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20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评委上午好:我是xx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节包含三部分内容,即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本节课主要讲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它是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三圈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本节课内容既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延伸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下节课“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

本着新课改的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结合本课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通过立体几何图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学以至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三圈环流形成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通过FLASH动画、侧视图、立体图等方式多角度突破本课时中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

1,设问式教学

提出假设条件分析得出结论(单圈环流)

否定其中条件之一分析得出结论一(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否定其中条件之二分析得出结论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探究式学习

基本理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科学的价值观、科学方法。

基本思想: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强调自主学习。

三、说学法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本节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仅感性认识到全球有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对其形成过程和季节移动等一无所知,理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且受考试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中运用动画演示这种生动、形象的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二)学法:“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的懂,而且要使学生懂得学。

(1)要教给学生读图识记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以文解图,以图忆文,培养学生读图理解识记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温故知新使学生回忆

(1)提问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热力环流原理为本节

用多媒体展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知识的学习作个铺垫

承转过渡如果A地是赤道,B地是极地,转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地球不自转,这样大范围的大

气会如何运动呢?

讲授新课

提出假设条件假设①地球不自转

(即使不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存在)教师指导,提出假设条件,

化简为繁,既降低了难度,

②太阳始终直射赤道

(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又对上节内容进行复习和

③地球表面均匀运用

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就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那么全球大气怎样运动?

学生思考,完成教材P33活动

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画出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即单圈环流)

学生小结介绍单圈环流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讲述:(1)大气的垂直运动:赤道受热,赤道的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升,赤道近地面形成低压(热低压),我们把它叫做赤道低气压;极地受冷,极地的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下沉,极地近地面形成高压(冷高压),我们把它叫做极地高气压。(注意,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表现为上升或下沉)

(2)大气的水平运动: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在赤道与极地之间近地面大气和高空大气在同一水平面存在了气压差,就开始做水平运动。(注意:大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指向低压)注意:极地和赤道近地面气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

综上所述: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了“单圈环流”。结合上述分析绘制“单圈环流”示意图。承转

启发思维地球实际是在不停的自转,向学生提出一个更具有挑如果考虑自转因素(即去掉假设1),则单战性的问题,为学生营造

圈环流会不会存在?为什么?探究的气氛

讨论单圈环流不会存在

注意:回忆地球自转,受到地转偏向力,从而大气的水平运动发生偏转,即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师生合作探究:北半球低纬环流的形成。

(1)赤道受热,赤道的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升,赤道近地面形成低

压(热低压),赤道高空形成高压。

(2)极地受冷,极地的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下沉,极地近地面形成高

压(冷高压),极地高空形成低压。

(3)在赤道和极地高空这同一水平面,赤道高空形成高压,极地高空形

成低压,存在了气压差,产生了气压梯度力,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下大气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形成了南风,同时受到地转

偏向力,南风逐渐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度附近上空时偏转

成了西风。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北纬30度上空不断堆积,

从而下沉,使得北纬30度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了高压,即副热带

高气压带。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的气流,一支向南流向赤道低气

压带,形成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

称为东北信风。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度之间形成一个环,即低

纬度环流圈。

得出结论原因: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展示

单圈环流形成的FLASH动画

(立体图和侧视图)

学生自主探究南半球的低纬环流图通过小组动手绘图,培养学生

的绘图技能。

学生深入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通过阅读,

理解课本34页内容完成北半球三

圈环流绘图,并适时点拨。

教师讲解并绘制北半球三圈环流图,并提醒在北半球三圈环流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

自主探究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并绘制示意图

气压带风带形成过程并绘出示意图

展示成果选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成果,并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过程,其他同学点评

教师提问,在全球的三圈环流形成过程中,全球形成了几个气压带和几个风带,它们的形成,分布怎样。

归纳总结展示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利用动画,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FLASH动画(立体图和侧视学的优势,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

图)补充点评空间思维能力

深入探究1、七个气压带形成机制有何差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高低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如何?

小结复习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相关内容加深印象

练习巩固读北半球的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

能力,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深入探究演示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动画,通过动画展示,加深观察并探究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学生的印象,化繁为简得出结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致: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幅度大致5—10度)

设疑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如何移动?(相反: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课后探究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吗?将探究活动向课后延伸,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也为下一节学习埋下伏笔梳理知识展示知识体系构建知识框架,将所学知识

相互转化

本节课的内容难点比较集中,知识点较抽象,运动形式复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优势,学生协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以此突破难点,使课堂的教学效率达到最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