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乡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展思维性教学策略:
1、学生理解课文后,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2、根据文中的描述,画一幅乡村美景图。
3.向学生推荐萧红的《火烧云》一文,作为课外阅读。
4.有条件的同学,同家长合作,上网查阅有关写景的文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
第五部分解读:教育价值。
读和思、言与意等关系对于我们当今语文教育的理论价值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小小的山村》一课是本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学生第一次从书面上了解了小小山村的美丽,积累了描写小山村美景的词句,也是第一次感受了乡村那清新、宁静、和谐、甜美的气息,同时通过学习理解更多地体会了作者对小小山村的喜爱之情,能更好地让城市的孩子了解了乡村,让乡村的孩子又悟到亲切可贵。为后面三篇课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第三部分解读:教学目标。
依据《小小的山村》在本版块承载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舍”。体会‘贴”、“别”在课文中的妙用。
2、采用“读、悟、赏”的教学策略,学生会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了解课文描写景物的特点
3、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能喜爱乡村,感受自然之美和语言文字之美。
本板块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美丽的乡村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体会和感受着山村的美以点带面从而深化主题感受祖小小的山村一课是本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学生第一次从书面上了解了小小山村的美丽积累了描写小山村美景的词句也是第一次感受了乡村那清新宁静和谐甜美的气息同时通过学习理解更多地体会了作者对小小山村的喜爱之情能更好地让城市的孩子了解了乡村让乡村的孩子又悟到亲切可贵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抓住词句谈谈对“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这两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的意思(抓住“要做什么,就……要怎么样,就……”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这些语句来体会。)
学生练写:
合理想象,还有什么在这个大花园里是自由的?仿照书中描写“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的句子进行练笔,然后交流评价。(设计意图:通过第4~5段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品读文本,体会文字所表达的情感的能力。)
第一部分解读:文本内容。
《乡村里的大花园》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一篇散文,以清新婉约、流畅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自由的乡村美景图描述的是“我”的家乡村里的大花园中的美丽情景,虽然题目是“乡村里的大花园”,但全文却详尽地描写了菜园的生灵和植物所绽放的勃勃生机,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幅美丽自由的乡村美景图,课文突出了乡村花园的“大”和原生态的自然之美。这种意境是现在的孩子很难再见到的,因为课文描写的是六十多年前的乡村花园,所以孩子在本篇课文中尽情体会了乡村的大花园的美景和作者那内心深处的无限向往。如:第一二三自然段描写了蜂子、蝴蝶、蜻蜓、蚂蚱的色彩、姿态。第四自然段描写了园中光芒四射的太阳。第五自然段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了花园的自由之美。结尾借天空的湛蓝悠远寄托了作者对自由的无尽向往。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字里行间充满童趣,多用白描手法,是本文鲜明的写作特点。借此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赞美与向往。
4、通过品析好词佳句,了解小山村的特点,体会小山村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小山村的喜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体会小山村的美丽。
2、体会“贴”、“别”在课文中的妙用
教学难点: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和感受到山村的美。
第四部分解读:方法策略。
一、课文的导入,我主要运用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策略。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们带到小山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再让学生对比说一说老人们以前生活的乡村面貌和现在的乡村面貌,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引导学生感受了乡村现在的巨大变化和祖国的乡村生活的变化,这都源于党的政策好。
《小小的山村》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作者通过对坐落在山谷里的美丽的小山村的描写,抒发了对美丽的小山村的喜爱之情。语言质朴写物,用词准确写景,比喻贴切写情,首尾呼应写文。
作者以问句开篇引出山环水绕的小山村之后,描写了鸡鸣犬吠远处闻,牛羊山上吃青草,清泉流淌奏美音,风景如画乡邻亲,犹如珍珠别衣襟的乡村美丽景色,最后作者用贴切的比喻、拟人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小小山村的喜爱之情。
第2自然段:
充分地读,重点体会‘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这句话,引导学生把“和”换一种说法:“跟”、“像”。认识这句话是个比喻句,初步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特点及这种写法的好处。学生试着练说几个比喻句。(设计意图:通过读、想突破学习难点。)
第3自然段:
这一句话总的概括了什么?(概括了花园里颜色多样,很漂亮。)(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使学生掌握概括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结合‘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这句话,认识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
2.理解‘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含义。
3、理解文中的重点段落。
第四部分解读:方法策略。
