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试题讲义命制说明
初中语文试题命制范例
![初中语文试题命制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3a17fecc58f5f61fb636660d.png)
初中语文试题命制范例(命题思路、参考答案)2011-02-05 19:30 星期六一、语言运用1、在“家电”的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想方式,另选一种“家电”,写一段讽喻人类的文字。
台灯——总以为自己比别的灯亮,其实只不过是有人给它戴了一顶帽子。
空调——只能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改变温度,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
命题思路:新课标对写作的教学建议“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家电”和人类存在着相似点,学生通过想象可以寻觅二者的相似之处。
这样的语言实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并通过写作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电脑——似乎可以无所不能,却只能在别人的敲击之下才能找到自己的灵魂。
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不管想要炫耀什么,却要完全听从别人的摆布。
2、根据具体语境,选填相应的诗句。
其中正确的一项是()作为水乡的宁波,自古多桥,而因桥赋诗的例子也很多。
宁波老桥的桥型设计多样:明代陆铨的“”,描述的是一座石拱桥;明代俞士吉的“”描写的则是一座石梁桥。
而宁波老桥的功用和文化也值得今人细细品味:清代童华的“”体现了桥在交通方面的功用,南宋陆游的“”展现了民间水乡的社戏风情。
现今,已正式通车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将会把宁波的“桥文化”演绎到极致。
a.东风忽送笙歌进,一片楼台泛水来b.行尽平原临水口,溪流迸出石桥斜c.天接空青双去鸟,桥分平野独归人d.每来花屿流霞出,亦立虹桥烟卷后A.d b a cB.b d c a C .b c d a D.d c b a命题思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基于新课标对古代诗词的这一建议,积累诗词仅仅是第一步,感悟诗词才是进一步深化,运用诗词才是终极目的。
既然运用古代诗词,就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
本题旨在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会运用诗词。
初中语文试卷的命制
![初中语文试卷的命制](https://img.taocdn.com/s3/m/46725f2f0066f5335a8121af.png)
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 章新其
一、语文试卷命制中的选材原则
考查标点符号的句子 :
今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五四”对我们来说, 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既是学术,也是精神。
语文试卷命制中的选材原则:
时代性 语文性
思想性
语文试卷命制中的选材原则: 1.语文性 2.思想性 3.时代性
[注]更:又,再。
⑴一、二句中的“落更开”和“燕飞来”写出了春景怎样 的特点? ⑵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 作赏析。
(2008年杭州市中考试卷)
说明文阅读《话说地震》
语文试卷命制中的选材原则: 1.语文性
2.思想性
3.时代性
▲试卷命制中,“语文性”的首要地位是由其学 科 特点决定的;“人文思想性”是语文学科和其 它学科共同具备的重要特点;“时代性”在语文 学科中表现最弱,在试卷命制中不能强求。
2.典型性
▲文言文阅读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实词】 A.二人并游太学(一起) C.因出囊金百两遗勉(给予) A.乃共克期日 B.请设馔以候之 C.而于此得疾而死 D.将于北都求官 B.元伯具以白母(详细) D.勉许为办事(赞成)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虚词】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属予作文以记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欲报之于陛下也
1.语文性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 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 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 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 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 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 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 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 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①安于平庸可能度过的是缺乏理想、碌碌无为的惨淡人生。 ②失败往往能够成为我们吸取教训、迈向成功的垫脚石。 ③要想成功就必须有直面失败的勇气,摒弃得过且过的平庸态度。
初中语文试题命制
![初中语文试题命制](https://img.taocdn.com/s3/m/f01f524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2.png)
4
初中语文试题的难度控 制
初中语文试题的难度控制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路程,在坎坷中 奔跑,在挫折里涅槃。B.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请再累赘重复的往事能 爬上三千尺的高岗。C. 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把诗人的一腔激情 表现得淋漓尽致。D.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积 淀丰厚
初中语文试题的题型与内容
4. 写作题
写作题是初中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可以分为命题作 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类型。例如
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情感真挚,内容充实,有具 体细节描写
