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辅助坑道设计、施工方案优化

合集下载

单车道无轨斜井辅助施工隧道的方案探讨

单车道无轨斜井辅助施工隧道的方案探讨
无 轨运 输 时间延 长 , 放量 加 大 , 洞 内作业环 境 进 排 使

斜井 作 为正 洞施 工 的唯一通 道 , 通运输 繁 忙 , 交
尤其在斜井与正洞交叉 口 , 处 一旦施工堵塞 , 将彻底 中断洞 内 、 的运 输路线 , 井与正 洞交 叉 口成为 影 外 斜 响正 洞施 工进 度 的“ 颈 ” 瓶 。
第 3期
范永 在 : 车道 无轨斜 井 辅助施 工 隧道 的方 案探 讨 单
17 2
设 1 考虑, 处 斜井 井 身施工 时 , 载机 和大 型 自卸 车 装 无法并 排作 业 , 载 机 需 从 掌 子 面 退 回错 车道 位 置 装
化频繁 的 客观 因素 制 约 , 升单 口作 业 能力 难 度 极 提 大, 只有 从 增开工 作 面着手 , 因此 施工 中采 取 了以下 几 方面 优化 措施 :
单车道无轨斜井出碴运输 困难和高原缺氧环境下施
工通风困难 , 单车道无轨斜井到达正洞后受运输条 () 1 原单 车道无轨斜 井 断面 的内净 空尺寸为 件制约 , 不具备增加工作面的条件 , 以, 所 必须进行 5 2 6 6 m 宽 ×高) 错车道断面 的内净空尺寸 .0 .0 ( x , 施工 方案 优化 和 加强 施 工 管理 才 能 加快 施 工 进 度 , 为 7 3×69m( X ) 井 内错 车 道 间 距按 20 . .5 宽 高 , 0m
东北缘 , 高寒干旱缺氧。正洞洞身处 于海拔 30 30— 30 m 之 间 , 高 施 工 点 7 号 斜 井 口 海 拔 为 40 最 37 .2 井 身 长 2 3 .5 68 1m, 32 2 m。关 角 隧道 地 层 岩 性 极其 复 杂 , 积岩 、 浆 岩 、 质 岩三 大 岩 类 均有 出 沉 岩 变

高铁隧道(辅助坑道)

高铁隧道(辅助坑道)

(1) 隧道在进行方案设计和定线时,应结合工期综 合考虑辅助坑道的设置条件;重点辅助坑道应设 置在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地质资料明确的地段。 (2) 辅助坑道方案设计时,结合预留二线、防灾等, 在硬岩地段应优先选用平行导坑;在软岩地段考 虑设置平行导坑初期支护工作量大、后期拆除重 建困难等因素,宜一次建成;横洞的施工能力很 强,也应优先考虑。
覆盖层较薄的长隧道、或在中间适当位置覆盖 层不厚、具备提升设备、施工中又需增加工作面, 则可用竖井增加工作面的方案。 竖井的位置可设在隧道一侧,与隧道的距离一 般情况下为 15~25m之间,或设置在正上方。断面 形式一般为矩形或圆形。
竖井的位置可设在隧道一侧,与隧道的距离一般情 况下为15~25m之间(图),或设置在正上方。
•构成洞内测量导线网,提高测量精度。
(二)平行导坑设计及施工要点 1.平行导坑的布置 •一般设于地下水流向隧道的一侧。 •与正洞之间的最小净距离,应视地质条件、施 工方法、导坑跨度等因素确定。 •底面标高应低于隧道底面标高0.2~0.6m,以有利 于正洞的排水和运输。 •纵坡原则上与隧道纵坡一致,或出洞3‰的下坡。
横洞
R 正洞 横洞 横洞 α R 正洞 正洞 R L 横洞 R 正洞
横洞开挖应根据围岩级别、断面大小合理选用 开挖方法,当横洞开挖工作面与正洞的距离小于 10m时,应采取近距离控制爆破技术,降低爆破振 速。 横洞与正洞交叉口的洞室跨度大,受力复杂, 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加固并加强变形监测。
2
当斜井井身倾角小于12%时,可采用自卸汽车、 装载机或挖掘机配合的无轨运输方式。 当斜井井身倾角为12%~28%时,可选用轨道 矿车或皮带运输方式。 当斜井井身倾角为28%~47%时,应采用矿车 提升。 当斜井井身倾角为47%~70%时,可采用大型 箕斗提升。

龙厦铁路象山隧道辅助坑道优化设计

龙厦铁路象山隧道辅助坑道优化设计
第3 O卷
第 1 期
耀 莲建 镬
T n e n tu to u n lCo s r ci 0 0年 2月
Fe . 2 0 b 01
龙 厦 铁 路 象 山 隧道 辅 助 坑 道 优 化 设 计
张 健儒
( 中铁 隧道 集团有限公 司龙厦铁路 z D—I 标项 目经理部 , 福建 龙岩 340 600)
t e i ci e h fso a g h n t n e , h n l e h f r p i z d a ol ws h r s — e t n o . 1 a d No h l d s at fXin s a u n l t e i ci d s a sa e o t n n n t mie sf l o :t e c o s s ci f o No n .
Absr c :I r r t u t r e h nc h r ns ra in c p c t n e h o sr to e t a in r q ie n s o t a t n ode o f rhe n a e t e ta po to a a iy a d me tt e c n tucin v n i to e u r me t f t l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升斜井 的运 输能力和满足施工通风 的要求 , 将象 山隧道 原设计 斜井 断面 做 了进 一步 优化 : 15 斜井原设 计 将 、 单车道加错车 道断面变更为双车道 断面 ; 2斜井井 身倾 角优化为 2 。 斜长优化为 5 7 9 m; 34 斜井 井身衬砌 断面 由三车道 将 2, 0 .8 将 、 变更为 四车道 ; 5 斜井井位改移 于线路 前进方 向右侧 , 与线路相交 于 Y K 4+8 0里程 处 , D3 0 与线路 大里 程方 向夹角 4 。83 ”综 合 2 3 5 , 坡度 9 2 , . % 斜长 3 7 5I 并采用无 轨运 输双车道衬砌断 面。优化后 的隧道辅助 坑道 能够更加合 理利用 现场资 源 , 2 . 1 I, 加快施 工进度 , 取得 的经验值得在类似 工程中推广 。

