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中暑、淹溺
中暑、淹溺、冻伤、电击、烧伤3
热痉挛(heat cramp):由于失盐引起肌
肉痉挛。在高温环境中,由于大量出汗, 使水和盐丢失过多,如仅补充大量水而 补盐不足造成低钠、低氯血症,导致肌 肉痉挛,并可引起疼痛。高温下劳动者 的出汗量可在10 L以上,汗中含氯化钠 约0.3%~0.5%,大量出汗后仅饮不含盐 的饮料,可致失盐>失水,从而引起热 痉挛。
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
人体适宜的外界温度是20~25℃,相对湿度为40%~60%,通过以下方式散热:
1.1辐射
是散热最好途径。热不经接触直接散失到环境中。气温15~ 25℃时,辐射散热约占60%,散热最多部位是头部(约50%),其次为手 及足部。温度33℃时,辐射散热降至零。當 氣溫超過32。C時,身體熱 量散 失最主要即是靠流汗蒸發來完成。 1.2 蒸发 每蒸发lg水,可散发2.4kJ(0.58 kcal)的热量。環境的相 對濕度超過75% 時蒸發散熱的能力,即漸漸降低。 1.3对流 热经周围空气的流动接触散失。通过对流,接触和靠近皮肤的 冷空气变暖,变热的热物质分子离开,而较冷的物质分子则取而代之, 逐渐又变热,如此反复进行。风中体热快速散失。 1.4传导 热经直接接触散失。水传导较空气快240倍。如穿湿衣服热将 快速散失。 通常室温(15~25℃)下,人体散热分别依靠辐射(60%)、蒸发 (25%)、对流(12%)、传导(3%)来进行。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 肤温度时,人体散热仅依靠出汗以及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每蒸发1g 水,可散失2.43KJ(0.58kcal)热量。
冷液动脉内快速注射高热(身温41℃)伴休
克者可用4℃的5%葡萄糖盐水1000毫升 快速注入股动脉,15分钟滴完,可使血 压上升及体温较快下降。 体外循环降温。 反复间断膀胱灌注降温。
药物降温:与物理降温合用效果更好。 氯丙嗪:调节体温中枢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 降低 氧 耗, 为 常用 协 助物 理 降温 药 物。2 5 - 5 0 mg 入 500ml糖盐水或生理盐水静点1-2h,病情危急时用氯丙 嗪和异丙嗪各25mg入5%糖100-200ml,10-20分钟点完。 如两小时内体温仍未降可重复一次。必须密切观察血 压、神志和呼吸。血压下降时(收缩压下降至90mmHg) 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低血压时肌注间羟胺(阿拉 明)、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或其他α受体兴 奋剂;如进入深昏迷、呼吸抑制、血压明显下降(收 缩压≤80mmHg)则停用。肛温降至38.5℃应暂停,如 体温回升可重复运用,有心血管病慎用。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36学时 新
急救护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前言编制本大纲的主要目的是为本科护理学专业方向急救护理学的教学提供指导性纲要。
根据本科护理学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护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与科学研究的高级护理人才的目标要求和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本学科共授课36学时。
教学内容分三级要求,第一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是教师理论课讲授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第二级是熟悉的内容,教师应选择性的讲授,未讲授的部分由学生自学;第三级为了解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教师也可选择性的讲授。
由于学时有限,部分与其它学科重叠的内容列为自学内容,只提出了教学目的要求,而没有提出教学内容。
为适应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及时补充本学科的新进展,甚至修正教学内容。
大纲后附学时分配可酌情变更。
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定义2.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理解: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趋势2.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的趋势教学时数 1学时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 相关概念急救医疗服务体系、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2. 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的任务理解: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与重症监护病房的运转模式。
教学时数 2学时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相关概念急救绿色通道、急诊护理应急预案。
2.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及管理。
3.常见急诊护理应急预案的类型。
