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论孝道之行及其现代意蕴

合集下载

孝经的感悟

孝经的感悟

孝经的感悟孝经是一部关于孝道的经典著作,讲述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一个好的子女。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孝道的重要性,也对如何做一个好的子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孝道的意义孝经中提到,“敬事父母,诚悫友于兄弟,敬让长幼,宽畅妻子,使民人各得所欲,则天下大治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德行,不仅能够带来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宁,也是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础。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需要尊重、关心和照顾我们的父母。

二、子女应该如何做1. 孝敬父母在孝经中,“敬事父母”被视为最高尚的美德。

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父母,并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照顾。

2.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我们应该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并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在家庭中,我们应该尊重长辈和年长的兄弟姐妹,并与他们建立互相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关系。

3. 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社会成员作为一个有价值的社会成员,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意味着要学习、工作、创造和分享,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愿望,并帮助他人实现同样的目标。

通过这样做,我们可以成为一个更加有价值和受人尊敬的人。

三、孝道对我的启示在我读完孝经之后,我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孝顺父母仍然是一种德行,而且在建立良好社会秩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关心和照顾我们的父母,并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和受人尊敬的社会成员。

同时,在我的个人生活中,孝经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我认识到,要成为一个好的子女,我们需要关注家庭和家人,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通过这样做,我们可以成为一个更加有价值和受人尊敬的人,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孝经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提醒我们要尊重、关心和照顾我们的父母,并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和受人尊敬的社会成员。

在现代社会中,孝道仍然是一种德行,而且在建立良好社会秩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是一部关于孝道的经典著作,它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
要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阅读《孝经》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的深刻内涵和价值观念。

首先,《孝经》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孝道似乎逐渐被忽视了。

然而,《孝经》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并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观念,更
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孝道都是
我们应该坚守的价值观。

其次,《孝经》强调了孝道的内在修养。

孝顺父母不仅仅是行
为上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内心的虔诚和敬畏。

在读《孝经》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孝道是一种内在修养,是一种对父母的真挚感情和敬
畏之心。

只有内心真正敬畏父母,才能真正做到孝顺。

最后,《孝经》强调了孝道的传承和发扬。

孝道是我们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应该自觉传承和发扬的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传承和发扬孝道,让孝道成为我们社会的
共同价值观。

通过阅读《孝经》,我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的重要性和内在价值。

我会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孝顺父母,传承和发扬孝道,让孝道
成为我们社会的共同价值观。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孝经》,感悟
孝道的深刻内涵,让孝道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浅谈《孝经》中的孝道思想及现代意义

浅谈《孝经》中的孝道思想及现代意义
皆准 的伦理规 范,影响 了中华 民族两千年的历史。《 孝 经》是我 国最早集 中论 述孝 道的经典之作,是孝道思想集 大成者,是我 国 儒 家孝道 思想 的典 范之作 。它将孝道思想 融合成 了一个 完整 的理论体 系。系统地论述 了孝道思想,并强调 以孝修 身、以孝治 国 的思想体 系。本文从 “ 孝 ”的渊 源与 《 孝经》的戍 书谈起 ,对 《 孝经》 中的孝 道思想进行评析 ,阐述孝道对现代 家庭 、我 国社
面对 不 义 的行 为 ,一 定要 劝谏 。
三、《 孝经》的现代意义
( 一 )对现 代 家庭 的 意 义 首 先孝 道 强 调 为人 子 女要 关 爱 父母 , 强调 亲 密 的 家庭 关 系 。

