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21页]

合集下载

第3章个性心理特征与个体行为PPT课件

第3章个性心理特征与个体行为PPT课件

1.1 个性的含义
• 个性(Personality)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 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的总和。个性 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心理学概念,也称为人格。
• 心理过程的倾向性就是指个体的意识倾向性,主要体现为 一个人的需要、动机、信念、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 等。它表现出的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识的倾向性。
个性是以整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资料:个性心理学
• 个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性。在心理学上,个性与人格 具有相同的内涵。个性的定义有很多种。沃特认为个性是 智慧、德行、气质、技能等个人品性的综合。詹姆士认为 个性的核心是自我,自我又分为四个层次:物质的自我( 身体、财产、朋友),精神的自我(协调个性各组成部分 ),社会自我(社会对自己的评价),纯我。
2 气质与个体行为
气质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气质指的是个体的心 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这种特征会明显地表现在一 个人的言行的特点上。气质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比 较重要的方面,一个人属什么样的气质类型主要 来源于天赋。气质在人的一生中比较稳定,气质 在心理学内容里也是最稳固的一个方面。
• 西方有三大学派: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 义学派。他们的性格理论构成了个性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脉 络。
• 人本主义学派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马斯洛最大的理 论贡献是“需求层次论”和高峰体验论。罗杰斯关于心理 治疗和个性改变过程有很深的研究。
资料:个性心理学
•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 、埃里克森。他们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 组成,本我与潜意识相对,遵守快乐原则,主要有性欲、 食欲、安全欲等生理欲望。自我是人意识到的部分,遵守 现实原则,及人的欲望的满足要符合社会规范以保护自己 不受侵害。超我是道德的我,遵守理想原则,是人格中促 使人完美、道德的部分。

第3章 个性心理特征与个体行为

第3章 个性心理特征与个体行为

神经系统的类型
强 度 平衡性 不平衡 (兴奋占 优势) 灵活性 特性组合 的类型 兴奋型 (不可抑 制型) 制型) 气质类 型
气 质
主要心理特征
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 强、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 胆汁质 自制、内心外露、率直、 热情、易怒、急躁、果敢 活泼爱动、富于生气、情 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 多血质 富、思维言语敏捷、乐观、 亲切、浮躁、轻率 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 弱、思维言语迟缓,内心 粘液质 少外露、坚毅、执拗、淡 漠
1.4 个性发展理论
• • • • 群体动力场理论 内部工作模型理论 心理社会期理论 不成熟-成熟理论
1.4.1 群体动力场理论
• 如果能够捕捉到个性的各种特征,就可以预测个体未来的 行为。这是德国心理学家列温(Kurt Lewin,1890~1947 )的群体动力场理论。 • 其公式如下: B = F ( P ․ E )
2.2 气质的特点
• • • • 天赋性 稳定性 隐蔽性 可塑性
2.3 气质的类型
2.3.1 孔子的观点
• 孔子从类似气质的角度把人分为中行、狂、狷( juan)三类。他认为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狂者一类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进取的,他 们志大言大,言行比较强烈表现于外。 狷者一类的人,比较拘谨,因而就有所谨畏不为。 中行一类的人则介乎两者之间,是所谓依中庸而行的人。
案例:孔子因材施教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 的充分了解,认真分析学生个性, 。孔子说:“不患人之 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第三章 个性心理特征与管理

第三章  个性心理特征与管理

第三章个性心理特征与管理管理者为了有效地进行人员的选拔、录用、奖惩、晋升以及安排相适应的工作、就必须对职工的个性品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一节个性概述一、个性的含义与特征人的心理活动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心理,而且在具体人身上产生时,还表现出各个人的特点。

这些不同的特点构成了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差异,称为个性差异。

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一些偶尔出现的心理现象不能称做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只有那些经常地稳定地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并影响他的言行举止时,才是他的个性。

当然,稳定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

由于环境和实践条件的变化,个性是可能改变的。

个性代表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组合性。

个性不是孤立的心理特征,而是一组心理特征的有机组合。

因此,我们要描述某个人的个性,就必须说出一组心理特征才全面。

比如,你能说出此人好动、爱与别人交往、乐观开朗、热情、好强和有理想等一些心理特征之后,就可以对此人的个性作出是外向个性的判断。

(2)独特性。

即每个人都与别人有所不同,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人与人之间都存在个别差异。

(3)稳定性。

个性是人内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偶尔出现的某些心理现象,不能叫个性。

(4)倾向性。

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一定的内在意识倾向性,它既体现为个人的需要、动机、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气质、性格和兴趣等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

