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美国可谓是纸醉金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920至1930年代的美国繁荣与大萧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920至1930年代的美国繁荣与大萧条哈定与柯立芝夫妇的合影,两代共和党总统执政下的美国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咆哮20年代。
一、咆哮的二十年代1920年代,正在刚刚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大陆舔舐伤口之际,大西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却因新技术革命和战争带来的巨大国外市场迅速繁荣起来。
战争开始,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并趁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
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
与此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红利开始在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在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中汽车、电气、建筑、钢铁行业一同构成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四驾马车。
20年代的纽约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单就汽车行业来看,其生产量从1921年的1050万辆增长到1929年的2600多万辆,同比增长约255%,提供新增就业岗位500多万。
伴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石油、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钢铁等部门都持续繁荣,为整个社会源源不断的创造着财富。
美国国民总收入从1919年的620亿美元增长至1929年的828.1亿美元。
人均收入从1919年的620美元增长至1929年的681美元。
随着收入的增长和中产阶级的扩大,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开始快速提高,许多富有美国家庭已经开始购买电熨斗、吸尘器、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收音机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整个美利坚合众国都沉浸在经济繁荣带来的骄傲与自豪之中,认为自己就是天选之国(GOD BLESS AMERICAN),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古典经济学是完美无缺的终极之选。
从哈定开始美国连续三届总统皆出自保守主义的共和党,他们坚信自由主义经济学和市场调节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政府只需当好市场的守夜人。
象征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象征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创造《了不起的盖茨比》时,美国正处于20世纪20年代的“喧嚣年代”,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各行业迅速发展,人们生活前所未有的舒适,人们开始盲目地追求财富,倡导消费享乐主义。
对于这个短暂、特殊的时期,作者具有十分深刻的了解和感受,因此在创造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充分融入了当时的社会特征、生活气息以及精神面貌,并用象征手法揭示了狂热追求“美国梦想”的人们遭到毁灭的必然结局,大大增强了这部文学作品的震撼力以及艺术表现力,可见这部作品的成功离不开作者对象征手法的运用,因此深入探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非常必要。
一、《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事物象征事物象征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手法的一种,小说中运用事物象征的地方较多,而最为显著的就是黛西家码头的绿灯,那盏“通宵不灭”的绿灯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1]。
绿灯在小说中出现了三次,被作者赋予了多层的象征意义。
第一次出现在尼克见到盖茨比的一个月夜,面对黛西家码头的绿灯,盖茨比浑身发抖,显得非常的激动。
而那盏“绿灯”象征的是盖茨比耗尽一切所要追求的美好生活的希望和目标,也是财富、成功以及认可。
第二次出现在黛西邀请盖茨比去家里参观,盖茨比可以近距离地接触那盏绿灯,但是绿灯却被雾气围绕。
象征盖茨比认清了现实中的黛西,与理想中的黛西的差距是如此巨大,盖茨比不得不认清现实,而原本象征财富、成功以及认可的那盏绿灯对盖茨比也失去了意义。
第三次出现在小说的结尾处,尼克又想起了“盖茨比信奉的绿灯”,那盏绿灯是盖茨比不断追求的理想、目标以及方向,但是在盖茨比的追求过程中最终破灭了,让我们看到“美国梦”的实质。
小说中运用事物象征的手法的地方还有“灰烬山谷”,作者在小说中对“灰烬山谷”的描述,可以让人们联想到被灰色覆盖、荒芜的世界,这就象征着人们精神世界的荒芜。
现实世界的人们过度追求财富,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精神世界已经逐渐崩塌,失去了曾经所要追求的梦想。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破灭【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论文(二〇一一届)题目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破灭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教务处制二〇一一年五月目录摘要.............................................................................................................. 2 关键词.. (2)Abstract............................................................................................................2 Keywords ........................................................................................................2 一、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简介..............................................................2 二、“美国梦”的历史渊源和主题变奏......................................................4 三、作品中盖茨比“美国梦三部曲”的寻求与幻灭..................................5 (一)发财梦..........................................................................................5 (二)地位梦..........................................................................................8 (三)爱情梦..........................................................................................9 四、盖茨比美国梦破灭引起的思考............................................................12 注释........................................................................................................15 参考文献........................................................................................................16 致谢........................................................................................................18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破灭摘要:对“美国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小说主人公盖茨比“美国梦”进行分析。
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
上世纪20年代是国际货币控制权开始转换的时期,从老大的英帝国转移到新兴美利坚。战争使美国成为欧陆债权国,美国政府发行的自由公债在20年代进入兑付期,稳定的收入、兑付的债券与借贷消费文化的兴起,让美国成为消费乐土,同时美国摆脱对欧洲的资本依赖症,进入内需拉动时期。企业市场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收音机、汽车、住房、电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1929年美国的汽车产值占总产值的8%,与1990年代信息产业恰好相同。经济链条通过消费上传,举凡电力、钢铁、通讯,无不进入大发展时期。市场对大企业的需求,以及掌握资金链条的银行家对于垄断利润的觊觎,使大企业成为宠儿,企业并购案随之可见;对资金的需求以及民众的投资需求,使信托、债券、股票等产品供不应求,银行的经纪零售业务、证券批量制造加上资金杠杆推波助澜,形成危险的倒金字塔负债结构。
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溃,直到30年代末经济才略有恢复,错误的财税政策货币政策是经济衰退的罪魁,政府增加税收以减少赤字、美联储减少货币发行量无视过高的实际利率,使美国经济陷入长期衰退。相形之下,我国的货币政策一年来在稳定与紧缩之间摇摆,错误而迟疑的货币政策使中小企业与工薪阶层受到打击,对经济降温无济于事。实际上,当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大行其道时,美联储甚至还未建立;中国行政垄断占据经济支配权时,央行的利率政策能对这些垄断企业起到多大的作用?