隧道构造与施工备课课件 第九章: 辅助坑道

隧道构造与施工备课课件 第九章: 辅助坑道

平导
120-180m 120-180m
通坑布置示意图
反向 横通道 40°-45°
5 平导施工
➢ 开挖:与隧道相同 ➢ 出渣:采用有轨运输 ➢ 支护:锚喷支护,与隧道相交处应加强支护; ➢ 衬砌:一般可不修筑衬砌。当考虑作为永久通风
道或泄水洞时应作衬砌 。
北天山隧道洞口
辅助坑道类型
1、横洞 2、平行导坑 3、斜井 4、竖井
辅助坑道作用
作用
选择依据
✓开辟新的工作面 ✓加快隧道施工速度 ✓改善施工条件 ✓缩短工期
• 根据隧道长度、施 工工期、地形、地 质,水文条件,结 合运营期间通风、 排水防灾的等需要
,通过技术经济必
选确定
9.1 横洞
1 适用条件
✓ 隧道较长,受工期 限制需要增加工作 面;
✓ 洞口难以施工时。
2 技术条件
✓ 交角 :正交、斜交40~45 0
✓ 长度:1/7~1/10正洞长度 ✓ 纵断面:从洞内向洞口为下坡
0.3% 。 ✓ 横断面: 单车道、双车道
3 横洞施工
✓ 开挖 :与一般隧道相同; ✓ 支护:只做锚喷支护,与隧道
相交处应加强支护;
✓ 衬砌:一般不做,如果作为运 营通风口时,需要做衬砌。
➢ 安全措施:
提升速度、提升绞车带有防过卷装置、井口挡车器、声 光电控制;车辆带有短绳保险装置等。
9.4 竖井
一、竖井的设计要点
• (一)竖井的位置选择 • 竖井应设在较低处或沟谷的两侧,防止洪
水危害。 • 竖井可设在隧道一侧,与隧道净距
15m~25m。
• (二)竖井的断面
• 圆形:受力条件好,能承受较大的围岩侧 压力;但断面利用率低,开挖、支撑及衬 砌比较困难。

公路隧道施工—隧道辅助坑道施工

公路隧道施工—隧道辅助坑道施工
(2)平行导坑的断面形式,当采用木构件或金属构件 支撑时,一般多为矩形或梯形。如采用锚喷支护时,为 能充分发挥围岩自承作用,宜采用拱形断面;
五、平行导坑
3.平行导坑设计与施工要点
(3)平行导坑洞口约500m左右可不设横向通道。 再往里掘进,每隔120~180m设一个横通道,以便 于出渣进料运输。亦可在适当位置设反向横通道, 以利便调车。横通道与隧道中线交角,一般以 400~ 450为宜,若夹角过小则夹角为锐角处的围岩 容易坍落,并增加横通道长度;若夹角过大则运输 线路的运行条件较差、运输车转输较为困难。横通 道的坡度则可由正洞与平行导坑的高差而定,一般 此坡度不会大;
(3)平行导坑可以构成洞内施工测量导线网,可以提 高施工测精度等。
五、平行导坑
3.平行导坑设计与施工要点
(1)平行导坑平面布置时,一般设于有地下水流向的 一侧,但宜与隧道正洞尽量平行,以利于使平行导坑工 程量减少及利用其排水,可使正洞施工较干燥,但同时 应结合地质条件及弃渣场地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平行 导坑基本应与隧道正洞纵坡一致,或出洞0.3%的下坡;
(7)平行导坑一般采用有轨运输,应及时铺好道岔, 接通轨道。正洞的各项作业应分区分段进,以减少互相 干扰。分区分段的长度应根据横通道及运输组织管理来 划分。大断面开挖的隧道,采用大型机具施工,干扰小, 通风排水运输施工条件好,因此一般可不需用平行导坑。
一、概述
当隧道较长时,为了增加施工工作面,加快施工进度, 改善施工条件(出渣、进料运输、通风、排水等),往 往需要选择设置一些适宜的、辅助性的坑道,如横洞、 斜井、竖井、或平行导坑等。
五、平行导坑
3.平行导坑设计与施工要点
(6)当洞内施工运输量大时,可以每隔5~6个横通道 设置一个反向横通道,便于增加运输回路,利于运输车 辆调度。连接平行导坑和正洞的横通交叉口处的开挖, 应在平行导坑和正洞开挖至其位置时,应将该处一次挖 好,以有利于通风、出渣,不影响平行导坑和正洞的掘 进速度;

隧道辅助坑道.

隧道辅助坑道.
追求卓越是我们的人生品格 — 德修身、技立业
隧道施工辅助坑道
讲授人:詹祥元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追求卓越是我们的人生品格 — 德修身、技立业
1 辅助坑道的作用及形式 2 辅助坑道的适用条件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追求卓越是我们的人生品格 — 德修身、技立业
1 辅助坑道的作用及形式
辅助坑道的作用: 增加作业面以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 改善施工条件、减少施工干扰; 有利于合理布置施工中的管路、线路。
横洞具有施工简单; 不需要特殊的机具设备; 除碴运输方便; 造价比较低廉。 选用横洞方案,必须有合适的地形条件。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追求卓越是我们的人生品格 — 德修身、技立业
2 辅助坑道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平导特点
增加正洞施工作业面; 具有提前探明地质情况,为正洞施工提供 可靠地质资料; 布置“三管两路”,减少正洞施工干扰; 排水; 布置测量导线网; 和同正洞组成巷道式通风系统。
追求卓越是我们的人生品格 — 德修身、技立业
祝愿各位同学 学业有成!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追求卓越是我们的人生品格 — 德修身、技立业
2 辅助坑道的特点及.隧道傍山、且侧面覆盖层较薄
2.横洞长度不超过隧道长度的1/10~1/7
横洞 3.在隧道洞口处桥隧相连影响施工
4.地质条件差、地形条件不利、路堑开挖量大尚未完工而
需进洞等情况
平行 1.长度超过3000m的隧道在无其他辅助坑道可设时
辅助坑道的形式: 横洞、平行导坑、斜井和竖井。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追求卓越是我们的人生品格 — 德修身、技立业
1 辅助坑道的作用及形式

