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研究 王士升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行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行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分析目的:分析T2DM合并骨质疏松行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
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伊班膦酸钠治疗,研究组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及BMD情况。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TRACP-5b、s-CTX水平比对照组低,且BAP、OC水平比对照组低,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T2DM合并骨质疏松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伊班膦酸钠;辛伐他汀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等特点,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改善该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 。
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20例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分别给予不同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4:36,年龄58-84岁,平均(73.15±12.04)岁,病程1-10a,平均(3.12±1.04)a;研究组男女比例25:35,年龄58-83岁,平均(74.08±12.54)岁,病程1-11a,平均(3.35±1.42)a。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得以合理的饮食控制,强化降糖等治疗,定期接受血糖检测,且均未接受其他类抗骨质疏松药。
对照组予以伊班膦酸钠(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78,原料药)治疗,静脉注射,首剂量为2mg,之后均予以3mg,每隔3m注射1次;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成都天银制药有限公司,H20083478,10mg)治疗,每次40mg,于每晚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y。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观察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观察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治疗3个月。
比较两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骨密度(BMD)及治疗有效率。
分析2型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治疗后,两组FPG、HbAlc水平显著降低,股骨及腰椎BMD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病程2型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总体临床有效率高,可有控制血糖、增加骨密度。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影响因素骨质疏松症和糖尿病均为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显著增加了椎体、髋关节和及其他非椎体骨折的风险,严重降低个人生活质量,并造成社会巨大残疾负担[1]。
然而目前常规西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研究降低2型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治疗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可靠[2]。
本研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旨在探究其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诊断符合《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中医诊治标准》[2];知情同意。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骨折合并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情况,糖尿病患者骨骼系统容易受到影响,易发生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作为一种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会进一步加重骨折患者的病情,延长康复时间,甚至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如何正确处理糖尿病患者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问题,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
当前,针对糖尿病患者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治疗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和挑战,尚缺乏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
因此,开展相关临床效果研究对于明确抗骨质疏松治疗在糖尿病患者术后的效果及临床指导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明确适用于这一人群的最佳治疗方案。
通过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骨质疏松程度、骨折愈合情况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建议,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同时,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糖尿病患者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病理机制和特点,为今后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推动医学领域对糖尿病患者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认识和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保驾护航。
1.3 意义和价值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糖尿病患者骨折后易并发骨质疏松,该疾病是造成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这一特殊人群的骨折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有效减少其骨折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抗骨质疏松治疗在这一人群中存在着一些挑战,包括治疗方案选择的困难、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等问题。
通过对这些挑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
本研究的结果将为相关领域的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推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发展,为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长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不断增多,由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探讨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防治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从西医和中医两方面综述了糖尿病合並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文献综述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由于胰岛素等药物的运用,目前DM急性并发症的威胁逐渐降低,而各种慢性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就是比较突出的一种。
DOP是指因DM并发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并引起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1],是糖尿病在骨骼系统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率高[2-4],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DOP的防治研究正日益倍受医学界关注,本文从西医与中医两个不同的角度就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西医研究进展1.1 发病机制:目前认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确切机理欠清,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1.1 高血糖:大量研究发现长期的高血糖通过不同的方式引起骨代谢紊乱:①高血糖时大量葡萄糖从尿液排出,渗透性利尿作用将大量钙、磷、镁离子排出体外,使血清钙、磷水平降低,刺激甲状旁腺并诱发其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素(PTH)分泌增多,刺激破骨细胞,促进钙磷动员,从而引起骨质疏松症。
