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平衡紊乱和其检查
【外科学】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外科学】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概述●体液平衡失调:容量失调、浓度失调、成分失调●体液总量占体重60%,细胞外液总量占体重20%,细胞内液总量占体重40%(绝大部份存在于骨骼肌群中)●细胞外液中血浆占体重5%,其余15%为组织间液●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是Na+,阴离子是Cl-;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是K+,阴离子是HPO42-●正常血浆渗透压280~310mOsm/L●水、钠代谢紊乱●脱水:人体由于饮水不足或消耗、丢失大量水而无法及时补充,导致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又称慢性/继发性脱水●代偿●细胞外液减少合并低血钠,特点是Na+丢失多于水,血清【Na+】<135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细胞内渗透压也处于低渗状态●病因●大量消化液丢失而只补充水如大量呕吐、长期胃肠减压引流后而只补充水——最常见的原因●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腹膜炎,胰腺炎形成大量腹水,肠梗阻导致大量肠液在肠腔内积聚,胸膜炎形成大量胸水●长期连续使用排钠利尿剂如呋塞米、依他尼酸(利尿酸)、噻嗪类。
肾上腺功能不全,醛固酮分泌不足●经皮肤丢失: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后只补充水则可造成低渗性脱水●临床表现(缺钠为主)●轻度缺钠者(<135mmol/L):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尿Na+减少●中度缺钠者(<130mmol/L):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定或下降、脉压变小、浅静脉萎陷,视力模糊,站立型晕倒●重度缺钠者(<120mmol/L):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搐、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木僵、呼吸困难甚至昏迷常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诊断●体液丢失病史+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低渗性脱水●尿液检查:尿比重<1.010,尿Na+和Cl-常明显减少(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出现多尿,同时醛固酮分泌增加,使肾对Na+和Cl-的重吸收增加而排出减少,因此尿比重降低)●血钠测定:血钠浓度<135mmol/L●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及血尿素氮值均增高●治疗●首先积极处理致病原因●针对血容量不足情况,应静脉输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以纠正细胞外液低渗状态和补充血容量●需补充钠量( mmol) = [血钠正常值( mmol/L)-血钠测得值( mmol/L)] ×体重 (kg) x0. 6 (女性为 0. 5 )【正常Na+=142mmol/L】●当天补1/2再加上正常日需要量4.5g●补液量:日常所需2000ml●出现休克者,应先补足血容量,以改善微循环和组织器官灌注,可应用晶体液(复方乳酸氯化钠溶液,等渗盐水)、白蛋白及血浆等胶体溶液●输注高渗盐水时应严格控制滴速,每小时不应超过100~150ml●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又称原发性脱水●代偿●细胞外液减少合并高血钠,失水多于失Na,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都减少●血清Na+>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病因●摄入水分不足:进食和饮水困难等情况●水丧失过多:高热,大量出汗,甲亢及大面积烧伤均可通过皮肤丢失大量低渗液体●呕吐、腹泻及消化道引流等可导致等渗或含钠低的消化液丢失●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使用大量脱水剂如甘露醇、葡萄糖等高渗溶液;昏迷病人鼻饲浓缩的高蛋白饮食●任何原因引起的过度通气●临床表现(缺水为主)●轻度缺水者(缺水量为体重的2%~4%):除口渴外无其他症状●中度缺水者(缺水量为体重的4%~6%):极度口渴,乏力、尿少、唇舌干燥、皮肤失去弹性、眼窝下陷、烦躁不安、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重度缺水者: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躁狂、幻觉、错乱、谵妄、抽搐、昏迷甚至死亡●诊断●病史和临床表现有助于高渗性脱水诊断●尿比重和尿渗透压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轻度升高●血清Na+浓度>150mmol/L或血浆渗透压>310mOsm/L●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钠摄入,纠正细胞外液容量异常●严重者分两个阶段治疗,首先快速纠正细胞外液容量缺乏以及改善组织灌注、休克,然后再逐步纠正水缺乏●每丧失体重1%补液400~500ml,还应该包括不显性失水、尿和胃肠道失水●补水量ml=(测量Na+—正常Na+)×体重(kg)×4,分两天补完【还需补充每天2000ml的生理需要量】●首选口服,无法口服可静脉注射5%葡萄糖溶液,纠正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不超过0.5~1.0mmol/(L/h),避免脑水肿●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又称急性脱水●代偿●细胞外液减少而血钠正常,水钠成比例丢失●病因●外科人最容易发生的体液失调●任何等渗性液体大量丢失所造成的血容量减少,短时内均属等渗性脱水●消化液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腹泻等●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肠梗阻●大量抽放胸水,腹水,大面积烧伤●不及时处置能转变成高渗性脱水,补充过多低渗液体则可转变为低渗性脱水和低钠血症●临床表现●恶心、厌食、乏力、少尿、但不口渴●舌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干燥,松弛●血容量不足●短期内体液丧失量达到体重5%,则会出现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定或下降●继续丧失达体重6%~7%,则有更严重休克表现●诊断●有消化液或其他体液大量丧失病史●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均明显增高,尿比重增高●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静脉注射平衡盐溶液(首选)或等渗盐水,快速注射时必须监测心脏功能,包括心率、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楔压●等渗性缺水补液量:每日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前一日额外丢失量(含电解质较多,以NS补充)●生理需要量:水2000ml+NaCl4.5g(0.9%NS或5%GNS 