这种个别差异是由内在的倾向性所致,而外露的各种行为特征只能作为推断内在倾向性之用。

(5)整体性。

个性是以整体形式表现出来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是作为整体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

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都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

二、个性心理结构个性的心理结构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体系,包括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气质、能力、性格等。

具体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与行为课件

个性与行为课件
*
谢谢观赏
2019-5-24
第12页,共70页。
2、孔子把个性分为五类: 1)庸人 见小失大,不知所务;小处精明,大处糊涂 2)士人 心有所定,计有所守,头脑清醒,做事冷静 3)君子 笃行信道,自强不息,崇德尚仁,积极向上 4)贤人 德不逾闲,行中规绳,很守规矩 5)圣人 明并日月,化行若行,光明磊落
*
谢谢观赏
2019-5-24
第3页,共70页。
(一)个性的特点
1、社会性:个性是受社会的影响而形成的,离开了社 会,个性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2、差异性: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3、相对稳定性:个性是人内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偶尔出现的某种心理特征不叫个性。 4、整体性:个性是以整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都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并表现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 5、倾向性:一个人的个性倾向性表现为对事物有不同的态度、体验与特定的行为模式。
*
谢谢观赏
2019-5-24
第10页,共70页。
气质的天赋性
气质在个体刚刚出生就有所表现,有的新生儿喜吵闹、好动、不认生;有的较平稳、安静、害怕生人。这些差异是受胎儿的个体生物组织制约。 盖赛尔(A.L.Gesell)观察新生儿在运动中的敏捷性、反应性,以及是否容易产生微笑等表现时发现,不同儿童有个体差异。他把观察的结果分成三种类型。 A、不着急,用心而慎重,大体上是平静的,能认真对待生活事态; B、急急忙忙,不注意、冷淡、快活、伶俐、心眼快; C、不规则,注意不稳定,性情不平稳,才气焕发。 气质的天赋性决定了气质的稳定性的特征,但它并不是绝对不变的,环境、教育、社会、个人主观因素等对气质都有重要影响作用,也可改变人的气质,它是可塑的。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个性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个性心理特征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标准,能力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例如,根据能力的性质,可以分为一般 能力和特殊能力;根据能力所涉及的心理 过程,可以分为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动 作能力;根据能力的功能,可以分为模仿 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总结词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详细描述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 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等。遗传 因素为个体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环境因 素和教育因素则通过影响个体的经验和知识 积累来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此外,个体 自身的努力和自我调节也是影响能力发展的 重要因素。
04
能力
能力的定义
总结词
能力是指个体完成特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详细描述
能力是影响个体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总和,包括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等方面。这些心理特 征在个体完成各种活动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决定个体能否成功完成活动的重要因素。
能力的分类
总结词
能力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VS
THANKS
感谢观看
情感教育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和自 我控制能力。例如,通过情感教育和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
家庭教育配合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个性 心理特征,并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例如,家 长可以与教师合作,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性格特点 ,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不 同情境和挑战。
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为其提供相应的职业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 职业和发展方向。
气质与教育的关系

第三讲 个性心理特征

第三讲 个性心理特征

• 2、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 • 在安排特殊工作的人员时, ①在安排特殊工作的人员时,必须注意气 质要求的绝对性。 质要求的绝对性。 • 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 ②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 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互补性。 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互补性。 • 在进行教育培训时, ③在进行教育培训时,要注意气质的发展 也要注意气质的顺应性。 性,也要注意气质的顺应性。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 人生观、 人生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 这两大类心理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这两大类心理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从其特点看,心理过程具有机能性, 从其特点看,心理过程具有机能性,是不稳定 的信息加工过程,个性心理则是心理现象中的 的信息加工过程, 那些稳定成分。它们制约和调节心理过程, 那些稳定成分。它们制约和调节心理过程,标 志着个人的特点。 志着个人的特点。 • 第一,个性心理特征。 第一,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指人 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经常地、 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 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 • 第二,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人 第二,个性倾向性。 对事物的态度和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对事物的态度和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它 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 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
• 二、性格特性的分析 • 性格包括多个侧面,各有不同特点,共同构成一个完 性格包括多个侧面,各有不同特点, 整的性格结构: 整的性格结构: • (一)性格的态度特征 • (1)对别人、集体、社会的态度。团损 人民 祖国 (1)对别人 集体、社会的态度。 对别人、 • (2)对劳动和工作态度的特征。 (2)对劳动和工作态度的特征 对劳动和工作态度的特征。 • 勤或懒;认真或马虎;有首创精神或墨守成规;节约 勤或懒;认真或马虎;有首创精神或墨守成规; 或浮华等等。 或浮华等等。 • (3)对自己态度的特征。自豪或自卑;自信或羞怯 (3)对自己态度的特征 自豪或自卑; 对自己态度的特征。 等。