大企业本是经济腾飞期的自然产物,掌握资源分配权者无论是银行家还是行政部门,不可能自觉按照法治与市场原则行事。美国虽然在1894年颁布了反垄断的《谢尔曼法》,也曾在1911年强行拆分标准石油公司和美国烟草公司,但总体而言执行不力,本应执行反垄断司法权的法院常常成为提出诉讼的美国政府的反对者,因而成为垄断企业的保护神。无独有偶,我国历尽艰难新近颁布的反垄断法,对于行政垄断有明显的豁免条款。在经济发展初期,执政者对垄断企业容易抱持同情态度。而垄断者为垄断辩护的理由似曾相识,减少恶性竞争,建立合理的收费模式,拥有稳定的收入。
20世纪美国的发展历程
20世纪美国的发展历程20世纪,美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事件和趋势的概述。
1. 工业化和城市化:20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之一。
工业化的推动下,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大量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2.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 年,美国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不仅使美国工业化程度更加提高,还加强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3. 禁酒运动和大萧条:1920 年至1933 年,美国实施了禁酒法,禁止生产、销售和消费酒精饮料。
然而,这一措施并没有带来期望的社会改变,反而增加了犯罪和腐败问题。
1929 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大萧条,全国经济陷入衰退。
4. 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经济大萧条之后,罗斯福总统实施了一系列政府干预措施,被称为“新政”。
这些措施帮助经济逐渐恢复,并推动了美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随后,美国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成为全球超级大国之一。
5. 冷战和社会变革: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之间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冷战。
在这一时期,美国积极推动资本主义和民主价值观,参与了韩战和越战等军事冲突。
与此同时,社会变革也在发生,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等社会运动取得了重要进展。
6. 科技革命和信息时代:在20世纪的后半叶,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社会和经济。
计算机、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交流变得更加快捷和全球化。
7. 九一一事件和反恐战争:2001 年,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在美国,被称为“九一一”事件。
这次事件导致美国政府发动了反恐战争,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国家实施军事干预。
总之,20世纪的美国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战争、经济衰退、社会变革和科技革命等多个重要历程,这些历程塑造了现代美国的面貌。
《了不起的盖茨比》无比华丽,可惜与原著的主题深度还是差了一点
《了不起的盖茨比》无比华丽,可惜与原著的主题深度还是差了一点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于 1925 年,其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
这是一部以20 世纪 20 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短篇半自传体小说,展示美国一战后纸醉金迷的狂欢景象,通过一位来到纽约的穷作家之口,讲述了纸醉金迷的纽约富翁“盖茨比”为追求爱情的所作所为,以及盖茨比坐拥奢华却虚幻绝望的人生。
进而反映了下层阶级对上流社会的向往,以及美国上流社会的虚伪与残酷,描述了美国梦的幻灭。
这一时期“爵士乐”也随之产生,因此被菲茨杰拉德命名为“爵士时代”。
原著小说实在太过家喻户晓,它在美国现代文库评选的 20 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中高居第二名,被视为美国文学“爵士时代”的象征。
因此曾先后于 1926 年、1949年、1974 年、2000 年和 2013 年被搬上银幕。
作为一部名著,之所以能被数次被搬上银幕,原因正是由于其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即对美国 20 世纪 20 年代有着精准的刻画。
那么电影能否体现原著深刻的思想内容就成为检验电影成败的关键。
原著的主题思想20 世纪 20 年代,受一战影响,美国人民感到极度迷惘、失望、精神上一度空虚,从而开始转变为一味追求物质上享乐,在全社会形成“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
最初那种靠个人奋斗就能够取得成功的纯洁的“美国梦”一去不复返。
正如所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运用了流畅的语言,描述了当时上流阶层的虚伪自私和专横混乱,为读者展现出一个纸醉金迷而又浮躁虚幻的全新时代。
小说将追求自由、理想、个人奋斗、成功的种种梦想失败与主人公爱情美梦的幻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深入地表达了“美国梦”的覆灭主题。
特别是表现了小人物们特别是年轻人的幻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以及由此引起的失望、迷茫,无助。
菲茨杰拉德出生于并不富有的商人家庭,贫寒使他在读书期间一直因自惭形秽而痛苦,甚至没有勇气追求心爱的富家小姐珊尔达。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语言特点
第36卷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mzsfxyxb@(总第123期)(一)大量使用形容词菲茨杰拉德在对《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创作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美国经济进入兴盛时期,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美国作家成为美国社会中的上层阶级,奢靡的生活使菲茨杰拉德与其妻子沉迷其中。
