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膜采暖系统中能量转换和利用状况的探讨

电热膜采暖系统中能量转换和利用状况的探讨
电热膜采暖系统中能量转换和利用状况的探讨

演讲稿银行系统需求分析.docx

一、需求陈述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手头的多余资金越来越多,在倡导消费理念的同时,人们也热衷于理财,银行管理系统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资金管理通道。因此,银行是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机构。实际中的银行功能十分复杂,在这里仅讨论银最基本的功能,包括取款、存款、转账、开户以及注销账户。在对银行系统的基本功能进行分析后,得出需求陈述如下: 在银行系统中,银行首先需要为客户进行开户,一个银行可以有多个客户,一个客户可以持有多个账户。客户进入银行系统首先需要登录,银行系统验证用户身份后,客户可以进行业务操作。业务操作包括存款、取款、转账,其中转账操作可以实现银行内账户之间的转账和不同银行的账户之间的转账。银行职员可以为客户进行账户管理操作,包括创建、注销账户以及修改账户信息。 二、需求分析 1.确定参与者。 通过对系统需求陈述的分析,可以确定系统有如下执行者: (1)银行 任意一个可以为客户提供开户、销户、存款、取款、转账等业务的银行。 (2)银行职员 在银行中可以修改客户的账户信息,进行开户、销户等操作的职员。 (3)客户 可以在银行中进行存款、取款及转账等业务的任意组织或者个人。 2.确定用例 在确定参与者之后,结合银行系统的基本功能,进一步分析系统的需求,识别出的用例有: (1)登录 本用例提供了验证用户身份的功能。 (2)账户管理 本用例提供了创建、删除账户的功能,以及对账户信息进行修改的功能。 (3)存款 本用例提供了将钱存入账户的功能。 (4)取钱 本用例提供了将账户中的钱取出的功能。 (5)转账 本用例提供了将钱从一个账户转入其他账户的功能,它包括属于同一个银行的账户之间的转账和属于不同银行的账户之间的转账。 三、用例规约描述

热泵原理及发展和在我国供热经济性分析[详细]

热泵原理及发展和在我国供热经济性分析 一、热泵的原理介绍及能量转换分析 所谓热泵,就是一种利用人工技术将低温热能转换为高温热能而达到供热效果的机械装置.热泵由低温热源(如周围环境的自然空气、地下水、河水、海水、污水等)吸热能,然后转换为较高温热源释放至所需的空间(或其它区域)内.这种装置即可用作供热采暖设备,又可用作制冷降温设备,从而达到一机两用的目的.. 热泵机组的能量转换,是利用其压缩机的作用,通过消耗一定的辅助能量(如电能),在压缩机和换热系统内循环的制冷剂的共同作用下,由环境热源(如水、空气)中吸取较低温热能,然后转换为较高温热能释放至循环介质(如水、空气)中成为高温热源输出.在此因压缩机的运转做工而消耗了电能,压缩机的运转使不断循环的制冷剂在不同的系统中产生的不同的变化状态和不同的效果(即蒸发吸热和冷凝放热)从而达到了回收低温热源制取高温热源的作用和目的. 二、热泵的发展和在我国的应用 欧洲第一台热泵机组是在1938年间制造的.它以河水低温热源,向市政厅供热,输出的热水温度可达60oC.在冬季采用热泵作为采暖需要,在夏季也能用来制冷.1973年能源危机的推动,使热泵的发展形成了一个高潮.目前,欧洲的热泵理论与技术均已高度发达,这种“一举两得”并且环保的设备在法、德、日、美等发达国家业已广泛使用. 80年代来,我国热泵在各种场合的应用研究有了许多发展.针对我国地热资源较丰富的情况,若把一次直接利用后或经过降温的地下热水作为热泵的低位热源使用,就可增大使用地下水的温度差,并提高地热的利用率,这在京津地区早已有过应用实践.而这种设备同时对于我国能源使用效率不高、分配不均匀的现状也提出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 三、热泵的技术性分析: 1.热泵机组可以达到一机两用的效果,即冬季利用热泵采暖,夏季进行制冷.既节约了制冷机组的费用,有节省了锅炉房的占地面积,同时达到了环保. 2.如业主已有地热井,则可利用热泵装置进行梯级转换,能大大便于热资源的充分有效地利用. 3.用于生活采暖和生活水加热等需要的能源消耗,如果依靠直接电热会造成能源再浪费,是不可取的,采用热泵供热和加温才能更有效的利用电能.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DOC

第1章软件工程基础知识 1.1软件工程知识体系 ●软件需求(Software Requirements) ●软件设计(Software Design) ●软件构造(Software Construction) ●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 ●软件维护(Software Maintenance) ●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软件工程管理(Softwar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软件工程过程(Software Engineering Process) ●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Software Engineering Tools and Methods) ●软件质量(Software Quality) 1.2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开发模型 ● 1.2.1 软件生存周期 ●Boehm定义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GB 8566-1988定义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GB/T 8566-1995定义的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模型 ●GB/T 8566-2001定义的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模型 ●UP定义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 1.2.2 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快速原型模型(rapid prototype model) ●演化模型(evolutionary model) ●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 ●喷泉模型(water fountain model) 1.3软件质量模型与软件质量管理 ● 1.3.1 软件质量模型 ●软件产品的内部质量、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 ●质量特性、质量子特性和度量 ●功能性:适宜性、准确性、互用性、依从性、安全性 ●可靠性:成熟性、容错性、可恢复性 ●可用性:可理解性、易学性、可操作性 ●效率:时间特性、资源特性 ●可维护性:可分析性、可修改性、稳定性、可测试性 ●可移植性:适应性、易安装性、一致性、可替换性 ● 1.3.2 软件质量管理 ●质量需求分析 ●质量计划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质量改进 ●软件质量管理体系