将客观减 少留守老人、孤寡老人 、不赡养老人等现 象的产生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 利 于 营造 良好 的 家庭 道 德 氛 围。其 次 ,现代 社 会 强 调 个人 价 春秋战国时期 ,儒 家文化开创者孔子在其思想理论 中丰 富 值甚至夸 大个人的存在 ,所以势必滋养 自私 自利的个人主 义, 和发展 了孝文化 的内涵 , 提 出了 “ 孝弟也者 , 其为仁之本与 !” 忽视 了个人作为 家庭 成员的责任和价值 ,孝道思想偏向于家庭 的观点 ,确立 了 “ 孝 ”对于所有人的道德要 求的普遍性,“ 孝” 价值取 向,有利于家庭稳定 。最后 ,孝道思想提倡的儒 家的博 也^ 人此 成 为协 调 亲 子 关 系 的 伦 理 规 范 , 并 成 为 古 代 社 会 宗 法 爱思 想 ,要 求 家庭 成 员先 从 爱 自己的 父母做 起 ,然 后 将视 野 扩 道德的基础。孟子进一步强调 “ 事亲 ,事之 本也 ” ,认 为尊亲、 大到社会人 的身上 ,有利于社会和谐 。 事亲是人生最 大的事情 。孔孟对孝的论述 ,涉及到后世孝 道的 ( 二 )对 现代 社 会 的 意 义 方 方 面面 ,确 立 了传 统 孝 道 的基 本 面貌 。 1 、尊老养老,构建社会 和谐体制 ( 二 )《 孝 经 》 的成 书 “ 孝 ”文化 的本质 就是 下辈奉养上辈的文化 ,是社会 的最 《 孝经》的戍书时间至迟 不晚于公元前 2 4 1 年, 这一年 《 吕 小单位一一 家庭承担 养老责任的丈化 。从根本上说 ,大力弘扬 氏春秋》修成, 其中 《 察微篇》和 《 孝行 览》都引用了 《 孝经》 中国的孝道文化 ,不断增 强民众践行孝道的 自觉性 ,有助于家 对于缓解我 国的老龄化 问题有重要 的作用 , 的内容 , 所以将《 孝 经》 定为先秦时期的作 品已成为学界 的定论。 庭养老的全 面推进, 二 、《 孝 经 》 的 思 想 内容 另外 ,对社 会 老 人要 关 心 、关 爱 、要 为 他 们 雪 中送 炭 。形 成 中 ( 一 )对 孝 的 说 明 及 阐释 国社会尊老、爱老、敬老 的浓厚氛围。 这部 分 包括 《 开 宗明 义章 第一 》 、《 天子章 第二 》 、《 诸侯 2 、对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意义 章 第三》 、《 卿大夫章第四》 、《 士章第五》 、《 庶人章第六》 。这 “ 岳母刺字”的故事感化 和教育着一代 又一代人 ; “ 留取 丹 部分首先对孝进行 了说明和阐释 ,确定 了孝 的地位 。“ 夫孝, 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中华文明之 所以延续至今 ,中华优 良传 德之 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 ”开篇 即说 ,先代的 圣帝贤王,有 统之 所以能发扬和 光大,其 中孝道 丈化是最重要的组戍部分 。 种 最 高尚 的 品 行 , 那 就 是 “ 孝” , 它 能使 天 下人 心 归 顺 , 百 孔 孟 之 道 的 “ 老 者 安 之 ,朋 友 信之 , 少者 怀 之 ”这 些传 统 的 孝 姓和 睦融洽 ,因此 ,孝是一切伦理道德的根 本,是所有品行和 道文化 ,洗涤和纯正着一朝 又一朝 、一代 又一代 。“ 孝 道”既 教化 的 源泉 。 有文化理念 ,又有制度礼仪 。“ 家舍 万事兴”才能促 进社会 物 中 国传 统 社会 是 家 国 一 体 的 政 治 格 局 ,“ 家 ”是 “ 国 ” 的 质文 明的进步,孝道既是 一种 义务 ,更是一种责任 ,是新时期 缩影 , “ 国 ”是 “ 家”的推衍 , 因而尽孝 与尽忠是相关联 的, “ 夫 建设精神文明的主旋律。 综上所述,两千 多年 来 《 孝经》作 为儒 家的经典著作 ,一 孝,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 ,孝有初级 至高级的三 个阶段,“ 事 亲”是孝之始 ,孝子要做到 爱惜 自己的身体 ,因 直立于 中华民族 的文学之林 ,就是应 为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 为“ 身体 发肤 ,受之 父母 ,不敢 毁伤 ” 。孝之终乃 “ 立身行道 , 秀传统文化 ,它具有 的历 史价值与现代价值是人们 所需要 的。 扬名 于后 世 , 以显 父母 ” , 如何 “ 扬 名 于后 世 ” ?只 有 效 忠天 子 , 《 孝经》 中蕴含的孝道文化是 中国传统 丈化的精髓 ,研 究它的 即“ 事君” ,做一 个对 国家有贡 献的人 才,才可 能践行孝 道的 思想 内容及价值对现代家庭 、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 终极要求 一一承志立身,光宗耀祖 。在之后的五章里 ,分别列 要 的现 实意 义 。 举 了夭 子 、 诸侯、 、 卿大夫、 士 、庶人 五 种 不 同 的 “ 孝 ”的 内 涵 。 参考文献 : 『 1 1 胡 平生著 《 孝经 译 注》[ M] 北京 , 中华 书局 出版社 , 把“ 孝 ”分为五种 ,表现 了其伦理学思想 的鲜明的等级意识和

孝经读后感2000字

孝经读后感2000字

孝经读后感2000字《孝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它是一部关于孝道的经典著作,对于中华民族的孝道思想和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读完《孝经》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孝道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白了孝道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启示和指导。

《孝经》中所传达的孝道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尊重,认为孝道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在《孝经》中,有很多关于孝道的故事和道理,比如《孝经》中讲到的顺天应人、尊敬父母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遵循的。

在现代社会,尊敬父母、孝敬长辈等传统美德似乎有些被忽视了,但是这些传统美德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阅读《孝经》,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孝道的重要性,也更加珍视和尊重父母长辈。

在《孝经》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父母之年,不可知也。

子孙之年,不可数也。

齐物之生,不可待也。

”这段话告诉我们,父母的年龄无法预料,子孙的数量也无法计算,生命的诞生也是无法等待的。

这段话深刻地教导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要尽孝道之责,不要等到父母老去才后悔莫及。

这段话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孝道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关爱自己的父母。