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论证有力,逻辑严密
答题难度
及时反馈与调整: 在考试结束后,应 对试题进行评估和 反馈,总结经验教 训,以便对未来的 试题进行适当调整
5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技 巧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技巧
注重细节:对于试题的文字表述、标点符号等细节应予以充分重视,保证试题的准确 性和规范性
创新题型与内容:可以尝试创新题型和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 的思维活力
阅读下面材料:阅读下面材料 按要求写一篇作文。一位年轻人在岸边钓鱼,坐在他旁 边的一位老人也在守着一篓鱼。一段时间过去了,年轻人的钓竿像是在弹奏美妙的乐 曲一样往上升起,而老人的鱼篓里却一条鱼也没有。年轻人很惊奇,问老人:"您为什 么一条鱼也钓不到?"老人笑了笑说:"鱼儿也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da752d03d8ce2f00662387.png)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探析中考语文评价改革风向标——以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为分析对象2009 年是课改实验区中考的第六年。
根据“课标”“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的基本评价理念,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在前五年探索之路上守正出新,整体上遵循了稳中求变,继承中有发展的基本原则,突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致力于在具体情境和实践问题中综合地考查学生应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体现出浓郁的文化性、时代性、区域性的特色。
本文以矩阵抽样法从全国各省市中考试卷中抽取44套试卷为样本卷,根据试卷的测试框架从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三个部分进行具体分析,力图展现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特色,借以预测2010 年中考语文评价的改革发展方向。
一、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部分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言积累,设题呈综合化趋势,测试内容不再是语文知识的简单再现和重复,而是着力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变化很有可能从而引领中考语文测试内容及测试形式进一步变革的态势。
主要包括语言积累、语言运用、文学文化常识、诗文默写等四部分的内容。
(一)语言积累语言积累部分出现新的题型测试形式。
包括字音、字形、近义词语辨析和熟语/ 成语等四部分内容。
在44套样本卷中,只有吉林长春卷、吉林卷和上海卷等3套试卷把字音、字形的考查渗透在现代文阅读中,没有单独设题。
试题赋分在2分-9分之间,占总分的比例在3.3%-6.0%之间。
题量在1题-4题之间,18.2%的试卷设置1题,45.5%的试卷设置2题,25.0%的试卷设置了3 题,只有贵州贵阳卷和四川乐山卷设置了4 题。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b6f30eeff9aef8941e068c.png)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檀林中学吴高银一、试卷整体概况1.试卷结构语文试卷第一模拟考试设题层次与难易梯度较合适。
试卷以能力立意的趋向更为明确,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略有提高,拟题更为灵活。
全卷共四个板块: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40分),现代文阅读(30分),文言文阅读(17分),作文(50分),卷面(3分)。
试卷继续维持四大块的结构,但各板块的赋分略有变化。
四大板块考查重点不变,但考查点更为全面。
2.试题主要特点(1)命题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体现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试题内容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思维过程、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判断等内容。
试题材料注重人文熏陶、注重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体现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受到一次心灵的净化,灵魂的洗礼;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意识,陶冶道德情操。
(2)着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全卷没有繁题、偏题,所考查的都是学生在初一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如识字写字能力、基本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文段的阅读虽有一定意蕴但并不深奥,学生基本上都能读懂;作文题也无审题障碍。
全套试题特别关注学生语言理解及运用能力的考查,对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3)试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体现基础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新型教育理念。
试卷的第6题考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着眼于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
试卷还强调创新,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有创意地理解和表达。
如9题、13题、16题、20题等都是基于这一考虑。
(4)试题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贴近学生生活。
第2题、现代文阅读(二)、作文等都体现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这对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根据阅卷情况,现将答题情况分析如下:(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情况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读拼音以及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语文试卷命制的内容及建议
