税 体系还不健 全等 。
() 员 因素 3人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 出版社, 0 7 6 20 年 月
减 少人们对偷逃税 的利益诱惑 , 使偷逃税
意义不大, 税也不心疼。 缴
3 强化 税 收 征 管 、
培养 , 建立不 同岗位和不 同重点 的教 育培
推广 电子税务 ,利用 计算机 管理 税 收, 逐步实现 电子 申报 、 网络传输、 电子数 据交换等快捷、便利 的 申报纳税方式 , 是 实现税 收征管现 代化的支撑, 也是 降低 征
提供 部分或者 全部服 务或者业 务 中断而

试析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试析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现代经济信息464试析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霍彦锋 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思想内容是核心的指导内容。

税收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中国人民幸福和未来的发展,因此,中国的税收制度、税收原则都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税收思想,深入学习其中的思想核心并理性思考其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

基于此,本文将会对马克思主义中的税收思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当今中国的发展形势研究其所具有的现实性意义,从而提高中国税收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税收思想;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091.9;F812.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6-0464-01前言税收问题是阶级国家中存在的一项重要的问题,对此,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中国的毛泽东、邓小平等都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税收思想是与资本主义国家税收思想内容具有根本性差异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税收工作的科学性。

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中,中国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而科学的税收工作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解决挑战、抓住机遇的重要手段。

因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存在的税收思想及其具有的现实性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税收思想1.税收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税收是社会再生产的一种分配方式,本质上是对剩余产品或者是剩余价值的分配,“税收来源于国民劳动”[1]。

与资本主义制度中的“捐税”形式不同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之中的税收是对社会中剩余价值的分配。

财产权力和政治权力是国家拥有的两个类型的权力,对国家的地租、利润等进行分配是财产权力,而税收需要依据政治权力才能完成。

税收是社会再生产中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据的一项特定分配方式。

2.税收与国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税收需要国家政治权力才能完成,因此与国家之间存在天然的关系。

税收是国家政府的经济来源,与公共权力的维护有一定的关系。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创税收工作新局面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创税收工作新局面

须保持税收 与经 济发 展的 良性 互动 ,既要做到应收尽收 ,把 实现的税源一分不少地收上 来 ,又要注意涵养税源 ,保 证税收 的 持续稳定增长 。要实现这个 目标 ,就必须解放思想 、更 新观 念 ,用科学的税收发展观来指导税收工 作。 ( )建设和谐 征纳关 系的要求。和 谐的征纳关系 不仅可 以为纳税人创 造宽松 的发 展空 间 ,激发企业 生机和活力 ,而 三
念 。税 企 双 方 思 想 观 念 上 的 错 位 , 直接 影 响 到 税 企 关 系 的 和 谐 。二 是纳 税 服 务 不 到 位 ,加 深 了税 企 之 间 的 隔 阂 。 纳 税 人 在 办
的必然要求 ,是促进我市经济又 好又快 发展的强大动力 。税收工作作为经 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推进物质文明 、政 治文明 、精神文 明建设 的重要资金来源 ,在税收工作 中解放思 想 、更新观念有着重大 的现实意义 ,关系到整个税收事业的发
展 。因 此 ,在 税 收 实践 中 ,必 须 坚 持 解 放 思 想 、更 新 观 念 ,切 实 遵循 税 收 发 展 规 律 .发 挥 税 收 职 能 作 用 ,不 断 开 创 税 收 工 作
新局面 。


在税 收实践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的重要意义
( )全面推进 依法治税 的要求。依 法治税是税 收征管的核 心 ,只有依 法治税 ,才能实现税 收征管 的公 正与公平 :从 一
实 践 中 看 ,仍 然 存 在 着 有 法 不 依 、执 法 不 严 、违 法 不 究 的 现 象 ,主 要 表 现 为 三 个 不 对 称 :一 是 强 调 依法 纳 税 和 忽 视 依 法 征 税
维普资讯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开创 税收 工作靳 局面

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对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关于税收的实质、税收与国家的关系、税收的作用、税收与转嫁、预算的关系等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指导意义,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税收理论体系提供参考,以期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税收原则,推动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标签: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税收原则針对税收问题,马克思、列宁、毛泽东以及邓小平在不同时期都有过系统性分析和完整论述,国家税收思想与资产阶级剥削思想存在着差异性。

