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研发中多晶型问题浅议 20070913

合集下载

药物多晶型对药效及其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2007[论文资料]

药物多晶型对药效及其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2007[论文资料]

第20卷第3期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20 No.3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2007年6月 SCIENCE & ENGINEERING(NATURAL SCIENCE EDITION)Jun.2007文章编号:1673-1549(2007)03-0048-03药物多晶型对药效及其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吴 霞,易学文(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四川自贡 643000)摘要:多晶型是固体药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文章讨论了多晶型对药物溶出度、稳定性、生物利用度、作用时间、毒副作用等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热力学特征。

关键词:药物多晶型;溶出度;生物利用度中图分类号:R961 文献标识码:A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药物,其中不少药物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的口服吸收不完全,因而影响血药浓度;有的体内分布不理想,产生非期望的毒副作用;有的水溶性小,不便制成注射剂,或在注射部位析出而导致疼痛;有些药物还由于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被代谢破坏,或在转运过程受到有关酶系的攻击,发生降解,使半衰期缩短,等等。

在某些场合,运用制剂技术可解决一些问题,但有时亦不一定令人满意。

分析上述情况的原因,无不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关,结构是决定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与受体结合、发挥疗效的关键[1]。

固体药物中多晶型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对药物多晶型的研究可以追朔到18世纪20年代,自上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较快。

考察近年来对药物多晶型现象的研究论文,笔者发现很少有联系对药效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针对药物多晶型对药物在体内的溶出、吸收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1药物多晶型现象固体药物在析出晶体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由于结晶条件不同,分子间的键合方式和相对排列可能发生变化,如药物分子中存在溶剂或水分子时,药物分子易与溶剂或水分子形成氢键,与不同溶剂分子结合形成不同的晶型,即产生同一种药物的分子形成多种晶型的现象,称为药物多晶型[2]。

浅谈多晶型药物研发及制剂最新研究

浅谈多晶型药物研发及制剂最新研究

2020年01月(1)台阶式:台阶式竖向设计用于自然地形陡坡(自然坡度大于8%)、高差相对较大,整平面存在差异的结构衔接而成,并于衔接位置可采用自然放坡、护坡或挡土墙。

该种竖向设计将土石方工程量有效减少,排水条件相对较好,但是在生产关联性、交通运输便利性及地下管网敷设条件三个方面不占据优势;在场地自然地形坡度偏大、场地占地面积较宽广、通运输构造较单一、管线敷设数目较少的工程领域中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

(2)平坡式:该种竖向布设形式在自然地形坡度较缓(自然坡度小于3%)、占地面积适宜的站场建设中表现出较好的效能。

设计原理主要是将站场设计成与自然地形具有较高相似度的状态,打造出一个或数个坡向的整平面,进而实现对各个整平面的平整性衔接[3]。

优势是有助于工艺设计、交通运输便捷、管网敷设流程畅通;不足是所需土石方量偏大、排水条件相对较恶劣。

(3)混合式:该种竖向设计形式等同于综合以上两种布置形式。

比如,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山区站场建设期间采用了混合式竖向布置形式。

该种设计的优势在于能降低山区的土方工程量,减少工程造价。

并且工艺装置区段中整体使用了平坡式竖向布置形式,这为装置区段敷设与安装管线创造了便利条件。

4管线综合布置工程建设期间,管线综合布置应与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和绿化布置相结合,统一规划。

各类管线的线路力求短捷,并应使管线之间,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在平面及竖向上相互协调,紧凑合理,节约集约用地,有利站场美观。

对于输气站场管线综合布置中,应分析多种因素,主要有管线敷设的深度、规格大小、敷设次序、致损因素及对周边建筑物形成的影响等。

管线综合布置是一项涉及范围宽广、流程繁琐的项目,其设计情况直接关系着输气管线是否能够安全运行,也是影响站场整体运行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在满足生产、安全、检修的条件下,当条件允许、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共架、共沟敷设。

控制安全防护距离是也是管线综合设计的重点内容,有关规范中明确指出,天然气管线与建(构)筑物基础外缘应≥5m 。

浅谈药物多晶型对药物制剂的影响

浅谈药物多晶型对药物制剂的影响

浅谈药物多晶型对药物制剂的影响作者:唐勇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2期摘要: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药物多晶型对制剂质量、生产工艺的影响以及固体制剂工艺过程对药物晶型的影响因素,为制剂工作者在处方开发、新药剂型设计、生产工艺的优化、药品质量控制以及临床药效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晶型;药物制剂综述物质在结晶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分子内或分子间键合方式发生改变,所以分子或原子在晶格空间排列不同,形成不同的分子结构。