500ml)●等渗盐水Na+、Cl-分别为150/154mmol/L,大量使用等渗盐水可导致高氯性酸中毒●在纠正缺水后,排钾量会有所增加,血清K+浓度也因细胞外液量的增加而被稀释降低,故应注意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不选用5%葡萄糖溶液,因为虽然也是等渗液体,但输入体内后葡萄糖氧化代谢,其渗透压便不复存在●水中毒和水肿●水中毒: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内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水肿:过多液体聚集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病因●急性肾衰●持续大量饮水或精神性饮水过量,静脉输入不含盐溶液过多过快●全身性水肿多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和肾炎,肝脏疾病也见于营养不良和某些内分泌疾病●局限性水肿常见于器官组织局部炎症,静脉或淋巴管阻塞●临床表现●急性水中毒:脑细胞肿胀,颅内压升高导致头痛,嗜睡,躁动,精神紊乱,定向能力失常,谵妄,神志昏迷●慢性水中毒:往往被原发疾病掩盖,可有软弱无力、恶性、呕吐、嗜睡等。
第七章 体液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资料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李贵星一、概述二、体液与酸碱平衡紊乱的主要检测指标三、体液及酸碱平衡紊乱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掌握:水平衡的概念和水平衡紊乱的类型,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常用酸碱平衡紊乱诊断指标的意义和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血气、钠、钾、氯测定的方法学原理与评价,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要求。
♦熟悉:体液电解质的分布特点,水、钠、钾平衡紊乱的特点和常见原因,血气分析的质量保证。
♦了解:酸碱平衡的调节,血气分析在呼吸功能判断上的应用。
第一节概述一、水平衡二、水平衡紊乱三、电解质平衡及其紊乱四、酸碱平衡及其紊乱一、水平衡体液:体内存在的液体。
正常成人体液占体重的60%体液以细胞膜为界分为:(1)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ICF)占40%(2)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ECF)占20%A. 血浆5%B. 细胞间液(interstitial fluid)15%各部位体液之间受机体生理机制的调节处于动态平衡体液的组成➢水➢溶解于其中的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和蛋白质等。
电解质:体液中存在的离子,具有维持体液渗透压、保持体内液体正常分布的作用,参与机体重要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二、水平衡紊乱脱水水肿原因:总体水的变化,或水分布有差异,水摄入和排出不相等,不能维持平衡。
水平衡的调节机制1. 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下丘脑。
2. 调节途径通过口渴中枢、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以及肾三大环节完成调控。
3. 水摄入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肾张素Ⅱ增多、生活习惯等刺激下丘脑的渴觉中枢,引起口渴而增加水摄入量;摄入量到一定程度后,渴饱满中枢兴奋,口渴感受消失。
4. 水的排出主要依赖于ADH、醛固酮和肾脏等。
(一)脱水(Dehydration )♦脱水:由于水摄入过少和/或水丢失过多而引起细胞外液减少。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测试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测试题1、单选冷藏保存电解质分析的标本,会引起()A.血清钾增高B.血清钾降低C.血清钠增高D.血清钠降低E.血清氯增高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低温时钠钾A(江南博哥)TP酶活性下降,不能将细胞外钾转运至细胞内,造成细胞外钾升高。
2、单选不参与酸碱平衡调节的系统和器官是()A.细胞外液的缓冲体系B.细胞内液的缓冲体系C.肺D.肝胆系统E.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原理,本题D为正确答案。
3、单选严重腹泻可引起()A.胃酸损失B.碳酸氢盐丧失,造成酸中毒C.肾脏对NaHCO重吸收代偿降低D.引起碱中毒E.引起高血钾正确答案:B4、单选细胞间液与血浆组成成分的主要差别是()A.阴离子种类B.阴离子含量C.阳离子种类D.蛋白质含量E.阳离子含量正确答案:D5、单选实际碳酸氢根代表()A.排除了呼吸因素的代谢因素的影响B.未排除呼吸因素的代谢因素的影响C.排除了代谢因素的呼吸因素的影响D.未排除代谢因素的呼吸因素的影响E.代谢和呼吸因素的共同影响正确答案:B6、单选阴离子间隙是判断何种酸碱平衡紊乱的指标()A.代谢性碱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正确答案:B7、单选下列关于血气分析质控物的叙述中哪项不对()A.质控物在室温平衡后,再用力振摇两三分钟才能开瓶使用B.开瓶后应立即注入仪器中检测C.过期的质控物不能使用D.质控物中的物质在气液两相中的平衡受温度影响小E.检测质控数据如偏离参考范围,应检查原因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血气分析质量控制中质控物有关问题,除D外,均正确。