解析供暖系统工作压力

解析供暖系统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的计算过程: 1、何为系统工作压力? 依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中的 3.5.27 工作压力 working pressure;operating pressure 系统正常运行时所应保持的压力。 通常在供暖系统正常运行时系统各处的压力并不相同,为了满足系统正常运行,确定系统工作压力时,一般只需确定系统工作时,压力最大处的压力即可。如上图所示,该供暖系统中循环泵出口处压力最大(E点),在水压图中可以看出,该系统由高位水箱定压,即系统的静压,该静压由供暖系统高度来决定,一般静压=系统高度+(3,5)m,经过循环水泵的加压,压力升高,此时循环泵出口处压力=静压+循环泵的扬程,且这一点的压力为系统最大的压力值。在系统运行中由E-D-C-B-A-O,由于管线压力损失的发生,压力逐渐降低,直

至循环泵的吸入口处 (O点)。因此要确定系统运行时工作压力,需要的条件包括有系统定压值(静压)、循环水泵的扬程、管网水压图等。举例说明如下: 如上图所示:这个供暖系统由三个建筑(1#、2#、3#)、换热器、循环泵及管网组成,单体供暖系统设计时,要确定每个单体内部系统工作压力,即分别确定的是1#楼的A处、2#楼的C处,3#楼的E处。第一步,依据各建筑高度确定系统静压:设1#楼最高,其高度20m 系统静压=1#楼高度+(3,5)m=20+5=25m 第二部,查循环泵扬程,设水泵杨程为21m。 第三部,查管网水压图,设其中P-A管网损失4m,A-C、C-E、F-D、D-B及B-J 管网损失均3m,1、2、3楼内系统管网损失2m。第四部,分析A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系统静压+系统静压-P-A管网损失=25+21-4=42m。 分析C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系统静压+系统静压-P-A管网损失-A-C管网损失=25+21-4-3=39m。 分析E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系统静压+系统静压-P-A管 网损失-A-C管网损失- C-E管网损失=25+21-4-3-3=36m。 2、工作压力如何计算,本次设计的住宅楼供暖系统工作压力是多少? 在做单体设计时,往往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这时确定的工作压力只能估算大概数值,并不十分准确,以本次设计为例,前提条件为:小区地势高差很小,忽略不计,小区所有楼高相同,均为67.8m,所以此时能够确定的是这样小区供热系

【精编_推荐】关于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分析

建立有效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 摘要利用内部评级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是当前银行风险控制的发展趋势。本文综述了建立内部评级系统的原则和方法,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在我国银行界建立内部评级系统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内部信用评级评级原则评级方法 1引言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膨胀,金融行业发生了一些革命性的变化。在金融自由化的旗帜下,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纷纷放松管制允许混业经营,形成了万马奔腾的竞争局面。金融交易的急剧膨胀、新的金融工具的不断出现、以及衍生工具的大量使用、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尤其是利率、汇率)波动的加剧,使得金融市场越来越复杂,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信用风险在金融风险中比重增大。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信用风险成为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信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许多国际化大银行自行研究和开发了新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 银行内部评级系统是信用风险管理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

的技术。2001年1月16日,巴塞尔委员公布了最新的资本协议草案,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允许银行使用内部评级作为确定资本金权重的基础,并给出了统一的计算资本金的公式。这一举措无疑将极大地激励银行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新协议将于2004年正式生效,建立银行内部评级系统是大势所趋。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建立科学的银行内部信用评价体系,没有形成一个以内部信用评级为基础的管理模式,这无疑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建立有效的银行内部评级系统是我国银行风险管理应着重进行的基础性工作。 信用风险是因客户违约或客户信用等级下降而引起可能损失的风险,由违约风险、头寸风险和清偿风险三部分组成。银行开展业务是基于信用的存在。银行发放贷款时,和客户约定到期还本利息,但如果客户没有履行约定则会对银行造成损失,这即违约风险。违约风险一般用违约概率PD (probabilityofdefault)度量。头寸风险是指暴露在信用风险下头寸大小的不确定性。未来的收入、支出比较确定时,头寸风险小,如分期抵押贷款。信用证、衍生产品等未来头寸很不确定的,头寸风险大。头寸风险通常用违约风险暴露EAD(exposureatdefault)衡量。当客户违约时,银行有可能从客户或第三方追回赔偿,这主要取决于抵押、担保等