菲茨杰拉德在对当时的时代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提出当时是一个大写特写的时代[3]65-66。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经济蓬勃发展的情况下,菲茨杰拉德也从其中感受到了“盛极必衰”的氛围,因此为了能够通过小说创作让当时美国社会上的人们感受到美国梦破碎之后现实的残酷,其进行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创作,在其创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场景描述也更为细致,使小说的创作质量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例如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去汤姆家做客时,菲茨杰拉德为了能充分地展现出住宅的豪华和上层阶级生活的奢靡,在对建筑物进行描写的过程中就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如“宽敞明亮”“玫瑰色”“高高的”“晶莹耀眼”等,将客厅、房屋、走廊、窗外草地的情况充分地描绘出来[4]51-52。
在对客厅中天花板进行描写的过程中,还是用了“糖花结婚蛋糕似的”,将住宅的豪华和汤姆生活的奢靡充分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在对小说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价值观,也能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效地表现出来,小说的语言价值相对较高。
(二)精准设置人物形象语言在菲茨杰拉德笔下,还对《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进行了精准的设置,通过语言的刻画展现小说人物的思想,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思想情感的传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5]152-153。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创作方面,菲茨杰拉德对多种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行描绘,并且人物形象涉及不同的阶层,在性格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小说语言描写过程中,通过对人物形象语言进行精准的设置,能充分地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主要心理活动,并向读者展现人物的身份特征。
《美国的悲剧》:1920年代美国社会的繁荣与堕落
美国的悲剧:1920年代美国社会的繁荣与堕落引言19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经历了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然而,就在看似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令人震惊的问题和悲剧。
本文将探讨1920年代美国社会的繁荣与堕落,并分析其中隐藏的问题。
1. 社会繁荣的背后1.1 经济奇迹1920年代被称为“繁荣的十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复苏。
在新技术和产业革命推动下,工业生产飞速增长,消费水平也急剧提高。
汽车、电视、收音机等新兴产品充斥市场,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享受。
1.2 文化变革随着经济繁荣,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爵士乐、电影、文学作品等艺术形式迅速崛起,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新舞蹈风格、时尚潮流、流行音乐等文化现象纷纷出现,形成了独特的“娱乐文化”。
2. 社会堕落的阴影2.1 经济不平等虽然1920年代经济繁荣,但财富分配极不均衡。
富人变得更富有,穷人则仍然处于贫困状态。
这种巨大的财富差距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紧张氛围。
2.2 犯罪与黑帮活动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大规模的非法活动。
黑市交易、制造和销售酒精品等违法行为盛行。
混乱和无序的环境给恶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一系列黑帮组织如芝加哥帮、康克里斯特家族等崛起,并剥夺了普通市民的安全感。
2.3 道德堕落和文化冲突随着新文化形式的出现,道德观念开始逐渐解体。
无节制的欲望释放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如赌博、酗酒、性解放等。
这些现象对传统价值观产生冲击,引发了保守与进步之间的文化冲突。
结论1920年代美国社会的繁荣与堕落并行不悖。
经济的迅速增长和文化的革新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福利和享受,但也为诸多问题埋下了伏笔。
贫富不均、犯罪活动、道德堕落等问题引发了社会混乱和紧张氛围,最终导致这一时期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悲剧”。
尽管1920年代经历了许多令人惋惜的事件,但这段历史也教育我们如何看待挑战和问题,并在未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城市纸醉金迷描述
城市纸醉金迷描述一、文学作品中的描述- 在F.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这部经典作品中,故事发生的背景城市充满了纸醉金迷的气息。
例如纽约城,那里举办着盛大奢华的派对。
盖茨比的豪宅里,每晚灯火通明,宾客们穿着华丽的服饰,从各地赶来参加宴会。
酒像流水一样供应着,乐队演奏着欢快的爵士乐。
女人们戴着璀璨的珠宝,男人们在牌桌上豪赌。
这一切看似热闹非凡,但背后却隐藏着空虚和虚伪。
盖茨比举办这些派对,目的是为了吸引他心中的旧情人黛西,然而这种建立在金钱和物质之上的狂欢,最终也随着梦想的破灭而消散。
- 巴尔扎克笔下的巴黎是一个金钱至上的世界。
在巴黎的上流社会,贵族们住着豪华的宅邸,出入高级的社交场所。
舞会是他们炫耀财富和地位的舞台,女士们穿着用最昂贵的面料制成的拖地长裙,裙褶里仿佛藏着无数的金币。
男人们则在政治和商业的交易中,用金钱换取权力和地位。
像高老头的两个女儿,为了维持自己在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的生活,不断地向父亲索取钱财,当高老头的财富耗尽时,她们便将父亲抛弃,这种残酷的现实反映了城市中纸醉金迷背后人性的丑恶。
二、影视作品中的体现- 这部电影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华尔街的疯狂。
主角乔丹·贝尔福特所在的金融世界充满了贪婪和奢靡。
办公室里,股票经纪人像一群饥饿的狼,通过欺骗手段获取巨额财富。
他们用赚来的钱购买豪车、游艇、私人飞机和豪华别墅。
在公司的派对上,员工们吸毒、嫖娼,放纵自己的欲望。
整个华尔街就像一个巨大的金钱漩涡,人们被财富冲昏了头脑,只追求物质的享受,道德和法律在纸醉金迷的氛围中被不断地践踏。
- 电影中的上海是一个时尚、奢华的大都市。