马克思主义的税收思想以哲学、经济学以及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充分体现了国家的阶级性、革命性以及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是完善我国财务科学理论、改革财务体制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指导思想,通过其系统化的分析可以实现对财务税收的科学化管理。

一、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1.税收的实质以及税收与国家关系第一,税收实质。

在税收问题的构建和分析过程中,马克思认为税收主要是来源于国民的基本劳动力[1],在社会主义社会构建的过程中,税收主要是对剩余价值进行分配的一种基本方式[2],其主要的内容与利润、利息等分配形式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3],税收是将一种财产权利作为依据,并在最终意义上实现科学化的制度分配,其在执行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政治权利作为基础,也就是国家中的政权力量,通过与国家所有制制度体系的充分结合所形成的社会再分配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

第二,税收与国家关系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税收制度不仅仅是维护国家公共权力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一般条件的演绎方式。

因此,在现阶段国家运行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其正常运行就应该通过强制性手段进行税收,并将部分的剩余劳动力以及剩余产品作为一般条件,充分保证税收制度的合理性。

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提出税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商品的基本价格,并构成一部分的预付资本。

论税收筹划的税收理论依据【可编辑版】

论税收筹划的税收理论依据【可编辑版】

论税收筹划的税收理论依据论税收筹划的税收理论依据税收筹划属于企业理财的范畴,是企业根据国家税收法律的规定和政策导向,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税”(tax savings)利益或税后利益最大化的一种企业财务筹划活动。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人们更多地是从税收筹划的合法性特征以及于国家、企业和社会的现实意义的角度来论证其必要性。

税收筹划在理论上是否成立,单纯从税收筹划的特点和现实意义来认识是很不够的,有必要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税收筹划存在的客观理论基础。

本文试图从税收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税收效应理论和税收调控理论为分析框架,论证税收筹划的客观理论基础,并对影响税收筹划的税收因素进行分析,使税收筹划在我国的运用更具理性。

一、税收效应理论及其对纳税主体的效应分析经济学理论所说的收入效应是用来说明货币收入一定条件下,商品价格上升与实际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即被迫购买价格已经上涨的商品等于减少实际收入,从而减少几乎所有商品的购买量。

从税收角度而言,所谓收入效应是指由于课税或增税使纳税主体的收入发生变化,改变总体收入水平,使纳税主体境况变坏的效应。

税收收入效应的大小由纳税主体的总收入与其缴纳的税金之比例,即平均税率所决定的。

平均税率高,税收负担重,则对纳税主体的收入效应大;反之,则产生的收入效应小。

一般来说,税收的收入效应不会对纳税主体“工作努力”产生妨碍,因为税收增加会使纳税主体收入减少,所以纳税主体为了取得更多的收入而不得不减少闲暇等其他方面的享受,能激励人们更加发奋工作。

经济学理论所说的替代效应是用来说明相对价格变化及其所造成的与私人支出模式变化之间的关系,即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用其他商品来替代价格上升了的商品。

从税收角度来看,所谓替代效应是指由于政府实行差别税收待遇,使某种商品或劳务与另一种商品或劳务之间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导致人们改变对各种商品或劳务的选择,用一种不征税或少征税的商品或劳务来代替征税的或税负重的商品或劳务。

关于纳税服务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关于纳税服务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关于纳税服务理论与实践的思考摘要: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将纳税服务作为税收征管的一种行政行为,使之成为税务机关的法定义务和责任。

纳税服务是税收工作中实践“执政为民”本质要求的具体体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的推进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纳税服务逐渐成为税务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关于纳税服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纳税服务理论、目前我国纳税服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健全和完善纳税服务体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纳税服务;公共产品;依法纳税近年来,社会各界要求税务机关提供良好的纳税服务的呼声日益高涨,各级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意识也日益增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的推进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纳税服务逐渐成为税务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

纳税服务的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形式等诸方面均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加强对纳税服务体系的研究,是当前税务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纳税服务的理论思考纳税服务这个概念由来已久,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其基本含义是征税主体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为纳税人服务,具体服务项目包括提供教育信息,帮助依法纳税等。

(一)纳税服务的内涵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是人们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支付的价格费用,由此可见,税收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价格。

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提供的旨在方便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享受纳税权利的服务活动的总称。

