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技术绪论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材的炮制PPT课件
宋代炮制方法有很大改进,炮制的目的也多样化了,开 始从减少副作用而进入增加和改变疗效,从汤剂饮片 的炮制而同时注重制备成药饮片炮制的崭新阶段。
这一时期有两方面的主要成就:一是对零星的 炮制方法方法进行了归纳,形成了较系统的炮 制通则;二是逐渐增加了一些炮制方法,现代 的炮制方法至代大多出现。这一时期是炮制技 术形成时期。
【功效】生用散瘀血,消痈肿。熟用补肝肾,强筋骨。 【主治】瘀血所致的经闭、肾.虚腰痛。近用于扩宫引产。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生津。
【主治】中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气血 双亏的面色萎黄、头痛.心悸。
4烫 5煅 6淬 7炙 (1)蜜炙:款冬花 (2)醋炙:元胡 (3)酒 (4)姜汁炙 (5)盐水炙 (6)油炙
3 清代
对某些炮制作用有所发挥,炮制品种有所增 多,是炮制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时期。
4 现代
建国后各省市陆续出版了本地中药炮制规范, 同时国家药典也收载了炮制品种,并制定了中 药炮制通则。
1979年我国高校《中药炮制学》试用教材出版, 1985年出版了第二版,1996年出版了规划教材。
七五、八五期间将首乌、草乌等40种饮片列为 国家研究课题,取得了显著成果。
.
款 冬 花
【功效】化痰,降气。 【主治】用于各种咳嗽,常与紫菀同用。本品为
.
治咳常用药。“十方有九”《本草经疏》。
水火共制
1煮 (1)清水煮 (2)醋制:元胡 (3)酒醋同煮 2蒸 (1)清蒸 (2)酒蒸 (3)醋蒸
.
【来源】为罂粟科(Papaveraceae)植物延胡索 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的干燥块茎。
淫羊藿
来源:小檗科(Berberidaceae) 植物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 et Z.)Maxim.、淫 羊藿E. brevicornum Maxim.、柔毛 淫羊藿E. pubescens Maxim.、巫山 淫羊藿E. wushanense T. S. Ying或 朝鲜淫羊藿E. koreanum Nakai的 干燥茎叶。
这一时期有两方面的主要成就:一是对零星的 炮制方法方法进行了归纳,形成了较系统的炮 制通则;二是逐渐增加了一些炮制方法,现代 的炮制方法至代大多出现。这一时期是炮制技 术形成时期。
【功效】生用散瘀血,消痈肿。熟用补肝肾,强筋骨。 【主治】瘀血所致的经闭、肾.虚腰痛。近用于扩宫引产。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生津。
【主治】中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气血 双亏的面色萎黄、头痛.心悸。
4烫 5煅 6淬 7炙 (1)蜜炙:款冬花 (2)醋炙:元胡 (3)酒 (4)姜汁炙 (5)盐水炙 (6)油炙
3 清代
对某些炮制作用有所发挥,炮制品种有所增 多,是炮制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时期。
4 现代
建国后各省市陆续出版了本地中药炮制规范, 同时国家药典也收载了炮制品种,并制定了中 药炮制通则。
1979年我国高校《中药炮制学》试用教材出版, 1985年出版了第二版,1996年出版了规划教材。
七五、八五期间将首乌、草乌等40种饮片列为 国家研究课题,取得了显著成果。
.
款 冬 花
【功效】化痰,降气。 【主治】用于各种咳嗽,常与紫菀同用。本品为
.
治咳常用药。“十方有九”《本草经疏》。
水火共制
1煮 (1)清水煮 (2)醋制:元胡 (3)酒醋同煮 2蒸 (1)清蒸 (2)酒蒸 (3)醋蒸
.
