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之谨行慎思绝学
曾国藩男人欲成大器的六句话
曾国藩男人欲成大器的六句话
曾国藩是清朝时期著名的将军,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政治金融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他曾说过“有勇无谋者也敢冒死,惟有有谋无勇者才能生存久久”,他深知“成大器”之道:
一、文武双全,争取精进。
曾国藩觉得,惟有文武双全、精进勤读,才能将自身的思考和行动能力提高到更高的境界。
二、熟悉历史,学以致用。
他认为,熟悉历史,把握历史规律,利用历史经验智慧,要想成大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三、注重实践,认真思考。
他认为,要想成大器,就要动手实践,多思考、多尝试,积累实践经验,才能取得成功。
四、不怕艰辛,提升能力。
曾国藩坚信,面对艰辛,要勇敢面对,不怕失败,勇于接受挑战,才能在失败中改进,促使自己的能力不断提升。
五、持之以恒,勤于实践。
要想成大器,就要坚定以恒,勤奋努力,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六、不轻言放弃,尽力而为。
曾国藩觉得,不论挑战多大,不要轻言放弃,只要用心尽力,争取最大的收获,才能成大器、取得成功。
曾国藩的这六句话对今天的人们仍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没有一条捷径可以达到巅峰,但是有个精湛的技术和敏捷的思维,勇敢踏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才能达成梦想,收获成功。
结合曾国藩先生的六句话,完成我们的构建可以比喻为筑梦之基,也正是面临挑战时信心的支撑,让自己一步步走到职业正义、辉煌高峰!。
曾国藩名言摘抄
曾国藩名言摘抄曾国藩名言摘抄11、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2、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3、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4、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5、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6、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7、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8、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9、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
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10、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11、大处着眼,小处着手12、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13、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
1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15、曾国藩语录:1,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2,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3,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4,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5,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6,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7,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8,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9,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时。
1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16、人生莫惧少时贫。
17、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8、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19、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20、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曾国藩名言摘抄2他一生修身养性,共有十三套学问,其中的《曾国藩家书》记录了他一生的修身、齐家、从政的重要思想,内容易懂、思想深刻,值得我们学习。
曾国藩的人生六戒
曾国藩的人生六戒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第五戒: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第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赠元发弟放言作者:黄庭坚 (宋)亏功一篑,未成丘山。
凿井九阶,不次水泽。
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济濡其尾。
故曰时乎,时不再来。
终终始始,是谓君子。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
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八慎一、慎言。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祸从口出,患从口入”…无不体现“慎言”的智慧和“口无遮拦”的后果。
二、慎行。
慎行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潇洒和坦荡。
“言必信,行必果”,慎行无疑体现的是一个人自强不息的意志,懂得“慎行”的人肯定志存高远。
三、慎微。
慎微不是小器之人的行为体现,而是不忽视细节,是对事物的一丝不苟的态度。
