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附阅读训练)
初中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附阅读训练)初中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附阅读训练)知识整合一、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点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作象征。
象征手法,一般常见于散文作品,尤其是抒情散文作品中。
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XXX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例如在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中,作者由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它们在大海上飞翔的雄姿,表现了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由此作者联想到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无畏"有着相似点。
答题公式: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感情;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二、直抒胸臆: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如:XXX《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根据想象的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脑中形成客观上已存在的,但自己没见过的事物形象叫再造想象。
不依现成的描述或图样独立进行的想象叫创造想象。
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它是创造想象的非凡形式。
比方:“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XXX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述,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4、XXX: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性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表现手法及作用专项复习卷三十九(含答案)044902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表现手法及作用专项复习卷三十九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100分)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尾联借用_______________(填写作手法),表达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__之情。
(2)“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请你自选角度赏析该诗句。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唐]施肩吾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2)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木芙蓉[南宋]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1)两首诗写出了木芙蓉怎样的特点?(2)托物言志是这两首诗的一大特色,请结合诗作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远望泰山,大笔勾勒出泰山横亘绵延之势,显出诗人的惊叹仰慕之情。
B.第四句中的“割”字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C.五、六两句细赏泰山,描摹出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
D.结尾两句写的是诗人的登山感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表现手法鉴赏大全—附习题和答案
表现手法鉴赏大全—附习题和答案教学内容:一、总结(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设问、反问、对偶、借代、反复(二)表达方式:人称、说明、记叙、描写、抒情(三)语言特色(四)表现手法明确用步骤一:了什么手法步骤二: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步骤三: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评价效果,并结合语境、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等加以说明。
表现手法及作用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所选用的情感或思想的表现形式,它针对的常常是全篇,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牵挂、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常见考题:1.文章多处为××内容埋下了伏笔,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2.第×XXX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3.文章多次设置悬念,举一例说明。
4.小说开头部分写“……”等,这种写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题技巧:本文采用“XX”的手法,笔者通过“……(文章相干内部实质意义)”使文章写得“……”1.了解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铺垫、对比、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托物言志等,并指出运用这些表现手法的优点。
答题格式:找出相干内容进行举例+遵照举例内容分析此施展阐发手法的表达结果。
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以具体事物去施展阐发某种笼统意义或方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
施展阐发了……的情感,加强文章的施展阐发力。
具有暗示作用,能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感情和哲理的理解。
1、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XXX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
例:竹字象征气节、荷花象征清白、玫瑰花象征爱情思考: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象征的分类(1)从象征的内容:事物象征:莲”象征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情操;牡丹”象征富贵富贵;菊”象征遗世独立的孤高品格。
(完整)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练习题及答案.docx
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练习题及答案(一)1.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不正确的一是()A.什么是路 ?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什么是路 ?作者胸中早有定,只是故意提,以引起人的注意,接着出答案,人的印象明深刻。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得意、壮激烈,有的情幽怨、离愁,有的世嫉俗、国民,有的悲秋逝、嗟老卑⋯⋯-- 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出来,起来酣淋漓。
C.黑江人常。
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芽。
