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之与球有关的高考试题(新)

立体几何之与球有关的高考试题(新)
立体几何之与球有关的高考试题(新)

立体几何分类复习

一、球的相关知识

考试核心:方法主要是“补体”和“找球心”

1.长方体、正方体的外接球其体对角线长为该球的直径.

2.正方体的内切球其棱长为球的直径.

3.正三棱锥的外接球中要注意正三棱锥的顶点、球心及底面正三角形中心共线.4.正四面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半径之比为3∶1.

5.性质的应用

2

2

2

1

2r

R

OO

d-

=

=,构造直角三角形建立三者之间的关系。

1.(2015高考新课标2,理9)已知A,B是球O的球面上两点,∠AOB=90,C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O-ABC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的表面积为( )

A.36π B.64π C.144π D.256π

参考答案

2.

3.

4.

类型一:有公共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借助余弦定理求球心角。(两题互换条件形成不同的题) 1.如图球O 的半径为2,圆1O 是一小圆,1

2OO =A 、B 是圆1O 上两点,若A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

23

π

,则1AO B ∠= . 2.如图球O 的半径为2,圆1O 是一小圆,1

2OO ,A 、B 是圆1O 上两点,若1AO B ∠=2

π

,则A,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 (2009年文科)

类型二:球内接多面体,利用圆内接多边形的性质求出小圆半径,通常用到余弦定理求余弦值,通过余弦值再利用正弦定理得到小圆半径

r C

c

2sin =,从而解决问题。 3. 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12AB AC AA ===, 120BAC ∠=?,

则此球的表面积等于 。

4.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内接于半径为2的球,若,A B 两点的球面距离为π,则正三棱柱的体积为 .

5.12.已知球的直径SC =4,A ,B 是该球球面上的两点,AB =3, 30=∠=∠BSC ASC ,则棱锥S

—ABC 的体积为

A .33

B .32

C .3

D .1

6.(11)已知,,,S A B C 是球O 表面上的点,SA ABC ⊥平面,AB BC ⊥,1SA AB ==,

2BC =则球O 表面积等于

(A )4π (B )3π (C )2π (D )π

类型三:通过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之间的平面的转化,构造勾股定理处理问题。

7.15.设OA 是球O 的半径,M 是OA 的中点,过M 且与OA 成45°角的平面截球O 的表面得到圆

C 。若圆C 的面积等于

74

π

,则球O 的表面积等于 .(2009年文科)

8.已知平面α截一球面得圆M ,过圆心M 且与α成二面角的平面β截该球面得圆N.若该球面的半径为4,圆M 的面积为4π,则圆N 的面积为

(A)7π (B)9π (C)11π (D)13π

9.(5)如果把地球看成一个球体,则地球上的北纬0

60纬线长和赤道长的比值为

(A )0.8 (B )0.75 (C )0.5 (D )0.25

类型四:球内接多面体的相关元素之间的联系。

10.圆柱形容器内部盛有高度为8 cm 的水,若放入三个相同的球(球的半径与圆

柱的底面半径相同)后,水恰好淹没最上面的球(如图所示),则球的半径是 cm .(2010年理科) 11.16.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顶点均在同一个球面上,11AB AA ==,

2BC =,则A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 .

12.体积为8的一个正方体,其全面积与球O 的表面积相等,则球O 的体积等于 .

13.已知两个圆锥有公共底面,且两圆锥的顶点和底面的圆周都在同一个球

面上.若圆锥底面面积是这个球面面积的

3

16

,则这两个圆锥中,体积较小者的高与体积较大者的高的比值为_______.

14.如图,半径为R 的球O 中有一内接圆柱.当圆柱的侧面积最大是,求的表面积与改圆柱的侧面积之差是 .

类型五:平面几何性质在球中的综合应用。

15.已知球O 的半径为4,圆M 与圆N 为该球的两个小圆,AB 为圆M 与圆N 的公共弦,

4AB =.若3OM ON ==,则两圆圆心的距离MN = .

类型六:性质的简单应用。

16.已知OA 为球O 的半径,过OA 的中点M 且垂直于OA 的平面截球面得到圆M ,若圆M 的面积为3π,则球O 的表面积等于______ _______.

17.(15)已知矩形ABCD 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 的球面上,且6,23AB BC ==,则棱锥O ABCD -的体积为 。

18.(9)高为2

4

的四棱锥S-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S 、A 、B 、C 、D 均在半径为1的同一球面上,则底面ABCD 的中心与顶点S 之间的距离为 (2011年理科)

(A )

2 (B )

2 (C)1 (D)

2

参考答案:3、欲求球的表面积,归根结底求球半径R ,与R 相关的是重要性质2

22d r R +=。

∵AA 1=2, ∴12

1121==

==AA OO OO d 。 现将问题转化到⊙O 2的半径之上。

因为△ABC 是⊙O 2的内接三角形,又知AB=AC=2,∠BAC=120°,三角形可解。 由余弦定理有32444cos 222=++=∠??-+=BAC AC AB AC AB BC ,

由正弦定理有

2sin 22sin =∠=?=∠BAC

BC

r r BAC BC

∴2

R 4、8 5 与R 于是8 D 9、 15、析:又∵∠ 解得16、16π 17、24 18、C

二、二面角的求法:

1、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且90BAP CDP ∠=∠=.