【来源】为罂粟科(Papaveraceae)植物延胡索 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的干燥块茎。
淫羊藿
来源:小檗科(Berberidaceae) 植物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 et Z.)Maxim.、淫 羊藿E. brevicornum Maxim.、柔毛 淫羊藿E. pubescens Maxim.、巫山 淫羊藿E. wushanense T. S. Ying或 朝鲜淫羊藿E. koreanum Nakai的 干燥茎叶。
中药材的炮制 ppt课件
Company Logo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一、除去杂质非药用部位:净选工序 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和有效
有些药物的毒性很大,如川乌,它“大辛,大 热”,为“大毒之品”,炮制后才能使用; 常用炮制方法为浸、漂、蒸、煮等,从而降低 其毒性,保证用药安全。
Company Logo
第四节 中药炮制的方法
Company Logo
四、水火共制
煮:是将药材与水或其他液体或其他药材共煮。
清水煮:用于含淀粉多的药材,一般用适量的水,将药材煮到内部无白心,如白 芍等。 酒煮:先将酒为药材吸收,然后放人锅中加水煮,以煮干为度,如何首乌,也可 与酒水同煮至干。
醋制:方法同上,如香附子等。 用豆腐同制:如乌头、甘遂等;珍珠与豆腐同制可 以去污,称“炙珍珠”。
Company Logo
川乌:炮制过程是将所含毒性很强的双酯类生物 碱(乌头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碱:苯甲 酰乌头胺、苯甲酰中乌头胺、苯甲酰次乌头胺, 继续水解则转变为毒性更小的胺醇类碱:乌头胺、 中乌头胺、次乌头胺。
Company Logo
何首乌:生品含具有泻下作用的结合型蒽醌衍生物, 炮制后水解成无泻下作用的游离蒽醌衍生物,同时 还原糖含量增高,故制首乌无通便作用,而滋补力 更明显。 蓼科大黄生品泻下,熟大黄抗菌作用增强。
Company Logo
2)麸炒:是利用蜜炙过的麸皮来拌炒药材,并利用麸皮冒烟将药材熏黄。麸炒后可 矫臭、健胃及减低副作用,如枳壳、白术等。
3)米炒:通常炒到米粒与药材皆显黄色。米炒是为了减低药材的燥性,如沙参、党 参等。
Company Logo
4.烫 烫的温度较高,一般 200~ 300℃。先将洁 净的砂或其他辅料加热,加入药材,烫至泡酥。 常见的有:
中药炮制技术PPT
第一章 绪 论
2 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炮炙大法》---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 ---明代—缪希雍
书中在卷首归纳出“雷 公炮炙十七法”
第一章 绪 论
3 中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和应用时期
《修事指南》---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 ---清代—张仲岩
张氏认为炮制在中医药 中非常重要:“炮制不 明,药性不确,也则汤 方无准而病症无验“。
第一章 绪 论
炮制理论、工艺、
区
别
规格、质量标准、
历史沿革及其发展
方向的学科。
第一章 绪 论
❖历史上曾有“炮炙”、“修治”、“治 削”、“修事”、“炮制”等称谓。
第一章 绪 论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中药的使用
火的出现
酒的出现
“药食同源”
“炮生为熟” “充实内容”
中药炮制技术
中药系 孙立艳 讲师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药炮制起源与发展
什么是中药?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中药炮制?
炮制前后
GAP ?
原药材
炮制技术
炮制前
GAP
饮片
炮制 后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中药制剂?
制剂前后
饮片
中药制剂技术
制剂前
GMP
汤剂 散剂 注射剂
制剂 后
GMP ?
中药炮制
根据中医药理论, 依照辨证施治用药 需要和药物自身性 质,以及调剂、制 剂的不同要求,所 采取的一项制药技 术。
第一章 绪 论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标准
3、《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又称部颁标准,属于国家药品质量标准 ---由卫生部药政局组织编写,于1988年出版。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PPT课件
03
炮制目的:提高药物的 疗效,降低毒性,改善 口感
04
炮制方法:包括炒制、 蒸煮、煅制、酒制、醋 制等
常用炮制方法
炒制:将药物放入 锅中,用文火炒至 表面微黄,以增强
药效。
蒸制:将药物放入 蒸锅中,用蒸汽蒸 至软化,以去除药
物的毒性。
煮制:将药物放入 锅中,加入适量的 水,煮至药物软化,
以增强药效。
煮等
炮制目的:调整 药物性能,增强 疗效,降低毒性, 便于储存和运输
炮制历史与演变
1
炮制起源:古 代中国,已有
数千年历史
2
炮制方法:包 括炒、炙、煅、
蒸、煮等
3
炮制目的:提 高药效,降低 毒性,便于储
存
4
炮制演变:从 古代到现代, 炮制技术不断
发展和完善
炮制方法与分类
01
炮制方法:包括炒、炙、煅、蒸、煮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PPT课件
刀客特万
目录
01 中药饮片炮制概述
02 中药饮片炮制技术
03 中药饮片炮制质量控制
04 中药饮片炮制应用
中药饮片炮制概述
炮制定义与意义
