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差异之思维方式
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有什么不同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的不同一、中国人偏重于形象思维,西方人偏重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指人在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即通常的想象。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
”(关世杰,1995:102)中国偏重于形象思维,因而善于打比喻。
在中国文学史中,运用形象类比手法的文章不胜枚举。
《诗经》、《老子》、《庄子》等多用形象类比的手法来传达作者的思想。
《二十四诗品》中则用人格形象来类比文学艺术的风貌,二十四种诗歌风格用二十四种人格形象表达出来。
例如《二十四诗品》之三《纤农》“窈窕幽谷,时见美人”,之六《典雅》“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之七《洗炼》“载瞻星辰,载歌幽人”,之十《自然》“幽人空山,过雨采?”。
《易经》用八种自然现象―天、地、山、水、风、火、雷、泽等“立象以尽意”。
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道:“盈天下而皆象也。
《诗》之比兴,《书》之政事,《春秋》之名分,《礼》之仪,《乐》之津,莫非象也。
而《易》统会其理。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于形象思维的重视。
抽象思维在中国则很不发达,例如,需要抽象思维的逻辑学在中国发展十分缓慢,大约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明学传入中国,因明学主要是阐述逻辑规则和逻辑错误。
其后,逻辑学的发展也是断断续续。
“逻辑一词是由严复从英语logic翻译过来的,由于当时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所以采用音译。
”(关世杰,1995:104)中国逻辑学的不发达可见一斑。
而西方人则偏重于抽象思维。
古希腊的逻辑学十分发达,在欧美文化中,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原理建立起来一套逻辑体系,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大多体现了这些原理。
三段论推理的运用成为西方人思维的基石。
此外,西方人抽象思维发达在对事物的定义上也有体现,较之于形象思维的下定义,抽象思维往往更加清晰、概括。
例如:孔子在《论语?为政》里这样阐释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一、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别示例我们通过一个有趣的玩笑中就可以看出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别:德国人和法国人在死之前的愿望就能告诉你二者之间的区别。
你问法国人,你死前最大的愿望是什麼?法国人的回答是“我想喝一杯最好的香槟酒”。
再问德国人,他会说“如果我还有力气的话,我想再做一次报告”。
一种思维方式常常渗透在各个领域,甚至我们经常见到的现象也能反映其思维方式。
比如一个美国人给一个中国人写信,中国人看美国人的信,他一看马上就发火。
因为美国人在信的开头,开门见山,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后面才讲些客套话。
中国人为了保持心理平衡,拿到美国人的信先看后面。
而美国人看中国人的信,开始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麼,前面都是寒暄等等。
美国人读中国人的信也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书写方法反映著不同的思维方式。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例子:德国人和日本人、中国人一同坐火车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去巴黎,这3个人坐在一个车厢裏。
途中上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将手裏端著的鱼缸放在空座上。
德国人开始发问:“您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的类别及有哪些特征?它们在科学上的意义又是什麼?”日本人听完德国人的话后接著问:“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根据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这种鱼能不能生长?”轮到中国人来问了:“这种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更好吃一点?”这表明了3种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特点。
二、从文学艺术领域看中西思维艺术之差异东西方不同的哲学追求和不同的思维标向反映到文学艺术的创造上,中国重视圆浑,和谐,追求中和,追求圆浑中而致雄放的境界,就像司空图、钟嵘所宣导的那样;西方追求突破,讲究提升性,如希腊悲剧就具有一种破釜沉舟,另辟天地的突破性。
中国许多小说停留在见证性,停留在人情的描写上,当然《红楼梦》例外,缺乏必要的哲学深度。
赛凡提斯、巴尔扎克、普鲁斯特就挖得深,但丁、波德赖尔、莎士比亚,也具有提升性,开掘得很深。
中国戏剧多数写冤写怨写人生惨烈,有的写到了生命的真处实处,所以感人,有生命力,有的没有。
中国人与英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与英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一、中国人与英美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一)中国人更喜欢形象思维,而英国人和美国人更喜欢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
1.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密切联系,互相渗透的,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要运用各种思维。
由于职业的需要,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可能有所偏重,如文学家偏重形象思维,数学家偏重抽象思维等。
任何人种的人都有具有达到思维发展高级水平的能力,但是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人们对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偏好也有所不同。
2.中国人发达的形象思维和不发达的逻辑思维的表现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很发达。
例如,在中国文学史中形象类比的手法很丰富。
从《诗经》到《离骚》,从魏晋南北朝的骈体文到明清的散文,形象类比的方法,运用的相当普遍。
中国人重视形象,实际上,他们强调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但没有发展到概念。
直到1898年《马文通》出版,汉语语法研究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比印度文化体系和希腊文化体系要晚得多。
3,造成差别的原因中国人突出形象思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象形文字是重要原因之一。
象形汉字对大脑思维过程的影响与拼音汉字不同。
因为汉字在左右脑之间是平衡的,这促进了右脑的发展。
右脑负责形象思维。
因此,应该说,使用汉字的人发展形象思维是合乎逻辑的。
具有拼音字符的人发展了逻辑思维,这应该说是合乎逻辑的。
4,形象思维的特点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其中包括对直觉经验的关注,但在理论上,它往往停留在经验理论上。
形象思维也有其优势。
思维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任何知识及其教学都可以通过形象思维被人们轻松理解、学习和掌握。
(2)中国人更喜欢综合性思维,而英国人和美国人更喜欢分析性思维1,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的联系在分析和综合的基本情报操作中,中国人更喜欢综合,英国人和美国人更喜欢分析。
分析与综合是矛盾统一的。
2,差异的表现从中医、京剧、国画三大国粹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偏好综合与西方偏好分析的上述差异。
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是什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道德等。