(1)证明:平面PAB ⊥平面PAD ;

(2)若PA =PD =AB =DC ,90APD ∠=,求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

2、如图,在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A ⊥平面ABCD ,且2AB AD ==,

13AA =,120BAD ∠=.

(1)求异面直线1A B 与1AC 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二面角1B A D A --的正弦值。

1、(1)由已知90BAP CDP ∠=∠=,得AB AP ⊥,CD PD ⊥

由于//AB CD ,故AB PD ⊥, 从而AB ⊥平面PAD 又AB ?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 ⊥平面PAD (2)在平面PAD 内作PF AD ⊥,垂足为F

由(1)可知,AB ⊥平面PAD ,故AB PF ⊥, 可得PF ⊥平面ABCD

以F 为坐标原点,F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AB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F xyz -

由(1)及已知可得2222

(

,0,0),(0,0,),(,1,0),(,1,0)2222

A P

B

C - 所以2222(,1,),(2,0,0),(,0,),(0,1,0)2222

PC CB PA AB =-

-==-= 设(,,)n x y z =是平面PCB 的法向量,则

0,0

n PC n CB ??=???=??即220,

22

0x y z y ?-+-=???=?

可取(0,1,2)n =--

设(,,)m x y z =是平面PAB 的法向量,则

0,0m PA m AB ??=???=??即220,22

x z y ?-=???=?

可取(1,0,1)m =

则3

cos ,||||3

n m n m n m ?<>=

=-

所以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

3

-

2、22.解:在平面ABCD 内,过点A 作AE AD ⊥,交BC

于点E

因为1AA ⊥平面ABCD , 所以11,AA AE AA AD ⊥⊥

如图,以1{,,}AE AD AA 为正交基底,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

因为12,120AB AD AA BAD ===∠=,

则()11(3,1

,3),(3,1A B AC =--=11

11||||

A B AC

3)(3,1,3)1

77

=-

B 与1A

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的一个法向量为(3,0,0)AE =1又1(3,1

,3),(3,3,0),A B BD =--=-10,0,m A B m BD ==??即330

x y -+=??不妨取3x =,则所以(3,3,2)m =为平面1BA D 的一个法向量, 从而(3,0,0)(3,3,2)3

cos ,4||||34

AE m AE m AE m <>=

==?

设二面角1B A D A --的大小为θ,则3|cos |4

θ= 因为[0,]θπ∈,所以sin 4

θ==

因此二面角1B A D A --的正弦值为

4

1.函数()f x 在(,)-∞+∞单调递减,且为奇函数.若(11)f =-,则满足21()1x f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2,2]-

B .[1,1]-

C .[0,4]

D .[1,3]

1、D

立体几何高考真题专项练习2019

立体几何高考真题专项练习2019 1.(2018)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BC=2,PA=PB=PC=AC=4,O为AC 的中点. (1)证明:PO⊥平面ABC; (2)若点M在棱BC上,且MC=2MB,求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 2.(2017)如图,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AB=BC=AD,∠BAD=∠ABC=90°. (1)证明:直线BC∥平面PAD; (2)若△PCD面积为2,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

3.(2016)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E、F分别在AD,CD上,AE=CF,EF交BD于点H,将△DEF沿EF折到△D′EF的位置. (Ⅰ)证明:AC⊥HD′; (Ⅱ)若AB=5,AC=6,AE=,OD′=2,求五棱锥D′﹣ABCFE体积. 4.(2015)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6,BC=10,AA1=8,点E,F 分别在A1B1,D1C1上,A1E=D1F=4.过E,F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 (Ⅰ)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出画法和理由) (Ⅱ)求平面α把该长方体分成的两部分体积的比值.

5.(2014)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 为PD的中点. (Ⅰ)证明:PB∥平面AEC; (Ⅱ)设AP=1,AD=,三棱锥P﹣ABD的体积V=,求A到平面PBC的距离. 6.(2013)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是AB,BB1的中点(Ⅰ)证明:BC1∥平面A1CD; (Ⅱ)AA1=AC=CB=2,AB=,求三棱锥C﹣A1DE的体积. 7.(2012)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底面,∠ACB=90°,AC=BC=

近五年高考数学(理科)立体几何题目汇总

高考真题集锦(立体几何部分) 1.(2016.理1)如图是由圆柱和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 20π B24π C28π D.32π 2. βα,是两个平面,m,n 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 (1)如果m ⊥n,m ⊥α,n ∥β,那么βα⊥; (2)如果m ⊥α,n ∥α,那么m ⊥n. (3)如果αβα?m ,∥那么m ∥β。 (4)如果m ∥n,βα∥,那么m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___________ 3.(2016年理1)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互相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π328,则它的表面积是 A 17π B.18π C.20π D.28π 4.平面α过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的顶点A ,α//平面11D CB ,?α平面ABCD =m , ?α平面11A ABB =n,则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23 B.22 C.33 D.3 1 5.(2016年理1)如图,在以A,B,C,D,E,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2FD ,∠AFD=90°,且二面角D-AF-E 与二面角C-BE-F 都是60° .(12分) (Ⅰ)证明:平面ABEF ⊥平面EFDC ; (Ⅱ)求二面角E-BC-A 的余弦值.