中个性心理与个体行为

中个性心理与个体行为
第26页,此课件共63页哦
4.注意的实践意义 一心一意; 专心致致;
提得起;
放得下。
组织行为学
第27页,此课件共63页哦
(四)记忆 1、记忆的概念 人们对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印
象。 前苏联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说:“记忆是
人的一切智慧的根源,如果没有记忆,人 的一切智慧都将成为不可能。”
第28页,此课件共63页哦
思想水平、一定理想愿望……
第11页,此课件共63页哦
(4)目标与行为的关系 目标导向行为: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行为; 目标行为:直接指向目标本身的行为。
目标导向行为越短,人的需要强度越强,人的 行为动力越足;
目标导向行为越长,人的行为强度越弱,人的 行为动力越不足。
因此,为了加大人的需要强度,增强人的行为 动力,就应该适当地缩短人的目标导向行为。
第12页,此课件共63页哦
三、个体行为的分析 把握三点: 考虑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考虑外在表现和内在思想 考虑积极动机和消极动机
第13页,此课件共63页哦
第二节 心理活动与个体行为
第14页,此课件共63页哦
一、人的认识活动
(认识→行为→结果) (一)感觉
1.感觉的概念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后 在人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局部属性的 反映。
⑶创造能力
第51页,此课件共63页哦
3.能力的差异
⑴能力量的差异(水平不同)
人的能力的水平差异主要指智力差 异。
人的智力差异十分显著,心理学的研究 表明,智力差异在一般人口中是正态分布;
如图2-6
第52页,此课件共63页哦
第53页,此课件共63页哦
图2-6 IQ在一般人口中的分布
⑵能力质的差异(擅长不同) 绘画、音乐、美术、舞蹈、体育、数学、 物理、化学、工程、机械、地理、天文…… ⑶能力发展早晚差异 有的人“人才早熟”,在儿童时期就露出 非凡的智力和特殊能力,古今中外,早慧者不 胜枚举; 有的人“大器晚成”,在很晚时才表现出 其才能,古今中外,大器晚成者也屡见不鲜。

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 一般推理能力,根据经验做出归纳推理的能力
➢ 基本能力因素的不同配搭构成每一个人独特的智 力整体。
➢ 发现各因素间的相关性,修改了关于各因素之间 独立性的看法
➢ 卡特尔运用多因素分析法对前面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将智 力分为两类:
➢ 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s),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 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如逻 辑推理测验、记忆广度测验、解决抽象问题和信息加工速 度测验等,流体智力的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异 问题,人的一种潜在智力,与个体学习能力有联系。 这 种智力可以转换到一切要求智力的练习活动中。 主要和 神经生理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很少受社会教育影响
➢ 创造力测验:主要测定一个人的发散思维能力, 主要从新颖性、实用性、变通性、流畅性四个指 标进行评价。
➢ 四、能力差异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第二节 个体气质差异与应用
➢ 、灵活性与内
外向性等方面的一种受先天遗传影响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的强度
➢ 2、能力发展的年龄变化
➢ 能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是不同步的,早 期发展快,到成年已经达到能力发展的高 峰。
100

力 发
80


60

40
30
20
0
3
7
年龄
➢ 3、 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 虽然大多数人的能力发展是同步的,但能
力的表现有早晚的差异。
➢ 4、能力表现的类型差异 ➢ 能力类型上的差异主要指个体之间能力表
➢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认为人体有四种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古
罗马的医生盖伦进行了补充,正式提出根据哪种体液在人体中占优势,把气质分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个性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概述 概念: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概括化与定型化的结果; 性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心理; 性格在个性特征中具有核心的意义。 一方面,在所有个性心理特征中,唯有人的性格与个体需要、动机、信念和世界观联系最为密切;另一方面,性格对其他个性心理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神经过程的平衡性
是指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两种过程的力量是否相当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是指个体对刺激的反应速度以及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高级神经活 动的类型
气质 类型
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不平衡
兴奋型
胆汁质