炮制定义:中药 饮片经过加工、 炮制后形成的一
种中药制剂
炮制意义:提高 药物疗效,降低 毒性,保证用药
安全
炮制方法:包括 炒、炙、煅、蒸、
中药饮片炮制质量控制
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
01
质量标准:符 合国家药品标 准和行业标准
02
检测方法:采 用化学、物理、 生物学等方法 进行检测
03
检测项目:包 括外观、性状、 有效成分、杂 质、微生物等
04
检测设备:使 用高效液相色 谱仪、气相色 谱仪、紫外分 光光度计等设 备进行检测
《中药炮制技术》PPT绪论pptx
不发生或少发生化学变化,储存期内药物成分的降解不应超过规定的
范围。
中药炮制的分类方法
按炮制方法分类
根据中药的炮制方法,将中药 分为炒制、炙制、煅制、蒸制
、煮制、煨制等类别。
按药用部位分类
根据中药的药用部位,将中药分 为根类、叶类、花类、皮类、果 实类等类别。
按功能分类
根据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 将中药分为解表药、清热药、祛风 湿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类别 。
中药炮制技术在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鉴别中药材质量
中药炮制技术可以通过对中药材外观、颜色、气味等方面的鉴别 ,初步判断中药材的质量好坏。
控制有害物质
中药炮制技术可以控制中药材中的有害物质,例如通过水洗、蒸 煮等炮制方法,去除中药材中的泥沙、杂质、农药残留等有害物 质。
保障药品安全
中药炮制技术可以保障药品的安全性,例如通过杀青、发酵等炮 制方法,破坏或改变中药材中的有害成分,保障用药安全。
中药炮制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改善药性
中药炮制技术可以改变中药材的药性,例如通过炙、炒、煅等炮 制方法,调整中药材的寒、热、温、凉属性,以适应不同的病症 需求。
提高药效
中药炮制技术可以增强中药材的药效,例如通过发酵、醋制等炮 制方法,促进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溶出和吸收,从而提高药效。
降低毒副作用
中药炮制技术可以降低中药材的毒副作用,例如通过炮、炙、炒等 炮制方法,破坏或改变有毒成分的结构,降低其毒性,保障用药安 全。
中药炮制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技术
净选加工
中药材在切制、炮炙和调配使用之前,应先进行挑选,除去泥沙杂质、虫蛀 、霉变品及非药用部分,以达到清洁药物的目的。
切制加工
将净选后的中药材根据其质地、大小及用药部分的不同,采用切、镑、铡、 捶、研、锉和劈等切制方法,使药物达到一定的粉碎度以符合制剂要求。
中药材的炮制PPT课件
2 金、元、明时期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突出的贡献是在 炮制理论上有大的发展,提出了“凡药制造, 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 失”的原则。
缪希雍《炮炙大法》是继《雷公炮炙论》 后又一炮制专著,提出了著名的雷公炮制炮 制十七法,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
这一时期在前入炮制作用解释的基础上,经 系统总结形成理论,是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 时期。
中药炮制是依据中医药基本理论,依照辨证 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 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的发展
1 春秋战国至宋代
《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有炮、炙、燔、 酒渍等方法。汉《神农本草经》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 指出了中药炮制的原则。
《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首先提出应用辅 料炙药,奠定了后世中药炮制的基础。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1963年开始药典开 始收载中药炮制品,规定了饮片的生产工艺流 程、成品性状、用法、用量等。并在附录中设 有中药炮制通则,是国家级的质量标准。
2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了“中药饮片质 量标准通则(试行)”,规定了饮片的净度、 片型、粉碎粒度、水分标准以及饮片色泽等要 求,属于部级质量标准。
中药材的炮制
❖ 1 中药炮制的一般情况 ❖ 2 炮制的依据 ❖ 3 中药材炮制的目的 ❖ 4 炮制的常用辅料 ❖ 5 炮制的方法 ❖ 6 炮制的质量要求 ❖ 7 炮制的原理
中药材炮制的一般情况
炮制又称炮炙,是指用火加工处理药材的 方法,起源于原始社会,起源于中药的发展和 使用。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也是 我国医药学的特有术语。
3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是部级中药饮 片炮制标准(暂行)。
中药炮制技术课件第一章绪论
一 、中药炮制的含义
中药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称呼,20世纪,随着西药进入我国,相对于
西药的称谓,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中药材 炮制
饮片 入药
采集
净制
。
切制
干燥
处理
饮片
什么是“饮片”?