1、思维方式: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加以识别、理解和进行整体判断。
与直观的思维方式相联系,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体知”而不是“认知”。
2、价值取向:西方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西方人的价值观认为,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基点。
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有个人才有社会整体,个人高于社会整体。
中国人注重群体、社会、和谐。
中国人的价值观,强调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只有整个社会得到发展,个大才能得到最大利益。
3、伦理道德:西方人注重个人放任,创新发展,张扬荣誉;西方人崇尚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成就而自豪,从不掩Word文档 1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获得成就后的狂喜;西方文化鼓励个人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比较淡漠。
中国人注重谦虚谨慎,不偏不倚。
中国文化在个人取得成就时,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谨慎,反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在人际关系上,中国传统的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维护现状,保持和谐。
扩展资料:差异互补东西方文化从现象上看,显然有很大差异,从本质上看,东方属于整体文化,而西方是个体文化。
但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也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
欲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许多社会基本条件有待酝酿成熟,承认东西方文化差异,使东西方文化互补和融合便是重要一条。
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是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文化基础。
文化格格不入的国家之间很难实现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需要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的圆式思维和西方人的线式思维。
中国人凡事习惯于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先全面考虑,之后缩小思路,考虑具体细节。
而西方人则从具体到局部到整体,这是一种解析式的思维方式,一种由点到线,以线式为主体的线式思维方式。
西方人见长于分析和逻辑推理,因此思维模式成线式,而东方人见长于整体式,他们富于想象和依靠直觉,因此可以讲是一种圆式思维模式。
(贾玉新, 1997)基于思维方式的这一差异,圆式思维使得中国人利用间接的方式进行交流,在语言表达上首先叙述事情的背景或罗列客观的条件、原因、证据,然后点睛作出结论,说明看法。
而线式思维使得西方人交流时表露较直接,在语言谋篇方式上则体现为:首先亮明观点或看法,点明主题然后再依次说明背景、条件、原因等。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1东方人好曲线,西方人好直线
西方人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曲线思维,习惯迂回。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寻求世界的对立,“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
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譬喻的话,那么中国以“辨证”为主的思维途径,即使要以线条来表示也不能只采取直线形的方法。
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
我们中国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传统思维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
2 西方重解析,东方看整体
生活在不同变化下的人们由于对外界的认识模式存在着差别。
季羡林认为:“一言而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而西方则是分析的”。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
3东方人偏模糊,西方人偏精确
美国的心理学家最近做了一个实验:试验者要求中国人和美国人看水下景物的录像,让他们说出看到了什么。
他发现,美国人的眼光直接奔向那些最亮的在水中运动最快的物体,例如,三条游来游去的鲑鱼;而中国人更有可能说他们看到了一
条溪流,看到水是蔚蓝色的,水底有岩石,然后才提到水里有鱼。
研究发现,中国人从这个试验中掌握的背景和前景物体的信息量是美国人的两倍。
这个研究发现,比起西方人来,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更有整体性,东方人会本能地更注重来龙去脉。
与东方人相比,西方人似乎更善于集中注意力,也更具有分析性。
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
参与国际交流活动
参加国际交流活动能够亲身感受不同文化背 景下的思维方式,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与外国人交流、参加国际会议、出国留 学等方式,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思维方式,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思维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解决问题的方式
西方思维模式在解决问题时更注重实验和实践,强调创新和 变革,善于运用科学技术和创新方法来解决问题。
中国思维模式在解决问题时则更注重经验和传统,强调稳定 和和谐,善于运用经验和传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03
CATALOGUE
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的影响
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表达方式
艺术表现形式
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导致文化表达 方式的差异,西方文化更倾向于直接 、明确地表达观点,而中国文化则更 倾向于委婉、含蓄的表达。
人而言,需要适应对方的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合作。
04
CATALOGUE
中西方思维模式的融合与借鉴
中西方思维模式的融合
文化交流与融合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日益频繁,思维模式也在相互融合。 这种融合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促进 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互相学习与借鉴
中西方思维模式各有优劣,通过互相 学习与借鉴,可以取长补短,不断完 善各自的思维方式。这种融合有助于 推动创新与发展。
VS
培养文化敏感度需要主动学习和体验 ,可以通过阅读、观看影视作品、参 加文化活动等方式了解不同文化。
学习不同思维方式
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学习不同思维方式需要深入了解西方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思维方式,从而培养自己的跨文化 思维能力。
从科学研究方法角度分析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从科学研究方法角度分析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是由于历史、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结果。
从科学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论观念的差异:
二、方法论的差异:
在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上,中西方存在诸多差异。
西方科学研究注重实
证主义和定量研究方法,在实证、验证和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断。
而