供热系统消耗能量的环节和评估

一、供热系统消耗能量的环节和评估 1.供热系统消耗能量的环节 供热系统由热源把热能送达热用户,一般都要经过热制备、转换、输送和用热这几个环节。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热制造主要来自燃烧化石燃料(煤、油、气)的区域锅炉房和城市热电厂。区域锅炉房的主要耗能设备是锅炉、燃料输送及灰渣清除机械、鼓风机和引风机、水制备和输配系统的水泵(循环水泵,补水泵和加压泵);它们耗用的能源是燃料、电力、水和热;通常可以用单位供热量的消耗量来评定耗能水平。热电厂是由抽凝式、或背压式(包括恶化真空)供热机组排、(抽)汽通过热能转换装置(通常称为首站热交换器)传递给热网系统;首站是供热系统的热源,主要耗能设备是热交换器、输配系统的水泵,它们耗用的能源是蒸汽、电力、水和热;通常可以用单位供热量的消耗量来评定耗能水平。 热能输送由热网承担,供热管道由钢管、保温层和保护层组成,其结构和材料选择依敷设而异。管道敷设有架空、管沟和直埋三种方式,它们的能量消耗是沿途散热的热损失和泄漏的水、热损失。一般可用热网热效率来表示其保温效果和保热程度;热网补水率来表示热网不泄漏的程度。在热网管线上有时还设置中间加压泵,以降低和改善系统水力工况(设置在非空载干线上,还能节省输送电耗),它的能量消耗设备是水泵,可用单位供热量的耗电来评定耗能水平。 能量转换是通过热力站热交换器把一级网的热能传递给二级网,并由它输送到热用户。热力站是二级网的热源,主要耗能设备是热交换器、二级网系统循环水泵和补水泵。它们耗用的能源是一级网高温水/蒸汽、电力、水和热;通常可以用单位供热量的消耗量来评定耗能水平。 用热即终端系统用热设备。城市集中供热主要是建筑物内的采暖(为简化分析只谈最大热用户)。一般都是通过采暖散热器把热传给房间以保持舒适的室内温度。它的耗能设备是采暖散热器。其能量取决于建筑维护结构保温性能、保持的室内温度和外界环境的温度;其耗热量可通过计量进入的循环水量和供、回水温差积分获得。通常以单位供暖面积的耗热量来评定耗能水平。 2.系统热耗的估计 供热系统从热制备 转换 输送 用热环节的能量进入和输出必须相等,即: 输入能量=可用能量+∑能量损失 能源利用率=可用能量/输入能量 可以这们认为:供热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热用户是终端,采暖散热器是终端用热设备。热力站、二级网和终端组成二级网子系统,热力站热交换器成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全面总结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全面总结

鱼夭 第一章系统思想 (6) 1系统的概念 (6) 2系统的模型,概念的抽象级别 (7) 3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 (8) 4系统思想的发展 (9) 5系统工程方法 (10) 6软系统方法论 (10) 7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WSR (11) 第二章信息与信息系统 (11) 1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的关系 (11) 2信息处理器 (12) 3信息与决策、信息与管理的关系 (12) 4.信息管理 (13) 5.信息系统是什么?有哪些功能? (14) 6.信息系统的结构 (15) 7.C/S和B/S软件结构 (17) 第三章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17) 1信息系统建设的特点 (17) 2什么是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17)

3围绕生命周期有哪些开发过程模型?各自 特点(瀑布、原型、迭代) (19) 4信息系统为什么要建模?有哪些模型?对 软件结构进行建模有什么方法,主要思想是 什么? (23) 5有哪些开发方式?各自利弊 (24) 第四章系统规划 (24) 1系统规划的特点、任务 (24) 2规划方法 (25) 3企业系统规划法的步骤 (25) 4什么是可行性分析,包括哪三个方面? (26) 5资源的生命周期 (26) 第五章系统分析概述 (26) 1系统分析的任务 (26) 2分析阶段有哪些系统调查方法,调查什么 (27) 3两种方法: (27) 4系统说明书的内容 (28) 第六章结构化系统分析 (29) 1数据流图描述了什么?绘制数据流图要注 意的事项,应能绘制 (29)

为什么需要数据字典?数据字典应该包含 哪些条目?应能书写数据流、数据存储及处 理条目 (29) 对于复杂逻辑有几种表述方式(决策树、决 策表,考题)?优缺点 (29) 第七章面向对象系统分析 (30) 1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有关概念. 30 2UML是什么,主要包含哪些图?(UML1.X)每种图的用途是什么? (31) 3用例图,参与者和用例的概念,用例与用 例之间的关系(包含关系和扩展关系),绘 制用例图 (31) 4用例规格说明(前置条件、后置条件、主 事件流、备选事件流) (32) 5类图中包含哪四种关系(耦合),具体什 么含义,如何表示,绘制类图 (33) 6对象关联的要素(名称、角色、多重性、 方向) (34) 7泛化和实现的使用和绘制 (35) 第八章系统设计概述 (35) 1系统设计的任务 (35) 2系统设计和系统分析、系统实施的区分

