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生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9cdf5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2.png)
⾼中语⽂论述类⽂本阅读解题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定义“论述类⽂章”是指研究各种⾃然科学现象和社会科学现象的⽂章,前者往往被叫社科⽂,后者常被称为科技说明⽂。
⼆、从考纲出发,知道考什么1.理解(1)理解⽂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指对⽂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的概念。
)(2)理解⽂中重要句⼦的含义。
(指对⽂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的句⼦。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中的信息。
把握⽂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组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中主要内容。
(2)分析⽂章结构,把握⽂章思路。
(指理清⾏⽂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意思。
(对语段或全篇作归纳和概括,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4)分析概括作者在⽂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中的观点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达出来的,有的则是间接表达出来的3.选材范围(1)社会科学类所谓⾃然科学类⽂章,是指研究⾃然科学及技术⽅⾯的⽂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天⽂学、地质学、医学、⽣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章。
(2)⾃然科学类所谓社会科学类⽂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语⾔学、⽂化学、⽂艺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的⽂章。
4.抓住命题规律,找到突破⼝从所考查的⽂本上看,选材范围上有所拓宽。
近两年,⾼考论述类⽂本涉及史学、美学、考古学、⽂艺学等,所选⽂本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典范性,结构和语⾔具有严谨的特点。
经过改造加⼯的⽂本,具备了论述类⽂本所应有的“论证阐述(或⽴论陈述)”的特征,篇幅虽⼩,“五脏俱全”,我们甚⾄可以把它看做⼀篇完整论述⽂的缩影。
所选⽂本的论点很鲜明,⼀般是在⽂本的⾸段就旗帜鲜明地点明⽂章的论点;每段还有分论点,论述层次很清晰。
作为论据,既有事实性的材料,也有理论性的论据。
论证⽅法也很灵活,有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演绎推理)、对⽐论证等。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21课:现代文阅读之论述类文本阅读(二)--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21课:现代文阅读之论述类文本阅读(二)--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54c4a77d0d233d4b04e69d2.png)
技巧点拨
⑴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⑵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
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⑶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起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
找论点
寻找中心论点或局部的论点,大多是从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或中间位置照,也有些需 要读者概括
定论点
结合全文或局部的论述,看是不是全文或局部的核心观点
判正误
在以上两个步骤的基础上,仔细比对选项对全文或局部的论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
技巧点拨
(2)论据的判断
看类型
关注选项对论据类型的分析,据原文及论据的分类看分析是否正确
把符合考题要求的词句、中心意思从文本中挑选出来。 “整合信息”是指获取信息的第二步,它是依据题干的要求,把经筛选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归纳、重组、
加工,形成答案的过程。 “文中重要信息”包括:
①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 ③表达文章中心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 ⑤文中的过渡句;
②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与阐述; ④文中的概括句; ⑥文章的标题;
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 ⑷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
的性质。
(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考点解说 “信息筛选”指的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摘取相关、合适的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高考阅读就是要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 ) A.西方学者奈斯之所以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是因为西方传统生态理念陷入困境 需要引进东方智慧。 B.人类要走向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上认真研究生态哲学。 C.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 D.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与社会生态的构建及自然生态的重建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2023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书评(含答案)
![2023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书评(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21edc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65.png)
专题27 论述类文本阅读——书评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交叉研究”成为呼声很高的热词,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研究”得到了大力提倡,学界甚至将这种“交叉研究”视为提升学术创新效率的一种重要方法。
实际上,“交叉研究”并不一定是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
