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诗词三首(教案)

合集下载

九上语文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九上语文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九上语文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九上语文诗词三首教案第1篇一、学习目标《古诗三首》的教案设计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过程第一学时(一)学习《枫桥夜泊》。

1、借助拼音自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试读,正音。

4、在朗读的基础上,结合插图整体感受诗中的画面和意境。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5、借助注释,弄懂诗句的意思。

(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

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花。

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渔火,即渔船上的灯,江边的枫树,江面的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构成一幅幽美的江中夜景,带着旅愁的诗人一夜未眠。

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

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

)6、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7、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8、朗读时,可按下列节拍进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前两句朗读时要略带感伤语调,语速要慢。

姑苏城外寒山寺要稍快,要有惊奇之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教案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获知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歌形象和富于变化的语言。

3.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这个人就是李白。

今天我们来研究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

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歌背景:《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年)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所作,共三首,本文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目标导学二:赏析诗句,品味情感1.本诗的前四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状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他的感情的?明确:前四句写出“嗜酒见天真”的作者竟然在朋友的践行宴上,“停杯投箸不能食”,并“拔剑四顾心茫然”,写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为了表现这种苦闷,作者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就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教学提示】可以引导学生从诗歌情感的起伏中进行思考。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教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教案
(屏显3)
乘风破浪,沧海扬帆。
意境开阔,壮思飞扬。
千古雄句,激荡人心。
师:这个句子的含义是乘风破浪,沧海扬帆,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勇往直前的画面。它表现出海阔天空的意境,是作者壮思飞扬的理想境界的描述。因此,人们这样评价,说它是“千古雄句,激荡人心”。这样的句子已经单独流传下来,流传在我们现在的书面语中,流传在口语中,流传在广告中,流传在我们写文章的引用中。这样的句子叫做警句。
2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课时数
课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标、增、改、删、调)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受命入长安,但并没有得到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这首《行路难》可能作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的时候。它表达了李白失意而又憧憬美好未来的心情。
(学生朗读)
师:皇帝把李白召到宫里去,只让他写写诗,过了一段时间,给了他一点钱,让他离开长安。李白于是写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快乐。再读背景材料。
2.朗读诗歌,体会思想感情是不是悲叹?教师范读、学生范读,集体朗读。
存疑?感情基调似乎不仅仅是悲叹,似乎与白诗不同。到底是什么呢?引出下文具体分析。
四、朗读探究----理解诗意。
1.朗读前两句。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承接白诗的哪句话而言?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首联直抒胸臆。“凄凉地”和“弃置身”两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把诗人抑制已久的心酸愤懑之情表现了出来。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标、增、改、删、调)
一、背景导入----刘柳贬谪
《小石潭记》是一篇著名的贬谪文学作品,其作者是谁?柳宗元有个一生最要好的朋友,也被贬官,也写出名篇。他们在诗坛上并称“刘柳”,他是谁?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诗词三首》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诗词三首》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学习三首古诗词的内容和作者。

2. 掌握古诗词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方法。

3. 加强对语言文学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4.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古诗词《静夜思》《登高》《行路难》。

【教学重点】1. 三首古诗词的阅读理解,鉴赏和写作。

2. 古诗词的词句解析,修辞手法鉴赏。

【教学难点】1. 古诗词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方法。

2. 如何理解和传达古诗词的深意。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内容,词句解析,修辞手法鉴赏,讲解阅读策略。

2. 分组讨论法:分小组研读和讨论,然后进行展示和分享。

3. 体验法:通过配乐、朗诵、背诵等方式体验诗词的韵律和美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出示三幅不同场景的图片,让学生想象和写出图片所呈现的意境和感情,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2. 提问:你有没有写过或读过诗词?诗词有哪些特点?二、讲授1. 学生自学课文《诗词三首》,理解内容。

2. 教师讲解三首古诗词的背景、作者、意义和文学特点等。

3. 分析词句和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诗词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三、小组讨论1. 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和个人爱好,分小组自由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研读和讨论。

2. 小组展示和分享研读成果,谈谈自己理解和感悟到的内容和文学价值。

四、朗诵表演1. 小组代表进行班内朗诵表演,通过配乐、音乐、舞蹈等形式,增强诗词的艺术魅力。

2. 让学生模仿朗诵,通过表演体验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五、写作指导1. 发放写作纸,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写一篇小作文。