即同一种物质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空间排列或晶胞参数,形成多晶型的现象就称为多晶型现象(polymorphism)。

药物多晶型从18世纪20年代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到本世纪60年代以后得到很快的发展。

由于药物的晶型不同,可能会影响其在体内的溶出和吸收,进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在多晶型药物研制成固体口服制剂时,对药物晶型进行研究,选择一种在临床治疗上有意义且稳定可控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对药物多晶型问题愈来愈重视,在新药申报资料中也有所体现。

本文就多晶型药物对理化性质,对生物利用度和在制剂中的影响进行概括总结。

一、药物多晶型的基本概念固体物质按其内部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可分为晶型(包括假晶型)和无定形。

晶型基本成分的排立有一定的规律,无定形则相反;所有的晶型可以归结为正方、单斜、三斜等七个晶系。

晶型形成的基础是物质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微粒间的作用方式可以是金属键、共价键、范德华力等,以此晶体可分为金属晶体、共价键晶体、分子晶体等。

有机药物晶体大多是分子晶体,而且多存在同质异晶即多晶型现象。

即是指某个化合物的晶型状态至少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排列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状态的晶体。

二、多晶型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由于晶格不同,内部分子间作用力有差异,晶格能也就不同,造成了同一化合物不同晶体的各种理化性质的变化,如溶解度、溶出速率、熔点、密度、硬度、光学性质、电学性质和蒸气压力等。

药品研发中多晶型问题浅议

药品研发中多晶型问题浅议

审评四部审评七室张玉琥多晶型现象在固体化学药品研发过程中比较常见。

由于多晶型问题可能影响药品的安全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应当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就药品研发中涉及的多晶型现象及其相关问题作简要讨论,供药品研发和评价工作参考。

一、晶型与多晶型现象固体药物有结晶型和非结晶型(无定形)之分。

构成药物结晶的基本单元为晶格,在晶格中药物分子以一定的规律排列。

而无定形是分子以无序的方式排列,不具有明确的晶格。

若药物结晶中包含结晶溶剂分子,就称为溶剂化物。

当该溶剂为水时(即含有结晶水),通常称为水合物。

药物的不同晶型是由分子在晶格中排列方式的不同所致。

需要注意晶型与结晶形态(晶癖)的区别。

前者由晶格中分子的排列来决定,后者是指形成的结晶的外观形状,如针状结晶、片状结晶等。

同一晶型的药物,可能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反之,外观形状相同的结晶,其晶型也可能不同。

若固体药物可存在不同的晶型,或存在结晶型与无定形,或存在非溶剂化物与溶剂化物、不含或含有结晶水等现象,就称为该药物存在多晶型现象。

一些方法可用于研究和区分多晶型现象。

单晶X-射线衍射可对晶体结构提供直接的证据,是研究多晶型现象的可靠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若获取单晶所采用的结晶条件与药物生产中实际采用的结晶条件不同,则单晶X-射线衍射得到的晶体特征并不代表药物实际的晶体特征。

粉末X-射线衍射是常用的研究和区分不同晶型的有效方法。

该方法不仅可用于不同晶型的定性区分,在建立特征衍射峰与不同晶型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后,粉末X-射线衍射还可用于不同晶型比例的定量控制。

其他方法,包括显微镜、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热台显微镜等)、光谱法(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固相核磁共振)等,亦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多晶型现象。

二、多晶型对药物性质的影响存在多晶型现象的药物,由于晶格能的不同,其不同晶型可具有不同的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如不同的熔点、化学反应性、表观溶解度、溶出速率、光学和机械性质、蒸汽压、密度等。

药品研发中多晶型问题的考虑

药品研发中多晶型问题的考虑

药品研发中多晶型问题的考虑【摘要】药品研发中的多晶型问题是当前药物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影响药效的多晶型问题、多晶型的鉴定和表征、多晶型的稳定性研究、多晶型的制备方法以及多晶型的应用探索等方面展开论述。

多晶型问题对药品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其稳定性和制备方法对药物的质量和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探讨多晶型问题的重要性,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药物的研发效率和成果。