②长期的高血糖可产生过多的糖基化终末代谢产物(AGEs),骨胶原蛋白发生糖基化反应后会引起其结构改变,影响骨盐沉积,促使糖尿病患者骨脆性增加[5]。
③Balint等[6]研究发现高葡萄糖可以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但抑制对钙的摄取,可能与糖尿病时骨结构改变有关。
1.1.2 胰岛素不足和(或)敏感性下降:糖尿病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胰岛素不足和(或)敏感性下降,其诱发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点:①胰岛素不足和(或)敏感性下降,可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7],影响肾1-α羟化酶的活性。
饮食干预对阿仑膦酸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钙素及骨
饮食干预对阿仑膦酸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钙素及骨密度的影响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阿仑膦酸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钙素(BGP)和骨密度(BMD)的影响。
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予降血糖或胰岛素注射液以维持血糖浓度,治疗前检测血钙浓度,对于低钙血症患者予以钙剂治疗及阿仑膦酸钠70 mg口服,1片/次,每周1次,空腹用温开水送服。
对照组患者予常规饮食,干预组患者予系统饮食干预。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BGP 和BMD水平的变化及疼痛评分(V AS)的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GP 和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BGP和BMD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V 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
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在应用阿仑膦酸钠的同时配合合理的饮食干预,有利于提高骨密度及骨钙素水平,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标签:饮食干预;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骨密度;骨钙素2型糖尿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并发骨质疏松。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越来越常见,文献报道约50%糖尿病患者可发生骨质疏松[1]。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会出现骨代谢的变化,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低及骨密度的改变。
其中,骨钙素是骨骼分泌的一种可以直接参与人体血糖调节的激素,在糖尿病导致的骨代谢紊乱及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中具有重要作用[2]。
目前临床研究发现阿仑膦酸钠用于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疗效,可调节血糖水平,减少全身骨疼痛症状,减少骨质丢失和提高骨密度[3]。
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调节及干预也是重要环节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饮食干预对阿仑膦酸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钙素(BGP)和骨密度(BMD)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分析
【 关键词 】 阿仑膦酸钠 ; 阿托伐他汀 ; 糖 尿病 ; 骨质疏松 【 中图分类号 】 R 5 8 7 . 1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6 7 4— 3 2 9 6 ( 2 0 1 4 ) 1 2 A一 0 0 5 4— 0 1
糖尿病为 临床 上较 为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 主要 的发 病人群为老年人 , 近年来 锁着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 高及生 活节奏 的不断加快 , 糖 尿病 的发病率 呈增 长趋势 , 严 重影响患 者 的身 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老 年糖尿病 患者常 伴有不 同程度 的骨质 疏松 , 随着糖尿病病 程的增加 , 糖尿 病合并 骨质疏 松 的发病率 也不断增长… 。本文采用阿仑膦 酸钠联 合阿托 伐他 汀治疗糖 尿病 合并 骨质 疏 松 , 可 显著 降 低 骨 密度 , 安 全性 好 。现报 道
参 考 文 献
1 底建辉.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 J ] . 中国全科 医
学, 2 0 1 0, I 3 ( 1 7) : 1 8 9 3—1 8 9 5 .
达到增强免疫系统的效果 。 因而喜炎平 注射液不 仅促 进 肾 上腺皮质分泌 , 具有 良好 的抗 菌及抗病 毒效果 , 并 具有解 热 的
渔 唇 Q : § ! 主 Q : ! 堡 : : ! 主 Q : ! :Q : ! 主 : : : ! § 圭 : 2 :
注: 与 治 疗 前 比较 , ’ P< 0. 0 5
3 讨
论
近年来发现以辛伐他汀为主 的他 汀类药物 可促 进骨形成 、 降低骨折 发生 率 、 恢复骨骼微结构 、 增加骨骼强度等优点 , 但其 确切机制 尚未明了。临床上 已开始 重视该类 药物 在骨质 疏松 骨折方 面的应用研 究 , 他汀类药物广泛用 于降低 胆固醇及预防 心血管疾病 , 还具有激活成骨细胞 , 促进骨合成代谢作用 , 且对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
— 丽 黍蕴— — —
— — —— _ _—— —— 1 1 i — —— —
盟 由此 可见 观 察 组 ( 连续缝合 ) 效 果 明显 优 于 对 照 组 ( 皮 内缝 组织层次要对合整齐, 恢复原解剖关 系_ 1 j 。 缝线松紧要适宜 , 既要 合) 。手术 时 间 : P<0 . O 1 ; 产 妇疼 痛 情 况 、 缝合 后 4 8小 时 的 活动 不 留死 腔 , 又要 保 证 血供 , 可 见 会 阴 连续 缝 合具 有 皮 内缝 合 法 所 情况 : P<0 . 0 5 ,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 的切 口愈合情况均为甲 不 能 比拟 的优越 性 , 是 值 得 推广 应 用 的一项 技 术 。 级, 无 差 异 。住 院天 数 : P > O . O 1 , 无 统计 学 意义 。 参 考文 献
糖尿 病 是 临床 上最 为 常见 的 内分 泌性 疾 病 ,主 要 临 床症 状 复正 常 率 为 4 5 例( 7 5 . 0 0 %) 、 症状缓解时间( 1 2 . 5 0 + 2 . O 0 ) d 、 患 者 是导 致 血糖 不 同程度 的增 高 和 肾脏功 能 的损 伤 ,骨 质 疏 松症 为 满意 度 4 6 例( 7 6 . 6 7 %) , 差 异性 明显 , 具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 0 . 0 5 ) 。
均 达 甲级愈 合 ; 且产后活动 、 大 小 便 姿 势 和哺 乳 姿 势 基 一 合美 观 , 本 不受 限 。 因会 阴 、 皮 下 、 肌 层 一 次 性 缝合 张力 较 大 , 故 缝 合 各 :
糖尿病 合 并骨 质疏松 症 的临床治 疗
袁 晓敏
摘要 : 目的 : 对糖 尿病合 并骨质疏松症 的临床 治疗进行 分析 。 方法: 选取 2 0 1 0 年9 月- 2 0 1 3 年9 月我 院收治的糖尿 病 患者 1 2 0 例, 随机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1. 引言1.1 背景介绍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高血糖、高胰岛素、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传统西医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主要以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钙补充等为主。
单一的西医治疗方法往往效果有限,难以根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备受关注。
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中具有独特优势,可以调理全身气血,强健肾脏,促进骨质新陈代谢,从根本上改善疾病症状。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并评估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糖尿病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并评估治疗对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容易被忽视。