林萧、顾里等主角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名牌、高级派对的世界里。
顾里作为富家女,她的衣柜里摆满了各种国际大牌的服装和配饰。
她们参加的时装秀、商业晚宴等活动,到处都是金碧辉煌的装饰,香槟塔层层叠叠,人们谈论的是最新的时尚潮流、商业并购等话题。
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虽然看似令人向往,但也充满了友情的纠葛、爱情的背叛等矛盾,反映了在物质丰富背后人们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人类历史上首个bra,是一个纸醉金迷的白富美随手之作
人类历史上首个bra,是一个纸醉金迷的白富美随手之作在内衣出现之前,女人穿紧身胸衣穿了 400 年。
现代意义上的女士内衣是由一个叫Caresse Crosby 人发明的。
1891 年, Caresse Crosby 出生在纽约一个著名的新格兰家庭,本名叫 Mary Phelps Jacob 。
这位后来的艺术家、出版人的祖上可追溯到 1620 年英国在北美洲的最早知名地的普利茅斯殖民地的总督 Bradford 。
Caresse Crosby 的另外一名祖先 Robert Fulton 则是汽艇的发明者。
她身上也流着 William Phelps 的血液。
这个William Phelps 是美国马塞诸塞州多切斯特和康涅狄格州温莎市的建造者,是 1673年最早美国用民主政治理政的 8 位先驱之一,同时也是新格兰最初的大陪审团的首席陪审员。
这样看来,Caresse Crosby 是出生名门,祖上都是美国的建国级别的人物。
到了 Caresse Crosby 父亲这一辈,家里已经比不上最初那么“富可敌国”,不过依然阔绰。
从小她的生长环境就很优越,基本上就是骑骑马,划划船,跳跳舞。
当她追忆起童年,她总是说:“四周一直香气缭绕。
”但在她的成长经历中,内衣一直让她头痛不已。
20 岁时, Caresse Crosby 需要参加很多舞会。
她回忆说:“每天晚上我都要参加 两三场舞会,晚上回家睡觉的时间就是从早上 4 点到第二天正午。
”但因为当时用鲸须和绳索制成的紧身胸衣很厚重,完全无法展现她薄若蝉翼的裙装。
“所有一切都糟糕透了,一支舞完毕,我闻起来也很糟糕。
” Caresse Crosby 说。
忍无可忍之后,她要求女仆用粉红色的丝带和丝质手帕缝制了一种新的内衣来替代紧身胸衣——也就是我们现在穿的内衣的雏形。
在回忆录中,她写到:“那晚我换上了新内衣,像是一种重生。
朋友们都涌向我,问我穿的是什么内衣,我让她们偷偷看了一眼。
20世纪美国的发展历程
20世纪美国的发展历程20世纪对美国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见证了美国从一个较为封闭的农业国家转变为全球超级大国的发展历程。
在这一时期,美国经历了许多重大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对全球的影响力也大大增加。
20世纪初,美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兴起,美国开始经历大规模的变革。
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工厂,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移民潮也使得劳动力大幅增加,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支持。
随着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者之一,其经济地位也迅速提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以中立国的身份加入战争,并对盟友发起了决定性的进攻,从而帮助他们获得了胜利。
这次战争使得美国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20世纪中叶,美国经历了另一个重要的转变,即冷战的开始。
美国与苏联之间的竞争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
为了对抗苏联的影响力,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政策和军事行动,包括马歇尔计划、北约的建立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
这一时期美国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将美国推向了超级大国的地位。
然而,20世纪的美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如种族隔离制度导致的种族问题,导致黑人民权运动的兴起;女性争取选举权等社会问题也得到了关注。
这些社会运动与抗议活动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的社会制度。
20世纪的末期,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国际合作,以谋求全球稳定和合作。
美国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
此外,美国政府还倡导全球化经济和自由贸易,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合作。
综上所述,20世纪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美国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浪潮,实现了经济和政治的快速发展,成为全球超级大国。
同时,美国还面临了一系列社会和政治问题,通过社会运动和抗议活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双视角与分层叙述
王莉萍内容摘要: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一部叙事手法带有现代小说特征的作品,本文在综合各家之言的基础上,提出作家在这部作品里尝试性地结合了绘画的表现手法,采用分层叙述讲述了两个故事,同时澄清了“双视角”和“双重看法”这两个概念。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叙事手法双视角“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之一F·S·菲次杰拉德(1896-1940),因先后在4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爵士时代的故事》等作品中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美国20世纪20 年代人们的纸醉金迷和纵情声色的社会生活,真实反映了那个年代美国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特征,而被文学评论界冠之以“爵士时代”的重要的编年史家和“爵士时代”的代言人等称谓。
这一时代(1919——1929)也被称作是“爵士时代”。
20年代,碰巧也是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过渡期。
‘迷惘的一代’蔑视资产阶级的传统道德,摈弃传统的美学标准,他们觉得以往的艺术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必须采用新的表现手法。