在一定条件下,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图大者,当谨于微。
四、慎独。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诱惑无处不在,慎独,是面对美色的坐怀不乱,是面对金钱以不贪为宝,是面对不义之财以不占为本。
五、慎欲。
古人云:“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在追求个人欲望的过程中,应该时常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不做欲望的奴隶。
耐得住寂寞,保得住气节,从而享有堂堂正正和幸福快乐的人生!六、慎友。
真正的朋友是一面镜子,照照镜子,就可以明白自己的缺点;真正的朋友也是一本书,翻翻书页,就可以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七、慎初。
“勿以恶小指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善与恶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
迈出第一步都是艰难的,一旦迈出恶的一面,最可能的结果是走向恶的深渊。
八、慎终。
《道德经》中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意思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到最后还像开始的时候那么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他的一生就很平安,没有败事可言。
曾国藩:修身五箴,从静坐、守礼、谨言、有恒四个方面来做。
曾国藩:修身五箴,从静坐、守礼、谨言、有恒四个方面来做。
一、立志箴“煌煌先哲,彼不犹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
聪明福禄,予我者厚哉!弃天而佚,是及凶灾。
积悔累千,其终也已;往者不可追,请从今始!荷道以躬,兴之以言;一息尚存,永矢弗谖。
”历史上的圣贤,他们都是人,我也是人,圣贤能做到的,我也要立志做到。
上天给我的福禄已经很厚了,但惯于安逸享乐,就会招致灾祸。
立志修身以来,对自己有过不下千次的痛骂、悔恨,现在是中止这种情况的时候,逝去的岁月无法挽回,那就从今天开始吧。
要以道自任,并发扬它,只要一息尚存,就永不停止。
二、居敬箴“天地定位,二五胚胎;鼎焉作配,实曰三才。
严恪齐明,以凝汝命;汝之不庄,伐生戕性。
谁人可慢?何事可弛?弛事者无成,慢人者反尔。
纵彼不反,亦长吾骄;人则下汝,天罚昭昭。
”开天辟地后,天地阴阳分开,万物化育,人秉持仁义礼智信而生;天地人三足鼎立,被称为三才;天地之理整齐严明,也是人的性命所在,如果不遵循,性命就会受到破坏;要严格遵循,没有人和事可以怠慢、放弛,否则只会伤害到自身;即使这种伤害暂时没有到来,也会助长骄气,从而让别人看不起,这也是天理昭昭的表现吧。
三、主静箴“斋宿日观,天鸡一鸣。
万籁俱息,但闻钟声。
后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慑,谁敢予侮?岂伊避人?日对三军。
我虑则一,彼纷不纷。
驰骛半生,曾不自主;今其老矣,殆扰扰以终古!”每天的黎明,就像上天在叫醒人们,这个时候天地很安静,只能听到晨钟的声音。
在黎明的时候静坐,是比较好的时刻,虽然也难免心神不定,但即使是前有猛虎、后有毒蛇,也不能退避,要坚持排除杂念,做到思虑安定;每天和杂念斗争就像三军打仗一样,只要自己保持思虑安定,即使杂念在纷扰,也不要为之所动。
我半辈子都没有做到这一点,现在年纪不小了,不能就这么终老,因此要立志做主静的功夫,以求思虑安定。
四、谨言箴“巧语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亦搅汝神。
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
2024年曾国藩名言名句
曾国藩名言名句曾国藩名言名句11、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2、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3、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4、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7、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8、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9、知足天地宽。
10、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11、广其识则天下大。
12、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13、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14、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5、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16、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7、家和则福自生。
18、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19、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20、禁大言以务实。
21、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2、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23、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24、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
不执不阿,是为中道。
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25、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2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27、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28、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9、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30、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