服务在经济学里是指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需要并获取报酬的活动。

服务是一种特定的使用价值,服务的使用价值不是表现为物,而是表现为活动。

纳税服务实际上就是为方便纳税人纳税所提供的活劳动。

纳税服务主体是税务机关和税务工作人员,纳税服务的客体是纳税人。

纳税服务贯穿于纳税的整个过程:税前——为纳税人提供公告咨询、辅导服务,提高纳税人的办税能力;税中——为纳税人创造条件,方便快捷准确地依法纳税;税后——为纳税人监督投诉,争议仲裁,损害赔偿提供渠道。

第七章税收理论(公共经济学-厦门大学杨志勇)

第七章税收理论(公共经济学-厦门大学杨志勇)

7.1 税收概述
税收:权利的代价
斯蒂芬·霍尔姆斯,凯斯·R.桑斯坦:《权利的成本—— 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权利,要想真正成为法律赋予的权利,必须是司法上 可执行的。权利不是需要政府撒手,而是需要政府积 极的保护。政府若想积极提供这种保护,必须依赖充 足可供支配的资金,也就是说贫困、软弱无能的政府 无法切实地实施权利。
7.1.2税制要素
税率 所谓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
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标准,是税收 制度的中心环节。税率的高低,体现着征税的 深度,反映着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政策和 经济政策,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纳税 人的税收负担。一般来说,税率可分为比例税 率、定额税率(固定税额)和累进(退)税率。
7.1.4税制结构
所谓税制结构,是指一国税制中税种的组合状 况,它反映各个税种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地位。 根据税制结构中的税种是单一的还是多种的为 标准进行分类,税制可以分为单一税制与复合 税制。所谓单一税制,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 期内基本上只实行一种税的税收制度。所谓复 合税制,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由多 种税种组成的税收制度。
熟人社会中的税收
7.1.1 税收概念
税收、赋税[田赋历史上是重要的财政收入来 源,台湾地区至今还常用“赋税”]
税收价格 税收:什么样的政府收入? 形式特征 强制性 固定性 无偿性 ?当费具备了税收的这些形式特征的时侯,老
百姓怎么能够区分税和费!
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政府)的征 税活动是以国家的法律、法令为依据实 施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履行 纳税义务,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税收的这种强制性,是人们感觉到的税 收最为明显的特征,也是税收同公债收 入、规费收入、公有财产收入(公产收 入)等其他形式的财政收入最显著的区 别点。 Back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现实意义与问题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现实意义与问题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现实意义与问题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在取得所得后,按照规定纳税的一种税收形式。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税收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以及个人经济生活。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现有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已经显得不够合理和适应现实的需要。

因此,个人所得税改革迫在眉睫,其所涉及的问题和现实意义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现实意义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的社会经济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与此同时,税收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完善。

个人所得税作为个人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制度必须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2.提高财政收入,支持社会事业的发展个人所得税对于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非常重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所得税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对于国家来说,优化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财政收入,可以更好地支持社会事业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

3.促进经济公平和社会公正税收制度的公平和公正是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

个人所得税作为衡量个人收入的量化指标,必须与社会收入的分配状况相一致。

这个税收制度的变化使个人所得税与社会财产关系的变化相协调,弥补税制缺口,确保公平和公正的税收制度的建立。

二、个人所得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尽管个人所得税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个人所得税门槛过低,缺乏针对性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免征额较低,导致许多低收入人群也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与此同时,例如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其创业收益被视为个人所得,但其收益并不能与普通工薪族相提并论,传统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模型并不符合其特殊情况。

因此,建立个性化的税率模型是未来一段时间必须关注的焦点。

2.需要对个税申报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需要根据纳税人申报所得额进行计算,但是现行个税申报系统中存在很多漏洞,例如难以发现虚报、谎报等行为,不仅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损失,还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和不公正。

财税论文选题

财税论文选题

财税学院本科生学年〔毕业〕论文选题1、公共商品问题研究2、政府经济职能界定研究3、财政支出问题研究4、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见326-336〕5、政府采购制度研究〔见309-313〕6、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研究7、公共收费制度研究8、公债研究〔见319-323〕9、财政政策研究10、财政收入研究11、国有资产问题研究12、地方财政问题研究13、部门预算改革的背景及其基本内容。

