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

浅析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
浅析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b4235431.html,

浅析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

作者:张丽霞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2年第04期

《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虽历经千余年洗礼,却如醇酒般历久弥香。文中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有志之士高尚品格的写照,千古流芳。范仲淹追求的这一精神境界,在今天仍是时代先锋们孜孜以求的最高标杆,不失为时代的强音。

岳阳楼为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而享誉天下。历代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赞美岳阳楼胜景的诗文,使岳阳楼闻名遐迩。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临洞庭湖》中描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出洞庭湖的浩瀚气势,成为千古绝唱。到北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声名远播。

据说范仲淹并没有到过岳阳楼,更没有游览过洞庭湖,只是凭借友人滕子京寄来的一幅《洞庭晚秋图》而作。这极可能就是《岳阳楼记》没有步前人后尘,避而不写岳阳楼转写洞庭湖的原因。《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隘境界,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提高了文章的境界。

由写作背景“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可知,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友人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范仲淹对友人“不以己悲”,于逆境中崛起是持褒扬态度的,体现了自己践行的政治理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那么我们不禁要探究,范仲淹这一“忧国忧民”的思想是怎么形成的呢?

范仲淹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父亲范墉于太平兴国三年(978)从吴越王钱镠归宋,任成德军掌书记,不幸的是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谢氏贫困无所依靠,改嫁邹平县长山镇朱文翰,少年范仲淹从朱氏宦游,度过了勤奋力学的艰难时光。范仲淹在邹平长白山醴泉寺苦读三年,留下了“断齑划粥”的动人故事,千百年来是教育史上脍炙人口的典范。范仲淹在长白山苦读之际,感到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遂有游学之举,来到应天书院读书,苦读五年,大通“六经”之旨。

青少年时代的范仲淹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十几年矢志不渝的勤奋苦学,不仅泛通儒家经典,增长了阅历,打下了毕生受益之学问的扎实基础,而且自觉地磨炼了意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对他的理想人格、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范仲淹“忧思

6年级阅读

语文阅读专项练习试卷 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①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②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③敛棺槨皆所未具.。公怃然,即撤宴席,厚赒④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①缞绖:丧服。②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③赗:送给丧家送葬之物。④赒:救济。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未举.觞举:_________ (2)赗敛棺槨皆所未具.具: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2分) 厚赒给之.,使毕其.事。__________ 3.范仲淹罢宴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 。(3分) 4.这个故事表现了范仲淹_________ 的品质。(3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花事知多少 ①春天了。那个卖花的小伙子来得勤了。黄鱼车上的花木比之冬日孤单单的绿,多了些鹅黄、桃红、烟紫和梨白。老样子,车停在菜市场外面一隅,一刻功夫,人就三三两两地围了过来。有的对着花,看一会儿,评一会儿,与主人闲聊一会儿,空手走了。也有的端起这盆,放下那盆,左顾右盼好一会儿,最后说好价,掏出钱,抱走了。 ②刚开始,我并未发现小伙子的异样。那天,起了风,菜市场外人很少。他蹲在地上,闷着头,一手缩在袖子里,一手捏着本书,看得入神。 ③难得见他车上有盆挺大的仙人球,装在一只颇有古气的青花瓷盆里,我想买。听到我要买花,他站了起来。搬动花盆时,这才发现,他的一只袖子空荡荡的少了一条手臂!瓷盆重,装满土足有几十斤。他用黄鱼车,载着仙人球,送上门。到家时,我招招手,请门卫帮忙把花盆搬上楼,谁知他竟挥挥手让门卫走。见我开了大门,他立马弯下腰,用一只手将花盆拦腰一钩,夹在臂弯里,便腾腾腾上楼了。我才到二楼,他已从三楼下来了。我诧异 ...,随后便夸他好力气。他笑呵呵丢下一句话:这不算重! ④到了夏天,他穿件汗衫,露出了手臂的伤残处,像一截短短的木杵伸出袖口。是烧伤?砸伤?电击伤?还是其他病因?见到他,我有时会想这个问题。但不管何种原因,这总是一个受过苦难的年轻人。现在,他明亮的眼睛里看不到一丝儿阴影。 ⑤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老是拿些不起眼的小花小草来卖,又赚不了几个钱!他却告诉我,他主要是种花的,在十号桥租了地,有一大片苗圃呢!培育好的花苗,大多供应批发市场,还有一些宾馆等单位,到这儿来卖的自然是剩余的小零碎。他又说,其实啊花是无贵贱的,关键是人的看法,你喜欢它,当它宝贝,它自然就珍贵了。再说小苗苗,养着养着,就大了,壮了,好看了。就像把小毛头一点点养大,虽然费心思,但也有意思,有成就感哪!有些人有钱却没空,别人替他们养好了送上门,他们光看不养就少了许多乐趣,你说是不?我说是。感觉他很有文化。 ⑥再一次感受到他的“有文化”,是在听了他与一个老者的对话后。一位老人步履蹒跚到他花车前,停住了。他打招呼:“老爹爹来啦?老奶奶呢?”“老奶奶走啦,走了快一个月啦……”“啊,怪不得这阵子不见奶奶,以前奶奶常过来看花的!”“唉,人走了,花没人管,也跟着枯死啦!”“老爹爹你也养养花吧。”“我不懂,以前都是她养花,我看花。”“我教你好了,只要上心,也不难的,花跟人一样,各有脾气不同,但你关心它,待它知冷知热的,它就会回报你……”老人临走时,小伙子把一盆已钻出花骨朵的蟹爪兰递到老人手上:“送你的,回去养着吧,养养花,心情好,也算纪念老奶奶……”老人接了花,眼睛红了起来。 ⑦最近一次,我去十号桥画家村访友出来走在花间小径上,正巧遇见小伙子往外送花去,一个小女子追上来,把一条围巾裹在他脖子上。小女子水灵灵的,身段眉眼儿都周正。见我打量那女子,他介绍说,这是我老婆。我愣了一下,脱口而出:你已经结婚啦?听了我的话,小女子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⑧小伙子邀我去他苗圃里坐坐,我怕耽搁他时间,谢辞了。但是我知道,这片苗圃,都是一些像他这样来自天南地北的外乡人租种经营的。我曾来参观过,无论是广东人福建人养育的热带植物,还是安徽人江苏人培植的小灌木小草本,都打理得生机盎然。小伙子的苗圃也一样的吧。所不同的是,他只有一条手臂,但他生活得并不残缺。1.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______(3分) A.他穿件汗衫,露出了手臂的伤残处,像一截短短的木杵伸出袖口。