8、单选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无代偿形成()A.糖尿病患者血气分析,pH、HCO3及BE均明显降低,PCO2明显降低B.糖尿病患者血气分析,pH、HCO3及BE均明显降低,PCO2增高C.糖尿病患者血气分析,pH、HCO3及BE均明显降低,PCO2降低不明显D.糖尿病患者血气分析,pH正常,HCO3及BE均明显降低,PCO2明显降低E.糖尿病患者血气分析,pH降低,HCO3及BE正常,PCO2增高正确答案:C9、单选属于完全代偿代谢性碱中毒的是()A.pH↑、AB↓、PCO2正常B.pH↑、AB↓、PCO2↑C.pH↓、AB↓、PCO2↑D.pH正常、AB↑、PCO2↑E.pH↓、AB↓、PCO2↓正确答案:D10、单选氧含量是指()A.Hb结合的O2量B.物理溶解O2量C.血液与大气接触后,Hb与O2结合的量D.循环过程中,血液释放给组织的O2量E.隔绝空气条件下,血液中实际的含O2量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血气分析方面的知识,E为正确答案。
医学检验--血气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理论、检查指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血气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理论、检查指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血液气体运输及血液pH:血液的pH、氧的运输、二氧化碳的运输。
血气分析各种指标的定义及临床意义:酸碱度、CO2总量、碳酸氢盐 HCO3-、缓冲总碱(BB)、碱剩余(BE)、二氧化碳分压(PaCO2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阴离子隙(AG)。
酸碱平衡紊乱分类及判断:酸中毒、碱中毒、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一)血液气体运输及血液pH血气概述:血液中的气体即血气。
主要指02、C02(与物质代谢和气体交换有关)血气的临床应用:通过测定血液的pH、PO2、PCO2和碳酸氢盐(HCO3-)等指标来评价心肺功能状况和酸碱平衡状态,常用于下列疾病或状况:(1)急慢性呼吸衰竭病情及疗效评估;(2)脑神经的障碍对呼吸及代谢的影响;(3)肾脏疾患;(4)心脏疾患;(5)内分泌及代谢疾患;(6)消化道疾患;(7)麻醉;(8)术后管理;(9)监护治疗;(10)呼吸窘迫综合征;(11)中毒及感染性疾患。
血液pH血液是一种缓冲液,它的pH计算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简称H-H方程)。
pH=pKa+log(A/HA)。
机体主要通过调节HCO3与H2C03的比值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
机体通过血液中的缓冲体系、细胞内外的离子交换、肺的呼吸及肾脏的排酸保碱功能等多种调节机制对酸碱平衡进行调节,使血液pH稳定在7.35~7.45之间。
1.血液O2的运输与HbO2解离曲线(1)大气中的氧进入肺泡及其毛细血管的过程:1)大气与肺泡间-压力差2)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氧分压差氧运输的两种方式:97%~98%02与Hb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02)的形式存在,并由肺部往组织进行运送。
极少量以物理溶解形式在血液中存在。
当PO2升高时,O2与Hb结合,PO2降低时O2与Hb解离。
肺部PO2高(13.3kPa),Hb与O2结合而释放CO2。
第八章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分析.pptx
2019-10-6
谢谢聆听
20
2019-10-6
谢谢聆听
21
钾平衡紊乱
• 血浆钾浓度不能反映体内钾总量
• 临床以血清K为准 • 影响血钾浓度因素
钾在ICF与ECF间的转移 ECF的稀释与浓缩 钾总量 体液酸碱紊乱
2019-10-6
谢谢聆听
22
胰岛素对K+的分布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临床上对于高血钾(hyperkalimia)病人,也常用静脉 补充胰岛素和葡萄糖,促进血K+进入细胞内,从而使血K+降 低。
33
分光光度法
大环发色团法 大环离子载体由各原子按规律排列形成空
腔,空腔中可固定或结合金属离子。这些化合 物称多环、冠、穴状配体,如穴冠醚。大环空 腔大小不同,可固定或吸附不同元素。阳离子 被固定时,发色团发生颜色改变, 颜色深浅 与固定的离子多少有关。
2019-10-6
谢谢聆听
34
二、氯测定
临床常用方法: 汞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库仑电量法及ISE法
Hg2++2Cl-
HgCl2
Hg2++二苯卡巴腙
紫红色络合物
2019-10-6
谢谢聆听
36
(2)比色法
原理: 利用硫氰酸汞与标本中氯离子作用,生成不易解离的
氯化汞和与Cl-等当量的硫氰酸根(SCN-),SCN-与试剂 Fe3+反应生成橙红色的硫氰酸铁,在460nm波长处比色,可 定量测出标品中的Cl-的量。
①缺失性低钠血症 钠丢失多于水丢失 肾外丢失:尿钠(<10mmol/L) 肾性丢失:尿钠(>20mmol/L)
②稀释性低钠血症 水过度潴留 高渗性低钠血症 其它溶质(如糖)增加
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PPT
诊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钠、血浆渗透压正常;
尿比重升高,血液浓缩
25
治疗
(1)去除病因 (2)及时补充血容量。
---平衡盐液或生理盐水 2/3林格氏液液+1/3乳酸钠 2/3生理盐水+1/3 1.25%碳酸氢钠
(3)预防低钾血症(见尿补钾:尿>40ml/h) 注意:补充生理需要量+已失量的1/2-2/3;最好
外科病人的体液和 酸碱平衡失调
引言
水、电解质及酸碱 平衡的重要性
目录
概述
体液代谢 的失调
酸碱平 衡的失调
临床处理 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概述
➢ 细胞内外主要含哪些电 解质?
➢ 机体是如何维持水与电 解质平衡的?
➢ 正常渗透压是多少?
一、体液含量及分布
成人男性体液 含量占体重
60%
细胞内液 40%
30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上升 尿比重<1.010 血钠<135mmol/L 血浆渗透压<280mmol/L
31
治疗
纠正缺钾和酸碱失衡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分次完成 1、治疗原发病 2、轻、中度:5﹪G.N.S或生理盐水 3、重度 (休克)
8、高渗性缺水:又称 缺水,分为三度,轻度、 中度、重度的分度标准?
