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医学史重点整理

中国医学史重点整理

中国医学史第一章医药的起源1. 从巢居发展而来的干栏式建筑,下层养家畜,上层居住人,能防潮防水,防兽防敌。

2. 在金属针具之前,中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是砭石。

是一种锐利的楔型石块,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用来切开脓肿和排脓放血。

3. 在原始宗教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医疗保健方法是导引术。

4. 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5. 灸法:通过对身体某一部位进行固定温热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

6. 为什么古代中药著作皆称“本草”? 古代以植物药为主第二章早期的医药卫生知识和实践1.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文字,我国最早关于龋齿的记载见于甲骨文。

甲骨文中我国最早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的记载是?“疾年”“雨疾”“降疾”“疾疫”。

2.蛊:甲骨文的记载。

象征腹中之寄生虫,是将虫与人体相联系的最早记载。

3.目前所知对药物进行的最早分类记载于《周礼•天官》,五药(草、木、虫、石、谷)。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知识的书籍之一。

我国最早的病名记录见于《诗经》。

5.先秦文献中收录药物最多的是《山海经》,该书虽非药物学专著,却包含了丰富的药物学知识。

6. 酒的药用作用?①酒能通经活络、提振精神,也有驱寒散瘀、麻醉镇痛或消毒杀菌的作用。

②酒又有挥发性能且能充当溶媒,所以后世成为常用的溶剂,并且用来加工炮制药物,制作药酒。

③对“外感风寒”“劳伤筋骨”等病有治疗作用。

“鬯其酒”见于甲骨文,是目前所知关于药酒的最早记载。

7. 酒在《汉书•食货志》中被称为“百药之长”。

8. 何为汤液?汤液传说由何人发明?汤液即汤剂,又称水药,是将所选的多种药物混合煎煮后用于医疗。

传说汤液由伊尹创制。

意义:1.整体观在药物学运用上的具体体现2.为提高疗效、减低毒性的深化研究提供条件3.为方剂学诞生埋下伏笔9. 病入膏肓的典故与医缓有关。

其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治法规范“攻”“达”“药”。

10. 公元前541年秦国名医医和为晋侯诊疾提出的病因学说是六气病因学说。

中国医学史整理汇总

中国医学史整理汇总

中国医学史整理汇总
1.医学思想:
中国古代医学思想主要有神秘观念和自然观念两个方面。

神秘观念认
为疾病是神灵或鬼魅附体所致,治疗方法则借助于祭祀和驱邪。

自然观念
认为疾病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重视饮食调理和草药应用。

2.医学理论:
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主要包括《黄帝内经》和《难经》两部经典。

《黄
帝内经》提出了阴阳五行学说,并对经络、脏腑、经络、病因等进行了系
统研究。

而《难经》主要讨论了一些较为复杂的疾病,如七情、七情伤脏等。

3.医学实践:
中国古代医学实践主要包括药物应用、针灸和手术三个方面。

在药物
应用方面,中国古代积累了丰富的草药知识,药材有几千种之多,并对药
材的性味、功效等有详细记载。

针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医疗技术,通过刺
激经络来调理身体。

手术方面,中国古代医生早在几千年前就进行了一些
简单的手术,如疮疡的切开、骨折的复位等。

4.医学学派:
5.医学教育:
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医师通过学徒制进行教育。

直到唐代,医学开始正规化,设立有医学院、药学院和医学士等学位。

以上只是对中国医学史的一个大致整理和汇总,实际上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和复杂。

如果要详细了解中国医学史,还需要深入研究其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具体事件。

中国医学史整理

中国医学史整理

中国医学史整理宋金元时期1、校正医书局:宋政府设置,是校对整理和刊印医学书籍的专门机构。

2、《本草图经》:宋政府编纂,是我国药学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绘而成的刻版物图谱。

3、《证类本草》:唐慎微,是自成书至《本草纲目》撰成近500年间一直作为本草学的范本。

4、《济生方》:严用和,提出补脾不如补肾之说。

5、《注解伤寒论》:金代成无己,采取以经解论的方法。

6、《三因方》:南宋医家陈言,在张仲景三因致病说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将复杂的病因明确的分为三类: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7、《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宋代最具代表性的儿科专著。

8、《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北宋王惟一,明确按十二经脉和任督两脉排列穴位。

9、《洗冤集录》:宋代宋慈,对各种器械性死因的鉴别,是后世处理死伤狱断案的法典和依据。

10、金元四大家刘完素:金代,其突出的学术思想是提倡火热论,治疗善用寒凉之剂,但并非一味寒凉,仍注重辨证论治。

张元素:金代,重视脏腑辨证,倡立了药物归经说。

张从正:金代,提倡攻邪论,攻邪方法主要是汗吐下三法,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李东垣:金代,创立脾胃内伤学说,即脾胃论,善于温补脾胃,代表作《脾胃论》。