范公偁《滕子京负大才》阅读练习

范公偁《滕子京负大才》阅读练习 滕子京负①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注: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 17.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或异二者之为.为.众忌疾 B.不以.物喜扶苏以.数谏故(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 C.先.天下之忧而忧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D.子京忽以书.抵文正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1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滕子京很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 B.两人同时出生,范仲淹也很爱惜滕子京的才华,害怕以后滕子京遭到迫害。 C.但是滕子京很骄傲自负,很少听人劝。 D.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他写一篇《岳阳楼记》。 19.理解填空。(2分) 从文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对滕子京的态度是,滕子京是一个的人。 20.根据这篇文章判断,范仲淹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其最直接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案: 17.(2分)【B】

18.(2分)【B】 19.(2分) 友善、爱其才德才兼备又豪迈自负,很少接受他人意见 20.(3分) 劝导滕子京,希望滕子京能接纳他人的好的建议,能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 【翻译】 滕子京依仗着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庆阳统帅降职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范仲淹和他同年考中进士,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他以后遭到迫害。然而滕子京豪迈自负,很少听别人规劝,范仲淹正担心没有机会来规劝他。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求他写《岳阳楼记》。所以《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大概是在规劝好友了。

范仲淹博爱天下的思想境界

范仲淹博爱天下的思想情怀 赵云峰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他在商丘应天书院苦学五年成才致仕,又执掌应天书院三年,不仅使应天书院名满天下,也得以深思熟虑形成了他的思想体系和博爱天下的思想情怀。 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内涵 北宋庆历六年(1046),58岁的范仲淹知邓州,九月应挚友岳州知州滕子京之邀,在邓州花洲书院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借景抒情,以情显意,“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意境高迈,千古成诵。 “天下”即普天之下,泛指一切人类苍生。“忧乐天下”即以天下人忧乐为自己的忧乐。“先忧后乐”是以天下人忧乐为己任,以天下人之事为责任,完全超越了个人利益、亲族利益,也超越了国家的利益,是一种不求回馈的自我担当。可以用“胸怀天下、情系天下、博爱天下、奉献天下”来概括。