14、财政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基本运作方式。

15、我国政府预算科目设置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良思路。

16、政府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

17、复式预算的基本特点,以及中国复式预算改革的目标模式。

18、中国政府预算编制时间表安排上存在问题及其改良。

19、政府预算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改良思路。

20、政府预算效率的评估方式和方法的选择。

21、政府预算的民主化和法治化的经济分析。

22、政府预算监督机制的构建。

23、当前国库体制与政府预算改革应如何配合?24、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户设置的改革。

25、外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26、外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27、外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28、外国医疗保险制度研究29、外国国有企业制度研究30、国外政府采购制度研究31、国外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32、国外公司所得税制度研究33、国外政府支出制度研究34、国外预算管理体制研究35、国际财政问题研究36、当代西方财税理论研究37、国外公债制度研究38、历史上征税依据论、征税对象论、征税原则论述评。

39、本末论、义利论述评40、儒、法、墨、道各学派理财思想述评。

41、历史上田赋制度沿革变化述评。

〔包括评两税法、或评一条鞭法、或评摊丁入地〕42、历史上财政预算制度述评43、历史上财政管理体制演变述评44、历史上财政监察审计制度述评45、对某一财政思想或某一财政制度述评〔可自定题目〕46、“黄宗羲定律”述评47、孙中山财政思想述评48、毛泽东财政思想述评49、邓小平理财思想述评50、对我国财政产生和财政本质的探讨51、税务会计理论研究52、税收法律关系理论研究53、电子商务与税收政策研究54、西部大开发与税收政策研究55、农村税费改革问题研究56、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政策研究57、农村公共财政、公共投入问题研究58、中国财政的扶贫问题59、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研究60、财政对农业的补贴政策研究61、财政对粮食生产经营的补贴62、标准政府收入机制的研究63、国债运行机制研究64、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可行性与条件65、避税与反避税的研究66、鼓励风险投资的税收改革67、WTO机制下国际贸易税收改革研究68、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69、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税收改革70、论历史上的惩贪倡廉71、论封建国家赋税制度改革的动机72、“初税亩”的社会意义73、两税法的利与弊74、“摊丁入地”的历史作用75、论“一条鞭法”承前启后的意义76、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经验研究77、对现代公司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研究78、国有企业制度转轨过程中的假设干理论问题79、如何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80、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假设干理论问题81、如何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政企未分积弊82、如何改善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制度、83、对国有控股公司营运体系的研究84、试论税权划分在国际税收中的地位85、电子商务与税收管辖权的关系思考86、试论预约定价制在我国的运用87、如何提高国际税收情报交换的实效性88、反国际避税地避税的政策建议89、试论我国涉外税收负担原则的发展趋势90、试论税务代理制在我国的发展91、试论国际税收一体化92、加强国际税收管理的意义93、全球化与税收再分配问题研究94、所得税的国际协调问题研究95、商品税的国际协调问题研究96、中外税务征管比较研究97、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98、财政制度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99、农村教育财政问题100、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101、物业税研究102、转让定价税制在我国的理论与实践103、加强税收法制建设的研究104、加强税收执法权监督的思考105、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研究106、企业所得税改革研究107、政府税收行为标准化问题108、个人收入调节的税收政策研究109、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研究110、税收筹划的理论研究111、税收筹划的案例分析112、WTO原则与税收征管改革113、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研究114、诚信纳税与建设小康社会115、税制结构研究116、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研究117、积极财政政策与减税118、建立税式支出制度的思考119、社会保障税研究120、税制改革的国际借鉴121、税制改革趋势及其借鉴122、完善增值税的研究123、中国公债及其市场的未来发展研究124、预算管理与财政透明度研究125、财政资金效益评价制度研究126、市政债券的理论与应用127、反垄断的公共政策分析128、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研究129、政府失灵理论研究130、市场失灵理论研究131、当前财政政策取向132、财政风险分析133、农村义务教育财政问题研究134、县乡债务问题研究135、农村公共卫生问题研究136、房产税制研究137、资源税制研究138、论促进风险投资的税收政策139、绿色税收的概念与实践140、调整和标准间接出口税收政策的思考141、税收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142、所得税制度改革的新思路143、完善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思考144、建立防范机制减少税收流失145、地方税收体系与西部大开发146、探索中国的非对称分税制模式147、关于推进依法治税的现实思考148、证券交易税亟待调整新增选题149、县乡财政体制问题研究150、地方税收体系完善151、高校学生贷款制度问题研究152、财政转移支付问题研究153、县域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154、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融资问题研究155、预算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156、财产税的经济效应研究157、西方财产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58、国际财产税制的改革与发展研究159、我国开征财产税的条件与困难研究160、东西方公共选择制度比较研究161、新世纪西方财政理论的发展及展望162、财政联邦制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研究163、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研究164、税权划分的理性思考165、环境税的具体实施探析166、税收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167、关于社保基金税务征缴的思考168、浅议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169、重构我国财产课税制度的设想170、建立和完善税源监控体系171、整顿和标准税收秩序刍议172、完善和加强税收计划管理的几点设想173、建立法定的税权划分规则174、“税收价格论”理念更新与现实意义175、当前我国环境税存在的问题176、谈纳税人信用制度建设177、话说我国税收文化传统178、诚心纳税与降低税率关系179、集贸税收,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180、税收筹划在中国的困境与出路181、强化税收职能与优化税收管理182、加强教育储蓄管理谨防利息、税源流失183、社会保险税模式设计的假设干问题18