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名词解释1、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最本质的特点是讲究平仄。
2、注疏:注:东汉以后对经典的注解。
《文选注》→狭义;各种类型注解→广义。
疏:在注的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义也解释前人注解。
3、传: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的注解。
4、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的一种注释。
笺的本义是小竹片,古人用笺随时记下心得体会,以备参考。
5、正义:解释经传而得其正义。
6、章句:章句就是“离章辨句”的意思。
其特点是,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和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
7、集解:①选取各家注解中可取的地方,有时也会把自己的解释加进去;②为原书补充材料,或阐发原书思想。
8、《论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
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9、《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是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由年、丘雍编修。
《广韵》是中国现存的一部重要韵书。
9、《尔雅》:《尔雅》是辞书之祖。
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
《尔雅》是第一部词典,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的标准语。
《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
1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春秋时称诗或诗三百,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诗经之称。
《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也称“国风”,是诗经的精华。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的音乐,即王畿之乐。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艺术特点:1.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
2.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直接描绘抒情和铺叙。
比比方比喻,使形象更鲜明。
兴借助其它的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
近体诗的概念
近体诗一、概念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诗体名。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
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这一叫法在中国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应诗集序》:“今秋,伯应(袁可立子袁枢)自睢阳寄近体诗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属余序。
”二、类别观点一: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
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观点二: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
三、特点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四、基本格体一、五绝类型一⊙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例诗: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秋晚,山中黄叶飞。
类型二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
(韵)⊙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类型三⊙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例诗:南行别第韦承庆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类型四⊙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例诗: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二、五律类型一⊙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例诗: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类型二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
古代汉语 第二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
名词解释1、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就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与押韵得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唐代形成得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得限制。
最本质得特点就是讲究平仄。
2、注疏:注:东汉以后对经典得注解、《文选注》→狭义;各种类型注解→广义。
疏:在注得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义也解释前人注解。
3、传: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得注解。
4、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得一种注释。
笺得本义就是小竹片,古人用笺随时记下心得体会,以备参考、5、正义:解释经传而得其正义。
6、章句:章句就就是“离章辨句”得意思。
其特点就是,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与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7、集解:①选取各家注解中可取得地方,有时也会把自己得解释加进去;②为原书补充材料,或阐发原书思想。
8、《论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得语录体散文集。
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得思想,就是儒家学派得经典著作之一、9、《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就是北宋时代官修得一部韵书,由陈彭年、丘雍编修。
《广韵》就是中国现存得一部重要韵书。
9、《尔雅》:《尔雅》就是辞书之祖。
收集了比较丰富得古代汉语词汇。