中国传统以及部分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更注重探索性研究、定性研究和跨
学科研究的方法。
这种方法论的差异可能导致在科学研究的设计、执行和
解释过程中各有偏重。
三、科学价值观的差异:
四、学科发展的差异:
中西方学科体系和学科发展的差异也导致了思维方式的差异。
西方科
学研究中学科划分明确,学科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并注重学科间的
相互促进和交叉融合。
而中国科学研究传统则更倾向于整体性和综合性的
学科观念,重视跨学科和综合学科的研究方法。
这种学科发展的差异也会
在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中产生影响。
总之,中西方思维方式在科学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源于不
同的认识论观念、方法论、科学价值观以及学科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中西方科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
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思维方式分类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分类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提出改进要求可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因此工作方法也应求新。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思维方式分类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一起来看看吧!思维方式分类1.形象思维法——通过形象来进行思维的方法。
它具有的形象性、感情性,是区别于抽象思维的重要标志。
2.归纳思维法——它是根据一般寓于特殊之中的原理而进行推理的一种思维形式。
3.发散思维法——它是根据已有的某一点信息,然后运用已知的知识、经验,通过推测、想象,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记忆中的信息和眼前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
它可分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个层次。
4.联想思维法——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
5.移植思维法——是指把某一领域的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其他领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仿生学是典型的事例。
6.聚合思维法——又称求同思维。
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方向探求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7.演绎思维法——它是从普遍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具体形式有三段论、联言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
8.逆向思维法——它是目标思维的对应面,从目标点反推出条件、原因的思维方法。
它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方法。
9.目标思维法——确立目标后,一步一步去实现其目标的思维方法。
其思维过程具有指向性、层次性。
差异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
变化论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对与错;矛盾论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则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适度的合理性。
对中国人来说,“中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甚至内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
与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
中西方差异之思维方式
中西方差异——思维方式我曾看过一则故事:有一所国际公寓闹火灾里面住有犹太人法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犹太人急急忙忙先搬出的是他的保险箱法国人先拖出的是他的情人美国人则先抱出他的妻子而中国人则先背出的是他的老母这一趣谈反映了一个事实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趣向。
1.伦理型与认知型比较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政治伦理型西方思维方式——科学认知型地理环境半封闭、大陆型地理环境:开放性、海洋经济小农经济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发达代表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出于忧患意识,关注政治伦理以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智者:出于好奇、“惊异”思维中心伦常治道认知自然政治 + 伦理 + 哲学 + 哲学家本人的生活体验= 人生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哲学家 = 政治家 = 道德家 = 文学家/诗人哲学 + 科学 = 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哲学家 = 自然科学家孔子哲学:以“仁”、“礼”为中心科举制度:读书人醉心于科举,埋头于八股近现代西方人:发扬古希腊崇尚自然、追求知识的传统科学技术:被统治者视为“奇技淫巧”,受到歧视与打击重视: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追究宇宙起源,探索万物本质,分析自然构造寻求物质元素,诘问人生目的重道轻器、重人文轻科学重科学、重认知2.整体性与分析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整体性《易经》:提出了有机整体的初步图式为中国传统思维奠定了基础儒家:把自然人性化道家:把人性自然化1) 整体性思维的特点: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2) 整体的基本范畴:“道”、“气”、“太极”、“理”3) 整体的基本要素:“阴阳”、“五行”、“八卦”整体思维的目标:主客一体实现“尽善尽美”的整体和谐境界整体思维的结构:二元结构——阴阳→中庸、兼顾、联系、对应、对称、对立阴阳鱼太极图:体现整体圆融和会、阴阳互补、和谐平衡、相反相成、相灭相生、互为因果的中国辩证思维方式比较:中国的“元气说” vs. 西方的“原子论”“元气说”—整体性思维方式:横向铺开“原子论”—分析性思维方式:西方思维方式——分析性柏拉图之前:类似中国的“天人合一”整体观柏拉图:首先提出了“主客二分”的思想十五世纪下半叶以后:分门别类,分析解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笛卡儿:开创西方近代哲学,以“主客二分”为原则分析性思维的特点: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现象与本质,分析、研究这个二元世界分析性思维的两个层次:1.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分门别类研究2.以完整而非孤立、变化而非静止、全面而非片面、相对而非绝对的3.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去分析复杂的世界3.意向性与对象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意向性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的中心:“万物皆备于我”把知、情、意融合在一起,其中的主观情感使传统思维带有浓厚的主体意向判断价值标准:以主体意向统摄客观事实,以政治判断统摄真假是非,以道德判断作为价值判断判断学术价值标准:重“经世致用”,重君主的权术和驭民术客体主观化,自然人格化,哲学文学化,政治伦理化重视“治人”与“人治”的政治伦理西方思维方式——对象性以自然为认知对象主客二分,天人对立,划分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界区分自我意识与认识对象将自然作为自身之外的对象来研究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持尊重客观的态度理性主义:把主体作为“旁观者”,对客体进行探究摆脱主体意向而导致客体意识以事实判断统摄价值判断注重真假选择而非伦理规范排除主观因素,强调客观性,使客体客观化以客观和冷静的科学态度对待客观世界4.