6. (2015年理1)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取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 )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三视图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16+20π,则r=( ) A.1 B.2 C.7 D.8 7.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C=120°,E,F 是平面ABCD 同一侧的亮点,BE ⊥平面ABCD,DF ⊥平面ABCD,BE=2DF,AE ⊥EC. (1) 证明:平面AEC ⊥平面AFC; (2) 求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 8.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下图,则截取部分体积和剩余 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9.如图,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AB = 16,BC = 10,AA1 = 8,点E ,F 分别在1111C D B A , 上,411==F D E A ,过点E,F 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 (1)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 (2)求直线AF 与平面α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10.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AB=5,AC=6,点E,F 分别在AD,CD 上,AE=CF=45 ,EF 交BD 于点H.将△DEF 沿EF 折到△DEF 的位置,OD ’=10 (1)证明:D ’H ⊥平面ABCD (2)求二面角B-D ’A-C 的正弦值

(完整版)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历年高考题(2011年-2017年)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高考题 1.(2012年7)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 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A )6 (B )9 (C )12 (D )18 2.(2012年8)平面α截球O 的球面所得圆的半径为1,球心O 到平面α的距离为2,则此球的体积为 (A )6π (B )43π (C )46π (D )63π 3.(2013年1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16+8π B .8+8π C .16+16π D .8+16π 4.(2013年15)已知H 是球O 的直径AB 上一点,AH ∶HB =1∶2,AB ⊥平面α,H 为垂足,α截球O 所得截面的面积为π,则球O 的表面积为______. 5.(2014年8)如图,网格纸的各小格都是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 事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 A.三棱锥 B.三棱柱 C.四棱锥 D.四棱柱 6.(2014年10)正四棱锥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棱锥的高为4, 底面边长为2,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A.81π4 B .16π C .9π D.27π4 7.(2015年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位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有( ) (A )14斛 (B )22斛 (C )36斛 (D )66斛 8.(2015年11)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 )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的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620π+,则r =( ) (A )1 (B )2 (C )4 (D )8 9(2016年7)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 圆及每个圆中两条互相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28π 3 , 则它的表面积是 (A )17π (B )18π (C )20π (D )28π 10(2016年11)平面α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11//CB D α平面, ABCD m α=I 平面,11ABB A n α=I 平面,则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32 (B )22 (C )33 (D )1 3 11.(2017年6)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 ,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 ,Q 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接AB 与平面MNQ 不平行的是 12.(2017年16)已知三棱锥S-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SC 是球O 的直径。若平面SCA ⊥平面SCB ,SA =AC ,SB =BC ,三棱锥S-ABC 的体积为9,则球O 的表面积为________。

体育运动与高考试题

与体育运动有关的高考试题 理科《考试说明》物理部分明确指出:“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这说明理论联系实际将是物理高考题的显著特点。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及物质基本结构的学说。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各种自然现象所蕴含的科学道理,因此“回归自然,回归社会,回归生活”是物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而高考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为了让物理教学返璞归真。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取材于社会,取材于生产,取材于生活,源于自然现象的各种试题比比皆是。其中体育运动成了物理高考命题取材的重点,涉及各种体育比赛的试题层出不穷。 一、短跑比赛 例1.(2010·新课标·24)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 和200m 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 和l9.30s.假定他在100m 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 ,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 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 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 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析:(1)加速所用时间t 和达到的最大速率v , 100)15.069.9(20=--++t v t v ,200)15.030.19(%962 0=--++t v t v 联立解得:s t 29.1=,s m v /24.11=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 , at v =,解得:2/71.8s m a = 二、接力比赛 例2.(07全国卷Ⅰ23)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0S =13.5m 处作了标记,并以v =9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 =20 m .求: (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立体几何(高考真题)专题