• 中药行业三大支柱:药材、饮片和成药。
• 药材——饮片——中成药——患者——康复。
汤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后,均称为 “饮片”。 中药饮片是连接原药材与临床应用的不可缺少 的中间环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药物——火——酒——陶器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 1.春秋战国至宋代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期。 春秋战国时期---- 《五十二病方》 战国至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 汉代---- 《神农本草经》 南北朝刘宋时期---- 《雷公炮炙论》 唐代---- 《新修本草》 宋代---- 《太平圣惠方》《证类本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药炮制技术
壹
绪论
学习目标
掌握
学生能说出中药炮制的概念和内涵;
熟悉
中药炮制的分类;
了解
了解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炮制的重要性。
本章任务
任务1:能说出中药行业的三大支柱。 任务2:能说出中药炮制的含义。 任务3:能说出“炮炙”与“炮制”的区别。 任务4:能说出我国古代的三本炮制专著、我国第一部药典 和我国第一部成药规范。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 2.金元至明代
中药炮制理论形成时期。 元代----《汤液本草》《十药神书》 明代---- 《本草蒙筌》《本草纲目》《炮炙大法》 3.清代 中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时期。 《修事指南》 《本草纲目拾遗》
《中药炮制技术》PPT课件
(二)饮片类型的选择原则
1.质地致密、坚实者,宜切薄片。
2.质地松泡、粉性大者,宜切厚片。
3.为了突出鉴别特征,或为了饮片外形 的美观,或为了方便切制操作,视不同 情况,选择直片、斜片等。
4.凡药材形态细长,内含成分有易煎出 的,可切制一定长度的段。。
5.皮类药材和宽大的叶类药材,可切制 成一定宽度的丝。
3.厚片 厚度为2~4mm,适宜质地松泡、粘 性大、切薄片易破碎的药材,如茯苓、 山药、天花粉、泽泻、丹参、升麻、南 沙参等。
4.斜片 厚度为2~4mm,适宜长条形而纤维 性强的药材。倾斜度小的称瓜子片,如 桂枝、桑枝;倾斜稍大而体粗者称马蹄 片,如大黄;倾斜度更大而药材较细者, 称柳叶片,如甘草、黄芪、川牛膝等。
2. 对于全草类和叶类药材的饮片,可用 无毒聚丙烯塑料编织袋包装,固定装量 为10~15kg一件。
3. 对于矿物类和外形带钩刺药材的饮片宜 用双层或多层无毒聚丙烯塑料编织袋装, 以防泄露。
4. 对于贵重、毒剧药材的饮片宜用小玻璃 瓶、小纸盒分装到一日量或一次量的最小 包装,并贴上完整的使用说明标签。
第二节 饮片的干燥
药物切成饮片后,为保存药效,便 于贮存,必须及时干燥,否则影响质量。 自然干燥 人工干燥
一、自然干燥
自然干燥是指把切制好的饮片置日光下晒 干或置阴凉通风处阴干。晒干法和阴干法 都不需要特殊设备,具有经济方便、成本 低的优点。但本法占地面积较大,易受气 候的影响,饮片亦不太卫生。
5.直片(顺片) 厚度为2~4mm,适宜形状 肥大、组织致密、色泽鲜艳和需突出其鉴 别特征的药材。如大黄、天花粉、白术、 附子、何首乌、防己、升麻等。
6.丝 (包括细丝和宽丝)
细丝2~3mm,宽丝5~10mm。适宜皮类、叶 类和较薄果皮类药材。如黄柏、厚朴、桑 白皮、秦皮、合欢皮、陈皮等均切细丝; 荷叶、枇杷叶、淫羊藿、冬瓜皮、瓜蒌皮 等均切宽丝。
《中药炮制技术》PPT绪论pptx
炮制技术创新
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受限于经验、手工操作等,因此需要加强炮制技术的创新,引入新型的工艺和设备,实现炮制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炮制药理研究
深入研究中药炮制后药物的药理作用、药效及作用机制,为开发更具有针对性、高效、安全的中成药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中药炮制的发展趋势
05
中药炮制的安全性与环保性
能源消耗与节能减排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中药炮制的重要性
中药炮制技术的定义与重要性
中药炮制历史
中药炮制技术起源于秦汉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今天的中药炮制技术体系。
中药炮制的传承
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技术特点。同时,中药炮制技术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中药炮制的历史与传承
炮制过程中成分变化
中药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炮制条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较大,通过对炮制过程中成分变化的研究,有助于阐明炮制后药物的药效及作用机制。
标准化与规模化
随着中药产业的不断发展,中药炮制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通过制定统一的炮制标准,建设自动化、智能化的炮制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对药物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后,其药理作用可能发生改变,如增强药效、降低毒副作用等。