传统的疗法往往局限于对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的分别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
本研究旨在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探索一种更为综合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通过观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旨在为相关临床实践和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治疗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3 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符合糖尿病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的患者,共选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范围为45岁至75岁。
排除有明显心脏、肺、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
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中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每组50例。
中医结合治疗组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包括中药煎剂口服和针灸治疗;西医治疗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骨密度调节药物。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中医和西医各自有着一定的疗效,但是受限于其单一的治疗手段和方法,难以完全根治该疾病。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受到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试图全面评估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高血糖、内分泌紊乱、炎症因子、酸碱失衡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注射胰岛素、钙补充和骨密度检测等。
虽然这些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的发展,但是长期使用容易出现药物依赖性和药物不良反应,且对疾病的根本治疗作用有限。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医疗方式,对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也有其独特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中医认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与肾虚、气虚、血瘀等因素有关,因此应该以“滋肾益气、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选用适当的中药和针灸方式进行治疗。
不过,由于中医治疗方法需要较长的调理期和个体化的方案设计,其疗效在短期内较难显现。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逐渐受到重视,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既可以综合利用西医的先进诊断技术和药物治疗手段,又能够借鉴中医的整体观念和治疗理念,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必要对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估,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初诊且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患者。
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龄范围在45-75岁之间。
相关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按照研究方案进行治疗。
患者分为两组,其中5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另外50例患者采用西医传统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综合症,它既受到糖尿病的严重影响,同时也受到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传统的药物治疗对于这种综合症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骨代谢紊乱、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的一种疾病。
在糖尿病患者中,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要高。
传统治疗主要采用口服钙剂、维生素D和雌激素等药物。
随着人们对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在骨质疏松症的激素治疗方面。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疗:一是调节血糖水平,控制糖尿病病情;二是通过中药调养肾气,增强骨髓的生成能力;三是针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采用中药和中医按摩疗法进行治疗。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首先要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高血糖会导致骨代谢紊乱,骨密度降低,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
控制血糖水平对于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至关重要。
传统的西医治疗主要采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等药物进行治疗,而中医则通过中药调理气血,调和气血,起到调节血糖水平的作用。
中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调节血糖水平的作用,如苦瓜、黄芪、大枣等。
这些药物在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医通过调养肾气,增强骨髓的生成能力,进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中医认为肾主骨,骨质疏松症是由于肾气不足所致。
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中,主要是通过中药调理,补肾气,从而增强骨髓的生成能力。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黄、枸杞子、干姜等,它们可以有效地调养肾气,增强骨髓的生成能力,有助于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中医还采用中药和中医按摩疗法进行治疗。
一些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红花等,可以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症状。
芪薯糖骨汤治疗绝经后妇女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芪薯糖骨汤治疗绝经后妇女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绝经后妇女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给社会和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共患率正在逐年增加,导致了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和健康风险的增加。
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于这种病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芪薯糖骨汤治疗绝经后妇女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对患者血糖控制和骨密度改善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了解芪薯糖骨汤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疗法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提高绝经后妇女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正文2.1 研究方法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选取了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糖尿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接受芪薯糖骨汤治疗,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治疗。
治疗周期为3个月,每周3次,每次剂量为200ml。
在治疗过程中,每位患者均接受严格的随访和监测,包括血糖水平、骨密度等指标的监测。
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都在治疗期间得到监督和指导。
