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道医院膏药方

武当道医院膏药方
武当道医院膏药方

武当道医院膏药方

1、神传痈疽蚀恶肉膏

功效:治痈疮(痈)、疖疮(疮)。

方药:大黄、附子(去皮)、莽草、川芎、雄黄(研)、雌黄(研)、珍珠(研)、矾石(烧研)各30克,白蔹、黄芩各60克。

制法及用法:上十一味药先以猪膏70克,煎六种草药,滤去渣,再人白蔹,煎熟后再滤渣,将雄黄、雌黄、珍珠、矾石末撒入搅匀,瓷盒盛。涂疮上。

2、排脓生肌神效膏

功效:治痈疮(痈)。

方药:当归60g,白芷45g,乳香1s(细研),松脂、川芎、杏仁(汤去皮尖双仁者)各30g,白蔹45g,黄丹300g,木香、甘草各45g,黄蜡60g,麻油140毫升,血余15g(细研),木鳖子三十枚(去壳)。

制法及用法:先取油入锅内炼熟,将八味药细切下油中浸,以微火煎白芷呈黑色,滤去渣,下松脂、蜡、乳香等再煎令消。以绵滤去渣,复入锅内,下黄丹,不住手搅至变黑,膏成,用瓷器盛,用时以细布摊贴于患部,一日二次。

3、玄武膏

功效:治痈疮(痈、深部脓泡病)。不论已溃未溃皆可用,能排脓,散毒止痛,生肌。凡疔肿先用银针或鹿角针于疔疮中间及四畔针破,令脓血出,以追毒饼如小麦大,按人

孔中,即以此膏贴之。如疮坏烂至难以贴药,则将皂角二三片煎油调匀此膏,如稠糊状,薄敷之。若疮疡未愈,再敷之。

方药:木鳖仁、大巴豆(净)各60g,黄丹120g,槐嫩枝七条(长三寸细削),柳嫩枝七条(长三寸细削)。

制法及用法:用清油300毫升将巴豆、木鳖仁、槐、柳枝浸泡一宿,按一般熬法下丹熬成膏,置水盆内三日,出火毒后摊敷患处。

4、乌龙扫毒膏

功效:治痈疮(痈)。

方药:文蛤240g(炒),多年浮粉500g(晒干入米醋浸一夜再晒干听用),蚰蜒虫三十条。

制法及用法:上三味同捣一处,再晒再捣成末,炒至黑色为细末,收入瓷罐内。凡遇疮疡用醋调涂患处,留头出毒气,绵纸盖之,药干再以醋扫润之。背痈发溃时,痛不可忍,用熟猪脂60g捣烂,调成膏,毒上敷之,留头出毒气,用纸盖于疮面上。疮疡红肿痛热,毒势甚肿,用蜂蜜调敷更妙。

5、生肌玉红膏

功效:治痈疮(痈)。

方药:白芷15g,甘草、归身各30g,轻粉12g,白蜡60g,紫草6g,麻油500毫升。

制法及用法:先将白芷、甘草、当归、紫草四味药入油

中浸泡三日,大杓内慢火煎熬至药呈微枯色,细绢滤清,将油复入杓中煎滚,次下白蜡微火煎熬至化,再用茶盅四个,放于锅内水中以火煮沸片刻。然后,将膏分为四处,倾人盅内,候片刻,方下研细轻粉,每盅内投和3s,搅匀,候12小时后取起,不得加减,用时擦敷患处。

6、李仙姑绀珠膏

功效:治痈疮、乳毒、瘰疬、肿疡(痈、乳腺炎、淋巴腺结核、脓胀等)。

处方及制法:制麻油120毫升煎滚,人制松香500g,微火化,柳枝搅,候化尽,离火人细药末70g,搅匀,即倾水中抽拨数十次,易火浸之听用。

用法:肿疡、瘰疬等症但未破者,再加魏香散(另制),随膏之大小,患之轻重,每加0.15g~0.6g为宜;已破者,则另加生肌散(另制)。然此膏贴破疮入痛,如黑膏内加生肌散最妙。而有毒肿不尽者及顽疮对口等症,虽溃必用此膏获效。未破者,贴之勿揭,揭则作痒,痛亦勿揭,能速于成脓。患在平处,以纸摊贴;患在弯曲转动处,绵帛摊贴;大凡肿疡、疼痛等症,贴患处。臁疮及臀腿寒湿等疮,先用清茶人白矾少许洗净贴之,刻日见效。风寒咳嗽贴背心,头痛贴太阳穴,牙痛塞牙缝内,火眼贴鱼尾。小儿痢疾,制丸如绿豆大,神曲为衣裹之,每服二三十丸以米汤服下。内痈等症用五味子粉为衣用,如痈疮多加魏香散,瘰疬疮再加青铜。

制油法:麻油500毫升,当归、木鳖子、肉知母、细辛、白芷、巴豆仁、五味子(打碎)、山茨菇(打碎)、红芽大戟、续断各30g,槐枝二十八寸,柳枝二十八寸,人油内浸二十一日,煎枯去渣,取油听用。

制松香法:择片子净嫩松香为末5000毫升,次取槐、柳、桃、桑、芙蓉等五种枝条各2500g切碎,用大锅水煮成浓汁,滤净再煮一次,头次汁与二次汁分开贮存,各分为五份。每用初次汁一份,煎滚入松香末1000g,以柳槐枝搅之,煎至松香下沉水底为度,即倾入二次汁内,乘热拨扯数十次,以不断为佳,候温做饼收之,原方煎膏。

色欠红艳,再加苏木同五枝煮之。

药内细药方:乳香、没药(俱去油)、血竭各15g,轻粉6g、麝香0.6g,雄黄12g,研为细末,加入膏内用。

魏香散:膏面掺用。

乳香、没药俱去油,血竭等份,阿魏、麝香减为末,贮于罐内备用。

从道家传统解析生命的真相:道医学

从道家传统解析生命的真相:道医学 道医学,源自于道家的修身学说,最初诞生于伏羲黄老学说中所提及的守一法之中,在2500年前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其代表作以现存的《黄帝内经》最具有代表性。熊春锦先生总结历代高真圣贤的道医学、中医学理论及经验,结合自身道医临床实践写成此书。书中介绍了道家的“一元四素方法论”和“三元(源)化生万物学说”,介绍了道医学的三元生理学、道医病因学等,详细阐述了人类的性体系统——本体性体系统、培生性体系统、永生性体系统、灵光内蕴性体系统,在这之前,无论是传统中医学界,还是在道学界,都没有显传的文献资料对这些系统介绍透露得这么详细;有关经脉系统的十二经络、八脉道、四线三窍等许多内容都是罕见前人的。 第一篇道医学绪论 第一章道医学引言 第一节历史渊源 第二节“理炁科学”和“理形科学”——慧与智 第三节庶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 第四节道德是医学的灵魂 第二章道医学入门 第三章一元四素全息论 第四章三元(源)论的概念 第二篇道医生理学 第一章道医生理学概论 第二章质元生理学 第一节质元概述 第二节气和炁 一、炁的基本概念

