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知识树分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树(共6张PPT)
幂的乘方
平方差公式
(ab)a(b)a2b2(a完b)2全平a方2公2a式 bb2
零指数和负 整数指数幂
积的乘方
乘法公式
单项式乘以 单项式
幂的乘法运算
单项式乘以 多项式
多项式乘以 多项式
同底数幂 的除法
单项式除以 单项式
整式乘法
整式除法
多项式除以 单项式
整式的乘除
和
三角形 的边
三
角
形
第12章知识树
SAS
ASA AAS
全等三角形的 概念
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的条 SSS 件
角平分线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
全
的性质
等
三
角
形
第13章知识树
定义 性质 判定
作图
Hale Waihona Puke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概念
性质
轴对称
轴对称变换
作图
概念
轴
坐标表示
对
称
第14章知识树 整式的乘除知识树
同底数幂 的乘法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树
与三角形有关线段 与三角形有关角
整式 的乘 法
整式
乘法公式
数与式
定义
运算
分式
方程
多边形及其
内角和
三角形
空间与 图形
角平分线性
质与判定
判定
全等三角形
性质
轴对称
定义
八
年
画图
级
数
学
上
册
知
识
树
第11章知识树
内角和1800
外角和3600
角平 分线 中线
高
线段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树 ppt课件
圆 三角形
用同样的图形 进行简单的拼组
平行四边形 认识图形
图形的特征
解决问题:用七 巧板拼指定的图形
认识正方形
认识长方形
认 识 图 形
(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树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十几减8、7、6 十几减9
十几减、4、3、2
口算
20 以 内 的 退 位 减 法
有多余条件的“求另 一个加数”的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 一个数多几
解决问题
用减法解决 “比多少”
的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 一个数少几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树
按照给定标准 分类并统计
自己制定标准分类 并能统计结果
分 类 与 整 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树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理解个位,十位的 数表示的意义,数 出100以内的数并会 读写会用100以内的 数,表示日常生活 中事物简单估计必 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读数、写数 数的认识
解决问题
整十数加一 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数的组成
100
数数
以 内
数
的
认
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树
人民币的兑换
认识5元及5元 以上的人民币
人民币的认识
人民币单位间 的换算
最新六年级数学知识树上、下册教学讲义ppt课件
26.01.2021
23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具有定向作用和强化作用 (二)教学目标具有“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标准参照测验
26.01.2021
24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要求
1.目标完整、系统 ①维度整合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维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
值观 ②综合要素 ●教师—学生—课程 ●目的—内容—手段
26.01.2021
25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
2.具体清晰,可操作 ●目标以行为动词方式的表述, 具体可观测 3.层次分明,逐步递进
26.01.2021
26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
三、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一)步骤 1.目标分解 2.任务分析 3.起点确定
第一节 教学目标概述
三、确定教学目标的根据
1.学习者的特征及需要 2.当代社会生活及需要 3.学科的发展及课程标准
26.01.2021
22
第一节 教学目标概述
四、教学目标的意义
1.导向功能:教学活动的直接依据和出发 点;
2.调控功能:根据教学目标调整和控制教 学过程;
3.评价功能:通过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 度来评价教学过程。
图形的放大 与缩小
比例尺
比例的应用
比
应用正比例的 意义解决问题
用比例解决 问题
用反比例的意义 解决问题
例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树
说明从信息表达比 较模糊的统计图中 无法得到准确客观
的结论 例1
说明利用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 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 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 含的具体的统计信息,才能避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一),位于本书的34页至38页,《认识图形》(一)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也为后面《分类与整理》和《认识图形》(二)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中认识的图形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简单的立体图形,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几何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通过让学生自己触摸图形、搭建图形等形式来感受图形的特征,以达到让学生初步养成归纳、自主探索的意识。
通过对同种图形的分组实践,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
在此次之前,学生未曾正式接触和认识本节课所要讲的四种立体图形,因此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体验立体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打好基础。
2.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本节的地位和作用,我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物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立体图形,通过触摸实物了解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学会辨识四种立体图形。
达到熟练辨识生活中的四种立体图形。