4. 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的目标及措施。
理解:1.急诊科的布局与设置,急诊科人员资质要求、抢救室的设置原则。
2.急救绿色通道的管理。
3. 急诊护理应急预案基本原则、常见类型、应急准备。
4.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基本原则。
运用: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
教学时数 2学时第四章 ICU的设置与管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识记:1. ICU区域布局。
第十章 中暑、淹溺与电击 一、选择题
第十章中暑、淹溺与电击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热痉挛的发病机制是:A.缺钙B.周围血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C.体内热量蓄积,体温升高D.大量出汗使水、盐丢失过多E.散热障碍2. 热痉挛病人的突出表现是:A.腓肠肌痉挛、疼痛B.胸大肌痉挛、胸痛C.四肢肌无力D.呼吸肌痉挛、呼吸麻痹E.肠道平滑肌痉挛、腹痛3.中枢高热病人降温时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A.5~10℃B.22~25℃C.10~18℃D. 25~28℃E.18~22℃4.学生在炎热的夏天进行强体力军训时发生重度中暑的类型多为:A.热痉挛B.热衰竭C.热射病D.日射病E.以上都是5.热射病的特征是:A.高热、无汗、昏迷B.肌肉痉挛C.乏力、眩晕、多汗D.周围循环衰竭E.嗜睡、抽搐、呼吸快而浅6.冬眠合剂内含有:A.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B.氯丙嗪、异丙嗪、吗啡C.氯丙嗪、异丙嗪、苯巴比妥D.氯丙嗪、异丙嗪、司可巴比妥钠E.氯丙嗪、异丙嗪、硫喷妥钠7.热衰竭病人的突出表现是:A.脑水肿B.周围循环衰竭C.肺水肿D.超高热E.肌肉痉挛8.重症中暑病人肛温下降至多少,冷水浸浴应暂停:A.36℃B.37.5℃C.36.5℃D.38℃E.37℃9.以下不属于热射病护理问题的是:A.高热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C.惊厥D. 嗜睡E.木僵10.热射病的治疗首先应:A.吸氧B.降温C.防治脑水肿D.纠正水、电解质紊乱E.迅速转运病人到医院11.热痉挛最易发生痛性痉挛的肌肉是:A.腹直肌B.胸大肌C.肠平滑肌D.腓肠肌E.肱二头肌12. 夏季,一农民室外劳动时,出现头痛、恶心、发热,渐昏倒。
查体:T41℃,P120次/分,血压正常、面红、皮肤干燥。
颈软、瞳孔稍缩小,其他检查无异常。
最可能的诊断是:A.脑血管意外B.中毒性菌痢C.热射病D.脑型疟疾E.热痉挛13.治疗海水淹溺者不能输入的药物是:A.5﹪葡萄糖B.血浆液体C.生理盐水D.地塞米松E.白蛋白14.以下影响电击伤严重程度的陈述错误的是:A.电流强度越强,对人体损害性越大B.电压越高,产生电流就越大,对人体的损害也越重C.电阻越大,组织损害越严重D.凡电流流经心脏、脑干或脊髓者,均可导致严重后果E.电流通过人体时间越长,机体受损越严重。
急救护理学ppt课件第十一章 中暑、淹溺与触电
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
轻度中暑
热痉挛
重度中暑
热衰竭
热射病
9
先兆中暑
体温<38 ℃ 非特异性身体不适
10
轻度中暑
体温>38 ℃ 面色潮红,皮肤灼热 早期周围循环衰竭症状
11
热痉挛
严重的肌肉痉挛伴收缩痛
环 境 温
大 量
单纯
失 盐 补水
血钠
度 增
出 汗
失水
浓度↓↓
高
肌肉 痉挛
热痉挛
严重的肌肉痉挛伴收缩痛
LOGO
第十一章 中暑、淹溺与触电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1
学习目标
❖1.掌握 中暑、淹溺、触电的概念。 ❖ 2.掌握中暑、淹溺、触电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3.掌握中暑、淹溺、触电的救治与护理 。
2
第一节 中暑
3
概念:
是指高温或烈日暴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 致机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脑组织 细胞受损而致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又称急性 热致疾患。
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患者
15
环
境
大
温
量
度
出
增
汗
高
汗腺 疲劳
散热相对或绝对不足 体温急剧升高
中暑高热 (热射病)
--------Assessment--------
热射病
临床表现为中暑“三联征”
▪ 高热:直肠温度可达41℃-43℃ ▪ 无汗 ▪ 意识障碍
多见于老年人和热适应不良者
--------Assessment--------
查 体 : T40℃ , HR110 次 /min , R32 次 /min ,Bp90/60mmHg,深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 等圆约1.5mm,对光反射消失。双下肢阵发性抽 搐,大小便失禁。
第十章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救护
触电--紧急救护*
救护原则:迅速脱离现场、分秒必争实施有 效地心肺复苏和心电监护
1.首要任务是切断电源 : 关闭电掣、 挑开电线 切断电线 拉开触电者
2.迅速进行心肺复苏 3.创面处理 4.迅速转送医院。
触电---院内救护
1.维持呼吸 2.心电监护:
心率失常-电除颤加利多卡因 3.创面处理 4.防治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酸碱 平衡 5、对症处理筋膜松解术、截肢