--" 插根筷子都会芽 " 的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 " ,表黑江人家的,形象明生。
D. "横眉冷千夫指,俯首甘孺子牛"成我的座右。
-- 句中 "横眉 "与"俯首 ", "冷 "与 "甘 " ,"千夫指 " 与" 孺子牛 "都是相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起来声音和,人以美感。
2.下面一段的分析,恰当的一是()从看,郁郁,重重叠叠,望不到,到近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的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有一番神采。
A.作者运用了比、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出井山的翠竹修茂密充自然美。
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D.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答案1.C(此项是夸张手法,给人以强烈突出的印象。
) 2 .B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练习题及答案(二)表现手法 1 衬托【概念解说】所谓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用相似的或相反的、有差异的事物做陪衬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绿叶扶花”、“烘云托月”。
[参考实用]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什么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提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叹卑……--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C.黑龙江人常说。
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句中"横眉"与"俯首","冷对"与"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都是相对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谈起来声音和谐,给人以美感。
2.对下面一段话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A.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D.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答案1.C(此项是夸张手法,给人以强烈突出的印象。
)2.B表现手法1衬托【概念解说】所谓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用相似的或相反的、有差异的事物做陪衬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绿叶扶花”、“烘云托月”。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表现手法及作用专项复习卷二(含答案)022743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表现手法及作用专项复习卷二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100分)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1)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为后两句铺垫蓄势。
B.诗中描写了春光、春雨、春花、春蝶等春天中独具特色的景物,景物描写中动静结合。
C.诗人笔下的春天生机盎然,表达了他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D.“过”字写出了春天的流失,也写出了以雨水淅沥为特点的春天告一段落。
(2)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田园诗;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B.“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
“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了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
C.“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
D.“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为眼前之景。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号召,起兵抗元。
B.诗的三、四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富艺术感染力。
C.诗的五、六句巧用两个地名,抒写自己兵败被俘后经过“惶恐滩”“零丁洋”时内心的痛苦和悲愤之情。
D.全诗概括了诗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表现手法的试题及答案
表现手法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A. 夸张B. 讽刺C. 比喻D. 记叙答案:D2. 以下哪个选项是使用象征手法的例子?A. 用“玫瑰”象征爱情B. 用“太阳”象征希望C. 用“黑夜”象征恐惧D. 用“风”象征平静答案:A3. 在戏剧中,以下哪种技巧常用来增强戏剧效果?A. 倒叙B. 闪回C. 蒙太奇D. 独白答案:D二、填空题4. 在诗歌创作中,诗人经常使用________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答案:象征5. 小说《百年孤独》中,作者马尔克斯运用了________手法,创造了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世界。
答案:魔幻现实主义6. 电影《阿甘正传》中,导演运用了________手法,通过阿甘的视角来展现美国的历史变迁。
答案:线性叙事三、简答题7. 请简述文学作品中“反讽”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答案:反讽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表面的赞美或批评来表达与表面相反的真正意图。
它的作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和不合理之处,增强语言的讽刺效果,使读者在理解表面意义的同时,体会到更深层次的含义。
8. 描述一下“拟人”手法在儿童文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答案:拟人手法在儿童文学中常用来赋予非人类角色以人类的特征,如情感、语言和行为。
这种手法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使他们更容易与故事中的角色产生共鸣,同时也有助于教育儿童理解复杂的情感和道德观念。
四、论述题9. 论述“悬念”在小说创作中的作用及其如何运用。
答案:悬念是小说创作中一种重要的叙事技巧,它通过设置未知的情节或信息,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期待感,使读者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
在运用悬念时,作者通常会在故事的关键时刻留下悬念,如角色的命运、事件的结果等,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同时,悬念的设置和解决需要精心设计,以确保故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10. 分析“对比”手法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应用及其对观众情感的影响。
答案: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导演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主人公安迪在监狱内外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诗歌的表现手法训练及答案