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31、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32、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33、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34、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35、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
36、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37、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曾国藩修身五字:诚、敬、静、谨、恒
曾国藩修身五字:诚、敬、静、谨、恒传统的主流文化对大成功还有一个评价体系,那就是我们都熟悉的立德立功立言,《左传》中说,一个人如果做到这几个方面,人就获得成功了。
曾国藩在中国的近代被称为完人,他有道德,有军功,有文章。
在翰林院工作期间,曾国藩把修身当作他日常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现在保留下有他12项课程,其中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对自己的人生修炼,有五个字。
首先是诚,诚实、诚恳,为人的表里一致,自己的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要修炼自己的诚。
第二个就是敬,所谓敬就是敬畏,人要有畏惧,人不能无法无天,要有敬畏,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第三个就是静,是指人的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第四个字是谨,指的就是言语上的谨慎,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第五个字是恒,是指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这五个字的最高境界是“慎独”,就是人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独处,也就是指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都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按照最高准则来对待。
这是修身的最高境界。
曾国藩慎独的手段是记日记,每天记日记,对自己一天言行进行检查、进行反思,对自己在修身方面作检讨。
道光22年,他在一天的日记里这样记载,他说昨天夜晚做了一个梦,梦到别人得到一笔额外的好处,自己很羡慕,醒来之后对自己痛加指责,说自己好利之心如此严重,做梦居然梦到,这是不能容忍的。
中午到朋友家吃饭,席间得知某人获得一项分外收入,心里又是羡慕,他在日记里也写到,刚刚上午批判了自己,中午又犯了,“真可谓下流”。
最为可贵的是,从31岁所开始的修身,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在此后的三十年中,即便身为军事统帅,每天在杀戮声中度过,他每天仍然是吾每日三省吾身。
可以说,修身是曾国藩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曾国藩的六种做人之心
曾国藩的六种做人之心
1. 思想感恩之心:曾国藩认为,生而为人,应该感恩天地、父母,以及身边的各种人和事物,不断努力,回报恩情。
2. 诚实守信之心:曾国藩一生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做欺骗、欺瞒、虚伪的事情,努力维护良好的信誉。
3. 谦虚谨慎之心:曾国藩强调谦虚、谨慎的品质,认为一个人应该不断提升自己,但也不要高估自己,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心态。
4. 聪明机智之心:曾国藩认为,做人必须要有聪明机智的头脑,才能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化险为夷、化危为机。
5. 仁爱饶恕之心:曾国藩提倡仁爱和饶恕,认为人应该宽容待人,包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并以爱心和同情心感化别人。
6. 学习进取之心:曾国藩一生致力于学习,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认为学习是一种终身追求,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取得成功。
曾国藩七大绝学
曾国藩七大绝学第一章:曾国藩的关系绝学1.选择朋友就是选择命运2.善于借梯的人才能登高3.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4.凡事都要留有一定的余地5.宽和待人才能得到人心6.以诚待人才能赢得成功7.广泛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8.不要占人半点便宜9."宰相肚里可撑船"10.与贤人联姻来巩固势力第二章:曾国藩的修身绝学1.成大事必须志存高远2."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3.治学要做到"三要"、"四多" 4.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5.有闻过则喜的气度6.不断自律,完善自身7.慎于独处,每日三省己身8.善于知足,讲求谦让9.学习是一生的事情10.戒除虚妄,静以养心第三章:曾国藩的养性绝学1.万事须躬身入局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拳拳精忠报国之心4.刻刻存爱民之心5.善于学习他人长处6.失意时要有坚韧之志7.君子当自强不息8.身心兼治为最佳境界9.凡事务求稳慎10.做事敢为天下先第四章:曾国藩的齐家绝学1.家和才能万事兴2.读书是立家的根本3.做人要有孝心4.友爱亲朋好友5.让他三尺又何妨6.持家之道在于节俭7.家庭教育贵在言传身教8.不给儿孙留下大笔遗产9.兴家之道在于勤劳10.以身作则最重要第五章:曾国藩的做官绝学1.必须坐看深远2.居官必败的四种人3.与上级相处须把握好度4.做官要谨言慎行5.治贪官要用严厉的法律6.做官必须戒骄戒躁7.互助才能双赢8.善于处理意外情况9.久居高位的三大法宝10.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第六章:曾国藩的用人绝学1.求才方可谋事2.取人应有标准3.培育人才要用仁用礼4.用人应用其长5.两手都要硬6.重赏之下必有勇夫7.用人必须利义并重8.奖惩必须分明9.施恩也须有术10.把事业交给光大门庭之人第七章:曾国藩的进退绝学1.识时务者为俊杰2.成功在于不断调试自我3.羽翼未丰时不可轻动4.善于藏住自己的锋芒5.不肯越雷池一步6.刚柔并济乃成事之道7.该出手时就出手8.危急时不可仰仗他人9.做大事必须先观大局10.急流勇退才是上策。