淡水淹溺者咳粉红泡沫痰,两肺闻及 湿罗音。 2、循环系统:脉搏细速或不能触及、心 律不齐、心音低钝、血压不稳定。 3、神经系统:烦躁或昏迷, 4、泌尿系统:少尿、无尿、橘红尿。
病情评估 (一)症状体征:
1.轻度:吸入少量液体;神志清、肤色轻度苍 白,呼吸急促、咳嗽、血压轻度升高、心率加 快。 2.中度:吸入大量液体,剧烈咳嗽,部分病人 因吸入呕吐物发生窒息和缺氧(发绀);神志 模糊、烦躁,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心率减 慢、肺水肿(75%) 3.重度:昏迷,面色苍白、眼球突出、四肢厥 冷、大动脉搏动消失、心跳呼吸停止,口、鼻 腔内大量液体及吸入物,合并有脑外伤、脊柱 损伤、空气栓塞等。
识模糊,查体不合作,颜面潮红,瞳孔稍大,对光反应迟
钝;全身皮肤干燥无汗,颈软;两肺
呼吸音粗;心率122次/分,律齐,无病理性杂音;神经系统 检查各项反射存在,但减弱。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 无异常,血糖5.4mmol/L。 1、该病人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依据是什么? 2、如何对该病人进行急救?
谢 谢!
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推 苯巴比妥0.1-0.2肌注 畅通呼吸道、吸氧 防坠床 (2)热衰竭: 补液:心电监护、呼吸功能下快速补液 (3)热射病: 降温 畅通呼吸道 密切观察生命体证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救护
四、中暑的救治与护理
◇救治原则 尽快使患者脱离高温环境 迅速降温 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4-16
三、急救处理
防治脑水肿和抽搐
吸
补
氧
液
急救处理
降
通风
温
低温
综合与对症治疗,预 防感染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四、中暑的救治与护理
◇现场救护 脱离高温环境 迅速降温
◇院内救护 降温: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对症处理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时发现和防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变为不可逆性,重要脏器的也随 之损伤,心脏排出量急剧下降,继而发生热射病。
4-10
三、中暑的病情评估
◇中暑史
有无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未补充水分或含
盐饮料等病因存在。
◇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
轻度中暑 重度中暑
(1)热痉挛 (2)热衰竭 (3)热射病
4-11
先兆中暑:出现大汉、口渴、头晕、注意力不集 中、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 、体温正常或略升高。
征,又称急性热致疾患。
中暑的致病因素
高温环境作业 温度>32℃、湿度> 60% 通风不良的环境中 长时间或强体力劳动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一、中暑的概念和分类
先兆中暑
中 暑 轻度中暑 热痉挛
分 类
重度中暑:热衰竭
热射病
二、中暑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机体产热增加
机体散热减少
机体热适应能力下降
和慢性病患者。 热射病: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和
意识障碍。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可分为劳力型和 非劳力型。
三、中暑的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评估
急危重症护理学题库
二、填空题1.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为通讯,运输,医疗。
2.各种抢救药品、物品要实行“四定”,是的指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
如无禁忌证,应将ICU病床抬高30-40 度。
3.急诊护理评估分两个阶段初级评估与次级评估。
4.初级评估的目的是快速识别有生命危险需要立即抢救的患者。
5.次级评估的目的是识别疾病与损伤的指征。
6.心搏骤停可由以下4种心律失常引起: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无脉性电活动和停搏。
7.完整的CPCR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三个阶段。
8.心血管急救生命链包括以下5个环节: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综合的心搏骤停后治疗。
9.基础生命支持关键步骤包括: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早期心肺复苏,快速除颤终止除颤。
10.CPR的基本程序是C-A-B,分别指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11.当病人意识丧失,无呼吸或仅有叹息样呼吸时,应立即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并即刻开始CPR 。
12.专业急救人员,应在10s内,内判断患者有无反应,同时快速检查有无呼吸。