9、高渗性缺水因 ,水中毒是因
导致脑功能障碍之严重后果 产生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二、体内钾的异常
正常钾代谢
摄入(intake):
食物
吸收(absorption): 肠道
分布(distribution)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介绍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
二、体内钾的异常
(二)高钾血症: 治疗:
⒈使钾转入细胞内
⒉阳离子交换树脂
3.透析疗法
钙离子拮抗钾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
二、体内钾的异常
(二)高钾血症: 治疗:
⒈使钾转入细胞内
①输入碳酸氢钠100~200ml
②25%葡萄糖加胰岛素
③10%葡萄糖酸钙100ml+11.2%乳酸钠
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一)等渗性缺水: 病因: 1.消化液的急性丧失:肠外瘘、大 量呕吐 2.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 肠梗阻、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烧 伤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
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一)等渗性缺水: 临床表现: 1.恶心、厌食、乏力、少尿 2.不口渴 3.体液丧失≥5%,血容量不足表现 4.6~7%,休克表现;代酸/代碱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调
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等渗性缺水
发病原因 发病原理 临床表现 血 尿 治 钠 钠 疗
水钠等比例丧失
低渗性缺水
失钠多于失水
高渗性缺水
失水多于失钠
细胞外液等渗 细胞内外均丢失
脱水表现,无口渴 一般无变化 尿比重增高 平衡液
细胞外液低渗 细胞外液丢失为主
低钠表现,无口渴 血钠降低 尿量少,钠降低 高钠溶液
K+ Mg+
Cl
第一节 概述
水的代谢
Water Exchange
H2O Gain Routes (ml) H2O Loss Routes (ml)
饮 水 食 物 氧化水 总 量
1000~1500
700
300 2000~2500
尿 1000~1500 500 皮 肤 300~350 肺 100~150 粪
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
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体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体液的组成:①水②溶解于水中的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和蛋白质等。
电解质:指无机物与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有机物。
具有维持体液渗透压、保持体内液体正常分布的作用,参与机体重要的生理和生化过程。
非电解质:葡萄糖、尿素等不能解离的物质。
一、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理论、重要电解质的检查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一)体液中水、电解质分布及平衡:1.水的分布及平衡人体内含水量与年龄、性别有关,还与组织结构有关。
(1)成人每日水的出入量最低尿量:500ml/日生理需水量:1500ml/日(2)影响体液动态平衡的因素:①血浆与细胞间液:主要通过血管壁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静水压。
②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主要通过细胞膜晶体渗透压:水从低渗透压一侧流向高渗透压一侧。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内水→细胞外。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外水→细胞内。
(3)水代谢平衡的调节: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①口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增多、生活习惯等。
②抗利尿激素(ADH):ADH→增强远端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血容量上升,血渗透压下降,血压升高③心房肽、肾素-醛固酮系统2.电解质分布及平衡(1)电解质含量和分布:血浆、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中电解质的分布1)各体液中主要的正、负离子不同细胞内外液中钠和钾浓度差别:Na K ATP酶(钠泵)的主动转动功能。
电解质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体液的分布和转移、参与酸碱平衡调节及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
钠泵将细胞内液的钠离子运转到细胞外液,将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液。
该过程耗能。
2)各体液中正、负离子总数相等(即阴阳离子平衡)-+Cl-+12(10)mmol/LNa+=HCO33)各体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同:细胞内液>血浆>组织间液(对维持胶体渗透压有重要作用)4)各体液渗透压相同:摩尔渗量为294~296mOsm/L理论渗透压为756~760kPa(2)电解质与血浆晶体渗透压(mmol/L):血浆晶体渗透压=2(Na++K+)+葡萄糖+尿素(3)阴离子隙(AG):是指细胞外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
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第六章 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练习题