曾国藩的三十六字诀:字字价值无量
曾国藩的三十六字诀:字字价值无量导语:曾国藩的三十六字诀:字字价值无量1、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竞成;2、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3、专:凡为一事,事皆贵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4、熟: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5、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6、静:静能生明,怒以伤身;静以修身,宁静致远;7、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8、暇:人生苦短,莫图便盖;事忙易错,且更从容;9、松: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里偷闲,小处放松;10、明:人贵自知,自知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则明;11、实: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12、硬:刚正不阿,铁骨正之;迎难勇进,雄壮豪迈;13、俭:俭以养德,贫而自强;物欲丧志,侈以败业;14、重:心胸宽博,举止端庄;步履稳重,字墨刚劲;15、廉: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节欲莫贪,克己复礼;16、勤:刻苦求进,勤学善思;懒惰误己,勤奋兴财;17、慎:三思而行,谨始慎终;深思熟虑,慎者受益;18、忠:忠实处事,忠诚为人;忠孝持家,忠心敬人;19、仁:仁术并用,以仁爱人;仁礼并施,稳聚人心;20、诚: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诚所至,始终如一;21、敬:平易近人,不卑不亢;内外兼修,乐道人善;22、恕:宁人负我,我勿负人;宽以待人,容人之短;23、和:恶语难消,忍过事堪;和睦相处,万事谐通;24、谦:谦虚谨慎,好学穷理;满则招损,谦者受益;25、挺:艰难险苦,坚定意念;决不气馁,振作精神;26、辣:激浊扬清,赏罚严明;恩威并重,治病救人;27、变:洞察势情,识破天机;深识远略,出奇善变;28、悔:遇有不测,自查反省;汲取教训;以利再战;29、耐:人生六耐,缺一不可;临危应耐,耐以生存;30、缓:事缓乃圆,好从慢得;从缓待变,应对自如;31、滑: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32、展:化大为小,一展了之;诱其松懈,自我发展;33、浑:难得糊涂,愈致混淆;藏锋剑锐,戒骄装愚;34、忍: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35、退:节制锋芒,谦和退避;激流勇退,养精蓄锐;36、圆:既讲原则,也讲艺术;举止留心,内方外圆。
曾国藩心学精髓60句
曾国藩心学精髓60句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大儒,被誉为“近四百年来知名的治世名相”,他的心学思想对中国近代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曾国藩心学精髓体现在如下六十句话中:1.君子莫大于忠信。
2.知易行难,或者善言不如好默行。
3.启事须当亲自拟,不可迁延就目他人。
4.读书既到,宜循序渐进,切忌死读书。
5.忘战必败,记战必胜。
6.学问由来不绝,需时常修持。
7.一事不修,万事皆败。
8.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9.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10.三人行,必有我师。
11.不以成败论英雄。
12.不急之务宜先办。
13.不战而屈人之兵,胜之无不利。
14.不仁者乐天,有道者乐人。
15.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16.不光知道,更要去做。
17.不但知道,更要去实践。
18.不念过去,不畏将来,着眼当下。
19.不想一夜暴富,搏一生长富。
20.不是你的,也别太执着。
21.以心为镜,可以明得失。
22.以不变应万变。
2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4.以人为本。
25.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26.以经为先,以史为鉴。
27.以柔克刚。
28.互相信任,事半功倍。
29.儒者志在道学,学者志在务实。
30.先为小,后为大。
31.先苦后甜。
32.先富带后富,后富不带先富。
33.先读书,后做事。
34.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35.先斩后奏。
36.先言之不善,而后行之有善。
37.先想再说,再想再做。
38.先择友而交,后择行而从之。
39.养生之道,自然为先。
40.养生之道,体系严密。
41.创造比学习更重要。
42.创造追求卓越。
43.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我也要做到。
44.功夫一道,胜读十年书。
45.动中求静,静中探索。
46.动荡逆境中,求天道、顺人心、守诚信。
47.动荡逆境中,务必提高修养。
48.动静皆宜,时刻保持清明。
49.凡事不浮躁,心态十分重要。
50.凡事三思而后行,方可无悔。
51.大智若愚,大勇若怯。
52.大节不以细微之事断之。
53.多与人交往,多接受各种声音。
读懂曾国藩五字箴言,必定前途无量
“诚敬静谨恒”是曾国藩五字箴言,是曾国藩为人处世的良言。
为后世成功人士奉为座右铭。
一、诚
真诚处世,真诚做人,诚信赢天下!
二、敬
敬,即是做人要有敬畏之心,要对人对事保持一个恰到好处的距离,一个没有敬畏之心的人是很可怕的!
三、静
静者,就是慎独的意思。
人一定要学会独处,独处的时候要做到心神皆静!
四、谨
谨,即是事事要谨言慎行,三思而后行,儒家中庸之道!
五、恒
任何一个成功人士,都离不开这个字,如果没有持之以恒做事的勇气,一曝十寒是很难做成事情的!“恒”字功夫需要时刻修炼,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好习惯才能养成!