另外,《孝经》中还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父母之年,不可知也。

子孙之年,不可数也。

齐物之生,不可待也。

”这段话告诉我们,父母的年龄无法预料,子孙的数量也无法计算,生命的诞生也是无法等待的。

这段话深刻地教导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要尽孝道之责,不要等到父母老去才后悔莫及。

这段话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孝道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关爱自己的父母。

通过阅读《孝经》,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孝道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启示和指导。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关注点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孝道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教导我们要尊敬父母、孝敬长辈,要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要尽孝道之责。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是一部关于孝道的经典著作,它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
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孝道来修身养性。

在阅读《孝经》的过程中,
我深受启发,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孝经》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行为,是
我们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

无论父母在生活中给予我们多少,我们
都应该用无私的爱和孝顺来回报他们。

这种孝道精神不仅体现了家
庭伦理的重要性,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其次,《孝经》强调了孝道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尊敬
父母、孝顺长辈,我们可以培养出一种谦卑、宽厚、恭敬的品格,
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家庭的人。

孝道不仅是一种行
为准则,更是一种道德修养,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培养的
品质。

最后,《孝经》还告诉我们孝道不仅仅是言传身教,更是要内
化于心,贯穿于行。

只有将孝道内化于心,真正做到行孝顺父母,
才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醒自己,时刻以孝道为准则,做到言行一致。

通过阅读《孝经》,我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了孝道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修养。

我将会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孝道,尊敬父母,孝顺长辈,做一个有益于家庭和社会的人。

孝经名义感悟心得体会(3篇)

孝经名义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孝道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维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基石。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孝道文化源远流长,深入人心。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深知孝道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孝经》名义的感悟心得体会。

一、《孝经》名义的内涵《孝经》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孝道之经”。

其名义中的“孝”字,意为孝顺、敬爱,是对父母、长辈的一种尊重和关爱。

孝道不仅是家庭伦理的核心,也是社会道德的基石。

《孝经》名义体现了孝道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尊老爱幼:孝道强调尊敬长辈、关爱晚辈,这是家庭和谐的基石。

在家庭中,长辈是家庭的支柱,晚辈是家庭的希望。

尊老爱幼是孝道的核心要求。

2. 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孝道的根本。

父母养育我们成长,为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孝敬父母就是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关心父母的情绪,尽自己所能满足父母的需求。

3. 忠孝两全:孝道不仅仅是家庭伦理的要求,也是国家和社会的要求。

在古代,忠孝被视为一个人的最高道德标准。

孝敬父母的同时,还要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

4. 仁爱之心:孝道体现了仁爱之心。

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是仁爱之心的体现。

一个有孝心的人,必然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二、《孝经》名义的感悟1. 深刻理解孝道的内涵通过学习《孝经》名义,我深刻认识到孝道的内涵。

孝道不仅仅是尊敬长辈、关爱晚辈,更是一种道德品质的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孝道,关心父母、关爱家人,传递正能量。

2. 增强家庭观念《孝经》名义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和谐稳定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珍惜家庭,关心家人,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3. 培养良好品德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

学习《孝经》名义,有助于我们培养良好的品德,如尊敬长辈、关爱他人、勤奋学习等。

这些品德将伴随我们一生,使我们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4. 践行孝道于实际行动《孝经》名义告诉我们,孝道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赞美,更要在实际行动中体现。

孝经读后感悟

孝经读后感悟

《孝经》读后感悟《孝经》作为儒家经典,自古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推崇。

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孝道的经典,更是对人性、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一种深入剖析。

在阅读《孝经》之后,我深感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哲理和人生智慧。

首先,《孝经》强调了孝道是为人之本,是做人做事的检验。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那么他在其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没有意义的。

这种观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为了追求个人的成功和利益,往往忽视了家庭和父母的重要性。

然而,《孝经》提醒我们,无论我们取得多大的成就,如果失去了对父母的孝顺和关爱,那么这些成就都是没有意义的。

其次,《孝经》还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塑造人格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

父母在家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给予了我们生命,还为我们提供了成长的环境和教育。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家庭,尊重父母,用孝顺和关爱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此外,《孝经》还提到了君臣之义和国家的治理。

它认为,孝道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宁的基础。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都能够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君王,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安定和谐,人民也会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种观念虽然是在古代的背景下提出的,但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参与,而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和信任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

最后,我想说的是,《孝经》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孝道的经典,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百科全书。

它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道和如何践行孝道。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珍惜家庭、尊重父母、关心社会、忠诚国家。

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一个人、一个家庭成员、一个社会成员和一个国家公民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责任。

总之,《孝经》是一部非常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研究的经典。

它不仅教会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关爱家庭,还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人性、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孝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关心社会、忠诚国家,从而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和一个更加有价值的公民。

《孝经》的现代意义阐释

《孝经》的现代意义阐释

《孝经》的现代意义阐释
《孝经》是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儒家经典,全书共十三篇。


经应用在政教两界,作为古代礼仪、婚嫁习俗及地位界别之表。

《孝经》所阐述的孝道倡导要关心信任与遵守规矩,是家庭和谐、社会和
睦的基础。

在今天,《孝经》仍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它强调要尊敬父母,关心
家人,加强家庭凝聚力和自我克制,将自身价值观传下去,以促进家
庭稳定,增进家庭关系。