朱震亨:元代,相火论是其学说主要内容,善用滋阴降火之法,但注重辨证论治。

明代医学1、《本草品汇精要》:刘文泰奉命集体编著,成为明代惟一由政府下令编撰的药物专著,该书工笔彩绘药图,十分精美。

2、《本草纲目》:李时珍撰写,是明代最富盛名的综合性本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药物著作。

以部为纲,以类为目,将药物以自然属性归纳,对药物进行详细叙述,批判服石长生不死的谬论,肯定脑为元神之府的观点,被东方视为药物学宝典。

3、《普济方》: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剂专著,在保存古代医学文献上也有很大贡献。

4、戾气学说吴有性较系统的提出对温病的新见解,编著《瘟疫论》,为后世温病学说的确立奠定基础。

《温病论》首创戾气之说,对疫病病因提出非同凡响的创见。

创造性阐述疫病的发病特点、感染途径和传染规律,创立一些独特的治疗瘟疫的原则。

中国医学史整理填空

中国医学史整理填空

中国医学史整理绪论1、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中医学的发展过程包括:原始医药经验积累,中医学术体系形成,实用经验扩张发展,学术理论总结探索,中医学鼎盛与创新,中西医学交汇撞击。

3、中医学的学术特点:中医学的观念系统: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临床实用的实践观念,直觉感悟的思维观念,人与物互通的人伦观念,重视传统的法古观念。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理论范畴的非实证性,物质功能超越实证结构,生理与病理合一不分,病因必须依证候确定,对现象的整体性说明,说明问题的哲学方式。

中医学的技术系统:中医学的技术形态表现为经验性突出,中医学的技术具有个性化特点,中医各项技术之间具有游离性,中医技术操作具有非标准性,中医技术具有通用性特点。

第一章医药的起源1、原始社会是中医学的时期。

2、热熨法、灸法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原始人类对于的使用。

3、《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4、从巢居发展而来的“”式建筑,下层养家畜,上层居住人,能防潮防水,防兽防敌。

5、《淮南子》载,“尝百草之滋味,识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

6、动物药知识的积累是通过人类的、活动而逐渐认识的。

7、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人们首先从中发现了具有治疗作用的植物药和动物药。

8、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社会末期。

9、文献记载及考古研究表明,针灸术起源于时代。

10、专家推测认为,某些疾病是因为某种鬼神或灵魂进入了人类的头部或身体,从而产生的治疗行为是。

11、居处:野居→巢居→穴居→屋居。

衣着:裸身生活→以皮盖体→简单编制→原始纺织缝纫。

婚配:原始群婚→血缘内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姻。

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1、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知识的书籍之一。

2、酒能够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汉书·食货志》称其为。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2023-11-05CATALOGUE目录•中国医学史概述•中国传统医学•中国近代医学•中国现代医学•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事件•中国医学史上的学术流派与传承•中国医学史上的文化交流与融合01中国医学史概述起源中国医学起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的商代。

在古代,医学与巫术密不可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逐渐从巫术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要点一要点二发展中国医学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逐渐形成,出现了《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等著作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理论。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古代医学之大成,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药学巨著。

中国医学史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医学史的主要流派与思想主要流派中国医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流派,如伤寒派、温病派、寒凉派、补土派等。

这些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医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想中国医学史上的主要思想包括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藏象学说等。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辨证施治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藏象学说则认为人体内部各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中国医学在多个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中国医学在理论上提出了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藏象学说等思想,为后世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中国医学在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中药、针灸、按摩等。

此外,中国医学还对世界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参考。

贡献中国医学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医理论和方法逐渐被世界各地所接受,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体系,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的国际化和普及化。

中国医学史重点笔记

中国医学史重点笔记

中国医学史重点笔记中国医学史是一个悠久且丰富多彩的领域,涵盖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中国医学史的一些重点内容和要点:1.古代医学阶段:•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这两部经典代表了中国古代医学的基础,其中记载了对疾病、诊断、治疗以及中医药理论的初步认识和总结。

•针灸与推拿:针灸和推拿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治疗方法,对经络学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医药发展:•中药学的兴起:中药学的发展记录在《神农本草经》中,这是一部记载了大量中草药的药材学著作,对中医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药方剂的创制:通过不同草药的组合与煎煮方式,中医医生创制出大量有效的中药方剂,如四物汤、逍遥散等。

3.医学教育与理论发展:•中国古代医学院校: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一些医学院校兴起,教授中医、针灸、药学等内容。

•医学理论进展:从阴阳五行理论到经络学说,再到气血理论和脏腑学说,中国医学不断发展完善了各种理论体系。

4.现代医学的兴起:•近现代医学改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现代医学,建立了一系列近代医学教育机构,推动了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的现代化。