体现了范仲淹为国为民为天下苍生而着想的忧患意识和忧乐标准,不计回报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 范仲淹忧乐天下的思想情怀反映在他很多文章里。如《用天下心为心赋》、《政在顺民心赋》、《尧舜帅天下以仁赋》、《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赋》、、《礼义为器赋》、《大礼与天地同节赋》、《君以民为体赋》、《六官赋》、《铸剑戟为农器赋》、《任官唯贤才赋》、《从谏如流赋》、《稼穑惟宝赋》、《今乐犹古乐赋》、《蒙以养正赋》、《天道益谦赋》、《临川羡鱼赋》、《金在镕赋》等等。 《用天下心为心赋》原文称:“至明在上,无远弗宾。得天下为心之要,示君王克己之仁。政必顺民,荡荡洽大同之化;礼皆从俗,熙熙无不获之人。当其治国牧民,代天作主。敷至治于四海,遂群生于九土。以为肆予一人之意,则国必倾危。伸尔万邦之怀,则人将鼓舞。于是审民之好恶,察政之否臧。有疾苦必为之去,有灾害必为之防。苟诚意从乎亿姓,则风化行乎八荒。彼惧烦苛,我则崇简易之道;彼患穷夭,我则修富寿之方。夫如是,则爱将众同,乐与人共。岂不以虚己之谓道,适道之谓权。尧舜舍己从人,同底于道;桀纣则以人纵欲,自绝于天。弗凝滞于物我,可并包于夷夏。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达彼群情,天地之化育;洞夫民隐,配日月之照临。视以四目,而明乎中外;听以四聪,而达乎远迩(er)。何以致圣功,从民心而已矣。” 上述文中体现着五个思想要点:一是“政必顺民”的民本思想;二是超越国界中外夷夏一视同仁天下大同的天下观世界观。三是“爱将众同,乐与人共”优乐天下的博爱情怀;四是“舍己从人,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的奉献精神;五是“风化行乎八荒,天地之化育”以情动天下、以文化天下、以德育天下的文明治理世界的方法。 范仲淹继承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大同观”和“兼爱”、“仁者爱人”思想和价值观,并以“化育天下”取代了“平天下”的思想与方法。其博爱天下、奉献天下的思想情怀与儒家传统“修齐治平”思想比较,境高一等,有所超越。 二、范仲淹博爱天下思想情怀的人生实践 纵观范仲淹一生的言论著述和人生实践,都贯彻着为天下苍生献身的人生理想信念,体现出先忧后乐、博爱天下的高尚情怀。楼鈅《范文正公年譜》:“《岳陽樓記》中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句,蓋公平日允蹈之言也”。 初入仕途,范仲淹就表现出刚直不阿高贵品格。范仲淹27岁进士及第,就任广德军司理参军事,职掌讼狱勘鞠事。“日报具狱,与太守争是非。守数以盛怒临公,公未尝少挠。归

范仲淹经典诗词精选八首

范仲淹经典诗词精选八首 1.《江上渔者》 年代:宋作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瀑布》 年代:宋作者:范仲淹 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 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 势斗蛟龙恶,声吹雨雹粗。 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 3.《观猎》 年代:宋作者:范仲淹 鹰犬一何骄,霜明远近郊。 鸾皇不触网,狐兔自充庖。 熠熠流鸣镝,纷纷过绿髾。 雄飞侵汉下,杀气与云交。 翦棘争探穴,摧林竞覆巢。 惟开三面者,盛德播弦匏。 4.《绛州园池》 年代:宋作者:范仲淹 绛台使君府,亭阁参园圃。

一泉西北来,群峰高下睹。 池鱼或跃金,水帘长布雨。 怪柏锁蛟虬,丑石斗貙虎。 群花相倚笑,垂杨自由舞。 静境合通仙,清阴不如暑。 每与风月期,可无诗酒助。 登临问民俗,依旧陶唐古。 5.《清风谣》 年代:宋作者:范仲淹 清风何处来,先此高高台。 兰丛国香起,桂枝天籁回。 飘飘度清汉,浮云安在哉。 万古郁结心,一旦为君开。 有客慰所思,临风久徘徊。 神若游华胥,身疑立天台。 极渴饮沆瀣,大暑执琼瑰。 旷如携松丘,腾上烟霞游。 熙如揖庄老,语人逍遥道。 朱弦鼓其薰,可以解吾民, 沧浪比其清,可以濯吾缨。 愿此阳春时,勿使飘暴生。 千灵无结愠,万卉不摧荣。