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流失问题及其对策185、我国电子商务税收立法问题研究186、加入WTO对我国税制的影响187、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应注意的问题188、对当前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几点思考189、绿色财政制度研究190、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财政制度研究191、论促进资源节约的财政和税收政策192、论国有资本预算193、论财政收支分类改革194、论我国预算分类改革195、论政府性基金的标准196、政府收入规模的实证分析197、政府支出规模的实证分析198、论我国非税收入的标准199、我国非税收入规模的实证研究200、论中国近代财政收入的特征201、论厘金税的危害202、近代关税述评203、论清代后期预算的特点204、民国政府时期预算管理的创新与效果205、论孙中山的治税思想20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史研究207、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体制述评208、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收入的结构研究209、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支出的结构研究210、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研究211、转移支付立法研究212、稳健财政政策研究213、中央和地方债务风险研究214、完善部门预算制度研究215、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研究216、科学发展观与财税政策研究21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财政政策研究218、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的财税政策研究219、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220、健全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221、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222、养老保险新政策的经济学分析223、我国养老金缺口研究224、我国财政〔政府〕对资本市场控制的研究225、泡沫经济中的财政政策研究226、通货膨胀条件下的财政控制研究227、国债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228、国债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229、国债市场的资本运作与政策协调230、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财政政策研究231、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财政政策协调232、国债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融合233、论公共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扶持234、论增强财政透明度的政策措施235、对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假设干思考236、改革和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研究237、混合商品的成本分摊研究238、科技三项费用改革研究239、中部崛起的财政政策研究240、中部崛起的财政投资政策研究241、中部崛起的财政投融资政策研究242、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243、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244、财政教育投入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245、论财政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246、村级财政风险的成因与化解247、稳健财政政策与公共财政改革248、美国财政的绿色补贴制度及借鉴249、税式支出预算研究250、财政收入退库研究251、论财政对循环经济的促进作用252、论财政〔支出、预算〕监督253、我国〔地方〕财政风险形成机理分析254、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255、论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256、农业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运转分析257、土地出让金的规模和标准258、论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259、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60、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功能探析261、论我国实施绩效预算的制度约束262、论从积极财政政策到稳健财政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63、谈谈代理理论在预算中的应用264、新公共管理与预算会计改革265、谈谈高校学科建设中的绩效管理266、论预算的控制功能267、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实行预算管理的研究268、中西政府预算的比较研究269、试论跨国避税270、连锁经营增值税处理的关键271、出口退税改革的深入与继续272、合理躲避利息税的方式273、所得税税率调整对债券收益率差异的影响分析274、对加强扣缴义务人管理的思考275、社会保障费改税的重点与难点276、电子商务与税收277、税负转嫁几个问题的探讨278、“费改税”基本思路279、对优化我国现行税制一些问题的研究280、重构我国财产课税制度的设想281、增值税起征点改免征额的影响282、对增值税试点地区的分析及探讨283、关于增值税流失问题的探讨284、增值税与商业售价核算结合模式分析285、关于土地增值税改革的假设干思考286、中外增值税比较287、增值税制度建设的思考288、增值税转型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影响的研究289、论增值税税收筹划290、关于改革涉农增值税的假设干思考291、增值税与增加值关系评析292、论增值税转型及其风险防范293、两岸增值税的比较与分析294、增值税收入与经济政策依存分析295、论国际税收竞争与竞争性的中国税制296、遗产税与物业税的国际比较297、浅议新加坡的评税规程298、拉美地区税制共性趋势及投资策略299、美国税收制度的改革设想300、国外农业税收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301、简介波兰从中央集权到地方分权的税制改革302、新形势下出口退税的国际借鉴303、意大利税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304、美国海关征收关税相关政策及方法305、美国税制的构成与特色306、普惠制及其利用307、国外现金流量税研究情况介绍308、国际投资的商品税分析309、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体制310、财政支出的规模311、政府采购的政策选择312、政府采购模式的效应及其选择313、政府采购方式的适应性分析314、政府基金的财政管理机制315、促进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316、社会捐赠的财政管理体制317、公共卫生支出的绩效及其改良318、促进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研究319、中国地方债务风险分析320、中国地方债务规模分析321、中国隐性债务分析322、国债余额管理制度运行研究323、中国国债风险分析324、李嘉图等价定理研究325、绩效预算的制度框架研究326、城镇养老保险替代率分析327、城镇医疗保险功能分析328、城镇低保体系研究329、生育保险功能分析330、工伤保险功能分析331、企业年金功能分析332、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分析333、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设想334、构建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设想335、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设想研究336、城镇养老保险收支平衡分析以上选题仅供学生参考,学生可在选题范围内与指导老师共同商定具体论文题目。