论辅助坑道及其附属洞室工艺流程设计

论辅助坑道及其附属洞室工艺流程设计

论辅助坑道及其附属洞室工艺流程设计一、背景介绍辅助坑道及其附属洞室在矿业和隧道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辅助坑道是为了便于进行采矿或施工而开凿的通道,附属洞室则是在地下工程中配套使用的空间。

本文将探讨辅助坑道及其附属洞室的工艺流程设计。

二、辅助坑道设计1. 坑道定位在设计辅助坑道时,首先要确定坑道的位置和走向。

这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需要以及附属设施的布局等因素。

2. 坑道开挖坑道的开挖是一个关键的工艺环节。

通常采用爆破或钻机等工具进行开挖,要注意确保坑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坑道支护开挖完成后,需要对坑道进行支护,以防止坍塌和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常见的支护方式包括钢筋混凝土衬砌、喷射混凝土支护等。

三、附属洞室设计1. 洞室用途确定在设计附属洞室时,首先需要明确洞室的具体用途,如作为通风设备安放区、仓库、办公室等。

2. 洞室布局规划根据洞室的用途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

要考虑通风、照明、疏散通道等因素,确保洞室的安全和便利使用。

3. 洞室设施设置根据具体需求设置洞室所需的设施,如风扇、灯具、货架等。

要注意设施的合理布置,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四、工艺流程设计1. 整体规划在设计辅助坑道及其附属洞室的工艺流程时,需要进行整体规划。

确定工程的起止时间、人力物力投入等,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 工艺流程优化对辅助坑道开挖和洞室布置等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

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智能设备等手段进行优化。

3. 安全管理在工艺流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安全管理。

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现场监督,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进行。

五、总结辅助坑道及其附属洞室在地下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工艺流程设计对工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功能需求和安全因素,合理设计各个环节,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以上是关于辅助坑道及其附属洞室工艺流程设计的论述,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隧道优化实施方案-(定稿)

隧道优化实施方案-(定稿)

隧道优化实施⽅案-(定稿)⼀、⼯程概况1.1⼯程简介***设计为单线隧道,隧道进⼝⾥程DK34+826.00,出⼝⾥程DK39+333.00,全长4507m。

隧道进⼝段DK34+826~DK35+325.14段位于R=-12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段落均在直线上。

DK34+826~DK36+300段坡度为+3‰;DK36+300~DK38+000段坡度-7‰,隧道最⼤埋深约108m。

为加快施⼯进度,在DK36+500附近设宽度5m×⾼6m,长533m坡度为-11.5%的斜井⼀座,斜井与隧道⼩⾥程⽅向平⾯夹⾓70°。

根据内马铁路⼀期指导性施⼯组织⼯期安排,***隧道将于2018年7⽉26铺轨通过,施⼯⼯期约18个⽉,其中隧道开挖⼯期约15个⽉。

1.2⼯程区地质及⽓候特征1.2.1地形地貌***隧道位于Kapiti⾼原向东⾮⼤裂⾕过渡地带,属于东⾮⼤裂⾕东翼区,地形起伏较⼤,地势略向东南倾斜,植被茂密,沟⾕不发育,地⾯⾼程约为1877~2005m。

洞⾝地形相对平坦,有村庄、学校及耕地分布,⼟路纵横,出⼝附近存在陡崖,粗⾯岩出露,多形成危岩、落⽯,陡崖下覆盖层较厚;整个隧址区覆盖层⼴布,地表植被发育,除出⼝陡崖和进⼝局部⼭坡外,其它地段未见基岩出露。

图1-1 ***隧道所穿越的⼭体1.2.2⽓候特征本区位于⾮洲的东部,⾚道横贯中部,处于热带季风区,属热带草原⽓候,分⾬季和旱季。

受海拔的影响,⽓候较温和,四季不分明。

⾬季分为:⼤⾬季(4~6⽉)和⼩⾬季(10~11⽉),其余为旱季。

最⾼⽓温34.9℃,最低⽓温9.4℃;年平均降⽔量558.6~731.8mm,年均蒸发量为1450~2400mm。

1.2.3地质构造及地质情况隧址区处于东⾮⼤裂⾕东⽀,是世界最⼤的断陷带,也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

其中,裂⾕两翼是⽬前断陷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带,尤其是靠近⾕底的悬崖地带,断陷运动最为显著。

根据物探资料,隧址区附近发育的断层有8条(详见下表)。

常规山岭隧道施工阶段方案优化探析

常规山岭隧道施工阶段方案优化探析
Ab t a t s r c :Th e s n e r a o s,tr e sa d p i c pe ft e o i z t n o h o sr to c e so u n l r r s n e a g t n rn i ls o h pt mia i ft e c n tucin s h me ft n es a e p e e t d. o Th p i z to ft e man sr cu e, d t e o tmiai n o h i t t r a i ,wo k n n io me t r a ia in ma a e n n c s n g me t o u r i g e v r n n ,o g n z t n g me ta d o t ma a e n f o t n l r ic s d.Du o t e o tmiai n ,ma i m c n mi n o i lb n ft r c iv d. un es a e d s us e e t h p i z to s x mu e o o c a d s ca e e s a e a h e e i
方案 ) 辅助坑道 、 、 作业环境 、 织管 理( 组 运输方案 、 管理方案 ) 成本管理的优化 内容 , 、 通过 优化 , 在保 证安全质量 的前提下获 得了最
大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给从事隧道施工 的技术人 员提供 了参考 。 关键词 :山岭隧道 ; 主体结构 ; 助坑道 ; 辅 施工方案优化
DO :1 . 9 3 j i n 1 7 7 1 2 1 . 3 0 3 I 0 3 7 / . s . 6 2— 4 X.0 2 0 . 2 s
中 图分 类 号 : 5 U4 5
文 献 标 志码 : A