庶几宋玉赋,聊广楚王情。 6.《尧庙》 年代:宋作者:范仲淹 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 禹终平洚水,舜亦致薰风。 江海生灵外,干坤揖让中。 乡人不知此,箫鼓谢年丰。 7.《春日游湖》 年代:宋作者:范仲淹 湖边多少游湖者,半在断桥烟雨间。 尽逐春风看歌舞,几人着眼到青山。 8.《过太清宫》 年代:宋作者:范仲淹 丑石危松半绿萝,函关真相玉鹾峨。 谁言仙道求难至,自愧阴功积未多。 渺渺云霞开绛节,雝雝鸾凤答空歌。 几时身退琼坛畔,荣利匆匆奈老何。 [范仲淹经典诗词精选八首]相关文章: 内容仅供参考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 制卷人:向晖 (一) 【甲】《岳阳楼记》节选(略) 【乙】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选自《贞观政要·务农第三十》)【注】(1)谏:委婉地规劝。 10.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月不开开:天气放晴 B.掇数枚而咒曰掇:摘取,选取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品尝 D.所冀移灾朕躬躬:身体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文描写了一阴一晴两种自然景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文中的范仲淹和【乙】文中的唐太宗,都具有某种共同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滕子京负①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选自范公偁《过庭录》)【注】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

范仲淹与苏州府学

范仲淹与苏州府学 张劲雷 范仲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军事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热心兴学育人的教育家。兴学育人可以说是范仲淹行之终生的事业。他大力提倡改革科举制度,积极投身于兴办学校的教育实践之中,从而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范仲淹重视师资素质培养,力荐"明师"任教。在教育上他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培养专门性实用人才的主张,范仲淹对当时的学校教育,以至宋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苏州府学是范仲淹亲手创建起来的宋代历史上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地方官办学府,在宋代教育史乃至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声誉卓著,号称“东南学宫之首”,其影响深远。 一、范仲淹创办苏州府学,开宋以降地方州县办学之先河 北宋建国以后,为了选拔人才,专重科举,而教育不兴。中期以后,面对内忧外患,一批士大夫纷纷提出变法革新,范仲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历史舞台的。范仲淹一生中,有三十多年时间是担任地方官。他先后到过广德军、泰州、睦洲、苏州、饶州、润州、延州、邠州、杭州、越州等地,每到一处,他都大力兴学。无论是在饶州(今江西上饶)、润州(今江苏镇江),还是在邠州(今陕西彬县)、延州(今陕西延安)都有他亲手办的学校。他一生勤于教育,创建书院,为统治阶级培养了大批经世致用的人才,并开创了北宋一代兴学之风。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十二月,范仲淹被仁宗罢免了右司谏之职,贬为睦州知州。《宋史》载:“明道二年(1033)三月,刘太后撒

手人寰西归,仁宗亲政,朝政一新。原先上疏忤刘太后的官员相继得到提拔重用。四月,范仲淹被召回,除右司谏。是年岁末,在宰相吕夷简的支持下,仁宗废黜郭皇后。台谏在孔道辅和范仲淹的率领下,群起力争,被责问得张口结舌、理屈词穷的吕夷简玩弄阴谋手法,请台谏次日上朝力陈;仁宗连夜下诏旨,分贬台谏领袖孔、范出知泰州、睦州,天明即押出国门”⑴。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正月,范仲淹怀着一腔委屈与不平,匆匆离京汴梁,奔睦州赴任。任职半年即与景佑元年(1034)之秋调至其桑梓之地,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州。然此时迎接他的是:“至还郡中,灾困之氓,其室十万。疾苦纷沓,夙夜营救。”⑵半年后,范仲淹完成治水任务。这是范仲淹第一次回归故里,虽非衣锦还乡,也算荣归桑梓。拜访范氏长辈,看过苏州祖居后,他对祖辈创业精神由衷钦佩,因此萌生了在故乡购置土地建造新居之想法。经亲友四处访视,相中南园旁边的一块土地,此地与名园沧浪亭相望。南园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氏家府旧址,后又为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所筑。朱长文《修学记》中记载:“始,姑苏郡城之东南,有夫子庙,所处隘陋。范文正公以天章阁待制守是邦,欲迁之高显。相地之胜,莫如南园。南园者,钱氏之所作也,高木清流,交荫环丽,乃割其隅……”。为慎重起见范仲淹请来阴阳家,阴阳家看后称:此地坐落卧龙街上,街北为北寺塔龙尾,南园正好是龙头之位,乃姑苏城风水宝地。如能在此兴建家宅,子孙后代必将科举及第,公卿将相,荣华富贵,万世不竭。而范仲淹想到的是:“吾家有其贵,敦若天下之士咸教育于此。贵将无已焉。”⑶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时任