它也教诲子女在受到教育中要有责任感,不
断自我学习、进步,以有效地实现人生价值,服务社会。

此外,《孝经》还倡导不顾孔夫子“三从四德”,对老长辈要特别尊重,面对朋友的要以谦虚、忠诚为准则。

一旦违反此类原则,必然会对父
母亲人关系带来损失,从而影响自我奋斗目标的实现,甚至有可能破
坏家庭的社会地位。

可以说,《孝经》在今天仍有莫大的影响力,它以简明扼要而精辟的
方式阐释了东方文化中对孝道、忠诚和礼仪的义理,以及有关家庭与
社会运行的重要性,给当代人以人生哲理,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孝经》孝道思想研究

《孝经》孝道思想研究

《孝经》孝道思想研究引言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种道德。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孝文化的典型代表。

《孝经》是孝道思想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它强调“孝”这个观念,将孝道推向了极致。

本文将主要探讨《孝经》中的孝道思想,并从文中选取五个例子,解释其重要性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正文1. 孝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孝经》中说:“孝有三:言不可过,志不可卑,行不可辟。

” 这句话意味着我们不能只是口头上的孝顺,更需要将孝心发扬到行动上,用自己的身心投入去关心父母。

因为,孝顺不仅是口头上的表达,更是体现在实践行动中的。

再从现代的角度来说,孝顺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亲情纽带,孝顺父母不仅是一个道德品质,更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我们应该将自己的心系父母,并努力地去付出。

2. 孝感情深,尊重长辈《孝经》认为:“吞声而已,心中忍。

以启事疏,立功名。

兄弟不顺,顾而为仁。

长者虽无谓,言而听之,以养老者之志。

死丧之中,幸生福者,毋短寿与疾,养丧之日不过数饭。

”这句话意味着不仅要养老,更要关心和尊重长辈。

这是因为父母长辈是我们生命历程中第一个认识的人,也是我们培养感情和认识世界的“导师”。

我们应该愿意倾听他们的建议,听取长辈的教诲、体察父母的心情,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3. 孝尊敬家祖《孝经》还说:“弟子敬父母,一则劝兄弟;二则示子孙,曰:‘有先人在,如有游魂馁,则何以堪?’”。

这句话强调了敬祖尊宗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要了解家族的根基,明确自己的家族文化和家训,时刻以家族的利益为重,表达自己对祖先的祭拜和尊重。

4. 孝心常在,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孝经》还说:“幸生有尽子,谁知有终时;幸生有忠孝,谁知无终世。

” 这句话意味着孝道的重点不是为父母做一些天大的好事,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付出。

孝道是不会结束并且没有期限的,它是一种长期的情感积累,需要我们平凡的日常生活来坚持。

5. 孝是传承《孝经》说:“自有子以孝为首,父为次,兄为末;弟自疏,父母辱。

》《孝经》

》《孝经》

》《孝经》
《孝经》是中国古代一部关于孝道的经典著作,被誉为孝道的经典之作。

它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提倡人们要尽心尽力孝顺父母,从而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社会风气。

《孝经》中提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这句话表达了对父母年迈的关心和敬重之情,呼吁人们要了解父母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不仅要给予他们关爱,也要避免给他们添麻烦和烦恼。

同时,《孝经》还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认为孝道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只有尽心尽力孝顺父母,才能获得社会的尊重和好处。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孝道的传承却面临着挑战。

很多人因为工作忙碌,生活压力大,忽略了对父母的关心和照顾,导致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隔阂日益加深。

这时候,《孝经》的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要牢记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要时刻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情,要尽力让父母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同时,《孝经》也强调了孝道的普遍性,认为孝顺不仅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基础。

只有在家庭中尊重父母,才能在社会中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帮助。

因此,《孝经》的思想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幸福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孝经》是一部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经典著作,它弘扬了孝道的思想,提倡人们要尽心尽力孝顺父母,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将孝道的思想融入生活中,传承和弘扬孝道的优良传统。

浅析《孝经》的伦理道德内蕴及现代价值

浅析《孝经》的伦理道德内蕴及现代价值

浅析《孝经》的伦理道德内蕴及现代价值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整合了一些关于伦理道德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孝经》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虽只有寥寥千余字,却囊括了先秦儒家关于“孝”的主要观点,揭开了中国伦理发展的重要篇章。

《孝经》作为一部阐释“孝”的著作,将个人伦理道德与国家政治社会糅为一体,不但被视作普通百姓做人的基本伦理道德准则,也是历代统治者奉为治理天下不可或缺的伦理教化之基。

当然,《孝经》这部著作写就的历史语境和特定意义我们无法还原,古代封建社会审视《孝经》的眼光我们也不可能完全认同,但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孝经》中讲到“孝”的观念、“孝道”与“孝治”等关系到个人、家庭、国家、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作为儒家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核心代代传承,随着时代变化而被赋予不同时代意义,可以经过辩证思考与批判择选后呈现出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人伦之孝――“夫孝,德之本也”“孝”作为儒家伦理道德中重要价值规范,始终左右着人们思想和行为。