《尔雅》就是第一部词典,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与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得标准语。
《尔雅》得意思就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10、诗经: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春秋时称诗或诗三百,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诗经之称。
《诗经》按音乐得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
“风"就是带有地方色彩得音乐,也称“国风”,就是诗经得精华。
“雅"就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得音乐,即王畿之乐。
颂就是宗庙祭祀得乐歌。
《诗经》得艺术特点:1、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得创作倾向。
2。
运用赋比兴得表现手法——赋直接描绘抒情与铺叙。
近体诗和律诗
近体诗和律诗摘要:一、近体诗和律诗的定义二、近体诗和律诗的起源和发展三、近体诗和律诗的特点和区别四、近体诗和律诗的代表作品及作者五、近体诗和律诗的影响和价值正文:一、近体诗和律诗的定义近体诗和律诗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有着严格的音律和韵律规则。
它们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近体诗,又称古体诗,是一种不受格律限制的诗歌形式,它的句子长度和字数没有严格的规定,但是要求有一定的押韵和节奏。
近体诗起源于先秦诗歌,成熟于唐代,是唐诗的重要形式之一。
律诗,又称近体诗,是一种严格按照音律和韵律规则写成的诗歌形式。
它由五言或七言的句子组成,每首诗有四句或八句,要求每句的平仄、押韵和对仗都要符合规则。
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也是唐诗的重要形式之一。
二、近体诗和律诗的起源和发展近体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诗歌,特别是在《诗经》和《楚辞》中可以看到近体诗的雏形。
唐代是近体诗的成熟期,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和著名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
律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是在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唐代是律诗的成熟期,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和著名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
三、近体诗和律诗的特点和区别近体诗和律诗在形式上的主要区别在于格律的严格程度。
近体诗的格律较为宽松,句子长度和字数没有严格的规定,但是要求有一定的押韵和节奏。
而律诗的格律非常严格,要求每句的平仄、押韵和对仗都要符合规则。
四、近体诗和律诗的代表作品及作者近体诗的代表作品有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律诗的代表作品有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五、近体诗和律诗的影响和价值近体诗和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形式,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和突破,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名词解释近体诗
名词解释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
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近体诗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步到底的平声韵。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
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逐渐向格律化方向发展。
到了唐朝,诗的格律才完全成熟而定型。
因为这种受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约束的诗体是新近形成的,所以唐朝人称之为近体诗。
近体诗称之为格律诗,经宋、元、明、清沿用至今。
近体诗一是:五言绝句。
二是:五言律诗。
三是:七言绝句。
四是:七言律诗。
近体诗只许押同韵部的平声韵。
近体诗——精选推荐
近体诗近体诗近体诗,⼜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
为有别于古体诗⽽有近体之名。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有:李⽩、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律诗的基本要求:五、七⾔,齐⾔体。
讲平仄,⽤律句。
句中平仄相间隔,按照定则组合起。
两句为⼀联,分为出对句。
联间平仄须相对,每⾸作品以联计:⼆联四句为绝句,四联⼋句是律诗;律诗延展即排律,排律论联⽆单句。
偶句须押平声韵,全诗⼀韵⽤到底。
⾸句是否要⼊韵,须看所⽤是何式。
⽤对仗,有规矩:绝句对否可随意;律诗常对⼆三联,对仗句式须⼀致。
排律⾸尾两联外,中间诸联均须对。
相邻两联须相粘,次字平仄应统⼀。
⼆、近体诗的六种基本形式五⾔绝句五⾔律诗五⾔排律七⾔绝句七⾔律诗七⾔排律五⾔律诗举例渡荆门送别李⽩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随平野尽,江⼊⼤荒流。
⽉下飞天镜,云⽣结海楼。
仍怜故乡⽔,万⾥送⾏⾈。
七⾔律诗举例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如⼭。
楼船夜雪⽠洲渡,铁马秋风⼤散关。
塞上长城空⾃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律句五⾔律句规范式五⾔律句变式七⾔律句规范式七⾔律句变式五⾔律句规范式甲仄仄平平仄⽩发三千丈(李⽩)⽩⽇依⼭尽(王之涣)⼄平平仄仄平春来发⼏枝(王维)黄河⼊海流(王之涣)丙平平平仄仄泥融飞燕⼦(杜甫)柴门闻⽝吠(刘长卿)丁仄仄仄平平此物最相思(王维)更上⼀层楼(王之涣)五⾔律句变式所谓律句变式,就是在规范式的基础上,⽤了可平可仄的字。
如王维《红⾖》第⼀句“红⾖⽣南国”的“红”字,该⽤仄⽽⽤了平;第三句“劝君多采撷”的“劝”字,该⽤平⽽⽤了仄。
还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第三句“欲穷千⾥⽬”的“欲”字,该⽤平声⽽⽤了仄声。
运⽤律句变式时,要避免三种情况:①犯孤平,②三平尾,③三仄尾。
七⾔律句规范式甲平平仄仄平平仄歧王宅⾥寻常见(杜甫)荒郊古陌时时断(朱晦)⼄仄仄平平仄仄平⾬后全⽆叶底花(王驾)点点杨花⼊砚池(叶采)丙仄仄平平平仄仄醉卧沙场君莫笑(李⽩)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丁平平仄仄仄平平江城五⽉落梅花(李⽩)天街⼩⾬润如酥(韩愈)七⾔律句变式与五⾔律句变式句规律相同。
近体诗格律的特点
近体诗格律的特点【含义】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
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严格要求按一定规则交替使用平声字或仄声字,因而诗歌的音律抑扬顿挫,富于音乐美。