立体几何(高考真题+模拟新题)专题训练 1、[2011·四川卷]l 1,l 2,l 3是空间三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l 1⊥l 2,l 2⊥l 3?l 1∥l 3 B .l 1⊥l 2,l 2∥l 3?l 1⊥l 3 C .l 1∥l 2∥l 3?l 1,l 2,l 3共面 D .l 1,l 2,l 3共点?l 1,l 2,l 3共面 2、[2011·南京质检]平面α∥平面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 .存在一条直线a ,a ∥α,a ∥β B .存在一条直线a ,a ?α,a ∥β C .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 、b ,a ?α,b ?β,a ∥β,b ∥α D .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 、b ,a ?α,b ?β,a ∥β,b ∥α 3、[2011·北京崇文一模] 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为 ( ) A .若α⊥γ,β⊥γ,则α∥β B .若m ∥α,m ∥β,则α∥β C .若m ∥α,n ∥α,则m ∥n D .若m ⊥α,n ⊥α,则m ∥n 4、[2011·宁波二模]已知a ,β表示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a ,b 表示一对异面直线,则a ⊥b 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 .a ∥α,b ⊥β B .a ∥α,b ∥β C .a ⊥α,b ∥β D .a ⊥α,b ⊥β 5、[2011·泸州二诊] 如图K40-4,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1.若二面角C -AB -C 1的大小为60°,则点C 到平面C 1AB 的距离为( ) A.34 B.12 C.3 2 D .1 6、[2011·大连一模]已知三棱锥底面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侧棱长均为2,则侧棱与底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32 B.12 C.33 D.36 7、 [2011·深圳调研] 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各棱长相等,侧棱垂直于底面,点D 是侧面BB 1C 1C 的中心,则AD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大小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8、 [2011·沈阳模拟] 设A ,B ,C ,D 是空间不共面的四个点,且满足AB →·AC →=0,AD →·AC → =0,AD →·AB →=0,则△BCD 的形状是( ) A .钝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9、大纲理数11.G8[2011·全国卷]已知平面α截一球面得圆M ,过圆心M 且与α成60°二面角的平面β截该球面得圆N .若该球面的半径为4,圆M 的面积为4π,则圆N 的面积为( ) A .7π B .9π C .11π D .13π 10、大纲文数12.G8[2011·全国卷] 已知平面α截一球面得圆M ,过圆心M 且与α成60°二面角的平面β截该球面得圆N .若该球面的半径为4,圆M 的面积为4π,则圆N 的面积为( ) A .7π B .9π C .11π D .13π 11、课标文数7.G8[2011·湖北卷] 设球的体积为V 1,它的内接正方体的体积为V 2,下列说法中最合适的是( ) A .V 1比V 2大约多一半 B .V 1比V 2大约多两倍半 C .V 1比V 2大约多一倍 D .V 1比V 2大约多一倍半 12、大纲理数6.G5、G11[2011·全国卷]已知直二面角α-l -β,点A ∈α,AC ⊥l ,C 为垂足.点B ∈β,BD ⊥l ,D 为垂足.若AB =2,AC =BD =1,则D 到平面ABC 的距离等于( ) A.23 B.33 C.6 3 D .1 12、[2011·全国卷] 已知直二面角α-l -β,点A ∈α,AC ⊥l ,C 为垂足,点B ∈β,BD ⊥l ,D 为垂足.若AB =2,AC =BD =1,则CD =( ) A .2 B. 3 C. 2 D .1 13、课标理数4.G5[2011·浙江卷] 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B .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C .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 ,那么l ⊥平面γ D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14、大纲理数6.G5、G11[2011·全国卷]已知直二面角α-l -β,点A ∈α,AC ⊥l ,C 为垂足.点B ∈β,BD ⊥l ,D 为垂足.若AB =2,AC =BD =1,则D 到平面ABC 的距离等于( ) A.23 B.33 C.6 3 D .1 15、大纲理数9.G11[2011·重庆卷] 高为2 4 的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 S 、A 、B 、C 、D 均在半径为1的同一球面上,则底面ABCD 的中心与顶点S 之间的距离为( ) A.24 B.2 2C .1 D. 2 16、大纲理数16.G11[2011·全国卷]已知点E 、F 分别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BB 1、CC 1 上,且B 1E =2EB ,CF =2FC 1,则面AEF 与面ABC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等于________. 17、课标理数12.G8[2011·辽宁卷] 已知球的直径SC =4,A ,B 是该球球面上的两点,AB =3,∠ASC =∠BSC =30°,则棱锥S -ABC 的体积为( ) A .3 3 B .2 3 C. 3 D .1 18、课标理数15.G8[2011·课标全国卷] 已知矩形ABCD 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 的球面上,且AB =6,B C =23,则棱锥O -ABC D 的体积为________. 18、大纲文数15.G8[2011·四川卷] 如图1-3,半径为4的球O 中有一内接圆柱.当圆柱的侧面积最大时,球的表面积与该圆柱的侧面积之差是________. 4 19、[2011·北京卷] 如图,在四面体P ABC 中,PC ⊥AB ,P A ⊥BC ,点D ,E ,F ,G 别是棱AP ,AC ,BC ,PB 的中点. (1)求证:DE ∥平面BCP ; (2)求证:四边形DEFG 为矩形; (3)是否存在点Q ,到四面体P ABC 六条棱的中点的距离相等?说明理由. 20、[2011·北京卷] 如图1-6,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平面ABCD ,底面ABCD 是菱形,AB =2,∠BAD =60°.

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汇编(含答案):立体几何-小题

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汇编(含答案):立体几何-小题

(新课标1)(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为 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度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斛的米约有() A.14斛 B.22斛 C.36斛 D.66斛 【答案】B 考点:圆锥的体积公式 (新课标1)(9)已知A,B是球O的球面上两点,∠AOB=90,C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O-ABC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的表面积为A.36π B.64π C.144π D.256π 【答案】C

试题分析:因为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是 直线且mα?.若“mβ∥”,则平面、 αβ可能相交 也可能平行,不能推出// αβ, αβ,反过来若// mα ?,则有mβ∥,则“mβ∥”是“αβ∥”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考点:1.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充要条件. (福建)7.若,l 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m垂直于平面α,则“l m⊥”是“//lα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 考点:空间直线和平面、直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湖南)10.某工件的三视图如图3所示,现将该工件通过切割,加工成一个体积尽可能大的长方体新工件,并使新工件的一个面落在原工件的一个面内,则原工件材料的利用率为(材料利用

