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氢弹爆炸资料讲解
史上最强核武器——“大伊万”氢弹

史上最强核武器——“大伊万”氢弹氢弹,是核武器的一种,又称聚变弹、热核弹,其武器原理主要是利用重氢(dao H,氘)或超重氢(chuan H,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氢弹的杀伤破坏力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是威力要大得多。
氢弹的威力可与几千万吨级TNT相当。
同时它可以通过设计增强或者减弱某些杀伤破坏因素,因而战术性能比原子弹更好,用途也更广泛。
在爆炸时达到的温度约为100亿摄氏度,相当于太阳中心温度的1000倍。
原子弹爆炸后的蘑菇云。
资料图片在爆炸地点,厚3米、直径为15-20公里的冰块被融化。
参加试验的人躲在200公里远的地下室里,就这样他们也感觉好像被颠了起来,他们听到了一声威力强大的闷响,令人心惊胆寒,以为世界末日来了。
为试验而放在爆区内的坦克被炸得七扭八歪,建筑早已荡然无存。
爆区内做实验的动物,总数达15000头,当时还活着的寥寥无几,大批死亡的动物连皮毛都找不到了。
特别是在试验人员地下掩体之外的那几个铁笼子里的一些猩猩们,脑浆飞溅,肝肠涂地的惨状,让人惨不忍睹。
这是核试验史上动物死亡最多、最惨烈的一次……—这就是有关资料对大伊万氢弹爆炸的描述。
一亿吨的超级氢弹1954年2月28日,美国在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环礁上进行了一次威力约为1500万吨TNT当量的三相弹试验,由于是地面核爆炸,爆后在南太平洋(601099,股吧)7000平方海里(约24000平方千米)地区的上空笼罩着致命的放射性烟雾,使得236名马绍尔群岛居民,31名美国人,23名日本渔民受到意外的放射性伤害,其中还有1名日本渔民于当年9月死亡。
同年美国试爆的另一枚氢弹,代号为MK一17,也是一枚三相弹,弹长7.47米,重21103千克,威力约1100万吨TNT当量。
这两次三相弹试验引起了美国对研制“干净”氢弹(裂变份额很小的氢弹)的关注。
通常,三相弹的裂变份额随威力的增大而缓慢减小。
当威力为几百万吨TNT当量或更高时,裂变份额大都在50%左右,或者会更多,以致毁掉一个小国家。
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