二、人体炁的生成 三、气的生理功能 四、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五、气的分布与分类 第三章物元生理学 第一节经脉系统概述 一、血气、脉、经脉 二、经脉的定名 三、经脉系统的传输作用 四、经脉系统层次的分类第二节经络系统 一、经络系统概述 二、经络的整体性和功能第三节脉道系统 一、脉道系统概况 二、八脉道系统的生理功能第四节丹窍系统 一、网脉线 二、之脉线(双螺旋脉线) 三、内丹脉线 四、外丹脉线 五、天脉窍

六、理脉窍 七、混沌窍 八、丹窍系统综述第五节道医藏象学 一、道医藏象学概述 二、五臟概要(一)肾臟 (二)肝臟 (三)心臟 (四)脾臟 (五)肺臟 三、六腑概要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四、奇恒之府 (一)脑 (二)女子胞 五、臟腑之间的关系

【道医珍藏】张至顺真人传授的《道家按摩手法》,非常实用珍贵

【道医珍藏】张至顺真人传授的《道家按摩手法》,非常实 用珍贵 视频示范:張至順真人传道家按摩手法为了更好的让大家体会张真人讲解的真意,以下对话内容为视频原声同步字幕,括号内是对张真人讲解的解释与补充,以供大家参详。张真人:按到哪儿了让病人的呼吸自然,不要憋气。未曾按的话,你让他手掐住这个地方(掌内无名指根部,见图二),看见了吗?这不是,攥住(见图三),那个(那只手)也是这个样子,这样子放也可以,把手攥过来,哦对。(病人的大拇指按住子位,其余四指握住大拇指,然后把手放在头两边,见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张真人:按摩的时候先调整这一道任脉,这一道任脉,这胸前是七个脉络(任脉和六条阴经都通过胸部),一边三个六个,按住一个穴(穴位)最少三个呼吸,多者等五个呼吸你在挪手(病人的呼吸你要观察,每人不一样,到五个呼吸再挪手),看这个手(右手)按这(左手已按天突穴,右手紧挨左手位置按住)块,这个手(左手)都可以丢了,这个可以,刚才按这块(云门穴),这个地方(云门穴)可得按(左手)住了(云门穴),慢慢的是审查他的呼吸,有二三个呼吸以后,这个手(左手)指头挨着(右手位置)按,这个手(右手)指头不要让,这个手(左手)指头按不住。这个手(右

手)指头不要抬开,其它的都可以抬。 张真人:你看,这一起下去五个(任脉,任脉二侧各二条脉络)脉络,这是按,大概你们看着,学会以后,根据你个人采取(选穴),它也跟药方(医生用药)子一样要你自己会用,你们按摩非要把针炙穴的经络知道(十四经脉的走向和穴位),按到这个刚刚这个肋骨的那几个(华盖),华盖那块在这个地方走慢一点。(用大拇指按任脉的穴位,从天突穴开始,其他手指可按住两边的穴位上,任脉上大拇指换手时,要等下一个位置按住后再松开前一个大拇指。其他手指可以动。双手可以一起下去五个脉落。) 许道长:心口不舒服,师父按摩是最舒服的,一点都不会痛。张真人:底下的气不得上来,上面的气不得下去,它在这中间抵制住(手指按住穴位),就在这个地方(肋骨鸠尾穴处)走慢一点(按到肚子时,双手手指在肚子上面,一上一下按,一只手从肚子下面向上按,一只手掌从胸口向下面按,然后再双手屈指用手掌从胸口一起向下按,按到中脘处软的地方,手向里挖按揉几下,然后再一只手按在胸口,一只手握拳在腹部向下推,再双手掌从胸口处向下按推,再向胸两边按推,胸骨两侧按揉几下,再在胸上用手掌按压推)。 张真人:一个病人按好以后,后来他学会了,他给人治病,治一个好一个。,这一遍是推拿,按开头一遍是按,第二遍 是推拿摩,那你会看病也跟用药一样,按摩跟用药一样,你

人体九大减肥穴位

人体九大减肥穴位 1、曲池:屈肘90度,肘横纹头外0.5寸。四满腹结关元 功用:清热利湿。 2、水分:腹前正中线,脐上1寸。 功用:利水消肿。 3、天枢:脐旁2寸。 功用:调胃肠、理气血,消积化滞。 4、丰隆:外膝眼直下8寸,胫骨旁开1.5寸。 功用:健脾胃,化痰湿。 5、四满:脐下两寸,旁开0.5寸。 功用:利水除满。 6、血海:髌骨内上缘2寸。 功用:健脾化湿,活血调经。 7、腹结:脐下1.3寸,旁开4寸。 功用:通腑化浊。 8、三阴交: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取之。 功用:滋肝益肾,健脾利水。 9、关元:腹前正中线,脐下3寸。 功用:益气固体,利水化湿。 很多人都觉得找穴道似乎很难,其实只要静下心,根据穴道所在位置按下去,会有以下两种感觉,

这就表示你找到穴道啦。 1.酸麻感:当我们按压穴道时,会出现轻微酸酸麻麻的感觉。 2.凹洞感:按压穴道所在的位置,可以感觉到有个小小的凹洞。 如何测量穴道的位置? 穴道书上教我们找穴道时,经常会使用“寸”作为测量单位,这是指我们自己身体的相对比例,每个人都不一样,测量方式是利用“手指”作为比对工具,就能轻松量出位置了! 一寸:大拇指关节的宽度 一寸半: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的指节宽度 二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合并在一起的指节宽度 三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合并在一起的指节宽度 如何正确按摩穴道呢? 基本按摩手法 按:手指的指腹,或食指、中指关节,施力按压穴道;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腹部、腿部),也可以用手掌按压。 摩:利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特定部位表面,