多晶型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于药品研发中的质量控制和疗效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药品研发、多晶型、药效、鉴定、表征、稳定性、制备方法、应用探索、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药品研发中多晶型问题的考虑在药品研发过程中,多晶型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多晶型指的是化学物质在结晶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晶体结构,其存在对药效产生着重要影响。

药品的多晶型问题涉及到药物的物理性质、药效、药代动力学等方面,因此对于药品研发和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发药品的过程中,研究药物的多晶型问题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药物在溶解度、稳定性、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特性。

通过对多晶型的鉴定和表征,可以准确地确定药物的结构和性质,为制备高效、稳定的药物提供依据。

多晶型的稳定性研究可以帮助科研人员预测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溶解度,为药品的制备和储存提供参考。

多晶型问题在药品研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药品的研究、制备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药物多晶型问题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为药品研发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进步。

2. 正文2.1 影响药效的多晶型问题多晶型是指一种药物分子在晶体结构内的排列方式不同,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

多晶型问题在药品研发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不同的多晶型可能导致药效、溶解性、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

1. 生物利用度:不同的多晶型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效。

有些多晶型可能会被人体更容易吸收,增强药效;而有些多晶型则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难以吸收,降低药效。

仿制药晶型研究的思考

仿制药晶型研究的思考

仿制药晶型研究的思考一、晶型研究的重要性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多晶型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同一药物的不同晶型在外观、溶解度、熔点、溶出度、生物有效性等方面可能会有显著不同,从而影响了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及疗效,该种现象在口服固体制剂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二、多晶型药物的定义及分类同一物质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空间排列和晶胞参数,形成多种晶型的现象称为多晶现象(polymorphism)。

该类药物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新化学实体的药物:应进行药物在不同结晶条件下(溶剂、温度、结晶速度等)是否存在多种晶型的研究。

2、已有文献报道存在多晶型的药物:应明确药物晶型的类型和纯度。

对于混晶药物,应测试其晶型组成(种类、比例),并与文献数据比较。

对于因晶型影响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活性的药物,在无相应药理毒理等研究证明该晶型的安全和有效性时,应确证自制品与国外上市药品晶型的一致性。

三、晶型的测定方法药物晶型测定方法通常有粉末X-衍射(XRPD)、红外吸收光谱、热分析、熔点、光学显微镜法等。

1、粉末X-衍射(XRPD):该项测试是判断化合物(药物)晶型的首选方法。

X-射线衍射是研究药物晶型的主要手段,该方法可用于区别晶态和非晶态,鉴别晶体的品种,区别混合物和化合物,测定药物晶型结构,测定晶胞参数(如原子间的距离、环平面的距离、双面夹角等),还可用于不同晶型的比较。

X-射线衍射法又分为粉末衍射和单晶衍射两种,前者主要用于结晶物质的鉴别及纯度检查,后者主要用于分子量和晶体结构的测定。

粉末法研究的对象不是单晶体,而是众多取向随机的小晶体的总和。

每一种晶体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就如同人的指纹,利用该方法所测得的每一种晶体的衍射线强度和分布都有着特殊的规律,以此利用所测得的图谱,可获得出晶型变化、结晶度、晶构状态、是否有混晶等信息。

该方法不必制备单晶,使得实验过程更为简便,但在应用该方法时,应注意粉末的细度,而且在制备样品时需特别注意研磨过筛时不可发生晶型的转变。

药物晶型的分析方法

药物晶型的分析方法

药物晶型的分析方法
李志万
【期刊名称】《中国兽药杂志》
【年(卷),期】2006(40)1
【摘要】药物在结晶时因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多晶现象的产生.多晶型是影响固体药物质量和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热分析、核磁共振、显微镜、溶解度、计算机辅助预测等晶型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总页数】4页(P45-48)
【作者】李志万
【作者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17
【相关文献】
1.浅议无效程序中相同药物晶型的认定——兼评江苏恒瑞vs.上海宣创之阿帕替尼甲磺酸盐晶型无效案 [J], 梁宝龙
2.晶型药物专利保护策略研究—基于阿德福韦酯晶型专利无效宣告案的实证分析[J], 丁锦希;李晓婷
3.药物晶型关键技术体系:助力从“跟跑”到“领跑”——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化学药物晶型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J], 吴彪;吴浩
4.固体药物晶型定量分析方法 [J], 肖燕;王静康;尹秋响;王永莉;鲍颖;郝红勋
5.晶云药物扎根药物晶型研发,撬动创新药、仿制药市场 [J], 石晗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多晶型研究进展

