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

人体内存在的液体称为体液。

体液中含有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与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有机物统称为电解质。

葡萄糖、尿素等不能解离的物质称为非电解质

体液以细胞膜为界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正常情况下,体液之间的水与电解质处于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易受体内外因素影响而被破坏,导致代谢紊乱,即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及紊乱

一、体液中水、电解质分布及平衡

(一)水的分布及平衡

人体内含水量与年龄、性别有关,还与组织结构有关。

1.水的来源和去路:

水的来源:

饮水约1200ml、食物中含水约1000ml、代谢内生水约300ml,共约2500ml。

水的去路:

肾脏排尿1500ml、自肺呼出400ml、皮肤蒸发500ml、粪便排出100ml,共约2500ml 正常情况摄入量与排出量持平。

2.影响体液动态平衡的因素

(1)影响水在血管内外转移的因素主要通过血管壁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静水压

(2)影响水在细胞内外转移的因素主要通过细胞膜

晶体渗透压

水从低渗透压的一侧流向高渗透压一侧。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

3.水代谢平衡的调节:

水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1)口渴思饮

产生口渴的原因: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增多、生活习惯等。

(2)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作用于远端肾小管的,促进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容量下降、剧烈运动和疼痛等可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3)心房肽、肾素-醛固酮系统亦有调节水的功能。

(二)电解质分布及平衡

1.电解质的含量和分布:

有机电解质:蛋白质和有机酸

无机电解质:主要是无机盐,

无机盐中所含的金属元素是Na+、K+、Ca2+、Mg2+,以及微量的铁、铜、锌、锰、钼等。

(1)钠、氯

是细胞外液中主要阴阳离子,每公斤体重约含钠1克。

钠离子是细胞外液含量最高的阳离子,对保持细胞外液容量、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正常渗透压和细胞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

来源:机体通过膳食及食盐形式摄入氯和钠,

排泄:Na+、Cl-主要从肾排出,肾排钠量与食入量保持平衡。

肾对保持体内钠含量有很重要的作用,“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钠代谢的调节:钠代谢的调节主要通过肾脏,调控钠排出的因素有:

①球-管平衡:肾小管重吸收的钠与肾小球滤过的钠成比例。

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此系统是调控水盐代谢的重要因素

③其他激素:抗利尿激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和心钠素等。

(2)钾

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之一,健康成年人,每公斤体重含钾量为2克

分布:98%分布在细胞内液,2%在细胞外液。

来源:钾,人体钾的来源全靠从食物中获得,在动植物食品中含量丰富。

排泄:主要通过肾脏排出,特点是“多入多出,少入少出,不入也出”,所以禁食的病人应注意补钾。

各部分体液中的电解质含量不尽相同(见表3-6-1)。

(3)体液电解质分布特点

①血浆和细胞内液离子分布不同

血浆:

阳离子:Na+、Ca2+、Mg2+、 K+,其中以Na+含量最高,约占阳离子总量的90%以上,阴离子:Cl-和HCO3-为主

细胞内液:

阳离子:K+、Mg2+和Na+,K+最多

阴离子:磷酸盐和蛋白质为主,

细胞内外液中钠和钾的浓度的差别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殊结构即Na+-K+ATP酶(钠泵)的主动转运功能

钠泵将细胞内液的钠离子运转到细胞外液,将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液。

该过程耗能

消耗一个分子的ATP,可将3个钠离子从细胞内泵到细胞外,将2个钾离子和1氢离子由细胞外泵到细胞内。

电解质的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体液的分布和转移、参与酸碱平衡及神经肌肉兴奋性的维持。

细胞间液是血浆的超滤液,其电解质成分和浓度与血浆极为相似。

②体液中阴离子总数与阳离子总数相等,并保持电中性

一般阴离子随阳离子总量的改变升高或降低,以适应阳离子的改变。

血浆中Cl-、HCO3-总和与阳离子Na+浓度之间保持有一定比例关系,

即:Na+=HCO3-+Cl-+12(10)mmol/L。

③各体液渗透压相同,

摩尔渗量为294~296mOsm/L;

理论渗透压为756~760kPa。

2.电解质与血浆晶体渗透压:

根据血浆钾、钠、葡萄糖、尿素的浓度可计算出:

血浆晶体渗透压=2(Na++ K+)+葡萄糖+尿素。

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一)水平衡紊乱

水平衡紊乱可表现为总体水过少或过多或总体水变化不大,但水分布有明显差异

水平衡紊乱往往伴随有体液中电解质的改变及渗透压的变化。

1.脱水:

人体体液丢失造成细胞外液的减少,称为脱水。

脱水因血浆钠浓度变化与否,又可将脱水分为高渗性、等渗性和低渗性脱水。

(1)高渗性脱水:

失水>失电解质

原因:多见于饮水不足,如高温作业大量出汗,或非显性失水持续进行从而使水排出量增多。

特点

①体液电解质浓度增加,渗透压升高;

血浆Na+浓度大于150 mmol/L或Cl—与HCO3-浓度之和大于140mmol/L;

②细胞外液量减少;

③细胞内水向细胞外液转移,造成细胞内液明显减少。

临床症状:口渴、体温上升、尿量减少、出现各种神经症状,体重明显下降等。

(2)等渗性脱水:

失水=失盐

原因:常见于呕吐和腹泻等丧失消化液情况,

特点:

①体液电解质浓度改变不大,渗透压保持正常

血浆Na+浓度为130~150mmol/L或Cl—与HCO3-浓度之和为120~140mmol/L,

②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正常。

③胞外液量减少可导致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外周血液循环障碍等。

(3)低渗性脱水:

失盐>失水

原因:丢失体液时,只补充水而不补充电解质造成,

如胃肠道消化液的丧失(腹泻、呕吐等)以及大量出汗情况下,仅补充水分而未补充丧失的电解质,

特点:

①血浆Na十浓度小于130mmol/L或Cl—与HCO3-浓度之和小于120mmol/L。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低于正常

②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增多,

③重稍有减轻。

2.水过多:

当机体摄入水过多或排出量减少,使体液增多、体重增加、血容量增多以及组织器官水肿。根据体液的晶体渗透压分为三种类型:

高渗性(盐中毒)、等渗性(水肿)及低渗性(水中毒)水过多。

临床上水肿较为常见。

水肿时细胞外液量(主要是组织液)增多,而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一般当增加的体液量超过体重的10%以上时,可出现水肿临床表现。

水肿常见的原因有血浆蛋白浓度降低,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水和电解质排泄障碍等。

(二)钠平衡紊乱

水与钠的正常代谢及平衡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

细胞外液钠浓度的改变可由水、钠任一含量的变化而引起,

钠平衡紊乱常伴有水平衡紊乱。

1. 低钠血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