•现代医学的发展:从传统中医药到西方现代医学的融合,中国的医学体系逐渐完善,现代医学技术和理论得到广泛应用。

5.中西医结合与现代医疗:•中西医结合:近年来,中国医学趋向于中西医结合,将传统中医疗法与西方现代医学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医疗模式。

•现代医疗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在医疗器械、药物研发、手术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国际医学领域的重要贡献者。

以上是中国医学史中的一些重要要点,展现了古代医学传统与现代医学发展的脉络。

这些内容体现了中国医学在世界医学史上的独特贡献和演变过程。

中国医学史(全)

中国医学史(全)


•明清(1369~1840)


学 四、中国医学近现代发展部分

•1840-1949-现在
中国医学史部分
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三国
远古~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公元265年
中国医药学萌芽和奠基时期
中国古代的医学
THE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一、中国医学的萌芽时期 (远古~春秋)




朝代年限:(695年)
晋:265~420==156年
西晋:265~317(280年灭吴后统一)
东晋:317~420
南北朝:420~589==170年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386~581年
南朝:(宋、齐、梁、陈)420~589年
隋:581(灭北周)~589(灭陈——统一中 国)~618==38年
针灸
针法:针的起源——源于砭石的产生。

灸法:灸的起源——源于学会用火之后。 石刀:有锋刃, 用于破痈排脓。
国 外治法
新石器时代。


可能源于用泥土、香灰、树叶等敷裹伤口

等的做法。
伏羲
中 国 医 学 史
中 国 医 学 史
中 国 医 学 史
2 早期的医药卫生活动时期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夏~春秋)

唐:618~907==290年
国 医 学
五代:907~960==53年(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

文明发展概况
1、科学文化发展:
(1)文化——多元化发展:
绘画、书法、唐诗、晚唐五代词一一宋词之先河

中国医学史整理

中国医学史整理

中国医学史整理绪论1、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中医学的发展过程包括:原始医药经验积累,中医学术体系形成,实用经验扩发展,学术理论总结探索,中医学鼎盛与创新,中西医学交汇撞击。

3、中医学的学术特点:中医学的观念系统: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临床实用的实践观念,直觉感悟的思维观念,人与物互通的人伦观念,重视传统的法古观念。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理论畴的非实证性,物质功能超越实证结构,生理与病理合一不分,病因必须依证候确定,对现象的整体性说明,说明问题的哲学方式。

中医学的技术系统:中医学的技术形态表现为经验性突出,中医学的技术具有个性化特点,中医各项技术之间具有游离性,中医技术操作具有非标准性,中医技术具有通用性特点。

第一章医药的起源1、原始社会是中医学的起源时期。

2、热熨法、灸法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原始人类对于火的使用。

3、《非子》载:“上古之世……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4、从巢居发展而来的“干栏”式建筑,下层养家畜,上层居住人,能防潮防水,防兽防敌。

5、《子》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识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

6、动物药知识的积累是通过人类的狩猎、渔业活动而逐渐认识的。

7、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人们首先从食物中发现了具有治疗作用的植物药和动物药。

8、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9、文献记载及考古研究表明,针灸术起源于石器时代。

10、专家推测认为,某些疾病是因为某种鬼神或灵魂进入了人类的头部或身体,从而产生的治疗行为是原始钻颅术。

11、居处:野居→巢居→穴居→屋居。

衣着:裸身生活→以皮盖体→简单编制→原始纺织缝纫。

婚配:原始群婚→血缘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姻。

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知识的书籍之一。

2、酒能够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汉书·食货志》称其为百药之长。

中国医学史 .

中国医学史 .

多种病可归入血瘀证范畴 (2)
代谢系统:高脂血症,糖尿病神经血管并发症等 结缔组织系统:灼伤及外伤性皮肤瘢痕,角膜瘢痕等 妇产科: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
宫外孕,盆腔炎,子宫肌瘤等 儿科:新生儿硬肿症,肝炎及紫癜等 皮肤科:红斑结节类病,色素沉着性病,酒糟鼻 眼科:视网膜血管阻塞病,眼部免疫病及退行性病 口腔及耳鼻喉科:三叉神经痛,突发性聋等 骨科:骨折等 外科:部分急腹症等 肿瘤科:血管瘤,肝癌等 器官移植:排异反应等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 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
·
中 附 刊 的 仰 面 尸 图
《 洗 冤 集 录 》
根据史料,宋慈是南宋时福建人,1186~1249。 进士出身,曾任县令、通判等。1239年宋慈任提点刑狱。 《洗冤集录》成书于1247年,是宋慈晚年著作。 《洗冤集录》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是中国法医 学的里程碑。 清同治六年,荷兰人首先将这本书翻译成荷兰文,传入西方。 后又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影响世界各国法医学的发展极为深远。 宋慈因此被西方人称作 “ 法医学之父 ” 。
Many kinds of modern diseases and/or thei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could be diagnosed within BSS category 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风湿 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各类脉管炎等 神经精神系统:脑中风,脑外伤,慢性头痛,震颤 麻痹,周围神经疾病,精神分裂症 血液系统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紫癜,再障,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粘血症等 消化系统:溃疡病,胃炎,消化道出血,慢性肝炎, 肝纤维化 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原反应等 泌尿系统:急慢性肾炎,血尿等 免疫系统:硬皮病,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中国医学史知识点