看看这些经典,懂了、做到了,必定成为人生赢家、前途无量!。
曾国藩的名言警句
曾国藩的名言警句曾国藩的名言警句1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其次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其次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行。
3、且苟能发奋独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喧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独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4、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
我要到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
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不可一世,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
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5、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
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慢慢蠲除矣。
6、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愤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勤勉诚谨的非凡人生〔246〕
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勤勉诚谨的非凡人生〔246〕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名言〕:1、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2、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3、遗嘱:慎独、主敬、仁爱、劳动。
出处与参资:古诗文网《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像二、出身耕读之家,少年刻苦自励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
原名子城,登科后,恩师穆彰阿取“国之藩篱”之意,为他改名“国藩”。
晚清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创立古文“湘乡派”,与胡林翼并称“曾胡”,又为湘军创立者与统帅、洋务运动发起者之一,是“晚清第一名臣”,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曾国藩出身耕读之家,数代以农为业,生活较为宽裕。
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阅历丰富,治家有道,家业兴旺。
父亲曾麟书为秀才,以教书为业。
曾国藩为长子,4弟4妹,兄妹9人,和睦一大家。
曾国藩资质平平,5岁启蒙,6岁进学,学业欠佳,但勤勉好学,持之以恒。
从16岁开始,连续26次参加府试,他都落榜。
道光13年〔1833年〕,他23岁,第7次应考,以倒数第二,考取秀才。
第二年,入岳麓书院演习后,应湖南乡试,他很侥幸,一举中举,为36名。
道光15年,赴京会试,落榜后,寓居北京长沙会馆。
第二年,应恩科会试,又落榜,返回长沙,与刘蓉、郭嵩焘等,寓居湘乡会馆。
曾国藩勤奋苦读画三、28岁登科,仕途坦荡,十年升十级道光18年,曾国藩三考会试,终于登科,殿试为三甲42名,赐同进士出身,不列优等,不得入翰林院。
但是,他很幸运,朝考主考官、军机大臣穆彰阿看重他的答卷,判为一等3名;道光又亲拔为第2名,他最终如愿以偿,授翰林院庶吉士,入庶常馆进修。
第三年散馆考试,名列二等19名,任翰林院检讨。
从此,在师座穆彰阿提携下,又得到道光器重,他赤胆忠心,勤勤恳恳,谨慎自律,仕途坦荡,到道光29年,十年七迁,官升十级,位至二品。
历经翰林院、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兵部左侍郎等职。
曾国藩人生哲言,智者不以境役心,要以心制境!免招麻烦,授人以柄!
曾国藩人生哲言,智者不以境役心,要以心制境!免招麻烦,授人以柄!曾国藩的一生,有令人羡慕的功业,也有与功业相伴相生的坎坷曲折,顺境和逆境一直在不断变化,可谓人生无常。
不管身外环境如何,在曾国藩看来,保全自己、保住实力才重要,一定要懂得随境而动,这不仅是为人处世之道,也是建功立业的智慧。
前面我们经常提到,早年的曾国藩颇具倔强之气,脾气暴躁,喜欢和权贵争斗,但是从京城到地方,从朝堂到疆场,从侍郎到大帅,曾国藩可以说历经宦海沉浮阅尽官场百态,他也悟出了逆来顺受的道理,他认为一个人要成功,关键在于把握好“懦”与“勇”的时机,该“勇”时就要“勇”,该“懦”时就要“懦”。
