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委托代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现代企业应履行怎样的宗旨和使命
所谓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
是指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为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简单地理解,企业使命应该包含以下的含义:
(1)企业的使命实际上就是企业存在的原因或者理由,也就是说,是企业生存的目的定位。
不论这种原因或者理由是“提供某种产品或者服务”,还是“满足某种需要”或者“承担某个不可或缺的责任”,如果一个企业找不到合理的原因或者存在的原因连自己都不明确,或者连自己都不能有效说服,企业的经营问题就大了,也许可以说这个企业“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就像人一样,经常问问自己“我为什么活着”的道理一样,企业的经营者们更应该了然于胸。
(2)企业使命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哲学定位,也就是经营观念。
企业确定的使命为企业确立了一个经营的基本指导思想、原则、方向、经营哲学等,它不是企业具体的战略目标,或者是抽象地存在,不一定表述为文字,但影响经营者的决策和思维。
这中间包含了企业经营的哲学定位、价值观凸现以及企业的形象定位:我们经营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我们如何认识我们的事业?我们如何看待和评价市场、顾客、员工、伙伴和对手?等等。
(3)企业使命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形象定位。
它反映了企业试图为自己树立的形象,诸如“我们是一个愿意承担责任的企业”、“我们是一个健康成长的企业”、“我们是一个在技术上卓有成就的企业”等等,在明确的形象定位指导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就会始终向公众昭示这一点,而不会“朝三暮四”。
一个公司的使命必须是组织能胜任而又能被环境所接纳的责任才是合理的,使命要符合所选择事业发展的趋势,而且使命的确立本身是自觉的、真诚的,并且公司所有的行为都是围绕公司的使命在进行,才能被客户、员工和社会所认可接纳,才能激励公司的员工为实现其使命而奋斗。
企业宗旨是指规定企业去执行或打算执行的活动,以及现在的或期望的企业类型。
彼得·德鲁克认为:要了解一个企业,必须首先知道它的宗旨,而宗旨是存在于企业自身之外的。
事实上,因为工商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其宗旨必然存在于社会中。
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宗旨的惟一定义是:“创造顾客”。
企业宗旨不仅陈述了企业未来的任务,而且要阐明为什么要完成这个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行为规范是什么。
也就是说,尽管企业的宗旨陈述千差万别,但它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我们这个企业是干什么的和按什么原则干的?我们这个企业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社会形象以区别于同类企业?因此,企业的宗旨陈述应该包括以下基本内
容:
1、企业形成和存在的基本目的。
这一内容提出了企业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和期望在某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2、为实现根本目的的应从事的经营活动的范围。
这一内容规定着企业在战略期的生产范围和市场范围。
3、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基本行为规则和原则。
这一内容阐明了企业的经营思想。
经营思想的陈述,往往反映在企业的经营方针中。
2、现代企业中为何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如何解决?
委托代理制度作为现代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以及重要的经营和管理模式,是企业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但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的不一致性和信息的非对称性,委托—代理关系往往伴生“委托代理问题”,即代理人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委托人利益或社会效率。
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过程中存在的“代理问题”及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若干方面:
(一)信息不对称是产生委托一代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一般来说,代理人掌握的信息比委托人更多一些,代理人比委托人更了解自己的能力,偏好,努力程度,更了解有关企业内部情况,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外部环境,以及决策的风险和收益等信息。
这些信息特别是一些专业信息、关于努力程度和决策的风险等信息,委托人是很难掌握的,或者即使能够取得也因成本太高而不得不放弃。
这就使代理人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进行欺骗成为可能,委托人被迫承担因此而产生的道德风险。
(二)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不一致。
根据产权经济学的假设,代理人是理性的经济人,在既定的制度下,代理人的行为目标是借助于委托人提供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
如果没有相应建立起对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其收人与企业利益相关度很小,而且几乎没有设立经理人员的责任机制,经理人员作出错误的决策可以不负担任何损失,这就使得现代企业的经理人员很难有压力也缺乏动力去努力工作。
二、对于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应该构建委托代理双向制衡机制
(一)强化激励机制。
一般来讲,对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利益激励主要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
物质激励又包括与现期绩效相关的激励和与未来绩效相关的激励两大部分。
前者主要由高额固定薪金和风险收入两部分构成,后者则反映在股票期权的使用上。
(二)建立对国有产权代表、企业经理人员平等竞争机制和动态筛选机制。
代理者的素质
和行为直接影响到委托者的利益,无论国家(政府)作为委托人选择自己的产权代表,还是董事会选用经理人员,都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公开、公平、竞争途径产生高素质国有产权代表。