中国医学史知识点

中国医学史知识点中国医学史是指追溯中国古代的医学发展历程。

它包括了从远古时期的原始医学、先秦时期的传统医学、汉唐时期的经典医学、宋明清时期的书院医学到近现代的西医影响下的转型等阶段。

以下是中国医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原始医学时期:原始人类根据经验积累了一些医疗知识,采用草药、动物器官等进行治疗。

在考古发现中,出土了一些古代医疗工具,如石针、骨针等。

2.先秦时期的传统医学:这一时期医学已经开始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主要代表有黄帝内经和难经。

其中《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包含了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等理论。

3.汉唐时期的经典医学:这一时期医学发展迅速,包括《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著作的产生。

这些经典对中医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4.宋明清时期的书院医学:这一时期医学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医学知识开始系统化。

在学术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医学著作,如《大学士医官论》、《本草纲目》等。

5.西医影响下的转型时期: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医学发生了重大变化。

西医的解剖学和病因学等理论开始影响中国医学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医学在中国的兴起。

除了上述知识点,中国医学史还涉及到许多其他方面,如针灸、推拿、脉诊等独特的诊治技术,中药学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医学教育的演进等。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医学家和学派,如张仲景、于谦、杨继洲等,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医学史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且复杂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内容与领域。

这些知识点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医学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对现代医学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医学史整理

中国医学史整理

中国医学史整理绪论1、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中医学的发展过程包括:原始医药经验积累,中医学术体系形成,实用经验扩张发展,学术理论总结探索,中医学鼎盛与创新,中西医学交汇撞击。

3、中医学的学术特点:中医学的观念系统: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临床实用的实践观念,直觉感悟的思维观念,人与物互通的人伦观念,重视传统的法古观念。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理论范畴的非实证性,物质功能超越实证结构,生理与病理合一不分,病因必须依证候确定,对现象的整体性说明,说明问题的哲学方式。

中医学的技术系统:中医学的技术形态表现为经验性突出,中医学的技术具有个性化特点,中医各项技术之间具有游离性,中医技术操作具有非标准性,中医技术具有通用性特点。

第一章医药的起源1、原始社会是中医学的起源时期。

2、热熨法、灸法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原始人类对于火的使用。

3、《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4、从巢居发展而来的“干栏”式建筑,下层养家畜,上层居住人,能防潮防水,防兽防敌。

5、《淮南子》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识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

6、动物药知识的积累是通过人类的狩猎、渔业活动而逐渐认识的。

7、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人们首先从食物中发现了具有治疗作用的植物药和动物药。

8、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9、文献记载及考古研究表明,针灸术起源于石器时代。

10、专家推测认为,某些疾病是因为某种鬼神或灵魂进入了人类的头部或身体,从而产生的治疗行为是原始钻颅术。

11、居处:野居→巢居→穴居→屋居。

衣着:裸身生活→以皮盖体→简单编制→原始纺织缝纫。

婚配:原始群婚→血缘内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姻。

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知识的书籍之一。

2、酒能够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汉书·食货志》称其为百药之长。

成中医大中国医学史重点整理

成中医大中国医学史重点整理

1.中医学的发展过程:(1)学术体系形成时期。

(2)实用经验发展时期。

(3)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

(4)传统延续与创新时期。

(5)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

2.秦代“疠迁所”→世界医学史上最早麻风隔离病院。

3.药物的起源:植物药(采集→农耕),动物药(渔猎→畜牧),矿物药(采矿→治炼)针灸:“砭石”最古老的医疗工具。

4.医药起源总结: (1)劳动是决定医药起源的本质因素。

(2)圣人是影响医药经验总结,理论提炼的关键。

(3)巫术是医药专业化分工的起点。

(4)动物本能是医药发展过程的启示和借鉴。

5.“甲骨卜辞”:对疾病认识的最早纪载。

6.《左传》“病入膏肓”:提出了“攻”“达”“药”治法规范。

7.《左传》秦、医和提出「阴、阳、风、雨、晦、明」六气致病说。

8.《左传》“男女同姓,其生不蕃”:预防遗传病、先天病。

9.《周礼‧天官》“五药,草木虫石谷”:药物最早分类。

10.《诗经》:早期记载药物的珍贵史料。

11.《山海经》:最早纪载药物功用。

(126种)12.酒的作用:通经活络、令人兴奋、麻醉镇痛、消毒杀菌。

13.伊尹创制汤液为历史传说。

14.《周礼‧天官》当时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疗效判定等级“十全为上,十失一~三次之,十失四为下”;且还有病历纪录和死亡报告。