深受约瑟夫·康拉德影响的菲茨杰拉德于是尝试将现代叙述技巧应用于其小说叙事,使一部反映美国战后普遍精神危机和道德堕落的社会小说写得传神而不失特色,就连一向言辞苛刻的著名诗人兼文艺评论家T·S·艾略特也认为作者发表于1925年的这部《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小说自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
[1]此作被看作是“一面反映‘爵士时代’的镜子”。
H·L·门肯在评论他这篇作品时认为其篇章安排精巧至极,其精巧的构思主要体现在作品有别于传统叙述手法的单一人称叙事,采用了双重视角分层叙述的手法,因而使得这部经典之作的文学价值不仅表现在其主题所反映的严肃的社会现实意义上而且它还极具叙事学研究的价值。
一.叙述者尼克的“双重视角”众所周知,多数小说中的故事由第一人称的“我”来叙述完成,这种传统的叙事视角被称作“第一人称叙事视角”。
通过菲茨杰拉德看美国“爵士乐时代”
通过菲茨杰拉德看美国“爵士乐时代”摘要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纸醉金迷、喧嚣嘈杂的时代,是一个物质富裕精神空虚的时代,于是,用金钱堆砌起来的美国梦,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和信念化身。
美国文坛才子菲茨杰拉德形象地将这个时代命名为“爵士乐时代”,而他和他的作品则完美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代名词。
关键词:f·s·菲茨杰拉德爵士乐时代美国梦社会风貌时代精神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爵士乐时代”的定义对于美国而言,20世纪20年代是个特殊而又充满奇迹的时代,一方面由于美国在战争期间大发战争财,一举从债务国变成债权国,经济繁荣、物质富足,人们对金钱财富的追求空前高涨,似乎一切都变得和钱有关;另一方面,随着工业现代化的推进,美国的社会观念和思想文化也处在急剧变革之中,传统清教徒式的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所推崇的“勤劳、节俭”等思想逐渐被追求个人财富、享受物质生活等消费享乐主义所取代,整个美国似乎都染上了追求财富和享受物质的怪病。
繁华掩映之下的空虚腐朽,恰如一首略带忧伤的“爵士乐”,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题,它应和了人们追求享受和离经叛道的性格,既让他们纵情享受,又使他们为传统道德的沦陷而隐隐担忧。
美国作家f·s·菲茨杰拉德更是准确地给这个时代定义为“爵士乐时代”,称它为“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那时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提到了它,它成为一种意义非凡的象征性背景,渲染出这一时代的全部色调。
二“爵士乐时代”的迷惘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正处在新旧交替的历史交叉口,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让年轻的美国从农业文明迅速进入了工业化的现代社会,于是传统思想观念和要求变革的呼声显得格格不入。
这一时代特色深深影响了生活在这个新旧文化和新旧意识交替时代的年轻人:他们一方面享受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却目睹了战场炮火活生生地摧毁了他们的理想,于是他们直接而坚定地竖起反叛的大旗。
读后感:《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反思
读后感:《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反思《读后感:〈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反思》《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经典之作。
这本书以 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为背景,描绘了那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时代,以及在这个时代中人们的梦想、爱情与悲剧。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触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的主人公盖茨比出身贫寒,但他心中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积累了巨额财富,只为了能够重新赢得昔日恋人黛西的芳心。
然而,黛西早已不是他记忆中的那个纯真女孩,她嫁给了富家子弟汤姆,过上了虚荣、浮华的生活。
当盖茨比再次出现在黛西面前时,她虽然被盖茨比的财富和深情所吸引,但却无法放弃自己现有的生活。
最终,盖茨比为了保护黛西,不幸被误杀,而黛西却连他的葬礼都没有参加。
这个悲剧的结局让我感到无比的悲哀和无奈。
盖茨比的一生都在为了一个虚幻的梦想而努力,他以为财富可以买回过去的爱情,却没有意识到,时间已经改变了一切,包括他所爱的人。
他的执着和单纯在那个充满虚伪和冷漠的社会中显得如此格格不入,也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在书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洞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价值观。
20 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是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动荡的时期。
人们追求物质享受,道德观念逐渐沦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和功利。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爱情也变得不再纯粹,而是被金钱和地位所左右。
盖茨比和黛西的爱情悲剧,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盖茨比是一个善良、真诚、充满梦想的人,但他的善良和真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相反,那些虚伪、自私、贪婪的人却在社会中如鱼得水。
这让我不禁反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善良、真诚的心。
此外,书中对于梦想的描绘也让我感触颇深。
