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合集下载

《工业化的起步》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PPT课件2

《工业化的起步》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PPT课件2

能 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成果的集中表达,

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 的颁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通过学习,从历史开展的

角度,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 大法,只有真正代表人民利益

的宪法才能调动和凝聚广阔人

民群众的建设积极性;理解加 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国家政治经

济建设顺利开展的保证。认识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 历史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一五

方案

期 新中国第一 总 部宪法公布 路
线
工业化起步


确立了我国的 社 根本政治制度 会
主 义
练兵营
1.建国初期,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 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 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句 话的意思是〔 D 〕
A.人民生活急需改善
〔3〕图二反映了我国一五方案哪两个方面的成就?一五 方案的完成有何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1〕B
〔2〕提示:民族工业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和沿江地区;以纺织、面 粉、烟草等轻工业为主,重工业根底相对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 的工业体系。
〔3〕方面:工业;意义: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也初 步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②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奠定了根底。③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只答对其中的 两点即可〕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与会代表共同讨论并通过了共和国 的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获 得通过后,全体代表起立热烈 鼓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学习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和作用学习难点: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与目的:________~________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和国防_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建设成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_______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______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_____、________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5)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______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要求:1.掌握“一五”计划的时间、重点、伟大成就和历史意义。 2.理解“一五”计划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3.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内容和历史地位。 4.理解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1957年。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
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伟大成就:1953年底, 鞍山 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 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 长春 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
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 床的工厂—— 沈阳 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 武汉 长江大桥建成,连 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 青藏 、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4.历史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 社会主义 工业化迈进。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时间:
1954
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2.内容: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 社会主义 道路,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 。
3.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 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
映 人民
利益的宪法。
一化三改 “一化”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 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方面要 求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使社 会主义工业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有决定意义的领导力量;另一方面,要求把 农民、手工业者的个体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把资本主义 的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支持和推动社 会主义建设。因此,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年级: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重难点】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与目的:~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

2.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和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和; 相应地培养。

3.经济建设成就工业交通运输业工业基地4.“一五计划”历史作用:二、共和国第一步宪法的颁布1. 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制定了《》。

2.这是我国第一部 _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 _的宪法。

【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18页左边毛泽东的话和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说明什么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取得那些成就,起到什么作用?【巩固训练】1.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建什么?能造桌子,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种现状,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 (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D.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2.五一节小红家要买一部汽车。

爸爸说:“就买‘奇瑞’,它可是咱们国产的第一部汽车!”小红笑着说:“错了!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于()A.解放战争时期B.抗美援朝时期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大跃进”时期3.2003年,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

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A.一五计划期间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4.由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第一个五年计划5.1954年,小明的爷爷去北京参加了一次会议,在会上他投票选举了毛泽东国家主席,还举手表决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他参加的这次会议应该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七千人大会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 B.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C.“一五”计划的完成D.“一五”计划开始实施7.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第一飞机制造厂
大型轧钢厂
武汉长 江大桥
宝 成 铁 路
鹰厦 铁路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五”计划 (1953~1957年) “二五”计划 (1958~1962年) “十三五” “三五”计划 (1966~1970年) “四五”计划 (1971~1975年)计划 “五五”计划 (1976~1980年)(2016~ “六五”计划 (1980~1985年)2020年) “七五”计划 (1986~1990年) “八五”计划 (1991~1995年) “九五”计划 (1996~2000年) “十五”计划 (2001~2005年) “十一五”计划(2006~2010年) “十二五”计划(2011~2015年)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和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确立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建国初期的经济情况
比较内容 国民收入 粮食 钢 全国总产量 358亿元 1.1亿吨 15.8万吨 人均占有量 66元 209公斤 0.29公斤
农业国
国民党逃 跑时掠走 的金银
黄金 白银 美钞
A.第一架飞机
B.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C.武汉长江大桥
D.葛洲坝水利枢纽
2.为了改变下表中我国工业落后状 况,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 设,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 A.颁布《共同纲领》 B.实行“一五”计划 C.进行抗美援朝 D.开展土地改革
3.小青同学用歌谣的形式总结了新中 国的部分建设成就,这些成就出现在 “一五”期间的有( ) ①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 ②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③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 ④神州再创千秋业,水利工程葛洲坝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实施学习优势教育,成就特色品牌学校!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取得的成就,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培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运用小组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重点和难点]重点:(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难点: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教法、学法]提问探究法、分组导学法、谈话法、讲解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导入新课]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这说明了什么?那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温故知新](听说你是记忆高手,那赶快大显身手吧!)1、建国初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法令是()A.《共同纲领》B.中央人民政府公告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建设的重点是在()。

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D.交通运输业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是在()A.1952年B.1953年C.1954年D.1957年[讲授新课]一、学生通过导图掌握基础知识二、能力提升1、在党中央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仍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其中重要基地之一长春一汽,作为“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2006年长春将如何破解汽车产业发展的难题,长春的汽车工业将何去何从?未来的长春汽车行业将如何促进其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2、第一个五年计划与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关系是怎样的?三、辅助理解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经济决定上层建筑,政治为经济服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说课稿)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说课稿)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从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两个方面展开,全面展示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历史进程。