第六章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一、A11、血气分析中表示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是A、pHB、PO2C、PCO2D、TO2E、[HCO3-]2、人体每天体内代谢产生的水大约有A、200mlB、300mlC、400mlD、500mlE、600ml3、下列检查哪组指标的变化与代谢性酸中毒相符A、[HCO3-]↓,伴有[K+]↑,[Cl-]相对↑B、[HCO3-]↓,伴有[K+]↓,[Cl-]相对↓C、[HCO3-]↑,伴有[K+]↓,[Cl-]相对↑D、[HCO3-]↑,伴有[K+]↑,[Cl-]相对↑E、[HCO3-]↑,伴有[K+]↓,[Cl-]相对↓4、血浆钾比血清钾浓度A、高B、低C、相等D、不一定E、与pH有关5、健康人血浆碱剩余(BE)的参考值为A、(0±3)mmol/LB、(-1±2)mmol/LC、5mmol/LD、±10mmol/LE、±15mmol/L6、急性脱水时,体重减轻的主要原因是A、组织蛋白分解活跃B、体液丢失增加C、体内脂肪消耗增加D、肌糖原酵解活跃E、肝糖原氧化增加7、高钾血症是指血K+A、高于4.0mmol/LB、高于4.5mmol/LC、高于5.0mmol/LD、高于5.5mmol/LE、高于6.0mmol/L8、细胞内钾大约占人体总钾的A、98%B、95%C、92%D、89%E、85%9、低钠血症是指血钠A、<115mmol/LB、<120mmol/LC、<125mmol/LD、<130mmol/LE、<135mmol/L10、哪一种情况下可发生血钾浓度降低A、高热B、创伤C、酸中毒D、急性肾衰竭E、严重呕吐、腹泻11、实际碳酸氢盐(AB)>标准碳酸氢盐(SB)表明为A、代偿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偿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无酸碱平衡紊乱12、由于肺部病变,排出的CO2减少使CO2储留于体内,PCO2升高,H2CO3浓度增加,血液pH值有降低趋势,严重时,pH<7.35,这种呼吸原因引起的是A、呼吸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E、无酸碱平衡紊乱13、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A、随机参比电极电位的不同而改变B、随待测液中离子活度的不同而改变C、随内充溶液中离子活度的不同而改变D、是恒定的E、与A、B、C都有关14、pH计中的电极是属于下述中的哪一种A、晶体电极B、气敏电极C、玻璃电极D、酶电极E、流动载体电极15、大量饮水后,水的主要排泄途径是A、胆道B、皮肤C、肠道D、肾脏E、肺16、随年龄增长,正常人体液总量的变化趋势是A、在成年前增加,而后保持恒定B、在成年前减少,而后再逐渐增加C、增加D、减少E、不受影响17、正常人动脉血中二氧化碳总量的参考值为A、23~28ml/LB、24~32ml/LC、25~30ml/LD、26~31ml/LE、27~32ml/L18、下列何种细胞分泌盐酸A、黏液颈细胞B、主细胞C、壁细胞D、黏液细胞E、G细胞19、关于血气分析错误的有A、标本要用全血B、可从任何部位采集的动、静脉血C、动、静脉血氧分压有明显差异D、只能使用动脉血E、玻璃和塑料注射器都可用于血气分析时的标本采集20、阴离子隙(AG)错误的描述是A、AG(mmol/L)=Na+-[Cl-+HCO3-]B、成人参考值为8~16mmol/LC、AG是指血清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阳离子之差D、AG是评价体液酸碱状况的指标E、血清钾对AG有严重影响21、导致低血钾的因素A、大面积烧伤B、肾衰竭C、慢性消耗性疾病D、酸中毒E、急性溶血22、临床血K+和Na+可用以下方法测定,除外A、火焰光度法B、离子选择性电极法C、干化学法D、酶法E、原子吸收法23、导致高血钾的因素有A、大面积烧伤B、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C、慢性消耗性疾病D、碱中毒E、腹泻24、在正常情况下体液中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钠离子浓度分布是A、细胞外液等于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C、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D、不能确定E、以上全对25、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Ca2+B、Na2+C、K+D、Zn2+E、Mg2+26、代谢性碱中毒时可出现A、血浆pH↑,PCO2代偿性↑,[HCO3-]↓B、血浆pH↑,PCO2代偿性↑,[HCO3-]↑C、血浆pH↑,PCO2↓,[HCO3-]↓D、血浆pH↑,PCO2代偿性↑,[HCO3-]不变E、血浆pH↓,PCO2代偿性↑,[HCO3-]↓27、呼吸性碱中毒可由下列哪种情况引起A、CO2在体内潴留B、呼吸肌麻痹C、CO2排出过多,PCO2降低D、糖尿病E、肺心病28、正常人的PO2为A、73~118mmHgB、83~108mmHgC、93~108mmHgD、93~118mmHgE、90~110mmHg29、标本溶血可引起A、血H+升高B、血Ca2+升高C、血K+升高D、血Cl-升高E、血K+不变30、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低于A、3.5mmol/LB、4.0mmol/LC、4.5mmol/LD、5.0mmol/LE、5.5mmol/L31、细胞间液与血浆组成成分的主要差别是A、阴离子种类B、阴离子含量C、阳离子种类D、阳离子含量E、蛋白质含量32、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主要发生在A、肾小球B、肾盂C、髓襻D、近曲小管和集合管E、近曲小管33、健康人血浆HCO3-参考范围A、14~22mmol/LB、22~27g/LC、22~27mmol/LD、23~27mg/LE、25~29mmol/L34、维持体液正常渗透压的主要电解质是A、Cl-B、Na+C、Ca2+D、K+E、PO235、可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批量标本血清K+测定的方法为A、火焰光度法B、化学测定法C、离子色谱法D、滴定法E、电量分析法36、不能用24小时尿标本定量测定的物质是A、糖B、蛋白质C、尿胆原D、电解质E、激素37、目前临床上最为简便和比较准确的血清Cl-的测定方法为A、火焰光度法B、化学测定法C、离子选择电极法D、滴定法E、电量分析法38、正常人血浆阴离子间隙的参考范围是()mmol/L。
体液平衡与紊乱3
临床实验室常采用的是FES、ISE和分光光度法
含有钠、钾的标本和助燃气进入雾化室雾化后喷入火焰,在高温作用
下,钠、钾原子获得能量被激发成为激发态。不稳定的激发态原子又迅速 释放出已获能量回到基态,发射出各种元素特有波长的辐射光谱。钠的辐
射波长为589nm,钾的辐射波长为766nm,而常作为内标使用的锂和铯的辐
K’ =
cH+〓 cHCO3 cdCO2
cdCO2包括小部分未分解的碳酸,可以用: cdCO2=α〓PCO2 来表示
α为CO2溶解系数
cHCO3-代表ctCO2减去cdCO2 公式可写为: cH
+
=
K’ 〓α〓PCO cHCO3
2
H-H公式的应用 pH被定义为H+活度(aH+)的负对数 这样H-H公式就变为: cHCO3 cdCO2
(2)比色法
原理: 利用硫氰酸汞与标本中氯离子作用,生成不易解离的 氯化汞和与Cl-等当量的硫氰酸根(SCN-),SCN-与试剂 Fe3+反应生成橙红色的硫氰酸铁,在460nm波长处比色,可 定量测出标品中的Cl-的量。 Hg(SCN)2 +2Cl3SCN-+Fe3+ HgCl2+2SCNFe(SCN)3(橙红色)
酶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与火焰光度法有可比性,易于自动化, 适合于急症与常规检查,但胆红素及溶血有一些影响。脂血 标本因影响大而不能测定
分光光度法 大环发色团法 大环离子载体由各原子按规律排列形成空
腔,空腔中可固定或结合金属离子。这些化合
物称多环、冠、穴状配体,如穴冠醚。大环空 腔大小不同,可固定或吸附不同元素。阳离子
PO2(B)
20 40 60 80 100 120(mmHg)
心衰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心衰的实验室诊断标准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征是由于心脏功能异常导致的心脏泵血能力下降,从而无法满足全身组织和器官的需氧供血。