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审美观点不同,欣赏角度不一样,因此,在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品读谈感悟时,学生必定是喜欢哪一部分就读、谈哪一部分,这样使一篇原本就是文笔洋洋洒洒的散文会显得更散。教师要能够很好地调控、驾驭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使整个课堂“形散而神不散”。现制定如下教学方法策略: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山村或作者的资料在课上交流。
2、教师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共享。
3、鼓励学生在课外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办成小报,为小山村做宣传,学生通过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最后本节课以邓丽君的一首《小村之恋》走出欣赏“美丽的乡村”的课堂,让山村的美流淌在孩子们的心头,流淌在每个角落。
第三部分解读: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读懂课文,能根据文中的描述想象乡村花园的美丽景象。感受花园里景物的和谐与美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利用工具书读准并理解“勇敢、谎花”等词语。
3、“读、悟、赏”,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逐步养成“用心阅读,用心感悟”的习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自由”的含义。摘记文中的好词佳句,使学生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5、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和对名家名篇的质疑与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对第5自然段中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这两句话的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的意思。
第五部分解读:教育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之后,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情趣,还了解了本课在本单元所承载的教育价值。也是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了作者金波,了解了他的一些作品。在文百度文库学习中积累了好词佳句,通过品词析句、联想想象,对小山村的美景有了自己不同的感受,并且感受了乡村的自然之美和语言文字这美,为自己以后描写“山村”的习作打下了基础。也为学生渗透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第4自然段:
指名多人次充分地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本段所描写的“太阳、蚯蚓、蝙蝠、大树、土墙”的位置、样子。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描写,声情并茂地朗读后,再谈谈感受。体会“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这句话的意思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此处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
第5自然段: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就会在这一瞬间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让学生更喜欢语文课。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所以课文学习过后我用拓展延伸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主要做法如下:
以上是我对《小小的山村》一课的教材解读,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着眼于自身能力的长期发展及注重教学相长十分重要,今后的教学,我会沿着这样的方向进一步探索,在此敬请各位领导、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教
材
解
读
课题:《乡村里的大花园》(第四板块第2篇课文)
萧红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的散文充满真挚朴实的情感,体现了高尚的人格。善于捕捉日常生活细节,她的文章有着生动的情节,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此,我喜欢她的作品,现将《乡村里的大花园》解读如下:
吉林市丰满区首届小学语文教师教材解读大赛书面竞赛试卷
姓名
梁春丽
单位
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小学
年级
三年
教
材
解
读
课题:《小小的山村》(第四板块第1篇课文)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这次教材解读,我选择的是三年级上册第四板块《美丽的乡村》里的3篇课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感受乡村变化的美,更加了解我们祖国的美。众所周知,我们丰满二小地处群山环绕、风景怡人的松花湖畔,乡村气息比较浓厚,所以学生们拥有学好这一板块的天时、地利,也更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共同感受乡村的美景,更容易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下面我就对《小小的山村》一课进行详细解读。
三年级已属中年级,因此相对于一、二年级而言,学生的自学能力、接受能力和日积月累能力都会有所提升。这个时候,语文课堂中可以增加知识的密度。所以针对本文的语言特点,我觉得对学生有着很强的教育价值。
第二部分解读:地位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出了适应实际需要的四种能力的培养,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乡村里的大花园》一课是本板块中的第二篇课文,它在本板块中承载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针对这一课,阅读能力的培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手段,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阅读本篇课文,培养了自身的认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学习“用心阅读,用心感悟”的能力,也积累了如何描写乡村里的大花园美景的词句和与众不同的写作方式,同时,也尝试着通过自己的理解更多地体会作者对真正“自由”的向往,感受文章蕴含的思想,这让学生从生活的周围感受了意境美和生活美,也感受了现在生活中对“自由”的态度。
第一部分解读:文本内容。
想要准确把握一篇文章,不能只注重这一篇文章的教学教程,而要注重本单元,甚至本册教材的总体教学构架,这样才能准确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拿三年级上册教材来说,第1板块向学生展示了秋天缤纷的色彩,接着第3板块向学生呈现了古诗词中的童趣,第4板块向我们展现了现代乡村的美景,第5板块又引导学生了解了电子时代。相信教材编者的安排也是重在引导学生感受古往今来的语言魅力及文学渊源吧!