论公路隧道辅助坑道的设计及施工

论公路隧道辅助坑道的设计及施工

利 于排 水 。
提 升机 械 一 般 用 卷 扬 机 牵 引 斗车 ,斜 一 井 内的轨 道数视 出渣量 而定 。坑道 大小在单 线 行车道 时,一般底 宽为2 6 ;三轨 双线行 .m 车 道 时 ,底 宽 为3 4 . m;双 线 行车 道 时 ,底 宽 为 4 m (以 上 均 包 括 单 侧 设 宽 7 Cn 人 .1 0i 的 行 道 ) , 高 度 通 常 为 2 6a 其 中 , 以 单 线 .r : 或 三 轨 双 线较 为 常 用 , 并在 斜 井 中 部 设有 2 m 0 的四轨双线 做错车 ,这样 可减小断 O ~3 m 面 及节约运 输器 材。在 斜井需作 为永 久通风 道 时 ,则 其 断 面 大 小 应 满 足 通 风 要 求 。 井 口 段 应修筑 衬砌 ,其他部 分视地质 条件 及是否 作 为永久通 风道 等条件 决定是 否修筑 永久衬
标 高应 低于隧道 底面标 高0 2 ~O 6 ,有利 .m . m 正洞的排水和运输。 每隔1O m~ l 0 设 一 横 通 道 , 横 通 道 2 8m 连 接 正 洞 与 平 行 导 坑 。 如 每 隔 3 4 横 通 道 ~ 个 设 一 个 反 向 的 横 通 道 可 便 于 调 车 。 横 通 道 与 隧道 中线的交 角一般 以4 。~5 。为宜 ,夹 O O 角过小 则夹角 中围岩 易坍落 ,并且 增加 了横 通 道 长 度 , 夹 角 过 大 则 运 输 线 路 的运 行 条 件 差 。横 通 道 坡 度 则 由 正 洞 与 平 行 导 坑 的 高 差 而 定 为更 好地发 挥平行 导坑增辟 工作 面 的作 用 , 就 得 用 平 导 坑 超 前 预 测 正 洞 经 过 带 的地 质情况 ,平行 导坑应超前 正洞 导坑两 个横通 道 间 距 以 上 , 也 不 宜 过 长 , 以减 少 平 行 导 坑 施 工 通 风 等 的 困难 。 平 行 导 坑 衬 砌 与 否 ,视 地 质 情 况 而 定 , 一 般 可 不 修 筑 。 当 考 虑 作 为 永 久 通 风 道 或 泄 水 洞 时 , 则应 作 衬 砌 。 平行 导坑 与 隧 道 施 工 中 的作 用 有 :增 辟 工 作 面 ,超 前 可起 地 质 勘 察 作 用 ,有 利 于 施 工 通 风 、排 水 、 降 水 、测 量 ,避 免 运 输 干 扰 ,加快施工进度 。 三 、斜 井 斜井 是在 隧道侧 面上方 开挖 的与之 相连 的 倾 斜 坑 道 。 当 隧 道 埋 深 不 大 ,地 质 条 件 较 好 , 隧 道 侧 面 有 沟 谷 等 低 洼 地 形 时 , 可 采 用 余 斜 井 作 为 辅助 坑 道 。 斜 井 长不 大 于 2 O 0 m,否 则工 程 造 价较 高 ,且 运输效 能下 降,因此 ,在选 用较长斜 井 方案 时,应作 经济 技术 比较 。斜 井井 口位 置不应 设在洪 水淹没 处 。洞 口场地 最小 宽度 般 不大 于2 m 以利井 口场 地布 置及 卸料 0, 出 碴 , 井 身 避 免 穿 越 含 水 量 大 及 不 良地 质 区 段 。设置位置应 能使 增辟 的工作面 充分发挥 作 用 。斜 井仰角 的大 小,主要 考虑斜 井长度 及 施 工 方 便 , 一 般 以 不 大 于 2 。为 宜 ,且 井 5 身不宜 设变坡 。斜井 与隧道 中线 的夹角不 小 于4 。,并在 与隧道连 接处宜用 1 m 5 的 O 5 ~2 m 水 平道相 连 ,以便于运 输作业 和保 证运输 安 全 。 井 口场 地 通 常 设 有 向 洞 外 的 3 %下 坡 , 以

论公路隧道辅助坑道的设计

论公路隧道辅助坑道的设计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 编 号 :0 5 6 3 (0 9)6 0 6 — 3 10 —0 3 20 3 — 1 9 0
S 1 E H I F R A I N D V L P E T&E O O Y C一 C O M TO E E O M N T N CN M
20 0 9年 第 l 卷 9
选择横洞 与隧道 的交角最好 是 9 。 当斜 交时 , 0, 交角不小 于
4 。交角太1 . 锐角段 围岩较易坍塌。对于正交横洞 , O, Jl ,  ̄ 为便于车 辆运输 , 相交 处可 半 径不小于 1 2i n的圆曲线相交 。横 洞与隧 道相交处应是隧道线路 的设计标 高处 。横洞纵坡 因考虑 到便 于
1 保密 7
总 承包 人 对 发 包 人 负 有 保 密 义务 ,专业 分 包 人 应 负 责 分 包 范 嗣 的 保 密 ]作 , 密 义 务 和时 效 同 总 承 包 合 同约 定 , 满 足 发 二 保 并 包 人对 项 目建 设 1 程 的 保 密 要 求 。 二 ( 任 编辑 : 责 张 红)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 慧 涌 , ,9 3 1 生 ,0 2年 毕 业 于 张 男 17 年 0月 20 两 安 建筑 科 技 大 学 土 小 T 程 专 业 , 程 师 , T 太原 铁 路 局 土 地 房 产 管 理处 , 两 省 太 原市 ,3 0 3 山 0 0 1.
条件。设置辅助坑道将使隧道工程造价提 高, 辅助坑道选择得恰 当与否 , 会影响其作刚的发挥 。闶此 , 在选设辅助 坑道时应根据 隧道长 度、 是否利用作为永久通风通道 、 工期要求 、 地形 条件 、 地
质 及 水 文 地 质 情 况 、 渣 场 地 、 备 的 施 T 机 具 、 济 等 各 个 方 弃 具 经

2-隧道辅助坑道设置原则

2-隧道辅助坑道设置原则

隧道辅助坑道设置原则一、辅助坑道设置原则隧道辅助导坑的设置应根据隧道长度、施工期限、地质、地形、水文等条件,结合施工、通风、排水、防灾和运营服务等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各类辅助坑道可单个、多个或组合设置。