炮制对药物药理作用的影响
中药炮制后,其作用机制可能发生改变,如通过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
炮制对药物作用机制的影响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04
中药炮制的现代研究与发展趋势
炮制工艺与质量控制
中药炮制的安全性
中药炮制过程中使用的辅料如麦麸、石灰等应符合环保要求,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
最新【PPT】第十三章中药的炮制PPT课件
醋制:用米醋来炒药材。醋炙可 以解毒,如甘遂;又能增加药材 中某些成分的溶解,如延胡索。
酒炙:其方法同醋炙,大多用黄 酒,也有用白酒的。酒炙有发散 与除去药材寒性的作用,并可增 加某些成分的溶解,如常山、黄 芩等。
姜汁炙:用姜汁与药材拌匀,然 后炒干,如竹茹、黄连等。姜炙 可增加辛热作用而去寒性,并可 矫臭味。
3 盐粒炒:食盐拌炒药材,可谓 “烫”的一种,如牛膝。
4)米炒:通常炒到米粒与药材皆 显黄色。米炒是为了减低药材的 燥性,如沙参、党参等。
5)土炒:用灶心土(伏龙肝)拌炒。 由于灶心土具有碱性,可以中和 胃酸,炒后使药性缓和,如土炒 白芍、白术。
4.烫 烫的温度较高,一般200~ 300℃。先将洁净的砂或其他辅料加 热,加入药材,烫至泡酥。常见的 有:
炒焦:用较大火力,炒到药材外 部焦褐或焦黄色,内部淡黄色为 好,如焦槟榔、焦六曲等。
炒炭:用猛火炒到药材外面焦黑 色,内部焦黄色。
炒炭的目的,是为了减低药材 的性能或用于止血。
2)麸炒:是利用蜜炙过的麸皮来 拌炒药材,并利用麸皮冒烟将药 材熏黄。麸炒后可矫臭、健胃及 减低副作用,如枳壳、白术等。
急性毒性实验表明马钱子生品的 毒性最大,不同炮制品的毒性均 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砂炒炮制品总生物碱的含量为生 品的92.1%,而毒性只有生品 48.5%。
加热导致了内在成分分解,是马 钱子炮制品毒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砂炒炮制品的镇痛效果与生品及 油炒等6种炮制品比较,在机械刺 激法、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三种 镇痛实验方法中镇痛作用最强。
三、火制
1.烘:是将药材置于近火处或利 用烘房或烘箱,使所含的水分徐 徐蒸发,以便于粉碎和贮藏。
2.焙:或称烘焙,是用文火烘干, 不需经常翻动,如当归、防风等 饮片及水蛭、土鳖虫等动物药材。
中药炮制知识_PPT幻灯片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药物——火——酒——陶器
▪ 1.起源于用药实践 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为了服用药物,
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洗净、劈开、打碎、 用牙齿咬成碎粒等,这样就产生了中药炮制的萌芽 (净制、切制)。
2.火的发现是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
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逐步从生食过渡到熟 食。一些制备熟食的方法被应用于处理药物,使其 也有了生、熟之分,如炮、烧等。产生了中药炮制 的雏形(火制)。
▪ 清代以前的三本炮制专著
书名 作者 成书年代 载药 主要特点和贡献
雷公 炮炙 论
炮炙 大法
雷 南北朝刘 300 学攴 宋时代 种
缪希 明代
439
雍
种
修事 张仲 清代
232
指南 岩
种
1.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2. 创建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 作用。3.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1.总结归纳“雷公炮炙十七 法”2.提出药物贮藏保管方 法
2.张仲岩所著《修事指南》为清代的炮制专 著(第三本炮制专著)。该书收录药物232种。基本内 容多取自《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但作了进 一步的归纳、整理。并在《本草蒙荃》所载炮制理 论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如“吴茱萸制抑 苦寒而扶胃气,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 制去燥烈而清润……”等。
1.系统叙述各种炮制方法。 2.进一步深化炮制理论
▪ 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1.文献与炮制方面: 历代炮制文献以及炮制经验的整理和总结。 现代炮制经验基本沿用明、清的理论和方法,由于遵循
不同,经验不同,各地方法不太一致。 2.教学方面:
各地相继建立中医院校,中药专业中将中药炮制列为 专业课之一,为炮制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科研方面:
中药的炮制 ppt课件
清蒸:桑螵蛸、黄精。 酒蒸:女贞子、地黄、黄精、肉苁蓉、山茱 萸、五味子 醋蒸:五味子 淬:使质地疏松,易于磨粉,如自然铜、赭 石、炉甘石、磁石