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类别】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
【特点】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发展】初唐:平仄和谐、五言律诗的前驱:宋之问、沈佺期完成五律格律。
杜审言,完成七律格律。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
其它:陈子昂、杜审言、张九龄。
盛唐:边塞诗派边塞风光、打仗感想、厌战思想、战争情形: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
浪漫诗派、作品丰富、五花八门:李白。
社会写实派反映社会、民间疾苦、写实人生:杜甫(开启中唐社会写实之先驱)。
田园诗派田野风光、乡居情形、隐居生活:王维、孟浩然。
中唐:社会写实派:刘禹锡(诗豪)、白居易、元稹、张籍、韦应物(渊明风)以文为诗:韩愈。
怪诞诗人:韩愈、孟郊、贾岛(郊寒岛瘦)、李贺(诗鬼)自然诗人:柳宗元、韦应物、刘禹锡。
晚唐:李商隐、杜牧,人称“小李杜”。
其它:温庭筠、韩偓。
北宋:西昆体(以李商隐为宗)。
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苏轼、叶燮:(开宋诗一代之面目)。
江西学派 (以杜甫为宗,以黄庭坚为首)。
诗话|近体诗浅谈
诗话|近体诗浅谈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的诗名,又名今体诗或格律诗,是按诗体音律划分的古代诗歌体裁。
近体诗之所以又称为格律诗,是因为该诗歌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韵律的诗体,其基本要求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注重诗歌的对仗、对偶,强调诗歌的音律、节奏。
因此,近体诗在其诗歌的句数、字数以及平仄、用韵上都有着严格规定。
近体诗是中国古代传统诗歌千余年发展演变的结果。
自上古歌谣及《周易》韵语的出现,就己孕育了近体诗的雏形,随着春秋战国、秦汉初唐时的四言、五言、七言古诗逐渐成为各个时代的社会文化主流,近体格律诗便己逐渐形成。
从我国早期韵文之祖《诗经》及楚辞、汉赋,到班固的五言诗《咏史》、张衡的七言诗《四愁诗》,再到《古诗十九首》、曹丕的《燕歌行》、鲍照的《拟行路难》,在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中,诗歌文化为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在不断地吸取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发展、变化着,演绎着反映社会生活和作者思想情感的艺术篇章。
东汉史学家班固的五言诗《咏史》、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数学家、诗人张衡的七言诗《四愁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诗体规范、韵味初成的代表,而永明诗人的代表谢眺更是“清新隽永,流畅和谐,对仗工整”,并以始体现了“新体诗”的特点。
东汉史学家班固的五言诗《咏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诗。
《咏史》在汉乐府中较多出现五言诗句、民间歌谣部分采用五言形式的局面下,领时代风气,删除作语助的“兮”字,表现出明晰的五言诗意识,开拓了五言新体诗的诗体风貌,并推动了文人五言诗向成熟阶段发展。
同为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数学家、诗人张衡的七言诗《四愁诗》在七言诗或是杂以八言、九言的文化背景下,摒弃杂言,每句都采用上四下三的字节的七言形式,字句整齐,且句中几乎不用“兮”字作语助的诗,寄意幽远,韵味初成,是我国现存的创作年代确切可信的、最早的一首七言诗。
谢朓主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南史·王昙首传附王筠传》)的审美观,诗风清新流丽,对仗工整,善于熔裁,时出警句;谢朓强调声律是诗歌的重要因素,把讲究平仄四声的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中,所作诗文强调声律,流畅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在推动“新体诗”的发展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并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唐代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体诗名词解释
近体诗名词解释近体诗是一种古代诗歌形式,与传统格律诗相对应。
它起源于唐代,相对传统的律诗而言,近体诗更加自由灵活,可以不受严格的格律限制,注重用词和意境的表达,使其更贴近日常生活的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近体诗的具体名词解释。
1. 近体:近体指与古体相对,表明近体诗与古体诗相比更属于现代化的一种诗歌形式。
它既继承了古体诗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新诗的内容和形式,使诗歌更具现代感。
2. 韵律:近体诗中的韵律是指诗句中的音韵组合。
近体诗可以有一定的韵律要求,但不如律诗那样严格。
它可以采取疏密有致的韵律安排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3. 押韵:近体诗的押韵是指诗句中的韵脚相同或相近。
近体诗的押韵可以灵活运用,可以使用叠韵、交韵等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流畅。
4. 格律:格律指近体诗中的诗句排列规则。
近体诗可以采用自由的格律,即没有特定的诗句长度和排列要求。
这使得近体诗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有利于诗人更好地表达内心思想和感情。
5. 隐含意境:近体诗的意境指诗歌表达出的情感和意象。
近体诗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常常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观察到的自然景象。
6. 抒情:近体诗常常以抒发诗人内心情感为主要目的。
它追求真挚、深刻的情感表达,通过诗人自身的体验和感悟,抒发对生活、人情、自然等方面的感受和思考。
7. 自由化:相对传统的律诗而言,近体诗更加自由灵活。
近体诗鼓励诗人在表达方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使其更符合当代诗歌的审美要求,给予诗人更大的发挥空间。
总之,近体诗是一种自由而灵活的诗歌形式,它不受严格的格律限制,更注重诗歌的内涵和意境的表达,使其更符合当代语言和文化的需要。
近体诗的发展为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为广大诗人提供了一种表达自我情感和思想的艺术方式。
八年级语文下册诵读经典与传统文化《近体诗简介》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近体诗简介【文化积累】近体诗简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排律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分五律和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①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②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③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针对训练】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又逐春风到洛城”紧扣“春风一夜吹乡梦”中的哪个词语为写()A.春风B.一夜C.吹D.乡梦解析:D(“又逐春风到洛城"表达的是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所以,该句是紧扣“春风一夜吹乡梦"中的“乡梦”来写的)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春光.B.“杨柳阴阴”“残花落尽”描绘的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