历年全国理科数学高考试题立体几何部分精选(含答案)

(一) 1.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 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俯视图可以为 2.已知矩形ABCD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的球面上,且6,23 ==,则棱锥 AB BC -的体积为。 O ABCD 3.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 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 (Ⅰ)证明:PA⊥BD; (Ⅱ)若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 `

} (一) 2.83 3. 解:(Ⅰ)因为60,2DAB AB AD ∠=?=, 由余弦定理得3BD AD = 从而BD 2+AD 2= AB 2,故BD ⊥AD 又PD ⊥底面ABCD ,可得BD ⊥PD 所以BD ⊥平面PAD. 故 PA ⊥BD (Ⅱ)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AD 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 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 ()1,0,0A ,()03,0B ,,() 1,3,0C -,()0,0,1P 。 (1,3,0),(0,3,1),(1,0,0)AB PB BC =-=-=- < 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x ,y ,z ),则0, 0, {n AB n PB ?=?= 即 3030 x y y z -+=-= 因此可取n=(3,1,3) 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m ,则 m 0,m 0, { PB BC ?=?= 可取m=(0,-1,3-) 27 cos ,727 m n = =- 故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为 27 7 - <

(二) 1. 正方体ABCD-1111A B C D 中,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23 B 33 C 2 3 D 63 2. 已知圆O 的半径为1,PA 、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 、B 为俩切点,那么PA PB ?的最小值为 (A) 42-+ (B)32-+ (C) 422-+ (D)322-+ \ 3. 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 、B 、C 、D 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A) 23 (B)43 (C) 23 (D) 83 4. 如图,四棱锥S-ABCD 中,SD ⊥底面ABCD ,AB ⊥⊥(Ⅰ)证明:SE=2EB ; (Ⅱ)求二面角A-DE-C 的大小 . 《

体育测验试题大全

体育测验试题大全

————————————————————————————————作者:————————————————————————————————日期:

三、判断题 试题1 2、学生身体的匀称度是通过身高标准体重来评价的。(√) 3、体育教学中的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性的球类游戏。(√) 5、台阶试验,主要用以测定心血管系统功能,也可以间接推断机体的耐力。(√) 6、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身高、体重、肺活量等都属于身体形态项目。(ⅹ) 7、排球比赛发球时可以在球场端线后任意一点进行。(√) 8、分腿腾越练习时,保护人应站在跳箱前方。(ⅹ)两侧 10、田径项目比赛中,竞赛项目的距离应从某起点线后沿至终点线的后沿。(√) 11.根据科学研究,糖是你运动时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12.测量安静时脉搏一般在安排在上午比较好,年龄越小,脉搏越慢。(×)13.田径比赛规则规定,对第一次起跑犯规的运动员应给予警告,之后的每次起跑犯规的运动员均应取消该项目的比赛资格。(ⅹ) 14.排球规则规定,替补队员每局只能一场比赛一次,替补开始上场阵容的队员。而且他只能由被他替换下场的队员来替换。(√) 16、现阶段初中阶段每周每班应安排3节体育课。(√) 1-4年级 4节 5-9年级3节 17、追逐跑是发展学生灵敏素质的有效方法。(ⅹ) 18、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将在秦皇岛举行。(ⅹ)大连 19、跨越式跳高助跑倒数三步的比例是大、中、小。(ⅹ)小、中、大正数3步,大中小 20、人体速度素质发展最快的敏感期10-13岁。(√) 22.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 24.人体每天消耗的能量来自营养素,营养素包括糖、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26.田径运动径赛中,判定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名次顺序是以运动员躯干的任何部分触及终点后沿垂直面的先后为准。(×)以运动员躯干的任何部分到达终点线内沿垂直面的先后为准 试题2 29.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由美国麻省奈·史密斯在1891年发明的。(√) 30.足球比赛中罚间接任意球可以直接射门得分。(√) 31、新课程《体育与健康》体现了实用性、活动性、兴趣性和时代性特点,突出了课程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增强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性质。(√) 32、科学的身体锻炼可以促进人体形态、机能的发育,运动能力的提高,适应环境抵抗疾病能力的增强。(√) 33、行进间队列练习中向右转走的预令和动令都落在左脚上。 ( × ) 34、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35、正确的坐、立、行姿势是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 36、双手体前向前抛实心球的动作方法是两脚前后开立,两腿弯曲,上体稍前屈,两手持球。然后两腿用力蹬伸,上体抬起,两臂用力由后向前上方抛出。 ( × ) 37、篮球比赛中持球队员身体某部位接触端线或边线均判出界。 ( √ ) 38、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以高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 × ) 41、支撑摆动要求以肩为轴,脚向远伸,髋向远送,身体伸直。(√) 42、直腿后滚翻的保护与帮助是保护者单(双)手提拉练习者臀部(腰部与髋两侧),帮助推