15.《史记》扁鹊,最早被记载之医家16.淳于意的“珍籍”为最早的医案17.华陀发明“麻沸散”,创制“五禽戏”18.《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我国最早经脉学说文献19.《五十二病方》:现存最古老医学方书,已有辩证论治的雏形20.《导引图》:我国现存最早医疗体操图21.《却谷食气》:我国现存最早气功导引专著22.在《素问》注本中影响较大的是中唐时王冰。

《重广补注皇帝内经素问》又称《次注皇帝内经素问》23.《皇帝内经》为中医理论医学基础,成就(1)强调整体观念(2)重视脏腑经络(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约于战国—秦汉成书,其中(1)主要为人与天地自然,人体自身,人的心身,人与社会是统一的24.《难经》成书于西汉末—东汉间,开创“寸口定位”诊脉法之先河,读取寸口,为脉诊的革新25.《神农本草经》=《本草经》=《草经》:我国现存最早药物学专书,成就(1)创药物学三品分类法:收载365种药物,分上、中、下三品(君、臣、使) (2)概括记述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提出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及采集加工炮制方法(3)记载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4)论述药物的功效和主治26.《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张仲景,成就(1)提出辩证论治范例(2)对方剂学的贡献:提出较严谨的方剂组方原则、创制多种方剂剂型、记载大量有效方剂;为“方书之祖”,收方269首(成书不久后散佚,晋.王淑和搜集整理成《伤寒论》→整理研究《伤寒论》者,尚有唐.孙思邈)27.《素问训解》金元起注,为最早《素问》注本;《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法,现存为最早《内经》注本。

中国医学史学:各章节重点整理

中国医学史学:各章节重点整理

导引一、中国医学史概念中国医学史是一门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中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二、中医学的历史成就1.周代至三国①在周代出现医学分科《周礼·天官》中有疾医、疡医、食医、兽医的医事分工②春秋战国时期最早提出药物麻醉③秦简记载有“疠迁所”,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④秦“封诊式”是法医检验鉴定的标准格式⑤战国《五十二病方》中用水银制剂治疗癣疥等外科病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对三联律脉搏的认识,也是世界最早的;手术治疗痔瘘病,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记载⑥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图;帛书《胎产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妇产科著作⑦《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记载用腹腔穿刺放腹水,也是世界最早记载⑧《治百病方》中“五毒之药”为化学腐蚀药,这是化学制药的最早记载⑨三国时华佗发明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2.晋代至唐代①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用器械做药物灌肠疗法;记载了天花病、脚气病、恙虫病和疥虫以及食道异物治疗;以毒攻毒:提出用狂犬脑浆敷贴伤口以免疫狂犬病②南北朝《僧深集方》中“五瘿丸”用鹿的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大,是最早的脏器疗法的记载③隋朝《诸病源候论》鉴别天花和麻疹;记载了肠吻合术、漆过敏症、血管结扎止血等④唐开创世界最早的大型医学专科学校—太医署;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⑤唐《外台秘要》记述了消渴病人尿甜、黄疸病的尿检验、金针拨障治疗白内障3.宋代至元代①宋开办世界上最早的药局管理药事,包括和剂局、药材所、卖药所、惠民局;成立世界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发明最早的医学教育模型—针灸铜人;产生最早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秋石”的提炼②元代在骨伤科和外科方面发明了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和“缝合曲针”4.明代至清代:明代发明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第一章医药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1、多种医药起源论:医源于圣人、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食同源2、医学产生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中国医学史笔记整理

中国医学史笔记整理

中国医学史笔记整理
中国医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远古的石器时代,到现代的高科技医学,其发展历程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在古代,中医的主要治疗手段是针灸和草药。

其中,针灸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更是古代医学的瑰宝,它详细阐述了人体经络、穴位以及阴阳五行等理论,为后来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汉唐时期,中医开始与外来医学交流,如印度、阿拉伯等地的医学知识。

这时期的医学著作如《千金方》、《肘后备急方》等,都体现了中外医学的融合。

明清时期,中医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此时的医家不仅继承了前人的医学知识,还不断创新。

如李时中的《本草纲目》,就是对明朝以前本草学的全面总结,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中西医开始碰撞与交融。

尽管如此,中医依然以其独特的疗效和理论体系,在医疗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如今,中医已经走向世界,为全球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其博大精深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将继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总之,中国医学史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创新的历程。