中国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以“孝”作为重要基础的社会,中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孝文化。

在甲骨文中,“孝”字是由“老”字上半部和“子”字组成,按照《说文解字》解释就是:“孝,善事父母者。

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即在物质上奉养父母、在精神上崇敬祖先。

当然“孝”的含义也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的。

“孝”始于原始社会末期,随着血缘关系逐渐被重视以及私有制的产生,“孝”逐渐由崇拜氏族部落团体的共同祖先发展到对个体家庭的祖先崇拜,再到对父母的遵从。

“孝”逐渐从最初的宗教领域进入到伦理道德领域,具有“追孝”、“享孝”、“孝享”、“孝祀”等含义。

孔子认为,“孝”是一种家族道德,赋予“孝”以纯粹伦理意义。

《孝经》将孝的地位抬到史无前例的高度,正如《孝经?开宗明义章》中提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即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是由它产生出来。

《孝经》将“孝”界定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孝经》是黄道周创作的一部思想性著作,主要讨论了孝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践行孝道。

以下是对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的探讨。

《孝经》中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黄道周认为,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他指出,孝道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个体和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础。

他认为,只有懂得孝道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才能在社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黄道周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牢记孝道的重要性,将其视为一种行为准则。

《孝经》中探讨了如何践行孝道。

黄道周认为,践行孝道需要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入手。

从思想方面来说,他强调了尊老爱幼的观念。

他认为,只有真正理解和尊重老人的智慧和经验,才能更好地践行孝道。

同样,对待年幼者也要有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成长。

从行为方面来说,他提出了几种具体的践行孝道的方式,如尽孝、恭敬、敬老顺幼等。

他强调,尽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关爱,要时刻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给予关心和陪伴。

他还强调了要与人为善,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要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

《孝经》中还探讨了孝道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黄道周认为,践行孝道不仅仅是为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更是对个人成长的有益影响。

他认为,孝道能培养人的情感和道德观念,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地位。

他指出,只有懂得孝道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家庭的重要性,才能感受到家庭给予自己的爱和温暖。

孝道还能培养人的助人精神和忍耐力,让人具备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黄道周提倡每个人都要注重孝道的实践,将其作为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孝经》;现代;阐释

《孝经》;现代;阐释

《孝经》;现代;阐释《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它以简洁通俗的语言,对孝的价值、意义以及行孝的规范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是先秦儒家孝道伦理的系统化著作。

自汉代以降,《孝经》就被推崇为儒家六经之总汇、孔孟传授之心法,历代有许多帝王和学者为之作注解,探讨其教义,将《孝经》奉为治理天下的至德要道。

在普通百姓之中,《孝经》作为世代流传的蒙学教材,历久不衰。

“孝”不仅有教化庶民、安邦定国之功能,而且恭诵《孝经》、虔敬行孝还能感通神灵,获得佑护。

因此,《孝经》作为“导善而救乱之书” ,在中国传统社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时至今日,传统孝道的内涵虽然有所变化,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源发性、核心性的价值观念,其基本精神在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孝经》阐扬的孝道观念《孝经》是儒家学派专门阐发“孝道”和孝治观的一部著作,正如班固《汉书·艺文志》云:“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举大者言,故曰《孝经》。

”敦煌本《孝经》郑氏序也说:“夫孝者,盖三才之经纬,五行之纲纪。

若无孝,则三才不成,五行僭序。

是以在天则曰至德,在地则曰愍德,施之于人则曰孝德。

”由此可见,《孝经》阐述的就是贯通天地人三才的大道理和做人的基本行为规范。

全书十八章,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孝为德本。

什么是“孝”? 《尔雅》云“善事父母曰孝”, 《国语·周语上》说“言孝必及神”,说明孝在初始含义上除了敬养父母的道德责任之外,还有尊祖敬宗的意涵。

春秋时代,孔子强调“敬”在“孝道”中的重要性,《论语·为政》载:“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并将“孝”看作践行仁德之根本:“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由此,孝的伦理价值得以凸显。

《孝经》承继儒家重“孝”的传统,《孝经·开宗明义章》提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把“孝”提升为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的源泉。

浅谈《孝经》中的孝道思想及现代意义

浅谈《孝经》中的孝道思想及现代意义

浅谈《孝经》中的孝道思想及现代意义作者:张溶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24期摘要:中国孝道文化,道通古今,博于中外,精于天地,扬于四海。

孝道,是中国传统人伦道德的根本。

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伦理规范,影响了中华民族两千年的历史。

《孝经》是我国最早集中论述孝道的经典之作,是孝道思想集大成者,是我国儒家孝道思想的典范之作。

它将孝道思想融合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系统地论述了孝道思想,并强调以孝修身、以孝治国的思想体系。

本文从“孝”的渊源与《孝经》的成书谈起,对《孝经》中的孝道思想进行评析,阐述孝道对现代家庭、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孝经》孝道思想现代意义【中图分类号】B823.1黑格尔曾说过“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