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心衰,实验室检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心衰的实验室诊断标准,按照不同检查项目列出:血液学指标:1. 血红蛋白浓度:心衰患者常伴有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男性<13 g/dL,女性<12 g/dL)。
2. 血清铁蛋白水平:心衰患者常伴有体液滞留,导致抑制铁储存。
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提示体液异常积聚。
心肌损伤标志物:1. 高敏肌钙蛋白(hs-cTnT或hs-cTnI):心肌细胞损伤后释放的肌钙蛋白。
心衰患者常伴有心肌损伤,hs-cTnT或hs-cTnI水平升高提示心肌损伤。
2. B型钠尿肽(BNP)或前脑钠肽(NT-proBNP):心衰患者发生心肌伸展或体液负荷增加时,心脏释放BNP或NT-proBNP以维持钠盐平衡。
BNP或NT-proBNP水平升高提示心衰存在。
肝功能指标:1. 血清胆红素和肝酶:心衰患者常伴有胸水和体液滞留,导致肝脏充血和损伤。
血清胆红素和肝酶(ALT、AST)水平升高提示肝功能异常。
肾功能指标:1.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心衰患者常伴有肾血液循环灌注不足,导致肾脏功能受损。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提示肾功能异常。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1. 血钠和血钾水平:心衰患者常伴有体液平衡紊乱,导致电解质浓度异常。
血钠和血钾水平低或高表示电解质紊乱存在。
2. 血气分析:心衰患者可能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血气分析可评估酸碱平衡。
心电图检查:1. 心电图:心衰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
心电图可显示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有无缺血表现。
超声心动图检查:1. 心脏超声心动图:心衰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室壁运动异常、心腔扩大、射血分数降低等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根据以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可以准确诊断心衰。
需要强调的是,实验室检查是辅助诊断手段,临床症状和体征仍然是最重要的依据。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七章 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
三、血中的氧
氧的运输
血标本中 ctO2=O2Hb + cdO2 O2Hb是O2可逆地结合在红细胞中血红素的Fe2+上 1摩尔血红蛋白结合1摩尔O2 。 一升血中含血红蛋白浓度为9.3mmol/L(150g/L)
所有血红蛋白都结合O2时,可携带9.3 mmol/L O2 。
三、血中的氧
血红蛋白
HbA(正常成人基因产物)能结合O2 病态血红蛋白没有能力与O2结合:
渗透压
血浆中主要渗透物质:Na+、Cl-、葡萄糖和尿素计算:
mOsm/kg(水)=1.86(Na+[mmol/L])+葡萄糖[mmol/L]+尿素 [mmol/L]+9
*: 9 代表血浆中其他渗透物质:K+、Ca2+和蛋白质等 参考值: 275~300mOsm/kg(水)
第二节 体液平衡紊乱
一、水平衡紊乱 二、钠平衡紊乱 三、钾平衡紊乱
一、钠、钾测定
标本要求
钾标本 血浆与血清钾有什么差别 溶血 冷藏 孵育
钠标本 脂血标本
一、钠、钾测定
钠、钾测定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 火焰光度法(FES) 离子选择电极法(ISE) 分光光度法 临床实验室常采用的是FES、ISE和分光光度法
一、钠、钾测定
火焰光度法
发射光谱法,被推荐为参考方法 样本用含有锂或铯的溶液稀释 被丙烷气雾化后燃烧 通过各滤光片,被光检测器接收 Li+ 或Cs+作为内标准与Na+、K+比较
一、血液气体特性
仪器校准
校准气体含有15% O2、5% CO2、其余是N2 。 摩尔分数(F)分别为0.15、0.05和0.80。 混合气体在37℃用水蒸汽饱和后(模拟病人血液 或肺泡气),送入仪器测定室(37℃)校准仪器计算 可得校准气体PO2=105 mmHg;PCO2 =35 mmHg 。
2021临床医学 外科学-外科患者体液失衡-正常体液平衡与调节
正常体液平衡与调节人体正常的体液容量、渗透压及电解质含量是机体正常代谢和各器官功能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
由人体调节功能予以控制并维持平衡。
重症患者常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其中部分为多重紊乱,这些紊乱若得不到及时纠正,常会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一、水的平衡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男性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女性占35%,细胞外液则男女相等,约占体重2021细胞外液分为血浆和组织间液两部分,血浆约占体重5%,细胞间液约占体重的15%,绝大部分的组织间液能迅速与血浆内液或细胞内液进行交换并取得平衡,对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具有很大作用,可称其为功能性细胞外液,另一部分组织间液却仅具有缓慢交换和获得平衡的能力,其具有各自的功能,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作用甚少,如结缔组织液,脑脊液,关节液,消化液等,称其为无功能性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1%-2%。
但有些无功能细胞外液的变化导致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却很显著,最常见的就是胃肠消化液大量丢失造成的体液量和成分的明显改变。
二、电解质的平衡细胞外液最主要的阳离子为Na,主要的阴离子为Cl-、HCO3-和蛋白质,细胞内液主要的阳离子是K和Mg2,主要阴离子是Hmol/L)=2(NaK)葡萄糖尿素氮(mmol/L)体液及其渗透压的稳定由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体液的正常渗透压通过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来恢复和维持,血容量的恢复和维持则通过肾素-醛固酮系统。
此两系统共同作用于肾,调节水和钠等电解质的吸收与排泄,从而维持体液平衡,使体内环境保持稳定。
与渗透压相比血容量对机体更为重要,当血容量锐减又兼有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前者对抗利尿激素的促进分泌作用远远强于后者对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其目的为优先保持和恢复血容量,保证重要器官的灌流,从而维持生命安全。
在体内丧失水分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系统,产生口渴,机体主动增加饮水。
第六章 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