13.专业急救人员10s内秒内不能明确触及大动脉搏动,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14.成人胸外按压部位为胸部正中,胸骨的下半段,两乳头连线之间的胸骨处,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的深度为5-6cm ,按压与通气比为30:2 ,按压中断的时间不能超过10s 。
(以2015版指南为准)15.单人心肺复苏时,成人的按压/通气比例为30:2 (以2015版指南为准)16.双人心肺复苏时,成人的按压/通气比例为(以2015版指南为准)17.单人心肺复苏时,儿童和婴儿的按压/通气比例为30:2 ,按压深度为4~5cm 。
(以2015版指南为准)18.双人心肺复苏时,儿童和婴儿的按压/通气比例为15:2 。
按压深度为4~5cm 。
(以2015版指南为准)19.对于颈部没有损伤的病人,开放气道选用仰头抬颌法,有损伤者选用托颌法法。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成都大学教案学院(部):医护学院系(教研室):外科教研室授课老师:李夏卉职称:助教课程名称总学分:2学分课程类别急危重症护理学总学时:24学时其中:讲课12学时实践12学时必修课()选修课(√)公共课()学科课()专业课(√)实践课()全校任选课()授课对象2023级护理专科考核方式考查课程。
课堂参加10%,作业+操作考查30%,笔试70%教学基本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达到:把握急救助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学问与护理基本操作;初步学会对各科紧急重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和搭配抢救;按操作规程,正的确施急救助理技术;在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时,能适时无误地做出判定和救助;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学问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分诊技术;现场救助四大技术——止血、包扎、搬运、固定;心肺脑复苏;监测;创伤;中暑溺水电击,急性中毒。
教学难点:分诊技术;中暑溺水电击,急性中毒。
周秀华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版)教材、孙菁主编《急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钟清玲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英中文)注:此页针对课程整体内容进行填写精选范本.成都大学教案总学时第1、2学时授课内容第一章绪论了解急诊护理学的起源及进展,急诊护理学的范畴。
把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构成。
急诊护理学的范畴。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定义。
(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佑襄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调配、板书设计等)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课堂提问。
第一节概述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进展(20)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10)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教学安排第二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一、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形成急救网络(15)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管理(25)课堂讨论:为什么需要急救医疗服务体系?(20)思索题、课后作业名词解释:、院前急救。
选择题(精品课)周秀华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版)重要孙菁主编《急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资料钟清玲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英中文)课后自我总结分析备注注:此页针对实在授课内容填写(对本章节的课堂教学需增补说明的内容)精选范本.成都大学教案总学时第3、4学时授课内容第二章院外急救把握院外急救的概念,现场急救的原则。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人卫版(护理、助产)
护理系护理专业《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48 课内实践学时:16执笔人:高仁甫审核人:督导组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急重症护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面对急危重症患者,能否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抢救的成败。
为此,要求护士能熟练掌握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护知识和技能,能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救治和监护,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本课程结合国内外最新资料和教师丰富的临床经验,从教学和临床实际出发,突破学科界限,遵循疾病演变和救护规律而进行设置。