激励性教学策略:
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好词佳句感悟作者的用词方法。(学习生字、新词)
自主探究联想式教学策略: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及自我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并通过联想词语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感悟作者写作意图)
教师把握各自然段的一些知识点:
第1自然段:
学生读后,师提问:这里说花园里“样样都有”,想象一下,除了文中讲到的“蜂子、蝴蝶蜻蜒、蚂蚱’,还会有哪些小昆虫或小动物。(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我主要提供以下几种学习方法供学生选择:
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注意重音与语气,体会作者的情感。
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山村,激励学生的创作热情。
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换词法和课件演示法:体会重点词句及“贴”“别”“珍珠”在文中的妙用。
第6自然段:
本段只有一句话: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播放课件,创设情境:天空、太阳、蓝天下大花园的景象。学生观看后,谈谈自己此时的感受。(在蓝天的映衬下,大花园显得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更美了。)
最后总结升华。
l.这篇文章你喜欢吗?谈谈你的体会是什么?(学了这篇文章,你都有哪些收获?)
2.教师根据回答相机对学生进行热爱美、欣赏美、热爱大自然等审美情趣的熏陶和教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运用的是自主学习式的教学策略。
三、学习生字、新词。我主要借助字卡、词卡和黑板来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教师适时把握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字形,了解课文大意。写字时要注意具体笔画、笔形的特点,把写字任务落到实处,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以上教学任务着重在第1课时完成。
第二部分解读:地位作用。
一篇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文章,并不在于它堆砌着多少华丽的词藻,习作形式有多么的繁杂,而在于这篇文章能否反映学生真实的生活感受。本板块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美丽的乡村”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体会和感受着山村的美,以点带面,从而深化主题,感受祖国的大美。
1、学生理解课文后,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2、根据文中的描述,画一幅乡村美景图。
3.向学生推荐萧红的《火烧云》一文,作为课外阅读。
4.有条件的同学,同家长合作,上网查阅有关写景的文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
第五部分解读:教育价值。
读和思、言与意等关系对于我们当今语文教育的理论价值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小小的山村》一课是本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学生第一次从书面上了解了小小山村的美丽,积累了描写小山村美景的词句,也是第一次感受了乡村那清新、宁静、和谐、甜美的气息,同时通过学习理解更多地体会了作者对小小山村的喜爱之情,能更好地让城市的孩子了解了乡村,让乡村的孩子又悟到亲切可贵。为后面三篇课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第三部分解读:教学目标。
依据《小小的山村》在本版块承载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舍”。体会‘贴”、“别”在课文中的妙用。
2、采用“读、悟、赏”的教学策略,学生会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了解课文描写景物的特点
3、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能喜爱乡村,感受自然之美和语言文字之美。
本板块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美丽的乡村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体会和感受着山村的美以点带面从而深化主题感受祖小小的山村一课是本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学生第一次从书面上了解了小小山村的美丽积累了描写小山村美景的词句也是第一次感受了乡村那清新宁静和谐甜美的气息同时通过学习理解更多地体会了作者对小小山村的喜爱之情能更好地让城市的孩子了解了乡村让乡村的孩子又悟到亲切可贵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抓住词句谈谈对“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这两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的意思(抓住“要做什么,就……要怎么样,就……”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这些语句来体会。)
学生练写:
合理想象,还有什么在这个大花园里是自由的?仿照书中描写“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的句子进行练笔,然后交流评价。(设计意图:通过第4~5段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品读文本,体会文字所表达的情感的能力。)
第一部分解读:文本内容。
《乡村里的大花园》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一篇散文,以清新婉约、流畅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自由的乡村美景图描述的是“我”的家乡村里的大花园中的美丽情景,虽然题目是“乡村里的大花园”,但全文却详尽地描写了菜园的生灵和植物所绽放的勃勃生机,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幅美丽自由的乡村美景图,课文突出了乡村花园的“大”和原生态的自然之美。这种意境是现在的孩子很难再见到的,因为课文描写的是六十多年前的乡村花园,所以孩子在本篇课文中尽情体会了乡村的大花园的美景和作者那内心深处的无限向往。如:第一二三自然段描写了蜂子、蝴蝶、蜻蜓、蚂蚱的色彩、姿态。第四自然段描写了园中光芒四射的太阳。第五自然段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了花园的自由之美。结尾借天空的湛蓝悠远寄托了作者对自由的无尽向往。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字里行间充满童趣,多用白描手法,是本文鲜明的写作特点。借此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赞美与向往。