直觉性与逻辑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直觉性儒、道、佛—孟子:“诚”;老子:“道”;玄学家:“无”;理学家:‘太极”;佛教:“顿悟都靠直觉、灵感、顿悟、领会儒家—孔子:“内省不疚”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论语》:靠直观的自然知识证明道德规范道家—庄子:“道不可言,言而非道”主张以无知无欲无思之心去直觉体悟宇宙本体佛教—禅宗主张“顿悟”:“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西方思维方式——逻辑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创形式逻辑提出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研究论证的三大要素:概念、判断、推理提出两种思维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创立演绎推理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提出整个形式逻辑体系西方中世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经院哲学也未能从根本上否定理性和形式思维的作用从教会的《圣经》出发5.意象性与实证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意象性古代中国人注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设象喻理,取象比类形象思维: 通过自我体认形成心中的意象采用:意象 - 联想 - 想象替代; 概念 - 判断 - 推理的逻辑论证以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集中表现: “立意于象”,“妙象尽意”“微言尽意”,“入理言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西方思维方式——实证性古代希腊人注重:形体,特别是解剖侧重于事物的要素、结构重定形,而非定性手工业发达:工匠传统近代西方实验科学:实证性培根:创立归纳法法国哲学家孔德:创立实证主义奥地利马赫和法国阿芬那留斯:创立第二代实证主义德国哲学家石里克:创立第三代实证主义,即逻辑实证主义6.模糊性与精确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模糊性思维的对象、方法和工具:模糊讲究“设象喻理”、“刻意神似”“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重视直觉体悟疏于分析实证,缺乏逻辑推理描述事物重求其似、其“神”不甚求其真、其实不甚求其精确、清晰往往带有朦胧、粗略、笼统甚至是猜测的成分西方思维方式——精确性古希腊人的传统:注重雕塑这种三维艺术精确性思维的基础:二值逻辑“非此即彼”、“非真即假”基本原则: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重视数学崇尚科学和理性注重思维活动的严格性、明晰性、确定性、规范性注重思维程式的数学化、形式化、公理化、符号化注重语言的逻辑性7.求同性与求异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求同性大一统思想封建社会的一体化政治结构:信仰和观念一元化、一体化、同步化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压制异己的先例“汉代孔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径,古今之通义也”科举考试制度:按统一的八股文格式写同类文章表达同种观念和同类观点以儒家思想为正统,以维护君权专制为核心,以皇帝圣旨为最高权威形成金字塔式的等级特权制度强化一元化的政治结构把不同思想视为异端规范意识、群体意识、集体主义、同一的价值取向、人格标准、行为模式思维方式:求同、排异“超稳定”文化西方思维方式——求异性西方智者:对于自然奥秘充满好奇心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西方思维方式随着科学发展而变化科学与民主氛围:不求一成不变西方思维的批判性:继承、怀疑、批判、挑战、否定、求异忌同,标新立异,开拓创新笛卡儿:“怀疑论”主张思想自由、破除奴性、摆脱束缚个体主义: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喜欢各抒己见思维方式——多元化:多思路、多方向、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方法寻求新的方面、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新办法重视追根穷源: “为什么” - “是什么” - “为什么”...8.后馈性与前瞻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后馈性一体化政治结构和“大一统”思想:唯圣、唯书、唯上、膜拜祖先,崇尚圣人、经典、权威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以经典之学说为信条、以权威之结论为根据喜欢引经据典,“温故而知新”,“言必称三代”嗜好对经书进行训诂、注疏和考据(即所谓“经学”)结果:重视历史,崇拜祖先,尊重经验,推崇传统以托古求认同,以“古已有之”为立论准则以“古纸堆”而非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西方思维方式——前瞻性前瞻性的主要表现:提出许多预测性、前瞻性的理论和学说,如:柏拉图:理想国哥白尼:日心说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德国弗勒希特海姆:未来学9.内向性与外向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内向性内向性的主要原因: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的闭关锁国,一体化的社会政治结构“大一统”的思想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占主导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向性的主要表现:注重内向自求,重“心术”“反求诸己”、“反求自识”、“反身而诚”、“反省内求”“人人可以反求自识,而无事乎向外追索”认为自识本心即可达到自我完善亦即把握了外界事物的本体儒家:在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反省人的社会本质道家: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中反省人的自然本性返回到人自身的致思倾向:内向性的思维方式求稳的心理,好静的性格:“静”、“思”、“悟”、“忍”安分守己、知足忍让、重义轻利满足现状、害怕竞争、怯于突破热衷于“窝里斗”、“内耗”,不求向外进取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西方思维方式——外向性外向性的主要原因: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商业、航海业发达古希腊传统:注重研究自然客体,向外探索自然奥秘文艺复兴时期:个性解放,追求自由近代以来:西方人的地理大发现外向性的主要表现:思维的对象倾向于外界,思维方式开放型海上大扩张,对外侵略、推行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求变的心理,好动的性格:“动”、“变”、“争”、“斗”全球观念,宇宙意识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有何不同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有何不同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打下了独特的基础。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的不同之处。
一、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的对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体性和分析性。
中国人习惯将事物放在整体的背景下考虑,注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这种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人更加注重集体利益,强调团队合作和社会秩序。
相反,西方人更倾向于以个体为中心,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他们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竞争性,追求个人的成功和成就。
二、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理性的冲突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传统价值观的深刻影响。