2. 指导学生如何有条理地梳理写作思路,如何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和句式,如何运用文学鉴赏知识和技巧,提高写作质量。

六、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总结和点评,让学生深刻认识古诗词对语言文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板书设计】古诗词《静夜思》《登高》《行路难》。

第14课《诗词三首》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诗词三首》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教学难点
-诗词的意境理解:对于诗词中的抽象意境,学生可能难以把握,需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具体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境,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寓意,教师需详细讲解。
-诗词的深层情感:学生往往难以体会诗人的深层情感,教师需引导学生联系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深入挖掘情感内涵。
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理解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探讨作者以草比喻人生的哲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思维品质及文化意识: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三首诗词的意象、韵律、修辞手法等,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提高审美品味。
2.培养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词,学会批判性思考,形成独立见解,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分析其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小诗。这个创作将让学生体验诗词表达情感的过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代诗词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应用诗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诗词的修辞手法:掌握三首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单元14诗词三首(教案)2022秋九年级上册初三语文部编版

第三单元14诗词三首(教案)2022秋九年级上册初三语文部编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示例讲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诵活动。通过朗诵,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意图,深入挖掘诗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丰富审美情感。
3.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解读诗词背后的寓意和哲理,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感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词的基本知识、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应用诗词之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破”字的双重含义,既指茅屋被风破,也象征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卖油翁》中通过小人物反映大时代的写作技巧,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
-诗词的节奏和声韵美,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
举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破”字的深层含义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需要通过对比、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寓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体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4篇】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也说古风、古诗。

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体会本诗沉郁顿挫之美;2. 品味字词,赏析语句,并结合资料理解文中典故的深刻内涵;3. 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及文章的哲理。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通过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体会作者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了解诗中典故的表达作用,开阔文化视野、增强文化底蕴。

语言运用∶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思维能力︰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积极思考的习惯。

审美创造∶反复诵读,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热情,提高审美和品鉴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猜一猜,他是谁?他来自诗歌发展鼎盛时期的唐代他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他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学过他的作品《秋词》《陋室铭》【了解作者与背景知识】(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

贞元九年进士,曾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世称刘宾客。

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

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有《刘梦得文集》。

写作背景:32岁,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远州刺史,加贬为朗州司马,这一贬近十年。

42岁,他又因诗句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又被贬为江州刺史。

55岁,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与白居易在扬州相逢。

在酒席上,白居易做了一首诗送给刘禹锡。

于是,作者作了本诗来酬答白居易。

【题目解读】【新课讲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注释: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二十二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长安,所以说“二十三年”。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 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 教案

13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背诵三首诗词,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2课时资料超市: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有《东坡乐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由千古唐诗引入二、品读诗歌《行路难》1、解题《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

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注意字音:金樽zūn珍馐xiū投箸zhù歧qí路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教案

13 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三首诗词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2.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3.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丰富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2.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丰富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新课导入读诗,感受灿烂的文化;读诗,走进诗人的灵魂。

让我们共同品味!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金樽.(zūn) 投箸.(zhù) 歧.路(qí)柯.(kē) 畔.(pàn) 暂.(zàn)2.作者链接(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3.背景链接(1)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新人教版
-开展一次诗词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咏史抒怀诗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学素养。
-参观一次诗词主题展览或博物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词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线上资源:
-推荐学生关注一些古典诗词的微信公众号或在线平台,如“诗词大会”、“古典文学赏析”等,以便及时获取最新的诗词相关知识和资讯。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诗词词典、文学鉴赏网站等,进行自主学习和查询。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词三首》中的诗词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诗词的主题、意象、情感等方面,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诗词的认识和理解。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赠送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命运的感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以秋夜的凉爽来比喻人生的逆境,启示人们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以渔家的生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诗人们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形象和思想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欣赏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 ②通过诗词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用趣味性的方式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③使用诗词插图,如刘禹锡、杜牧、范仲淹的画像,以及与诗词内容相关的图画,使板书更具艺术性和趣味性。
重点题型整理
1.诗词鉴赏题:
题目:请简要分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的意象和情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教案

13 诗词三首教案行路难李白教学目标1、能过自主研讨、合作学习,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赏析诗歌、领会言外之意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法。

学法:诵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并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