辅助坑道的设置必须有利于施工及运营、缩短工期、发挥投资效益,并能至少达到下列之一的要求:1、起到增加隧道工作面,加快施工进度,满足施工工期要求的作用。

2、解决隧道主体工程中得运输、通风、排水、弃渣、处理塌方或通过不良地质地段等特殊要求。

3、适应隧道运营期间通风、排水、防灾或增建第二线的需要。

二、辅助坑道的类型及选择辅助坑道类型有横洞、平行导坑、斜井和竖井四种类型。

一般长度≥3、4000m的隧道选择辅助坑道,辅助坑道的型式、数量根据隧道长度、施工期限、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弃碴场地等条件并结合施工、排水、防灾救援需要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首先选择横洞,横洞是河谷傍山隧道常用的辅助坑道型式;其次为斜井及平行导坑,斜井要进行有轨运输与无轨运输的比选,双线隧道中应尽量选择无轨运输的方式,充分发挥大型机械施工的能力,无轨、有轨运输井身倾角一般控制在8.13°~22.5°以内;平行导坑一般用在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起超前探明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状况及不良地质构造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不选择竖井。

三、辅助坑道位置选择1、辅助坑道应选择在稳定地层中,避免穿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复杂和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当必须通过时,应有充分的理由和切实可靠的工程技术措施。

2、傍山、沿河线的隧道,一侧山体不厚,可设置横洞。

横洞位置应根据工期、地形、地质及出碴和通风的要求,选在有工作场地和便利出碴的处所。

3、埋深较大的越岭长隧道,在没有条件设置斜井、竖井或有其他要求时,可在洞口段设置平行导坑并符合下列规定:3.1对于预留第二线的隧道,平行导坑应设在二线位置上,否则应设在地下水发育或出碴运输方便的一侧。

新九燕山隧道主洞与辅助坑道交叉口施工技术

新九燕山隧道主洞与辅助坑道交叉口施工技术

2 方案确定。根据上述方案的 比 . 4 选分析 , 充分考虑各种施 工因素的影响 , 本着 “ 全第一 ” 安 的原则 , 我们确 定方案二作为
新 九燕 山隧 道 3 斗 进 正 洞 的首 选 方 案 。 垛 井 3施 工方 案 及 方 法 .
正洞线路中线 , 自斜井 用台阶法开挖 导洞进人正 洞 , 导洞开挖 到端头后 , 在侧壁上测量放样 , 画出正洞开 挖轮廓线 ; 施工 中 , 应 预留变形沉降量和临时支护厚度 , 然后再逐步开挖至正洞标 准断面。
2 方案二 : . 小导洞法 。 即采用导洞先进 , 同时上坡开挖至正 技 2 术
31 . 施工方案。经过方案 比选 , 我们采用爬坡 中导洞进入正 洞顶部 , 形成正 台阶施工断 面后 、 向挑顶扩大形成 隧道正式 反 断面的施工方案来进行交叉 口施工 。在斜井上 , 台阶开挖支护 到与正洞开挖轮廓线交界处 , 能在斜井 口实施操作 门式钢架为
准断面 , 掘进 一定 距离( 0 , 并 1m)形成作业空 间后 , 向相反方 转 向施工 , 直至跨过斜井 口一定距离 ; 最后进行其它分部开挖, 完
成施 工 转 换 , 入 正 洞 正 常施 工 状 态 。 进
要求 , 设计有 3 座斜井作 为辅 助坑道 , 尤其 以3 #斜井施 工难度
2施 工方 案 比选 .
由于交叉 口段处于三维受力 空间 , 应力分布 复杂 , 施工难
度大 , 安全系数低 , 综合以往隧道施 工经验 , 结合本 隧道 的围岩 情况、 斜井 口空间交叉数据 , 形成 以下两套施工方 案。
21 .方案一 : 大包法施工 。 斜井施工到与正洞交界处后 , 垂直
新九燕 山隧道主 洞与辅助坑道交叉 口施工技术

高速铁道工程技术《隧道施工辅助坑道》

高速铁道工程技术《隧道施工辅助坑道》

2.横洞长度不超过隧道长度的1/10~1/7 殊的机具设备、出碴运输方便、造价
横洞 3.在隧道洞口处桥隧相连影响施工

4.地质条件差、地形条件不利、路堑开挖量
大尚未完工而需进洞等情况
平行 导坑
1.长度超过3000m的隧道在无其他辅助坑道 可设时 2.有大量地下水或瓦斯
能提高施工速度,解决施工通风、 排烟、排水和运输干扰等问题,还可 探明地层变化情况、但造价高
2、管道直径大,运顺不方便。 3、管道达到一定后,必须增加一台风机串联补充动 力消耗。
1、通风设备简单,随着坑道掘金只需要将局扇前移, 不必增加风机。
2、能够供应较大的风量,向个工作面东风较风管容 易。
3、空气随风道循环,供给空气中混有污浊气体。
祝愿各位同学 学业有成!
施工辅助作业
辅助坑道的类型 辅助坑道临时设施选择原那么
施工供电和照明
辅助坑道的适用范围 施工供水和排水 施工运输
辅助坑道的作用:增加工作面,加快施工进度,改善通风、排水条件
横洞 竖井
平导 斜井
辅助坑道的适用条件及特点
辅助坑 道类型
适用条件
特点
1.隧道傍山、且侧面覆盖层较薄
通风较差、但施工简单、不需要特
通风方式的选择
通风 种类
自然 通风
适用条件
岩层不产生有害气 体的短隧道及导坑 凿通后的隧道
优缺点
1、利用洞内温差及气压差,以造成的自然风流循环, 不需要机械通风设备。 2、受气候影响大
风管 通风
巷道 通风
பைடு நூலகம்
3000m以下隧道, 可配合巷道使用
有平行导坑
1、向工作面送入新鲜空气或吸入污浊空气,使用较 普遍。