![语文试卷命制的内容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468b82279563c1ec5da71fe.png)
(三)关于语言的实际运用
考查的主要内容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运用语言; 根据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语言; 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命制建议
题目的设计要注意突出综合性和应 用性。 题目的设计要注意重点考查语文能 力,而不是其他学科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 考试内容
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根据自己的文 言文知识积累理解文言字、词在句子中 的意义 理解文言文句子在文段中的意思以及整 个文段的内容,理解及分析文言文阅读 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选文的特点
所选篇目是浅易的、典范的文言文,适合 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 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3、这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作者运用精 炼的语言展开了从景物到人物活动的一幅幅画 卷。在这幅画卷中, “ , ”描 绘了山间早晚的景色。第③段的四个场 景 、太守宴、 、太守醉, 描绘了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4分) 4、请你说说文中的太守究竟“乐”在何处? (3分)
文言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的 特点
测试材料的选择问题
现代文阅读的测试材料一般应从教材以外 选择,同时注意所选材料的水平应与教科 书文本水平相当或相近 如果需要考查学生对教科书中典范作品的 阅读情况,在命题时也要变换角度、编出 新意,不要从教材中圈定部分课文作为必 考内容,不要对所学课文的结论性意见进 行记忆性测试,更不能以某种教材或教学 参考书的内容要求作为命题的依据
考查文言词句的特点
比较注重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力 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对文言 实词的掌握情况,用翻译或说出原文意 思的方式考查对句段的理解
以中考试卷为例,谈谈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
![以中考试卷为例,谈谈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ad81621711cc7931b716d3.png)
以中考试卷为例,谈谈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一、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部分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言积累,设题呈综合化趋势,测试内容不再是语文知识的简单再现和重复,而是着力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变化很有可能从而引领中考语文测试内容及测试形式进一步变革的态势。
主要包括语言积累、语言运用、文学文化常识、诗文默写等四部分的内容。
在平常教学中应注重对生字词的练习督促学生识记字词,特别是多音字、形近字。
(一)语言积累语言积累部分出现新的题型测试形式。
包括字音、字形、近义词语辨析和熟语 / 成语等四部分内容。
语言运用部分试题的综合性程度有所增加,仍以开放性试题为主。
包括语法知识(语法句法、修辞运用和标点使用)、情境写话 /语句仿写和信息提取等内容。
情境写话 /语句仿写试题通过不同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在具体情境下、准确生动形象地运用语言描述客观事物或表达主观情感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一、解读材料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情境,理解材料所涉主题,提取有效信息,找出关键问题;二、恰当使用修辞等表达方式的能力。
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材料中的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并且能够运用这种修辞造句;三、调动积累、发挥想象的能力。
要求考生能够充分调动日常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不仅做到“形似”,而且做到“神似”。
信息提取试题对信息提取的考查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概括材料,提炼信息,考查提取信息和语言概括的能力;二是从材料中发掘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考查探究能力。
其测试材料不仅来源广泛,而且在形式上异彩纷呈,不拘一格。
总体而言,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时事和热点问题:庆祝建国 60周年、甲流、限塑令、国学热、食品安全、金融危机;第二,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这类题材的材料或以动态的活动如新闻报道的方式,或以静态的描述如图片或表格的方式。
第三,学习生活中所涉及的语文和其他学科相关问题。
语文试卷命制的内容及建议讲解共71页PPT
![语文试卷命制的内容及建议讲解共71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8523e4bfe518964bce847cb1.png)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的内容及建议讲解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79864227d3240c8447ef31.png)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张榜中学程桂芳一、更加注重运用知识积累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这是新课标的要求,自然也是我市中考语文命题的热点。
每次的语文考试都十分注意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的关系,如对常用字的认读与书写、近义词语的辨析、成语使用正误的判定、语序编排与调整、古诗文默写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无疑是古诗文默写题。