同一学科、同一专业内的不同研究领域之间,同样存在着“交叉研究”的可能。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张卫东研究员的《粤汉铁路与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研究(1898—1937)》(以下简称“张著”)就是这样一部充满“交叉研究”特色的学术新作。
首先,张著体现了学术热点领域之间的“交叉研究”。
尽管铁路进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但自从交通史研究于近代诞生以来,铁路史研究便一直是这一学术领域的热点问题。
这一方面是因为在研究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交通史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另一方面则因铁路是牵动社会方方面面的事物。
在如今中国的高铁建设已然成为国家一张靓丽名片的背景下,铁路史研究的热潮势必进一步高涨和持续。
“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其选题属区域史范畴自是不争,而区域史的研究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始终是历史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至今未曾稍歇。
张著的两个核心语汇,一为“粤汉铁路”,一为“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皆在学术热点领域范围之内。
其次,张著体现了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多方向的学术“交叉研究”。
仍以张著的两个核心词语来论,无论“粤汉铁路”,还是“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都不止单纯的经济史领域的问题,同时也是特定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问题。
于粤汉铁路而言,其在打通广东沿海与湖南、湖北等内陆省份之间经济交流沟通的脉络上,确实具有经济方面的重大价值。
但是铁路的贯通,所打通的又岂止是经济呢?政治上、军事上、文化上的沟通与往还,也因此而更加顺畅。
以“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而论,近代湖南在铁路贯通之后,所发生的变化何止经济、社会两项,它更是一种全方位的变迁。
大到军事、政治、文化,小到普通居民的衣食住行,又有哪一方面不受到影响?第三,张著体现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交叉研究”。
技法指导: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技法指导: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d26c1e44431b90d6d85c737.png)
技法指导: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方法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方法1.养成精心分析、明确方向的审题习惯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存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致命陷阱,准确审题、明晰答题方向是做对题、答准题的前提。
2.养成全文搜寻、逐段圈点的阅读习惯“重要概念的含义”大都不会集中出现在某一处或某一段,而是有序地分布在多个段落中。
3.养成回文对照、辨同析异的做题习惯选择题的众多选项基本上都来自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差别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4学会摘录原文、组织答案的答题方法针对涉及“重要概念”的主观题,通过找概念、找限制、找要求、找暗示等方法准确审题,然后判定问题涉及的段落区间,联系上下文,圈定关键词句,再用自己的语言将其组织起来。
5.学会分段概括、分点列举的答题方法“重要概念”的含义往往分散于文章的各个段落,这就需要一段一段地搜寻、概括,然后分点列举,形成条理清楚的答案。
方法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方法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重要句子”多为揭示文章主旨、体现行文思路、传达作者情感、蕴含丰富意味的语句。
一般情况下,这些语句都有突显其含意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
抓住了关键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针对结构复杂而含意(信息)较难理解(提取)的句子,可从分析其结构人手。
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进而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针对在文章中起结构作用的句子,要注意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统领句,理解句意时就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整体把握行文思路。
4.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针对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手法,才能了解作者的真正目的,进而准确解读句子的含意。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1e191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7a.png)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并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3、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重点与难点: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并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教师精讲(六个考点分两个课时,选择题设错陷阱的规律一个课时)A、考点类型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概念”,多指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的“概念性”词语,对其能否准确理解直接影响到对文意的把握。
历年的高考,一般的命题原则是“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因此,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必须依据文本,绝不能脱离文本。
“理解概念”题规范模板1.下列关于“××”概念的理解,符合(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2.从原文看,下列对“××”的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于“理解概念”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审好题干首先,要审准考查的是概念的本质特征还是外部特征;其次,审准修饰语;再次,要审准判断的性质,是选出“正确”选项,还是“不正确”选项,是“最准确”,还是“不合文意”。
第2步,选定区间选定区间即找到题干与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通过与原文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需说明的是,有的题干或选项只是针对一段(包括一个句子、一个词)而设,有的选项则是针对全文或文中的某些段落而设。