药物多晶型研究进展

药物多晶型研究进展
张鹏;杨春华;刘静涵;殷志琦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13(25)12
【摘要】药物多晶型影响药物溶解度、溶出度、生物利用度等方面,是药物质量安全控制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但也给药品研发带来了一条新的思路.研究者们期待筛选出疗效更好性质更稳定副作用更小的晶型.多晶型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仪器的更新,晶型研究不断向前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多晶型研究领域一些新进展.
【总页数】4页(P5-8)
【作者】张鹏;杨春华;刘静涵;殷志琦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南京,2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4
【相关文献】
1.药物多晶型的研究进展 [J], 赵绍磊;王灵宇;吴送姑
2.药物共晶多晶型的研究进展 [J], 王灵宇;杜世超;董伟兵
3.固体药物的多晶型现象及研究进展 [J], 王允雨;杨玉军;刘苗苗;郑丽;张为国;杨灿;于伟东
4.固体药物多晶型的研究进展 [J], 周锋;潘建辉;孙丹玲;邓月义
5.吲哚拉新药物的多晶型研究(2)多晶型的溶解度与溶出度研究 [J], 金光洙;林以宁;王晶;莫凤奎;黄松鹤;朱开玲;苏德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多晶型

药物多晶型

药物多晶型佚名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结构、形态、物性完全不同的晶体的现象称为多晶现象。

McCrone在1965年提出的多晶型概念,强调了同一种分子在不同固态晶格中的不同填充、排列方式[1]。

近年来,其含义又扩大到互变异构多晶型、构象多晶型以及手性系统等[1]。

另外,关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多晶现象的研究也日趋深入。

本文着重讨论有机药物领域中出现的多晶型。

有机药物的结晶基本上都属于分子晶格。

药物在分子中凭分子间引力结合。

如利福平分子中有-OH,-C=O,-NH等基团,可在利福平分子间、分子内、分子与溶媒间形成氢键,随着工艺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晶型。

晶癖是生长着的结晶因结晶条件(溶媒、杂质等)的影响,使分子不能均匀地达到各结晶面,从而产生不同的外形。

同一晶系的结晶,外观可呈现不同的形状(晶态),而多晶型则是由于结晶内部构造的分子排列不同而产生[2],二者有本质的不同。

另外,尽管溶媒化物与多晶型物也有区别,但同一药物的不同溶媒化物,也可表现出不同的熔点、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对于多晶型物的分析鉴定方法(热分析法、X-射线衍射法等)同样适用于溶媒化物的研究。

因此许多文献将溶媒化物称为“假多晶型物”[3,4]。

1研究多晶型的意义不同晶型的同一药物在溶解度、溶出速率、熔点、密度、硬度、外观以及生物有效性等方面有显著差异,从而影响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及疗效的发挥。

药物多晶型现象的研究已经成为日常控制药品生产及新药剂型确定前设计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药物的多晶现象及其性质,将有助于解决下列问题:保证在制备和贮存过程中药物的物理、化学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毒性,增进治疗效果;保证每批生产药物间的等效性;改善药物粉末的压片性能;防止药物在制备或贮存中产生不良晶型而影响外观质量。

2药物多晶型的研究手段[1]尽管不同晶型的药物其固态理化性质有绝对的差异,但由于仪器分辨率的限制,这些差异常常出现在分析范围的边缘,因此同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多晶型研究对于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制剂开发中对晶型的考虑

药物制剂开发中对晶型的考虑

药物制剂开发中对晶型的考虑随着药物开发研究的深入,难溶性药物在新药中的比例不断的增大,晶型问题越来越被重视。

不同晶型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溶出、吸收,进而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特别是一些难溶性口服固体和半固体制剂。

因此,对于多晶型药物,在研制成固体和半固体口服制剂时,对晶型进行研究有利于开发一种在临床治疗上有意义且稳定可控的晶型。

目前,国内对晶型问题也愈来愈重视,2015版药典附录新增“9105 多晶型药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指出: 固体药物及其制剂中存在多晶型现象时,应使用“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作为药物原料及其制剂晶型,以保证药品临床有效性、安全性与质量可控性。