第六章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一、A11、关于代谢性碱中毒的特点,以下正确的是A、HCO3-/H2CO3<20/1,原发性H2CO3↑B、HCO3-/<20/1,原发性HCO3-↓C、HCO3-/H2CO3>20/1,原发性H2CO3↑D、HCO3-/H2CO3>20/1,原发性HCO3-↓E、pH值一定增高2、关于阴离子隙,描述错误的是A、参考范围8~16mmol/LB、细胞外液阴阳离子总数之差C、酮症酸中毒时,阴离子隙增加D、判断代谢性碱中毒病因E、判断代谢性酸中毒病因3、关于钠泵,描述正确的是A、从细胞内泵出1个钠离子,泵入1个钾离子B、从细胞内泵出2个钠离子,泵入1个钾离子、泵入1个氢离子C、从细胞内泵入2个钠离子,泵出1个钾离子、泵出1个氢离子D、从细胞内泵出3个钠离子,泵入2个钾离子、泵入1个氢离子E、从细胞内泵入3个钠离子,泵出2个钾离子、泵出1个氢离子4、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是A、K+B、Na+C、Ca2+D、Mg2+E、HCO3-5、动脉采血主要用于A、电解质检查B、血脂检查C、血气分析D、血氨检查E、血糖监测6、人体每天体内代谢产生的水大约有A、200mlB、300mlC、400mlD、500mlE、600ml7、正常人的PO2为A、73~118mmHgB、83~108mmHgC、93~108mmHgD、93~118mmHgE、90~110mmHg8、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低于A、3.5mmol/LB、4.0mmol/LC、4.5mmol/LD、5.0mmol/LE、5.5mmol/L9、细胞间液与血浆组成成分的主要差别是A、阴离子种类B、阴离子含量C、阳离子种类D、阳离子含量E、蛋白质含量10、健康人血浆HCO3-参考范围A、14~22mmol/LB、22~27g/LC、22~27mmol/LD、23~27mg/LE、25~29mmol/L11、维持体液正常渗透压的主要电解质是A、Cl-B、Na+C、Ca2+D、K+E、PO212、正常人血浆阴离子间隙的参考范围是()mmol/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液平衡紊乱及其检查人体内存在的液体称为体液。
体液中含有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与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有机物统称为电解质。
葡萄糖、尿素等不能解离的物质称为非电解质体液以细胞膜为界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正常情况下,体液之间的水与电解质处于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易受体内外因素影响而被破坏,导致代谢紊乱,即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及紊乱一、体液中水、电解质分布及平衡(一)水的分布及平衡人体内含水量与年龄、性别有关,还与组织结构有关。
1.水的来源和去路:水的来源:饮水约1200ml、食物中含水约1000ml、代谢内生水约300ml,共约2500ml。
水的去路:肾脏排尿1500ml、自肺呼出400ml、皮肤蒸发500ml、粪便排出100ml,共约2500ml 正常情况摄入量与排出量持平。
2.影响体液动态平衡的因素(1)影响水在血管内外转移的因素主要通过血管壁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静水压(2)影响水在细胞内外转移的因素主要通过细胞膜晶体渗透压水从低渗透压的一侧流向高渗透压一侧。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3.水代谢平衡的调节:水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通过神经体液调节(1)口渴思饮产生口渴的原因: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增多、生活习惯等。
(2)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作用于远端肾小管的,促进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容量下降、剧烈运动和疼痛等可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3)心房肽、肾素-醛固酮系统亦有调节水的功能。
(二)电解质分布及平衡1.电解质的含量和分布:有机电解质:蛋白质和有机酸无机电解质:主要是无机盐,无机盐中所含的金属元素是Na+、K+、Ca2+、Mg2+,以及微量的铁、铜、锌、锰、钼等。
(1)钠、氯是细胞外液中主要阴阳离子,每公斤体重约含钠1克。
钠离子是细胞外液含量最高的阳离子,对保持细胞外液容量、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正常渗透压和细胞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
来源:机体通过膳食及食盐形式摄入氯和钠,排泄:Na+、Cl-主要从肾排出,肾排钠量与食入量保持平衡。
肾对保持体内钠含量有很重要的作用,“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钠代谢的调节:钠代谢的调节主要通过肾脏,调控钠排出的因素有:①球-管平衡:肾小管重吸收的钠与肾小球滤过的钠成比例。
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此系统是调控水盐代谢的重要因素③其他激素:抗利尿激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和心钠素等。
(2)钾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之一,健康成年人,每公斤体重含钾量为2克分布:98%分布在细胞内液,2%在细胞外液。
来源:钾,人体钾的来源全靠从食物中获得,在动植物食品中含量丰富。
排泄:主要通过肾脏排出,特点是“多入多出,少入少出,不入也出”,所以禁食的病人应注意补钾。
各部分体液中的电解质含量不尽相同(见表3-6-1)。
(3)体液电解质分布特点①血浆和细胞内液离子分布不同血浆:阳离子:Na+、Ca2+、Mg2+、 K+,其中以Na+含量最高,约占阳离子总量的90%以上,阴离子:Cl-和HCO3-为主细胞内液:阳离子:K+、Mg2+和Na+,K+最多阴离子:磷酸盐和蛋白质为主,细胞内外液中钠和钾的浓度的差别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殊结构即Na+-K+ATP酶(钠泵)的主动转运功能钠泵将细胞内液的钠离子运转到细胞外液,将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液。
该过程耗能消耗一个分子的ATP,可将3个钠离子从细胞内泵到细胞外,将2个钾离子和1氢离子由细胞外泵到细胞内。
电解质的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体液的分布和转移、参与酸碱平衡及神经肌肉兴奋性的维持。
细胞间液是血浆的超滤液,其电解质成分和浓度与血浆极为相似。
②体液中阴离子总数与阳离子总数相等,并保持电中性一般阴离子随阳离子总量的改变升高或降低,以适应阳离子的改变。
血浆中Cl-、HCO3-总和与阳离子Na+浓度之间保持有一定比例关系,即:Na+=HCO3-+Cl-+12(10)mmol/L。
③各体液渗透压相同,摩尔渗量为294~296mOsm/L;理论渗透压为756~760kPa。
2.电解质与血浆晶体渗透压:根据血浆钾、钠、葡萄糖、尿素的浓度可计算出:血浆晶体渗透压=2(Na++ K+)+葡萄糖+尿素。