浅议“税收支出”及其现实意义

浅议“税收支出”及其现实意义

浅议“税收支出”及其现实意义
李书城
【期刊名称】《内蒙古财会》
【年(卷),期】1989(000)012
【摘要】税收支出,本是客观存在,有收入必然有支出。

但作为一项系统的税收理论来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问题、新概念。

现在既然已经把它作为一项新的税收理论课题提出来了,就应该引起财、税界的广泛重视,并进一步论请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意义。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李书城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税务学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0
【相关文献】
1.浅议建筑企业增强政工工作的现实意义 [J], 张岩
2.浅议税收支出的应用 [J], 邵平;李富根
3.浅议当代大学生弘扬大寨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实现途径 [J], 高峰
4.浅议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现实意义 [J], 杜喜兰
5.浅议现代人对琥珀的认知及其现实意义 [J], 嵇天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价格论理念更新与现实意义内容提要:“税收价格论”对我国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解释了人们为什么必须纳税和政府为什么可以征税的问题,有助于克服人们不愿纳税的抵触心理;它解释了政府为什么必须依法征税的问题,有助于克服目前政府税费收入的紊乱状态;“税收价格论”还解释了政府支出为什么必须执行法定预算的问题,有助于克服目前财政支出严重低效、浪费等现象。

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我国财税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公共财政模式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西方财政理论在我国的广泛传播,“税收价格论”开始在我国流行,税收价格一词也被频繁使用。

然而,税收作为政府的活动,是一种非市场的行为,并不直接表现为市场交换而形成的“价格”,这就使得人们对于税收价格这一概念,或作为时髦名词加以使用而未能真正理解把握之,或视为异端邪说而根本否定之。

在西方国家,从霍布斯的利益赋税说到林达尔的“税收价格论”,一直都产生和形成于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因而很自然地具有市场经济的本性,是一种服务于市场经济的理论,也是其公共财政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正因为如此,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模式的过程中,借鉴西方国家的税收理论,形成我国自己的税收价格观是完全必要的,它关系到我国财政理论和实践能否真正转到市场经济基点上来,对整个改革具有关键性意义。

一在市场经济下,“税收”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征,不存在于产品与产品的相互[1][2] [3] [4] [5] [6] [7] 下一页交换关系中,而直接表现为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对纳税人的无偿攫取,表面看来,似乎是纳税人单方面的付出,是他们个人利益的直接损失。

正因为如此,人们不愿纳税是可以理解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逃税、避税、偷税、抗税等现象,都是人们受利益驱动所产生的直接结果。

相反,“价格”则直接表现为市场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人们自觉自愿的行为,人们通过支付价格获得了同等价值的产品补偿,而没有遭受利益损失。

人们之所以支付价格,不是受到某种外力的强制,而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即如果不支付价格,则无法获得所需要的产品,无法享受该产品的效用。

所以,人们总认为“支付税收”与“支付价格”是两个对立的范畴,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所具有的不同市场表现形式。