下面就药物审评工作中遇到的晶型问题,以及研究开发这类多晶型药物所需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1、什么是药物的多晶型现象?固体物质根据其组成分子、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列方式可以分为晶型(包括假晶型)和非晶体型。

晶体型的组成单元在三维空间排列固定有序,非晶型则相反。

所有晶型可以归纳为三斜晶系、单斜晶系、正交晶系、四方晶系、立方晶系、三方晶系、六角晶系共七个晶系14种晶格(如右图)。

有机药物的晶体大多为分子晶体,当药物分子中存在溶剂或分子时,因为药物分子易与溶剂或水分子形成氢键,药物分子与不同的溶剂分子结合,就会形成不同的晶型;不含溶剂的药物也可能由于分子的对称排列规律不同而存在的多晶现象,如药物结晶时的溶解、温度、湿度等,制剂过程中粉碎、混悬、压片等都会影响药物的晶型。

2、多晶现象会如何影响药物性质?众所周知,结构决定功能,同一药物的不同晶型在外观、溶解度、熔点、溶出度、生物有效性等方面都可能会有显著不同,从而影响了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及疗效,该种现象在口服固体制剂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1)对药物理化性质及工业制剂的影响多晶型固体药物每个晶型有不同的表面自由能,而表面自由能大小是影响其溶出度的因素之一,像亚稳态的非极性表面自由能与稳态晶型基本相同,但极性表面自由能大于稳态的,因而总的表面自由能较大,更易被水润湿,在固体制剂崩解后形成的混悬液中,由于亚稳态粒子表面易水化,较厚的水化膜的反絮凝作用优于稳态晶型物,因而亚稳态的晶体粒子更易分散,顾有高的溶出度,如无味氯霉素共有A、B、C 3种晶型及无定型,我国1975年以前生产的无味氯霉素原料片剂、胶囊都为无效的A 型,后经改进生产工艺才生产出有生物活性的B型,并在质量标准中增加了非活性晶型的限度。

【推荐下载】药物多晶型对药物制剂的影响分析

【推荐下载】药物多晶型对药物制剂的影响分析

[键入文字]
药物多晶型对药物制剂的影响分析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药物多晶型对药物制剂的影响分析
 【关键词】多晶型药物制剂综述
 物质在结晶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分子内或分子间键合方式发生改变,所以分子或原子在晶格空间排列不同,形成不同的分子结构。

即同一种物质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空间排列或晶胞参数,形成多晶型的现象就称为多晶型现象(polymorphism)。

药物多晶型从18世纪20年代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到本世纪60年代以后得到很快的发展。

由于药物的晶型不同,可能会影响其在体内的溶出和吸收,进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在多晶型药物研制成固体口服制剂时,对药物晶型进行研究,选择一种在临床治疗上有意义且稳定可控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1。

对药物研究中晶型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药物研究中晶型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药物研究中晶型问题的几点思考审评二部宁黎丽随着我国对固体化学药物研究的深入,难溶性药物在新药开发中的比例在不断的增大,晶型问题也日渐突出。

由于不同晶型的药物可能会影响其在体内的溶出、吸收,进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特别是一些难溶性口服固体或半固体制剂,晶型的影响会更大。

因此,对于多晶型药物,在研制成固体口服制剂时,对晶型进行研究有利于选择一种在临床治疗上有意义且稳定可控的晶型。

目前,国内对晶型问题愈来愈重视,这一点在新药申报资料中也有所体现,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申报资料中对有晶型选择性的药物不进行晶型研究;有些资料对晶型进行了研究,但不明确晶型研究的目的,仅罗列不同晶型,不进行相关的理化性质研究;有的申报资料中晶型检查方法不合适,专属性不好,不是可以区分不同晶型的特征方法;或是不重视制剂及贮藏过程中晶型变化的研究,等等。

下面就药学审评工作中遇到的晶型问题,以及研究开发这类多晶型药物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晶型现象固体物质可以由晶态物质与非晶态物质组成。

晶态物质是由于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有序排列,具有周期性排列规律。

非晶态物质是指分子、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无序堆积而成。

晶态物质又被称为晶体,当晶体结构测定发现样品分子中存在溶剂或水分子时,该样品晶体存在多晶型现象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为样品分子容易与溶剂或水分子形成氢键,当被测样品的分子与不同的溶剂分子结合时,将会形成不同晶型的物质。