平衡
灵活
活泼型
多血质

平衡
不灵活
安静型
粘液质

抑制型
抑郁质
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AB血型的人属于复合气质类。机智大方,办事干净利落,冷静、不浮夸。行动有计划,喜分担责任。兴趣广泛。因倾向不同,有的人有领导能力,有的人则沉默寡言、满腹心事,待人接物缺乏经验、易吃亏。
O型人外向直爽,热情好动,富于精力,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有主见,主观自信,急躁好强,有野心;易激发感情。说话易用教训人的口气,易得罪朋友;动作粗犷,不灵活,不易做耐心的工作;爱情上多属主动,易被别人爱,也易接受别人的爱。长寿者多。
个性概述
气质 性格 能力 第三章 个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本章要求:了解个性的基本特征及个性的心理结构;掌握气质类型的特点并能描述自己的气质特点,掌握影响性格及能力形成的因素;理解气质与性格的关系;了解气质、性格的鉴定方法。 本章重点:掌握影响性格及能力形成的的因素;能描述个体的气质、性格特征 本章难点:描述个体的气质、性格特征 教学时间:4学时

第三章 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第三章 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11.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 12.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 13.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克制。 14.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15.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16.在人群中从不觉得过分拘束。 17.情绪高昂时,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落时,又觉得 什么都没有意思。 18.当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别的事物很难使我分心。 19.理解问题总比别人快。 20.碰到危险情境,常有一种极度恐怖感。 21.对学习、工作、事业抱有很高热倩。 22. 能够长时间做枯燥、单调的工作。 23.符合兴趣的事情,干起来劲头十足,否则就不想干。 24.一点小事能引起情绪波动。 25.讨厌做那种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兴奋与抑制能力强,其神经活动就是强型,兴奋 与抑制能力弱,其神经活动就是弱型。 均衡性是指兴奋与抑制能力的相对强弱。 根据神经活动的均衡性,可以将强型又分为两类: 如果兴奋与抑制的能力基本接近,就是平衡型; 兴奋能力明显高于抑制能力,就是不平衡型。 灵活性是指兴奋与抑制之间相互转换的速度。



第三章
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气质与行为 性格与行为 能力与行为
第一节
气质与行为
一、气质的概念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根据人的体型,把
人划分为肥胖型、瘦长型、强壮型和虚弱型。 气质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特征(强度、平衡性 肥胖型的人,属于狂躁气质,善于与人相处, 平易近人,性情开朗;瘦长型的人,属于分裂气质, 和灵活性)在个体感情与行为中的重要表现,它是 不普于交际,孤僻、内倾甚至神经质;强壮型的人, 人的一种独特而典型稳定的心理特征。 属于粘着气质,固执,容易冲动,理解缓慢,情绪 是爆发型的;虚弱型的人,因身体虚弱或畸形有不 正常的心理。