供热系统工况分析

供热系统工况分析 1.供热系统工况分析 1.1何为热力工况、水力工况? 研究供热系统供热量、温度等参数的分布状况称为热力工况。在热力工况的研究中,热用户室内温度的分布状况的分析尤为重要,室内实际温度是否达到设计温度直接关系到供热效果的好坏;当供热成为商品时,室温是否达标,将变为衡量供热这个商品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尺。因此,无论供热系统的设计,还是供热系统的运行,分析供热系统的热力情况都是头等重要的任务。 研究供热系统压力、流量等参数的分布状况称为水力状况。供热系统的供热量是通过热媒(亦称介质,为热水、蒸汽、空气等)输送的。因此,热媒的输送状况,直接影响供热量的分布状况,进而影响室内温度的分布状况。而热媒的输送状况,通常是通过其压力、流量等来描述的。由于水力状况是用来分析热媒传送状况的,因此,水力状况是热力工况的源头,研究热力工况,必须着手研究水力状况。 1.2热力工况与水力工况的关系 在供热行业里,通常困扰我们的最大难题就是冷热不均,处于热源近端的室温过热,被迫开窗户;靠近热源末端的室温过冷。表1.1告诉我们:凡是室外温低的,都是进入散热器的循环流量远小于设计流量造成的。进一步分析,还可得出以下结论:凡室温低于4.5℃的,其循环流量只是设计流量的20%;凡室温在10℃左右的,流量约为设计值的30%左右;凡室温在16以上时,流量均在设计流量的70%以上;

凡实际流量超过设计流量1-2倍以上的,室温都将超过20℃以上。 1.3热力工况与水力工况的稳定性 实现热力工况稳定,供热系统在整个运行期间,并不是始终维持设计流量(最大循环流量)进行定流量运行,而是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少系统循环流量。在表1.2的实例中,当室外温度tw为设计外温tw=-18℃时,保持热力工况稳定的循环流量为设计运行流量,此时,各热用户皆为室温18℃。当外温升至-4.1℃(当地供暖季的平均外温)时,维持热力工况稳定的循环流量是设计流量的89%(即失调度Xs=0.89),而不是设计流量。而且随着室外温度的不断升高,维持热力工况稳定的循环流量也将不断减少。这就说明:供热系统,只有实施变流量调节,才能使热力工况得到稳定。因此,通常习惯采用的质调节即定流量调节,是无法维持热力工况稳定的。这种调节的好处是简单方便,因而,多年来,国内长期一直延用这种调节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和变频调速技术的普遍应用,变流量调节已经变得十分方便,不但可以保证热力工况的稳定,而且有显著的节电效果,此时,再坚持质调节即定流量调节,就显得太过落后了。 推广供热计量技术以来,行业内仍有一些技术人员主张继续维持定流量运行。他们的理由是:推广供热计量技术以后,由于恒温阀的调节作用,系统的流量肯定是变动的,但这种变动只是系统总流量的10%左右,因此,为了维持热力工况的稳定,建议系统仍然按定流量运行。这种理念的基础,是认定定流量调节才能保证热力工况稳定。根据上述分析,这显然是错误的,根源是对室内供暖系统的工况缺乏

软件工程银行系统可行性分析

软件工程银行系统可行性分析

1 引言 (2) 1.1编写目的 (2) 1.2项目背景 (2) 1.3参考资料 (2) 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3) 2.1 要求 (3) 2.1.1 功能 (3) 2.1.2 性能 (3) 2.1.3 接口要求 (3) 2.1.4 输入要求 (3) 2.1.5 输出要求 (4) 2.2 目标 (4) 2.3 条件、假定和限制 (4) 2.3.1 开发时间(只限于近期目标) 4 2.3.2 使用寿命 (4) 2.3.3 经费来源和使用限制 (5) 2.3.4 硬件、软件、运行环境和开发环 境的条件和限制 (5) 2.4 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5) 2.5 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5)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5) 3.1当前系统的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系统

流程图) (5) 4 所建议技术可行性分析 (6) 4.1 对新系统的描述 (6) 4.2 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 (7) 4.2.1 数据对象 E-R图 (7) 4.2.2 数据流程图 (7) 4.2.2.2 取款流程图 (8) 4.2.3 数据字典 (9) 4.3 优越性 (10) 4.4 采用建议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 (11) 4.4.1 对设备的影响 (11) 4.4.2 对现有软件的影响 (11) 4.4.3对用户的影响 (11) 4.4.4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11) 4.4.5对开发环境的影响 (11) 4.4.6对运行环境的影响 (12) 4.4.7对经费支出的影响 (12) 4.5 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评价 (12) 5 所建议系统经济可行性分析 (12) 5.1支出 (12) 5.1.1基建投资 (12) 5.1.2其他一次性支出 (12)