不含溶剂的晶体也可能由于分子的对称排列规律的不同而存在多晶型现象。

因此,晶型是化合物一个重要的理化性质,对于多晶型药物,因晶格结构不同,某些理化性质(如熔点、溶解度、稳定性)可能不同;且在不同条件下,各晶型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转化。

二、原料药晶型研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难溶性固体药物,在作为固体口服制剂开发时,应对原料药的晶型进行研究。

因为同一化合物可能因其制备工艺的差异(如重结晶使用不同的溶剂或不同的结晶方法),而产生不同的晶型。

从具体案例浅谈对晶型权利要求的新颖性和创造性问题的答复

从具体案例浅谈对晶型权利要求的新颖性和创造性问题的答复

图1
而对比文件1实施例7的操作步骤得到的晶型,属于甲苯溶剂合物晶型,甲苯作为二类溶剂,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危害较大,因此甲苯溶剂合物不适合药物开发。

可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选择作为药用的晶型时,不会使用对比文件1的甲苯溶剂合物晶型。

综上所述,该申请权利要求1保护的PCI- 32765的晶型A,相对于对比文件1公开的晶型E,溶解度、引湿度和稳定性明显有所改进,实现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对比文件1的内容,根本难以获得如何制备该申请需要的无水合物晶型,因此对比文件1对于该申请也没有任何启示。

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具备创造性。

药物多晶型现象研究进展

药物多晶型现象研究进展

药物多晶型现象研究进展
周肖寅;刘峥;冯小珍
【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
【年(卷),期】2010(027)010
【摘要】药物多晶型自发现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多晶型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药物种类繁多,新药不断出现,多晶型的研究任务依然艰巨.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外
药物多晶型研究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与归纳,介绍了药物多晶型现象的研究意义、分析方法、多晶型转变的影响因素.
【总页数】5页(P1-5)
【作者】周肖寅;刘峥;冯小珍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742.4
【相关文献】
1.药物多晶型的研究进展 [J], 赵绍磊;王灵宇;吴送姑
2.药物共晶多晶型的研究进展 [J], 王灵宇;杜世超;董伟兵
3.表面诱导药物多晶型成核的研究进展 [J], 林家伟;石鹏;龚俊波;吴送姑
4.固体药物的多晶型现象及研究进展 [J], 王允雨;杨玉军;刘苗苗;郑丽;张为国;杨灿;于伟东
5.固体药物多晶型的研究进展 [J], 周锋;潘建辉;孙丹玲;邓月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多晶型与有效性

药物多晶型与有效性

月亮满分作文必备关于月亮的素材【68】1、圆月,寄托着一种人间情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圆月,折射出一种世事变化,“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2、看,一轮金黄的圆月升起了,柔和的光线,仿佛不是真实的,这种自然景观给人以一种舒适和迷人的感觉。

在月亮上,一个淡淡的黑影仿佛在晃动。

我想,一定是嫦娥抱着心爱的玉兔又在遥望人间了,她也许是感觉到月宫的广寒比起温暖而又热闹的人间,更加显得那么单调而又乏味吧。

3、梨园太平乐府,醉几度春风,鬓变星星。

舞破中原,尘飞沧海,飞雪万里龙庭。

4、月亮,那么的皎洁,如妙龄少女,抚慰所有人的心灵。

月光似静水一般,向地面洒去,这就是妙龄少女轻轻地对大地耳语。

令人向往的宁静中,观赏如此美丽的月亮,何来不惬意之说?5、细细密密的月光就像一封封飘飞的“星际特快专递”,那是嫦娥姐姐邀请地球上的小朋友去月宫分享她亲手制作的桂花糕。

6、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7、月亮姑娘悄悄地露出了它那圆圆的笑脸,俯视着辽阔的大地、村庄、山川、田野,好像一座逼真的玉雕,庄严而美丽。

8、月亮升上来了,像是刚刚脱水而出的玉轮冰盘,不染纤尘。

9、月亮最后升到冷清清的天空,白晃晃一片晶莹。

10、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

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

云生月隐,神秘迷离。

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11、月亮,那么的皎洁,如妙龄少女,抚慰所有人的心灵。

月光似静水一般,向地面洒去,这就是妙龄少女轻轻地对大地耳语。

令人向往的宁静中,观赏如此美丽的月亮,何来不惬意之说12、夜,已静寂了。

月亮静静洒下余光,竭力驱走黑暗,为人们送来光明、温暖与关爱!13、那一晚的月亮好美,是否又是月圆了。

我不喜欢街上的霓虹灯,我不喜欢庸倦的吵杂声,我只喜欢不甚柔和的月光。

洒在树林间,洒在华屋顶,给大地镀上了金华,给芙蓉笼上了轻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研发中多晶型问题浅议
发布日期20070913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
作者张玉琥
审评四部审评七室张玉琥
多晶型现象在固体化学药品研发过程中比较常见。