第3步,比照分析比照分析是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比照,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重要句子”是相对于文章而言的,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重要的句子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提示文章中心内容的句子,如中心句、文眼句等;②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观点态度的句子;③衔接上下文,既有过渡作用,又有概括作用,起到标明行文思路作用的句子;④容易产生歧义性理解的句子。
最新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最新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7d6ddf402d276a201292e5f.png)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
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文中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
从多年论述类文章阅读测试题来看,有时要理解的句子往往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我们就要通过理解喻体的意思来理解本体的意思,进而理解全句的意思。
3.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
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
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
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
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
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
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总的来说,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有以下几点:1、通读原文。
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
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b5e901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4.png)
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阅读论述类文本时一定要联系语境,其次要画出要点以便提高做题效率,最后要对自己画出的要点进行筛选领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明确考纲要求。
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圈划选项信息源。
在作答过程中先用铅笔在原文找出选项信息源,并做标记。
4、将选项与选项信息源做比较。
比较点多为:1)句意逻辑是否一致。
2)表意范围是否发生扩大或缩小。
3)是否发生张冠李戴。
4)是否绝对。
5)是否无中生有。
5、有效利用排除法,由易到难。
2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1 思路:阅读论述类文本时一定要联系语境,其次要画出要点以便提高做题效率,最后要对自己画出的要点进行筛选领悟。
2 规范解答:点题.分条(很重要,防止遗漏关键点,提高老师对你的印象分。
).升华(由小我到大我,由小家到大家,由家庭到社会等等。
)3 举例解答:连自己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最可怕,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这句话如何理解?(08江苏卷)理解:1.要珍惜自己生命,珍惜他人生命。
2.反对崇尚武力.滥用暴力。
3.李逵破坏性太大,有警醒作用。
(3点全部由斜体得出) 3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1.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基本上这就是文章的中心2.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
这样比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3.不管是题目还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性词语例如:几乎,大概,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4.找出文章表程度的词语例如:总共 .基本.大致.最5.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例如:表转折,表因果,分层分类,举例子,并列或递进6.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特别注意跟文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能张冠李戴4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方法1 剔除文本中做论据的文字,概括段意论述类文本重在阐述观点和事理,为了阐明观点事理,就会引用一些资料,列举一些事例。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课件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31694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f.png)
【试题】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 思的一项是( ) B.吸纯氧排氮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 米汞柱以上。 【对应文段】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 体内的氮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 中氮的含量多少而定……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 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上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 压病……
(二)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包括哪些方面,如何进行理解。 1.指代词和文中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 2.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别; 3.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 4.和词语的表达作用相关的意义等。
【能力训练】 1.一般人常埋怨现在的青年对于学问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个人 任教的经验说,我也有这样的观感。平心而论,这大半要归咎 于我们“教书人”。把学问看成“读书”这个错误的观点如果 不全是我们养成的,至少我们未曾设法纠正。而且我们自己又 没有好生学问,给青年学子树一个榜样,可以激励他们的志气, 提起他们的兴趣。此外,社会上一般人对学问的性质和功用所 有的误解也不无关系。 画线处的两个“学问”的含义是否一样,请解释。 不一样。第一个是学识, 第二个是学和问,即做学问。