关于供热系统能量消耗问题的几点分析

关于供热系统能量消耗问题的几点分析 发表时间:2009-07-03T11:33:48.060Z 来源:《赤子》2009年第8期供稿作者:吴元伟 [导读] 论述了供热系统消耗能量的环节,分析了供热系统能耗悬殊的原因,并提出提高供热热源利用率的措施。 (青岛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热能工程专业研究能源科学领域中的关键科学理论、技术及方法,尤其是研究能量的传递、转换、储存及合理利用的一般理论与技术。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能源的节能及高效利用已成为重要研究方向,为此,论述了供热系统消耗能量的环节,分析了供热系统能耗悬殊的原因,并提出提高供热热源利用率的措施。 关键词:热能工程;供热系统;能量消耗 我国热能工程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热能工程是以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主要理论基础,以内燃机和正在发展中的其它新型动力机械及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环境科学、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和内容,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学能和液体的动能安全、高效、低(或无)污染地转换成动力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研究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热能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型产业,同时也是涉及多个领域高新技术的集成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热能工程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头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压力。未来能源发展中,如何充分利用天然气、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中长期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选择。 1 供热系统消耗能量的环节 供热系统由热源反热能送达热用户,一般都要经过热制备、转换、输送和用热这几个环节。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热制备主要来自燃烧化石燃料(煤、油、气)的区域锅炉房和城市热电厂。区域锅炉房的主要耗能设备是锅炉、燃料输送及灰渣清除机械、鼓风机和引风机、水制备和输配系统的水泵(循环水泵、补水泵和加压泵);它们耗用的能源是燃料、电力、水和热;通常可以用单位供热量的消耗量来评定耗能水平。热电厂是由抽凝式、或背压式(包括恶化真空)供热机组排(抽)汽通过热能转换装置(通常称为首站热交换器)传递给热网系统;首站是供热系统的热源,主要耗能设备是热交换器、输配系统的水泵。它们耗用的能源是蒸汽、电力、水和热;通常可能用单位供热量的消耗量来评定耗能水平。 热能输送由热网承担,供热管道由钢管、保温层和保护层组成,其结构依敷设而异。管道敷设有架空、管沟和直埋三种方式。它们的能量消耗是沿途散热的热损失和泄漏的水、热损失。 能量转换是通过热力站交换器把一级网的热能传递给二级网,并由它输送到热用户。热力站是二级网的热源,主要耗能设备是热交换器、二级网系统循环水泵和补水泵。 用热环节即终端系统用热设备。城市集中供热主要是建筑物内的采暖。 2 系统能量消耗的几个方面 2.1系统热耗。供热系统从热制备→转换→输送→用热环节的能量进入和输出必须相等,即:输入能量=可用能量+∑能量损失能源利用率=可用能量/输入能量可以这样认为:供热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热用户是终端,采暖散热器是终端用热设备。热力站、二级网和终端组成二级网子系统,热力站热交换器成为该子系统的能量转换点,一级网水则为它的热源。锅炉房(或热电厂首站),一级网和热力站组成一级网子系统,热力站是该子系统的热用户,锅炉受热面(或首站热交换器)成为能量转换设备,锅炉(或热电厂流经汽机制蒸汽)是热源。锅炉本体(或热电厂)自成一个子系统,称为热源子系统。若设采暖散热器耗为NO,二级网管路热损失为E1,泄露漏热损失E2,热力站内热损失E3,二级网管路热损失为E4,泄漏热损失E5,锅炉房(首站)内热损失E6。输入能量是燃料热N3,能量损失包括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E7、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E7、飞灰热损失E8、灰渣热损失E9,排烟热损失E10、(热电厂还应增加一项;供热分担的厂内热损失E11),输出则是二级网子系统的输入能量N2。 则:一级网子系统的输入热量N1=NO+E1+E2+E3 一级网子系统热能利用率B1=100×NO/N1(%) 二级网子系统的输入热量N2=N1+E4+E5+E6 二级网子系统热能利用率B2=100×N1/N3(%) 热源子系统的输入热量N3=N2+E7+E8+E9+E10(+En) 热源子系统热能利用率B3=100×N2/N3即锅炉热效率(热电厂热效率)(%) 供热系统热能利用率B=B1×B2×B3。 2.2系统电耗。系统电耗评估与热能评估一样可以子系统后叠加。系统主要耗电设备有循环水泵、补水泵、鼓风机和引风机等。 2.3系统泄漏损失。系统泄漏损失导致水资源和热能两方面损失。 3 供热系统能耗悬殊的原因分析 3.1设备效率的不同。锅炉热效率是衡量热源子系统热能利用率的指标。体现燃料热被有效利用的程度。燃煤供热锅炉的设计热效率(≥7MW)一般在75~85%(燃油、汽供热锅炉热效率在90%左右)。但在使用时,由于锅炉结构、燃料供应、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不同的原因,使锅炉的运行效率差别很大。 3.2输送条件的不同。热网热效率是输送过程保热程度的指标,体现管道保温结构的效果。一般热网热效率应大于90%~95%。从上面实测情况看,直埋敷设管道能达到这一要求;而架空和管沟都达不互要求,其热损失远大于10%。 3.3运行技术水平的不同。热网水力失调度是流量分配不均程度的指标:按用户热负荷分配流量,使每个用户室温达到一致且满足要求,则失调度为1,即热网无水力的失调,若分配不当,出现冷,热不均现象,说明有水力失调,其失调度是大于或小于1。大于1,会把用户室温过高,导致热量浪费,小于1,会使用户室温达不到要求,供热不合格是不允许的。 按照室外温度绘制运行负荷图、温度图、流量图甚至时间图,并以它们指导运行。这样可以避免初、末寒期供大于需,浪费能量。 热源的容量和台数是由设计人员根据设计负荷、最大负荷、最小负荷和平均负荷的大小而确定的。运行时应根据热负荷的大小选择投入台数,这是因为锅炉热效率是随运行负荷变化的,一般地说,每台都维持在80%以上负荷能获得高效率运行。低负荷运行效率降低,这里有

