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唐雎不辱使命》,课文如下: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一对一翻译【作者】刘向【朝代】西汉【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唐雎不辱使命讲解

唐雎不辱使命讲解
唐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在春秋时期为齐国的重要官员。
唐雎被任命为齐国的使者,他的使命是与其他国家进行外交交涉,维护齐国的利益。
唐雎不辱使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唐雎勤勉工作:作为齐国的使者,唐雎非常勤勉努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外交事务中。
他不仅研究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还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和礼仪。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齐国赢得了更多的外交资源和信息。
2. 唐雎善于交际:唐雎具备优秀的交际能力,能够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君主和官员建立友好关系。
他洞察力强,能够准确判断目标国家的立场和态度,并通过巧妙的交际手段来争取对方的支持和信任。
3. 唐雎有远见和智慧:唐雎在处理外交事务时,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远见。
他能够准确分析当前的形势和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他的决策和建议往往能够促进齐国的利益最大化。
4. 唐雎忠诚齐国:作为齐国的使者,唐雎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度。
他严格遵守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并坚决捍卫齐国的利益。
他不惜个人利益,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坚决维护齐国的尊严和地位。
总之,唐雎作为齐国的使者,通过勤勉工作、善于交际、具有智慧远见和忠诚齐国等方面的努力,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为齐国赢得了更多的外交资源和支持,不辱使命。
他的外交才能和贡献,为中国历史上的外交事业树立了榜样。
唐雎不辱使命其的用法

唐雎不辱使命其的用法一、唐雎不辱使命的含义及由来唐雎不辱使命是一个成语,意味着人们在承担某项任务时能够尽职尽责、恪尽其责。
这个成语源自于《左传•襄公四年》中的故事。
相传,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唐雎的大夫,他被派去宋国外交,代表楚王向宋国求援。
唐雎本着忠诚和负责任的态度,在宋国接受了重要任务,并成功地完成了使命,最终将援军带回楚国。
二、唐雎不辱使命的用法1. 形容人遵守承诺:唐雎不辱使命的用法可以指代一个人信守承诺、履行职责,在工作岗位上勤勉尽责,全力以赴完成所交给的任务。
无论面临多么困难和复杂的挑战,这样的人都会坚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2. 赞美忠诚履行义务:这个成语也常用来称赞那些秉持忠诚原则、忠心耿耿地为公共利益服务、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他们不辜负使命,兢兢业业地为国家、企业或团体工作,并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三、唐雎不辱使命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唐雎不辱使命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具有深刻而广泛的意义。
以下将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两方面阐述其重要性和应用。
(一)个人层面在个人层面上,唐雎不辱使命要求每一个人都具备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首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无论是作为家庭成员、员工、学生还是社会公民,都需要认真对待自己分内的事情,并以最好的努力去完成。
同时,选择回避困难、推卸责任只会损害自己或他人的利益,所以我们应该鼓励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并主动迎接挑战。
其次,在工作中做到唐雎不辱使命也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管理者,都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将工作目标和使命牢记心中,并且全力以赴去实现。
坚持承诺,准时完成任务,不仅能够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更有助于推动事业的发展。
(二)组织层面在组织层面上,唐雎不辱使命代表了企业或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
作为一名员工,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恪尽职守不仅是自我要求,也是对企业信任的回报。
此外,企业或组织领导者应该激励和引导员工做到唐雎不辱使命,并树立榜样。
初中语文 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参考译文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参考译文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参考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fǘ)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结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
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不加注意。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一)选自《战国策魏策四》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fǘ)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结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
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不加注意。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的原文和译文: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 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 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 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发闾左谪戍渔阳闾左:
(2)度已失期度:
(3)会天大雨会:
(4)宜多应者宜:
13.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14.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
偶然性:
必然性:。
《唐雎不辱使命》的原文及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的原文及翻译《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题目为后人所加。
公元前225年,即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最终折服秦王,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唐雎完成使命的经过。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唐雎不辱使命》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唐雎不辱使命》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翻译: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
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翻译

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翻译: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
于是安陵君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五百里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唐雎不辱使命 译文

《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如下: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
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
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
(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
”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唐雎不辱使命》是西汉刘向的作品。
初中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通假字,通“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注释】秦王:即秦始皇帝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使:派遣谓:对...说。
许:答应。
虽然:即使这样。
曰:说。
终:始终。
守:守护。
欲:想以:用之:的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
安陵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在现在河南鄢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
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许:可要,必须。
易:交换。
加惠:给予恩惠。
加,给予。
虽然:即使这样。
虽,即使。
然,这样。
弗:不。
以:用。
且:况且。
而:但。
以:凭借。
秦灭韩亡魏: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故,所以。
错意,置意。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古诗文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古诗文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古诗文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译《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标题为后人所加,又名《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
唐雎,也作唐且。
不辱使命,不辜负出使的任务。
辱,辱没,辜负。
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换小的,很好,即使这样,但是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愿意终身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听后)不高兴。
安陵君因此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违背我,为什么?况且秦国灭亡了韩国、魏国,但是安陵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唐雎不辱使命》译文(精选15篇)