” 直接指出“孝”是中国人固有的精神,是中国人道德心灵的组成部分。

孝道观念最初表现为对祖先的崇拜,进而发展为养亲敬亲的思想。

经过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最终成为维系家庭伦理,国家安定的重要国策。

《孝经》全文十八章,不足一千八百字,集中表达了孝道的全部内涵,影响了中国两千年的历史。

一、“孝”的起源与《孝经》成书(一)、“孝”的起源“孝”字最早的意思,只是单指祭祀,没有孝道的意思,从字形上理解就是一群孝子在用“尸”来祭祀天地。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之语,充分说明了孝之原始意义。

可见,“孝”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不断斗争中,为乞求平安而进行的一种尊祖敬宗的祭祀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文化开创者孔子在其思想理论中丰富和发展了孝文化的内涵,提出了“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观点,确立了“孝”对于所有人的道德要求的普遍性,“孝”也从此成为协调亲子关系的伦理规范,并成为古代社会宗法道德的基础。

孟子进一步强调“事亲,事之本也”,认为尊亲、事亲是人生最大的事情。

孔孟对孝的论述,涉及到后世孝道的方方面面,确立了传统孝道的基本面貌。

孝经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孝经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孝道的内涵《孝经》开篇即点明了孝道的内涵:“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道源于对父母的敬养,表现为对父母言听计从、关爱备至;事君则是将孝道延伸至国家和社会,忠诚于君主,为国家效力;立身则是个人品德的修养,以身作则,传承孝道。

1. 尊亲敬长《孝经》强调尊亲敬长是孝道的根本。

父母养育我们成人,恩重如山,我们应时刻铭记在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父母孝顺有加,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感受到晚年的幸福。

2. 忠诚事君《孝经》认为,忠诚事君是孝道的延伸。

君主是国家和社会的代表,忠诚于君主,就是忠诚于国家和社会。

我们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国家效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孝经》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孝道的最终目标。

个人品德修养是孝道的基石,家庭和谐是孝道的体现,国家繁荣昌盛是孝道的延伸。

我们要在修身齐家的基础上,关心国家大事,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

二、孝道的原则《孝经》提出了孝道的几个基本原则:1. 孝敬父母,不忘养育之恩《孝经》认为,孝敬父母是孝道的核心。

我们要时刻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2. 尊重长辈,传承孝道尊重长辈是孝道的体现。

我们要尊重长辈的意愿,关心他们的生活,传承孝道,让孝道代代相传。

3. 忠诚事君,为国家效力忠诚事君是孝道的延伸。

我们要忠诚于君主,为国家效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孝道的最终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孝道的最终目标。

我们要在个人品德修养、家庭和谐、国家繁荣昌盛等方面努力,实现孝道的最终目标。

三、孝道的实践方法《孝经》提出了孝道的实践方法:1. 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素质修身养性是孝道的基石。

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 关心家人,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关心家人是孝道的体现。

我们要关心家人的生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家人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读书笔记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作业 读后感 《孝经》孝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

读书笔记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作业 读后感 《孝经》孝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

《孝经》孝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一、引言《孝经》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共分为十八章:开宗明义章、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庶人章、三才章、孝治章、圣治章、纪孝行章、五刑章、广要道章、广至德章、广扬名章、谏诤章、感应章、事君章、丧亲章,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孝的内涵及其内容、孝的功能以及如何行孝等一系列问题。

《孝经》虽然篇幅短小,全文仅有一千八百字左右,但其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对先秦的孝道思想进行了高度概括。

其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孝道思想和研究价值,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

本文通过对《孝经》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将其分为孝为德之本、孝治天下、以孝事君、以孝事亲四个部分进行概述。

评析其中的孝道思想,辩证分析《孝经》中存在的进步之处及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以供我们继承及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文化,实现《孝经》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价值。

二、《孝经》的基本内容传统孝道是中华民族优秀美德之一,具有重要的精神文明内涵,而《孝经》是论述传统孝道的经典著作,是古代人民思想行为的道德规范,也是当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资源。

因此,对《孝经》基本内容的回顾与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研读了《孝经》之后,本人将其划分为孝为德之本、孝治天下、以孝事君、以孝事亲四个部分进行概述:(一)孝为德之本《孝经》第一章开宗明义章即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①,将“孝”提升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是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②,在《孝经》中,孝不仅仅只是一个人道德根本的体现,其以“事亲”为源头,从侍奉双亲开始,然后发展到“事君”,为君王尽忠效力,赤心奉国,最终回归到“立身”,建功立业、修身立世。

从大处说,孝可以治国,使天下和顺、四海升平;从小处说,孝可以使百姓遵守礼节,和睦相处、不生祸乱。

后世也产生了“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百善孝为先”等言论,使得“孝”在中国历史上深入人心。

《孝经》中的孝文化以及现代价值探讨

《孝经》中的孝文化以及现代价值探讨

第34卷第3期 2021年02月Vol.34 No.3February 2021艺术科技《孝经》中的孝文化以及现代价值探讨安娇琳(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孝经》全文1800余字,成书于秦汉之际,是我国最短的一部经书。