盖茨比的梦想是美好的,但却过于理想化。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语言特色分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语言特色分析作者:钟翼来源:《大观》2017年第09期摘要: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创作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在美国史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全面系统地分析这部小说的语言特色对于充分解读小说的内涵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章论述与分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中的形容词的大量应用、全面精准的设置了人物形象的语言、文中对隐喻及讽刺修辞手法的巧妙安排三个主要方面,旨在全面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语言特色的精确分析,而探析小说蕴含的深刻内涵,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写作思想。
关键词:语言特色;《了不起的盖茨比》;形容词;人物形象《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的创作主要是在纽约长岛地区的背景下进行的,全面地再现了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将那个时代美国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向读者展现出来。
《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出版之后,快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这部小说以其自身无限的魅力征服了广大国内外的读者,其中还包括了著名作家海明威,《了不起的盖茨比》也成为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代名词。
这部小说除了对美国时代的充分刻画之外,还表现出了语言的高度精炼和生动的形象。
人们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语言特色展开深刻而全面地分析探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更好地领会这部小说的特色与魅力。
一、《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形容词的大量应用《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的作者菲茨杰拉德将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称作“爵士时代”,这个形容充分展现出了作家当时所处时代的生活方式与社会风貌。
《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在文学创作上展现了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很多优秀的作家不停歇地出版一部又一部优秀的作品,也可以说这个时代文学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个时代美国社会纸醉金迷的社会风气。
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美国经济社会还没有进入到萧条阶段,是一个兴盛时期。
菲茨杰拉德将美国人抱有“美国梦”的时期称之为美国发展历史上最绚丽也最会纵乐的时代,在这种现实社会背景下,美国作家作为整个社会中的上层阶级,因为奢靡无度的生活造成了菲茨杰拉德与妻子也高度的沉迷于这样的生活中[1]。
美国1920年代繁华生活:柯立芝繁荣与《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国1920年代繁华生活:柯立芝繁荣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繁华的都市,现代化的车水马龙的街道,衣香鬓影的派对,纸醉金迷的生活,新贵富豪的奢华不输豪门望族。
这是好莱坞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描绘的场景,是美国1920年代繁华社会生活的剪影。
1920年代的美国有着种种鲜明烙印:禁酒令,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海明威,电影,爵士乐,大众消费兴盛,新兴的女性白领,黑人文化兴起,汽车、 ... 等等现代生活的象征物进入了千家万户,带来了生活方式的颠覆性改变。
你可以从非常多的角度去观察这个时代,但有一条是不可以忘记的:经济的繁荣。
从1922至1928年,工业生产指数(Index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上升了70%。
那个时代的贫富差距或许为人们诟病,但扣除通胀后的雇员工资也有22%的增长。
从1919到1929年间,劳动生产率以平均每年5.44%的速度增长。
产业的进步及人们收入的增长使得汽车及家用电器的普及程度大幅上升。
1925年时美国每6人拥有一辆小汽车,而与之相比,英国同时期每100人方才拥有一辆小汽车。
这段奇蹟般的发展时期主要处于美国第30任总统小约翰·卡尔文·柯立芝(John Calvin Coolidge,Jr.)治下(1923年至1929年),因此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这个时代被烙上柯立芝的烙印并非偶然,正是柯立芝 ... 时期的政策促成了那个时代的繁荣。
作为一位信奉古典自由主义的保守主义共和党人,柯立芝可说是美国历史上不多见的言行一致的总统。
他在任期间实行的经济政策基本可视为他信仰的贯彻,即所谓自由放任(laissez-faire)政策。
该政策主张让自由市场自行其道地运作,以为 ... 对于民间经济如价格、生产、消费与产品分销等的干预越少,将能使经济运作更有效率。
减税与削减联邦开支无疑是柯立芝 ... 的主要特征。
柯立芝分别于1924、1926及1928年三次通过降低税率的法案。
万圣节可以打扮成什么万圣节造型介绍
万圣节可以打扮成什么万圣节造型介绍
2018年的万圣节即将到来,这一天可以穿各种各样的奇装异服,那么万圣节可以打扮成什么样子呢?可以穿什么衣服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万圣节可以打扮成什么
埃及艳后
演绎美艳动人的埃及艳后,金色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融入绿松石色后造型更加饱满,她的神秘气质也相得益彰地得到烘托。
这个悲剧人物用毒蛇自刎的故事被手腕上的华丽珠宝巧妙叙述。
猫女造型
影视作品中的猫女形象以其不同以往的现代感令人称赞,然而不变的是经典红唇与妩媚猫眼面具或墨镜。
上层社会名媛造型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是上世纪20年代美国上层阶级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的绝佳代言人,要成为和她一样的摩登女郎,皮草华服不可少,最新电影中无处不在的蒂凡尼珠宝也是升华造型的必需品。
修女造型
修女装扮气质脱俗、造型整洁,天使的光芒自然环绕。
但黑色主调与浮夸配饰,又为其营造了一股万圣节的鬼魅气息。
印第安公主造型
迪斯尼动画《风中奇缘》中的宝嘉康蒂似乎成为了印第安公主的代名词,她对自然的崇敬用大地色调与羽饰恰到好处地表现,而绒面革则强调了她内心的质朴。
万圣节的装扮指南
方案一:
带顶尖尖的帽子(小孩的毛线帽就是这个样子)。
衣服嘛,裙子吧,在背后加2个蝴蝶翅膀,把南瓜掏空(或用别的东西),点一根蜡烛放里面(手电筒也行),手上拿1个大袋子,挨家挨户地讨吃的,不给吃的就捣蛋。
呵呵,你自己想想吧!