解析供暖系统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的计算过程: 1、何为系统工作压力? 依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中的 3.5.27 工作压力working pressure;operating pressure 系统正常运行时所应保持的压力。 通常在供暖系统正常运行时系统各处的压力并不相同,为了满足系统正常运行,确定系统工作压力时,一般只需确定系统工作时,压力最大处的压力即可。如上图所示,该供暖系统中循环泵出口处压力最大(E点),在水压图中可以看出,该系统由高位水箱定压,即系统的静压,该静压由供暖系统高度来决定,一般静压=系统高度+(3~5)m,经过循环水泵的加压,压力升高,此时循环泵出口处压力=静压+循环泵的扬程,且这一点的压力为系统最大的压力值。在系统运行中由E-D-C-B-A-O,由于管线压力损失的发生,压力逐渐降低,直

至循环泵的吸入口处(O点)。因此要确定系统运行时工作压力,需要的条件包括有系统定压值(静压)、循环水泵的扬程、管网水压图等。 举例说明如下: 如上图所示:这个供暖系统由三个建筑(1#、2#、3#)、换热器、循环泵及管网组成,单体供暖系统设计时,要确定每个单体内部系统工作压力,即分别确定的是1#楼的A处、2#楼的C处,3#楼的E 处。第一步,依据各建筑高度确定系统静压:设1#楼最高,其高度20m 系统静压=1#楼高度+(3~5)m=20+5=25m 第二部,查循环泵扬程,设水泵杨程为21m。 第三部,查管网水压图,设其中P-A管网损失4m,A-C、C-E、F-D、D-B及B-J管网损失均3m,1、2、3楼内系统管网损失2m。 第四部,分析A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系统静压+系统静压-P-A管网损失=25+21-4=42m。

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单选题 1、关于企业中物流与信息流的正确的提法就是: ( B ) B、信息流就是双向的 2、关于系统分析错误说法就是: ( D ) D、进行程序设计 3、开发人员获得企业领导意见的最好形式就是: ( C )C、面谈 4、以下哪种数据库语言可以实现对数据表中数据的查找等操作 B、数据操纵语言 5、以下结构中,不属于结构化语言的结构就是: ( D ) D、层次 6、实体关系图中,商品实体与顾客实体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 C )C、多对多 7、系统规划的主要特点就是: ( D ) D、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 8、在系统分析阶段抽象地反映信息的流动、处理、存储与使用的工具就是: A、数据流程图 9、系统分析员最基本与重要的能力就是: ( C )C、与人沟通的能力 10、在下述各项中,属于数据库最主要的特点就是: ( D ) D、数据共享 1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 B ) B、目标含糊 12、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操作的最小单位就是: ( B ) B、字段 13、实体关系图中,产品实体与零件实体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 C ) C、多对多 14、系统开发工作的目的与出发点就是: (C )C、满足用户要求 15、数据流程图的外部项的作用就是: B、系统之外提供或获得数据的组织机构或个人 16、所谓的逻辑模型就就是对信息系统的功能抽象地加以定义与描述,暂时不涉及到其实现的: ( D ) D、具体技术手段 17、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生命周期中的哪个阶段,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接触最多: ( A )A、系统分析阶段 18、数据流图中的哪个要素就是建立新系统的功能模块的基础: C、数据处理 19、全程参与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过程的人员就是: ( B ) B、系统分析员 20、对于影响大、出现概率高的信息系统风险采用的主要措施就是: ( B ) B、控制 21、决策支持系统就是MIS的一个重要分支,它( C )。C、强调支持而不就是代替决策22、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 ( A )A、自顶向下原则 23、数据建模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 (C ) C、实体关系图 24、实体关系图中,医生实体与患者实体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 C ) C、多对多

银行系统需求分析

一、需求陈述 随着经济建设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质得飞跃,手头得多余资金越来越多,在倡导消费理念得同时,人们也热衷于理财,银行管理系统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得资金管理通道。因此,银行就是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得机构。实际中得银行功能十分复杂,在这里仅讨论银最基本得功能,包括取款、存款、转账、开户以及注销账户。在对银行系统得基本功能进行分析后,得出需求陈述如下: 在银行系统中,银行首先需要为客户进行开户,一个银行可以有多个客户,一个客户可以持有多个账户。客户进入银行系统首先需要登录,银行系统验证用户身份后,客户可以进行业务操作。业务操作包括存款、取款、转账,其中转账操作可以实现银行内账户之间得转账与不同银行得账户之间得转账。银行职员可以为客户进行账户管理操作,包括创建、注销账户以及修改账户信息。 二、需求分析?1、确定参与者。 通过对系统需求陈述得分析,可以确定系统有如下执行者:?(1)银行?任意一个可以为客户提供开户、销户、存款、取款、转账等业务得银行。 (2)银行职员?在银行中可以修改客户得账户信息,进行开户、销户等操作得职员。?(3)客户 可以在银行中进行存款、取款及转账等业务得任意组织或者个人。?2、确定用例?在确定参与者之后,结合银行系统得基本功能,进一步分析系统得需求,识别出得用例有:?(1)登录?本用例提供了验证用户身份得功能。 (2)账户管理 本用例提供了创建、删除账户得功能,以及对账户信息进行修改得功能。 (3)存款?本用例提供了将钱存入账户得功能。 (4)取钱 本用例提供了将账户中得钱取出得功能。?(5)转账?本用例提供了将钱从一个账户转入其她账户得功能,它包括属于同一个银行得账户之间得转账与属于不同银行得账户之间得转账。 三、用例规约描述 1、用例名称:登录 用例描述:客户进行业务操作前,需要启动该用例,使客户登录到银行系统中。前置条件:无 后置条件:如果用例成功,则客户登录到系统中。否则,系统状态不变。 活动得基本过程:当客户想登录到银行系统中时,用例启动。 (1)系统提示客户输入用户名与密码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热力学分析_史凯