同治六年一月,曾国荃与李鸿章一起带兵去山东围剿捻军,两人约定分兵围剿。
李鸿章派刘铭传去进攻捻军匪首任柱,而曾国荃则派鲍超去进攻另一个匪首赖文光。
结果刘铭传战败,幸好鲍超领兵来救,一鼓作气消灭了捻军。
但是,战后的结果却让人意外,刘铭传不仅没有感恩戴德,还与鲍超争功。
鲍超肯定对此忿忿不平,这简直是吃力不讨好,他气得要辞官。
曾国藩知道这事之后,在这年的三月初二日给曾国荃写了一封家书:接李少帅信,知春霆因弟覆奏之片,言省三系与任逆接仗,霆军系与赖逆交锋,大为不平,自奏伤疾举发,请开缺调理。
又以书告少帅,谓弟自占地步,弟当此百端拂秽之时,又添此至交龃龉之事,想心绪益觉难堪。
然事已如此,亦只有逆来顺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诀、硬字诀而已。
朱子尝言:“悔字如春,万物蕴蓄初发。
吉字如夏,万物茂盛已极。
吝字如秋,万物如落。
凶字如冬,万物初调。
”又尝以元字配春,亨字配夏,利字配秋,贞字配冬,兄意贞字即硬字诀也。
弟当此艰危之际,若能以硬字法冬藏之德,以悔字启春生之机,庶几可挽回一二乎?大概意思就是,我接到了李鸿章的信,知道春霆因为你复奏朝廷,说刘省三和他各攻一处匪首,没有为他讨功劳,大为不平,他已经准备以自己旧伤未愈为名,辞官回家了。
他又给你李鸿章写信,说弟弟你是想自己贪功。
曾国藩的修身与修心绝学
曾国藩的修身与修心绝学性格决定命运,抱负决定成就,良好的品性是成功的前提。
在优秀的领导者身上,我们总是能发现许多优秀的特质。
但是没有天生的领导,这些特质无一不是从修养中来的。
自我修养,是领导者走向成功的起点。
早年的曾国藩同平常人一样,也有很多缺点,然而他凭借着自己的修身工夫,确立了良好的品格。
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修身艺术。
欲正人先正己曾国藩语录:1.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 慎独乃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一些人有好为人师的毛病,总是轻易对别人的作为指指点点,甚至横加指责,满口仁义道德,但是,自己的作为却难以服众,说一套做一套。
这样的人别人是会敬而远之的。
曾国藩说,正人先正己,“以己所向,转移习俗”。
他恨官气,因此摒弃官府排场,禁止部下迎送虚文;他恨懒惰,自己首先做到放醒炮即起。
当然,曾国藩的这些认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自身经历中得到的教训。
曾国藩被朝廷任命为两江总督后,为了树立威信,整饬腐败到了极点的官风吏治,仿效当年武则天的办法,在总督衙门口设置了一个举劾匦(与今天的举报箱类似),号召军民将官吏奸弊等情事写成举劾书投入匦内,由总督大人亲自阅览。
这个举动引起了一些人的极大恐慌。
当时两江总督衙门驻节祁门县,祁门县令包人杰就有大祸临头之感。
他不惜重金,向一位当过48年刀笔吏、侍候过十多位县太爷的施七爹讨教对付办法。
施七爹略施小计,便让曾国藩败了兴。
曾国藩开匦所拆开的第一封举劾书,就是检举其弟曾国荃打下吉安后偷运两万多银两回家的事情。
接下来还有揭发曾国藩打仗无功,争权有术,办事不按国法等内容的举劾信。
曾国藩极为恼怒,明知道这是有人故意和自己作对,有心想查个水落石出,又怕事情一旦传扬出去更不好办,朝廷对握有兵权的汉人早有戒心,这些真真假假的事情怎能说得清楚?于是只好以“军务紧急”为由,撤掉了举劾匦。
一个小小的刀笔吏,竟能轻而易举地挫败堂堂封疆大吏、一品大员整饬吏治的雄心壮志,的确发人深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古往今来,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个?
一日一心得
谨慎也许并非是一种美德,但却是成就大事者必备的素质之一,朱熹说:“真正大英雄人,都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若是血气粗豪,却一点使不着也。”人不能按揭和重复的就是生命,要想积累出生命的精彩来,就必须每一步都走得小心谨慎,才能走出一个灿烂的结局。
很多身在高位、功名显赫的人颐指气使似乎成了一种习惯和性格,而且往往把持不住导致得意忘形,最终落得不好的下场。曾国藩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详细总结了历代为官为宦者成败的关键,认为为官有四大忌,也就是“四败”。他是这样说的:“居官有四败: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
所谓昏惰任下者败,是指那些身居高位的人昏庸懒惰,是非不明,放纵自己身边的人胡作非为,这样的为官者是肯定会失败的;所谓傲狠妄为者败,曾国藩常说“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人因骄傲而妄为,而奢,而淫,而佚,而无恶不作,这样的人自然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所谓贪鄙无忌者败,是说为官不可任情放纵,随心所欲,不能贪得无厌,无所忌讳;所谓反复多诈者败,曾国藩曾经指出,用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推诚相见,不玩弄权术。反复多诈者是指为人反复无常,好用诈术的人。