高考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理

1.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D ⊥底面 ABCD ,2AD =,2DC SD ==,点M 在侧棱SC 上, ∠ABM=60 。 (I )证明:M 是侧棱SC 的中点; ()II 求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 2.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AC ,D 、E 分别为AA 1、B 1C 的中点,DE ⊥平面BCC 1(Ⅰ)证明:AB =AC (Ⅱ)设二面角A -BD -C 为60°,求B 1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的大小 3.如图,DC ⊥平面ABC ,//EB DC ,22AC BC EB DC ====,120ACB ∠=,,P Q 分别为,AE AB 的中点.(I )证明://PQ 平面ACD ; (II )求 AD 与平面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 4.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 PD ABCD ⊥底面,点E 在棱PB 上.(Ⅰ)求证:平面AEC PDB ⊥平面;(Ⅱ)当2PD AB =且E 为PB 的中 点 时,求AE 与平面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 5.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 PA ⊥平面ABCD ,4PA AD ==,2AB =.以BD 的中点O 为球心、BD 为直径的球面交PD 于点M . B C D E O A P B M

(1)求证:平面ABM ⊥平面PCD ; (2)求直线PC 与平面ABM 所成的角; (3)求点O 到平面ABM 的距离. 6.如图,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AB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AB AE FA FE AEF ?==∠=(I )求证:EF BCE ⊥平面; (II )设线段CD 、AE 的中点分别为P 、M ,求证: PM ∥BCE 平面 (III )求二面角F BD A --的大小。 7.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SD ⊥平面ABCD ,SD =AD =a ,点E 是SD 上的点,且DE =λa (0<λ≦1). (Ⅰ)求证:对任意的λ∈(0、1), 都有AC ⊥BE : (Ⅱ)若二面角C -AE -D 的大小为600C ,求λ的值。 8.如图3,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 =4, 17AA =,点D 是BC 的中点,点E 在AC 上,且DE ⊥1A E .(Ⅰ)证明:平面1A DE ⊥平面 11ACC A ;(Ⅱ)求直线AD 和平面1A DE 所成角的正弦值。 9.如图,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AB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AB AE FA FE AEF ?==∠= (I )求证:EF BCE ⊥平面;

全国高考理科数学:立体几何

2013年国理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立体几何 一、选择题 1 .(2013年新课标1(理))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8cm 将一个 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cm 如果不计容器的 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 A 2 .(2013年普通等学校招生统一试广东省数学(理)卷(纯WORD 版))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 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αβ⊥m α?n β?则m n ⊥ B .若//αβm α?n β?则//m n C .若m n ⊥m α?n β?则αβ⊥ D .若m α⊥//m n //n β则αβ⊥ 3 .(2013年上海市春季数学试卷(含答案))若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1:4则这两个球的体积 之比为( ) A .1:2 B .1:4 C .1:8 D .1:16 4 .(2013年普通等学校招生统一试大纲版数学(理)WORD 版含答案(已校对))已知正四棱柱 1111ABCD A B C D -12AA AB =则CD 与平面1BDC 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 A 5 .(2013年新课标1(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 A .168π+ B .88π+ C .1616π+ D .816π+ 6 .(2013年湖北卷(理))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从上到下由四个简单几何 体组成其体积分别记为1V 2V 3V 4V 上面两个简单几何体均为旋转体下面两个简单几何体均为多面体则有( ) A .1243V V V V <<< B .1324V V V V <<< C .2134V V V V <<< D .2314V V V V <<< 7 .(2013年湖南卷(理))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则该正 方体的正视图的面积不可能...等于( ) A .1 B 8 .(2013年普通等学校招生统一试广东省数学(理)卷(纯WORD 版))某四棱台的三视图如 图所示则该四棱台的体积是

历年江苏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真题汇编含详解

历年江苏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真题汇编(含详解) (2008年第16题) 在四面体ABCD 中, CB =CD ,AD ⊥BD ,且E 、F 分别是AB 、BD 的中点, 求证:(1)直线EF ∥平面ACD (2)平面EFC ⊥平面BCD 证明:(1) ? ??? ?E ,F 分别为AB ,BD 的中点?EF ∥AD 且AD ?平面ACD ,EF ?平面ACD ?直线EF ∥平面ACD (2)??????? ?? ?CB =CD F 是BD 的中点 ? CF ⊥BD ? ??? ?AD ⊥BD EF ∥AD ? EF ⊥BD ?直线BD ⊥平面EFC 又BD ?平面BCD , 所以平面EFC ⊥平面BCD (2009年第16题)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E ,F 分别是A 1B ,A 1C 的中点,点D 在B 1C 1上, A 1D ⊥ B 1 C . 求证:(1)EF ∥平面ABC (2)平面A 1FD ⊥平面BB 1C 1C 证明:(1)由E ,F 分别是A 1B ,A 1C 的中点知EF ∥BC , 因为EF ?平面ABC ,BC ?平面ABC ,所以EF ∥平面ABC (2)由三棱柱ABC —A 1B 1C 1为直三棱柱知CC 1⊥平面A 1B 1C 1, 又A 1D ?平面A 1B 1C 1,故CC 1⊥A 1D , 又因为A 1D ⊥B 1C ,CC 1∩B 1C =C , CC 1、B 1C ?平面BB 1C 1C 故A 1D ⊥平面BB 1C 1C ,又A 1D ?平面A 1FD , 故平面A 1FD ⊥平面BB 1C 1C (2010年第16题)