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投下世界上第一颗用于战争的原子弹,代号为“小男孩”。
原子弹在相生桥以东约100米处的外科医院上空580米处爆炸,爆炸威力相当于1.8万吨烈性炸药,顷刻间产生了30万度的高温。
正处于爆炸中心的外科医院所有的人和设施转瞬就化为灰烬,爆炸中心半径一公里范围内的花岗岩都融化了。
时速高达60公里的强烈冲击波将爆炸中心半径三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几乎全部摧毁。
广岛上空的大气层被爆炸的威力整整翻腾了15分钟。
接着,沾染着原子尘埃的水蒸气夹杂着爆炸中的残骸碎片大滴大滴地落下来,形成了令人恐惧的黑雨,随后又化为黄灰色的毛毛细雨。
由于日军通常对美军零星小编队飞机并不在意,认为是气象预报机或侦察机,所以广岛当时没有发出防空警报,大多数人正在上班或上学的途中。
而且由于美国研制原子弹过程中采取严格保密措施,日本对此一无所知,其军民对原子弹毫无防护知识和准备,所以人员伤亡非常惨重。
原子弹爆炸的辐射波几乎是以光速传播的,裸露的皮肤立即被烧焦。
在爆炸中心附近,没有留下任何人或者物的痕迹,只是在地面上隐约残留着如同人体外形的阴影;稍远一点的地方,遍布着烧焦的尸体,还保留着临死前的姿势;再远一点的地方,幸存者全身严重烧伤,面目全非。
如果在爆炸时抬头看天空的人,眼睛被彻底烧毁,只有窟窿一般的眼窝,不停流淌着眼睛化成的晶状液体,惨状目不忍睹。
广岛被烈火和浓烟所笼罩,全城遍地焦土,残垣断壁到处都是,死尸一堆挨着一堆。
市中心方圆约12平方公里几乎被夷为平地,全市76328幢建筑物中,48000幢全部被毁,22178幢被毁掉一半,房屋损失达70%。
广岛原子弹爆炸,共有14万余人先后死于非命。
而氢弹是目前世界上杀伤力最大的武器,一颗氢弹的威力相当于800颗原。
1952年11月1日 美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52年11月1日美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49年9月23日,苏联政府宣布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对美国朝野震动很大,美国空军原以为苏联只有到1952年才有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
网易历史/美国科学家泰勒认为这是动员政府制造氢弹的极好机会,他首先在加利福尼亚找到了志同道合者--伯克利辐射实验室的劳伦斯、化学家拉蒂默和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路易斯-阿尔瓦雷斯(他们都参加过曼哈顿计划的工作),于1949年10月6日,在洛斯阿拉莫斯聚会,详细讨论了氢弹的制造问题,充分估计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给氢弹制造带来的困难。
第一,新的方程式用常规方法根本算不出来。
对氢弹复杂装置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作出惊人的次数的精确运算,以测定它对炸弹内部数以百万计的细小部件的影响,但人的大脑难以应付。
第二,需要有几百万度高温才能引爆氢弹,投向广岛的那种原子弹不适用,需要制造一种专门原子弹作引爆物,这势必将影响美国原子弹的生产能力。
第三,氢弹的真正炸药是氢和氢的同位素氖,氖在自然界里并不存在而且衰变很快。
只有在一种专门设计的重水反应堆里,通过铀和中子核反应才能产生氖。
然而氢和氖在常温下都是气体,因此在引爆之前,必须保持近乎绝对零点,即摄氏零下273度,因此就需要庞大的制冷设备。
网易历史/他们决定寻找制造氢弹的支持者,他们找到的第一位强有力的支持者,是美国海军预备役少将刘易斯-斯特劳斯,他是原子能委员会5个理事中的一个(其余4个都反对)。
他们还在争取改变其他人的看法。
如国会原子能联合委员会主席麦克马洪参议员、国务院政策规划室主任保罗-尼采、国防部长路易斯-约翰逊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
泰勒他们坚持说,美国的威望依赖于美国的技术优势,如果苏联人制造了第一颗聚变炸弹,美国就会丢脸。
通过游说,泰勒在政界和军方找到了支持者。
1950年1月13日,奥马尔-布雷德利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名义,提出要制造氢弹。
这个月,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出笼。
1967年6月17日:氢弹空爆成功的那一刻

1967年6月17日:氢弹空爆成功的那一刻作者:来源:《百科知识》2019年第07期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在罗布泊沙漠腹地,我国使用图16轰炸机空投完成首颗氢弹的爆炸,爆炸当量330万吨TNT。
这是中国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如果说裂变式核武器原子弹为第一代核武器,那么氢弹则为第二代核武器,它利用轻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威力。
原子弹的爆炸威力为几百吨到几万吨TNT当量,氢弹则为几十万吨至几千万吨TNT当量,而且氢弹的工作原理更为复杂,实现条件更为困难,需要利用特制的原子弹作为引爆装置,产生数千万摄氏度的高温,点燃氘、氚等轻原子核的自持聚变反应。
这也是为什么轻核的聚变现象比重核裂变现象发现得早,氢弹却比原子弹出现得晚。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美国用了7年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7个月,而我国只用了2年8个月,速度世界第一。
不仅如此,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就实现了小型化,由飞机直接空投,而美国的第一颗氢弹“迈克”重达62吨。
从原子弹到氢弹,美苏等国耗时日久,最主要的原因是技术路线不明,还有计算量的繁复。
美国人1951年重新发现了曾有科学家提出的辐射内爆压缩热核装药的想法,并将其作为氢弹的核心要素,发展出著名的氢弹T-U构型,从而在1952年11月1日爆炸成功第一颗真正意义上的氢弹。
而苏联直到1954年才认识到辐射内爆这一关键因素,该国在1953年8月12日爆炸的RDS-6S氢弹,使用的是“夹层饼”构型,与其说它是氢弹,不如说是增强型原子弹。
在当时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困难的国内条件下,中国科学家凭借顽强的精神意志,在一张白纸上绘出了中国氢弹的蓝图,所采取的路线和模式与美国不同,其中于敏所提出的被外界称为“于敏构型”的方案厥功至伟。
据后来披露,我国在大力研制原子弹的同时,科学家小组从1960年底已开始摸索氢弹原理。
国庆节资料: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国庆节资料: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氢弹亦称“热核武器”,它是一种利用氢元素原子核在高温下聚变反应于瞬间放出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武器,它主要由装料、引爆装置和外壳组成。
氢弹爆炸时,作为引爆装置的原子弹首先爆炸,产生数千万度高温,促使氘氚等轻核急剧聚变,放出巨大能量,形成更猛烈的爆炸。
在氢弹爆炸成功的同时,中国政府重申:“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2-3:核武器_课件1