在湘军攻破天京后,曾氏兄弟的威望可谓如日中天,盛极一时。曾国藩不但头衔很多,他实际上指挥着三十多万的湘军,并节制着李鸿章和左宗棠的部下,直接统治着两江的辖地,东南、西南、华南等省也在湘军控制之下,满清王朝的半壁江山掌握在他的手中。此时的曾国藩可谓是位及三公、权压朝野,但他处处谨小慎微。册封之日,他颇有微词。思前想后,夜不能寐,内心充满隐忧。于是他急流勇退,告老还乡。他的结局非常完美。
小心谨慎是时刻警惕,是一种不怕事也不惹事处世态度,更是一种深谋远虑的处世哲学。曾国藩生性谨慎,又注重自身的修养,在官场沉浮多年,更加养成了小心谨慎的行事方式。他深知小心驶得万年船,这是保证自己利益的最佳办法。他为官多年,始终以小心谨慎掌舵人生,才得以步步高升,在官场的尔虞我诈中保全自己。
很多人将“小心谨慎”看作是没出息,胆小怕事,但是曾国藩并不以为意,同治二年(1863)九月,他在给李鸿章的信中说:“国藩败挫多年,慎极生葸,常恐一处失利,全局瓦解,心所谓危,不敢不告也。”曾国藩之所以如此谨慎,是经历过痛苦后的经验教训。
大智若愚,“度”中取胜
曾国藩语录: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官场如战场”,这让身在其中的曾国藩深有体会。在官场,他采取了谨行慎思的策略,保持低调。但是他的低调是一种小心谨慎,并不是一味地甘居人后。更贴切地说,应该是中庸之道所倡导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变有所不变”。既不偏激,也不矛盾,时时求其命中目标,符合“时中”的精神。不管是进还是退,变还是不变,为还是不为,都能做得恰到好处,能够不偏不倚、不温不火、势不使尽、进退有度。也就是说,凡事掌握分寸,把握好“度”,才能圆润自在,游刃有余。
同治九年五月,曾国藩做了这样一副“小心谨慎”的对联:“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从对联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处世哲学。平日为人做事需要小心谨慎,就可以避免很多事端。在官场,就更要慎之又慎了。曾国藩早早就涉足官场,对那些结党营私、苟且求生、贪图享乐的庸官俗僚了如指掌,他想做点利国利民的事,但也不想得罪他人以免惹来闲言碎语;加上清政府对汉人有着强烈的排斥和挤压,使得他愈加小心翼翼,慎而又慎,深思远虑,惟恐不周。他说:“宦海是很险恶的,在官一日,即一日是在风波之中。能够平平安安地上岸的,实在不容易。”
从孔子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过和不及都是不好的,都是没有拿捏好度的表现。很多人都知道做事欠火候是不可取的,却不知道做得太过了同样会失去最佳的效果。
凡事皆是这个道理,再好的东西也要控制在恰当的比例之内,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面发展。这个合适的比例,就是“度”,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能明白这一道理,往往就能把许多事情做好;能用这个道理去为人处世,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高人了。
比如,他在和肃顺的交往中从不使用文字信的东西沟通,免得沦落为口实。咸丰末年,由于肃顺鼎力相荐,清廷开始考虑把镇压太平天国的任务交给曾国藩等湘军首领。但曾国藩对肃顺的重用没有任何明确表示,以致慈禧、奕发动辛酉政变、查抄肃顺家产时,发现了许多朝臣与肃顺交往的信件,但没有发现曾国藩写给肃顺的一字一言,慈禧发出“曾国藩乃忠臣”的赞叹。
孔子笑笑说:“这其中的道理我慢慢给你讲,颜回虽然诚信,却不知道还有不能讲真话的时候;子贡虽然敏捷,却不知道还有说话不能太伶牙俐齿的时候;子路虽然勇敢,却不知道还有应该胆怯退让的时候;子张虽然庄重,却不知道还有应该诙谐亲密的时候。所以他们才认我做老师啊!”
孔子的话道出了中庸之道的精髓:凡事都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就像孔子的这四个学生:诚信过了头,就容易变成迂腐;敏捷过了头,就容易变成圆滑;勇敢过了头,就容易鲁莽行事;庄重过了头,就不免会有些呆板。
孔子的弟子子夏曾问老师:“老师,您认为颜回这人怎么样啊?”孔子说:“颜回比我诚信。”
子夏又问:“子贡这人怎么样啊?”孔子说:“子贡比我敏捷。”
子夏再问:“子路这人怎么样啊?”孔子说:“子路比我勇敢。”
子夏问:“子张这人怎么样啊?”孔子说:“子张比我庄重。”
子夏很是疑惑,问老师说:“那么他们四个为什么都拜您做老师呢?”
在《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您认为子张和子夏这两个弟子哪个更好一些呢?
孔子回答道:“师也过,商也不及。”这里的师是子张的名字,商是子夏的名字。这句话的意思是,师这个人做事老是过头,商这个人做事总是欠点火候。
子贡接着问:那就是子张更好一些了?