尊重长辈、敬重权威、注重家庭和谐等是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这种传统价值观使得中国人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追求稳定和安定。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理性的冲突日益凸显。
西方人更加注重个人的利益和自由,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我实现。
他们更倾向于追求个人的快乐和满足,而不是被传统价值观所束缚。
三、长期思考与短期利益的权衡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更加注重长远利益和长期规划。
中国人习惯于从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事物的发展趋势和长期影响。
他们更注重积累财富和稳定发展,追求长期的成功和幸福。
相反,西方人更注重短期利益和眼前的满足。
他们更倾向于追求即时的享受和快乐,更加关注眼前的利益和成果。
四、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对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强调集体主义,注重集体利益和团队合作。
中国人习惯于以集体为重,强调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相反,西方人更注重个人主义,追求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他们更倾向于以个体为中心,追求个人的成功和成就。
五、面子文化与直接沟通的差异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面子文化的影响。
中国人注重面子和尊严,追求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在沟通中,中国人往往会使用间接和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相反,西方人更注重直接沟通和坦诚表达。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引言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和影响力最大的文化之一。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等方面,还反映在人际交往、教育观念、礼仪行为等方面。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文化认知,有效开展国际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方面,以期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一、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根源于历史和文化的不同。
西方哲学以理性和个体为中心,强调逻辑思维、分析和实证研究。
而中国传统哲学则强调和谐、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价值观念。
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价值观念的侧重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体现。
沟通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沟通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
西方文化注重直接表达,追求明确和直截了当的沟通方式。
而中国文化则注重间接表达,尽量避免冲突和尴尬,更倾向于使用含蓄、委婉的语言。
另外,中西方在非语言沟通方面也存在差异,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二、价值观念的差异社会关系的看待方式中西方在对待社会关系的看法上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主义和独立性,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权利。
而中国文化则重视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注重社会和谐以及对家庭和社群的责任。
这种差异体现在对待亲情、友情和礼仪观念上。
时间观念的差异中西方对待时间的观念和态度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更加注重精确计划和时间管理。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注重时间的弹性和灵活性,更重视人际关系,对时间的看法较为宽容。
三、行为习惯的差异社交礼仪的差异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交往方式和礼节习惯上。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空间和个人隐私,注重直接而简洁的交流方式。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注重尊重和面子,在交往中更注重细节和形式的礼仪。
比如,在进餐方面,西方文化注重快速就餐和使用刀叉,而中国文化则倾向于慢慢品味和使用筷子。
教育观念的差异中西方在教育观念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待学习方式和学生发展的态度上。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思维表达方式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思维表达方式
中西方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文化的表象层面,还存在于人们的思维表达方式中。
以下是一些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思维表达方式的例子:
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价值和权利,而中国文化则更注重集体和群体的利益。
因此,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上,西方人更愿意强调自己的个人观点和感受,而中国人则更愿意考虑集体利益和社会影响。
2. 直接与间接表达:西方人的表达方式比较直接和明确,而中国人则更习惯使用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例如,中国人可能会使用隐晦的比喻、暗示或者问候之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西方人则更愿意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
3. 排序与整齐: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习惯于按照等级和序列来组织事物,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注重事物的整齐和规则。
这种差异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上也有所体现,例如,中国人可能更喜欢用“先…后…”的方式来表达事物的顺序,而西方人则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时间序列或者列出一个清单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4. 精确与模糊:西方文化注重精确和细节,而中国文化则更倾向于模糊和含义丰富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上,西方人可能更注重准确的词语和句子结构,而中国人则更讲究意象和含义的丰富性。
以上只是一些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思维表达方式的例子,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比较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比较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东方文化通常倾向于集体主义,强调家族、团队和社区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这种价值观使得东方社会更加注重社会角色和亲密关系,人们往往更愿意为了群体的利益而做出个人牺牲。
例如,中国文化中强调的“和”即是指追求和谐,尊重他人,并在社会中协调相处。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通常更倾向于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主性。
这使得西方社会更加注重个人的自我表达和独立思考,鼓励个人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例如,美国文化中的"个人追求幸福权"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