屏显:_____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同学们知道杜甫这首诗写的是谁吗?提及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作,从这些内容丰富的诗歌中,你认识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请联系具体的诗句,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李白。

屏显: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作,记忆中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你用以下句式来回答:“我从…________‟(诗句)中,读出______的李白”示例: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读出孤单寂寞的李白。

学生可能回答:如1、“我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读出思乡的李白”。

2、“我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读出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

3、“我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中,读出怀才不遇的李白”。

4、“我从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读出自信乐观的李白”。

师:说得真好!嗜酒的李白,爱月的李白,藐视权贵的李白,才华横溢的李白,思乡的李白,一个千年万年都让人读不厌、读不透的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贺之章曾高度赞美李白,称他为“谪仙人”,意思是说李白是一名被贬谪的神仙。

也就是说李白身上有着一种超凡脱俗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与气质,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与气质呢?今天,我们将带着对李白的了解再一次走近这个伟大的诗人,共同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千古名作:《行路难》。

第14课 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 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第14课 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 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了解词在形式上的特点。

3.诵读并默写课文,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4.理解诗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诗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水调歌头》培养对宋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探索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开阔文化视野、增强文化底蕴。

语言运用︰识记词中重点字词,能声情并茂地熟读成诵,感受诗词文字的丰富内涵。

思维能力∶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领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审美创造︰本词是古典诗词的传统名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与情感陶冶,重点是让学生领略情怀进入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以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你能背一些咏月的诗词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

——杜甫《月夜忆答舍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千年以前,大文豪苏轼也在中秋明月下对酒当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苏轼,走进他的词。

【了解作者与背景知识】(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元丰三年(1080年),他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和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造诣亦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写作背景: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苏轼谪居密州,这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

这年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统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示范教案

统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示范教案

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金樽、歧路”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和展示课外资料,学会对诗歌进行赏析,并深入了解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诗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1.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

2.学习古人诗歌唱和的习惯,理解诗中典故的内涵。

3.结合生命细节,感受作者情怀,感悟人生规律,懂得得失与取舍。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有一个人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

他是谁呢?我们通过一副对联猜猜看。

(大屏幕展示对联内容,指名读出,学生猜测)对,他就是李白!(大屏幕展示李白的四幅图片,感知李白的外在形象。

)诗圣杜甫曾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

”的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他与酒有关的诗——《行路难》。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金樽.(zūn)投箸.(zhù)冰塞.川(sè)歧.路(qí)济.沧海(jì)(2)词语释义金樽:金酒杯。

斗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羞:同“馐”,美味的事物。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诗词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诗词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诗词三首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诗词三首》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和《乡愁》。

这三首诗词分别反映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土地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诗人对家乡、祖国和自然的情感表达,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但对于这一单元的诗词,他们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 对诗词背景和文化底蕴的理解不够深入;2. 在欣赏诗词时,难以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意境;3. 部分学生对于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三首诗词;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了解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解读诗词的能力;学会欣赏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乡、祖国和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对诗词艺术的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词的背诵、理解及情感体验;诗词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的掌握。

2.难点:对诗词深层含义的解读和诗人情感的把握;对诗词背景和文化底蕴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故事等手段,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感受诗词美的同时,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诗词内容、诗人背景、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课件。

2.参考资料:收集与诗词相关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讲解。

3.课堂活动准备:准备相关游戏和活动道具,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教案《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这三首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色,掌握诗词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情感体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情感共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词学习,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他们对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教学重点:三首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学生对诗词情感的体验和对人生哲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激发学生通过诗词学习,体验和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行路难》: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通过对友人的酬赠,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水调歌头》: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以其豪放的词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著称。

教学准备:《诗词三首》课文PPT课件,包含每位作者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与三首诗词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

学生作业本、笔、情感体验记录表、小组讨论记录表、“我与诗词”创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与三首诗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2. 简要介绍诗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特点。

诗词学习(25分钟)1. 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详细介绍每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诗词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诗词:请学生朗读每首诗词,注意语调和节奏,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 生字新词:解释诗词中的生字新词,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每首诗词的主要内容,讨论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深入探讨(15分钟)1. 艺术手法:分析诗词中的艺术手法,如使用比喻、拟人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诗词的表现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2.学生品读,发言。