诗歌的表现手法训练及答案初中语文古诗赏析专题训练二:诗歌的表现手法一、提问的一般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二、提问的变式: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甚至有的问答题就直接这样问: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三、答题格式: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答案一般应该在下列词语中选择: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映衬(又分为正衬和反衬),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对比,动静结合,对比衬托,讽刺夸张等。
具体针对某个问题,回答格式大致是:1、赏析修辞方法的作用:修辞手法(术语)+分析表达作用(句意+主旨情感)。
2、赏析表达方式的作用: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3、赏析表现手法的作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四、常犯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因为再怎么说,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还是有所不同的,当然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
例如:(一)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好在哪里?【答案示例】:这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这样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2、这首诗多出运用对比的手法,请从诗中找出一例,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示例】:“新”和“旧”的对比,“去”和“来”的对比。
这样写的好处:旧亭台和新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
“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二)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村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表现手法阅读练习题
表现手法阅读练习题表现手法阅读练习题在文学作品中,表现手法是作家用来传达思想、情感和意义的一种方式。
通过巧妙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作家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故事和主题。
下面是一些关于表现手法的阅读练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技巧。
一、比喻和隐喻1. 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比喻和隐喻:a)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b) 她的眼睛是一泓清澈的湖水。
2. 请解释比喻和隐喻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二、拟人和拟物1. 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拟人和拟物:a) 风儿轻轻地吹拂着树叶。
b) 钟声像一位老人在耳边低语。
2. 请解释拟人和拟物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三、夸张和反语1. 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夸张和反语:a) 这个箱子重得能压死一头大象。
b) 这个问题简单得让人发笑。
2. 请解释夸张和反语的效果,并举例说明。
四、对比和排比1. 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对比和排比:a) 他的眼睛黑得像深夜,皮肤白得像雪。
b) 他既高大又强壮,既聪明又机智。
2. 请解释对比和排比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五、借景和借物1. 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借景和借物:a) 雨后的花园散发着清新的气息。
b) 月亮像一颗明珠悬挂在天空。
2. 请解释借景和借物的意义,并举例说明。
六、反复和回环1. 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反复和回环:a) 他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同样的话。
b) 故事的结局与开头呼应着。
2. 请解释反复和回环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
这些手法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艺术性,还能够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共鸣。
在平时的阅读中,读者可以留意作家使用的表现手法,并思考它们的作用和效果。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思考,读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并且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伏笔(附中考真题实战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伏笔【知识链接思维表】【中考真题链接目录】◇ 01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 02 谁都可以是天使◇ 03 沙漠奇遇◇ 04 怀念一只叫阿黑的狗◇ 05 永远的回程票◇ 06 行走在岸上的鱼◇ 07 新年出行【中考真题链接㈠】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刘继荣①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满怀热忱地问:“你什么时候回家?”②且不说相隔一千多里路,要转三次车,光是工作、孩子已经让我分身无术,哪里还抽得出时间回家。
母亲的耳朵不好,我解释了半天,她仍旧热切地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几次三番,我终于没有了耐心,在电话里大声嚷嚷,她终于听明白,默默挂了电话。
③隔几天,母亲又问同样的问题,只是那语调怯怯地,没有了底气,像个不甘心的孩子。
明知问了也是白问,可就是忍不住。
我心一软,沉吟了一下。
母亲见我没有烦,立刻开心起来。
她欣喜地向我描述:“后院的石榴都开花了,西瓜快熟了,你回来吧。
”我为难地说:“那么忙,怎么能请得上假呢!”她急急地说:“你就说妈妈得了癌,只有半年的活头了!”我立刻责怪她胡说,她呵呵地笑了。
我终于不忍心,告诉她下个月一定回去,母亲竟高兴得哽咽起来。
可最后,我到底没能回去。
电话那头的母亲,仿佛没有力气再说一个字,我满怀内疚:“妈,生气了吧?”④母亲这一回听真了,连忙说:“孩子,我不生你气,我知道你忙。
”⑤可是没几天,母亲的电话催得越发紧了。
她说:“葡萄熟了,梨熟了,快回来吃吧。
”⑥我说:“有什么稀罕,这里满街都是,花个十元八元就能吃个够。
”母亲不高兴了,我又耐下性子来哄她:“不过,那些东西都是化肥和农药喂大的,哪有你种的好呢。
”母亲得意地笑起来。
⑦星期六那天,气温特别高,我不敢出门,开了空调在家里。
孩子嚷嚷雪糕没了,我只好下楼去买。
在暑气蒸熏的街头,我忽然就看见了母亲。
她刚下车,胳膊上挎着个篮子,背上背着沉甸甸的大袋子,弯着腰,左躲右闪,怕别人碰了她的东西。
(完整版)古诗表现手法练习及答案举例
古诗表现手法练习及答案举例一、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这些诗词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试做分析。
1、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 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
自多情。
答:【明手法】细节描写【阐运用】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析效果】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2、东栏梨花[宋.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答:【明手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阐运用】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