2.言语交际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交际总是有目的的,为了 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所采用的言语表达更是多种多样。任何 一句话都可以有多种说法。说法不同,效果便可能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说话总是以简单明了、直截了当为好,但当有些意 思不便或不能直说时,则采取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也不失为 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数学中常常用到恒等变形,如初等代数 中a2-b2= (a+b) (a-b)之类,这种变形看似文字游戏,在数学中却是十分 有用的杠杆,离开了它,有些问题便无法得到解决。言语交际 也是如此。 画线处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跟数学中的恒等变形一样,为了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有时必须 采取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
专题01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专题01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1aee6f3814791711cd79172f.png)
(选自《叶秀山文集》,有删改)
17.文中“谱”的含义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标志。一般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是一些术语,其内涵多数是临时的、具体的、不具备普适性;其对概念的内涵揭示,也不一定是下定义的标准语言形式。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全部事物,即概念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对概念的外延考查,通常是对某事物所包含的对象的判定,或是分别对若干对象作出是否包含在内作判定。
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肴来,不至于不堪入口。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30分钟”“35分零5秒”那样死板的,到时一定起锅。“火”曰“候”,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体会感觉出来的。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而且是艺术性的。就实用性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687d3fe45c3b3567ec8b78.png)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一)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理解1.“文中”指的是阅读环境。
命题者的命题原则是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重要概念”不是来自于生活或我们的经验积累,而是来自于文本,对“概念”的属性、内涵的理解必然来自于文本。
阅读环境(即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语境指对语意影响最直接的现实语境,如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等。
广义的语境指除现实语境外,还包括一定时代、社会条件下语言交际的时间、场合、对象以及由作者或读者的文化修养、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及方言基础等构成的个人语境。
2.“重要概念”是就这个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指的是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的词语,包括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等。
重要概念在文章中常常表现为以下形式:(1)指代型词语词语指代分指示代词的指代和非指示代词的指代,运用指代词可使行文简洁,对指代词的把握重在对语境的分析。
文章中的代词运用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能替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替代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
要辨析代词的意义,应该从代词的上下句入手,由近及远地从上句或下句中找到它指代的具体对象,从而理解它的指代意义。
(2)概念术语型词语概念术语型词语多指在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或术语,常常是文章所写的主要对象。
此类概念的考查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
①对概念含义的考查,命题人往往通过转换表述角度、改变陈述对象等方式设置陷阱。
对这类题目一定要注意看命题人是否偷换概念,抓住概念的本质特点进行判断。
②对概念理解还要抓住概念含义的外延,不能过于宽泛,也不能太狭窄。
③联系语境理解。
词语在特定语境中才有特定的内涵,对概念的理解,要看其所在句子,看与其相关的、搭配的词语组成的是什么结构,从而判定概念的内涵。
(二)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1.“文中重要句子”是指那些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等内容或形式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句子。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怎么答?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怎么答?](https://img.taocdn.com/s3/m/391d17c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5.png)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怎么答?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是论述类文本常考题型之一,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重要词语含义题该如何去作答呢?且听穆老师慢慢道来。
一【哪些词语是重要词语?】穆老师认为,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哪些词语属于重要词语,那么对我们的答题是非常有帮助的,穆老师认为,以下九种词语属于重要词语,如下:1、表达主题思想的词语2、体现情感倾向的词语3、表明观点态度的词语4、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5、体现文章结构的词语6、反复强调的词语7、特殊指代的词语8、带有修辞的词语9、概括性强的词语我们在理解这些词语时,一定要将其放入一定的语境下去理解它们的内涵(属性)与外延。
二【考试题型】重要词语含义在不同省份的高考,有着不同的题型,江苏一般以主观题为主,分值6分,而反观全国卷,则是以客观题(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分值为3分。