方案二:
化妆,脸能涂多白就涂多白,嘴唇涂好看一点,要么是鲜艳的红色,要么是黑色,涂长一些,有滴血的感觉,睫毛尽量长。
身上嘛:1.夜幕似的黑色斗篷。
2.贞子的一身白。
纸醉金迷背后的悲剧(1000字).docx
纸醉金迷背后的悲剧我向来最喜欢夏天了,在那阳光明媚,满树新叶像电影快放一样疯长的日子里,我的生命也随着夏天的到来而又重新开始了。
突如其来的大雨一下将我外出计划全打破了,将我束缚在家中,但我并不觉得可惜。
一方面,下雨天最适合读书了,家中还有许多书可以看;另一方面,在这清新的空气中无可以汲取大量有益健康的“氧料”。
打开《了不起的盖茨比》,我一下子就被文章那些华丽的词藻和风趣的比喻所吸引。
菲次杰拉德用他繁复的句式将美国上世纪20年代扑朔迷离的上流社会展现在我面前。
以尼克的第三人称视角,将我们带入了盖茨比的世界,让我们见证了他那纸醉金迷时代中的悲剧一生。
盖茨比是尼克的邻居,家住在一个豪华的大别墅中。
曾经在肯塔基州一个军训营中当少尉,遇见了上流社会的女子黛西,为她的美丽所倾倒。
凭借自己的英俊、聪明和敏感,盖茨比一下超越黛西其他追求者,获得她的芳心。
在热恋一个月后,他被迫去参战,最终再也无法联系上黛西。
黛西最终忍受不了寂寞,嫁给了尼克大学的校友——布坎农。
婚后,过着游手好闲的享乐的生活。
五年后开盖茨比回国,在他心中一直向往着同黛西一起的美化生活。
寻着她的足迹,他买了一幢隔着桑德海湾与黛西的府邸相望的巨宅,将它作为他一种符号向黛西发出了无声的召唤。
从此纽约市就开始了有关于盖茨传说:他在家中每日大宴宾客举办盛大晚会,挥金如土,夜夜笙箫,但从来没有人见过他本人的模样。
在尼克的搭桥下,两人终于重新相见,黛西对盖茨比仍然说了“我爱你”,面对布坎农的多次背叛,她已经对他失望透顶了,而重新回到他身边的盖茨比更让她欣喜若狂,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然而盖茨比并不知道他眼前的姑娘早已在贪图财富和享乐中改变了模样,他们之间早已没有真情,只是她在百无聊赖的生活中寻求的一种刺激,以至于后来黛西开着盖坎比的车撞死了她的丈夫的情人后,竟然毫不犹豫地将罪责推向了盖茨比。
当盖茨比被戴尔逊(情妇丈夫)枪杀后,也毫不所动。
盖茨比的死惊动了整个纽约,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嘲讽着他的下场,有人将本不属于他的罪名强加于他身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初的美国可谓是纸醉金迷,人们追求财富、幻想出人头地,几乎人人都在做着发财致富的美梦,并由此演绎出一场又一场的悲喜剧。
作为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菲茨杰拉德将这些万花筒般变化莫测的社会现象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精练浓缩,使该书中的情节成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书中人物因此极具代表性。
再加上菲茨杰拉德那大师般写作技巧的娴熟运用,更显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读者仿佛自己已经超越了时空,置身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之中。
描写发财梦的作品可谓司空见惯,因此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其所揭示的主题之深刻却是同时代作品所无法相比的。
盖茨比梦的产生到梦的破灭这一过程,再现了美国当时普遍的社会道德和伦理现象。
盖茨比出身卑微,但作为一个有雄心抱负的青年,他是绝不会安于现状、浑浑噩噩了此一生的。
他要奋斗、要出人头地,更需要美满的爱情。
盖茨比深知这样的生活绝非唾手可得,必须吃苦,必须忍辱负重才有希望。
为此,他给自己制订了一整套系统的行动计划,规定每一天必须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完成。
他在《牛仔卡西迪》封底的扉页上写的作息时间表中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决心
不浪费时间串门
戒绝香烟和嚼烟
每两天洗一回澡
每星期读一本有益的书或杂志每
周积攒5美元花掉3美元
更加孝敬父母
为了实现个人的抱负,他甚至不惜改名换姓———将自己的本名Gatz更改为Gatsby,此举可谓意味深长,因为后者有“上帝之子”(Jesus,God’sboy)之意,盖茨比的雄心大志在此可略见一斑。
但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强大的物质基础,即源源不断的财富。
在盖茨比看来,没有这个财富基础去奢谈其他,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为了圆自己的发财之梦,并进而实现整个雄心勃勃的计划,盖茨比不惜吃苦受罪,甚至不惜违法走私贩酒,最后还
与一个恶棍式的人物———沃尔夫山姆沆瀣一气。
用盖茨比自己的话来形容:“他在纽约很是个人物———是个百老汇的地头蛇。
”
总之,他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结果他胜利了,而且是大获全胜,他有了钱,大笔的钱,他也可以同其他大富豪一样一掷千金了。
他的第一个梦想终于如愿以偿了。
但这第一个梦想的实现只不过是他整个人生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其相连的是后两个梦想,即地位梦与爱情梦。
情况也确实如此,在盖茨比眼中,如果不能人前显贵,不能抱得美人归,即使徒有金山银山,那又有何意义呢?