预设:“金樽清酒斗十千------拔剑四顾心茫然”“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以宴席之精美来侧面烘托诗人内心的茫然,并与下句“停”“投”“拔”“顾”形成对比。

(“拔剑”这一动作,是否显得特别突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诗人即将迈向自己的理想;“冰塞川”“雪满山”比喻理想受阻。

(李白真有渡河登山的行程吗?)“行路难------今安在”反复、疑问的修辞,感叹号的强调,短句的紧张急促,表现内心极度的迷惘与失落。

(“多歧路”,李白到底有哪些路可以选择?如果这时再给李白一个选择的机会,他会怎样选择?)(品读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发言,抓住其闪光点加以肯定,然后一定要品与读结合,以品促读。

)3.师朗读,小结过渡:食不知味,酒难入喉,长吁短叹,彷徨四顾,这,还是我们印象中那个洒脱的诗仙吗?难道他真的被打倒了吗?引入“闲来······济沧海”两句。

品读,说说你在这两句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吕尚八十终遇文王,伊尹奴隶竟成国相(年老位卑,仍成大业)本意解读:垂钓碧溪,泛舟日边,感觉悠闲自由,温暖清新。

(隐逸与进取,矛盾的选择纠结于同一句。

读时注意语气略轻松,带期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自信)“济”:同舟共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词的多义解读,坚定的理想,自我的勉励)(品读时,应注意前句隐隐的希望与后句坚定的自信这种感情的区别,朗读处理时应努力表现情感上的层次。

)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诗仙,在痛苦的深渊中仍能将自己打捞,在俗世的尘埃里也能开出青色莲花。

仰望诗仙,有情诵读。

4.引入录音范读,听后选择自己最有感觉的一句来试读。

(先同桌互读,再推荐班中展示,最后再次齐读。

)四、结合情境,诗意拓展:1.多年以后,我们可能不再会背诵这首诗,但我们绝不会忘记这一句:——你会在什么时候想起这句诗?你会把他送给谁呢?当我陷入困境时,我在心底轻轻地勉励自己:——当朋友遭遇挫折时,我会深情地鼓励他:——当整个世界都背对着我时,我也一定要面朝大海,大声地喊出——2.李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PPT:辗转流浪,倏忽十二载——756年,安史之乱,受聘入永王李璘军中757年,获罪,流放夜郎759年,遇赦761年,欲投李光弼军,因病未果762年,病殁(mò)于安徽当涂他,是凄凄长夜中最孤独的行者——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14课《诗词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14课《诗词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14课《诗词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诗词三首》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懂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审美鉴赏与创造:梳理三位作者的情感变化轨迹,比较写法的异同。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古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积极态度,做一个内心强大,乐观豁达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内容,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

教学难点:比较三首诗词写法的异同。

三、教学设想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包括李白的《行路难》、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苏轼的《水调歌头》。

通过研读文本,我发现这三首诗歌都表现了诗人失意时的乐观豁达胸襟,但他们在抒写情感时有明显的异同。

我想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懂诗词内容。

通过求同存异,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感受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体会参差多样的情感表达。

进而让学生从中汲取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天下大定,海县清一”。

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召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这个人就是——李白。

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

他是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文本链接《行路难》这组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4 诗词三首(名师教学设计·简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4 诗词三首(名师教学设计·简案)】

14 诗词三首1.诵读课文,了解诗词及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

2.了解三首诗词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熟读成诵。

3.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曾有人这样评价李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而说到李白,我们总是绕不过一个词语,那就是——浪漫,浪漫主义风格也是李白诗歌的主要风格。

千百年来,李白打动了无数读者,这节课就让我们去解读名篇《行路难》(其一),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李杜”。

他的诗作感情奔放,想象丰富,并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

代表作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将进酒》《蜀道难》等。

◎背景链接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征召入京,供奉翰林院。

其才华虽为唐玄宗所赏识,但他“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却无法实现,又受权贵排挤,仅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离开了长安。

本诗应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

◎文体知识乐府诗:本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乐府诗一般没有严格的押韵要求。

2.目标任务二: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朗读指导。

从字音、节奏、韵律等方面来进行。

(1)读准字音:金樽.(zūn)珍羞.(xiū)投箸.(zhù)歧.路(qí)(2)了解诗歌形式:乐府诗,形式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节奏鲜明。

(3)把握节奏: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