三【客观题答题技巧】咱们就先从客观题讲起,具体解析如下:(1)解题步骤a.审清题干、明确是非(选择正确还是错误选项)b.对应原文、比照分析c.综合比较、选定答案(2)答题技巧a.表述是否全面b.概念是否错位偷换c.定语状语(内涵、外延),修辞手法(转换表达)d.篡改文意、张冠李戴四【主观题答题技巧】咱们再来看主观题的答题步骤,如下:1、审题干、明题意2、锁区间、析词句3、考虑相近或相反概念4、(指代词)明对象、确范围5、语境下(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释含义五【试题例举】最后,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两道高考试题,希望大家能够吸收、消化哦!同学们,穆老师真心希望大家在考场上都能够取得高分,加油哦!希望穆老师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课堂笔记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ed868e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4.png)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讲解论述类文本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这类文章涉及面广,包括学术论文、政论文、时评、书评等等,所论多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
高考选材往往反映比较新或比较陌生的知识,它包含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
从表达方式看,都是以议论为主,直接阐述事物的道理,表明一定的见解和主张,具有观点鲜明、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色。
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所谓“重要概念”是指一般论述类文章中能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对人们认识过程中感知的事物的本质特点加以概括归纳的词语。
具体是指:①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概念;②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③表现文章主旨的概念等。
所谓“文中”,是就所提供的阅读文本本身的特定语境而言,一般指的“概念”是在文中的临时意义,离开了具体语境,这一概念的意义也许就不复存在了。
方法突破(一)寻找文中有效区间1.首先,明确筛选区间,进而明确哪些语句、段落含有对概念的解释;接着,筛选、提取出解释概念的本质特征的词句,并组合成“最准确”的解释。
2.锁定答题区间极为重要。
一般而言,凡是该概念出现的地方,都可能是要点所在,尤其是该概念最先出现的地方,往往信息量比较大。
(二)从四个“入手”理解句意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高考设置的“重要句子”多为揭示文章主旨、体现行文思路、传达作者情感、蕴含丰富意味的语句。
一般情况下,这些语句都有凸显其含义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
抓住了关键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针对结构复杂而含义较难理解的句子,我们先分析其结构,将句子划分为若干层次,逐层理解其含义,然后辨析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明确作者的意图。
如果各层次间属于并列关系,则可以综合其内容,形成答题要点。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位置。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b66f5ec49649b6649d7471a.png)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
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文中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
从多年论述类文章阅读测试题来看,有时要理解的句子往往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我们就要通过理解喻体的意思来理解本体的意思,进而理解全句的意思。
3.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
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
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
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
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
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
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总的来说,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有以下几点:1、通读原文。
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
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35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35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3b70f8d5bbfd0a7856733c.png)
“重要概念”是指那些含义丰富、深刻,蕴含了文章重要思想、体现了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
通常是指:1.体现全文主旨的关键概念;2.体现作者创作意图或感情倾向的概念;3.重要的指示代词;4.蕴含深层含义的词语。
分析与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往往是指分析与理解其隐含义、指代义和语境义。
该考点的命题对象一般有两类:1.概念术语类词语。
这类词语多指在阅读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或术语,常常是文章的写作对象。
对这类概念的考查多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并就此设计选项,要求选出理解正确的或不正确的一项。
此为命题的重点,尤其要注意。
2.指代类词语。
这类题考查对具体语言环境中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和指代范围的把握,要求考生准确弄清其具体含义。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礼制森严的坛庙建筑坛庙建筑显然是一种礼制建筑,是因古代中国社会严格的宗法礼制而生的建筑。
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经常遭受灾害和野兽的侵袭。
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人们对此难以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将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护。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为了供奉并祭祀这些神灵,人们建立了大量坛、庙、祠堂等形式的建筑。
人类早期的生存威胁大多自狂风暴雨、闪电雷击等自然灾害。
人们相信“天”是至高无上的,它操纵一切,支配着作物的生长和人间的祸福。
因此,祭祀天地山川等自然神灵很早就成为早期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国家形成之后,君王宣扬君权神授思想,将自己比作天地之子,受命于天统治百姓,以增强政权的合理性,强化自己的政权统治。
祭祀天地因而成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王朝重要的政治活动,并发展成统治阶级的专门权利。
《礼记》中规定:“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
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
大夫祭五祀,岁遍。
士祭其先。