三、地位梦
他的第二个梦想就是步入上流社会,彻底脱离自己原来生活的底部阶层。
有了财富做他经济上的坚强后盾,盖茨比对于进入上流社会这一点是志在必得。
他凭借手中的大笔钱财,购买豪宅,举办奢华的晚宴,宴会上食品之多,令人咂舌。
每逢星期五都有五个装着橘子和柠檬的板条箱从纽约水果商那里运来———到了星期一,橘子和柠檬都变成了没有果肉的皮,半个半个地扔在屋子后门外,堆成个金字塔。
至少每隔两周,便有酒席包办商从城里来他家,运来数百呎的篷布和大量彩灯,足以将盖茨比家巨大的花园布置成一棵大圣诞树。
自助餐桌
上摆满了各色凉菜、一条条加了香料的烤鸡腿、一盘盘鲜亮动人的色拉、一只只烤
得金黄的乳猪和火鸡。
盖茨比的目的就是向世人尽情展示自己那鼓囊囊的钱包,他认为这样自己就会被人认可,就会理所当然地成为上流社会中的一员,并因此心安理得地享受到那个社会里头面人物应该享受到的一切。
他产生这种想法本来无可厚非,因为美国社会标榜“机会均等”,而且由奋斗至名声显赫者也可列举一二,例如12岁就去印刷厂当学徒的富兰克林,后来成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以及曾任美国第16任总统的林肯也是从社会底层开始干起,他在青年时代当过伐木工人、石匠和店员等。
但对像盖茨比这样的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梦想是根本实现不了的。
退一步而言,即使实现了梦想的一部分,拥有了财富,上流社会对此类人仍不屑一顾,他们根本不承认盖茨比的社会地位。
正如汤姆所说:“许多这种新暴发户都是些走私酒的家伙。
”在作品的另一处,汤姆和乔丹的一番对话对此进一步做出了清楚的解释:“而你发现他是个牛津校友。
”乔丹帮他(汤姆)说出。
“牛津毕业生!”他不信。
“他要是才活见鬼哩!瞧他穿的那身粉红衣服。
”“不过他还是牛津校友。
”
“新墨西哥州的牛津,”汤姆鄙夷地说,“或者那一类地方。
”
情况也确实如此,盖茨比再富有,那些出身显赫的上层精英们依然认为他骨子里仍然是个穷光蛋。
可见,盖茨比们要想跻身上流社会,的确是一个比登天还难以实现的梦想。
四、爱情梦
盖茨比在一个军训营里任青年少尉时,便与一美丽的姑娘黛西相识,从此,黛西的倩影就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她就是盖茨比心目中的女神。
娶黛西为妻,是盖茨比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他发奋的原动力之一。
但无奈他深爱的黛西却空有美丽的躯壳,其内心丑陋无比,如此强烈的反差在黛西身上得以全面体现,因而人物性格也被塑造得异常丰满。
黛西初与盖茨比相识时,根本看不上这个无权无势的低级军官,她相中的是既有地位又有钱财的汤姆,从而两人在一起过上了花天酒地的日子。
当盖茨比暴富之后,黛西对他的富甲一方又持何态度呢?这里仅以衬衫为例来看一下黛西的反应:他(指盖茨比)拖出一摞衬衫,动手一件件抛在我们面前,那些薄麻织衬衫、厚丝织衬衫、细法兰绒衬衫都散落在桌子上,原来整齐的折叠的形状全都乱了,五颜六色铺在桌子上。
我们欣赏这些衬衣的时候,他抱来更多衬衫,于是,那个柔软丰富的衣服堆越来越高———有条纹图案、花纹图案、格子图案,颜色有珊瑚色、苹果绿的、浅紫色、淡橘黄色,有字母交织图案的印度蓝色。
突然,黛西发出个压抑的声音,然后扑在衬衫堆上嚎啕大哭。
“这么漂亮的衬衫”,她呜咽着,她的声音在厚厚的衣服褶皱里变得含混不清。
“真让我伤心,因为我从来没见过这么———这么漂亮的衬衫。
”
这一扑一哭暴露出了黛西那复杂的心态。
此时,在黛西的心中是过去与现在的比较、地位与财富的比较以及盖茨比与汤姆的比较,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其酸甜苦辣的个中滋味恐怕只有她自己最为清楚。
她能像盖茨比梦寐以求的那样投入他的怀抱之中吗?非常令人遗憾,盖茨比仍然圆不了自己的爱情之梦,因为黛西看中钱财不假,但她对地位也一样不会放松,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她贪婪的本性使自己不会丢掉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在一番权衡之后,舍弃盖茨比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这也完全是她的性格使然。
而盖茨比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到最后仍然一片痴情,苦等黛西那永远也不会打来的电话,使读者不禁感到无语且无奈。
盖茨比的故事像是被射向夜空的焰火,人们先是赞叹它的绚丽,然后又哀叹它的迅速熄灭。
盖茨比的所有梦想如同美丽的肥皂泡一样,几乎一个接一个地破灭了,梦想的破碎意味着人生之路走到了尽头,人生之烛也随之熄灭。
这究竟是人生中的梦,还是梦中的人生,这个沉重的问题就留给读者自己去深深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