进行稍大范围的摩擦动作。 推:利用手指或手掌,在穴道上以“直线来回”或“圆弧方向”推动。 揉:将手指或手掌按在穴道上,轻轻画圆揉动。 按穴道的次数与呼吸法 1.持续按压5-10秒,按压时配合吐气。 2.慢慢放松,配合吸气。 3.休息2-5秒,再重复按压。 4.每回重复5-10次,每天早晚各一回,保持恒心一定会看见效果呢! 内视经络栏目其他推荐文章: [转]全身穴位图示 [转]只此一手 [转]转载:[转]找手治病一按就灵 [转]人体经络穴位的应用 [转]人体九大减肥穴位 胸椎、颈椎、腰椎、骨棘突定位(图文学解) [转]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动画图解) [转]转载:打通臀部的经络是治疗腰腿痛、妇科病的根本 [转]想长寿按摩“特效保健穴” [转]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 [转]转载:破解脊柱疾病认识的误区 五脏排毒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值得收藏 [转]治愈感冒的绝招,只需2天 [转]民间53个不传之密 谈谈我对疾病的新看法 中医面诊升级版 常见“特效穴”荟萃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高级循环动画演示 拔罐印记颜色与疾病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治疗全身疾病

武当道茶营销策划分析)

武当道茶营销策划分析 一、界定问题 消费者为什么会接受并购买武当道茶?武当道茶与竞争者产品相比有哪些优劣势?怎样实现武当道茶的经济价值?借助武当山道教文化来推广道茶,实现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武当道茶作为承载武当道教文化,这是产品的一个卖点之一。但是,完全以道教、武当文化来推销茶是不可取的,还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营销创新。二、环境分析 优势:武当道茶,产自于世界着名道教圣地、中国茶叶主要发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鄂西北秦巴武当山区。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500m-1000m的崇山峻岭之中,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条件优越,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优势茶叶产区,湖北省着名高香型绿茶基地和有机茶产区。先后荣获"中国生态有机茶之乡"、"中国道茶文化之乡"称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武当道茶,聚道教仙山之灵气,占天然有机之先机,融道教文化与茶文化于一体,集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于一业,产品品质出类拔萃,生态产业特色鲜明。早在唐朝和宋清时代,武当道茶就被列为朝廷贡品。武当道茶,师法自然,传承文明,以其有机、高香、醇和三大品质特征和得天独厚的道教文化特质,令人在品茶论道中领悟自然,感悟人生,修性养生,健康长寿,受益无限。 劣势:企业实力弱,品牌意识弱。武当道茶知名度不高,导致其专营店并不是很多,同时市场上认可度较高茶的市场很难进入。比如绿茶: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安吉白茶,顾诸紫笋,太平猴魁,信阳毛尖,六安瓜片等等.;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凤凰单枞,黄金桂等等;白茶:政和白毫银针,白牡丹等等。这些茶叶的客户比较稳定,市场比较成熟,武当道茶要找到自己的特色进行市场定位。 机会:“东风汽车、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武当山是十堰的三张名片,而武当道茶是十堰向世界递出的又一闪亮名片!同时它也是当地政府服务南水北调建设,发展低碳生态产业的重要部署。武当道茶有三大世界影响力的市场要素:一是生态有机,鄂西北山地是中国茶树的原产地,四季分明、雨量适中的武当山及其周围山系,是“中国生态有机茶之乡”、“中国道茶文化之乡”和“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武当道茶以其“高

熊春锦__道医学

从道家传统解析生命的真相:道医学 作者:熊春锦:团结 道医学,源自于道家的修身学说,最初诞生于伏羲黄老学说中所提及的守一法之中,在2500年前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其代表作以现存的《黄帝经》最具有代表性。熊春锦先生总结历代高真圣贤的道医学、中医学理论及经验,结合自身道医临床实践写成此书。书中介绍了道家的“一元四素方法论”和“三元(源)化生万物学说”,介绍了道医学的三元生理学、道医病因学等,详细阐述了人类的性体系统——本体性体系统、培生性体系统、永生性体系统、灵光蕴性体系统,在这之前,无论是传统中医学界,还是在道学界,都没有显传的文献资料对这些系统介绍透露得这么详细;有关经脉系统的十二经络、八脉道、四线三窍等许多容都是罕见前人的。 第一篇道医学绪论 第一章道医学引言 第一节历史渊源 第二节“理炁科学”和“理形科学”——慧与智 第三节庶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 第四节道德是医学的灵魂 第二章道医学入门 第三章一元四素全息论 第四章三元(源)论的概念 第二篇道医生理学 第一章道医生理学概论 第二章质元生理学 第一节质元概述 第二节气和炁 一、炁的基本概念

二、人体炁的生成 三、气的生理功能 四、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五、气的分布与分类 第三章物元生理学 第一节经脉系统概述 一、血气、脉、经脉 二、经脉的定名 三、经脉系统的传输作用 四、经脉系统层次的分类第二节经络系统 一、经络系统概述 二、经络的整体性和功能第三节脉道系统 一、脉道系统概况 二、八脉道系统的生理功能第四节丹窍系统 一、网脉线 二、之脉线(双螺旋脉线) 三、丹脉线 四、外丹脉线 五、天脉窍

云南白药创始人-曲焕章(玉溪文史资料)