“税收价格”一词,却偏偏将这两个对立的范畴联成一体,将税收的缴纳比拟为支付市场价格,似乎是乱点鸳鸯谱,其实不然。

“税收价格论”并不是对人们行为表象的描述,而是从市场经济这一根本点出发而得出的结论,因而不应囿于常规进行分析。

市场经济下的许多消费都是人们共同享受的,如社会的治安、垃圾的清理、下水道的铺设、路灯的提供、城市环境卫生的保持、城市道路的建设、城市的绿化等,所有这些都具有社会公益性,是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服务,即都是“公共产品”。

大家的事大家做,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理应代表大家来承担公共产品的提供任务。

不过,天下没有不付费的午餐,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要付出各种费用,并由作为公共产品消费者的社会成员来补偿这些费用。

税收就是政府取得这些费用的基本手段。

政府将取得的税收安排使用出去以提供各种公共服务,是服务于各社会成员个人的利益的。

因此,在市场经济下,纳税人是在为自己而纳税。

如果每个人都不纳税,则政府将没有财政收入,将无力提供市场所必需的各类公共产品。

然而,公共产品的消费对于社会成员个人来讲,或者是生活必需品,如同衣食住行一样是须臾不可缺少的,或者是提高生产水平、改善生活水准的关键条件。

这点,只要考虑一下诸如全面的停水、停电、停气和中断城市公共交上一页[1] [2][3] [4] [5] [6] [7] 下一页通,诸如没有防洪堤保护沿江地区等,就可以明了。

这样,社会成员个人将自己的部分收入以税收形式让渡给政府,使之能够提供公共产品而服务于自身利益,就如同支付个人产品价格一样,也具有了货币支付与利益获得之间的交换关系。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税收也具有了“价格”这一根本性质,也是人们为了“购买”产品所支付的“价格”,也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切身需要所承担的费用。

只不过此时人们是将自己的收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用于纳税而支付公共产品的价格,另一部分用于市场购买而支付私人产品的价格。

这样,“税收价格论”就清楚地解释了人们必须纳税的原因:人们是在为自己纳税,而不是为政府纳税;人们纳税是符合自己根本利益的,而不能仅将目光盯在自己可支配收入的直接减少上。

进而,“税收价格论”就从根本上肯定了政府征税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指出了人们纳税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因此,“税收价格论”被普遍接受、认同和广为宣扬,有助于人们克服对于税收的抵触心理,对于改变目前我国税收工作的被动状态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然而,“税收”毕竟不直接等同于“市场价格”。

公共产品论指出,公共产品所具有的共同消费性,决定了人们在纳税上存在着“免费搭车”与“囚犯困境”,即坐享其成和短期行为等问题,从而尽管税收的缴纳事关个人的切身利益,但人们仍然有着强烈的逃税、避税、偷税、抗税的动机与愿望。

这就产生了“支付税收”与“支付价格”的又一个直接差异,即市场价格是自愿支付的,而税收则是强制征收的。

政府只有依靠法律权威强制征收,才能确保税收正常及时足额的获得,才能保证必不可少的政上一页[1] [2] [3][4] [5] [6] [7] 下一页府费用的支付和公共产品的正常供给。

当然,政府这样做是符合纳税者个人的根本利益的。

然而,强制征税却使得税收征纳中的主动权直接掌握在政府手中。

市场经济下的政府是一个独立主体,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利益、意志和活动能力。

如果不受外力有效约束和限制,其结果将是政府利益欲和权力欲的恶性膨胀。

税收作为政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着政府的利益,如果不受制衡,其结果必然是税收的失控和泛滥,从而侵犯资本的根本利益,对市场经济形成致命的危害。

这样,光有个人愿意纳税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政府征税活动的正常化。

那么,适度的税收又是如何产生的呢?“税收价格论”对此也作了很好的回答。

就“价格”而言,它是产品购买者的主动行为,是购买者自愿支付的。

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利他动机,而是购买者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换句话说,只有当不损害购买者利益时,价格支付行为才会发生。