二、逻辑与直觉在思维方式上,东方文化倾向于强调直觉和感性思维。
东方人可能更加倾向于通过观察和体验来获取知识,并运用类比和隐喻来解决问题。
这种直觉思维在中国传统的典故和寓言中广泛体现。
例如,《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的比喻,用来表达取舍和权衡之道。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注重逻辑和分析思维。
西方人倾向于使用形式逻辑和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重视事实和证据。
这种思维方式在西方科学、法律和哲学的发展中得到体现。
三、时间观念东方和西方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差异。
东方文化往往采用循环性时间观念,强调时间的持续性和周期性。
例如,中国传统的农历和节气系统就是基于天文周期的时间划分。
而西方文化通常采用线性时间观念,强调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不可逆转性。
西方人更注重时间的管理和高效利用,重视未来的规划和目标的实现。
交融与理解尽管存在这些差异,我们应该认识到文化交融对于促进跨文化理解和合作的重要性。
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东西方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
通过理解彼此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沟通、合作和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
例如,在商业领域,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交流误解和冲突。
然而,通过跨文化培训和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思维方式,并找到适合双方的合作模式。
最后,促进东西方的思维交融是推动全球文明进步的关键。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逐渐显现。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本质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如何影响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结果。
我们将首先概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然后深入探讨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具体表现,最后提出如何克服这些差异,促进更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核心要素,如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直观与逻辑、动态与静态等。
我们将强调这些差异如何塑造中西方人在看待世界、解决问题和沟通表达方面的不同倾向。
这些概述将为后续深入分析提供基础,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本质及其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思维方式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平衡。
在处理问题时,中国人往往从整体出发,寻求整体的和谐与稳定。
相比之下,西方思维方式更注重分析性和个体性,强调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解剖,追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中国思维方式具有直觉性和象征性的特点,善于通过直觉和象征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深层意义。
在沟通中,中国人往往采用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而西方思维方式则更注重逻辑性和实证性,强调通过逻辑推理和科学实验来验证和证明自己的观点。
中国思维方式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平衡。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中国人往往采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避免直接冲突和矛盾。
而西方思维方式则更注重个人主义和竞争精神,强调个人的独立和竞争。
这些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人们在沟通中可能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和误解。
例如,西方人在交流中可能更注重直接和明确的表达方式,而中国人则可能更倾向于委婉和含蓄的表达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双方在沟通中产生误解和困惑。
中外思维差异例子
中外思维差异例子
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西方文化更加强调个人主义,重视个人权利和自由。
而东方文化则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强调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比如,在西方,独立自主被视为成熟的标志;而在东方,孝顺父母、维系家庭和谐更为重要。
2. 直线思维与循环思维:
西方思维偏向于直线式的因果关系思考,追求线性发展。
而东方思维则更加循环往复,注重事物的动态平衡。
比如,西方人倾向于制定详细的长期计划;而东方人则更加重视随机应变,顺其自然。
3. 理性主义与人情味:
西方文化崇尚理性主义,重视客观事实和逻辑推理。
而东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人情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
比如,在西方,法律法规被严格执行;而在东方,人情往往可以影响法律的实施。
4. 时间观念差异:
西方人对时间观念较为严格,重视效率和准时。
而东方人对时间相对宽松,更加注重过程和人际关系。
比如,西方人会严格遵守约定时间;而东方人则更加随性,容易推迟或拖延。
5. 冲突处理方式:
在处理冲突时,西方人倾向于直接对抗,通过辩论和谈判解决分歧。
而东方人则更加注重和谐,往往采取迂回或回避的方式来化解矛盾。
比如,西方人在会议上会直言不讳地表达分歧;而东方人则可能会选择私下沟通。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外思维差异例子,实际情况往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中增进理解,消除隔阂。
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异时间:2010-04-13摘要:中西文化发展的源头、过程、结果是不同的,因而形成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
中国人擅长感性直觉思维,西方人擅长理性逻辑思维;中国人强调整体,西方人更注重个体;中国人的思维以道德为标准,西方人的思维则以科学为标准;中国人的思维轨迹是曲线的、圆形的;西方人的思维轨迹则是直线的;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单一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则是多元的。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诸多文化都是相对独立的体系,每一个体系都有其普遍的事实基础,如中国文化、希腊文化、希伯来文化。
在世界诸文化中,只有西方文化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民主制度,并以大起大落、重心不断转移的旋律突飞猛进,成为人类前进的火车头。
在世界诸文化中,只有中国文化数千年来在一个相对不变的宇宙观、政治制度、伦理信条、人生理想中毫不间断地延续下来。
正是中西方人①不同的思维方式,导引出中西方文化发展的不同轨迹,从而使中西方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特征。
在面对世界的时候,中西方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中西方人是按照各自的文化精神、宇宙观来思考和理解这个世界的。
1.感性直觉思维与理性逻辑思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因而是模糊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是理性的、逻辑的,因而是清晰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观是气的宇宙观,气的世界一开始就是模糊的。