实验结果显示,在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下降,骨密度有所增加,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
而对照组患者的情况没有显著改善。
通过统计学方法的分析,我们得出了明显的差异性结果,证实了芪薯糖骨汤在治疗绝经后妇女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方面的有效性。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严谨、科学,结果可靠、有效。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对芪薯糖骨汤在治疗这一特定疾病方面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临店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临床数据支持。
2.2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经过连续12周的芪薯糖骨汤治疗,绝经后妇女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骨密度、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出现显著改善。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研究 王士升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研究王士升摘要】目的:针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选2017年3月~2018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140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中西结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尿钙/肌酐、APL、血磷、血钙、HbA1c、2hPG、FPG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经过两个月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尿钙/肌酐、APL、血磷、血钙等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
除此之外,两组患者HbA1c、2hPG、FPG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好转程度差异不明显。
结论:中西医治疗相对于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骨质疏松;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278-01在目前临床医学上,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研究热点[1]。
造成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激素水平异常、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等[2]。
医护人员在明确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显著提升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临床治疗效果。
本文选2017年3月~2018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140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对其临床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现将研究报告呈现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2017年3月~2018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经过诊断均符合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如下:男性患者一共76例,女性患者64例。
年龄最大75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40.37±2.62)岁。
排除标准如下:①消化道有出血倾向以及活动性溃疡者;②准备在未来一年内怀孕和哺乳期的妇女。
③合并有严重脏器疾病者,如恶性肿瘤、中风、心衰、肾衰、肝功能异常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传统治疗效果有限。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
通过对病例进行临床试验设计,结合中西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指标主要包括骨密度、血糖水平和骨质健康指标等。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通过结果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望未来,该疗法有望成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临床疗效观察,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原理, 临床试验设计, 观察指标, 结果分析, 讨论, 研究结论, 临床意义, 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高胰岛素和骨参数异常导致骨质疏松。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加重,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降血糖药物、注射胰岛素等,但是这些方法仅能控制糖尿病的症状,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上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药在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情况。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疗效,探讨中医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在改善患者骨质疏松情况、降低骨折风险、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效果。
通过观察研究结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和指导,促进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状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也旨在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骨质疏松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芪薯糖骨汤治疗绝经后妇女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芪薯糖骨汤治疗绝经后妇女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绝经后妇女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普遍的健康问题。
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患者的发病风险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绝经后妇女更容易受到这些疾病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一项关于芪薯糖骨汤治疗绝经后妇女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希望通过本次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研究目的
本次临床观察的目的是评估芪薯糖骨汤在治疗绝经后妇女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
选取了60名确诊为绝经后妇女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50-65岁之间,均为女性。
3. 研究方法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
实验组给予芪薯糖骨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骨密度、骨折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4. 研究结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骨密度有所提高,骨折率显著下降;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则略逊于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芪薯糖骨汤治疗绝经后妇女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但也应注意到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还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疗效。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为解决这一健康问题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改善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