燀(水烫):将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
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 分离不同药用部分,如白扁豆分离为扁豆仁和
目的 除去非药用部分,如杏仁、桃仁去种皮;
扁豆衣。
操作方法 将清水加热至沸,再将药物连同
第十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 炮制:古称炮炙、修事或修治
• 唐末,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
炮炙十七法 • 《本草纲目》“修治” • 《中国药典》(1963年版)“炮制”项;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药炮制学》
炮制含义:根据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
按照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
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 1.对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
生物碱一般难溶于水,能溶于醇及有机
溶剂,而其盐则相反。
炮制辅料常用醋、黄酒或白酒,一般能增加
此类成分的溶出量。 有的生物碱受热后被破坏,影响疗效,所以 尽量生用,如石榴皮、龙胆草 山豆根等。 对水溶性的生物碱,在切片浸泡过程中应尽 量缩短与水接触的时间,如槟榔、苦参等。
辅料共炒 麸炒:目的:增加补脾作用,如白术、山药; 缓和药性,如枳实;缓和破气作用,麸炒苍 术能缓和辛燥之性 砂炒:目的:利于煎出和粉碎,如穿山甲、 鳖甲、龟板;降低毒性,如马钱子;矫味, 如鸡内金。 米炒:目的:增强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降低毒性、矫正不良气味,如红娘子、斑蟊 土炒:目的:能增强固脾止泻的作用,如山 药、白术
巴豆油(40-60%)是致泻成分,又有
毒,加热(巴豆蛋白)、去油制霜,使
含巴豆油18-20%。
5. 半夏和天南星的炮制 生半夏有刺激咽喉、造成失音、催吐、致 泻作用 有毒成分100℃、3h不能完全破坏 刺激性物质为原儿茶醛和尿黑酸 白矾、石灰水制,生成难溶性络合物
燀(水烫):将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
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 分离不同药用部分,如白扁豆分离为扁豆仁和
目的 除去非药用部分,如杏仁、桃仁去种皮;
扁豆衣。
操作方法 将清水加热至沸,再将药物连同
第十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 炮制:古称炮炙、修事或修治
• 唐末,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
炮炙十七法 • 《本草纲目》“修治” • 《中国药典》(1963年版)“炮制”项;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药炮制学》
炮制含义:根据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
按照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
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 1.对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
生物碱一般难溶于水,能溶于醇及有机
溶剂,而其盐则相反。
炮制辅料常用醋、黄酒或白酒,一般能增加
此类成分的溶出量。 有的生物碱受热后被破坏,影响疗效,所以 尽量生用,如石榴皮、龙胆草 山豆根等。 对水溶性的生物碱,在切片浸泡过程中应尽 量缩短与水接触的时间,如槟榔、苦参等。
辅料共炒 麸炒:目的:增加补脾作用,如白术、山药; 缓和药性,如枳实;缓和破气作用,麸炒苍 术能缓和辛燥之性 砂炒:目的:利于煎出和粉碎,如穿山甲、 鳖甲、龟板;降低毒性,如马钱子;矫味, 如鸡内金。 米炒:目的:增强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降低毒性、矫正不良气味,如红娘子、斑蟊 土炒:目的:能增强固脾止泻的作用,如山 药、白术
巴豆油(40-60%)是致泻成分,又有
毒,加热(巴豆蛋白)、去油制霜,使
含巴豆油18-20%。
5. 半夏和天南星的炮制 生半夏有刺激咽喉、造成失音、催吐、致 泻作用 有毒成分100℃、3h不能完全破坏 刺激性物质为原儿茶醛和尿黑酸 白矾、石灰水制,生成难溶性络合物
中药炮制学ppt课件
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期间, 相继对100多种中药的炮制原理或炮制方法进行的相关研究, 促进了中药炮制的发展。目前已知的部分的药物的炮制原理, 即是该研究结果。
第三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一、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1.去毒 ▪ 净制去毒:如蕲蛇、乌梢蛇,去头、鳞、骨。 ▪ 水制去毒:水飞法提取雄黄细粉。 ▪ 加热去毒:炒牵牛子。 ▪ 辅料去毒:醋制芫花。 ▪ 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如草乌、半夏。 2.减缓副作用
据《说文》载:“炮,毛炙肉也。”段注: “毛炙肉,谓不去毛炙之也。”