在1999年版即最新版的《辞海》中有一个辞条说:“曲焕章(1882~1938)中国医家。云南江川人。擅治外伤疾患,1914年组方创制‘云南白药’。1922年任云南蔡锷护国军唐继尧部陆军医院院长。后居重庆,曾任中央国医馆馆长。著有《求生录》。建国后,其夫人缪兰英将‘云南白药’的秘方献于国家。”由此,我们即可知道曲焕章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中医界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 曲焕章于清朝光绪八年七月五日出生于云南省江川县一个村名叫赵官的自然村,原名占恩,字星阶,后取名焕章。其出生时,家中有良田七亩余,且有三大间有楼瓦房,家道还算殷实。但其父曲宗周年事已高,正所谓父弱子幼;为防他人欺凌,其父母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即托媒将三女儿许给本村实力较强的袁举子的长子袁槐。到曲占恩七岁时,其父曲宗周便过世了;九岁时,其母也去世了,曲占恩遂成孤儿。 1892年十岁的曲占恩,便到袁家跟随袁举子(袁恩龄)学治伤科。具体的活计是跟随姐夫袁槐学习配制万应丹及伤科用药的粗浅知识,并在袁家父子的指点下,实习一些治疗伤痛的技巧,初步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 1895年得袁家帮助,托媒操持,娶邻村即周官自然村犁铧匠的女儿李惠英为妻,并同时回到自己家中与新娶的妻子一起独立生活。凭其在袁家学到的一点伤科知识,给偶或上门求医者治伤。因曲占恩系孤儿,学东西格外上心,加之其天资聪颖,故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其伤科水平也增长较快。1898年就陆陆续续地有病人上门就医了。于是,曲占恩就开始采购药材至家中与妻子一起配制万应百宝丹等伤科药品。无人就医时,曲占恩就背着药物到附近村子巡诊。至此,曲占恩在附近村子中遂有了一定的名气。 1906年,曲占恩满24周岁,其长子曲万增已3岁,而其妻又怀了孕。按理说,应是高兴的时候,但好景往往不长,人祸接踵而来:一天,曲占恩被土匪逼迫治伤,此事被人告到县衙,知县遂下令缉捕。曲占恩提前知道消息,于是便抛妻别子,潜行外出避祸,并改名叫焕章,以漂泊江湖,游医为食。曲焕章到个旧一带摆摊游医时,不幸腹部长毒疮,疼痛难忍,危在旦夕,幸被云游到此的武当派道医姚洪钧师徒(徒弟叫杜璞碧)治愈。姚洪钧看曲焕章治伤有独特之处,且为人谦虚好学,聪颖过人,是一个可造之材。曲焕章觉得姚洪钧治伤甚为高明,且有提携自己之意,两人一拍即合,就结为师徒。姚洪钧得武当派道医真传,精通外科,就将其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曲焕章:每逢入山采药,归而配制,曲焕章不离左右,尽得其术。师徒3人在滇南一带游医,后到个旧闷坑时,姚洪钧派徒弟杜璞碧到川藏一带办事。有一天,姚洪钧独自一人上街摆摊设医,遇到数年前的一个仇家,双方便打斗起来,于是两人均重伤倒地而死。曲焕章把姚洪钧安葬后,仍在滇南一带游医。 期间,曲焕章除学习武当派的治伤方法外,还向遇到的有名的伤科医家请教学习,在滇南一带有了一定的名气。1913年,滇南匪首吴学显被枪弹击伤胸腹,伤势较重,强迫曲焕章治疗,终被其治好。曲焕章因恐再次惹祸,便逃到开远一带。曲焕章听到官府已下令通缉他,又逃到宜良。不料在宜良与三姐夫袁槐巧遇,但随后即被捕入宜良监狱,袁槐行贿县知事后,遂被“无罪释放回原籍行医,不准再至匪区行医”。 1914年,曲焕章终于回到了阔别7年的家乡。通过22年的学习、思考、研究,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终于组方创制了曲氏万应百宝丹(即“云南白药”)。1999年版《辞海》“云南白药”辞条说:其为“中成药名。散剂。功能活血消肿、止血定痛。适用于跌打损伤、疮毒肿痛、

武当山简介

大岳武当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 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有312平方千米。地理位置:鄂西北。东接历史名城襄樊市,西靠车城十堰市,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林区,北临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可以说,武当山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早在1994年被列入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A级旅游区、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其古建筑群早在1994年和故宫、西藏的布达拉宫,山东曲阜的孔林孔府孔庙被列入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 武当山,是著名的山岳风景旅游胜地。胜景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誉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倾斜,形成“万山来朝”的奇观,此外武当动八景和静八景颇具神秘色彩。 武当动八景有:金猴跳涧、海马吐雾、黑虎巡山、飞蚁来朝、 乌鸦接食、梅鹿衔花、猕猴献桃、雀不漫顶 武当静八景有:天柱晓晴、陆海奔潮、平地惊雷、雷火炼殿、 祖师映光、空中悬松、月敲山门、金殿倒影 武当山的药用植物丰富,在《本草纲目》记载的1800多种中草药中,武当山就有400多种。据1985年药用植物普查结果,已知全山有药材617种,因此,武当山有“天然药库”之称。如曼陀罗花,七月一只花,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龙王一支笔。 武当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据统计,唐至清代共建庙宇500多处,庙房20000余间,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明永乐年间,大建武当,史有“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之说,共建成9宫、9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道教建筑群,面积达160万平方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进行扩建,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建筑奇观,达到“仙山琼阁”的意境。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有129处,庙房1182间,犹如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展览。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宫、玉虚宫遗址分别于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古建筑外,武当山尚存珍贵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称于世,故被誉为“道教文物宝库”。武当武术、庙会和武当宫观道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宫:净乐宫、玉虚宫、遇真宫、五龙宫、紫霄宫、南岩宫、朝天宫、清微宫、太和宫、 八观:元和观、仁威观、回龙观、复真观、龙泉观、八仙观、琼台三观、泰常观 武当武术,又称“内家拳”,源远流长,玄妙飘灵,是中国武术的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炼气凝神,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是极好的健身养性之术。富有神韵的武当道教音乐,具有中庸、委婉和庄重、典雅的特点,与武当武术同享盛名。武当传说故事、民歌、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武当山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其物华天宝又兼具人杰地灵的特质给世人留下极大的想像空间。作为中华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块瑰宝,令世人神往,让我们走进钟灵毓秀、自然天成的武当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灵和神韵……

中医诊断学(闲谈“舌诊”篇)

中医诊断学(闲谈“舌诊”篇) 舌头,既是人体全身最柔韧,又最难以弥补的部位,又是人体唯一外露的内脏组织。舌头上有了什么变化,身体会得哪些疾病呢? 舌苔舌色是一个能说明疾病的关键部位,舌头的细微变化都可预示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及程度的轻重。 而西医则表示,舌癌占头颈肿瘤份额不小,但在早期开始就有症状可查。关爱舌头,可从早上起床对镜张口吐舌“自检”做起! 为什么道医喜欢看舌头,因为它的变化非常大,所以能够及时反映此刻人体状况和疾病发展情况。舌头表皮细胞每几天就会自动更新,因“时效性”强而受到中医的青睐。 千万不能小看三寸舌头,细分开来,无论颜色、形状,还是质地、舌苔稍有异常都能说明不少问题。 一、舌象诊断出是否患癌症 有经验的道医,或“舌诊”专家,能从舌头上诊断癌症。据统