高盖山长大隧道辅助坑道设置优化方案

高盖山长大隧道辅助坑道设置优化方案

打方案, 即设计采用5 座斜井辅助正洞施工。
2 隧道 总体施工方案
高盖 山隧道 工 程 遵 循 “ 奥 法 ” 理 , 着 “ 新 原 本 科 学筹 划 、 态 控制 、 控 关 键线 路 ” 动 严 的原 则 , 隧道 按
进 口、 口及 5个 斜 井 同 时施 工 来 进 行 施 工 组 织 。 出
1 工程 概 况
新建向莆线高盖 山隧道起讫里程 为 D 42+ K6 79~D 4 0+ 6 , 4 K 8 3 1 隧道 全长 1 1 设 计 为双 洞 762m,
单 线隧 道 , 长度 位居全 线第 三 , 向莆 铁路 的重 点 其 是
控 制性 工程之 一 。高盖 山 隧道左右 线进 口均 位于左
c n t cin p a t e o o as a u n l h s p p re p o e p i z t n s h me fs r ie g l r n o sr t r ci fGa g ih n t n e ,ti a e x l r so t a i c e so ev c al y i u o c mi o e et xr a—l n u n l i ems o r t e s o s t a h s o t z t n o g t n es n t r ff ms p s in n e t ie . r ci h w h tt i p i a i o t o c mi o
坡 长 1 0 7 5 0 570m;.% 下坡 , 长 150m。右线 从 隧 坡 5
Op i z to c e so e v c alr r a g me ti o as a t mi a in s h me fs r ie g l y a r n e n n Ga g ih n e

隧道工程辅助坑道施工规范

隧道工程辅助坑道施工规范

隧道工程辅助坑道施工规范一、横洞、平行导坑施工应符合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平行导坑宜采用单车道断面,闭隔200m左右应设置一处错车道。

错车道的有效长度宜为1.5倍施工车辆的长度。

二、开挖前应妥善规划并完成斜井、竖井井口周边的截水、排水系统和防冲刷设施、斜井洞门、竖井锁口圈应及早施作。

三、开挖茼应检查斜井、竖井与正洞连接处的围岩稳定情况,应根据检查结果确定并实施超前预加固措施。

开挖后,应及时支护和监控量测。

四、斜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无轨运输斜井内运输道路,需要进行硬化处理,并采取防滑措施以保证安全。

对于长隧道斜井的无轨运输道路,综合纵坡不得超过10%。

而对于单车道的斜井,需要设置错车道以满足安全行车要求,并且错车道的长度需符合安全标准。

2、在无轨运输进洞的情况下,载物车辆的车速不得超过8km/h,空车车速不得超过15km/h。

而在出洞爬坡的情况下,车速不得高于20km/h。

3、在有轨运输井口,应该设置挡车器,并且专人负责管理。

同时,在挡车器下方5-10m处,在受到接近井底前10m的位置,应该各自设置一道防溜车装置。

长大斜井每隔100m应分别设置防溜车装置,并且井底与通道连接处需要设置安全索。

在车辆行驶时,严禁人员通行和作业。

4、有轨运输井身每30-50m应设置躲避洞,同时井底停车场的避车洞应设有专门的设备存放。

此外,井底附近的固定设备也应置于专用洞室。

5、斜井口、井下以及提升绞车都需要安装联络信号装置。

在每次提升、下放和停留时,都需要有明确的信号规定。

6、在斜井中牵引运输的速度不得超过5m/s,接近洞口和井底时,速度不得大于2m/s。

升降加速度也不得超过0.5m/s²。

7、斜井提升设备应按照规定安装符合要求的防止过卷装置、防止过速装置、限速器、深度指示器、警铃、常用闸和保险闸等保险装置。

8、斜井提升、连接装置和钢丝绳应符合安全使用的要求,并且需要定期进行检查。

斜井辅助坑道进正洞施工总结(论文)—吴景峰

斜井辅助坑道进正洞施工总结(论文)—吴景峰

隧道斜井辅助坑道进正洞施工总结吴景峰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摘要:为了确保隧道斜井辅助坑道安全的进入正洞,通过施工总结斜井辅助坑道进正洞的方法,来指导隧道施工。

关键词:斜井正洞挑顶1 工程概况省界隧道位于江西赣州市石城县及于福建三明市宁化县,中心里程DK128+383.5,全部为单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约220m,斜井位于隧道 DK128+750处线路左侧,与隧道大里程方向平面夹角67°,斜井长690m,综合坡度9%,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断面(内净空宽 7.5m×高 6.2m)。

2 总体施工方案辅助坑道与正洞交叉口段结构特殊,受力状态复杂,辅助坑道进入正洞的挑顶施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保证工期的重要环节,交叉口采用横向棚架法挑顶进洞。

辅助坑道接近正洞时,逐渐抬高辅助坑道拱顶高程,接长钢架长度,从正洞与辅助坑道相交处起,采用棚架进洞,进行交叉段正洞开挖。

棚架斜向上爬坡开挖至正洞拱顶高程,再向前以平坡开挖至正洞外侧上台阶拱脚位置,然后在棚架内再施做正洞上台阶初期支护,再向两侧(正洞)按标准的正洞断面进行正洞开挖。

3施工步骤3.1 辅助坑道交叉段根据辅助坑道与正洞之间的高差,确定辅助坑道拱顶的扩挖起始里程,其拱顶抬高坡度控制在30%以内。

辅助坑道与正洞交接处设置0.4m加强环,加强环中设置双拼共2榀I16辅助坑道型钢钢架,外侧增设共4榀双拼I20b门型钢架,门型钢架分节与辅助坑道钢架焊接在一起。

相邻钢架采用φ22纵向钢筋连接,间距1m。

I20b门型钢架由横梁和立柱组成,横梁与辅助坑道I16钢架之间的间隙,从两侧对称焊接I20b型钢立柱斜撑,钢架安装后该空隙喷射混凝土回填密实,门架横梁以作为正洞拱架的支撑点。

门型钢架每侧增设6~10根φ42缩脚锚管和系统锚杆。

在靠近正洞处辅助坑道初期支护的1榀拱架增设仰拱(底板)钢架,正洞仰拱钢架与辅助坑道加强环最外侧的仰拱拱架焊接,正洞仰拱衬砌钢筋与辅助坑道仰拱衬砌中预埋钢筋连接,确保正洞和辅助坑道交叉口处的紧密连接,能共同受力。

高速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斜交进洞快速挑顶施工技术

高速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斜交进洞快速挑顶施工技术

高速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斜交进洞快速挑顶施工技术摘要:在复杂地层山区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辅助坑道进正洞挑顶施工成为铁路隧道施工的关键点和重难点,尤其是软弱围岩隧道挑顶段落应力集中、施工变形不易控制、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