4、通过品析好词佳句,了解小山村的特点,体会小山村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小山村的喜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体会小山村的美丽。
2、体会“贴”、“别”在课文中的妙用
教学难点: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和感受到山村的美。
第四部分解读:方法策略。
一、课文的导入,我主要运用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策略。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们带到小山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再让学生对比说一说老人们以前生活的乡村面貌和现在的乡村面貌,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引导学生感受了乡村现在的巨大变化和祖国的乡村生活的变化,这都源于党的政策好。
《小小的山村》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作者通过对坐落在山谷里的美丽的小山村的描写,抒发了对美丽的小山村的喜爱之情。语言质朴写物,用词准确写景,比喻贴切写情,首尾呼应写文。
作者以问句开篇引出山环水绕的小山村之后,描写了鸡鸣犬吠远处闻,牛羊山上吃青草,清泉流淌奏美音,风景如画乡邻亲,犹如珍珠别衣襟的乡村美丽景色,最后作者用贴切的比喻、拟人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小小山村的喜爱之情。
第2自然段:
充分地读,重点体会‘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这句话,引导学生把“和”换一种说法:“跟”、“像”。认识这句话是个比喻句,初步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特点及这种写法的好处。学生试着练说几个比喻句。(设计意图:通过读、想突破学习难点。)
第3自然段:
这一句话总的概括了什么?(概括了花园里颜色多样,很漂亮。)(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使学生掌握概括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结合‘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这句话,认识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
2.理解‘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含义。
3、理解文中的重点段落。
第四部分解读:方法策略。
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审美观点不同,欣赏角度不一样,因此,在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品读谈感悟时,学生必定是喜欢哪一部分就读、谈哪一部分,这样使一篇原本就是文笔洋洋洒洒的散文会显得更散。教师要能够很好地调控、驾驭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使整个课堂“形散而神不散”。现制定如下教学方法策略: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山村或作者的资料在课上交流。
2、教师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共享。
3、鼓励学生在课外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办成小报,为小山村做宣传,学生通过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最后本节课以邓丽君的一首《小村之恋》走出欣赏“美丽的乡村”的课堂,让山村的美流淌在孩子们的心头,流淌在每个角落。
第三部分解读: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读懂课文,能根据文中的描述想象乡村花园的美丽景象。感受花园里景物的和谐与美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利用工具书读准并理解“勇敢、谎花”等词语。
3、“读、悟、赏”,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逐步养成“用心阅读,用心感悟”的习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自由”的含义。摘记文中的好词佳句,使学生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5、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和对名家名篇的质疑与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对第5自然段中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这两句话的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的意思。
第五部分解读:教育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之后,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情趣,还了解了本课在本单元所承载的教育价值。也是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了作者金波,了解了他的一些作品。在文百度文库学习中积累了好词佳句,通过品词析句、联想想象,对小山村的美景有了自己不同的感受,并且感受了乡村的自然之美和语言文字这美,为自己以后描写“山村”的习作打下了基础。也为学生渗透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第4自然段:
指名多人次充分地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本段所描写的“太阳、蚯蚓、蝙蝠、大树、土墙”的位置、样子。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描写,声情并茂地朗读后,再谈谈感受。体会“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这句话的意思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此处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