计,有49.6%的癌症患者有青紫舌,还有10-20%的人舌上有瘀点或瘀斑。不过,青紫舌和瘀斑舌也可能是其它原因引起,也不用杯弓蛇影,最要紧的是重视不正常的舌象。 二、舌苔上能诊断健康乾坤 舌象,可以从多方面来观察,包括舌形、舌态、舌质、舌脉、舌苔等等,单单是舌苔的变化就可以断定多种疾病黄色的舌苔多半与病毒感染有关,像风热型感冒、肺炎、肺心症、尿路感染等;灰色舌苔的人先天性体弱,再加上热性病,或者是久病不愈;黑色舌苔常见于肺癌和消化道癌晚期,有些慢性病比如尿毒症,在病情恶化时,也会出现黑苔。 三、舌头能区分出人体五脏 道医把舌头分为舌尖、尖中、舌根、舌边四部分。五脏的病变就分别在这四个部分上反映出来。心、肺有病时,会在舌尖上反映;肝胆病反映在舌边,脾胃病反映在舌中部,肾和膀胱病则反映在舌根……所以,心火旺的人通常舌尖赤红,胃火旺的人则会出现舌中苔黄。

道医学堂丨道医诊断学概论

道医学堂丨道医诊断学概论 一、道医诊断学概述 中国修身修真界按照法脉承传的派别中,各门各派都兼修道术,以术助道,以道生术。道术分为五大门类:医、卜、星、相、山。其中医术的道医学是为五术之冠,真正师传的修真者,必然经师因材施教而精于医术道医,比较全面地掌握或者部分掌握道医学绝技,为和光同尘,隐修中治病救人,积功累行服务。 歧黄源于道,传统中医学的许多内容都源自于道学,中国历史上众多的医圣,大都是道学的佼佼者。道医生于仁爱、慈爱、博爱之心,学习道医也必源于此心,方可掌握道医,学而有成,用则必应。 道家的医道既派生出世俗之中医学,又有别于世俗之中医学。道医源于精、炁、神、性之理,五行生克之义,重视人与自然界的整体辩证法、辨证必求本因、内因、外因,施治也同样是本因、内因、外因整体性地调治。道医学的许多技术以炁为本,在精熙神这三宝内,执两用中,透过质元的炁,同时把握住精与神,整体性地进行诊断和医治。如果不修真,不经过“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实践,进入得一体道的境界中,则难以体悟、掌握和运用。例如对本因的识别,对炁的辨认,常道之医是难以望其项背的。我修身学子,大都经历

了几年或十几年的内功积修,炼已有所成就,心性道气初具,内部精炁神充沛,在此基础上学习实践道医则不难。只蜉掌握了诀法,“修身学医,笼中抓鸡”,此言即非虚语。 传统中医学的望、闻、问、切,合称为中医学的四大诊断技术。在古代,由于习医者是师传徒受,以内功为基,习医者大多数都知气识色,“望而知病”,或者知其概貌,事属常规。望诊是一件最关键而且也是最基本的技术,所以将“望诊”列为四诊之首,习医者内修精炁神,同时必须精熟此术。 现代中医的望诊,由于师者不知,学者不识,望诊技术早已凋零不全,空存其壳。“望”已经退化成为肉眼的“看”。秦汉以后,反而精研于四诊之末,以切诊为四诊之首,以脉诊为根本法。世人只知中医诊脉,而不知其它绝技,真可谓文化承传中的遗憾。春秋时期的一段《扁鹊见齐桓公》,成为医学界的千古绝唱,今人视之为神话,以为扁鹊所饮的“上池之水”是身外之物,不知此乃身中之物,莫能外求,岂不悲哉?!人类越发展越趋向于外求式的退化,生命中本来拥有的一切全都逐步抛弃,万物之灵的人类,已经沦为其灵远不及于某些动物的状态。近代的愚智者,心瞎眼浊,纯以大脑为用,甚至将修身内求法也视为异端。数千年延传至今,精华日减,望诊仅存于皮毛,绝技隐于山林。熙熙攘攘为智日增,中医学的教育也趋大势而附外,弃阴阳离五行,远离传统中医立学之本,慧用日见疏远,用智日益强化。动摇中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482-利用地方茶文化培养农村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研究

利用地方茶文化培养农村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提出 有中国人落脚的地方,就带去饮茶的习惯,中国人最先发现茶叶是饮茶的古老民族。茶艺萌芽于唐,历史渊源流长,饮茶不仅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而且在饮茶活动中,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茶和茶文化逐步走向世界,在当今,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茶”作为一种商品,为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所喜爱;“茶文化”更是以它独特的魅力走向世界的舞台。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许多地方都盛产茶,而现代的学生,对这种民族的精髓之物却渐渐缺少认知。而广大的农村学校,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资源相对贫乏。因此,我们提出这一研究问题,旨在探寻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新路子,2、课题的界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党的教育方针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本课题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依据这两点,本课程研究既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又符合地方发展需求。 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国家教育部门鼓励校本课程开发。中国茶艺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关于茶艺的专门研究,如《中国茶文化》(徐晓村主编,2005年3月),《茶艺与茶文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等等,但在广大农村学校,把茶艺文化开发成校本课程,用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作为办学特色之一的却少之又少。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我们本课题研究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本校处于著名的道教圣地——武当山脚下,茶叶是本地最大的农村产业,当地的“武当道茶”是已走向国际的知名茶叶品牌。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从学生、学校和当地实际出发,旨在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质。希望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广大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能有推广和实践价值。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1、课题理论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对党的教育方针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研究本课题,就是要与实际生产劳动相结合,学习武当道茶茶艺文化,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 (2)校本课程开发重视学校及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强调学校办学特色理念的凸显,关注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2、课题研究目标 (1)开发《武当道茶文化》作为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2)寻求让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的教育途径; (3)寻求培养农村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情况的途径。 3、课题研究内容 (1)开发校本课程《武当道茶文化》教材; (2)研究如何利用地方茶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眼部五轮看五脏+观眼诊断学