文中以高速铁路隧道斜井进正洞段挑顶施工为例,在保证施工安全、进度等目标前提下,提出了适用于铁路隧道工程软弱围岩快速挑顶进洞的施工方法,阐述了软弱围岩快速挑顶进洞施工方案、施工流程和施工要点,以便为同类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隧道;软弱围岩;快速挑顶;施工安全0引言近年来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战略目标指引下,随着铁路建设发展向纵深推进及路网的进一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山区铁路建设陆续展开,在山区铁路建设过程中,长大隧道数量多,隧道占比大,为提高项目施工建设进度,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横洞、斜井及平导等辅助坑道,增加工作面以缩减控制性长大隧道工程建设工期,成为铁路隧道设计施工的普遍现象。

在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辅助坑道进正洞施工方法有:大包法、小包法、棚架套拱挑顶法、导洞挑顶法以及斜井挑梁施工法等,不同的工程特点、围岩地质及水文情况等,对挑顶工法的选择成为隧道挑顶施工的关键点,科学合理适用于工程特点的施工工法,往往能安全快速的完成挑顶施工,且同时能够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

本文以新建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枫坪隧道工程为背景,提出了针对复杂软弱围岩地质情况下,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斜交进洞快速安全施工方法。

1工程背景1.1工程概况新建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XKZQ-5标项目经理部承建的枫坪隧道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境内,隧区为南秦岭中山峡谷区,隧道起讫里程为:K123+570~DK129+924,长链413.067m,全长6767.067m。

隧道最大埋深595.5m。

洞内坡度依次为30m/23%、6213.067m/14.2456%的上坡,524m/0%的平坡;除DK123+570~DK128+882.51段位于R-9000m的曲线上,其余均位于直线上辅助斜井长780m,与正洞交汇点里程DK125+650,综合坡度7.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隧道施工通风

屏边隧道按施工任务划分为进口工区、横洞工区、斜井工区和出口 工区四个工区,其通风方案为:进口工区、横洞工区和斜井工区均采用 φ1300mm管道压入式独立通风;出口工区正洞及平导独头掘进4000m, 通风距离最长,需两阶段通风。
3.2.1出口段通风方案
第一阶段:在第一个横通道与正洞出口贯通前,正洞及平导均采用 独头压入式通风;
3.水文地质
地表水:隧道进口端及其穿越的几条深大冲沟槽均 有常年水流,是隧道通过区的主要地表水形式。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构造断层水、岩溶水。 隧道最大涌水量41605m3/d(雨季最大涌水量 54086m3/d),隧道穿越区地下水分布不均匀,主 要集中于断层带和向斜核部及岩溶管道附近,施工 难度大,在上述地带可能遇到较大的涌水或突水 。
反射波前
入射波前 检波器 隧道 震源 检波器
地层 或 断层
TSP探测原理
3.6监控量测
隧道主要工程机械配置表
序号 1 2 3 4 5 设备名称 挖掘机 装载机 装载机 自卸车 ITC312H4挖掘式装岩机 规格型号 PC200 ZL40C ZL50C 5t ITC312H4 计划(台) 5 4 5 12 2 平导和横洞 侧翻 备注
6
7 8 9 10 11
变压器
变压器 发电机 空压机 混凝土输送泵 混凝土搅拌站


3.5.3加强碳质板岩段D1K60+631-D1K61+000、D1K63+150-D1K66+000的 有害气体检测,充分利用正洞超前钻孔,主要进行地层岩性特征、岩层 产状、岩质板岩厚度、瓦斯压力、含量和浓度等的综合分析。加强隧道 通风质量,保证施工安全。 3.5.4岩爆地段采用洒水、超前水平钻孔等方法释放岩石应力,减少岩 爆对人员、机械的安全隐患。 屏边隧道的主要地质问题为断裂带防塌及突泥涌水。根据隧道的地质情 况,结合国内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本着“地表和洞内相结合、构造探 测和水探测相结合、长中短期分阶段预报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 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充分发挥多种手段综合预报的优势,在完全 摸清前方地质的情况下再进行开挖作业,以确保施工安全。
三、辅助坑道及施工方案优化
1.隧道辅助坑道优化


根据隧道地质条件和工期安排,结合我公司施工能力等综 合因素,经过现场实际勘察和与设计院及业主、监理单位沟 通协商,对隧道辅助坑道进行了优化。 1.1隧道贯通平导由原设计的10203.1m优化缩短变为出口端 4000m;增设辅助坑道:横洞一座,长2360m;斜井一座,长 1230m。
1.2隧道斜井长500m,与线路相交里程为D1K65+550为陡坡斜井,设计坡 度为32%,采用提升设备有轨运输。进场后,经过现场复核发现该斜井地布置及 提升设备的安装;且采用有轨运输设备投入大、施工进度慢,不安全因 素多,存在洞碴二次倒运的情况,增大施工成本。 经过综合考虑并与设计院沟通,最终重新选定来斜井口位置。新选斜井 与线路相交里程为D1K66+300且夹角为80度,全长1230米,坡度为8.5%, 净空尺寸为5.6m(宽)×6.0m(高),将有轨运输改为无轨单车道运输, 大大改善了施工环境,降低了安全风险、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也节约 了施工成本。
2.工程地质



根据初步设计情况,最大埋深660m,隧道进口段围岩以厚-巨层状 灰岩、灰白色粉砂岩为主,夹有绿、灰、褐灰色粉砂岩,节理裂隙发育, 差异风化严重;洞身围岩以板岩为主,极少出露灰岩,中薄层状,节理 裂隙发育,风化层厚度大,差异风化严重;出口段围岩以边群板岩、千 枚岩夹砂岩为主,岩质软,岩体节理发育,较破碎,风化严重。地下水 发育,围岩自稳性差。 本地区位于红河深大断裂以北区,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使断裂 构造及褶皱相当发育,隧道共有七条断层,主要断层有:斯路白-松龙 寨压性断层、白竹箐1#断层、白竹箐2#断层、白竹箐3#断层、大深沟物 探解译断层、大深沟断层。受主要断层的影响隧道可能会出现涌水、突 泥及大变形,对隧道影响较大。 褶皱:依次位白竹箐背歇、白竹箐向斜及皂角树复式褶皱(老坐基 向斜、老坐基背斜、皂角树1#、2#背斜、皂角树1#、2#向斜)。
隧道辅助坑道设计及 施工方案优化
一、工程简介
1.工程概况