(2)能力目标: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图形的认识,要求学生能在生活中辨识四种图形,能对同种图形进行分类,能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自的特点。
(3)情感目标:初步感受简单立体图形的魅力,养成独立思考、共同探索的意识,学会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
3.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时注重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探讨学习的过程,期间要求学生学会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以及学会简单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确定了重点和难点:重点:(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图形;(2)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图形特征;(3)辨识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难点:在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图形的特征中对学生的引导,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辨识,对圆柱和球的辨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一)》单元教学分析教学建议
《认识图形(一)》单元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为了分散难点,这一单元只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材编排特点本单元具有以下编排特点。
(1)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或者实物图片进行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形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具体来说,分类活动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首先是知识的引入层次。
教材直接呈现了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4种立体图形,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其次是知识的教学层次。
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对4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直观的辨认、区别。
每种图形的认识包括实物图、模型图和图形名称三个层次: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形状相同的几种实物,从直观上认识到虽然这些实物在材料、大小、用途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形状相同;然后逐步数学化——抛开这些实物的其他属性,只考虑形状这一属性,抽象出一般的模型,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形状特征;在此基础上,明示这种一般模型叫什么图形。
最后是知识的应用层次。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了其应用性。
认识图形知识树
• 5、数一数,填一填。
•
• ( )个 ( )个
( )个
( )个
②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③学习材
料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④活动内容具有开放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
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
本
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2.通过拼、摆、 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单
3.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 数学交流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
元
生活的联系。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
教
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
目
教学重点:
标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
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
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区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横向整合:
整册教材共九个单元,本段元处在第
四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数一数 、比一
比和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来学习的内
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
教
性,是建立图形知识的有利时机。
材
整
合
纵向整合:
本单元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
图形的开始,是建立“空间与图形”第
一步,是后续进一步学习图形的特征、
周长、面积和体积等知识的基础,是建立
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的重要学习内
容。
教学 评价
说 建 议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好动 的特点,直观形象思维 比抽象思维有很大的优 势,因此,通过让学生 观察、摆弄实物,对简 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 形有一些简单的感性认 识,不要提高些的要求。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树教学讲义PPT
不进位
进位
不退位
两位数加一位 数、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 数、整十数
整十数加、 减整十数
100 以和 内减 的法 加( 法一
)
问题解决
退位 小括号
图形和数学
稍微复杂的数字
找 规 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知识树
肝病实脾及其临床运用 伍炳彩 主讲
肝脾关系密切
➢肝的疏泄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关系 密切。 ➢肝与脾在血的生成,贮藏及动荡运 行等方面亦有密切的联系。 ➢此外,如脾胃湿热,胆热液泄,可 成黄疸。
从肝论治常见病种
泄泻:遇怒便作泄泻者,为“肝木克土脾气 受伤”《景岳全书》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久风为飧泄。《素问·脉要精微论》——病机 是“风木之邪,内乘脾土。《医通》 风邪入里,木郁不舒,则下克脾土,变为热 利下重。(吴坤安《伤寒指掌》)