第5自然段: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就会在这一瞬间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让学生更喜欢语文课。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所以课文学习过后我用拓展延伸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主要做法如下:
以上是我对《小小的山村》一课的教材解读,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着眼于自身能力的长期发展及注重教学相长十分重要,今后的教学,我会沿着这样的方向进一步探索,在此敬请各位领导、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教
材
解
读
课题:《乡村里的大花园》(第四板块第2篇课文)
萧红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的散文充满真挚朴实的情感,体现了高尚的人格。善于捕捉日常生活细节,她的文章有着生动的情节,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此,我喜欢她的作品,现将《乡村里的大花园》解读如下:
吉林市丰满区首届小学语文教师教材解读大赛书面竞赛试卷
姓名
梁春丽
单位
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小学
年级
三年
教
材
解
读
课题:《小小的山村》(第四板块第1篇课文)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这次教材解读,我选择的是三年级上册第四板块《美丽的乡村》里的3篇课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感受乡村变化的美,更加了解我们祖国的美。众所周知,我们丰满二小地处群山环绕、风景怡人的松花湖畔,乡村气息比较浓厚,所以学生们拥有学好这一板块的天时、地利,也更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共同感受乡村的美景,更容易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下面我就对《小小的山村》一课进行详细解读。
三年级已属中年级,因此相对于一、二年级而言,学生的自学能力、接受能力和日积月累能力都会有所提升。这个时候,语文课堂中可以增加知识的密度。所以针对本文的语言特点,我觉得对学生有着很强的教育价值。
第二部分解读:地位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出了适应实际需要的四种能力的培养,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乡村里的大花园》一课是本板块中的第二篇课文,它在本板块中承载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针对这一课,阅读能力的培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手段,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阅读本篇课文,培养了自身的认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学习“用心阅读,用心感悟”的能力,也积累了如何描写乡村里的大花园美景的词句和与众不同的写作方式,同时,也尝试着通过自己的理解更多地体会作者对真正“自由”的向往,感受文章蕴含的思想,这让学生从生活的周围感受了意境美和生活美,也感受了现在生活中对“自由”的态度。
第一部分解读:文本内容。
想要准确把握一篇文章,不能只注重这一篇文章的教学教程,而要注重本单元,甚至本册教材的总体教学构架,这样才能准确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拿三年级上册教材来说,第1板块向学生展示了秋天缤纷的色彩,接着第3板块向学生呈现了古诗词中的童趣,第4板块向我们展现了现代乡村的美景,第5板块又引导学生了解了电子时代。相信教材编者的安排也是重在引导学生感受古往今来的语言魅力及文学渊源吧!
激励性教学策略:
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好词佳句感悟作者的用词方法。(学习生字、新词)
自主探究联想式教学策略: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及自我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并通过联想词语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感悟作者写作意图)
教师把握各自然段的一些知识点:
第1自然段:
学生读后,师提问:这里说花园里“样样都有”,想象一下,除了文中讲到的“蜂子、蝴蝶蜻蜒、蚂蚱’,还会有哪些小昆虫或小动物。(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我主要提供以下几种学习方法供学生选择:
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注意重音与语气,体会作者的情感。
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山村,激励学生的创作热情。
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换词法和课件演示法:体会重点词句及“贴”“别”“珍珠”在文中的妙用。
第6自然段:
本段只有一句话: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播放课件,创设情境:天空、太阳、蓝天下大花园的景象。学生观看后,谈谈自己此时的感受。(在蓝天的映衬下,大花园显得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更美了。)
最后总结升华。
l.这篇文章你喜欢吗?谈谈你的体会是什么?(学了这篇文章,你都有哪些收获?)
2.教师根据回答相机对学生进行热爱美、欣赏美、热爱大自然等审美情趣的熏陶和教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运用的是自主学习式的教学策略。
三、学习生字、新词。我主要借助字卡、词卡和黑板来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教师适时把握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字形,了解课文大意。写字时要注意具体笔画、笔形的特点,把写字任务落到实处,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以上教学任务着重在第1课时完成。
第二部分解读:地位作用。
一篇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文章,并不在于它堆砌着多少华丽的词藻,习作形式有多么的繁杂,而在于这篇文章能否反映学生真实的生活感受。本板块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美丽的乡村”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体会和感受着山村的美,以点带面,从而深化主题,感受祖国的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