科技信息2011年第19期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1研究现状综述 1.1分布式能源系统简介 分布式能源是指安装在用户端的高效冷热电联供系统濉溪。分布式能源主要包括农村小水电、小型独立电站、废弃生物质发电、煤矸石发电,以及余热、余气、余压发电等。利用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发电也属于分布式能源的范畴。分布式能源也称分布式供能、分散式发电、分布式供电。分布式能源系统也叫做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目前,分布式能源系统主要是以燃气作为能源,将制冷、供热(采暖和供热水)及发电过程一体化的多联产系统。主要是相对于大型的区域电厂而言,广义上是指小型的能量梯级利用系统,在用户现场或靠近用户现场的小型和微型独立输出电、热(冷)能的系统[1]。主要设备包括燃机、余热锅炉、非电制热制冷机组等。 1.2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特点 目前国际上分布式能源系统是采用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它先利用天然气发电,将发电后的余热用于供热制冷,再将更低温度的废热供应生活热水。现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热电效率已经达到了96%以上,可将天然气的所有能量吃光用尽。这一技术带来的好处是:①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②由于兼并发电,经济效益好;③冬夏实现天然气供应的平衡;④燃气价格承受能力大幅度提高。大型发电厂中集中式热电联产是一种成熟的能源供应形式,然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都有空调制冷需求,并且空调制冷负荷占了相当比例的夏季电负荷,造成用电紧张,因此发展各种形式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对一次能源进行有效的梯级利用是解决当前能源短缺问题的一种途径。此外,分布式能源,相对于大型集中式能源系统拥有高效,灵活,可靠性高,面向用户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能源供应形式的革命其中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一起,在这场革命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2]。所以,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对于解决我国能源问题,提供能源政策的依据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1.3我国分布式能源实现热电冷联产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现状 目前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分布式能源建设,已由学术研讨,进入工程开发,在北京,上海、广东已有一批工程实现热、电、冷产,以其自身优势和经济效益显示其强大生命力。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广东省已有一批分布式热、电、冷工程投入运行,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的供电系统从规模上分为集中输电网络系统、配电网络系统和分布式能源系统3类。集中输电网络系统和配电网络系统是国家级,省级电力部门以及地方级电力部门所经营的集中供电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Distributing Energy System)[3]。这是相对于集中供电网络系统而言的一种分散布置的小型供电热冷站,由用户所经营。分布式能源系统靠近负荷(电、热、冷),采用较小型的能源机组向所在小区域联供热电冷。它所采用的机组一般是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燃油为备用燃料)。由于分布式能源系统可热电冷联供,使燃料得到梯级利用,其热效率可达70%~85%,电损耗低(2%~3%)。分布式能源系统是一种以燃气作为能源,将制冷、供热(采暖和供热水)及发电过程一体化的多联产系统,通常由发电机组、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和换热设备组成。该系统是将高品位热能用于发电,发电机排放的低品位能源(烟气余热、热水余热)用于供热或制冷,以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目的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化物及有害气体的排放。 2)发展趋势 我们必须提高天然气能源的利用效率。应当注意到,发达国家在能源价格升高的压力下,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分布式能源系统,就是美国在第一次能源危机的1973年之后不久开始发展的。进入本世纪以来,美、欧、日等国都加快了发展分布式能源的步伐。美国能源部计划2010年DES/CCHP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2GW,占全国总用电量的14%;2010~2020年,还会新增95GW,使其装机容量占到全国总用电量的29%。2000年英国新CCHP项目共1536个,总装机容量达到4176GW,计划到2010年可以达到10 GW,增加1倍[4]。相比之下,我国面临的能源环境形势比他们更严峻,因此应当学习他们的经验,利用他们的成果,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综上所述,中国面临着大力发展天然气DES/CCHP,快速提高能效、改善环境的极好机遇,从而可以从容应对能源环境严峻形势的挑战。 天然气的利用规划进行协调整合的重点是:是DES/CCHP为主的用户有承受国际LNG市场价格的能力;可以推动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LNG/管输天然气规划必须与产业、电力、城镇等规划协调整合。作为天然气主要下游用户的工业和城镇建筑物的DES/CCHP,如果没有在上述各个规划层面上与天然气供应和规划密切配合,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DES/CCHP与电力发展规划的关系更为密切。美国到2010年DES/CCHP发电将占总发电量的14%;2020年DES/CCHP发电将占总发电量的29%。而我国目前的电力发展规划基本上排斥DES,实际上也就是在排斥天然气的高效利用。这个问题,如果不先在观念、法律和规划层面上解决,DES/CCHP是难以发展的。DES/CCHP 规划是节能减排规划最有力的保证之一。天然气多了,DES/CCHP快速发展了,工业和建筑物的能效即可得以大幅度提高,环境也会大大改善。因此在节能减排规划中,必须把发展DES/CCHP列为重要的内容。当然,推动天然气产业、DES/CCHP技术和其他机遇的协调整合,还需要法律、政策等各方面举措的支持和配合。例如,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的各因素中,电力法的修改和电力体制改革的加速就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但是,只有在领导的认识和规划的层面上加以落实,才能够有力地促进其他政策、法律方面的前进。历史给中国发展天然气产业和分布式能源提供了技术,积累了经验,能源和环境的挑战也给中国协调和同步发展分布式能源和天然气产业创造了历史的机遇。因此中国必须利用后发优势,跨越发展,用十几年的时间完成发达国家几十年走过的提高能效、改善环境的历程。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史凯许运礼 (济南热电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21) 【摘要】分布式能源系统,相对于传统的集中供电方式而言,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即将冷热电系统以小规模、小容量、模块化、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户附近,可独立地输出冷、热、电能的系统。介绍了以燃气作为能源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原理,国内发展现状,并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以微型燃气轮机(微燃机)分布式能源系统(DES)为例确定了各组件的热力学过程和火用损失的计算方法,与传统的冷、热、电分产系统进行比较,以推动我国分布式能源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微型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热力学分析;能量分析,火用分析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entralized supply power mode,the distributed energy is referred to the energy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system that distributes at the user end.It’s such a system that the heating and power system is arranged near the use r with small scale, small capacity,modularization,dispersed mode.And the cold,thermal and electricity can be putout independently.The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 that takes the gas as its energy,Thermodynamic analysis on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system of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 was given,the thermodynamic process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energy loss of each component for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DES)with micro gas turbine have been determined,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ed energy enterprise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M icro combined cooling;H eating and power system;T he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E nergy and exergy analysis ○电力与能源○ 765