”为了表达对天地诸神的崇敬与膜拜,历朝统治者在都城中都建造了相应的建筑,定期举行祭祀活动。
礼制关于郊祭的原则以及古代中国的阴阳哲学,促使祭祀活动逐渐形成了祭天于南、祭地于北、祭日于东、祭月于西的格局。
2023高中语文备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整理
![2023高中语文备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e1947a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3.png)
2023高中语文备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整理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1.考点概述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
理解概念在文中的含义,要理解概念本身的内涵与外延,它们是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核心。
考查“重要概念”常常以理解某个词语的含义的形式考查,常见的“重要概念”包括:①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②反映文章深层意义的词语;③代表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④对文章结构起关键作用的词语;⑤内涵丰富或者容易混淆的词语;⑥具有特殊指代意义的词语。
2.考查形式对这类概念的考查多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并就此设计选项,要求选出理解正确的或不正确的一项。
3.考查着力点善于把握概念的适用范围、使用对象、感情色彩、轻重程度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
设题一般为客观选择题,考查科学术语或说明对象的内容特征。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考点概述论述类文本中的“重要句子”,是指这些句子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作用。
重要句子通常包括以下几种:①意义比较含蓄、内涵较为丰富、蕴含着某些深层意义的句子;②在一定的语境中,含有某种新意、比较形象生动的句子;③言在此而意在彼、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了临时意义、比较容易误解的句子;④表现作者观点态度、交代脉络层次的句子;⑤表达文章中心,起引用、概括、总结、过渡、深化、揭示主旨作用的句子;⑥含有比喻、比拟等修辞格的句子;⑦含有一定的哲理、具有警策作用的须要认真品味的句子;⑧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⑨结构比较繁杂,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句子等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要注意该句子的形式、内容及在文中的位置。
所选的句子,一定是文章中重要的、有特殊意义的、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的句子。
2.考查形式近几年新课标卷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查在论述类文本中频率不是很高。
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中某句话含意的理解。
3.考查着力点此考点侧重考查考生对文本语境中的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以及答题思路
![论述类文本常见错误类型以及答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e8c1340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5.png)
【试题】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全国卷l第8题)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设误方法
3、无中生有
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有 效信息句中推断出来。
例3【对应文段】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全球日报发行 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 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 报》以日发行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 ,日销量达8200万份。仅次于中国的是 ,日销量是7080万份。
5、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 未然两种错误。
未然说成已然
——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尚未确 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已然说成未然
——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 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常见错误类型
设误方法
1、以偏概全
•
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以个别替代一般,从而使
凭空捏造 【试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上海卷)
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国际影响深远 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设误方法
4、因果混乱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 地平 线上消一失般,有取两而种代情之况的:是一“是边因茶果贸颠易倒”,制就度是。把藏“族因对”茶错叶断的为需 求“有果增”无,减“,果对”其错他断产为品“如因丝”绸,、颠布倒料了、两铁者器的等关的系需;求二也是开强始加 增加;而因内果地,对就藏是区把马没匹有的因需果求关虽系然的减说少成,是却因对果藏关区系皮。革、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主观题阅读+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主观题阅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6850a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9.png)
原文: 但一些作家似乎过多沉迷于叙述模式的借鉴和实验,陶醉于魔幻现实的营造,
痴心于恢宏历史的展现,执着于玄妙故事的构思,却忽视或者漠视了小说诗性的构 建。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于找寻到诗化的现实、诗意的语言和充满诗魅的意象,而 直露的现实、粗鄙的语言和意象的缺席,却占据了不小的空间。而且,过度商业化 的氛围造成了他们心态的浮躁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 庸俗化,使其几乎成了“快餐文化”的一分子。
他的小说语言富有诗的特质、诗的美感。巧设比喻,是孙犁小说语言诗性美 的突出表现。围绕一个描写对象,以比喻为手段多方网罗物象,扩大语言的意象密 度,增强语言的诗意,这可以说是他的“繁笔”。而“简笔”他也同样用得富有诗 意,他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白描勾勒,寥寥数语,便传达出丰富的意 味。
如何提升中国当代小说的“诗性”特征?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四)侧重点不同类