2018年高考数学空间几何高考真题

2017年高考数学空间几何高考真题 ?选择题(共9小题) 1 ?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 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 N, Q为所在 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 2. 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 则该圆柱的体积为() A. n B. C. D. 3. 在正方体ABCD- A i B i CD i中,E为棱CD的中点,贝U( ) A. A i E± DC i B. A i E丄BD C A i E丄BG D. A i E丄AC 4. 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A. 60 B. 30 C. 20 D . i0 侧〔左)视圄 C

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 ),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 2) 是( ) 6?如图,已知正四面体 D -ABC (所有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P 、Q 、R 分别为 AB 、BC CA 上的点,AP=PB ==2,分别记二面角 D- PR- Q , D- PQ- R, D - A .产 aV B B. aV 产 B C ? a< Y D. p< 产 a 7. 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 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 90 n B. 63 n C. 42 n D . 36 n 1 .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 D . +3 +1

4 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 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 ) A . 10 B. 12 C. 14 D . 16 2. 已知直三棱柱 ABC- A 1B 1C 1中,/ ABC=120, AB=2, BC=CC=1,则异面直线 AB 1与BG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 B. C. 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8. 已知三棱锥S-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0的球面上,SC 是球0的直径.若平 面SCAL 平面SCB SA=AC SB=BC 三棱锥S-ABC 的体积为9,则球0的表面 积为 _______ . 9. 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 2,1,其顶点都在球0的球面上,则球0的 表面积为 _______ . 10. 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若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 18, 则这个球的体积为 ________ . 11. 由一个长方体和两个亍圆柱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的

高三理科数学《立体几何》测试题带答案.doc

高三理科数学《立体几何》测试题(带答案) 1、如图,在 C 中, C 45 ,点在上,且 C 2 ,平3 面 C , D // , D 1 .2 1 求证:// 平面 C D ; 2 求二面角CD 的余弦值.( 1)明:因PO 平面 ABC ,D// 所以 DA AB, PO AB 又 DA AO 1 PO ,所以AOD 4 ????????2 分2 又 AO 1 PO,即 OB OP, 所以 OBP ,即 OD // PB, ??????.4分2 4 又 PB 平面 COD, OD 平面 COD, 所以 PB // 平面 COD 。??????.6分 ( 2)解:A作AM DO,垂足为 M,过 M作MN CD于N ,连接 AN , ANM 即为二面角 O CD A的平面角。??????.8分 设 AD a,在等腰直角AOD 中,得 AM 2 a,在直角COD 中,得 MN 3 a,2 3 在直角AMN 中,得 AN 30 a,所以 cos ANM 10 ?????? .12分6 5 2、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CD11C1D1中,、F分别为1D1和CC1的中点. 1 求证:F// 平面CD1; 2 求异面直线 F 与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3 在棱 1 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二面角C的 大小为 30 ?若存在,求出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解:如分以DA、DC、DD1所在的直x 、 y 、 z 建立

空 直角坐 系 D-xyz , 由已知得 D (0 , 0, 0) 、 A (2 , 0, 0) 、 B (2 , 2, 0) 、 C (0 , 2, 0) 、 B 1(2 , 2, 2) 、 D 1(0 , 0,2) 、 E (1 , 0, 2 ) 、 F (0 , 2, 1) . (1) 取 AD 1 中点 G , G ( 1, 0, 1), CG =(1, -2 , 1),又 EF = ( -1 , 2, -1 ),由 EF = CG , ∴ EF 与 CG 共 .从而 EF ∥ CG,∵ CG 平面 ACD 1, EF 平 面 ACD 1,∴ EF ∥平面 ACD 1. ???????????????????????? 4 分 (2) ∵ AB =(0,2 , 0) , cos< EF , AB >= EF AB 4 6 , | EF | | AB | 2 6 3 ∴异面直 EF 与 AB 所成角的余弦 6 . ??????????????????? 8 分 3 (3) 假 足条件的点 P 存在,可 点 P (2 , 2,t )(0< t ≤2) ,平面 ACP 的一个法向量 n =( x , y , z ) , n AC 0, AC =(-2 , 2, 0) , ∵ AP =(0 , 2, t ), n AP 0. 2x 2 y 0, 2 ∴ tz 取 n (1,1, ) . 2 y 0, t 易知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 BB 1 (0,0,2) , 依 意知, < BB 1 , n >=30°或 < BB 1 , n >=150 °, | 4 | 3 ∴ |cos< BB 1 , n >|= t 4 , 2 2 2 2 t

高三体育运动高考训练计划(全)