眼部五轮看五脏+观眼诊断学 《太平圣惠方·眼论》记载:“肝脏病者,应于风轮,心脏病者,应于血轮,脾脏病者,应于肉轮,肺脏病者,应于气轮,肾脏病者,应于水轮”,对于五轮的名称,五轮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各轮的主要症状等均有一定的论述。但是此时五轮在眼中分部仅瞳神属水与白睛属气较为明确,其余各轮均有缺失。而据考成书于北宋的《秘传眼科龙木论·龙木总论》当中也有关于五轮的记载,但“黑睛属肾”与“肝应风轮在内无形”的说法,又与后世相左,说明至此时五轮的眼部分属尚未完全定型。直至南宋末年,杨士瀛的《仁斋直指方论》始将五轮的眼部分属明确为:“眼属五脏,首尾赤皆属心,满眼白睛属肺,其上下肉胞属脾,两中间黑瞳一点如漆者,肾实主之”。此说得到后世眼科医家的认同,将五轮学说的主要内容基本固定下来。 一、肉轮:即上下眼睑、属脾。因脾主肌肉,故称眼睑为肉轮。 (一)正常现象:脾胃消化吸收与运化的功能正常则眼睑色黄丰润而有光泽。 (二)病理现象: 1.眼睑下垂、眼睫无力。多中气不足。 2.目乏,多脾虚夹风。 3.眼睑非炎性浮肿,多脾虚夹湿。 4.眼睑红肿硬,多脾胃积热。 5.眼睑湿烂、痒痛,多脾有风湿热。 6.睑结膜乳头、滤泡增生,多脾胃湿热有瘀。 7.睑结膜颜色变淡,多脾虚血少。

眼部五轮看五脏+观眼诊断学(3) 时间:2011-09-12 08:29点击:311 次 二、血轮:即内眦,属心。因心主血,故称血轮。 (一)正常现象:血脉流畅则内眦部血管红活而有光彩。 (二)病理现象: 1.内眦部充血、刺痛。多心火上炎。 2.内眦部红肿流脓,多心火炽盛,兼有瘀滞。 三、气轮:即白睛部分(包括球结膜与巩膜),属肺。因肺属气,故称气轮。 (一)正常现象:肺气充沛调顺,邪不易入,则白睛色白而润泽。 (二)病理现象: 1.球结膜充血,多为热邪犯肺。 2.球结膜水肿,多为风邪犯肺。 3.球结膜肿胀而混浊,为肺热亢盛。 4.眼分泌物深黄而干结,为肺实热;淡黄而稀薄,为肺有虚热。 5.巩膜充血肿胀,多肺热郁结或郁火上犯于肺。 四、风轮:即黑睛部分(包括角膜、房水、前葡萄膜)属肝。因肝主风,故称风轮。 (一)正常现象:肝气和顺,肝阴充足,则黑睛色青而有光泽。 (二)病理现象: 1.角膜溃疡,表面白色为肝热,带黄色为肝脾湿热,此时舌根部常有黄腻苔。 2.角膜溃疡表面较清洁,或呈灰色,为气虚或肝阴不足,后者常伴有淡红色的角膜新生血管。 3.角膜或虹膜新生血管粗大者,多火郁于肝,或气滞血瘀;细小者多肝阴不足。 4.前房积脓,为肝脾实热。 5.瞳孔紧小,多血分有热、或肾热。 6.睫状压痛明显,多肝热重。 7.角膜葡萄肿或眼球突出,多肝火旺或肝气盛。 五、水轮:即瞳孔,属肾。因肾属水,故称水轮。 (一)正常现象:肾阴盛阳充沛则瞳孔色黑有神,目光炯炯。

武当跌打伤科秘方

武当跌打伤科秘方 一、各伤分类 药物分为内服与外用药。内服药对调节机体内在变化,促进气血旺盛,经络通畅,去瘀生新,加强自身修复功能等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用药可对局部损伤发挥直接作用,它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散瘀消肿,缓解肌肉痉挛等功用。 伤,包括骨折、关节脱臼、软组织损伤及其它。 (一)骨折 骨折初期以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为主。 1、常用汤剂:祛瘀止痛汤或桃红四物汤等。 2、丸药:活血丸、跌打丸等。 3、初期外敷:消肿化瘀散、栀子散等。 骨折中后期,内服药以补肝。肾,续筋骨为主。 1、内服药可用接骨丸、强筋壮骨汤等。 2、外敷药可用接骨散,亦可用洗药熏洗。 (二)关节脱位 其治疗包括复位(固定)、药物、功能锻炼等。 1、关节脱位的药物治疗,在早期应给予镇痛、活血、消肿之剂。 (1)内服药:祛瘀止痛汤、桃红四物汤、活血丸。 (2)外敷药:消肿化瘀散、栀子散、骨科擦药等。 2、在后期应给予舒筋通络之品。 (1)外洗:洗药、骨科擦药等。 (2)内服:舒筋丸等。 另外,对于陈旧性关节脱位的手法治疗,原则上不能一次企图贸然复位,而要做好充分准备后再进行手法治疔。比如复位前先行一周牵引,或外用舒筋活血之剂熏洗(如洗药等),配以推拿按摩,使关节周围肌肉放松。即达到所谓舒筋松骨阶段,方可在麻醉情况下进行整复。 (三)软组织损伤:常用理筋手法,用药、固定、针灸等法治疗。 1、内服药: (1)急性损伤初期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常用药物有祛瘀止痛汤、桃红四物汤、活血丸、跌打丸等。 (2)慢性损伤及急性损伤后期,以舒筋活络、散风祛寒、止痛为主,常用药物有舒筋丸、骨刺丸等。 2、外用药:用于局部损伤。 (1)敷药:有消肿、祛瘀、止痛等功用。常用药物有消肿化瘀散、栀子散等。适用于损伤初期。 (2)膏药:有舒筋活络、祛寒止痛之效。常用药物有伤湿止痛膏(成药)、消炎镇痛膏(成药)、活血风寒膏(成药)等。适于急性损伤肿胀不显,或后期及慢性损伤等。 (3)腾洗药:有温经通络、活血行滞、消肿止痛之效,急性损伤初期用洗药,后期及慢

中国十大名茶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竟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中国名茶就是在浩如烟海诸多花色品种茶叶中的珍品。同时,中国名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名茶,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 1.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居中国名茶之冠。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多少年来,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西湖群山产茶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在唐代时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龙井茶,大约还是近百年的事。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 2.洞庭碧螺春 中国著名绿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相传,洞庭东山的碧螺春峰,石壁长出几株野茶。当地的老百姓每年茶季持筐采摘,以作自饮。有一年,茶树长得特别茂盛,人们争相采摘,竹筐装不下,只好放在怀中,茶受到怀中热气熏蒸,奇异香气忽发,采茶人惊呼:“吓煞人香”,此茶由此得名。有一次,清朝康熙皇帝游览太湖,巡抚宋公进“吓煞人香”茶,康熙品尝后觉香味俱佳,但觉名称不雅,遂题名“碧螺春”。 3.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土特产之一,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 4.君山银针 我国著名黄茶之一。君山茶,始干唐代,清代纳入贡茶。君山,为湖南岳阳县洞庭湖中岛屿。岛上土壤肥沃,多为砂质土壤,年平均温度16~17度,年降雨量为134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较大。春夏季湖水蒸发,云雾弥漫,岛上树木丛生,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山地遍布茶园。 5.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黄山是我国景色奇绝的自然风景区。那里常年云雾弥漫,云多时能笼罩全山区,山峰露出云上,像是若干岛屿,故称云海。黄山的松或倒悬,或惬卧,树形奇特。黄山的岩峰都是由奇、险、深幽的山岩聚集而成。 6.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乌龙”、“肉桂”等。 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究。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7.安溪铁观音