《老子》的“道”是混沌未分的,弥漫一切,无所不在。
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惚恍之道。
看来老子的“道”是模糊的。
孔子的“仁”因人而异《,论语》中谈到“仁”的有58章“,仁”字出现105次,而每一次“仁”的内涵都有所不同,足见“仁”的模糊性。
而正是这种文化的模糊性哺育中国人特有的模糊直感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使得我们不能对事物进行严格的定义,不能进行逻辑的推理,更不能检验对错。
因而,这种思维方式是无法走向形式逻辑的,只能走向“悟”和“直感”“,悟”的模糊性就可以任意解释,使你无法推翻它。
中外思维差异例子
中外思维差异例子
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重视个人自由和独立性。
而东方文化则更重视集体主义,强调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例如,在职场上,西方员工更倾向于追求个人成就和发展,而东方员工则更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
2. 时间观念:
西方人通常将时间视为线性的,重视准时和效率。
而东方人则更倾向于将时间视为循环的,对时间安排相对更加宽松。
比如,在商业约会上,西方人很看重准时,而东方人则更容易接受一些迟到。
3. 直接与含蓄:
西方文化倾向于直接、明确的表达方式,而东方文化则更注重含蓄、委婉。
在沟通中,西方人更喜欢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东方人则更倾向于使用隐喻和暗示。
4. 规则与人情:
西方文化强调遵守规则和法律,认为这是公平和有序的基础。
而东方文化则更重视人情关系,有时会在特殊情况下做出弹性处理。
比如,在商业交易中,西方人更看重合同条款,而东方人则更倾向于考虑人际关系。
5. 逻辑思维与整体思维:
西方思维模式较为分析性和逻辑性,注重细节和线性推理。
而东方思维则更加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倾向于从宏观角度把握事物。
例如,在解决问题时,西方人更倾向于分步骤地分析,而东方人则更注重洞察全局。
这些差异源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价值观的不同,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增进跨文化理解和交流。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的例子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的例子
1. 历史观念:中西方对历史的观念存在明显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历史被看作是一种线性进化的过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逐渐发展到现代社会。
而在中国文化中,历史被看作是一种循环的过程,非常重视历史的传承和延续。
2. 社交习惯:中西方社交习惯存在巨大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称呼对方的名字,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使用称谓来表示尊重和亲密程度。
3. 教育观念:中西方教育观念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而在中国文化中,教育重视传统的知识和技能,更注重考试成绩和学生的听从。
4. 时间观念:中西方时间观念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看作是有限且不可逆转的资源,人们通常注重时间管理和效率。
而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被看作是柔性的,相对于人们的关系和具体情况而言。
5. 人际关系:中西方人际关系模式也存在巨大区别。
西方人通常更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强调独立和竞争。
相反,中国文化强调集体、关系和互助,人们更注重家庭、社会和集体的利益。
中西方决策思维差异)
西方的哲学思想强调理性与逻辑, 而东方的哲学思想强调整体与统 一。
中西方决策思维的主要差异
决策目标
西方决策思维注重实现特定目标, 强调结果导向;东方决策思维注 重思维注重数据和事实的 收集与分析,强调实证研究;东 方决策思维注重经验和直觉的运 用,强调主观判断。
强调逻辑
西方决策思维强调逻辑和理性,认为逻辑和理性是决策的基础和前提。
在决策过程中,西方人通常会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方法来评估和比较不同 方案,寻求基于事实和证据的决策。
逻辑性思维在西方决策思维中表现为严谨的思维方式和清晰的决策流程, 重视数据、分析和推理在决策中的作用。
着眼现实
西方决策思维着眼现实,认 为现实是决策的基础和出发
强调经验
中方决策思维注重经验和实践,认为 经验是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决策过程 中,中方会参考过去的经验和案例, 以指导当前和未来的决策。
经验思维有助于避免犯错和降低风险 ,但也可能导致思维僵化和缺乏创新 。
着眼长远
中方决策思维注重长远规划和战略思 考,强调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效益。在 决策过程中,中方会考虑长远目标和 未来发展趋势,以制定相应的战略和 计划。
中西方决策思维差异
目录
• 中西方决策思维概述 • 中方决策思维特点 • 西方决策思维特点 • 中西方决策思维差异的影响 • 如何理解和应对中西方决策思维差异
01
中西方决策思维概述
中西方决策思维定义
西方决策思维
以逻辑分析、实证研究和科学方法为 基础,强调理性和客观性,注重数据 和事实的决策思维方式。
点。
在决策过程中,西方人通常 会根据现实情况和实际需求 来制定方案和策略,寻求解
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现实主义思维在西方决策思 维中表现为务实的态度和行 动方式,重视实践和应用在 决策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差异——思维方式我曾瞧过一则故事:有一所国际公寓闹火灾里面住有犹太人法国人美国人与中国人犹太人急急忙忙先搬出得就是她得保险箱法国人先拖出得就是她得情人美国人则先抱出她得妻子而中国人则先背出得就是她得老母这一趣谈反映了一个事实不同得民族有着自己区别于其她民族得特殊得文化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与情感趣向。
1.伦理型与认知型比较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政治伦理型西方思维方式——科学认知型地理环境半封闭、大陆型地理环境:开放性、海洋经济小农经济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发达代表以儒家为代表得先哲:出于忧患意识,关注政治伦理以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得智者:出于好奇、“惊异”思维中心伦常治道认知自然政治 + 伦理 + 哲学 + 哲学家本人得生活体验= 人生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哲学家 = 政治家 = 道德家 = 文学家/诗人哲学 + 科学 = 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哲学家 = 自然科学家孔子哲学: 以“仁”、“礼”为中心科举制度:读书人醉心于科举,埋头于八股近现代西方人:发扬古希腊崇尚自然、追求知识得传统科学技术:被统治者视为“奇技淫巧”,受到歧视与打击重视: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追究宇宙起源,探索万物本质,分析自然构造寻求物质元素,诘问人生目得重道轻器、重人文轻科学重科学、重认知2.整体性与分析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整体性《易经》:提出了有机整体得初步图式为中国传统思维奠定了基础儒家:把自然人性化道家:把人性自然化1) 整体性思维得特点: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2) 整体得基本范畴:“道”、“气”、“太极”、“理”3) 整体得基本要素:“阴阳”、“五行”、“八卦”整体思维得目标:主客一体实现“尽善尽美”得整体与谐境界整体思维得结构:二元结构——阴阳→中庸、兼顾、联系、对应、对称、对立阴阳鱼太极图:体现整体圆融与会、阴阳互补、与谐平衡、相反相成、相灭相生、互为因果得中国辩证思维方式比较:中国得“元气说” vs、西方得“原子论”“元气说”—整体性思维方式:横向铺开“原子论”—分析性思维方式:西方思维方式——分析性柏拉图之前:类似中国得“天人合一”整体观柏拉图:首先提出了“主客二分”得思想十五世纪下半叶以后:分门别类,分析解剖孤立、静止、片面得观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笛卡儿:开创西方近代哲学,以“主客二分”为原则分析性思维得特点: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现象与本质,分析、研究这个二元世界分析性思维得两个层次:1、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分门别类研究2、以完整而非孤立、变化而非静止、全面而非片面、相对而非绝对得3、矛盾、对立、统一得辩证观点去分析复杂得世界3.