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强调以孝修身、以孝治国的思想。

同时,《孝经》通俗易懂,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当前社会环境复杂,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淡漠,重读《孝经》,重新理解孝文化的本意并探讨其现代价值,对重建社会道德体系以及稳定社会秩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孝经》;孝文化;现代价值中图分类号:B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3-0187-02中国的古籍不可胜数,《孝经》是其中字数最少、内容最浅、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作为儒家经典的《孝经》,全面而详细地阐述了孝文化,它认为行孝是天经地义,孝是亘古不变的规律,永存于世。

《孝经》开篇就提出了什么是孝道,即个人要从事亲敬亲开始自己的孝道之路,再以侍奉父母之心来侍奉君主,为君主尽忠,最后建功立业,扬名于后世,这样才算走完了自己的孝道之路。

同时,《孝经》对各个阶层应遵守的孝道以及丧葬礼仪等都作了具体的规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孝文化体系。

1 《孝经》中的孝文化《孝经》中的孝文化,提倡将孝的道德伦理以及价值观念融入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从人人都能做到的侍奉双亲开始,再到对君主的尽忠。

在封建社会,《孝经》中孝文化体现的价值观与封建国家的道德准则和意识形态相契合,统治阶级认为孝可以作为统治国家以及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基本道德力量,因此《孝经》历来被统治阶级推崇,事亲敬亲和效忠君主也因此成为其主要内容。

1.1 事亲敬亲是孝文化的基本要求《孝经》中蕴含的事亲敬亲思想包括子女对父母生活上的照顾,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尊重父母人格以及让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如此才能使父母身心愉悦,健康长寿。

浅谈《孝经》中的孝道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的孝道教育

浅谈《孝经》中的孝道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的孝道教育

浅谈《孝经》中的孝道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的孝道教育《孝经》是儒家阐发孝道的一部专著,其思想内容极为丰富,而且通俗易行,对后世影响深远,当今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上逐利成风,孝道罕提,致使一些大学生孝道缺失问题严重,而《孝经》中的孝道思想精华,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进行孝道教育将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标签:《孝经》;孝道思想;当代大学生;孝道教育《孝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全书只有1 800字左右,却说尽了“孝道”的内容和价值,且可操作性强,认真研究《孝经》,取其孝道思想精华,这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进行孝道教育,尽快使个人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将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孝经》中的孝道思想(一)个人行孝的三个层次“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经》言孝,是将孝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一是爱护自己身体,保全自己生命,也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二是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增长才能,服务民众,报效国家。

即“中于事君”。

三是生时积极立功,力争扬名。

即“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以实现圣人的主张建功立业,流芳后世为父母增光,为“终”。

《孝经》认为人不能脱离家庭及社会,因此树立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明确个人对家庭、社会应尽义务,以此促成人与家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实现天下的安定盛世。

总之《孝经》在把个人行孝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不同层次,这就清楚回答了什么是孝,怎样行孝这一基本问题。

当然这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对孝道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孝道的认识必然会有差异,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孝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在当今时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以孝事亲孝的本来含义即为事亲。

“夫孝,始于事亲。

”(《开宗明义章》)“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纪孝行章》)《孝经》明确提出子女行孝始于事亲,如何事亲?父母平日居住,子女应时时至诚敬之心,孝顺须出于真诚。

论《孝经》的当代现实意义

论《孝经》的当代现实意义

论《孝经》的当代现实意义摘要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孝经》,作为我国传统国学的经典之作,对于规范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秩序和封建伦理关系,对于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文明史的中华文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尤其是社会转型的今天,面对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德日益滑坡的现状。

如何重新认识《孝经》,它会给我们后人留下怎样的启发与现实意义呢?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以下探讨。

关键词孝孝经孝道现实意义作者简介:韩冰,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4-201-02《孝经》是对两千多年前人伦关系的总结和升华,至圣先贤孔子高瞻远瞩提出的“孝道”,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发挥了和谐家庭、稳定社会的作用,对于规范以孝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秩序和封建伦理关系,对于中华文明之火的延续,其作用不可低估。

对于当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文明的日益膨胀,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日益滑坡,对于构建和谐中国,对于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一、《孝经》中“孝”的解析《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伦理学著作,它以孝为中心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宣扬孝道的唯一宗旨,是“三才之经纬,五行之纲纪”,人生的玉律金科。

自汉代《孝经》开始流行,汉代皇帝尊崇孝道。

从汉惠帝开始,皇帝的谥号前都加有“孝”字;朝廷设有五经博士,五经博士必须兼通《孝经》。

皇帝亲自学习、讲授《孝经》,并且以孝道为标准选拔官吏。

在浩如烟海的古书中,唯有《孝经》得此殊荣,可见《孝经》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中的作用。

什么是孝?中国文字在原创过程中无不有文化内涵,“孝”字也不例外。

从字形上说,“孝”字的上半部分是“老”字的省略,古文字学家解释说:“孝”字的上面是个老人,弯腰弓背,白发飘飘,手柱拐杖,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已经不能自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经》论孝道之行及其现代意蕴
摘要:《孝经》是先秦儒家阐述孝道的重要著作。