隧道初步设计施工辅助坑道方案为:贯通平导和横洞各一座。其中: 平导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右侧,全长10203.1m,与线路中线平行,间距 30m,净空尺寸为:3.5m(宽)×4.3m(高),错车道净空尺寸为5.0m (宽)×4.7m(高),采用单车道有轨运输模式。 横洞位于线路左侧,与线路相交于DIK62+958处,全长2360m。其轨 面以上净空尺寸为:5.0m(宽)×4.7m(高),采用有轨双车道运输。
S11-800
S11-1250 320kw 20m3螺杆式电动空压机 HBT-60 HZS50
3
1 2 13 6 8
12
13
混凝土运输车
液压衬砌台车
5m3
12m
16
6
14
15
湿喷机
注浆机
TK500C
GZJB
10
4
3.5超前地质预报



根据隧道的地质情况,采用短距离地质预报和长距离地质预报相接 合的手段,加强超前地质预报措施。 3.5.1常规地质法进行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根据掌子面开挖揭示的地 质条件及部分炮眼加深2~3m的探测情况,如地层岩性特征、岩体破碎 程度、地下水发育情况,结构面性质,洞型变形破坏特征等,对掌子面 进行地质素描,并作地质图,结合地表调查情况,对掌子面前方一定范 围(约5~20m)的地质条件进行预测、预报。每一开挖循环,均应进行 一次,定期形成预报成果报告。 3.5.2全隧及平导采用TSP203,对掌子面前方约150m范围内的地质构造的 位置、规模、性质作较为详细的预报,预测岩体的完整性及岩溶和地下 水的发育情况。当有异常情况时,在超前物探的基础上,采用红外探水、 地质雷达、超前钻孔等综合地质预报手段验证物探异常段。一般正洞采 用超前水平钻孔(φ75,每孔长30m,每循环25m)对物探超前探测的异 常地段进行验证,平导采用与正洞相同的超前钻孔或利用加长炮眼进行 验证。超前钻孔一般每个断面设3个孔并至少保证1孔可以取芯。


平行导坑由原设计的贯通平导调整为出口端 4000m。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保证通风、排水,经 现场查看和结合有关要求,将平导洞口在 PDK70+850处且与线路夹角55度引出,长256m。轨 面以上净空尺寸有原设计3.5m(宽)×4.3m(高)调 整为4.0m(宽)×4.5m(高)。目前正通过业主与设 计院沟通准备将断面再扩大,采用无轨运输,以加 快施工进度。 将平导从PDK70+850引出后,平导避开车站大跨段 施工,由平导提前进入正洞施工,实现平导快速掘 进,为尽快进入正洞施工创造有利条件,保证合同 工期按期完成。

4.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
隧道的不良地质有滑坡、岩溶、断层破碎带、碳质 板岩、岩爆。 隧道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强烈,沟槽深切,相对高 差及岩体风化带厚度大,不良地质发育,洞身地表 有三处滑坡,分别为皂角树3#滑坡、水厂1#滑坡、 杨居寨滑坡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大。 该隧道围岩较差且地下水丰富,其中Ⅳ、Ⅴ级软弱 围岩占66%,且出口车站深入隧道656m为大跨度 (10m)段施工难度极大。

屏边隧道平面示意图
3.隧道优化后施工方案
3.1总体施工方案


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明洞采用明挖法;Ⅲ级围岩采用 全断面法开挖;Ⅳ、Ⅴ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Ⅳ级围岩局 部采用拱墙格栅钢架及拱部钢带,Ⅴ级围岩采用I18全环型 钢钢架及超前小导管或大管棚加强支护。全隧均采用仰拱超 前及拱墙一次衬砌。 钻爆法施工,Ⅲ、Ⅳ级围岩采用风钻钻眼,光面爆破; Ⅴ级围岩地段采用挖掘机开挖为主,弱爆破为辅进行开挖。 隧道内采用装岩机装碴,洞内所有洞碴均采用无轨运输。 洞身初期支护采用锚杆台车打孔,人工或机械安装,钢 支撑组装平台架设钢支撑及挂网,湿喷机喷射砼施工。二次 衬砌采用移动式液压模板台车施工,泵送砼浇筑衬砌。
第二阶段:在平导进入正洞辅助施工的第一个横通道与正洞出口工作面 贯通后,采用巷道式通风。
将正洞、平导风机内移至距出口1130m左右的横 通道口处,正洞至此横通道口范围为进新鲜空气管 道,污浊空气通过横通道进入平导排出洞外;一路 风管进行正洞压入式通风,最大距离距离2870m; 一路风管通过横通道进入平导,压入式通风,污浊 空气通过平导排出洞外。为了辅助进、排风,克服 通风距离长、洞内回流风阻大的问题,在正洞和平 导内各设置1-2台射流风机导流,加强通风效果, 其它横通道均封闭。

1.3
优化后平导平面布置图
2.优化后的屏边隧道辅助坑道
隧道设置斜井、平导、和横洞各一座,共9个工作 面。 横洞与正洞交叉里程DK62+958,交角:71°,长 度:2360m,采用单车道无轨运输方式; 斜井长1230m,与正洞交叉里程DK62+958,交角: 80° ,长度:1230m,采用单车道无轨运输方式。 平导设于线路右侧,与正洞交叉里程 DK67+258, 交角:40°,与正洞平行相距30m,全长4000m; 具体见屏边隧道平面布置示意图。
3.4机械配置




为保证隧道施工工期,施工机械的合理选型和配置是关 键。设备配套原则如下: 3.4.1针对单线铁路隧道洞内空间大小,设备配套时要考虑 设备外形尺寸与隧道断面相适应,各机械之间外形尺寸相适 应,配套设备之间生产能力相匹配,考虑隧道施工工期及满 足通风要求,综合多方因素进行合理的机械配备。 3.4.2针对不同的工序施工按专业化组织流水作业,以性能 好、效率高、机况良好的设备装配挖掘、装运、喷锚、衬砌 等主要作业线,实现各机械化作业线的有机配合,用机械化 程度的提高来实现隧道施工的高产、稳产。 3.4.3施工机械本着“装备精良,技术领先,满足需求,略 有富余”的原则配备。 3.4.4机械设备的配备要适应长大隧道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