《唐雎不辱使命》译文(精选15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篇1唐雎不辱使命:刘向文本译文原文文本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结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非常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情愿始终保卫它,不敢交换!”秦王不兴奋。
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访到秦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由于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狡猾的人,所以不加留意。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反我的意愿,莫非不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莫非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刘向文本译文原文文本秦王气概汹汹的发怒了,对唐雎说:“您也曾听闻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闻过。
”秦王说:“天子发怒,使百万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闻过一般平民发怒吗?”秦王说:“一般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说:“这是见识浅薄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的人发怒。
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慧星的光线冲击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般白色的云气穿过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击到宫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
屈服
道歉
怎么
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
到
明白、懂得
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 以有先生也。”
只是、仅仅 因为
译: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安陵却凭借方 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的原因),只是因为 有先生您啊!
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长跪而谢之(道歉)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介词,从) 寡人谕矣(明白,懂得)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完结)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 急 时/ 不 及 召 下 兵 /以 故 荆 轲 逐 秦 王。
3、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2)使毕使于前。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 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 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 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挣扎着站起来,扯断袖 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情况十 分危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在殿上 的臣子们都被惊吓到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 大家都失去了常态。按照秦国的法律,在殿上侍奉 的臣子们,不能带兵器;那些持有武器的侍卫,都 在宫殿的台阶下面列队站好,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 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因 此导致荆轲追逐秦王,秦王仓促间惊惶失措,拔不 出剑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唐 雎 的
言之有“节” 道义
说 言之有“据”
话
技 言之有“力” 威力
巧
他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 “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 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 慑对方,不辱使命。
小结
本文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 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 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 命的经过;歌颂了他不畏强暴、敢于斗 争的爱国精神。
译: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也曾听
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不曾 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就 会百万横尸在地,血流千里。”唐雎说: “大王曾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 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 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
学习目标
1、了解与《战国策》相关的知识; 2、梳理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分析人物形象。
•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 记言为主的国别体史书,共33篇,12策,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 《战国策》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 语言生动流畅;善于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 格,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富有文学色彩。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
愤怒的样子
取消句子独立性
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
平民
怒,亦免冠 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
摘掉帽子 光着脚
撞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平庸无能的人
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
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听从
为什么
且秦
况且
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
使…灭亡
凭借
把…当作
长者,故不错意也。
通“措”,放置
译: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 安陵,安陵君却不听我的建议,为什么呢?” 况且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安陵却凭借五十里 的土地幸存(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 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之刺韩傀 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
同“苍”
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怀怒未发,休祲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心中
吉凶的征兆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如果
穿白色丧服,名作动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拔
译: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
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 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 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有才 能的人,心中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 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如果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 怒,那么就会倒下两具尸体,血流五步,天 下百姓(将要)穿白色丧服,现在就是这样 了。”说完,拔出宝剑站起来。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
扩充,形作动
违背
者,轻寡人
轻视,形作动
与?”唐雎对曰:“否,非
同“欤”,句末语气词
若 是 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像 这样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
哪里只是
译: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
土,但他却违背了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 安陵君从先王那接受封地,即使是千里的土 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呢?”
施予恩惠
即使这样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
从
愿意
不
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通“悦”,高 兴、愉快
出使
译: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五百里 的土地来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啊!”安陵君说:“大王施予恩惠,用大的 换小的,很好;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接受 了封地,愿意终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 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国。
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 合文意的一项是( B )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 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 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 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写作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 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 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 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 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 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 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 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 判。
文章结构:
(1)
交代唐雎出使 秦国的原因。
秦王企图吞并安陵遭到 拒绝,秦王不悦,表明安陵 危在旦夕。
开 端
唐雎使秦,与 (2-3) 秦王进行针锋
相对的斗争。
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 发
骗局,表现维护国土的严正 展
立场。
与
写唐雎以“士之怒”反 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高 潮
(4)
写秦王被唐雎 折服,唐雎取 得胜利。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 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 荆轲的沉着冷静。
对比阅读
【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 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 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 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 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 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 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读一读
唐雎 jū 怫然 fú 抢地 qiāng 韩傀 guī 色挠 náo
不说 徒跣 王僚 缟素
谕
yuè xiǎn liáo gǎo yù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
派 对......说
用
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
交换
一定,表祈使
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
写“秦王色挠,长跪而 结 谢之”及他所明白的道理, 局
反衬唐雎出使胜利。
研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读________,我看到一个________的秦王。 读________,我看到一个________的唐雎。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秦王和唐雎各是 什么样的人?
阴险狡诈、骄横傲慢、 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从容镇定、胆识过人、 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 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 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 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①柱而走。群臣惊愕,卒 ②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 得持尺兵;诸郎中③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 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 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 王》)
【注释】①[还]通“环”,绕。②[卒]“猝”,突然。 ③[郎中]宫廷的侍卫。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 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 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 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 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野蛮人,没有拜见过 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让他在大 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 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
写作探究
1、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 画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语言。
2、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
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
前倨后恭:使人谓——不悦——怫 然怒——色挠长跪而谢 虎狼之国的国君:盛气凌人,质问威 胁——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