道医常用方

道医常用方 道医常用方 鱼刺咽喉 急食鲜青果(或中药藏青果) 慢慢咀嚼,把唾液咽下,鱼刺即软化,再吃青菜、豆芽、韭菜之类。预防瘟疫传染门 双花五两、绿豆二两、白糖适量 先熬烂绿豆,再加双花,五至十分钟后,去双花,调白糖服。 烫火伤 1、仙人掌去刺,切断,取汁,涂伤处。 2、陈石灰一两、生大黄一两、鸡蛋清适量,将石灰与大黄研末,调以蛋清,涂伤处。

蛇咬伤 三七粉一钱、白芷粉一钱、二味合研粉,温开水下,每日一次,空心服。 毛虫、蜂、蝎子螯毒 蒲公英汁:蒲公英连根掘起,洗净,把根部折断,有白浆流出,类乳汁,用汁涂伤处,一天二三次。 肾囊风 生白矾三钱、炮姜一钱、花椒二钱,煎汤一大碗,洗涤肾囊,擦干之后用下面药粉撒擦: 生白矾五钱、炮姜一钱,研末。 一切红肿疮毒 豆腐渣一团、菊花叶一把,鲜用,芙蓉叶或芙蓉花一把,紫花地丁一把,生白矾三钱,捣泥,敷疮上,但须留疮上一个小孔通气。 子宫颈发炎症 1、白蒺力七钱、赤芍二钱、生地二钱、黄芩一钱半、焦栀一钱半、木通一钱半、泽夕一钱半、龙胆草一钱半、水煎二汁,和匀,分二次,

空心服。 2、蛇床子三钱、苦参三钱、五倍子三钱、白矾五钱、花椒三钱、葱白五根、白垩一两。 水煎,去渣,澄清,温热冲洗(不可内服)。 小儿枯瘦 糯米草根一两,捣破糯米一撮粳米一撮熬粥,常吃。 流口水 芦荟一钱、黄连三分、薄荷三分、茯苓二钱、生草一钱、桑白皮一钱、清半夏三分,熬汁,二次空心服。 黄柏二钱、党参一钱,研末,敷于口内,日三次,外用。 夜啼 马齿苋五钱、竹叶芯二十根、生姜一片,煎汤服。 吐乳 黄连二分、竹叶二十根,熬汤服。 痔疮下血 黑木耳五钱、白糖一两,木耳蘸糖,空心服。

武当道医院膏药方

武当道医院膏药方 1、神传痈疽蚀恶肉膏 功效:治痈疮(痈)、疖疮(疮)。 方药:大黄、附子(去皮)、莽草、川芎、雄黄(研)、雌黄(研)、珍珠(研)、矾石(烧研)各30克,白蔹、黄芩各60克。 制法及用法:上十一味药先以猪膏70克,煎六种草药,滤去渣,再人白蔹,煎熟后再滤渣,将雄黄、雌黄、珍珠、矾石末撒入搅匀,瓷盒盛。涂疮上。 2、排脓生肌神效膏 功效:治痈疮(痈)。 方药:当归60g,白芷45g,乳香1s(细研),松脂、川芎、杏仁(汤去皮尖双仁者)各30g,白蔹45g,黄丹300g,木香、甘草各45g,黄蜡60g,麻油140毫升,血余15g(细研),木鳖子三十枚(去壳)。 制法及用法:先取油入锅内炼熟,将八味药细切下油中浸,以微火煎白芷呈黑色,滤去渣,下松脂、蜡、乳香等再煎令消。以绵滤去渣,复入锅内,下黄丹,不住手搅至变黑,膏成,用瓷器盛,用时以细布摊贴于患部,一日二次。 3、玄武膏 功效:治痈疮(痈、深部脓泡病)。不论已溃未溃皆可用,能排脓,散毒止痛,生肌。凡疔肿先用银针或鹿角针于疔疮中间及四畔针破,令脓血出,以追毒饼如小麦大,按人

孔中,即以此膏贴之。如疮坏烂至难以贴药,则将皂角二三片煎油调匀此膏,如稠糊状,薄敷之。若疮疡未愈,再敷之。 方药:木鳖仁、大巴豆(净)各60g,黄丹120g,槐嫩枝七条(长三寸细削),柳嫩枝七条(长三寸细削)。 制法及用法:用清油300毫升将巴豆、木鳖仁、槐、柳枝浸泡一宿,按一般熬法下丹熬成膏,置水盆内三日,出火毒后摊敷患处。 4、乌龙扫毒膏 功效:治痈疮(痈)。 方药:文蛤240g(炒),多年浮粉500g(晒干入米醋浸一夜再晒干听用),蚰蜒虫三十条。 制法及用法:上三味同捣一处,再晒再捣成末,炒至黑色为细末,收入瓷罐内。凡遇疮疡用醋调涂患处,留头出毒气,绵纸盖之,药干再以醋扫润之。背痈发溃时,痛不可忍,用熟猪脂60g捣烂,调成膏,毒上敷之,留头出毒气,用纸盖于疮面上。疮疡红肿痛热,毒势甚肿,用蜂蜜调敷更妙。 5、生肌玉红膏 功效:治痈疮(痈)。 方药:白芷15g,甘草、归身各30g,轻粉12g,白蜡60g,紫草6g,麻油500毫升。 制法及用法:先将白芷、甘草、当归、紫草四味药入油