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一历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的本质和精神,为未来的医学发展提供更多启示。

《中国医学史》知识点汇编

《中国医学史》知识点汇编

《中国医学史》知识点汇编1.砭石是最原始的医疗工具,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与前身;灸法是中医最古老的疗法之一。

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古代导引疗法是在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2.伏羲是我国古籍中最早的王,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甲骨文关于疾病的记载主要是按人体部位记述的;商朝宫廷负责医疗的是“疾小臣”。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载药130余味。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时期收录药物最多的古籍,其载药126种。

最早一学分科是《周礼》中将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医师之下分士、府、史、徒。

酒为百药之长,伊尹创制“汤液”,医缓与“病入膏肓”,医和与“六气致病说”。

4.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方书是《五十二病方》,最早的医疗体育帛画是《导引图》,最早的妇产科文献是《胎产书》。

中医学四大名著(经典)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是《却谷食气》。

Ⅰ.《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由《素问》和《灵枢》两部组成,每部9卷,每卷9篇,各为81篇,合计162篇,成书于先秦两汉时期,开创了脏腑经络学说,确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其主要特点:①注重整体观念;②运用阴阳五行学说;③重视脏腑经络。

Ⅱ.《难经》托名秦越人(扁鹊),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最早提出“奇经八脉”一词。

Ⅲ.《伤寒杂病论》被称为“方书之祖”,作者是“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确定了六经辨证辨证论治原则,《金匮要略》最早提出“三因致病说”,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原则,开后世脏腑辨证之先河。

Ⅳ.《神农本草经》托名神农,共收载药物365种,创药物“三品分类法”并概述中药学基本理论,是我国第一部本草药物学著作。

5.秦越人(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家,是最早的妇科医生。

淳于意是唯一正史记载的西汉医家,他向汉文帝叙述25个病人的详细医案,时称“诊籍”,被称为最早的医案。

华佗被称为“中医外科鼻祖”,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善用情志疗法,精于脉诊,创立“五禽戏”。

中国医学史重点整理

中国医学史重点整理

中国医学史重点整理简述《内经》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主要学术精神、成就和影响是什么1历史背景:先秦哲学的发展。

尤其是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为《黄帝内经》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2主要学术精神:注重整体观念;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重视脏腑经络;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注重疾病预防,反对迷信鬼神。

3成就和影响:1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

2反映了中医学的两个最显著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其天人相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生理病理学说、诊断治疗学说、疾病预防及养生学说等,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3《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进入了系统的理论总结新阶段。

晋唐时期临证各科的主要著作有哪些答案:针灸科-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外科-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妇科-唐?昝殷《经效产宝》儿科-唐?《颅囟经》骨伤科-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王叔和在医学史上留下的两大业绩:整理了《伤寒杂病论》和著述《脉经》。

《千金方》主要主要提倡的医德表现在精与诚两个方面,其中?精-专业精;?诚 -诚心诚意、忠于职业、忠于患者。

确立仁爱救人的原则。

具体表现为以下8点:要立济世救人,仁爱为怀之大志;要有无欲无求的品质;要无畏艰难;要悉心施治,一丝不苟;举止端庄;尊重同行;要精勤不倦,虚心好学;(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简述《肘后方》的成就。

:《肘后方》为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其主要成就表现在:1对急性传染病有较高认识;?最早描述天花病; ?最早认识沙虱病(恙虫病); ?最早发2创造了“以毒攻毒”的防治疾病方法,比如首创用狂犬脑组织敷帖在被咬伤的创现“疥虫”;口上,以防治狂犬病等。

3所载治法“简便廉验”。

宋代医政设施进步包括哪些内容:1改进医事管理。

如将医政和医学教育分立,2开办国家药局,建立了一些有价值的制度,如:轮值制度、施药制度、检验制度等。

3发展医学教育。

宋代不仅专设太医局主管医学教育,同时还将“三舍法”引入于医学校,王惟一对针灸的两大贡献主要是研制了闻名国内外的“针灸”铜人,并著成《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中国医学史整理详解

中国医学史整理详解

中国医学史整理绪论1、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中医学的发展过程包括:原始医药经验积累,中医学术体系形成,实用经验扩张发展,学术理论总结探索,中医学鼎盛与创新,中西医学交汇撞击。

3、中医学的学术特点:中医学的观念系统: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临床实用的实践观念,直觉感悟的思维观念,人与物互通的人伦观念,重视传统的法古观念。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理论范畴的非实证性,物质功能超越实证结构,生理与病理合一不分,病因必须依证候确定,对现象的整体性说明,说明问题的哲学方式。