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它 能消除计算机内存储的信息,使自动控制系统失灵,使 通信器材和家用电器受到干扰和损坏。
放射性沾染是指核爆炸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所造成 的污染,将伤害人员和各种生物,并且破坏周围环境。
如果受到核武器的攻击,针对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 素,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小伤 亡和损失。
当引爆装置中的信管被触发时,其中的普通炸药在 燃烧的过程中,就把分离放置的铀(或钚)块迅速地压到
一起,使总体积达到或超过临界体积,从而立即发生链 式反应,并猛烈爆炸起来,升起蘑菇状烟云,如图6-4-1 所示。
氢弹
氢弹(hydrogen bomb)的爆炸原理是轻原子核的聚变 反应。一些轻原子核(如氘、氚等),在几千万摄氏度的 高温下能发生聚变反应,并放出高能中子和巨大能量。
冲击波是核爆炸瞬时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冲击波 从爆心以超音速向四周传播,作用时间只有几十秒。冲 击波对人员造成的直接杀伤是对人体及其肠胃、心脏、 肺部的挤压作用以及对人体的抛掷和撞击作用;间接杀 伤是受冲击波破坏的倒坍建筑物或抛射物体对人员的伤 害作用。
早期核辐射指在核爆炸后最初十几秒内辐射出来的 γ射线和中子流,能穿透人体和物体。当射线照射人体, 杀死细胞达一定程度时,人员就会得放射病;照射到土 壤、食盐、碱、食品和某些金属器具上时,还会使这些 原来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放射性。
氢弹主要由热核装料、引爆装置(为一枚小当量原 子弹)和弹壳(常掺有铀238)等组成。首先,引爆原子弹, 燃料在高温、高压作用下,迅速聚合,引起比原子弹更 为猛烈的爆炸。质量为1kg的氘、氚混合物完全聚变, 所释放的能量为1kg的铀235或鉢239完全裂变所释放能 量的3-4倍。
核冬天
氢弹的基本原理

氢弹的基本原理氢弹的基本原理(上)1945年8月,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猛烈的爆炸几乎把这两座城市夷为平地。
原子弹巨大的威力引起了世界的震惊,然而,与氢弹相比,原子弹的威力还真就是个“小男孩”罢了。
原子弹的能量“源泉”是利用重核裂变,而氢弹则是与之相反的轻核聚变。
氢弹使用的“燃料”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而不是普通的氢,所以严格地说氢弹应该叫做氘氚弹。
氘和氚聚合的方程式为:2D+3T—→4He+1n,放出的能量约为17.6MeV,平均每个核子放出3.5兆,而核裂变中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还不到1兆。
400克氘和600克氚的混合物聚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4千克铀裂变或12000吨标准煤燃烧的能量。
原子核内部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那么带正电的质子为什么不会相互排斥而造成原子核破裂呢?原来,在原子核内部的核子之间,存在着宇宙间最为强大的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要比质子之间静电的排斥力还要大一百多倍。
如果一张纸完全由这种强作用力控制的话,那要撕开这张纸就必须要好几百辆火车头同时开足马力地工作了。
原子核之所以是稳定的,完全就是强作用力的结果。
不过强作用力的作用范围仅限于原子核内部(约10-14米),超过了则迅速减为0。
也就是说,宇宙中最强大的大力士却没有胳膊,只有贴近才能感受到它巨大的威力。
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当两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很靠近时,强大的斥力会使它们无法彼此接近,只有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小于10-14米时,强作用力显现出来,两个原子核便会发生聚变而合为一体,同时放出核能。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电荷之间的排斥力而使这两个原子核足够接近而发生核聚变呢?如果把原子核比作飞速的汽车的话,那么正电荷之间的斥力就是汽车的保险杠。
只有汽车的速度特别大,才能克服保险杠的作用而撞到一块。
有一个很简单的让原子核加速的方法,那就是加热。
当加热到大约6000万度时(这个温度发生的聚变能量不可控,要想实现可控的核聚变,温度还要再高),一些原子核就可以发生聚变了,所以核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
氢弹简介