由于长期高血糖会对骨代谢产生影响,导致骨质稳态失衡,从而使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加重。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
钙剂、维生素D、双磷酸盐等药物进行治疗,但这些药物只是针对症状进行处理,对于疾
病的根本治疗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成为了糖尿病
患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40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为对象,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
实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钙剂、维生素D等西药治疗。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包括钙剂、
维生素D、双磷酸盐等西药治疗。
每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和骨钙素水平方面均有所提高,但治
疗组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和60%。
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更加安
全有效。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长期高血糖对骨骼组织产生直接损害,致使骨质疏松的形成。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本次观察选取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某地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共选取了100例患者。
中医辅助治疗与西医治疗结合的治疗组50例,仅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50例。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具体措施为口服双氢骨化醇治疗,每日1次,每次0.25μg,持续治疗6个月。
患者还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辨治,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采用中药偏方治疗。
患者还进行了相关的康复锻炼和饮食调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包括对糖尿病控制和骨质疏松的治疗。
糖尿病治疗方面,患者进行定期血糖监测,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
骨质疏松治疗方面,患者采用钙剂、维生素D、影片美洛龙等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期间,对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和生化指标进行了连续监测和比较。
还对两组患者的骨折风险、骨质疏松严重程度以及肾功能等进行了评估。
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后的6个月内,骨密度明显提高,生化指标也显著改善。
而对照组在上述指标方面的改善则明显较慢。
治疗组的骨折风险明显降低,在骨质疏松严重程度以及肾功能等方面也表现出更好的情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显著。
通过中医辨证分型辨治和中药偏方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骨密度和生化指标,降低骨折风险,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骨质疏松患者在接受西医治疗的可以考虑引入中医辅助治疗,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传统的中医和西医治疗方法在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新疗法。
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患者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们医院诊治的30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为45-70岁。
患者均经过临床表现和骨密度检测确认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
对照组接受传统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应用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和西医药物治疗相结合。
中医治疗包括针灸、艾灸、中草药煎服等方法。
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三、观察指标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骨痛、骨折情况等临床症状情况。
2. 骨密度变化: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骨密度检测结果,评估治疗效果。
3.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利用疾病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症状减轻,骨折发生率明显下降;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患者骨密度并未明显改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
五、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能够改善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骨密度的增加,对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有一定的疗效。
而西医药物治疗则可以更直接地影响骨质的生成和破坏平衡,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更全面地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和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引言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骨密度降低,易发生骨折。
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西方药物治疗,如钙剂、维生素D和生物磷酸盐等,但效果并不理想。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一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原理1. 西医治疗原理目前,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钙负荷疗法来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吸收药、降钙素类药物和钙激素类药物。
钙负荷疗法则是通过补充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来增加骨密度。
中医认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由于肾脏功能不全、气血虚弱以及肝肾阴虚等多种原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中医治疗主要是通过中药调理肝肾、补益气血来治疗病因,促进钙质的吸收和利用。
中医治疗采用中药煎剂和针灸疗法。
中药煎剂主要包括补益肝肾、调和气血的中药方剂,如养血生发方、大补元气汤等。
针灸疗法主要采用肾俞穴、关元穴等穴位,以及配合艾灸疗法来调理肾脏功能。
西医治疗方面主要依托于抗吸收药、降钙素类药物和钙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同时配合钙负荷疗法。
三、临床观察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一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年龄在50-70岁之间,包括男性40例,女性60例。
2.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骨折发生率等。
3. 治疗方法研究对象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包括中药煎剂、针灸疗法以及西医药物治疗和钙负荷疗法。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6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对象的骨密度明显提高,骨转换标志物水平降低,骨折发生率明显减少。
具体结果如下:1. 骨密度:治疗前平均骨密度为0.52g/cm2,治疗后平均骨密度提高至0.58g/cm2。
2. 骨转换标志物:治疗前平均骨转换标志物水平为150U/L,治疗后平均水平下降至120U/L。
3. 骨折发生率:治疗前骨折发生率为10%,治疗后骨折发生率降低至5%。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会影响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其中包括骨代谢系统。
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非常重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疗效尚未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开展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共收集了40名患有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患者。