《范仲淹传》阅读

《范仲淹传》阅读 范希文传 公讳仲淹,字希文。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遂中乙科,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其所有为,必尽其力,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 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始终十年,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 自公坐吕公贬,群士大夫各持二公曲直,吕公患之,凡直公者,皆指为党,或坐窜逐。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欢然相约戮力平贼。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然朋党之论遂起而不能止。上既贤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议而用之。 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及其世次、官爵,志于墓、谱于家、藏于有司者,皆不论著,著其系天下国家之大者,亦公之志也欤! (选自《欧阳修文集》,有删节)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或夜昏怠 怠:困倦 B.弱人主以强母弱:看轻 C.宜掩其小 小:微小 D.皆以此多二公多:称赞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仲淹具有“大节”的一组是()(3分) 慨然有志于天下 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 其所有为,必尽其力 公为人外和内刚 临财好施,意豁如也 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 A. B. C. D.

课外文言文阅读

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①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②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③敛棺槨皆所未具.。公怃然,即撤宴席,厚赒④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①缞绖:丧服。②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③赗:送给丧家送葬之物。④赒:救济。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未举.觞举:_________ (2)赗敛棺槨皆所未具.具: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2分) 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14.范仲淹罢宴的具体原因是。(3分) 15.这个故事表现了范仲淹的品质。(3分) 狗恶酒酸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问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齕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注释:①酤酒:卖酒。②迓(yà):迎接。③齕(hé):咬。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为.酒甚美 ( ) (2)则酒何故.不售( )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14.宋人酤酒不售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这则因“狗恶”而“酒酸”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3分)

答案: 12.(1)举起(2分)(2)具备(2分) 13.给了他们很多钱,让他们办完丧葬之事。(2分) 14.读书人客死他乡,无钱安葬(3分) 15.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疾苦(3分) 12.(共4分,每题2分)(1)制作(2)原因 13.(3分)这就是你的酒卖不掉变酸的原因。 14.(2)狗猛 15.(3分)如果恶人当道,好的主张必定难以实行,贤人难受重用。(或如果环境险恶,人们也会裹足不前)(点到“环境”与“人”的关系即可)

范仲淹生平

范仲淹生平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涌现了许多优秀历史人物,范仲淹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人品学问、道德文章,他的文治武功、杰出思想,千百年来启示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范仲淹“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①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其“先忧后乐”的名言至今闪耀着迷人的熠熠光彩。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宋太宗端拱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公元989年10月1日)生于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官舍(治今江苏徐州)。另据方健考证生于成德军节度掌书记官舍(治今河北正定)。其父范墉历任成徳军、武信军、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公元990年,范墉因病在徐州去世,终官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墉两娶,生有五子,其三早卒,惟仲温(985—1050)和仲淹幸存,仲淹即为范墉继娶谢氏所生。范墉去世后,谢氏扶棺送夫归葬于苏州祖茔天平山,并守孝于咒钵庵。两年后,因贫无依谢氏带着仲淹改嫁时任吴县推官的朱文翰,改名朱说。朱文翰曾任安乡知县,范仲淹随继父生母在洞庭湖畔接受了启蒙教育,留下“书台夜雨”的佳话;后又来到淄州长山,励志苦读于长白山醴泉寺等地,继父朱文翰终官淄州长山县令。对于继父的“既加养育.复勤训导”,仲淹始终怀着感激心理,在其显贵后仍念念不忘,请以“所授功臣阶勋恩命回赠继父一官”,②奉养终老。对长山朱家子弟则奏请异姓恩泽,解决求学及生活困难等问题,关怀备至,体现了一代名臣之风范。