这样,如果承认“税收”具有“价格”的根本性质,则税收从根本上看,也必须是购买者即社会公众的主动行为,是他们自愿缴纳的。

但这又形成了税收活动的表面强制与实质自愿的矛盾。

这一矛盾,只有通过市场对政府的直接决定与约束,即政府课税必须在市场同意和批准下进行,才能有效化解,而将政府的课税行为限制在正常规模与适度范围内。

这样,在市场经济下,社会如何将政府征税时的表面强制真正转化为实质自愿,就成为公共财政及税收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西方国家在其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是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具体来看,在西欧封建社会的末期,新兴资本和市场对于专制君主的最初胜利之一,就是将税收纳入了法治化的轨道,使得政府除了依据税法之外无权征取任何收入,使得政府在税法约束和规范下无法违背市场的根本意愿,而实质上形成了类似市场的等价交换关系。

这就是,一方面政府为市场和资本提供所需的公共产品,另一方面市场和资本必须确立相应的税收制度,使政府获得应有规模的税收,从而避免了政府对市场的侵犯或服务不足的问题。

&nbs上一页[1] [2] [3] [4][5] [6] [7] 下一页p; 由此而形成的是“市场和资本一税法一税收一政府行为”依次决定的关系。

在这里,税法代表着市场和资本的意愿,而约束和规范着政府的课税行为。

因此,税法的确立,就是税收价格的确定,就是社会公众愿意支付公共产品价格的契约的签署,是对政府征税权的认可和授予,从而使税收的缴纳从根本上看是一种自愿行为,而政府课税则必须依法进行。

可见,“税收价格论”清楚地解释了为什么政府必须依法征税的问题。

“税收价格论”的政府依法征税观,对我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法制化程度已大为提高,但法制尚未根本建立起来,这在税收问题上尤为突出。

至今各级税务机构的工作重心,仍然是完成上级下达的税收计划。

一旦依法课税与税收计划任务发生冲突,则只能是税法服从计划任务,收“过头税”或应收不收。

三在市场活动中,人们之所以愿意支付价格,是为了获得所需产品以满足自身的消费欲望。

而能否获得“支付”,是产品提供者的活动能否获得社会承认的标志。

正是通过同意或拒绝支付“价格”,决定了生产者必须依据购买者的意愿提供产品。

因此,“价格”又体现了购买者的根本权益。

对于税收的考察也不例外,也就是不能将对于问题的分析局限于税收本身、还应扩展到政府支出上去。

纳税人支付税收给政府,就是为了“购买”自己所需的公共产品,税收价格就代表和体现了纳税人作为购买者的根本权益。

为此,作为公共产品提供方的政府,对已经取得的税收应当如何安排使用,应当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服务,或者说政府支出的具体安排,包括支出的总规模、类别项目及其数额等,以及由此上一页[1] [2] [3] [4] [5][6] [7] 下一页产生的各类各项公共服务的数额、质量和内容等,其决定权也同样属于作为价格支付者的纳税人,也都必须由纳税人来决定,即“税收价格”的支付者也同样拥有“消费者主权”。

这样,社会公众不仅通过税法约束政府的课税行为,而且还将进一步决定着政府对税款的使用,从而确保了政府支出只能遵循市场和资本的根本意愿。

在西方近代史上,新兴资本和市场正是在掌握了税收权之后,通过同意或拒绝纳税,进而控制了全部的政府支出和公债,迫使君主和政府同意向议会提交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同意政府支出必须遵循议会批准的预算来进行,必须接受议会和社会公众的审计与监督,从而形成了政府预算制度,从根本上约束和规范了政府活动。

为此,政府支出具有成本补偿的实质,是收取的“税收价格”对于公共产品的费用支付。

这样形成的“税收价格”就意味着,一方面产品购买者所支付的价格将是适度的,既不会过多也不会过少,因为社会公众通过政府预算所作出的公共消费抉择,如同个人消费抉择一样,同样是理性的;另一方面,在“价格”直接约束下,产品提供者对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也将是适度和高效的,而不能违背购买者意愿强制推行不适销对路的产品。

这样,政府及其财政活动,如同个人产品的购买和消费一样,也必须确保和体现“消费者”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根本要求。

然而,就个人产品来看,消费者支付价格的购买过程即交换过程,同时就完成了消费者对产品数量、质量和内容等的认可和授权。

公共产品则不然,因为它缺乏市场购买过程来直接体现这一认可和授权。

市场购买是单个企业和个人一对一进行的,是私人的个人抉择过程,它直接由市场完成;而税收征纳及政府支出,则是政府与无数的社会成员发生的,是通过公共的抉择过程,而不是直接由市场过程来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