中医学的技术系统:中医学的技术形态表现为经验性突出,中医学的技术具有个性化特点,中医各项技术之间具有游离性,中医技术操作具有非标准性,中医技术具有通用性特点。

第一章医药的起源1、原始社会是中医学的起源时期。

2、热熨法、灸法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原始人类对于火的使用。

3、《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4、从巢居发展而来的“干栏”式建筑,下层养家畜,上层居住人,能防潮防水,防兽防敌。

5、《淮南子》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识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

6、动物药知识的积累是通过人类的狩猎、渔业活动而逐渐认识的。

7、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人们首先从食物中发现了具有治疗作用的植物药和动物药。

8、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9、文献记载及考古研究表明,针灸术起源于石器时代。

10、专家推测认为,某些疾病是因为某种鬼神或灵魂进入了人类的头部或身体,从而产生的治疗行为是原始钻颅术。

11、居处:野居→巢居→穴居→屋居。

衣着:裸身生活→以皮盖体→简单编制→原始纺织缝纫。

婚配:原始群婚→血缘内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姻。

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知识的书籍之一。

2、酒能够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汉书·食货志》称其为百药之长。

中国医学史知识点(二)(2024)

中国医学史知识点(二)(2024)

引言概述:
中国医学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古代医学知识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将分析中国医学史的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医学传统的精髓。

正文内容:
一、医学典籍的演进
1.《黄帝内经》的重要性
2.《本草纲目》的贡献
3.《伤寒杂病论》的创新
4.《丹溪心法》的临床应用
5.《脉经》的研究成果
二、中医与西医的区别
1.视病原理的差异
2.诊疗方法的异同
3.处方药物的性质差异
4.发展趋势的差别
5.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发展
三、著名医家及其贡献
1.华佗的外科治疗
2.孙思邈的方剂研究
3.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4.李时中的针灸疗法
5.王叔和的脉学理论
四、中草药的应用与研究
1.常用中草药介绍
2.中草药的药理作用
3.配伍原则与药性归经
4.中草药的质量控制
5.现代科技与中草药研究的结合
五、中国医学在现代的发展
1.医学教育与培训的现状
2.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
3.中医诊疗技术现代化
4.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疾病防治
5.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总结:
通过对中国医学史的知识点的详细阐述,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中国古代医学知识的特点和传承。

中国医学典籍的演进、中医与西
医的区别、著名医家的贡献、中草药的应用与研究以及中国医学在现代的发展是我们探索中国医学史的重要内容。

中国医学史的学习对于中医药爱好者、医学专业学生和研究人员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的发展与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学史整理绪论1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中医学的发展过程包括:原始医药经验积累,中医学术体系形成,实用经验扩张发展,学术理论总结探索,中医学鼎盛与创新,中西医学交汇撞击。

3、中医学的学术特点:中医学的观念系统: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临床实用的实践观念,直觉感悟的思维观念,人与物互通的人伦观念,重视传统的法古观念。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理论范畴的非实证性,物质功能超越实证结构,生理与病理合一不分,病因必须依证候确定,对现象的整体性说明,说明问题的哲学方式。

中医学的技术系统:中医学的技术形态表现为经验性突出,中医学的技术具有个性化特点,中医各项技术之间具有游离性,中医技术操作具有非标准性,中医技术具有通用性特点。

第一章医药的起源1原始社会是中医学的起源时期。

2、热熨法、灸法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原始人类对于火的使用。

3、《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4、从巢居发展而来的“干栏”式建筑,下层养家畜,上层居住人,能防潮防水,防兽防敌。

5、《淮南子》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识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6、动物药知识的积累是通过人类的狩猎、渔业活动而逐渐认识的。

7、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人们首先从食物中发现了具有治疗作用的植物药和动物药。

8、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9、文献记载及考古研究表明,针灸术起源于石器时代。

10、专家推测认为,某些疾病是因为某种鬼神或灵魂进入了人类的头部或身体,从而产生的治疗行为是原始钻颅术。

11、居处:野居T巢居T穴居T屋居。

衣着:裸身生活T以皮盖体T简单编制T原始纺织缝纫。

婚配:原始群婚T血缘内婚T族外群婚T对偶婚姻。

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知识的书籍之一。

2、酒能够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汉书•食货志》称其为百药之长。

3、汤液,即汤剂、水药,一般认为它的发明与伊尹有关。

4、医和提出的“六气致病学说”是指阴、阳、风、雨、晦、明。

5、针砭治病自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萌芽,《灵枢》记载的“ 九针”是形状多样的针具。