范仲淹二十岁时,远游陕西,结识名士王镐(?—1027)、道士周德宝、屈应元等人,一起啸傲于鄠、杜之间,抚琴论《易》,极尽颜欢,至晚年仍满怀深情地怀念这些旧友。范仲淹还与王洙(997—1057)有布素之游,奠定了终生不渝的友情。这种出行和交游,开阔了青年范仲淹的视野。 大中祥符(1008—1016)年间,范冲淹在著名的宋代四大书院之一一一应天书院求学,数年的苦读生涯,使他“大通六经之旨”。③青年范仲淹虽“出处穷困”,“布素寒姿”,但却矢志不渝,勤奋学习,自觉磨炼意志,确立了其卓荦不群的理想人格、“忧思深远”的优患意识和“忧国忧民”④的远大抱负。如果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⑤是范仲淹的初衷.那末在南都学舍他已有了“慨然有志于天下”⑥的人生信念。 大中样符八年(1015)的进十及第,榜江西人萧贯殿试第一。但寇准(961—1023)硬是说服真宗,让莱州胶水(今山东平度)人蔡齐(988—1039)状元及第,这和他坚持不让王钦若(962—1025)拜相一样,体现了他人才选用上狭隘的地域观念。范仲淹却对这位名相的刚毅果敢,勇于决断,推祟备至。 范仲淹初仕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侍养。他治狱廉平,清正自守,常与知军大异其趣而挺然不从。他刚正不阿,卓然而立的操守已始见于履仕之初。天禧元年(1017),范擢文林郎、权集庆军(亳州)节度推官,时知州上官佖,通判杨日严,十分倚重这位才华横溢的年青幕僚。次年,三十岁的范仲淹有燕赵之行,留下了豪情满怀的《河朔吟》,抒

范仲淹的轶事典故

范仲淹的轶事典故 断齑画粥 范仲淹幼年丧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成年后,范仲淹又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经过苦读,范仲淹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 龙图老子 1038-1043年间,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经略西线边防,改革军事制度、调整战略部署,构筑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呼应的坚固防御体系,西北战线固若金汤,夏人不敢犯。西北边陲谣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羌人称范仲淹为“龙图老子”;夏人称其为“小范老子”,认为“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 宽厚仁爱 范仲淹担任邠州知州时,有一次登楼饮酒,尚未举杯,就看到几个人披麻戴孝地营造葬具。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得知是一名书生客死邠州,准备就近埋葬,但墓穴、棺材和治丧用具尚未制备。范仲淹听后非常悲伤,立即撤去酒席,并赠以钱财,使其得办丧事。 庆历年间,张海(一说王伦)率领人马攻打淮南,路过高邮,高邮知军晁仲约料想无法抵挡,就昭示当地富人捐钱献酒,前去慰劳,“盗寇”很高兴,没有施暴就离开了高邮。事情传开后,朝廷非常愤怒,富弼提议处死晁仲约。范仲淹说:“若郡县兵力足以应战或防守,遭遇贼兵不抵御而去贿赂,在法理上知军必须处死;但实际情况是高邮兵力不足,根本没有办法抵抗或防守;这种情况下杀死知军不是立法的本意。”仁宗听后,接受范仲淹的意见,赦免了晁仲约。 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范仲淹戍边西北时,邠州、庆州的百姓和众多的羌部族,在其生前就悬挂他的画像以祭拜。范仲淹去世后,闻知消息的人无不扼腕叹息,羌部族的数百首领,像孝子一样放声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严谨治学 范仲淹替人写墓志铭,写毕封好刚要发送时,忽然想到:“这篇铭记不能不让尹洙看。”第二天,范仲淹就把铭文交给尹洙过目,尹洙看后说:“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

课外文言文阅读编

课外文言文阅读编

————————————————————————————————作者:————————————————————————————————日期: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 (一)范仲淹罢宴 范仲淹守邠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②,见缞绖③数人营理④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殓⑤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⑥宴席,厚赒⑦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选自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shāng):酒杯。③缞絰(cuī dié):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⑥彻:通“撤”,撤去。 ⑦赒:救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属: (2)赗殓棺椁皆所未具.具: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予了他们救济的重金,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 B.用省下的重金救济他们,派人帮助完成装殓这件事。 C.用省下的重金救济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 D.给予了他们救济的重金,派人帮助完成装殓这件事。 3.对文中“公怃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感慨的样子 B.大家忧伤的样子 C.范仲淹忧伤的样子 D.范仲淹默不作声 4.这件事表现了范仲淹“”的思想(用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范仲淹的名言回答)。 【参考答案】 1.(1)部属,隶属(2)具备,具有 2.A 3.C 4.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老农识画 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嵩①《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氓②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时,夹尾于髀③间,虽壮夫膂力④不能出之。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岳阳楼记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一)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自是.数年之后()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 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2)安用重法邪 译句: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3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1分)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 参考答案: 1、(2分)(1)他的(2)这(每小题1分) 2、(2分)B 3、(4分)(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2)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2分) 4、(3分)(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2)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1分)(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分) 比较阅读(二)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苏幕遮中心思想