提问方式: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述侧重点、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分别简要说明。(6分) 世界各国媒体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我国的共享经济进行了报道?综合各国媒体视 角的目的何在?请简要概括。(6分) 两则材料对“文化全球化”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
抓住每则材料论述的重心:一看题目,二看中心观点, 三看内容比重。
治病的最佳策略。 材料三侧重阐明天道、人道、医道相结合的整体中医观,目的在于为疫
情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文体特征:
1、新闻的文体特征:迅速及时(时效性)、内容真实(真实性)、客观平实 (客观性)、信息准确(准确性)。
2、调查报告的文体特征:材料真实;对象典型;叙议结合;针对性强。 3、传记的文体特征:真实性;文学性(选材典型;详略得当;重视细节;叙 议结合;巧用手法;引用传主的话、书信等,使传记更真实感人。) 4、科普文章的文体特征:内容科学;文笔生动;内容通俗。
2019年高考语文练习专题22 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与句子含意解析版
![2019年高考语文练习专题22 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与句子含意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6b7667c281e53a5802ffb0.png)
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与句子含意【高频考点解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它包括“理解(B)”“分析综合(C)”两个层级,共有6条具体的测试要求: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该考点的两个层级、六个考点在每年的试题中均有所侧重地考查。
其中“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往往单独命题考查,其他考点往往综合考查。
【热点题型】题型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
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也称为未明言知识。
所谓显性知识,即能够用各种明言符号加以表述的知识。
隐性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传的知识。
波兰尼认为,我们知道的要比我们所能言传的多,表明了隐性知识的存在。
波兰尼提醒我们不要把隐性知识理解为神秘经验,隐性知识只是难以用语言来充分地表述,而不是说对这类知识绝对地不能言说。
波兰尼绝不只限于承认隐性知识的存在,他更主张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
在波兰尼看来,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即领会经验、重组经验的能力。
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体中的、私人的、有特殊背景的知识,隐性知识以个体内在携带的“意会模型”为中心,这些意会模型是概念、形象、信仰、观点、价值体系以及帮助人们定义自己的世界的指导原则。
隐性知识也包含一些技术因素,包括具体的技能和专门技术以及来源于实践的经验。
野中郁次郎也认为有两种不同的知识,即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内容有十分特殊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沛县中学高三语文刘腾李翠翠教学目标1、了解重要词语的类型2、掌握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考点解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层级(B)。
重要词语、概念: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代词)5、比喻、借代、反语等特殊的词语6、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就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弄清词语的内涵或外延。
在理解词语含义时要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
命题侧重考查一个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指代义或临时义或隐含义。
所以特别要结合整篇文章或上下语句(段)来阐述词语的含义。
二、知识梳理重要词语、概念的理解论述类文章中常常出现许多术语、概念,它们大多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的面目出现,考查这类词语,不是要求考生掌握它们在某专业领域中的规范性的定义,而是要求考生从语文角度能够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对它们作出具体而准确的理解,以体现出个人的语文能力。
三、典题探究1、指代型文章中的代词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
词语指代分指示代词的指代和非指示代词的指代,运用指代词可使行文简洁,对指代词的把握重在对语境的分析。
文章中的代词运用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能替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替代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
要辨析代词的意义,应该从代词的上下句入手,由近及远地从上句或下句中找到它指代的具体对象,从而理解它的指代义。
辨析那些非代词类词语的指代义,也应该利用上下文,一般说来,在这类词的上下文中,一般会有阐释这些词语的句子,找到这些阐释性语句,答案也就出来了。
典题例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个人事业上之成就与其能力为正比例,且自文明进步,分工愈精,则能力之专门化亦愈密,能于此者未必亦能于彼,故与事业之成就为正比例的能力,尚须注意其所专者是否适合其所为。
果有相当的能力,而此相当的能力又适合于所做的事业,其效率之增设,业务之发展,实意中事。
……此①即所谓“能其所为”与“为其所能”合而为一。
故有志于某种事业者,与其临渊羡鱼,毋宁退而结网②,结网无他,即对于事业所需要之能力先加以充分的准备。
能力之养成,常有待于实际应付问题与处理事物时之虚怀默察,及领悟诀窍。
故“学”与“为”常可兼程并进,互有裨益。
在此原则下,虽最初未所能,或能而未精;只须肯存心学习,未尝不可由“为”而“能”。
古往今来有不少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物,虽未有领受正式教育之机会,而犹能利用其③天赋,由困知勉行而奉然有所树立者,都是由这条路上出来的。
……1、指出下面两个加点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
(1)①处的“此”所指代的是:。
(2)③处的“其”所指代的是:。
2、解释②处加有横线的词语所比喻的内容。
(1)“临渊羡鱼”比喻:。
(2)“退而结网”比喻:。
2、概念术语型概念术语型的词语多指在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或术语,常常是文章所写的主要对象。
此类概念的考查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
(1)对概念含义的考查,命题人往往通过转换表述角度、改变陈述对象等方式设置陷阱。
对这类题目一定要注意看命题人是否偷换概念,抓住概念的本质特点进行判断。
(2)对概念理解还要抓住概念含义的外延,不能过于宽泛,也不能缩小。
(3)联系语境理解。
词语在特定语境中才有特定的内涵,对概念的理解,要看其所在句子,看与其相关的、搭配的词语组成的是什么结构,从而判定概念的内涵。