组织行为学个性心理特征与个体行为培训课件

组织行为学个性心理特征与个体行为培训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2 气质的特点
• 天赋性 • 稳定性 • 隐蔽性 • 可塑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3 气质的类型
2.3.1 孔子的观点
• 孔子从类似气质的角度把人分为中行、狂、狷( juan)三类。他认为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 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斯金纳、多拉德和米勒等。他 们提出了学习理论。认为性格是由后天学习形成的。生活 中的大部分行为都是部分强化的条件反射,通过对反应动 作的强化,人们形成了惯常的行为模式也就是性格。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3 个性的影响因素
➢ 狂者一类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进取的,他 们志大言大,言行比较强烈表现于外。
➢ 狷者一类的人,比较拘谨,因而就有所谨畏不为。 ➢ 中行一类的人则介乎两者之间,是所谓依中庸而行的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3.2 阴阳五行学说的观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内容提要
1 个性概述 2 气质与个体行为 3 性格与个体行为 4 能力与个体行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 个性概述
有效的管理必须注重不同个体的差异性。个性 差异是指人们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上的 差异。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不同的,只有当个性与 工作相匹配时,才能取得满意的工作绩效。企业 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员工的个性差异,进行合适的 工作安排和区别的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性格差异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一)应用的范围
(1)思想教育。 (2)人员选拔。 (3)行为预测。
(二)应用的原则些 性格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叫做性格顺应原则。
√ (2)性格互补原则。在人际关系中考虑人们的不同性 格,尽量使他们之间能够互补,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发 展。这就是性格的互补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 W. Allport)是特质 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特质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 这种神经心理结构除了能刺激产生行为外,还能主 动地引导行为;它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起来, 使反应具有一致性。 ★ 2.卡特尔的特质论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R. B. Cattell)对决定个性 的特质及其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他用因素分析法 把个性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对抑郁质的人,因为他们谨慎小心,观察细致,不轻易发 脾气,就比较适应做刻板的、按部就班的工作。
具有混合型气质的人比单一型气质倾向的人的职业适应性 更强。
五、气质差异的应用
(一)气质差异应用的原则
(1)气质绝对原则。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智 力发展水平和成就大小。
(2)气质互补原则。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组成团 体,可以产生互补作用。
气质是个体心理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人在心 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力特点,这种动力特点是 指个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在 强度、均衡性、灵活性等方面具有的不同特点在 人的行为方面的表现,它反映个体心理活动过程 进行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及其外部表 现,如知觉、记忆的速度、思维的灵活性、注意 的稳定性、情感的强弱和心理活动的内外倾向性, 以及一般动作的速度、强度和灵活性等。
(3)气质发展原则。虽然人们原始的气质特征 是遗传的,对它加以改变并不容易,但在主客 观条件下,气质可以发生变化,何况我们大多 数人属于混合型,有利于气质行为的改变,向 积极的一面发展。
五、气质差异的应用
(二)气质差异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根据个体的气质特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 作效率; (2)根据个体的气质特征知人善用,合理用人; (3)根据个体的气质特征来合理调整组织结构,增加 团体凝集力和竞争力; (4)根据个体的气质特征来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加强 企业员工的礼仪培训; (5)根据个体的气质特征对员工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 和方法。
三、性格的形成
(一)生理性因素
包括遗传、体格、性别以及肌肉与神经系统、体内各 腺体的发育水平。
(二)环境因素
➢ 1.家庭。家庭被称为“制造人性格的加工厂”,是培 育个性性格的摇篮。
➢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如课堂教学、班级集体、同 学交往、教师等,对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3.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决定性格发展的大方向。
二、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一)气质类型的划分
二、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二)气质类型的特征
➢ 多血质的特点是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快 而灵活,情绪兴奋性高,有较大可塑性,心理活动 倾向于外部。
➢ 胆汁质的特点是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快, 情绪兴奋性高而不均衡。
➢ 黏液质的特点是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缓 慢而稳定,有明显的内倾性。
第三章 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本章重点
气质、性格、能力三种个性心理特征与个 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 掌握个体因为气质、性格、能力的不同表 现出的行为特征 认识个体存在的差异 理解并掌握个体心理特征在管理上的应用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气质与行为 第二节 性格与行为 第三节 能力与行为
第一节 气质与行为
一、气质的概念
能力与知识、技能具有密切的联系。
✓ 1.知识、技能的掌握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能力是 掌握知识、技能的内在条件和可能,它制约着掌握知 识、技能的速度、难易和巩固程度。
✓ 2.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导致优势能力得到提高。但是两者 的发展不是完全一致的。
三、能力的分类
(1)按能力的倾向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按能力的创造性程度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从能力测验的角度有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之分。 (4)桑代克(E. I. Thorrdike)将能力分为“社会 的智慧——社交能力”、“具体的智慧——操作能 力”和“抽象的智慧——认知能力”。 (5)按能力适应性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能力。 (6)按能力发展水平分为能力低下、一般能力、才 能和天才。
第三节 能力与行为
一、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指人们能够胜任某种任务和活动的条件, 特别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速度方面所必备的 个性心理特征。
人的能力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现在已经具备的 实际能力,二是指未来可能发挥出来的潜在的能 力。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
能力与知识、技能是不相同的。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的结果,知 识只是人获得技能和能力的基础。技能是人在实践中 经过反复多次的练习而巩固了的行为方式。能力是调 节行为和活动的相应心理过程概括化的结果。
四、能力的个体差异
四、气质与职业
对胆汁质的人,因为他们反应迅速,兴奋速度快,耐受性 强,就比较适合做应急性强、冒险性较大的工作;
对多血质的人,因为他们情绪丰富,活动能力强,容易适 应新的情况,就比较适合担任社交性、多变性的工作;
对黏液质的人,因为他们的感情深刻,办事稳重,沉着坚 定,善于自制,就比较适宜搞一些原则性强的工作;
➢ 抑郁质的特点是感受性高、耐受性低,反应速度缓 慢而不灵活,不能经受强烈的刺激具有极鲜明的内 倾性。
➢ 实际上,生活中只有少数人是上述四种气质类型的 典型代表,多数人是介于上述各种类型之间的中间 型或者混合型。
三、气质对行为的影响
苏联心理学家达维多娃认为个体的气质对个体的行为 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第二节 性格与行为
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 化了的行为方式特征。
二、性格的分类
(一)类型论
1.外向型与内向型 2.个性的机能类型
(1)理智型。 (3)意志型。 (2)情绪型。 (4)中间型。 3.独立型与顺从型
二、性格的分类
(二)特质论 ★ 1.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