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一)水平衡紊乱水平衡紊乱可表现为总体水过少或过多或总体水变化不大,但水分布有明显差异水平衡紊乱往往伴随有体液中电解质的改变及渗透压的变化。
1.脱水:人体体液丢失造成细胞外液的减少,称为脱水。
脱水因血浆钠浓度变化与否,又可将脱水分为高渗性、等渗性和低渗性脱水。
(1)高渗性脱水:失水>失电解质原因:多见于饮水不足,如高温作业大量出汗,或非显性失水持续进行从而使水排出量增多。
特点①体液电解质浓度增加,渗透压升高;血浆Na+浓度大于150 mmol/L或Cl—与HCO3-浓度之和大于140mmol/L;②细胞外液量减少;③细胞内水向细胞外液转移,造成细胞内液明显减少。
临床症状:口渴、体温上升、尿量减少、出现各种神经症状,体重明显下降等。
(2)等渗性脱水:失水=失盐原因:常见于呕吐和腹泻等丧失消化液情况,特点:①体液电解质浓度改变不大,渗透压保持正常血浆Na+浓度为130~150mmol/L或Cl—与HCO3-浓度之和为120~140mmol/L,②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正常。
③胞外液量减少可导致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外周血液循环障碍等。
(3)低渗性脱水:失盐>失水原因:丢失体液时,只补充水而不补充电解质造成,如胃肠道消化液的丧失(腹泻、呕吐等)以及大量出汗情况下,仅补充水分而未补充丧失的电解质,特点:①血浆Na十浓度小于130mmol/L或Cl—与HCO3-浓度之和小于120mmol/L。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低于正常②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增多,③重稍有减轻。
2.水过多:当机体摄入水过多或排出量减少,使体液增多、体重增加、血容量增多以及组织器官水肿。
根据体液的晶体渗透压分为三种类型:高渗性(盐中毒)、等渗性(水肿)及低渗性(水中毒)水过多。
临床上水肿较为常见。
水肿时细胞外液量(主要是组织液)增多,而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一般当增加的体液量超过体重的10%以上时,可出现水肿临床表现。
水肿常见的原因有血浆蛋白浓度降低,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水和电解质排泄障碍等。
(二)钠平衡紊乱水与钠的正常代谢及平衡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
细胞外液钠浓度的改变可由水、钠任一含量的变化而引起,钠平衡紊乱常伴有水平衡紊乱。
1. 低钠血症:血浆钠浓度小于130mmol/L称为低钠血症血浆钠浓度是血浆渗透浓度(Posm)的主要决定因素,低钠血症又称低钠性低渗综合征。
Posm降低导致水向细胞内转移,使细胞内水量过多,这是低钠血症产生症状和威胁生命的主要原因。
血浆钠浓度并不能说明钠在体内的总量。
(1)原因:摄入少(少见)、丢失多、水绝对或相对增多(2)类型:可分为肾性和非肾性原因两大类。
肾性原因:肾功能损害:可因渗透性利尿、肾上腺功能低下以及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引起低钠血症。
非肾性原因:可见于呕吐、腹泻、肠瘘、大量出汗和烧伤等疾病过程,除丢失钠外,还伴有不同比例的水的丢失。
低钠血症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水分向细胞内转移,进而出现细胞水肿,严重者有可能出现脑水肿和消化道紊乱。
假性低钠血症:由于血浆中一些不溶性物质和可溶性物质的增多。
使单位体积的水含量减少,血钠浓度降低(钠只溶解在水中),引起低钠血症,前者见于高脂蛋白血症(血脂>10g/L高球蛋白血症(总蛋白>100g/L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干燥综合征);后者见于静脉注射高张葡萄糖或静脉滴注甘露醇以后。
2.高钠血症:主要见于水的摄入减少(如下丘脑损害引起的原发性高钠血症)、排水过多(尿崩症)、钠的潴留(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综合征)。
(三)钾平衡紊乱1.钾代谢:钾是维持细胞新陈代谢、调节体液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和保持细胞应激功能的重要电解质之一。
(1)来源去路:来源:食物每日摄入量50~75 mmol,一般膳食每日可供钾50~100mmol;足够维持生理上的需要。
90%的钾由肠道吸收(2)钾代谢的调节:体内钾的主要排出途径是经肾以尿钾形式排出。
肾排钾对维持钾的平衡起主要作用。
①影响肾脏排钾的主要因素:醛固酮,其次为糖皮质激素,体液酸碱平衡的改变也影响肾脏对钾的排泄,酸中毒时,尿钾增多;碱中毒时,尿钾减少。
②影响钾在细胞内外转移的因素生理性因素:Na+-K+ATP酶、儿茶酚胺、胰岛素、血糖浓度、剧烈运动等;病理性因素:血pH、高渗状态、组织破坏、生长过快等。
钾的浓度与细胞外液HCO3-的浓度直接有关.2. 钾平衡紊乱:钾总量是指体内钾的总含量,由于钾主要分布在细胞内(约占总量的98%),因此血K+浓度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体内总钾量。
血K+浓度是指血清K+含量,血浆钾浓度要比血清钾浓度低约0.5mmol/L左右,因为血液凝固成血块时,血小板及其他血细胞会释放少量钾入血清之故,临床以测血清钾为准。
影响血钾浓度的因素:钾在细胞内外的移动血浆的浓缩与稀释钾总量过多或过少当细胞内钾向细胞外大量释放或血浆明显浓缩,钾总量即使正常甚至缺钾也可能出现高血钾体液酸碱平衡紊乱,必定会影响到钾在细胞内、外液的分布以及肾排钾量的变化。
(1)低钾血症:血清钾低于3.5mmol/L以下,称为低钾血症。
原因:①钾摄入不足;长期进食不足(如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者禁食者(如术后较长时间禁食),由于钾来源不足,而肾仍然排钾,很易造成低钾血症。
②钾丢失或排出增多:严重腹泻、呕吐、胃肠减压和肠瘘者,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促进钾排泄及钠储留作用,当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均能引起低血钾;心力衰竭,肝硬化患者,在长期使用利尿剂时,因大量排尿增加钾的丢失;③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如静脉输入过多葡萄糖,尤其是加用胰岛素时,促进葡萄糖的利用,进而合成糖原,都有K+进入细胞内,很易造成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或输入过多碱性药物,形成急性碱血症,H+从细胞内进入细胞外,细胞外K+进入细胞内,造成低血钾症。
血浆稀释也可形成低钾血症。
(2)高钾血症:血清钾高于5.5mmol/L,以上,称为高血钾症。
原因:①钾输入过多,钾溶液输入速度过快或量过大,特别是有肾功能不全、尿量减少,又输人钾溶液时易于引起高血钾。
②钾排泄障碍:各种原因引起的少尿或无尿如急性肾功能衰竭;③细胞内的钾向细胞外转移,如大面积烧伤,组织细胞大量破坏,细胞内钾大量释放入血;代谢性酸中毒,血浆氢离子往细胞内转移,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与此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增加,泌K+减少,使钾贮留于体内。
三、钾、钠、氯测定及方法学评价(一)样品的采集和处理血清、肝素锂抗凝血浆、汗、粪便、尿及胃肠液均可作为测定钠钾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