孔子摇摇头说,过犹不及。这两个人差不多,谁也不比谁更强。
更妙的是,尽管曾国藩大声疾呼请求裁撤湘军,但是对自己的去留则只字不提。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他知道:如果自己请求留下,给人贪恋权贵的嫌疑;如果请求解职还乡,好像他不愿继续为朝廷效力,还会让人猜疑他回地方招集旧部。他之所以来这么一手,就是因为他深知一点:官场上最避讳的就是功高盖主。因而在事业达到巅峰之际,他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非常妥善地裁减了他的政治资本——湘军,成为他官场生涯的代表作之一。
大智若愚体现的就是一种“度”,既不显得自己很聪明,也不是木讷难教之人,而是一种揣着明白装糊涂。就像曾国藩一样,深谙官场,博学修身,但是总给人一种愚拙的印象。这才真的是真人不露相。
一日一心得
这里所说的“度”是指“限度”,就是要注意事物变化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可能达到的程度。另外,“度”还指事物外部条件对事物对立双方量变的促成度。这两方面“度”的把握,就是我们常说的火候,“不到火候不揭锅”。
当然,在感叹怀才不遇的人中,有的人可能确实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不能发挥自己的所长,但是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屈就,因此感到憋闷。而那些庸才发出的“怀才不遇”的感叹,纯属无病呻吟,他们没有真才实学,还总期望得到高的职位和薪水,他们之所以不受重用是因为他们的无能,而不是别人的嫉妒和排挤。
1864年,以曾国藩为首的湘淮军攻陷金陵,将历时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血腥镇压下去。至此,湘军总数达到30万人,曾幕人才济济,当时中国军政、科技、文化、教育之“精英”大多汇集于此。曾国藩成了威震天下、权倾一时的“中兴名臣”之首。这样的曾国藩显然给清政府带来很大的威胁和压力,朝廷必然想早日消除这种不安。对曾国藩来说,太平天国已除,如果不裁撤湘军,必然增加朝廷的戒备,招来他人的猜忌,对自己很不利,甚至危及性命;如果裁撤了湘军,自己就失去了底牌,则任人宰割,因此他让李鸿章按兵不动,从自己处开刀。
小心谨慎是为官者必须学会掌握的技巧。曾国藩一生位极人臣,被后人尊为圣人、完人,和他的小心谨慎是有很大关系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每一天都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的,而且官做得越大越是谨慎。
曾国藩一生可以说在官场上没有遭遇很大的困局,这并不是说曾国藩与高层,尤其是那些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生杀大权的人没有密切的联系。事实上,他在道光朝倚重穆彰阿,在咸丰朝倚重肃顺,在同治朝倚重恭亲王奕,都形迹显然。但值得注意的是,穆彰阿、肃顺都不得善终,奕也几经挫折,而曾国藩官照升,荫照封,宦海的浮沉似乎在他身上总是一帆风顺的。尤为让人叹奇的是,掌政的后继者与前任即使有不共戴天之仇,曾国藩也岿然不动。肃顺和穆彰阿是这样,恭亲王与肃顺又是这样,都是“仇人接班”,而曾国藩与他们之间的关系都不一般。究其原因,正是曾国藩运用了“心有灵犀、不露痕迹”的谨慎之策,才得以在激烈的斗争中保全自己的。
曾国藩之谨行慎思绝学
小心驶得万年船
曾国藩语录:做官之人,终身涉危蹈险,如履薄冰,故不能不自省、察人。
中国有句俗话叫“小心驶得万年船”,意思是指小心谨慎不容易出错,能长久平稳发展下去。曾国藩说:“做官之人,终身涉危蹈险,如履薄冰,故不能不自省、察人。”意思是说,做官的人,一生都在危险里边跋涉,就像在薄薄的冰面上行走一样,因此不能不时刻进行自我反思与观察别人的反应。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看出曾国藩身处官场的要诀——小心谨慎。
他在给李鸿章的信中说:“惟湘勇强弩之末,锐气全消,力不足以制捻,将来戡定两淮,必须贵部淮勇任之。国藩早持此议,事阁下为证成此言。兵端未息,自须培养朝气,涤除暮气。淮勇气方强盛,必不宜裁,而湘勇则宜多裁速裁。”
曾国藩的意思很明白,朝廷早就对手握兵权的湘淮将领心存顾忌,早有除之而后快的想法,为了解除朝廷的疑虑,只有留淮裁湘。而对李鸿章来说,留淮裁湘对他有益无害,还可以继续手握兵权,为自己以后的宦海沉浮加重砝码。李鸿章看出了朝廷的意图,也了解曾国藩的心思,因此也就顺水推舟,坐收渔利了。他给曾国藩写信,表示支持裁湘留淮的决策,同时强调淮军“改隶别部,难收速效”,同时意味深长地暗示:“惟师门若有征调,威信足以倚恃。”这是在给曾国藩吃定心丸。由于曾李达成默契,裁军工作极为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