作为代理者的经理人员不仅要有来自同行业企业经理的竞争压力,还应有潜在的经理阶层市场的竞争压力,这是充分发挥企业家经营才能并有效约束经理行为的基本条件。
(三)完善约束机制。
约束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
内部约束主要包括权利约束、制度约束和监督约束。
构建权利约束机制关键在于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形成健全的权力约束机制。
(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资产经营公司的行为方式。
为确保资产经营公司对其投资运营的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一是要完善资产经营公司的组织结构,按照《公司法》规范公司组织结构,从体制上确保其行为方式的科学化、理性化;二是资产经营公司要利用资产的可流动性,通过股市和产权市场实现国有资产向效益好的行业和企业流动,实现资产不断增值;三是建立国有资产保值的责任制度,构造投资公司资产经营责任联带机制,实行重大决策失误赔偿制度。
3、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及其应用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弹性实际上是负数;也就是说,由于需求规律的作用,价格和需求量是呈相反方向变化的,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
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可替代性。
可替代物品越多,性质越接近,弹性越大。
2)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
必需品的弹性大,奢侈品弹性小。
3)该商品的支出占消费者所有支出的比重。
比重小的,弹性小;比重大的,弹性大。
4)考察的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
考虑的时间越长,则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
很多商场节日打折,促销,现买即送,就是经营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当消费者不能及时购买时,也就是消费者寻找发现其他替代品的时间和成交的机会。
需求弹性并不是一个常数,而是在变化的。
同样一种物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需求弹性是不同的。
例如,在50年代前,民航还不发达,乘飞机旅行是一种奢侈消费,其需求弹性就大,民航公司小幅度降价可以使需求较大幅度增加,降价就是重要的促销手段;但现在,民航业
十分发达,其需求弹性变小了,降价对增加需求作用不大,吸引旅客的主要手段就不是降价而是提高服务质量。
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的这种简单而又重要的关系,被广泛地运用:
(一)商品定价
需求价格弹性理论认为,对于需求价格富有弹性的商品,其销量或需求量的变化速度要大于其价格的变动速度。
因此,对于该类商品,企业采取低价策略,就能提高产品销量,增加企业收入。
此时,企业如制定一个较高的价格,不但不能增加企业收入,相反还会引起销量减少,减少企业收入,与企业经营的初衷相去甚远;对于需求价格缺乏弹性的商品,企业应该制定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就能扩大销量,增加企业收入。
此时,企业如制定一个较低的价格,就会减少企业销量,降低企业收入。
对于需求价格单位弹性的商品,企业应该维持现有价格不变。
不过,上述是在假定消费者预算约束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探讨的,是从消费者与消费品直接作用关系的角度来考虑的。
另外,还可以从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来考虑商品定价问题。
价格的高低不仅影响商品在市场上的销售,而且直接决定着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
在许多要考虑的因素中,需求交叉弹性对商品价格制定有较大影响,企业制定价格时需要仔细考虑。
如果一个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其中有替代品或互补品,那么在制定价格时,要考虑替代品或互补品之间的相互影响。
就其一种产品而言,降低价格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但其互补品销售量会因此迅速扩大,导致企业总的利润增加,这样的降价还是值得的。
当替代品或互补品分别在不同的企业中生产时,企业决策又要有所不同。
这可分为四种情况: 1.当与本企业商品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价格下降时,合理的价格策略是维持原价或相应提价。
因为互补商品降价会带动本商品的需求的上升,所以维持原价或适当提价不会影响到本商品的销售,从而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
2.当与本企业商品有替代关系的商品价格上升时,合理价格策略应是维持原价或相应提价。
维持原价可以吸引替代商品原来的购买者,另外,只要提价的幅度小于替代商品的提价幅度,仍然可以争取到新的购买者。
3.当市场上本企业产品替代品价格下降时,合理的价格策略是保持同步下降。
这样可以避免因本企业商品需求量减少而丧失市场。
4.当与本企业商品有互补关系的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合理的价格策略是适当降价。
由于互补商品提价将会使其需求量下降,从而对本商品的需求量也会下降,所以适当降价的做法也是为了阻止需求量的下滑。
(二)产品开发
产品开发不单是市场驱动的,因为市场需要的产品如果开发成本过高并不能为企业带来收益。
因此,可以考虑从弹性的角度来开发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对于收入弹性大的商品,这里是指高档品,其需求会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大幅度提升。
在预期国民收入有所增长的情况下,企业应积极开发收入富有弹性的商品,当预期国民收入有所降低时应积极开发收入缺乏弹性的必须商品。
这样企业经营受市场经济因素波动的影响就会较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当市场经济因素发生变化,企业都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比如,企业从事高档品开发,会因国民经济情况的不景气而大幅度减少其销量,从而降低企业收入水平;相反,企业从事低档品开发,会因国民经济的好转而大幅度减少其需求,消费者因收入水平的提高转而购买高档品,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盈利水平。
因此,合理的产品开发策略应该是:从事高利润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与一定比例的低档品或高档品的生产或销售进行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