氢弹氢弹(hydrogen bomb),核武器的一种。
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氢的同位素氘等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
又称聚变弹、热核弹、热核武器。
氢弹的杀伤破坏因素与原子弹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
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至几万吨级TNT当量,氢弹的威力则可大至几千万吨级TNT当量。
还可通过设计增强或减弱其某些杀伤破坏因素,其战术技术性能比原子弹更好,用途也更广泛。
1942年,美国科学家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推断原子弹爆炸提供的能量有可能点燃氢核,引起聚变反应,并想以此来制造一种威力比原子弹更大的超级弹。
1952 年11月1日,美国进行了世界上首次氢弹原理试验。
从50年代初至60年代后期,美国、苏联、英国、中国和法国都相继研制成功氢弹,并装备部队。
氢弹比原子弹优越的地方在于:1、单位杀伤面积的成本低;2、自然界中氢和锂的储藏量比铀和钍的储藏量还大得多;3、所需的核原料实际上没有上限值,这就能制造TNT当量相当大的氢弹。
氢弹的3大破坏力第一光辐射——第二核电磁脉冲——第三冲击波氢弹的缺点1、在战术使用上有某种程度上困难。
2、含有氚的氢弹不能长期贮存,因为这种同位素能自发进行放射性蜕变。
3、热核武器的载具,以及储存这种武器的仓库等,都必须要有相当可靠的防护在历史上,轻核的聚变反应实际上比重核裂变现象还要发现得早,但氢弹却比原子弹出现得晚,第一颗氢弹在1952年才试制成功,而可控制的聚变反应堆由于障碍重重,至今仍是科学技术上尚未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原因是要实现轻核聚变反应的条件比实现重核裂变的条件要困难得多。
苏联曾经引爆过一个威力超强的氢弹,这颗氢弹的当量是5000万吨级。
冲击波绕了地球4圈。
核污染范围达4000公里。
闪光在1000公里外都能看见。
爆炸过后的蘑菇云高度是60000英尺。
也就是说在苏联引爆的超级氢弹,在美国也能看到闪光。
而且美国也会受到核辐射。
这颗氢弹在4000多米高空引爆,范围比整个日本还大。
原子弹跟氢弹原理

原子弹与氢弹原理如果说核材料生产是一个国家工业能力的考验的话,核武器的设计是对理论物理学家们的挑战。
到目前为止在所有的有核武器的国家里头除却安理会五大流氓之外,只有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朝鲜。
以色列的核弹是和南非搞得,甚至有传言合伙在印度洋进行过核爆试验,后来南非放弃了。
印度的核计划很早,1974年和平核爆炸,1998年五次核试验,宣传掌握氢弹,但是从地震波的数据普遍认为只是一个1万吨左右的裂变装置和一个5万吨的增强裂变装置而不是真正的两级氢弹。
巴基斯坦为了对抗印度,依赖沙特的大量资金援助和中国的技术支持获得原子弹。
朝鲜两次核爆,第二次成功。
所以到现在掌握两级氢弹的依然只有安理会五大流氓。
原子弹(裂变核武器)是使用化学炸药,把在临界质量以下的铀-235或钚挤压成超越临界质量的一块,然后在中子照射下产生不受控的连锁反应,释放大量能量。
起爆的方式可分为枪式和爆式。
美国第一枚投掷在日本广岛的核武小男孩即为枪式起爆的铀弹。
第二枚投掷在长崎的胖子为爆式起爆的钚弹。
枪法的局限性很大,消耗材料多,而且只适合高浓缩铀,爆法要更加先进,可以设计成更大的当量,并且容易发展出助爆加强型原子弹,或者作为氢弹的初级。
枪法的小男孩,42:58比例分开的60kg浓缩铀分成子弹和靶子两部分,子弹在直径18厘米的枪管中加速撞击靶子,然后到达临界,中子源在靶子的底部。
虽然原子弹的设计已经扩散,卡迪尔汗的扩散网至少包括朝鲜,伊朗和利比亚。
DF-2上那个著名的1.5万吨当量的铀爆弹设计图的副本的副本的副本被利比亚交给IAEA的时候,设计图装在(巴基斯坦首都的一家洗衣店的)洗衣袋里。
但是,关于爆系统的设计,没有什么值得可信的公开资料。
以下的容均是基于《中华人民国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所作出的推断核材料的加工很明显,核材料的大小和形状,取决于一系列基于核物理和流体力学的计算结果,由于临界质量的原则,肯定存在一个质量的下限。
关于加工精度,可以从对加工设备的要求可以看出。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知识讲解