《说文》:“炙,炙肉也,从肉在火上。”
4.陶器的发明与应用
如砂锅、陶罐等烹饪器和储存器的发明 为 早期中药炮制的蒸法、煮制尖、煅制法以及 存放中药汤剂等创造了必要 的工具条件。
陶器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与拓展了炮制的 内容。
3.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开创了药物生熟异用 学说。
水火共制法,常用的方法有蒸法、煮法、火单
法、提净法等。该类方法相对来说,加热温度较恒 定、受热较均匀,易控制火候等,但时间应根据需 要灵活掌握。
如:何首乌——蒸时间短——便溏、腹痛、腹泻等
桑螵蛸、天麻等——蒸时间太长——上水,难以干燥 川、草乌——煮时间短——难去毒 杏仁——时间短,水量少——不能杀酶保苷等
2.水制的影响
槟榔、黄连。
3.加热制的影响
毒性药物,如川乌、草乌、马钱子 可加热。
治疗成分的生物碱,应避免或减少 加热,如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石 斛等。
4.辅料制的影响
酒、醋是常用辅料,可增加生物 碱的溶出率。
对于生物碱类药物: ▪ 有效成分
性质稳定――加热或用辅料处理,如元 胡用醋制
第三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一、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1.去毒 ▪ 净制去毒:如蕲蛇、乌梢蛇,去头、鳞、骨。 ▪ 水制去毒:水飞法提取雄黄细粉。 ▪ 加热去毒:炒牵牛子。 ▪ 辅料去毒:醋制芫花。 ▪ 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如草乌、半夏。 2.减缓副作用
据《说文》载:“炮,毛炙肉也。”段注: “毛炙肉,谓不去毛炙之也。”
《说文》:“炙,炙肉也,从肉在火上。”
4.陶器的发明与应用
如砂锅、陶罐等烹饪器和储存器的发明 为 早期中药炮制的蒸法、煮制尖、煅制法以及 存放中药汤剂等创造了必要 的工具条件。
陶器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与拓展了炮制的 内容。
3.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开创了药物生熟异用 学说。
水火共制法,常用的方法有蒸法、煮法、火单
法、提净法等。该类方法相对来说,加热温度较恒 定、受热较均匀,易控制火候等,但时间应根据需 要灵活掌握。
如:何首乌——蒸时间短——便溏、腹痛、腹泻等
桑螵蛸、天麻等——蒸时间太长——上水,难以干燥 川、草乌——煮时间短——难去毒 杏仁——时间短,水量少——不能杀酶保苷等
2.水制的影响
槟榔、黄连。
3.加热制的影响
毒性药物,如川乌、草乌、马钱子 可加热。
治疗成分的生物碱,应避免或减少 加热,如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石 斛等。
4.辅料制的影响
酒、醋是常用辅料,可增加生物 碱的溶出率。
对于生物碱类药物: ▪ 有效成分
性质稳定――加热或用辅料处理,如元 胡用醋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传统的制药原则
清代—徐大椿(灵胎) ---《医学源流论.制药论》 3、相恶为制---炮制时可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 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 平和,以免损伤正气。(麸炒苍术) 4、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能制约某种药物 的毒、副作用来炮制该药物。(生姜制半夏)
区
别
规格、质量标准、
历史沿革及其发展
方向的学科。
第一章 绪 论
❖ 历史上曾有“炮炙”、“修治”、“治 削”、“修事”、“炮制”等称谓。
第一章 绪 论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中药的使用
火的出现
酒的出现
“药食同源”
“炮生为熟” “充实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
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
2
第一章 绪 论
2 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本草蒙筌》---炮制原理论述精湛 --明代—陈嘉谟
书中提出了炮制原则: “凡药制造贵在适中, 不及则功效难求, 太过则气味反失。”
第一章 绪 论
2 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提出了炮制原理---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脏,仍仗 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 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 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 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 渗骨容易脆断。
中药炮制技术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药炮制起源与发展
什么是中药?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中药炮制?