2013年高三体育高考训练计划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学生的专项素质除篮球队、田径队外的其他队员才刚刚起步。技术动作掌握的还不够好(个别很差),还没有正确得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动作僵硬,不会放松,导致有力用不上。特别是实心球和立定跳远这两个项目上,离理想的分数差距较大,一直停留在12米以下,拉分太厉害;专项刚开始训练,动作技术要领掌握的太差,稳定系数特别低。部分学生学生没基础,身体素质差,要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身体综合素质,并改进动作要领,重点抓好他们的术科,必要的适当给他们开小灶,以最短的时间提高他们的术科成绩。 离体育高考时间短,任务重。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首先要明确重点培养对象,并对其进行个别辅导加大训练量。多督促鼓励学生的训练和学习,进行月考和月测,并对月考和月测进行分析总结。 针对以上的一些问题,在仅有的几个月时间,对同学们的训练和学习作以下的计划: 10月份:主要以专项素质训练为主,加大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加强力量训练,使学生适应大强度训练。注意训练方法和放松练习、特别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尽量避免受伤。基本确定专项 11月份:主要以素质专项技术训练为主,逐渐减小训练量度,加大训练强度,专项练习次数,加强弱项的练习,进行查漏补缺。明确熟悉考试大纲的考试规则和评分标准。月底进行模拟考试。

12月、1月份:对模拟考试进行总结,明确每个人的情况。逐渐加大运动量,把运动负荷加到最大,改进各个项目的技术要领,加强心理战术的训练,多适应不同环境和场地、器材。 2月份:调整训练状态,加强心理辅导适应能力,训练量逐渐减少,专项练习比例增加,加大训练强度和模拟考试的次数。保证营养的补充和充足的睡眠。把身体状态调整的最佳效果。为3月考试做准备。 具体安排:10月份周训练计划 第一阶段训练计划 周一速度 1、准备活动跑到身体关节发热为止。 2、加阻力跑:各种段落的负重跑、拖重物跑、上坡跑、逆风跑等; 3、间歇跑(选一或二) (1)长距离间歇跑:150~200~250~300~400米跑,重复次数2~3次为1组,进行2~3组,严格规定间歇时间;(单周) (2)短距离间歇跑:60~80~100米跑,随距离的增加强度逐渐降低(95%~85%之间)3次为1组,进行2~3组(每组四人,依次进行)。(双周) 4、站立式起跑30~60~100米∕2组,以极限或次极限强度进行; 5、蹲踞式起跑30~50~70米~120米∕2组,以极限强度进行; 6、30~60米段落的追逐跑∕3圈; 7、反复跑(选一或二) (1)80~100~150~200~250~300米各段落的反复跑;(单周)

2015-2017近三年高考理科立体几何高考题汇编

2015-2017高考立体几何题汇编 2017(三)16.a ,b 为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AC 所在直线与a ,b 都垂直,斜边AB 以直线AC 为旋转轴旋转,有下列结论: ①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30°角;②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60°角; ③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小值为45°;④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小值为60°;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2017(三)19.(12分)如图,四面体ABCD 中,△ABC 是正三角形,△ACD 是直角三角形,∠ABD =∠CBD ,AB =BD . (1)证明:平面ACD ⊥平面ABC ; (2)过AC 的平面交BD 于点E ,若平面AEC 把四面体ABCD 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求二面角D –AE –C 的余弦值. 2017(二)4.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90π B .63π C .42π D .36π 2017(二)10.已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20ABC ∠=?,2AB =, 11BC CC ==,则异面直线1AB 与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 32 B . 155 C . 105 D . 33 2017(二)19.(12分)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 垂直于底 面ABCD ,o 1 ,90,2 AB BC AD BAD ABC == ∠=∠= E 是PD 的中点. (1)证明:直线CE ∥平面PAB ; (2)点M 在棱PC 上,且直线BM 与底面ABCD 所成角为o 45,求二面角M AB D --的余弦值. 2017(一)7.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

历年全国理科数学高考试题立体几何部分精选(含答案)

1.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 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俯视图可以为 2.已知矩形ABCD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的球面上,且6,23 ==,则棱锥 AB BC -的体积为。 O ABCD 3.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 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 (Ⅰ)证明:PA⊥BD; (Ⅱ)若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2.83 3. 解:(Ⅰ)因为60,2DAB AB AD ∠=?=, 由余弦定理得3BD AD = 从而BD 2+AD 2= AB 2,故BD ⊥AD 又PD ⊥底面ABCD ,可得BD ⊥PD 所以BD ⊥平面PAD. 故 PA ⊥BD (Ⅱ)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AD 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 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 ()1,0,0A ,()03,0B ,,() 1,3,0C -,()0,0,1P 。 (1,3,0),(0,3,1),(1,0,0)AB PB BC =-=-=- 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x ,y ,z ),则0, 0,{ n AB n PB ?=?= 即 3030 x y y z -+=-= 因此可取n=(3,1,3) 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m ,则 m 0, m 0, { PB BC ?=?= 可取m=(0,-1,3-) 27 cos ,727 m n = =- 故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为 27 7 -

1. 正方体ABCD-1111A B C D 中,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23 B 33 C 2 3 D 63 2. 已知圆O 的半径为1,PA 、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 、B 为俩切点,那么PA PB ?的最小值为 (A) 42-+ (B)32-+ (C) 422-+ (D)322-+ 3. 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 、B 、C 、D 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A) 23 (B)43 (C) 23 (D) 83 4. 如图,四棱锥S-ABCD 中,SD ⊥底面ABCD ,AB ⊥⊥(Ⅰ)证明:SE=2EB ; (Ⅱ)求二面角A-DE-C 的大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