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
【析效果】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
3、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 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答:【明手法】怀古伤今,对比【阐运用】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析效果】表现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4、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答:【明手法】拟人手法。
【阐运用】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
【析效果】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
5、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阐运用】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
初中语文表现手法赏析及练习(学生)
滑梯①母亲顶着如血的残阳,顶着如雪的白发来找我。
我知道,母亲一定是为哥哥的事而来的:世界上一件最难办的事儿落到了我头上。
(设悬念)(母亲的形象1)②我说:“妈,您是不是为……”③“我只想让位陪我遛遛弯儿。
”母亲打断了我的话语。
④虽然母亲干瘦,年轮和沧桑都刻在了脸上,但我从记事儿起就知道母亲的脊梁永远是笔直的。
(母亲的形象2)⑤我和母亲又来到了我儿时常来的那个儿童公园。
母亲毫不犹豫地爬上了那个有63级台阶的滑梯。
母亲站在滑梯的最顶端,任飒飒秋风吹拂她那如雪的白发。
我也爬了上去。
我这个年轻人却没有母亲那么从容,我爬得很吃力,爬到最项端时已是呼哧带喘双腿发软。
我已远远没有儿时爬得轻快。
那时母亲常在闭暇时带我和哥哥来玩。
这个公园的一切都变了,这个世界的一切也都变了,只有这个滑梯没变。
⑥第一次玩滑梯时,我、母亲和哥哥都摔倒了。
只是母亲和哥哥摔在了地上,我摔在了母亲怀里。
哥哥摔得很惨,左额角上至今还有个疤。
母亲说,当时她只能抱一个孩子,要是能抱两个就好了。
⑦哥哥虽然比我大三天,那时却远远没有我胖。
母亲说,她刚把我捡回去时我还没有一只猫崽大,能装在一只大人的鞋里。
后来我懂事了,就问母亲:“为什么我白白胖胖,哥哥却黑黑瘦瘦?”哥哥抢着说:“奶水都让你吃了,我喝米汤怎能有你胖?”母亲不说话只是在一旁笑。
⑧嫂子昨天已来找过我。
嫂子说你哥的事儿你不能不知道吧,这事儿正归你们检察院管,说大就大说小就小,怎么办就看你这个大检察长讲不讲良心了。
嫂子扔下这句话就走了。
我却很尴尬地晾在了那儿。
哥哥辛辛苦苦奋斗了半辈子,好不容易爬到了财务科长的位置上,却因重大的经济问题被隔离审查……我学的是法律,我知道法律的庄严性是不容一丝私情亵渎的。
可正是哥哥供我上的大学学的法律呀……(解悬)(和母亲鲜明对比)⑨母亲对我说:“二胖,你玩滑梯有什么感觉?”⑩我说:“滑下去如昙花一现,很快很轻松很惬意。
爬上来很慢很艰辛很吃力……”(11)母亲说:“辛辛苦苦地往上爬.就是为了那昙花一现地往下滑吗?二胖,咱不能再往下滑了,和妈回家……”(母亲的形象3)(12)我了解了母亲的心,我的泪已到了眼眶边儿上却没有流下来。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之表现手法的作用(含答案与解析)
【例题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怯懦安宁①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②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也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
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卡上。
她也曾想过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
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辗转换乘,她想,或许他们彼此,在北京很难会有见面的机会。
③她知道自己心里,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
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或是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惊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似羞涩无比,却是拿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
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都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
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的父母何时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来源:Zxxk.Com]④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
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借了别人的手机,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
她还没有来得及问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
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
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⑤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
但她没有想到,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父亲。
⑥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
就在所有的票都发完,嘉宾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自己座位上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
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走过去,见门卫正把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死劲往外推,男人硬是不动。
(完整版)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什么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提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叹卑……--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C.黑龙江人常说。
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句中"横眉"与"俯首","冷对"与"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都是相对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谈起来声音和谐,给人以美感。
2.对下面一段话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A.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D.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答案1.C(此项是夸张手法,给人以强烈突出的印象。
)2.B表现手法1衬托【概念解说】所谓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用相似的或相反的、有差异的事物做陪衬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绿叶扶花”、“烘云托月”。
初中语文常考表现手法+易混淆手法区别,收藏!