制
根据中医药理论, 依照辨证施治用药 需要和药物自身性 质,以及调剂、制 剂的不同要求,所 采取的一项制药技 术。
第一章 绪 论
中药炮制学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
下,专门研究中药
炮制理论、工艺、
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3 中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和应用时期
4
中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第一章 绪 论
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
《五十二病方》---我国最古老的医方书 ---现存记载中药炮制最早的医药文献
书中记载”炮、炙、 燔、煅、熬、细 切”等炮制术语及 简单工艺。
第一章 绪 论
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84年制定,2001年修订) ---是目前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检验的基本法
律,同时也确立了中药饮片的法律地位。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的核心 ------自1963年版开始,均在其一部收载中药及中药
饮片,2005年版首次单列中药饮片,2010版大幅增加。
《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南北朝刘宋时期—雷斅
书中记载茵陈应 “勿令犯火’—科学, 同时广泛应用辅料炮 制药物。
第一章 绪 论
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
《新修本草》---我国由国家颁布的第一部药典 ---唐代—苏敬、李勣等
该书把炮制列为法定 内容,是中药炮制受 到政府保护的开端。
生白花,色白类浆,故名
第一章 绪 论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作蘖—发芽法 作豉—发酵法 作曲—发酵法
❖ 黄鍪—土钵、土罐 ❖ 五药—草、木、虫、石、谷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传统的制药原则
清代—徐大椿(灵胎) ---《医学源流论.制药论》 1、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 药 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酒大黄) 2、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或某种炮 制方法来增强药效。资,有资助的意思。(盐知母)
第一章 绪 论
2 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炮炙大法》---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 ---明代—缪希雍
书中在卷首归纳出“雷 公炮炙十七法”
第一章 绪 论
3 中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和应用时期
《修事指南》---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 ---清代—张仲岩
张氏认为炮制在中医药 中非常重要:“炮制不 明,药性不确,也则汤 方无准而病症无验“。
第一章 绪 论
4
中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药炮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006年5月20日,中药炮制技术被国务院批准, 文化部确定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章 绪 论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 米泔水—第二遍洗米水 ❖ 汤洗—热水洗 ❖ 燔制—最早的炭药血余炭 ❖ 苦酒—醋 ❖ 呚咀—春秋战国时代切制的饮片 ❖ 浆水—熟炊粟米,趁热投瓷缸中,浸五、六朝,渐酸,
第一章 绪 论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标准
5、《中药炮制规范》---地方药品标准 ---目前,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
第一章 绪 论
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第一部国家成药规范 ---宋代—陈师文
炮制正式成为国家法 定制药技术标准的组 成部分。
第一章 绪 论
2 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十药神书》---我国最早的痨瘵(结核病)专著 ---元代—葛可久
书中自序说:“此书得 自师传,在吴中治劳症, 起死者数千人”。 甲子十灰散—首次提出 炭药止血理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标准
3、《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又称部颁标准,属于国家药品质量标准 ---由卫生部药政局组织编写,于1988年出版。
4、《中药饮片质量通则》----又称局颁标准,属于国家药品质量标准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于1994年颁布。分两部分:
《中药饮片生产过程质量标准通则》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 行)》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
书中记载”秫米半 夏汤“---制半夏 (毒) “口父 咀,渍酒 中”---切制。
第一章 绪 论
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
《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
书中记载药物应 用的炮制原则“有 毒无毒,阴干暴 干,采造时月’
第一章 绪 论
1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传统的制药原则
清代—徐大椿(灵胎) ---《医学源流论.制药论》
❖ 制药的具体方法: 1.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状和分开药用部位。 2.制其性:改变药物的性能。 3.制其味:调整中药的五味。 4.制其质: 改变药物的性质(药性和功用)或质地。
第一章 绪 论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