本课内容丰富,既体现了新中国工业化的重要意义,也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新中国体制中的核心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轨迹,为后续学习新中国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对工业化进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工业化的重要性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地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新中国体制中的核心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及其在新中国体制中的核心地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的成立,为学习本课奠定基础。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其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地位。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
【1.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济宁·18)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奇迹,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是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2019·北京市·17)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历史解释依托于对课本的掌握,一定要关注课本的知识。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与嘉庆其记忆力。
四、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案
课堂活动四: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疑难问题
小组互动,讨论完成
国防建设的武器装备离不开重工业的支持。发展农业的技术设备,如拖拉机、播种机等也要靠重工业;要变革千百年来的手工农具,也离不开重工业。 工业化建设的机器设备主要靠重工业提供,而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尤其是重工业。
六、课后训练
教师布置训练题,基础一般做选择题,基础较好做材料题
学生做课后训练题
教师点评答案,发现巡视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巩固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经济上,“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使我国基本构成了现有的政治体制。
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学会从史料中获取知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热点意识,如此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历史解释
课堂活动三:
1.学生识读《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出“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2.观看多媒体图片,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五四宪法的地位

八下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八下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课题: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一.教材内容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主要讲述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以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本单元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阶段,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现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学习后面的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二.课程标准: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三.教学目标: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必要性;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主要内容和性质。

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课本中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以及从图片和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一五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1954年宪法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从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理论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他的《水调歌头·游泳》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展示: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y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qiáng)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qiàn)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yàng),当惊世界殊。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化水平非常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___领导下的新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加速工业化进程,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教师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具体包括: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业和能源工业等,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2.图片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通过观察这张地图,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例如,新建了大量的钢铁、煤炭、电力等基础设施,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系统,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标导学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教师讲述: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保障。

它是由选举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国家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负责制定和、法律、监督政府工作等重要职责。

2.史料展示: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通过。

(二)第一部宪法的性质1.教师讲述: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第一部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是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法律。

它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宪法,它明确规定了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图片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封面通过观察这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封面上印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字样,这正是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毛主席词作《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

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

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

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2.史料展示: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材料二: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1949年3月5日材料三: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堂笔记【导语】历史是一部彩色的画卷,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兴衰。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

在历史的长河中,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从中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课程内容概要】一、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1、新中国的兴起和国民经济的恢复重建。

2、新中国开创工业化新路线:以华北煤炭、沙城油田为重点进行能源工业建设,以中原和东北地区为主基地,从点、线、面结合的三步走战略,发展支援他人,艰苦奋斗,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3、工业化的重要意义:工业化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实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运而生,对各个领域进行制度化改革。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代议制、选举制、任免制。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际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把广大人民放在国家的决策和管理的最高权利地位。

【重点内容详解】一、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任务。

几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府根据国情和时代要求,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使国民经济稳步恢复和重建。

1952年,中共中央制定的“有计划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计划草案”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的一次会议,经过审议,最终通过。

此后,新中国开始了工业化的起步。

1、新中国的兴起和国民经济的恢复重建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处于崩溃和停滞的状态。

国民收入仅相当于1949年的三分之一,而且更多的是低价值的农业产品,工业和农业的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采取了“发展工业,支援农业”的方针,力求将全国各行各业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中来,成为一个有序、规范的整体。

2、新中国开创工业化新路线新中国采取了从点、线、面结合的三步走战略,重点发展的是煤炭和石油工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知识点总结+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知识点总结+练习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预习提纲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目的:为了有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起止时间:—1957年。

4.成就:①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②第一汽车制造厂;③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④新建、鹰厦等铁路;⑤川藏、青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联系;⑥1957年,建成,连接长江南北的交通。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的面貌,向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6.时间、地点:年9月,召开。

7.内容:①制定了《》。

这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的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大会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委员长,为国务院总理。

8.意义: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知识点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但是我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起至时间:1953年-1957年5一五成果:●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和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二、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间:1954年9月召开地点:北京制定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笔记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笔记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笔记
一、工业化的起步。

1.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 1957年)
- 背景。

-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但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 目的。

-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 基本任务。

-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 成就。

- 工业方面。

-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 交通运输业方面。

-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 意义。

-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
- 召开地点:北京。

- 主要内容。

- 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意义: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第4课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导入:
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 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 变通途。
你知道吗,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桥的名 字吗?
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 怎样起步的?
美国
五 十
2949千瓦时
1、基本任务: ①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重工业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巩固国防,满足国家战时需求
二 “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1)工业成就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 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鞍钢场景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
随堂训练
A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华北基地
沿海基地
6.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 化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的国家经济建设积累了经验。
水调歌头 游泳 1956.06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长春一汽生产的第 一批解放牌汽车
我国自己制造的第 一架喷气式飞机
(2)交通成就 ①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
宝成铁路 (1956年 通车)
鹰厦铁路(1957年通车)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③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 武汉长江大桥
四工厂 长春汽车制造厂 鞍山大型轧钢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三公路 新藏公路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二铁路 宝成铁路 鹰厦铁路
二油田 克拉玛依油田
玉门油矿
一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2、主要成就:
4322 1
四工厂,三公路,
二铁路,二油田,一 大桥
(3)工业基地的形成
东北基地: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大型轧钢厂
西北基地: 新藏、青藏、 川藏公路、宝成铁路
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状况 时间: 1953年-1957年 目的: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 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 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 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 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 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53——1957)
2.我国长期是一个“万国汽车的展览馆”,先 后进口和使用过130多种品牌的汽车。而解放牌 汽车试制成功,结束了我国自己不能生产汽车
B 的历史是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538.3公斤



印 、
印度

10.9千瓦时
钢 和
中国 4公斤

2.37公斤2.76千瓦时


比 较
钢产量 发电量 (人均)(人均)
钢产量 发电量 (人均)(人均)
钢产量 发电量 (人均)(人均)

比较内容 全国总产量 人均占有量 国民收入 358亿元 66元
粮食 1.1亿吨 209公斤 钢 15.8万吨 0.29公斤
农业国
国民党逃 黄金 277万两 跑时掠走 白银 1520万元
的金银 美钞 1537万元 经济基础差
比较 中国1952 印度1950 美国1950
内容
年产量 年产量 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
工业落后
一 “一五”计划的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