在入组前,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详细的病史及体格检查,还进行了全血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骨密度测试和空腹血糖等指标的检测。
将患者随机分组,20名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0名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了一定期限的中医诊疗及针灸治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3个月的治疗,期末再次进行了血糖值、C反应蛋白、骨密度等指标的检测,并记录了治疗期间的临床疗效。
结果:本研究发现,在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与常规治疗组患者在骨密度、C反应蛋白和空腹血糖等指标上均有显著差异(P < 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骨密度和C反应蛋白水平都有显著提高,而空腹血糖水平则有显著下降。
而常规治疗组的患者,虽然骨密度有所提高,但C反应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却无显著变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 < 0.05)。
本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在提高骨密度、降低C反应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方面效果显著。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被视为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一种可行的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研究王士升
发表时间:2018-11-14T14:32:35.7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作者:王士升[导读] 本次研究表明,中西医治疗相对于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泰山医学院;271000)
【摘要】目的:针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选2017年3月~2018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140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中西结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尿钙/肌酐、APL、血磷、血钙、HbA1c、2hPG、FPG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经过两个月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尿钙/肌酐、APL、血磷、血钙等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
除此之外,两组患者HbA1c、2hPG、FPG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好转程度差异不明显。
结论:中西医治疗相对于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骨质疏松;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278-01 在目前临床医学上,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研究热点[1]。
造成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激素水平异常、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等[2]。
医护人员在明确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显著提升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临床治疗效果。
本文选2017年3月~2018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140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对其临床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现将研究报告呈现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17年3月~2018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经过诊断均符合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如下:男性患者一共76例,女性患者64例。
年龄最大75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40.37±2.62)岁。
排除标准如下:①消化道有出血倾向以及活动性溃疡者;②准备在未来一年内怀孕和哺乳期的妇女。
③合并有严重脏器疾病者,如恶性肿瘤、中风、心衰、肾衰、肝功能异常者。
④由其他代谢病疾病引发的骨质疏松,比如长期使用对骨质代谢造成影响的药物、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患者。
⑤年龄小于18岁以及超过75岁的患者[3]。
通过1:1的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性别、年龄等各项指标上,两组患者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可以进行进一步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70例患者采取西药治疗方式,主要使用促进骨形成药物、抗骨吸收药物以及控制胰岛素和血糖药物。
实验组70例患者采取中西结合治疗方式,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专方治疗和辩证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在计算机中输入本次研究中得到的所有数据,利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2.1两组患者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比较治疗两个月之后,对两组患者的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即尿钙/肌酐、APL、血磷、血钙等进行分析,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性明显(P<0.05),而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好转程度的比较差异性也非常明显(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比较
3讨论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是基于糖尿病上并发的以骨折风险增高、骨脆性增加、单位体积骨量减少为特点的一种代谢性骨病[4]。
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致死率、致残率比较高。
临床上主要通过西医进行治疗。
西医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使用促进骨形成药物、抗骨吸收药物以及控制胰岛素和血糖药物。
其中,促进骨形成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患者体内的血清钙含量和骨密度,能够提升骨组织对甲状腺旁腺激素敏感性,从而催生出新的骨基质,可以明显改善骨质流失情况。
而抗骨吸收药物的运用,可以增加患者骨密度,有助于骨生物力学强度的维持,从而降低骨折发生概率。
而控制胰岛素和血糖可以增加患者骨量,预防患者骨丢失。
这几种方式都是临床上用来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
然而,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治疗方式只能治标、难以治本。
中医针灸以及中药的使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体征和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持续时间长、肝肾毒副作用小、针对性强的特点,与西医治疗相比具有较强的优势。
本次研究表明,中西医治疗相对于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春芝,娄方勇. 胰岛素、阿仑膦酸钠治疗新诊断老年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04):392-395+438.
[2]刘润萍,孙丽莎,陈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03):237-239.
[3]王深荣,陈频,段洪涛,徐明珠,张录青,岳国兰.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在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5,37(10):1521-1523.
[4]金易睎,冯兴中.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机探讨与治疗现状[J].中医药导报,2015,21(16):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