初中语文常考表现手法+易混淆手法区别,收藏!先举几道中考题1.(2023江苏扬州中考)现代文阅读《我的老师们》第1题:作者是怎样表现保洁员大姐工作艰辛的?结合内容简析。
【参考答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穿着那种标准的纯蓝色厚棉布工作服,戴着口罩、帽子、手套,忍着强烈的腐臭味儿”正面描写保洁员大姐工作环境的恶劣;“垃圾分类确实很有难度。
有时候你照着图表仔细对照着,却仍然会出错”侧面衬托出保洁员大姐工作的辛苦。
此题考查正侧面描写、衬托的表现手法。
2.(2022陕西中考卷)文段1作者用大量笔墨叙写拍照的游客,有什么作用?侧面烘托出壶口瀑布景色的壮美;交代作者无法与壶口瀑布合影的原因,为偶遇老者做铺垫;与老者作对比,反映了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此题考查侧面烘托、铺垫、对比的表现手法。
3.(2022浙江湖州中考卷)老师组织开展“编单元•学写作”活动,她让同学们把上文编入下面单元。
你认为可以编入哪个单元?请简要写出编入这个单元的目的。
A.第一单元:《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B.第二单元:《白杨礼赞》《我爱这土地》《海燕》示例(1):选B。
白杨树、歌唱的“鸟”、海燕,都是作者情感寄寓的载体,所以这三篇课文,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这篇文章也是,各种瓜的身上,也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对踏实、勤勉、奉献精神的礼赞。
把它们编入一个单元,可以让我们深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示例(2):选B。
这三篇课文,都用了象征的手法。
这篇文章也是,那些“瓜”们,象征了各类无论外界如何伤害,依然甘于平凡、埋头苦干、只求奉献的人。
把它们编入一个单元,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象征手法。
此题考查托物言志、象征的表现手法。
4.(2022四川省南充中考卷)古诗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表现手法附习题和答案
从表现手法赏析句子1.竹字象征气节、荷花象征清白、玫瑰花象征爱情那么蜡烛象征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Ps :莲”象征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情操;牡丹”象征繁华富贵;菊”象征遗世独立的孤高品格。
2.残荷・生命・旋律自从知道了荷有既可美食,又能观赏,浑身聚宝,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本质与“出淤泥而不染”的秉性,尤其是当我读懂了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诗句时,顿悟荷花虽然可枯,荷叶虽然可以凋零,但是荷枝仍然不畏风霜地傲然而立;苏轼是借荷花让好友记着一年里最美好的景色,正是橙子黄橘子绿的秋末冬初季节,以此劝慰不要妄自菲薄,虽然人到中年,但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仍然是可以大有作为。
随之,我把荷的一生视作一种文化,空闲时总会有意无意地喜欢在荷花池前坐坐。
喜欢荷,不分季节地喜欢,和荷花相处,其乐融融。
深秋,黄昏中的荷池,一池残荷,显得特别宁静。
昔日满池盛开的荷花不复存在,自然不见荷曾“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娇姿和“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观;更是不可能找到南宋诗人杨万里笔下《红白莲花》――“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
恰如汉殿三千雨,半是浓妆半淡妆”的诗韵。
有谁知道,曾为贪恋荷艳而翩翩起舞献媚的蝶儿们会在哪里越冬?有谁知道,曾在碧玉莲蓬上高亢歌唱的青蛙们又会在何方深泥中休眠?站在我眼前的是被秋霜折卷了枯叶,被西风折曲了茎杆的残荷,它们虽说有些零零落落,但在纵横交错中依然不乏生命旋律的张力,它们好似并不理会荷池四周的萧条冷清,自然具有一种自在的底蕴,对踌躇于池前的我不理不睬,自顾自地在因受污染质变成淡绛红色的池水中静静地盘腿打坐,俨然透出一副心洁则性净,性净则情宁,无欲则无畏的神情。
说它有些孤独其实并不过分,不过还是说它显得有些孤傲更为切点。
我徜徉在幽静的荷花池前,那些残荷枯枝突然令我眼前一亮,这不是一幅三维残荷印痕图吗?尤其像倒映在荷池里的五线乐谱。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表现手法及作用专项复习卷十九(含答案)070620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表现手法及作用专项复习卷十九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100分)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关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2(2)诗中画线的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观沧海[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诗中哪个字统领全篇?哪几句诗点题,并交代观海的地点和对象?(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坑①桑茶道中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注】①桑茶坑:地名,在安徽泾县。
(1)描述一、二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三、四两句。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颈联运用了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的《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2)有人说“归雁入胡天”中“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什么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提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叹卑……--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C.黑龙江人常说。
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句中"横眉"与"俯首","冷对"与"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都是相对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谈起来声音和谐,给人以美感。
2.对下面一段话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A.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D.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答案1.C(此项是夸张手法,给人以强烈突出的印象。
)2.B表现手法1衬托【概念解说】所谓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用相似的或相反的、有差异的事物做陪衬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绿叶扶花”、“烘云托月”。
用与本体事物同性质、同类型的事物,从正面进行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叫正衬;用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叫反衬。
【考题再现】联系原文说一说,下面选段中对篝火燃烧的描写是否离题了,为什么?(2009年安徽省阜阳市中考语文卷)我拐过山嘴,却见若干男女围绕着篝火歌舞。
火堆初燃之际,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树枝。
燃到中途,树枝通体赤红,状若火之骨。
再后来,又变作熔化的珊瑚,令人想到火之精,火之灵。