范仲淹苏幕遮中心思想 《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仲淹苏 幕遮中心思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心思想: 上阕写景, 下阕抒情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 这首词的特殊性 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即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 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 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 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 伤,另一方面又使下阕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 碧蓝的天空飘着屡屡白云, 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 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 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 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 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 1.黯乡魂:黯,沮丧愁苦;黯乡魂指思乡之苦另人黯然销魂。黯乡魂,化用江 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2.追旅思:追,追缠不休。旅思,羁旅的愁思。 3.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 睡”。这里是节拍上的停顿。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 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 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 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 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

观看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感悟体会

观看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感悟体会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谥号“文正”,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等职,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有《范文正公集》传世。他主持的庆历新政,后来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间;他逐步推进教育变革,为国家选拔了大批实用人才,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流光溢彩的精神财富。 四川德阳范家大院 范家大院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御营镇响石村境内,为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范仲淹后裔居住地,是德阳市境内至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为宏大的清代民居。清朝雍正年间,范仲淹的第20代孙范养源在“湖广填四川”时从广东携家人入川,后经辗转,从川东至川西,艰苦创业后在罗江县御营镇买下田产,落户响石板,后由其孙修建范家大院,族人在此繁衍生息。 范家大院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占地约3500平方米,共有房122间,天井12个,巷子10道,为石木结构,功能齐全,古色古香。大院左右侧为民居,院前为农田,视野宽阔,前800米左右有

自北向南的黄水河。大院选址背山面水,负阴抱阳,集中体现了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每年春分时节,移居外地的范氏后裔均来到这里祭祀祖先、交流亲情,谨记祖先“先忧后乐”的谆谆教诲,将范氏家规家风传承和发扬下去。 范氏家规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成为千古名篇,至今为世人所传诵,为后世无数立志“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仁人志士所仰慕和效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诠释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积极进取的思想精髓。 范仲淹治家甚严,亲定《六十一字族规》和《义庄规矩》,并且专门写《诫诸子书》教育自家子弟。后代依其训导整理形成了《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教导儿孙后代做人要正心修身、积德行善,教导族人要和睦共处、相扶相助。 罗江县范氏族人谨遵祖训,不断完善,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和“谦恭自律”的仁人志士节操融化到族人的日常规范中,并由此制定了《范氏家规》十三条、《新定族规》十条和《范氏传统家风》八条,其内容涉及子孙教育、婚丧嫁娶、礼义廉耻、产业管理、行善布施、奖惩考核等方方面面,要求“凡我范氏族人,以上美德务必代代相传,以保持并发扬我范氏源远流长的优良作风”。 丰厚的文化积淀自然吸引范仲淹到此求学。五年书窗生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忧后乐”的“担当”精神在这里萌芽。这里是范仲淹思想起源的根本,也是他思想走向成熟的阶段。他正是从这

《岳阳楼记》《范仲淹罢宴》比较阅读答案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427题(共10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节 〖乙〗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部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见缞绖(cu ī di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nɡ)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范仲淹罢宴》) 2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2) 而或长烟一空 ( ) (3) 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 (4) 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 25.翻译句子(4分) (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2分) 译文: (2)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2分) 译文: 26.〖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用原文中语句回答。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胸襟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2分) 答: 27.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2分) 参考答案: 24、(1)国都 (2)全 (3)摆放,放置 (4)死 (2分,每空0.5分) 25、(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意近即可)(2分) (2)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动叹服甚至有流下眼泪的。(意近即可)(2分) 26、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1分)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分,事例符合即可) 27、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2分)