古代经典诗文是语文积累的重要内容。
从手头资料来看,考查古诗文默写是重中之重。
从考查方式来看,全部以直接填空形式考查诗文默写进一步减少,90%以上的试卷都涉及了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其在特定语言情境中的具体应用,比如“花、鸟本是能引起人们美好感受的事物,但在杜甫《春望》诗中,一句‘,’却借花、鸟传达出作者深深的忧国和思乡之情。
”这样的考查方式,体现出在课标指导下的中考正在向着考查能力与素质这一方向迈进。
从这些试题来看,各地中考命题者已逐渐达成了一种共识:语文知识积累不能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必须能够正确理解运用,这样的积累才有意义。
这样的要求,也符合课标对于语文课程性质与教育理念的定义。
据此我们预计,以后每年我市中考试卷上,以简单填空形式出现,单纯考查知识记忆的题目将进一步减少,结合内容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考查题目将进一步增多。
二:交际表达紧密联系生活课标要求初中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依据这一要求,中考试卷的交际表达类试题从数量到分值比重与往年相比都有所增加,大多数都以问答形式或者以综合实践题目来考查交际表达能力。
从题目设置来看,考查有如下特点:规定了具体的交际情境;主题大多贴近学生生活或者结合热点时事、热点人物,以便考生答题时“有话可说”;注重人文修养,要求语言文明、得体;在切合题目主题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培养,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许多题目都有“用自己的话”“自己的看法”之类的提示性话语。
三:综合实践整合课程资源“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初中语文试题命制浅谈 课件
![初中语文试题命制浅谈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d34dddaeaad1f346933f36.png)
改
综合性学习、阅读等大多数题和班级、校级命 题适合
三、命题方法:三法
一虹飞架丹山石 纳溪 田玲 19.联系全文,简要谈谈作者用“一虹飞架丹山石”作为标题是否恰当, 为什么? 20.第④划线句中,为什么作者说完成了一次对自己的挑战? 21.品析文中划 线的句子(6分) (1)抓住加点的关键词品析 我是闭着眼睛一步步挪到这轮花海弦月上的,足足用了五分钟的时间。 (2)从修辞的角度品析 这是青山秀水的纳溪向世界发出的一封亮丽的邀请函。 22.第⑦段划 线的句子写到“来吧,来看看咱们浪漫的花田酒地,这 儿有万顷花海,七彩栈道。”家乡纳溪的美景还有很多,请你模仿这一 句的写法,描写家乡的一处美丽风景。(4分) 答:来吧,来看看咱们 的 ,这儿有 , 。
泸州市二0一八年高中中 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共63分)
一、古诗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 -4题。(17 分) 甲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 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 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0 1 0 2 0 3 0 4
命题依据:一表
命题关键:三度
命题方法:三法
命题步骤:四步
0 5
命题技巧:六策
一、命题依据
板 块 大 题 题 题 分 考察点 号型 值 ㈠ 古 文 阅 读 ( 17 分 ) 1 选 择 2 选 择 3 选 择 4 主 观 3 3 3 8 课外古文句 子断句 实词 课内外文言 文理解分析 文言句子翻 译、重点词 语解释 与往 年难 度变 化 难度 降低 不变 不变 不变 复习要点 训练学生语感, 找标志性词语等 重点实词,特殊 用法 课内文言读懂理 解训练理解品味 注意特殊词语、 重点实词和部分 重要虚词,训练 学生课外文言文 的翻译能力 训练学生能基本 读懂古诗内容 掌握常见的古诗 写作手法,常见 的情感
浅谈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
![浅谈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https://img.taocdn.com/s3/m/049b7e0a76a20029bd642df7.png)
浅谈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内容提要:命制试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出题的范围、考点的分布、题型的搭配、难度的把握、分值的安排、版面的设计,出好卷之后,要反复检查,以保证准确无误。
关键词:命题范围考点题型难度分值版面正文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考试却没有考出相对应的好成绩,老师和家长不约而同地责问孩子:“你怎么搞的?别人能考好,你就考不好?”作为学生,他应该反省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作为教师,则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而作为命题者,就应该反省自己命制的考试题是否合理了。
几次命题,总是把我弄得心力交瘁,精神高度紧张,生怕因选题的失误造成对师生们评价的不公。
几次下来,心中颇有些体会,现在将命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总结如下:一、注意出题的范围不管哪次考试,总会有考试范围。
大型的中考、高考,会有上级教育领导部门下发的《考试大纲》,平时的期中期末测试,学校会让相应的年级拿出《考试双向细目表》。
考试的范围是师生共知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照着考试范围逐条逐条地复习,力争做到不放过一个知识点。
考前确定并公示考试的范围,能够做到对师生公平。
如果出题者无视范围,只为了自己节省时间,从网上或哪个资料上抄一道题来应付,就有可能出大问题。
例如,下面这道题: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是.日更定莫衷一是.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D、是.金陵人斯是.陋室这是给八年级上册学生命制的一道语文期末考试题。
考查学生的文言词汇掌握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学生学过的文言句子,也可以选择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样便于学生明白古为今用的道理。
可是这道题的C选项有一句“属予作文以记之”,这句话出自八年级下册的课文《岳阳楼记》,学生没有读过,这样没头没脑地来一句,让孩子们理解加点的词语,就有点勉为其难了。
一场考试下来,学生们对自己的选项并不能真正理解,选择了正确答案的,也是采用排除法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