自始至终,场地上方火苗四蹿,火星噼噼啪啪地飞舞,好一派火树银花。
猛抬头,瞥见夜空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啊─—”一声长惊,恍悟我们常说的“魅力”之“魅”,原来还有如此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
(节选自卞毓方《张家界》第三段)【思路解析】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张家界”,而原文第三段却用大段的篇幅来描写并非张家界独有的篝火。
乍一看,这里的描写似乎游离了主题。
但是,如果仔细读完文段,我们就能发现作者写篝火的用意在于:通过对篝火燃烧的描写营造了一个“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从而反衬出夜空中“森森然”的山峰。
所以说,这里的对于篝火的描写并非离题,也没有浪费笔墨。
作者是以“火树银花”来反衬“夜空山影如魅”的摄人魂魄。
【迁移训练】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
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
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
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
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
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节选自季羡林《夹竹桃》)【思考题】作者在写大门内的夹竹桃之前,还写了院子里的其他花,作者用意是什么?表现手法2联想和想象【概念解说】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过程。
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它的特点是相关、相似。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里中,凭借记忆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它的特点是改造并创新。
改造是手段,是思维过程,创新是结果。
【考题再现】美学家认为“要发现生活的美,必须透过想象力这副眼镜”。
请联系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修牙刷的呼喊声”使作者产生了哪些联想、想象?写出两例。
(2008年福建厦门中考语文卷)常常是在一些晴朗的下午,阳光透过窗玻璃的反照,在天花板上浮动。
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悠扬的女声:“修牙刷坏格牙刷修喂……”这样枯燥乏味的几句话,竟然被唱出了婉转迷离的旋律,这旋律,悠扬高亢,跌宕起伏,带着一种幽远的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些许忧伤和凄美,在曲折的弄堂里飘旋回荡,一声声扣动着我的心。
这时,我正被大人强迫躺在床上睡午觉,窗外传来的这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的声音和旋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午后的阳光,就有着这样的旋律。
我的想象力很自然地被这美妙的声音煽动起来,我追随着这声音,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奇怪的是,在我的联想中,就是没有和修牙刷的行当连在一起的东西,只是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音乐。
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
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我也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云光斑斓的梦境。
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支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
因为这些歌声,修牙刷这样乏味的活计,在我的想象中竟也有了抑扬顿挫的诗意。
我常常想,能唱出如此奇妙动听的歌声的人,必定是一些很美丽的女人。
我不止一次想象她们的形象:柳树一样的身姿,桃花一样的面容,清泉一样的目光,她们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
(《远去的歌声》佚名)【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把握文意的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具体涉及到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思考辨别能力和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需要把握文段的思路,抓住关键句、关键词。
答案示例:1.听着窗外美妙的声音,我仿佛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2.听着奇妙动听的“歌声”,我想那吆喝的女人一定是很美丽的仙女,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迁移训练】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才松了一口气。
医生说,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做了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我的心又提了起来。
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
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
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别瞎想,我肯定你不是的。
”“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地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里有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妈妈。
”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子,我的眼睛朦胧了。
第二天上午,经过检查,确诊女儿得的是一般性肺炎。
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
她还从来没有对我这样过,我们都哭了。
回家后,我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
捧着那个小布包,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的那个布包,那是她郑重留给我的“遗产”,13元,我只想永久地将它珍藏。
(节选自凤仙草《13元“遗产”》)【思考题】文章第4段空白处省略了人物在此情此景下的表现。
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补写一段话,要求有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描写。
表现手法3象征【概念解说】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
一般情况下,象征手法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像《陋室铭》那样,让读者在诗与文的不言之中去体会其象征之意,一种是像《白杨礼赞》那样,直抒胸臆地点出象征之意。
【考题再现】作者在文末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
(叶延滨《灯火的温情》)(2009年安徽省亳州市中考语文卷)【思路解析】文题是《灯火的温情》,其“托物寓意”的意味已经较为明朗。
其次,本文是卒章显旨型结尾方式,点明文章旨意的正是结尾这几句话。
此处“灯”的象征意义,即是指积极的人生态度,就是“人格”、“风骨”、“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