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将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整个课程包括急诊服务体系(院前救护、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的一般知识,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以及常用重症监测技术和急救技术。
该课程理论、实践并重,教授临床急救所需的部分操作项目。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包括理论授课和实践两个环节。
教学总时数48学时(包括操作训练及考核)。
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能够:1、掌握急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急重症护理学的现状与发展。
2、掌握快速接诊、迅速识别并主动协助医生抢救常见急危重症及危象。
3、掌握迅速识别、配合抢救危重症病人。
4、掌握心肺复苏、四大技术等常用急救技术的运用,并熟练运用于急救工作。
5、理解重症监护病房的相关管理知识。
6、了解院前急救的意义、特点、任务、原则及方法。
三、课程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2、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3、了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第二章院外急救1、掌握现场评估与呼救(重点)。
2、掌握现场救护的分类和要点(重点、难点)。
3、理解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任务与原则。
4、理解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
5、了解转运与途中监护第三章急诊科管理1、掌握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常用的分诊公式(重点、难点)。
2、理解急诊科的任务、急诊科设置。
急危重症护理学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溺水的他救
电击伤
定义
❖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致使局部性和全身 性损伤或功能障碍
❖不论是电流还是静电的电流量,均可引起 电击伤
发病机制
电流击伤人
心室颤动
低压触电死亡原因
心脏停博
对延髓呼吸中 枢的伤害
呼吸中枢 抑制、麻
痹
高压触电死亡原因
呼吸停止
临床特点:(一)全身表现
❖轻型:惊恐、面色苍白、表情呆滞、呼吸 心跳增快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 酸激酶(CK)及有关止、凝血功能等参数,以尽早 发现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证据。 ❖ 怀疑颅内出血或感染时,应行脑CT和脑脊液检查。
生命指征评估
❖1.评估中暑原因、损伤持续时间以及开始 施救时间。
❖2. 评估中暑的轻重程度,注意体温、水与 电解质紊乱。
急救处理
➢3.热射病 (1)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可
使用电风扇、空调。按摩患者四肢及躯干, 促进循环散热。监测体温、心电、血压、 凝血功能等。 (2)给予吸氧。
急救处理
(3)降温:降温速度与预后密切相关。体温越高,
持续时间越长,组织损害越严重,预后也越差。一 般应在1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7.8~38.9℃。 ❖体外降温:头部降温可采用冰帽、电子冰帽,或 用装满冰块的塑料袋紧贴两侧颈动脉处及双侧腹股 沟区。全身降温可使用冰毯,或用冰水擦拭皮肤。 ❖体内降温:用冰盐水200ml进行胃或直肠灌洗; 也可用冰5%葡萄糖盐水1000~2000ml静脉滴注, 开始时滴速控制在30~40滴/分;或用低温透析液 (10℃)进行血液透析。
❖ 从水中救起后暂时性窒息,尚有大动脉搏动者, 称为近淹溺(near drowning)。
中暑及淹溺试题及答案
中暑及淹溺试题及答案1. 中暑的常见症状包括哪些?A. 头痛、恶心B. 皮肤干燥、发热C. 心跳加速、呼吸急促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如果发现有人中暑,应立即采取哪些措施?A. 将患者移至阴凉处B. 让患者躺下,抬高双腿C. 给予患者冰水或冷饮料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淹溺时,人体会经历哪些生理变化?A. 肺部充满水,导致呼吸困难B. 心脏停止跳动C. 意识丧失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淹溺急救的首要步骤是什么?A.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B. 检查呼吸和脉搏C. 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D. 将溺水者从水中拉出答案:D5. 在进行人工呼吸前,需要先做什么?A. 确保周围环境安全B. 检查患者有无意识C. 将患者头部向后仰以打开气道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淹溺者被救上岸后,如果他们没有呼吸,应该立即进行什么操作?A. 人工呼吸B. 心肺复苏C. 将患者头部向后仰D. 等待救护车到来答案:A7. 