C.“残花落尽见流莺”,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
D.“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上句写春风吹梦,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
解析:A(“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只有视觉,没有听觉)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近体诗的名词解释
近体诗的名词解释近体诗,又称为格律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固定的诗体形式。
它具有明确的结构和特定的韵律,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宝。
本文将就近体诗的起源、特点以及发展历程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诗歌形式。
近体诗最早出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当时的赋诗体裁已经逐渐受到士人的喜爱。
但直到魏晋时期,近体诗才逐渐成为主流诗体。
近体诗的形式要求诗句以五言、七言为主,每句具有平仄格律,通过押韵、束韵等手法来增强诗歌的韵律美。
近体诗的特点之一是形式严谨,具有一定的结构要求。
五言绝句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种形式,每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
七言绝句也是同样如此,每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
这样的结构要求为近体诗赋予了一种简洁、紧凑的特点。
其次,近体诗注重意象的创造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生哲思、感情思索等方面的描写和抒发,近体诗创造了大量富有意境和情感的诗作。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描绘月夜下的庐山环境和作者心境,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使读者产生共鸣。
还有一点是近体诗对音韵的要求很高。
它通过使用押韵和平仄格律,以及精确的字数掌握,使诗歌达到一种韵律和节奏的完美统一。
这使得近体诗在口传写诵时更富有韵律美感,容易被人们所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近体诗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和诗作。
他们在近体诗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更多的诗体形式,例如唐代的律诗和宋代的词。
这些不同形式的近体诗都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和文化的演变,近体诗的影响力逐渐淡化。
现代诗歌更加注重表达自由和个性,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押韵。
但近体诗的形式和审美价值仍然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总结而言,近体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固定的诗体形式。
它以五言、七言为主,追求形式严谨、意象丰富、韵律和情感统一的艺术效果。
近体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什么是近体诗
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近体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有很多讲究。
从字数上看,可以分成四⾔诗,五⾔诗,七⾔诗(六⾔诗很少见的)。
唐代以后,四⾔诗很少见了,所以⼀般诗集只分成五⾔和七⾔两类。
律诗律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律诗的特点: 1、每⾸限定⼋句,五律共四⼗字,七律共五⼗六字。
2、押平声韵。
3、每句平仄都有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种超过⼋句的律诗,称为“长律”。
长律⾃然也是近体诗。
长律⼀般是五⾔,也有七⾔的,往往在题⽬上标明韵数,如杜甫的《风疾⾈中伏枕书怀三⼗六韵》,就是三百六⼗字。
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尾两联)以外,⼀律⽤对仗,所以⼜叫排律。
绝句 绝句 绝句⽐律诗字数少⼀半。
五绝只有⼆⼗字,七绝只有⼆⼗⼋字。
绝句实际可以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
古绝可以⽤仄韵,即使⽤平韵,也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
这可以归⼊古体诗这⼀类。
律绝不但押平声韵,⽽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在形式上相当于半⾸律诗,所以可以归⼊近体诗。
近体诗的形式特征: (1)句数固定:四句或者⼋句。
四句为绝句,⼋句为律诗。
(2)字数固定:每句五字或者七字。
五字为五⾔诗,七字为七⾔诗。
近体诗的押韵要求: (1)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
(2)偶数句⼊韵。
(3)奇数句不⼊韵,尾字必须⽤仄声字。
(⾸句可以例外) (4)⾸句可以⼊韵,可以不⼊韵。
不⼊韵时,尾字必须⽤仄声字。
⾸句⼊韵可以借邻韵通押。
但须注意:只有读⾳相近的邻韵,才可以通押。
⽐如⼀东、⼆冬。
读⾳不相近的邻韵,则不可通押。
近体诗的平仄格律规则 说到近体诗的平仄格律基本规律,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则: (1)相间原则:⼀句之中,节奏字字⾳平仄交错分布。
假使第⼀个节奏字(⼀句诗中的第⼆字)⾳平,则第⼆个节奏字(⼀句诗中的第四字)⾳仄,第三个节奏字(⼀句诗中第六字)⾳平;假使第⼀个节奏字(⼀句诗中的第⼆字)⾳仄,则第⼆个节奏字(⼀句诗中的第⼆字)⾳平,第三个节奏字(⼀句诗中的第⼆字)⾳仄。
近体诗
这些成果很快被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去,诗歌声律开始引起
文人的高度关注。
三、研究人员的研究 沈约、谢眺等人对永明体的开创,促进了近体诗的形成。
四、近体诗的形成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和初唐以后的科举制度 也有关。通过统治者阶级提出的要求,对某些文学形式的发 展也会起到不小的作用。并且,到了初唐以后,随着声韵学、 修辞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严密格律和固定形式的格律诗出 现了。
由于窄韵包含的字数较少,运用窄韵创作诗歌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有
的古代诗人如韩愈、苏轼、黄庭坚等常常有意选择窄韵,以此来显本领。