由于多晶型问题可能影响药品的安全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应当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就药品研发中涉及的多晶型现象及其相关问题作简要讨论,供药品研发和评价工作参考。

一、晶型与多晶型现象
固体药物有结晶型和非结晶型(无定形)之分。

构成药物结晶的基本单元为晶格,在晶格中药物分子以一定的规律排列。

而无定形是分子以无序的方式排列,不具有明确的晶格。

若药物结晶中包含结晶溶剂分子,就称为溶剂化物。

当该溶剂为水时(即含有结晶水),通常称为水合物。

药物的不同晶型是由分子在晶格中排列方式的不同所致。

需要注意晶型与结晶形态(晶癖)的区别。

前者由晶格中分子的排列来决定,后者是指形成的结晶的外观形状,如针状结晶、片状结晶等。

同一晶型的药物,可能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反之,外观形状相同的结晶,其晶型也可能不同。

若固体药物可存在不同的晶型,或存在结晶型与无定形,或存在非溶剂化物与溶剂化物、不含或含有结晶水等现象,就称为该药物存在多晶型现象。

一些方法可用于研究和区分多晶型现象。

单晶X-射线衍射可对晶体结构提供直接的证据,是研究多晶型现象的可靠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若获取单晶所采用的结晶条件与药物生产中实际采用的结晶条件不同,则单晶X-射线衍射得到的晶体特征并不代表药物实际的晶体特征。

粉末X-射线衍射是常用的研究和区分不同晶型的有效方法。

该方法不仅可用于不同晶型的定性区分,在建立特征衍射峰与不同晶型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后,粉末X-射线衍射还可用于不同晶型比例的定量控制。

其他方法,包括显微镜、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热台显微镜等)、光谱法(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固相核磁共振)等,亦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多晶型现象。

二、多晶型对药物性质的影响
存在多晶型现象的药物,由于晶格能的不同,其不同晶型可具有不同的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如不同的熔点、化学反应性、表观溶解度、溶出速率、光学和机械性质、蒸汽压、密度等。

多晶型药物不同晶型之间理化性质的不同,可能对原料药及制剂的制
备,原料药及制剂的稳定性,制剂的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等产生影响。

比如不同的表观溶解度致使制剂有不同的溶出度,并可能导致生物利用度的不同;不同的光学和机械性质、密度等可能影响制剂的制备工艺;不同的化学反应性可导致药品稳定性的差异。

药品溶出度、生物利用度、稳定性等的差异进而可能影响药品的质量可控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药品研发中多晶型问题的基本考虑
一种药物可能存在许多种晶型,但某些晶型可能不易形成或得到,而只有一部分晶型在原料药及其制剂的生产制备过程中能够形成。

因此,研发工作中重点应考虑那些在原料药制备、制剂制备、以及原料药及制剂贮藏过程中可能形成的晶型。

对于存在多晶型现象的药物,研发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晶型对制剂溶出及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对原料药及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对原料药及制剂制备工艺的影响。

在综合考虑多晶型对制备工艺、生物利用度、稳定性等的影响的基础上,确定是否必要对药物的晶型进行控制。

如果晶型影响药品的生物利用度,或影响稳定性等,就应限定晶型或控制晶型比例。

比如那格列奈临床使用的晶型为H晶型,阿折地平α晶型的生物利用度高于β晶型,供临床使用的为α晶型。

1、多晶型与制备工艺
药物的多晶型可呈现不同的物理和机械性质,包括吸湿性、颗粒形状、密度、流动性和可压性等,进而可影响原料药及制剂的制备。

多晶型对制剂制备的影响还取决于处方及采用的工艺。

如对于采用直接压片工艺的片剂,主药的固态性质可能是影响制剂制备工艺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当主药占片重比例较大时;而对于采用湿法制粒工艺的片剂,主药的固态性质通常被制粒过程所掩饰,故对制剂制备工艺影响较小。