从肝论治常见病种
黄疸:风木之邪传土湿土,则见黄色。 (黄坤载《四圣心源》) 痿黄:肝木横肆,脾气伤残,土败而色外 越之黄痿。(王孟英《温热经纬》) 脾积(痞气):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 以冬王不受邪,脾欲还肝,肝不肯受,留 结为积。《难经·第56难》之脾积(痞气)
从肝论治常见病种
惊泻:小儿惊泻者,肝主惊,肝,木也, 盛则必克土脾……泄泻色青,或兼发搐, 盖青乃肝之证。(王肯堂《证治准绳》)
慢惊、慢脾:此脾土败而肝木乘之也。 (王肯堂《证治准绳》)
常用脾病治肝方剂
胃痛:柴胡桂枝汤、温胆汤、香苏饮、 柴胡疏肝散、良附丸、乌梅丸、当归四 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吴茱萸汤(肝、胆) 嗳气、呃逆:柴胡疏肝散、乌梅丸、镇 肝息风汤、温胆汤 慢性肠炎:逍遥散、丹栀逍遥散、柴胡 疏肝散、乌梅丸、四逆散、痛泻要方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树(北师版)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
实践与运用
图形的 轴对称
图形的 平移 证明的 方法 证明的 依据 证明的 含义 图形与坐标 平面直角 坐标系 常量变量 应用 解法 方程 概念表示 函数
图形的 旋转 图形的 相似
相交线 点、线、 平行线 面、体
图形与变换
数据的 三角形 收集与 四边形 整理 圆形
数据的 描述 数据的 分析 意义、 事件 列表、 树状图 计算与 估算
实践与运用
尽可能大的 无盖长方体 盒子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树
展开与折叠
截几何体
第四章平面图形 第一章 立体图形
图形与 几何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树
比较大小 零
负数 加法法则
加法运算律 减法法则
乘法法则
乘法运算律
正数
除法法则 绝对值 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的乘 除及乘方
负数 正数 相反数
有理数的概念
统计
图形的认识 图形与证明
统计与概率
概率
一次函数 分类 反比例函数
独立思考
实践活动
合作交流
二次函数
数与代数
分类
二次根式 分式 整式 运算 相关概念 分类 代数式
实数
初 中 数 学 知 识 树
获得体验
实践与运用
综合应用
提炼策略 课题学习 体会知识 形成过程
发展思维 能力
培养应用 意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树
中点定义 尺规作图 角平分线
角
多边形 第四章平面图形
第一章 立体图形
圆
图形与 几何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知识树
实际问题 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知识树解读分析完整课件ppt
认识小数的教学安 排,注重学生对小 数意义的理(Li)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
加强统计知识的 教学,使学生的 统计知识和统计 观念得到进一步 提升。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 思想方法,培养学 生数学思维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进四则运算 的编排,降低 (Di)学习的难度, 促进学生的思 维水平的提高。
编写 特点
教学建 议 (Jian)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五页。
说 建 (Shuo) 议
3、溶计算教 学于现实情 景。
教学 建议 (Xue)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五页。
说建 议 (Jian)
教学 建议 (Xue)
4、系统梳理,
有效落实。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五页。
说建 议 (Jian)
5、重视计算教 学,夯实基础。
(1)加强口算训练。 (2)培养良好的 计算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 学中,用数学的魅力 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 动机
第十页,共三十五页。
说教材
认识小数的教学 (Xue)安排,注重 学(Xue)生对小数 意义的理解,发 展学(Xue)生的数 感。
改进四则运算的 编排(Pai),降低 学习的难度,促 进学生的思维水 平的提高。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说课 标 (Ke)
教学目标
7.经历从实际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 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 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Qu),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Qu),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 的良好习惯。
提供丰富的空间 与图形的教学内 容,注重实践与 探索,促进学生 空间观念的发展。
四年级数学小学数学知识树_图文
营养午餐
粉刷围墙
4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4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制作年历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5人民币的 认识
5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5 两位数乘两位数
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6 图形与拼组
6 面积
实践活动
7 混合运算
7 小数的初步认识
• 当堂检测:精选习题当堂检测复习效果,及时调整 复习进度,学习洋思中学的当堂训练,做到日日清。
• 拓展练习:分层次选择练习题,照顾不同层次的学 生复习期间的学习需要。
• 复习反思:师生分别就复习情况进行反思,
• 教师修改讲学稿。
三、给学生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 让千树万树梨花开。
• 1、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导学稿。 • 2、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整
5 三角形 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 统计
5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6 统计
打电话
7厘米米的认识
8 时分秒的认识
8 解决问题
8 数学广角
7 数学广角
8 统计 9 总复习
9 统计 户外活动
设计校园 9 数学广角
小管家 9 总复习
8 总复习
10 总复习
10 总复习
六年级下册 1 负数 2 圆柱与圆锥 3 比例
给学生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 让知识树和讲学稿成为课堂的
源头活水
•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 活水来——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 的基本功
• 1、 教师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
• 2、画好知识树,深刻把握教材。
• 3、所谓知识树。
• 4、如何画好知识树?
