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背诵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识记

名词解释类:

崇高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又被称为壮美。它是指一种通过人生实践和审美活动,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冲突中重建起来的具有肯定性价值内涵的审美形态。崇高既包含形式上的粗犷有力,也包含审美主体的道德完善。

优美称之为秀美、典雅美,我们平时所说的美,一般指的是优美。优美是指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主观的合目的性和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它是真与善的统一,它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关系,优美的本质在于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存。

马克思美学从实践论上界定审美形态,审美形态是人在审美形态中所创造出来的境界的感性形式和存在状态,及其在逻辑上的归类和总结。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不仅来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体现。其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生活中的显现。

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之美。其本质是人化的自然(自然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特点是自然性,侧重于形式美,多面性。

艺术美: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艺术美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a.生活是想象的土壤,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b.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c。生活推动了艺术家技巧的发展。)但不等于生活,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a,艺术创造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艺术创造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c,艺术美具有典型性。)

形式美: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的有规律的组合。形式美的主要法则是: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多样统一。

美感是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欣赏与评价。

艺术丑:是指艺术作品的丑,与艺术美相对应,是对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否定。(创造性因素的丑。)

生活丑:现实性因素的丑。

艺术丑与生活丑的区别:艺术中的丑,并不是丑,而是对现实中丑的表现,因而是美,而不再是丑。相比较于现实中的丑,艺术中的丑有以下几个特征:a.艺术中的丑,不是写丑,而是把丑当作美。b.表现形式:拙劣的技术。c.内容上:虚假、错误、腐朽。

意境: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体现了艺术美。

意境的审美特征:主客统一、情景交融、时空转换、有无相生。

观点识记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奠定了悲剧理论的基础,德国黑格尔运用辩证思维,以悲剧发生于“矛盾冲突”来解释和探讨悲剧实质。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黑格尔的悲剧观不从生活出发,而从理念出发,实际为宿命论的观点。他认为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

恩格斯在1859年致拉萨尔的信中,从人类历史辩证发展的客观进程中揭示了悲剧的客观社会根源与悲剧的本质。他指出,悲剧是一种社会冲突,即“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代表“历史的必然要求”的一方是正义的但弱小的一方,与之发生冲突的是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当它们发生冲突时,正义的要求不可能实现,总是要遭到挫折、失败、牺牲、毁灭,这样就构成了悲剧。

鲁迅: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8、鲁迅的喜剧观:鲁迅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这主要是指喜剧艺术中的讽刺。讽刺所反映的对象是社会生活中的否定现象,喜剧艺术透过假象揭露本质。

9、鲁迅的悲剧观: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的观点说明了悲剧所反映的特定对象,即被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并从事件的结局上暗示出悲剧的结果,即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而引起的人们特定感情的反映。

最早是由罗马时期的朗吉弩斯在其《论崇高》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文学作品的崇高风格应含有五个内涵: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情怀,华丽的辞藻,高雅的措辞和庄严而生动的布局,并把崇高的范畴提升到对人格的评价。

博克、康德、黑格尔和车尔尼雪夫斯基进一步深入探究,康德从理性的角度对崇高进行了探讨,观察美和审美问题。他认为崇高来自于人格的高尚,作出“美是道德的象征”论断。

在我国美学史上,往往把崇高称之为“大”,孔丘、老子、庄周、孟轲称“大”,《易经》称“刚”,南北朝称“风骨”,姚鼎称“阳刚”。

中西崇高理论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对于“大”的惊赞。

中西方都认为崇高感根源于审美主体的道德观念。

崇高对象给人的深刻感受是巨大激情和震撼心灵的力量。

崇高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是指一种通过人生实践,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冲突中重建起来的具有肯定性价值内涵的审美形态。崇高既包含形式上的粗犷有力,也包含审美主体的道德完善。

柏拉图认为美感是灵魂在“迷狂”中对于美的理念的回忆。

哈奇生发展美感的“内在感官”的学说,认为有些事物可以立即引起我们的美的快感。

费尔巴哈、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感认识带有直观性质,根植于感性认识。

马克思主义美感理论认为,美感建立于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美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客观美的对象的能动反映。

最早探究喜剧的是柏拉图,侧重心理效应角度论述喜剧发生原理的是康德,黑格尔则从矛盾冲突论述喜剧产生的原因。

马克思喜剧观认为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第一次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作为笑剧出现。

马克思的喜剧观:1、历史上陈旧生活方式的灭亡是产生讽刺性喜剧的客观基础;2、体现这种陈旧生活方式的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都是历史上的丑角;3、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产生喜剧的根源。

整体理解:

艺术美和生活的关系

艺术美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家进行创造的前提、基础。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创作素材都来自于现实生活,艺术美是对现实生活能动的反映。

a、生活是想象的土壤。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艺术家的创造性想象活动必须依靠生活中所积累的大量的感性材料(记忆中的事件和印象),对生活中的感性材料积累得越多想象就会越丰富,创造力就越自由。如,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图不是简单地记录各种生活现象,而是在深入观察、研究生活的基础上,发挥了艺术家的想象而创造出来的。

b、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艺术美并不是生活形象的简单再现,在艺术形象渗透了艺术家的激情,而这种激情也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激发的艺术家的感情,有力地推动艺术家的想象。如,冼星海在创作作品《风》时,留学生活的悲苦经历孕育了他创作的激情,传作出《风》这个感人的作品。

C、生活推动艺术家技巧的发展。生活在不断地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历史在不断地前进,所以人的思想和意识也在不断地深化、提高,自然就要求艺术家在技巧上也要相应地变化。如,画家傅抱石曾到东北、长白山游历,由于广泛接触新的现实生活,不仅在思想感情上受到启发,在笔墨技法上也有了新的发展。

艺术家和自然的关系

艺术美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1、艺术创造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艺术创造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艺术美具有典型性。

意境与美感的关系

意境能引起强烈的美感。因为:

A具有生动的形象。“意境”引起人的美感,首先就是它的生动形象,意境中的形象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

B,意境中饱含艺术家的情感。意境之所以感染人就是因为形象中寄托了艺术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