《孝经》认为,孝之始在事亲,孝之中在事君,孝之终在立身,孝之行惟守义。

《孝经》对于孝道之行的阐释对现代社会人们如何行孝仍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告诉人们,爱敬亲长乃行孝之本,爱己之心乃行孝之始,逢过谏诤乃孝道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孝经》;孝行;爱敬;谏诤《孝经》被列为“十三经”之一,是先秦儒家阐述孝道的“专著”。

《孝经注疏序》中记载:“夫《孝经》者,孔子之所述作也。

”《孝经》有古文本和今文本,唐开元年间,“诏令群儒质定”,尔后“今文行而古文废”(《四库全书总目·孝经类》)。

《孝经》注解版本颇多,其中有不少帝王将相为其注疏,现在的通行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邢昺疏。

在我们中国,作为“至德要道”,孝是人们一切德行的根本。

然而,在中外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多元并存、老龄化加速到来的当今社会,两千多年来的孝道文化却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2009年4月9日,一位育有5个子女的80岁的老妇被发现饿死家中;2009年9月11日,18岁的齐某因父母争吵闹离婚而将其杀害并尸解;2011年8月19日,安徽桐城一名男子趁母亲熟睡,将年过七旬的老母亲烧死……此外,大中小学生自杀事件也是屡见不鲜。

种种事实表明,在如今的中国社会,一些社会成员的孝道观念已极其淡薄。

所以,在现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重申孝道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孝行的内涵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夫孝,德之本也”。

那么《孝经》中又是如何论述孝行的先后与本末的呢?
1.孝之始在事亲
《孝经·开宗明义章》指出:“夫孝,始于事亲”。

《中庸》上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孟子·离娄上》也有记载:“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

”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唐君毅先生在其《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一书中指出:“对父母之自然之孝,亦为我与一切生命相感通之开始点,或对一切人尽责任之开始点,一切仁心之流行之泉源与根本。

”“爱莫大于爱亲”。

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敬的人,他又怎能做出对他人、对集体和对国家有益的事情呢?因此,人要行孝,就应从事亲开始。

如何事亲?《孝经》要求要做到“五孝”和“三不”。

“五孝”即“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即倡导要养老、敬老、护老、送老和祭老。

“三不”即不骄、不乱、不争。

“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孝经·纪孝行章》)。

事亲不单指养亲,更重要的是尊亲和敬亲,就是给父母以精神上的慰藉。

曾子说过:“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祭义》)可见尊亲、敬亲比养亲更重要。

“孝的第一要义是子对亲之爱,子对亲之爱必须包含或体现为敬”[2]。

缺乏敬意的孝,是苍白的、敷衍的“孝”。

如果只养不敬,那么跟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在传统孝道中,“敬”是一种比“养”更高层次的孝行。

养亲容易,但要做到事事尊亲则并非易事。

仅仅免父母于劳役,烹制美味给父母,却不能侍之以“悦”色,就难以称得上是孝。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使之免受伤害,也是古之
君子孝亲的重要方面。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子女的身体受之于父母,既然全而生之,故也应全而还之。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可谓全矣”。

作为古代二十四孝子之一的曾子,就曾将身体视为父母的遗赠:“身者,亲之遗体也。

行亲之遗体,敢不敬乎?”(《大戴礼记·曾子大孝》)
2.孝之中在事君
许多人认为,孝行仅限于对双亲,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

孝不仅关涉家庭伦理,也可扩延至社会层面,因为孝
可以移作忠。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大学》)。

身怀孝、悌、慈三德,乃修身而可教于家也,然国之所以事君、事长、使众之道不外乎于此,故家齐而国必治[3]。

这是由其作为“德之本也”的特征所决定的。

《孝经》倡导要把孝敬父母之心升华或外射为效忠君主。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君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孝经·广扬名章》)。

把孝亲上升到忠于国家和人民的层面,是因为忠孝两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礼记·祭统》)。

“忠孝二德,人格最要之件也,二者缺一,时曰非人……人非父母无自生,非国家无自存,孝于亲,忠于国,皆报恩之大义”[4]。

那么如何尽忠呢?尽忠要求应尊重君主和上级,应言行举止合乎礼仪,做到“事上也敬”、“事君以忠”。

3.孝之终在立身
孝,最终的追求是立身。

立身,不仅指自身的道德修养,其实其中还蕴涵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所以说,孝道最初产生于家庭内部,发展到后来,孝的内涵和外延便逐渐延伸,便不单局限于孝敬父母,而是要将孝敬父母与忠于国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联系在一起。

这是对孝道彻上彻下、彻首彻尾的发挥。

孝从事亲的家庭伦理出发,在家庭里,它要求子女要孝敬长辈,要做到使长辈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继而扩展到国家和社会,则要求人们要遵纪守法,要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然后,再通过行孝来立身行道,使自己在事业上能有所成就。

立身行道的目标存在于人的内心,它能促进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即所谓“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孝经·广扬名章》)。

一个人,他要立身行道,要达到立德、立功和立言的目标,就要在家庭中尽孝,在工作中敬业,对国家尽忠,要通过修身养性、自强自立、奋进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扬名于天下以光显父母,这是孝之终极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