• 有的人只能掌握一个个的知识点,但不能 把这些知识点连成一条线,这是掌握知识 的第一个层次;有的人能够把同类的知识 前后联系起来,形成一条线,但不能把不 同类型的各条线的知识横向并联起来,形 成一个面,这是第二个层次;有的人能够 把同一年级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 成一个面,但不能把不同年级一个学段的 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的立方体, 这是第三个层次。只有把整个学段的知识 纵向、横向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一个知识 体,这是第四个层次。(引自王敏勤教授)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树
表内乘法
乘法 的 初步 认识
2~9的 乘法 口诀
用 数 学
乘加 乘减
实践活动
用长度 单位进 行实际 测量,
巩固 统计 知识
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从不同位置观察 简单物体的形状
认识轴对称图形
在方格纸上画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认识条形统计图
认识统计表
提出 并回 答问题
调查活动
巩固 从不同 角度观 察物体
小学数学知识树 (二年级上册)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实践与综合应用
测量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探索规律
长度单位
观察 物体
认识米和 厘米
用刻度尺测 量和画线段
估量长度
建立长度概念
100以内 的加法 和减法
两位数 加 两位数
两位数 减 两位数
连加 连减 和 加减 混合
两位数 加 两位数
两位数 减 两位数
连加 连减 和 加减 混合
估算
表内乘法
乘法 的 初步 认识
2~9的 乘法 口诀
用 数 学
乘加 乘减
实践活动
用长度 单位进 行实际 测量,
巩固 统计 知识
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从不同位置观察 简单物体的形状
认识轴对称图形
在方格纸上画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认识条形统计图
认识统计表
拼摆 量画 几何 图形
简单的排列
简单的组合
认识角, 知道角 的各部 分名称
认识直角
用尺 画角
用三角板 判断直角 并画直角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树
实践与综合应用
测量
一年级的数学上册 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材分析素材 苏教版.doc
《认识图形(一)》教材分析新知识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建立这几种图形的表象及根据其特征区分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学要求1.初步领悟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与几何形体的联系。
2.初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表象,能够从众多的立体图形中把上述图形区分出来。
3.进一步掌握分类、对比等学习方法,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建议1.课前教师准备几袋积木,或搜集一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例如魔方、牙膏盒、药丸、茶叶筒等)为了便于操作,最好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套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模型的学具。
2.教学时,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可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摆弄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实物或积木,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互相说一说这些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可能会把长方体说成是长方形或长方块,把球说成圆,教师不必马上纠正,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会与同学交流。
3.让学生试着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给物体分类。
由于圆柱和球的特征比较明显,容易辨认,而长方体和正方体易混,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比较它们的不同,使学生知道有些方形物体的每个面都是相同的,而有些不是,从而把它们看成不同的两类。
当然,只要能初步辨认就可以了。
4.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实物,并试着说说这些物体有什么特征。
学生一般会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描述,比如“长长的”“又长又方”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接着,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说明刚才这些物体都是这个样子的,这样的物体叫长方体。
然后依次教学其他图形。
在这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
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把长的长方体和扁的长方体看成是形状不同的两种图形,教师可以通过把长方体翻转,摆放不同的位置,使学生认识到这两种图形实质上是相同的。
5.让学生说说身边哪些物体是以上这些形状的。
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尽量多说出一些物体,可以先说出教室里可以看到的物体,比如铅笔盒、圆柱形铅笔、广播喇叭等。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知识树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知识树
1.经历有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平面图形源于相应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直观认识相应的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这几种图形。
2.在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抽象过程,初步积累认识形体的一些经验,感受相关形体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难点: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
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归纳总结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如图:2、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
如图: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
放在桌子上能滚动。
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
如图: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
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
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一)教学内容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直观认识,感受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1教学认识四种立体图形:从实际生活引入,出示了学生熟悉的一些实物,让他们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分成四类,引出四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认识。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巩固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
在初步认识了四种立体图形后,“做一做”安排了两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
这种活动素材,老师们可以利用,也可以加以改造,如有老师把它改造成摸实物---猜形状的活动。
总之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以便建立清晰的表象。