道医诊断学

道医诊断学 空净 明者常以无名与民合而居下, 名者常以有名显于世而居上。 中国修真界按照法脉承传的派别中,各门各派都兼修道术,以术助道,以道生术。道术分为五大门类:医、卜、星、卦、相。其中医术为五术之冠,真正师传的修真者,必然经师因材施教而精于医道,比较全面地掌握或者部份掌握医学绝技,为和光同尘,隐修中治病救人,积功累行服务。 歧黄源于道,传统中医的许多内容都源自于道学,中国历史上众多的医圣,大都是道学的姣姣者。道医生于仁爱、慈爱、博爱之心,学习道医也必源于此心,方可掌握道医,学而有成,用则必应。 道家的医道既派生于世俗之中医学,又有别于世俗之中医学。道医源于精、气、神之理,五行生克之义,重视人与自然界的整体辩证法。辨证必求本因、内因、外因,施治也同样是本因、内因、外因整体性地调治。道医的许多技术以气为本,如果不修真,则难以体悟、掌握和运用。例如对本因的识别,对气的辨认,常道之医是难以望其项背的。我玄灵学子,大都经历了几年或十几年的内功积修,炼己有所成就,心性道气初具,内部精气神充沛,在此基础上学习实践道医则不难。只要掌握了诀法,“玄门学医,笼中抓鸡”,此言即非虚语。 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合称为中医的四大诊断技术。在古代,由于习医者是师传徒受,以内功为基,习医者大多数都知气识色,“望而知病”,或者知其概貌事属常规。望诊是一件最关键而且也是最基本的技术,所以将“望诊”列为四诊之首,习医者内修精气神,同时必须精熟此术。 现代中医的望诊,由于师者不知,学者不识,望诊技术早已凋零不全,空存其壳。反而精研于四诊之末,以切诊为四诊之首,以脉诊为根本法。世人只知中医诊脉,而不知其它绝技,真可谓文化承传中的遗憾。春秋时期的一段《扁鹊见齐恒公》,成为医学界的千古绝唱,今人视之为神话,以为扁鹊所饮的“天池之水”是身外之物,不知此乃身中之物,莫能外求,岂不悲哉!人类越发展越趋向于外求,甚至将内求视为异端,数千年延传至今,精华日减,望诊仅存于皮毛,绝技隐于山林。熙熙攘攘为智日增,中医学的教育也趋大势而附外,弃离阴阳离五行,远距传统中医立学之本,日见疏远。动摇中医学的根本,传统不承,发展的结果必然是四不象,灵魂弃走肉何存?内修遵道,实为歧黄的灵魂,今日之医学教育,不研修《道德经》,不深究阴阳五行理论,医德日见滑坡,德不存则道无生,道中绝技必然退隐于山林。玄灵学子尘中修真,大隐于市,道术相扶是必然,掌握一定的技艺益于乐道。吾愿为渺渺冥冥为道日损者书,愿更多修德者掌握道医,杏林春色满人间,为苍生造福。 第一节面部气色诊断 望诊,分为眼望和心观两大层次,一般内修者只能掌握双眼之望诊。望形分析五脏六腑的盛衰,掌握生命力强弱的总格局;望色望气的生灭、散聚、深浅、浓淡变化,诊断疾病的生成与转归。修炼有成、心中无物者,则可以达到心观而诊,一眼望穿,洞察脏腑,观人如翼。近望其身,远观其因,本因、内因、外因一望而知。 我们先讨论道医学中一般的望诊技术。道医学重视天人合一观,人与自然和谐而统一,自然是一个巨大的外环境,而人体则是一个缩微的自然天地。自然界有太阳、月亮光照万物,人体上有双眼视外观内;自然界有四季的交替变化,人体有四肢的运动;自然界有金石点缀大地,人体上有筋骨支撑形体;自然界有山川耸立显秀,人体有五官均称透美;自然界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人体内有肺、肝、肾、心、脾五脏。人生于自然天地之间,不出五行之外。肺金、肝木、肾水、心火、脾土,各有所对应性的属性,五脏是生命形体的根本。五

道医千古一绝:迎随补泻针法的千年误解

道医千古一绝:迎随补泻针法的千年误解 今天给大家讲讲武当祝氏道医的迎随补泻体系。我们的理解与后世对迎随补泻的认识完全不一样。传统的迎随补泻针法,是建立在经脉单向运行基础上的,以顺经为补逆经为泻。比如传统认为足三阳从头走足,那么针刺时针尖朝向足部的方向为补,朝头部的方向为泻。但是在祝华英道长丹道修炼胎息内证过程中,发现人体所有经脉本身都是升极而降,降极而升的,本身就具备正反双向升降运动.经脉的双向升降运 动内经里称为经脉的“来去”,也称为顺逆。那么什么才是内经里真正的迎随补泻呢?这个我们先看看内经的原文:《灵枢·九针十二原》:“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灵枢·小针解》:“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灵枢·终始》:“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 正行无问。”这句话都以为是联系后面的迎随针法来讲的,其实不是,我们来看看原文:“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闇乎,妙哉,工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

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粗守关,关为关口,古代医家多解释为四肢关节,意为粗工只知道徒守四肢关节。其实不然,古代道家有关窍一说,人体中的任何部位都有气机的聚集,部位的功能与经脉之气的运动有关系,故于练功过程中特别强调这些部位,对这些部位统称为关窍,比如任督二脉上身后督脉有三关,身前有上中下三丹田。道家修炼宝典《大成捷要》有详细介绍:(学习中医者也应当了解我们人身之中关键的关窍)“夫人身后有三关:尾闾、夹脊、玉枕是也。尾闾在夹脊尽头之处,其关通内肾之窍,上行乃一条髓路,名曰漕溪,又曰黄河,此阳气上升之路。直上至第七节,与内肾两相对处,谓之夹脊关;又上至脑后,谓之玉枕关;此身后三关也。人身前有三田:泥丸、土釜、华池是也。泥丸为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虚间一穴,乃藏神之所,其穴在眉心,入内一寸为明堂宫,再入内一寸为洞房宫,再入内一寸为泥丸宫,即上丹田。眉心之下,向口中有二窍,即口内上腭,谓之鼻梁金桥,又曰上鹊桥;舌下亦有两窍,下通气管喉咙,盖颌下硬骨为喉,乃内外气出入之处也。颔下软骨为咽,乃进饮食通肠胃之所也。其气管有十二节,各曰十二重楼,直下接肺窍以至于心。心下有一窍,名曰绛宫,乃龙虎交会之处也。直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宫,为中丹田,左明堂、右洞房,亦是空间一穴,方圆一寸二分,乃藏炁之所、炼丹之鼎。外与脐门相对,约有三寸六分,故曰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