关于多晶型现象对制备工艺的影响,需要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保证药品质量的一致性。

药物的晶型在制备工艺的多种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转化,如干燥、粉碎、微粉化、湿法制粒、喷雾干燥、压片等。

暴露的环境条件,如湿度和温度也可能导致晶型转化。

转化的程度一般取决于不同晶型的相对稳定性、相转化的动力学屏障、压片使用的压力等。

假如对工艺过程中晶型转化情况进行了充分研究,工艺重现性得到了充分验证,制剂的
BA/BE也得到了证实,则工艺过程中的晶型转化是可以接受的。

2、多晶型与生物利用度
由于药物的溶解度会影响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度,进而影响生物利用度,因此,当固体药物不同晶型的表观溶解度不同时,应当关注其对药
物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BA/BE)的可能影响。

具有多晶型现象的药物,其表观溶解度的不同是否会影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取决于影响药物吸收速度和程度的多种生理因素,包括胃肠道蠕动、药物的溶出、药物的肠道渗透性等。

药物的生物药剂学分类(BCS)可作为判断多晶型问题对BA/BE影响程度的重要依据。

例如,对于高渗透性药物,由于其吸收仅受溶出速度限制,不同晶型之间表观溶解度的较大差异很可能影响BA/BE;而对于吸收仅由肠道渗透性限制的低渗透性药物,不同晶型之间表观溶解度的差异对BA/BE发生影响的可能性较小。

此外,对于高溶解性药物,当不同晶型的表观溶解度均足够大,药物的溶出速度快于胃排空速度时,不同晶型之间表观溶解度的差异就不大可能影响BA/BE。

3、多晶型与稳定性
多晶型可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性。

从稳定性方面考虑,其中一种晶型属于热力学最稳定的晶型(稳定型),其他为亚稳定型。

在药物开发过程中,为降低转化为另一种晶型的可能性,以及得到更好的化学稳定性,一般选择药物的热力学最稳定晶型作为目标晶型。

不过,对于某些难溶性药物,由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低,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而亚稳定型表观溶解度高,可得到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因而选择亚稳定型作为目标晶型。

这种情况下,需要特别关注药品在贮藏期间晶型的稳定性,并采用适当的措施(如适当的处方、工艺、包装及贮藏条件等)避免药品贮藏期间亚稳定型向稳定型的转化。

4、关于质量标准中晶型控制标准
如果各种晶型具有相同的表观溶解度,或者各种晶型都易溶,多晶型问题不大可能对BA/BE具有显著影响,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制定原料药及制剂的晶型控制标准。

按照BCS分类系统对药物的溶解性进行区分,当药物的至少一种晶型属于低溶解性时,应当制定原料药的晶型控制标准。

对于制剂,如果使用的是热力学最稳定晶型,一般不需要在质量标准中制定晶型控制标准。

如果使用的是亚稳定晶型,需要关注制备及贮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晶型转化。

由于制剂中辅料的干扰,直接进行晶型的测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一般倾向于建立溶出度等制剂质量检查指标与不同晶型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溶出度等指标来间接反映难溶性药物可能影响制剂BA/BE的晶型比例改变。

只有在少数情况(需要对晶型进行控制,但难以建立制剂其他指标与晶型之间关系)下才可能需要在制剂质量标准中制定晶型控制标准。

四、仿制药研发在多晶型方面的考虑
仿制药应当有足够的稳定性并与原研药生物等效。

对于仿制固体制剂
和混悬剂,由于晶型可能影响制剂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仿制药研发者应当调研药物是否存在多晶型现象,并考虑和评估多晶型问题的重要性和对策。

主要应考虑多晶型对制剂BA/BE的影响,此外还应考虑多晶型对制剂制备和稳定性的影响。

仿制药的活性成份必需与原研药相同。

从晶型方面来说,为避免多晶型问题对生物利用度及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建议仿制药采用的晶型也尽可能与原研药相同,以保证仿制药与原研药生物等效,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但是,药物的多晶型之间仅是晶体结构的不同,化学结构是相同的。

因而对于仿制药,如果生物等效性及稳定性得到充分的试验研究证实,主药的晶型也可以与原研药不同。

美国FDA也批准了一些此类的仿制药上市,如美国上市的华法林钠、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的一些仿制药产品,其主药的晶型与原研产品是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