在淹溺事故中,如果发现溺水者意识清醒但呼吸困难,应该采取什么措施?A. 立即呼叫救护车B. 让患者保持平静C. 让患者采取半卧位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中暑和淹溺的共同点是什么?A. 都可能导致意识丧失B. 都需要立即进行急救C. 都可能造成永久性伤害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在炎热的夏季,如何预防中暑?A.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B. 穿着透气的衣物C. 定期补充水分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淹溺事故中,如何预防?A. 学习游泳和急救技能B. 避免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C. 游泳时佩戴救生设备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30505适用专业:五年制护理专业学时数:68(其中理论56学时, 实验实训12学时)【课程性质与任务】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
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常见疾病护理方向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包括院前急救、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以及常用的急救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护理基本操作;初步学会对各科危急重症病人的初步应处理和配合抢救;按操作规程,正确实施急救护理技术;在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时,能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知识有所了解和提高。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在为急救病人提供急救护理的过程中,应用急救护理技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护理,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察能力,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在第八学期开设,总时数为68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的目标:1.掌握急救护理学的概念、范畴。
2.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3.掌握其病情评估、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
4.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
5.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考核】本门课程为考试课,理论部分采取闭卷的考核方法,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是非题、简答、论述题等几种类型。
内容涉及每个章节。
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及格。
课程评价: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实践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参考教材】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孙菁急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邹玉莲急危重症护理科学出版社 2004学时分配表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院外现场急救原则。
2.掌握抢险救灾紧急救护的工作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又称中暑高 热,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症” 为典型表现。直肠温度可超过41℃,甚至 高达43℃。皮肤干燥、灼热而无汗。病人 可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不同程度意
识障碍、嗜睡、木僵、甚至昏迷。此型可
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老年人或心血 管疾病人较多见。
• 3.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以中 性粒细胞增高为主,应与合并感染相鉴别, 血尿素氮、血肌酐可升高。血清电解质检 查可有高钾、低氯、低钠血症。尿常规可 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改变。 严重病例常可出现肝、肾、胰脏和横纹肌 损害的实验室改变。有凝血功能异常时, 应考虑DIC。尿液分析有助于发现横纹肌溶 解和急性肾衰竭证据。
有助于病人的体温尽快回复正常。
• 2)体表降温:
① 头部降温:可选用橡皮冰帽、电子冰帽或颈 部置 冰袋,以降低进入颅内血液温度。
② 冰水或酒精擦浴,用40%--50%酒精或冰水拭 擦全身皮肤,边擦拭边按摩使皮肤血管扩张, 血液循环增快,皮肤散热加速而降温。