押韵严格
关于律诗、绝句,一篇要在哪几句押韵的问题,这里再明确提一下。
律诗本来是八句四韵,一般是第二句入韵,偶数句押韵,即二、四、六、八句句尾用韵。
但作诗的往往自第一句起就入韵,所以中唐大历以后,尤其晚唐人常在第一句借邻韵,读起 来等于一首律诗用了五个韵脚,而在韵书里则只能承认仍是四韵。
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当然不能完全
适合了。今斜xie和家jia、花hua
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siá
又如:
(s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读音
四时田园杂兴
一样。而古音在方言中确实有许多保留的
范成大 (宋)
成分。
昼出耘田夜绩麻,(má)
再如:
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山行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近
近体诗是南朝齐梁以来,诗的声律越来越讲究的产物,形成于初唐,盛
体
唐时期进入全盛。
诗
近体诗的起源与形成,主要取决于中国古代文学语言上的两项发展,一
的
是对仗,二是声调。而这两项在文学史上的发展都有一个渐趋发展的过程。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主要区别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主要区别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主要区别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主要区别,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
(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而非始于汉武帝时期。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近体诗,词学名词解释》
《近体诗,词学名词解释》第一章<近体诗名词解释>【乐府】本指古代音乐官署。
“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
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人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体。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
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
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
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
后遂将“赋得”视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看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联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
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
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托)。
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
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
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集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
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诗。
现存最早的集句,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古风】诗体名。
即“古诗”、“古体诗”。
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言时事,即感伤己遭”,中有不少名篇。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
诗体名,和近体诗相对。
产生较早。
每篇句数不拘。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
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
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
【四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
近体诗的分类
近体诗的分类【含义】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
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严格要求按一定规则交替使用平声字或仄声字,因而诗歌的音律抑扬顿挫,富于音乐美。
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类别】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
【特点】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发展】初唐:平仄和谐、五言律诗的前驱:宋之问、沈佺期完成五律格律。
杜审言,完成七律格律。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
其它:陈子昂、杜审言、张九龄。
盛唐:边塞诗派边塞风光、打仗感想、厌战思想、战争情形: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
浪漫诗派、作品丰富、五花八门:李白。
社会写实派反映社会、民间疾苦、写实人生:杜甫(开启中唐社会写实之先驱)。
田园诗派田野风光、乡居情形、隐居生活:王维、孟浩然。
中唐:社会写实派:刘禹锡(诗豪)、白居易、元稹、张籍、韦应物(渊明风)以文为诗:韩愈。
怪诞诗人:韩愈、孟郊、贾岛(郊寒岛瘦)、李贺(诗鬼)自然诗人:柳宗元、韦应物、刘禹锡。
晚唐:李商隐、杜牧,人称“小李杜”。
其它:温庭筠、韩偓。
北宋:西昆体(以李商隐为宗)。
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苏轼、叶燮:(开宋诗一代之面目)。
江西学派 (以杜甫为宗,以黄庭坚为首)。
今诗体和今现音
今诗体和今现音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诗体名。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统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
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这一叫法在我国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应诗集序》:“今秋,伯应(袁可立子袁枢)自睢阳寄近体诗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属余序。
”
今现音:
1、名词,现代。
与「古」相对。
【组词】:「古今」、「今非昔比」。
2、名词,姓。
如明代有今颖伯。
3、形容词,现在的、当前的。
【组词】:「今天」、「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