例2,立体图形的拼组,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活动,初步体会各种立体图形的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进一步体会所学立体图形的特征,另一方面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6.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图形”知识树分析说明
张淑玲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我从下面几点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1、新课标下本学段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2、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
3、本单元内容分析及在整册中所处的地位
4、本单元的教学策略
5、特色
6、本单元的知识考点链接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一)新课标下本学段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学段目标,学生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经验。
在这单元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达到目标: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简单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特征。
4、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进行拼图。
5、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提高能力如下:1、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4、形成事实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特点和目标。
这册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
教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能力体现心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
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编写特点: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
问题的能力。
全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本单元内容分析及在整册中所处的地位
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内容: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材编写特点:
①强调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②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③学习材料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④活动内容具有开放性。
整册教材共九个单元,本段元处在第四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数一数、比一比和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来学习的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建立图形知识的有利时机。
本单元的学习
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图形的开始,是建立“空间与图形”第一步,是后续进一步学习图形的特征、周长、面积和体积等知识的基础,是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的重要学习内容。
本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区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易混点:1、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2、区别长方体和长方形
(四)本单元的教学策略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好动的特点,直观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有很大的优势,因此,通过让学生观察、摆弄实物,对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一些简单的感性认识,不要提高些的要求。
教学中借助学具(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通过学生认真观察、摸一摸、推一推、滚一滚、画一画、说一说等学习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达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1.教学立体图形。
学生带学具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
教学前提出要求:1、按照老师要求,学具放在课桌的左上角。
2、用完后放回原来的位置,不要随便摸、动。
3、比一比谁放的学具整齐。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师拿出实物(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请学生将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接着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各类物体的名称,然后再通过学生认真观察、摸一摸、推一推、滚一滚、画一画等活动,重点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扁扁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学生也可以看到长方体有的面大,有的面小,而正方体的每一个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使学生正确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同样学生能够直观看到圆柱上下一样粗、直直的、两头平平的都是圆形。
球是最圆最圆的。
使学生充分感知圆柱、球立体图形的特点。
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较好的掌握重点知识内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下来请学生说说自己拿的盒子有什么用途。
接着带领学生做游戏,在教室后有一个大轮胎,谁愿意帮老师把它拿到前面来。
学生采用的方法:一个人抱,几个人合抱,一个人滚等,我及时的给以肯定和鼓励。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的特点,体会到数学的应用性。
2、教学“平面图形”,
师先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画在黑板上,让学生先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这时有学生可能把长方形说成长方体,紧接着就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摸一摸,与黑板上的长方形比较,观察,说说有什么不同,学生已经知道:长方体鼓鼓的、饱饱的、有六个面,而看到的长方形是平平的,一点都不一样。
这样学生就正确区分了长方体和长方形的不同。
请学生用自己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比着画一个长方形,这样学生对长方体和长方形的认识更清晰明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重点认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通过观察、比一比、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认清长方形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而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特色: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相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六)本单元知识的考点
辨认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在组合图形中找出简单的几何体各有几个,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区别长方形和长方体是易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