• 冰水浴:将病人浸浴在4℃冰水中,并不断按摩 四肢皮肤,使血管扩张,促进散热。浸浴时 每10—15分钟测肛温一次,肛温降至38℃时, 停止冰水浴;体温回升到39℃以上时,可再 行浸浴。
(二)中暑机制
• 当外界环境温度增高时,机体大量出汗,引 起失水、失盐。若机体以失盐为主或单纯 补水,导致血钠降低。
• 易发生热痉挛;大量液体丧失会导致失水、 血液浓缩、血容量不足,若同时发生血管 舒缩功能障碍,则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
• 当外界环境增高,机体散热绝对或相对不足, 汗腺疲劳,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致体温急剧增高,产生严重的生理和生化 异常而发生热射病。
• 2)热衰竭:此型最常见,多见于老年人、儿 童和慢性疾病病人,在严重热应激时,由 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补充不足所致。 表现为疲乏、无力、眩晕、恶心、呕吐、 头痛等。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 低血压、直立性晕厥。可出现呼吸增快、 肌痉挛、多汗。体温可轻度升高。无明显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检查可见血细胞 比容增高、高钠血症、轻度胆汁血症和肝 功能异常。
④ 用4℃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2000ml静脉滴注,开始 滴注速度应稍慢30—40滴/分,持续5—10分钟,防 止心脏内温度变化较快而诱发心律失常,等病人 适应低温后在增快速度。但滴注速度不能过快, 过多,以免发生急性肺水肿。
• (2)药物降温:
• 注意必须与物理降温同时使用。药物降温 可防止肌肉震颤,减少机体分解代谢,从而 减少机体产热,扩张周围血管,以利散热。 重症病人可使用以下药物:
• (2)轻度中暑:除具有先兆中暑症状外,
① 面色潮红、皮肤灼热、胸闷、心悸
② 体温在38℃以上
③ 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如恶心、呕 吐、面色苍白、四肢皮肤湿冷、多汗、脉 搏细速、血压下降等。
(3)重度中暑:除具有轻度中暑症状外,伴 有高热、痉挛、晕厥和昏迷。分为以下几 种类型:
• 1)热痉挛:多见于健康青壮年人。在高温 环境下进行剧烈劳动,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 痉挛性、对称性和阵发性疼痛,数分钟后 缓解,。多发生在四肢肌肉、咀嚼肌、腹 直肌,最常见于排肠肌,也可发生于肠道 平滑肌。无明显体温升高。症状的出现可 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和过度通气有关。
• (一)病因 • 1.使机体产热增加的原因: • 孕妇及肥胖者产热增加。 • 高温环境中进行强体力劳动者,由于劳动或活动强度大、
时间长,机体产热增加,容易发生热蓄积,如果没有足 够的防暑措施,就容易发生中暑。
• 2.使机体散热减少的原因:如环境湿度较高、 穿透气不良的衣服及汗腺功能障碍。
• 3.使机体热适应能力下降的原因:热负荷增 加时,机体会产生应激反应,通过神经内分 泌的各种反射调节来适应环境变化,维持 正常的生命活动,当机体这种调节能力下 降时,对热的适应能力下降,机体容易发 生代谢紊乱而发生中暑。
第十章中暑、淹溺、与触电
• 三种均为常见的物理性损伤,其发病的共同 特点是致病因子均为外界环境中的物理因 子,均属于环境性急诊。
第一节 中暑
定义:指高温或烈日暴晒等引起体温调节 功能紊乱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 谢紊乱或脑组织细胞受损而致的一组临床 综合征,又称急性致疾患。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2.降温:轻症病人可反复用冷水擦拭全身, 直至体温低于38℃,饮用含盐冰水或饮料, 体温持续在38.5℃以上者可口服水杨酸类解 热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二)医 1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8℃。措施: ① 物理降温 ② 药物降温
• (1)物理降温 • 1)环境降温:将病人安置在20—25℃房间内,
• 3)体内降温:对于重度中暑者可采取以下措 施:
① 4—10℃的5%葡萄糖盐水1000ml经股动脉向心 性注入病人体内
② 40—10℃的10%葡萄糖盐水1000ml注入病人胃 内
③ 4℃糖盐水200ml+氨基比林0.5溶解后保留灌 肠,有抽搐者可加入10%水合氯醛15ml ,以制止 痉挛。此法有一定降温效果,但有碍肛温的 测试。
• 4.疾病判断:根据病史和临场表现诊断不难 成立。但重度中暑应与脑炎、脑膜炎、脑 血管意外、脓毒血症、甲状腺危象、伤寒 及中毒性痢疾等疾病相鉴别。
三、救治与护理
• (一)现场救护 • 1.改变环境:迅速将病人搬离高热环境,安
置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或20℃--25℃房间内, 解开或脱去外衣,病人取平卧位。
二、病情评估
• 资料收集 • 1.病史:重点询问病人有无引起机体产热增加、
的原因存在,如有无在高热环境中长时间工作、 未补充水分等病因存在,为此中暑的主要诊断 依据。
• 2.临床表现 • 分为三类:先兆中暑、轻度中暑、中度中暑、重度中暑 • (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劳动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
大汗、口渴、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胸闷、 心悸、恶心、四肢无力、体温正常或略升高。脱离高温 环境,稍事休息,即可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