浅析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b4235431.html, 浅析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 作者:张丽霞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2年第04期 《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虽历经千余年洗礼,却如醇酒般历久弥香。文中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有志之士高尚品格的写照,千古流芳。范仲淹追求的这一精神境界,在今天仍是时代先锋们孜孜以求的最高标杆,不失为时代的强音。 岳阳楼为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而享誉天下。历代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赞美岳阳楼胜景的诗文,使岳阳楼闻名遐迩。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临洞庭湖》中描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出洞庭湖的浩瀚气势,成为千古绝唱。到北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声名远播。 据说范仲淹并没有到过岳阳楼,更没有游览过洞庭湖,只是凭借友人滕子京寄来的一幅《洞庭晚秋图》而作。这极可能就是《岳阳楼记》没有步前人后尘,避而不写岳阳楼转写洞庭湖的原因。《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隘境界,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提高了文章的境界。 由写作背景“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可知,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友人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范仲淹对友人“不以己悲”,于逆境中崛起是持褒扬态度的,体现了自己践行的政治理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那么我们不禁要探究,范仲淹这一“忧国忧民”的思想是怎么形成的呢? 范仲淹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父亲范墉于太平兴国三年(978)从吴越王钱镠归宋,任成德军掌书记,不幸的是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谢氏贫困无所依靠,改嫁邹平县长山镇朱文翰,少年范仲淹从朱氏宦游,度过了勤奋力学的艰难时光。范仲淹在邹平长白山醴泉寺苦读三年,留下了“断齑划粥”的动人故事,千百年来是教育史上脍炙人口的典范。范仲淹在长白山苦读之际,感到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遂有游学之举,来到应天书院读书,苦读五年,大通“六经”之旨。 青少年时代的范仲淹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十几年矢志不渝的勤奋苦学,不仅泛通儒家经典,增长了阅历,打下了毕生受益之学问的扎实基础,而且自觉地磨炼了意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对他的理想人格、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范仲淹“忧思

从《岳阳楼记》看范仲淹的士人情怀

xx 内容摘要: 范仲淹出身于封建的士大夫阶层,其传世名作《岳阳楼记》所反映的正是这一阶层的济世情怀。此文今天读来,在惊叹其文字精美之余,其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极致的济世精神,仍不能不让我们汗颜。对比当今物质生活已非常丰富的现代人来说,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关键词: 作者其人文章其魂省省吾身振振后人 一.先看看作者其人 文如其人,读文章不可不看作者,散文是作者心迹的真实流露。文学批评家谢有顺在《笔墨从一个人的胸襟里来》一文中说: “散文作为一种自由主义的文体,是最做不得假,最能照见作者容貌心思的”[1]。梁实秋也在《论散文》中说: “散文是没有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易处置的。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其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便把作者的整个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2]。 范仲淹不但是一个文学家,还是一个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他自大中祥符八年(即1015年)中进士,后来升至枢密使。以资政殿大学士的身份为陕西四路宣抚使,守边数年。面对武备松弛,素质极差的北宋军队(这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留下的恶果),范仲淹整顿军纪,选贤任能,训练民兵;在战略上他构筑防御工事,建起一个连一个的堡寨,令西夏狼兵不敢来犯。西夏狼兵互诫曰: “范公胸中有百万甲兵,公在日,不敢犯”。他还组织农耕,深得百姓喜爱,被呼为“龙图老子”。范仲淹以文士之身,率兵戍边,以战略家的作为而成武卫之功,最终与西夏达成“庆历和议”,换来半个世纪的边关和平,不失为一

个思想家和军事家。在这当中,他还培养出狄青等一大批名将和助手,所以也是一个出色的教育家。 范仲淹不但有自己的思想追求,还是一位政治家,他与欧阳修、韩琦等进行政治改革,大搞“庆历新政”,结果因得罪宰相吕夷简而被贬江西。这一次不但妻子病死,自己也身患肺病,而正是在这一艰难的时期,他却写出了著名的《岳阳楼记》。此文一出,便被世人争相传诵,誉为“岳阳四绝”之一。享文学家之誉也就当之无愧了,死后也谥为“文正”。 二.再赏赏文章其魂 《岳阳楼记》全文368字,却写出了“喜不忘忧,悲不失志”的士人情怀,集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于一体。 在叙述上简洁明快: 开头短短的50字,便把记叙文的要素写透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仅8个字便把滕子京的政迹写活了。 在描写上虚实兼备: “衔远山,吞长江”写的是虚;“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写的是实。“霪雨霏霏”与“春和景明”写的是想象;岳阳楼增旧制,临洞庭写的是现实。 在抒情上,以景带情,以情托景,十分自然。 在议论上更是奇特,情到而论发,以点睛之笔总括全文,毫无牵强造作,矫情夸张之感觉: 写霪雨霏霏,为的是表“去国怀乡”之悲情;写春和景明,为的是述胸中追求之喜意。而这一悲一喜又只是为抒仁人之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进亦忧,退亦忧。而抒仁人之情其实是为壮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志。整篇文章一环紧扣着另一环,简洁而自成系统,增一字则觉多,减一字则觉少,堪称散文之典范。 三.后省省吾人自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