杨 振 宁 和 邓 稼 先 在 芝 加 哥 大 学
2020/9/25
√元勋(xūn)
立大功的人。
√宰割(zǎi)
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筹划(chóu) 想办法,定计划。
√彷徨(páng)(huáng)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走。
√仰慕
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qì)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
的一切,到死为止。 昏黄。 平沙:平旷的沙漠。这里指旷野。 疾走。 纠纷:交错在一起。
萦带(yíng)
阅读测试:
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
(1924年,安徽省怀宁县)
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一国哪一所大学读 理论物理?
(美国,普渡大学)
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
(1986年,直肠癌)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第一颗氢弹爆炸
2020/9/25
邓 稼 先
杨 振 宁
2020/9/25
作者简介
杨振宁(1922-),原 籍安徽,西南联合大学研究 生毕业,芝加哥大学博士, 历任芝加哥大学等校教授, 美国科学院院士。 与李政 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 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粒子物理方面做了大量的 开拓性工作。
2020/9/25
归纳: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
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 识,身先士卒,信念坚定、对祖国、 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 家。
2020/9/25
• 本篇文章在句式使用上有什么特 点?请说一说,并从书中找出例 子?
2020/9/25
句式整齐: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 不断地筹划计划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 案时,要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氢弹的爆炸原理

氢弹的爆炸原理
氢弹的爆炸原理涉及核聚变反应。
核聚变是指将两个或更多轻质核聚变为一个更重的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氢弹中主要使用的聚变反应是氘氚聚变。
氢弹的核心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放置氘和氚(同位素氢)的核聚变燃料材料,通常是固体氢化锂或氘-氚混合气体;另一
个是称为“引爆机”的热核聚变原子弹。
当引爆机引爆时,放出的高温和高压使得核聚变燃料材料中的氘氚原子开始发生聚变反应。
两个氢核融合形成一个氦-4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种聚变反应是太阳和其他恒星中产生能量的主要机制。
氢弹的核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巨大,其中一部分用于加热周围的物质,使其瞬间熔化和蒸发,形成强力的爆炸冲击波。
另一部分能量以形成的高能中子和光子形式释放出来。
这些中子和光子能够造成严重的辐射损伤,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总之,氢弹的爆炸原理是通过引爆核聚变燃料材料,释放出巨大的核聚变能量,以及产生的高能中子和光子造成的辐射效应,从而引发强力爆炸并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核武器知识

核武器知识核武器是利用原子弹核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起杀伤作用的武器。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统称核武器。
一、核武器的特点核武器可制成弹头,装在火箭上射向目标,可以从陆上发射或从水面舰艇发射,也可以由潜艇在水下发射。
核武器还可以制成炸弹由飞机空投,制成炮弹由火炮发射,或者制成地雷、鱼雷等。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有空中爆炸、地面爆炸等几种。
不同的爆炸方式,其杀伤破坏效果是不同的。
其共同特点是依次出现闪光、火球、尘柱、蘑菇状烟云。
空爆的杀伤破坏特点是:杀伤地面人员,破坏地面目标及工矿、交通枢纽和城市建筑等,并形成一定的放射性沾染。
地爆的杀伤破坏特点:破坏地面或地下的坚固目标,杀伤工事内人员,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沾染。
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核放射性沾染等5种。
前4种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产生的瞬时杀伤破坏因素。
放射性沾染可以持续几个月、几年或更长的时间。
1、光辐射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爆炸时的闪光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
具有大量热能,直接照射无隐蔽人员会造成烧伤。
如果用眼睛看核爆炸的火球,会造成眼底烧伤。
在爆炸中心附近人员吸入被光辐射加热的空气,会造成呼吸道烧伤。
光辐射能引起大面积火灾,烧坏物体,同时造成人员的间接烧伤。
2、冲击波冲击波是核爆炸时产生的高速高压气浪。
它对人员、物体能够造成挤压、抛掷作用。
挤压作用造成严重内伤,如肺、胃、肝、脾出血破裂核骨折。
冲击波可造成建筑物倒塌,人员间接伤害及堵塞交通。
3、早期核辐射早期核辐射(又贯穿辐射),是核武器所特有的一种杀伤破坏因素。
形成早期核辐射是爆炸最初十几秒钟内放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射线。
作用于人体时无特殊感觉,能破坏人的组织细胞,使人得急性放射病。
早期核辐射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暴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性能。
早期核辐射一方面能穿透各种物质,另一方面又会被各种物质消弱吸收。
例如1米厚的土层或0.7米厚的钢筋混凝土能使早期核辐射消弱到原来的1%4、核电磁脉冲核电磁脉冲是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