意向性与对象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意向性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得中心:“万物皆备于我”把知、情、意融合在一起,其中得主观情感使传统思维带有浓厚得主体意向判断价值标准:以主体意向统摄客观事实,以政治判断统摄真假就是非 ,以道德判断作为价值判断判断学术价值标准:重“经世致用”,重君主得权术与驭民术客体主观化,自然人格化,哲学文学化,政治伦理化重视“治人”与“人治”得政治伦理西方思维方式——对象性以自然为认知对象主客二分,天人对立,划分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界区分自我意识与认识对象将自然作为自身之外得对象来研究西方哲学得本体论:持尊重客观得态度理性主义:把主体作为“旁观者”,对客体进行探究摆脱主体意向而导致客体意识以事实判断统摄价值判断注重真假选择而非伦理规范排除主观因素,强调客观性,使客体客观化以客观与冷静得科学态度对待客观世界4.直觉性与逻辑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直觉性儒、道、佛—孟子:“诚”;老子:“道”;玄学家:“无”;理学家:‘太极”;佛教:“顿悟都靠直觉、灵感、顿悟、领会儒家—孔子:“内省不疚”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论语》:靠直观得自然知识证明道德规范道家—庄子:“道不可言,言而非道”主张以无知无欲无思之心去直觉体悟宇宙本体佛教—禅宗主张“顿悟”:“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西方思维方式——逻辑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创形式逻辑提出形式逻辑得三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研究论证得三大要素:概念、判断、推理提出两种思维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创立演绎推理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提出整个形式逻辑体系西方中世纪时期,占主导地位得经院哲学也未能从根本上否定理性与形式思维得作用从教会得《圣经》出发5.意象性与实证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意象性古代中国人注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设象喻理, 取象比类形象思维: 通过自我体认形成心中得意象采用:意象联想想象替代; 概念判断推理得逻辑论证以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集中表现: “立意于象”,“妙象尽意”“微言尽意”,“入理言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西方思维方式——实证性古代希腊人注重:形体,特别就是解剖侧重于事物得要素、结构重定形,而非定性手工业发达:工匠传统近代西方实验科学:实证性培根:创立归纳法法国哲学家孔德:创立实证主义奥地利马赫与法国阿芬那留斯:创立第二代实证主义德国哲学家石里克:创立第三代实证主义,即逻辑实证主义6.模糊性与精确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模糊性思维得对象、方法与工具:模糊讲究“设象喻理”、“刻意神似”“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重视直觉体悟疏于分析实证,缺乏逻辑推理描述事物重求其似、其“神”不甚求其真、其实不甚求其精确、清晰往往带有朦胧、粗略、笼统甚至就是猜测得成分西方思维方式——精确性古希腊人得传统:注重雕塑这种三维艺术精确性思维得基础:二值逻辑“非此即彼”、“非真即假”基本原则: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重视数学崇尚科学与理性注重思维活动得严格性、明晰性、确定性、规范性注重思维程式得数学化、形式化、公理化、符号化注重语言得逻辑性7.求同性与求异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求同性大一统思想封建社会得一体化政治结构:信仰与观念一元化、一体化、同步化秦始皇得“焚书坑儒”:压制异己得先例“汉代孔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径,古今之通义也”科举考试制度:按统一得八股文格式写同类文章表达同种观念与同类观点以儒家思想为正统,以维护君权专制为核心,以皇帝圣旨为最高权威形成金字塔式得等级特权制度强化一元化得政治结构把不同思想视为异端规范意识、群体意识、集体主义、同一得价值取向、人格标准、行为模式思维方式:求同、排异“超稳定”文化西方思维方式——求异性西方智者:对于自然奥秘充满好奇心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西方思维方式随着科学发展而变化科学与民主氛围:不求一成不变西方思维得批判性:继承、怀疑、批判、挑战、否定、求异忌同,标新立异,开拓创新笛卡儿:“怀疑论”主张思想自由、破除奴性、摆脱束缚个体主义: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喜欢各抒己见思维方式——多元化:多思路、多方向、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方法寻求新得方面、新得途径、解决问题得新办法重视追根穷源: “为什么”“就是什么”“为什么”、、、8.后馈性与前瞻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后馈性一体化政治结构与“大一统”思想:唯圣、唯书、唯上、膜拜祖先,崇尚圣人、经典、权威以圣人之就是非为就是非、以经典之学说为信条、以权威之结论为根据喜欢引经据典,“温故而知新”,“言必称三代”嗜好对经书进行训诂、注疏与考据(即所谓“经学”)结果:重视历史,崇拜祖先,尊重经验,推崇传统以托古求认同,以“古已有之”为立论准则以“古纸堆”而非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西方思维方式——前瞻性前瞻性得主要表现:提出许多预测性、前瞻性得理论与学说,如:柏拉图:理想国哥白尼:日心说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圣西门、傅立叶与欧文: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德国弗勒希特海姆:未来学9.内向性与外向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内向性内向性得主要原因:半封闭得大陆型地理环境,自给自足得小农经济,长期得闭关锁国,一体化得社会政治结构“大一统”得思想以儒家为代表得思想占主导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向性得主要表现:注重内向自求,重“心术”“反求诸己”、“反求自识”、“反身而诚”、“反省内求”“人人可以反求自识,而无事乎向外追索”认为自识本心即可达到自我完善亦即把握了外界事物得本体儒家:在人与社会得统一中反省人得社会本质道家:在人与自然得统一中反省人得自然本性返回到人自身得致思倾向:内向性得思维方式求稳得心理,好静得性格:“静”、“思”、“悟”、“忍”安分守己、知足忍让、重义轻利满足现状、害怕竞争、怯于突破热衷于“窝里斗”、“内耗”,不求向外进取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西方思维方式——外向性外向性得主要原因:开放得海洋型地理环境,商业、航海业发达古希腊传统:注重研究自然客体,向外探索自然奥秘文艺复兴时期:个性解放,追求自由近代以来:西方人得地理大发现外向性得主要表现:思维得对象倾向于外界,思维方式开放型海上大扩张,对外侵略、推行殖民主义与霸权主义求变得心理,好动得性格:“动”、“变”、“争”、“斗”全球观念,宇宙意识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0.归纳型与演绎型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得归纳与演绎中国得归纳:“圣言式”、“语录式”、“格言体”中医得阴阳说、经络说,望闻问切,神农尝百草”,比较:西医得生理学、解剖学北魏贾思勰得农业名著《齐民要术》北宋沈括得科技名著《梦溪笔谈》明朝李时珍得药学名著《本草纲目》明朝宋应星得农业、手工业技术名著《天工开物》中国得演绎:“唯圣”、“唯书”、“唯上”得演绎西方思维方式得演绎与归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强调演绎法培根:强调归纳法笛卡儿、莱布尼兹为代表得理性主义:强调演绎法归纳法与演绎法得关系:互相补充,交替并用,辩证统一归纳为演绎提供前提演绎为归纳提供观念指导归纳法:从无限或有限得面走向有限得点,点与点之间就是并列关系,彼此相对独立,难以凑成一个体系中国人善于将一本书归纳成一句话西方人善于将一句话演绎成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