典题例析例:(2010·江苏卷)谈静朱光潜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
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比方路边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很宜于入画,或者说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
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
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弹棉花。
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
姑且闭目一思索,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
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
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
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
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
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
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
静与闲也不同。
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
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
”懂得这一句诗,便懂得我所谓的静趣了。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作者所说的“静趣”的含义是什么四、方法总结: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一般的答题模式五、课堂训练:大一轮师P373 生P222《题壁》论述类文本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沛县中学高三语文刘腾李翠翠一、【教学目标】1、阐释考点,让学生在高考真题中理解命题者的思路要求2、答案升格,引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应对的解题技法二、【考点探究】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重要句子”: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结合平时经验思考“哪些是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考纲明确:考查重点: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脉络层次的句子;段落中的中心句;起始句、总结句、过渡句;语意比较含蓄的句子等等。
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结构上超常组合的句子,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或修辞的句子。
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复杂的单句或复句。
2、“理解含意”的能力要求它包括三层次意思: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深层含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分析句子的作用及表达效果,领悟句子蕴含的哲理,谈谈对关键句子的认识等。
三、【真题探究】江苏近几年高考考查情况:2008《纯朴的嗜血者》“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生活在书中的好。
”这句话如何理解。
2009《说“异”》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是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2012《笑的价值》2013《论名声》文章最后一段说“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又说“名声并不代表价值”,二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2014《乾坤草亭》请结合对文末“不离亭子,不在亭子”的理解,阐释“乾坤草亭”的内涵。
2015《罗丹的雕刻》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开向生命的窗子”的内涵。
2016《成人不自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西天取经”的寓意。
看江苏省近三年有关考题,探究命题特点明确: 1、本考点江苏省迄今只在论述类文本中出现。
2、所考句子的位置全在文章结尾处,属于观点、总结句。
3、全属于“内涵较丰富的句子、结构较复杂的句子”【解题技法探究】例1:2010江苏论述类《谈静》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
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
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
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
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
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
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
静与闲也不同。
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
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
”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
1、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2、对照正确答案给学生答案量分,分析学生常见的错误。
3、总结:例2 尺度彭程尺度具有普遍性,但是也不时会有意外,仿佛当今赛事频爆冷门。
当代哲学家维特跟斯坦放弃巨额家族遗产,因为它们妨碍了他的哲学思考。
明代作家袁中郎辞去苏州行政长官之职,因为他的趣味是无羁无绊,与山水相唱和。
这些人当然是常人眼里的“另类”,但你不能说他们没有尺度。
也许梭罗概括的最到位:“如果谁没有跟随队伍的步伐,很可能他听到了另一种歧点。
”他们对传统的尺度不以为然,心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标高。
越是杰出者就越勇于冲破流俗,因为他们的目力更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更能窥见大美所在。
相比人云亦云者,他们更乐于自己决定怎样迈步。
这就接近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尺度的核心是个性。
或者说,个性决定了尺度的美貌。
一条因果之链连接了二者。
而所谓个性,不过是源自对生活的独特领悟和由此而生的特异的行为姿态。
在常人难以理解之处,特立独行这凭借自己的尺度成就了不寻常的人生。
1、第二段中提到“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了一道墙垣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2、结合本文,举例阐述你对“个性决定了尺度的相貌“这句话的理解。
(4分)四、总结:五、【课堂训练】请学生小组讨论解题思路与技法大一轮师P375 生P224 《人生贵在行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