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

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 撰写要求 实验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报告原则上不少于4000字,需在封面注明设计选题、班级、姓名、学号及课题设计日期、地点,其正文至少包括如下几个面的容: (1)企业简介和系统可行性分析 (2)系统分析部分 1)组织结构图 2)管理功能图 3)业务流程图 4)数据流程图 5)数据字典 6)数据加工处理的描述 7)管理信息系统流程设想图(新系统模型) (3)系统设计部分 1)功能结构图设计 2)新系统信息处理流程设计 3)输出设计(主要指打印输出设计) 4)存储文件格式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 5)输入设计(主要指数据录入卡设计) 6)代码设计(职工证号和部门代号等) 7)程序设计说明书 (4)系统实施部分(信管班需写此部分容,非信管班不作要求) 1)程序框图 3)模拟运行数据 4)打印报表 5)系统使用说明书 (5)附录或参考资料

案例: 东红照明有限公司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施 说明:本例时间较早,开发工具选用VFP。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现有的硬件和软件环境进行系统再开发实现,学习重点放在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实际过程、法及容。 这里给出一个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实例,目的是使大家进一步深入了解开发任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必须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在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上开发者应当完成的各项工作容和应当提交的书面成果。 一、东红照明有限公司产品库存管理系统简介 东红照明有限公司是我国东北地区一家生产照明灯的老企业,每年工业产值在四千万元左右。该厂目前生产的产品如表l所示。 表1 某厂产品品种规格、单价及定额储备

工厂的产品仓库管理组隶属于销售科领导,由七名职工组成,主要负责产品的出入库管理、库存帐务管理和统计报表,并且应当随时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提供库存查询信息。为了防止超储造成产品库存积压,同时也为了避免产品库存数量不足而影响市场需求,库存管理组还应该经常提供库存报警数据(与储备定额相比较的超储数量或不足数量)。 产品入库管理的过程是,各生产车间随时将制造出来的产品连同填写好的入库单(入库小票)一起送至仓库。仓库人员首先进行检验,一是抽检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二是核对产品的实物数量和规格等是否与入库单上的数据相符,当然还要校核入库单上的产品代码。检验合格的产品立即进行产品入库处理,同时登记产品入库流水帐。检验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退回车间。 产品出库管理的过程是,仓库保管员根据销售科开出的有效产品出库单(出库小票)及时付货,并判明是零售出库还是成批销售出库,以便及时登记相应的产品出库流水帐。 平均看来,仓库每天要核收三十笔入库处理,而各种出库处理约五十笔。每天出入库处理结束后,记帐员就根据入库流水帐和出库流水帐按产品及规格分别进行累计,以便将本日发生的累计数填入库存台帐。 产品入库单如表2所示,出库单如表3所示,入库流水帐如表4所示,出库流水帐如表5和表6所示,而库存台帐帐页如表7所示。 产品库存的收发存月报表是根据库存台帐制作出来的。产品库存查询是通过翻阅几本帐之后实现的。目前库存报警功能尚未实现。 表2 产品入库单第册号 表3产品出库单第册号 表4 产品入库流水帐页 表5产品零售出库流水帐页 表6产品批发出库流水帐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