6、先秦文献中收录药物最多的是《山海经》—。

该书虽非药物学专著,却包含了丰富的药物学知识。

7、《周礼•天官》记载,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食医—、—、—、兽医四种。

8、《周礼•天官》记载,医师之下设有府、史、徒、士,各有专任。

9、甲骨文中疾病被广泛称为“广”,表示身体出现不适或功能障碍。

10、作为目前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是研究殷商时期医疗水平的宝贵史料。

11、对疾病的认识:以人体部位命名:疾首、疾耳、疾目、疾自(鼻)等。

甲骨文中出现的专门的病名:疟、疥、蛊、龋等。

甲骨文中出现的个别关于疾病症状的描述:耳鸣、下痢、失眠、病软、病骨、病旋(眩晕)等。

12、《山海经》是最早记载药物功能的书籍,书中记载药物数量一般认为共126种。

13、一般认为,汤液创制于商代。

汤液不仅服用方便,可以提高疗效,起效迅速,可加入多种药物发挥综合作用,促进后世复方药剂的发展。

多种药物之间的适当配合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而且也拓宽了用药范围,拓展了药物研究和发展的空间,加速了医药学的进步。

14、阴阳的记载始于《周易》。

详细论述八卦内容并使其流传后世的典籍是《周易》。

15、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

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这就是著名的“六气”致病说。

第三章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1、我国药物学专著中最早的药物分类法是三品分类法。

2、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论述经脉学说的文献是《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3、《五十二病方》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医方书,它真实地反映了西汉以前我国临床医学和方药学的发展水平。

4、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是导引图。

5、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是《却谷食气》。

6、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妇产科专著是《胎产书》。

7、《伤寒杂病论》在流传过程中散佚,经后人整理成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两部著作。

8、已知古籍中最早用流水和户枢比喻运动有益人体健康的著作是《脉书》。

9、《黄帝八^一难经》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

10、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

11、以其在中医学上的卓越贡献,被后人尊为“医圣”的医家是张仲景(张机)。

12、论述杂病病因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医学著作是《金匮要略》。

13、初步确立辨证论治原则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

14、《伤寒杂病论》全书载方269首(去除重复),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故被誉为方书之祖。

15、朱丹溪(朱震亨)—说:“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

后之欲方圆平直者,必于是而取则焉。

”16、我国先秦时期影响最大的医学家,也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位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是扁鹊。

17、司马迁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18、“起死回牛”的典故,出自扁鹊治愈虢太子尸蹶证的这「一史实。

19、西汉时期,曾任齐国的“太仓长”,人称“太仓公”或“仓公”的医家是淳干意20、《史记》中记述了淳于意曾经治疗过的25个病人的姓名、性别、里居、职业、疾病、治疗、疗效及预后等情况,当时称为诊籍。

21、华佗以其高超的外科医术,受到人们的尊敬,被誉为“外科鼻祖”。

22、华佗发明的全身性麻醉药叫麻沸散—。

23、华佗仿照五种动物的动作而创制的导引术叫五禽戏。

24、“虎守杏林”的传说出自三国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董奉的生平事迹。

25、《神农本草经》主要成就有:首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提出七情和合理论,论述君臣佐使组方原则,介绍药物的性味及采集加工方法,阐述药物的功效和主治。

26、《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主要贡献包括:提出了较为严密完整的组方原则,将治疗八法运用于方剂之中,剂型多样,煎服法严格。

27、《伤寒杂病论》方剂中运用的治疗八法包括汗法、吐法、下法、温法、和法、补法、消法、清法。

28、《伤寒杂病论》对辨证论治的贡献:提出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辨杂病;完整示范了辨证论治过程;总结四诊八纲,三因致病论,治疗八法。

29、《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包括: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经典著作;以六经辨治伤寒;提出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范例;奠定后世中医临证医学的基石。

30、《金匮要略》全书25篇,载方262首,确立了以脏腑经络为中心的辨证体系,主要论述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妇科和外科。

31、《难经》在脏腑学说方面的贡献有:指出了三焦的部位;论述了命门与肾的关系,强调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论述了关于人体消化道由唇到肛门的“七冲门”;强调五脏六腑不可伤;首次记载了胰脏并归之于脾。

第四章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1、我国已知最早对《内经》进行注释的文献是齐梁年间全元起的《素问训解》。

2、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

3、《黄帝内经太素》首创《内经》全面分类研究。

4、在《素问》的诸注本中,影响较大的是唐代王冰的《次注黄帝内经素问》。

5、晋代医家王叔和首开整理编次《伤寒论》之先河。

6、孙思邈对《伤寒论》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7、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是王叔和所撰的《脉经》,整理归纳岀24种脉象。

8、《针灸甲乙经》是魏晋时期皇甫谧所著,他系统厘定腧穴349个。

9、《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

10、《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陶弘景。

11、《本草经集注》首次创立了“诸病通用药”的药物分类法,以病为纲,类列药物。

12、《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

13、《新修本草》共载药844 味。

14、唐代较全面的营养学和食疗专著是孟诜所撰的《食疗本草》。

15、李珣所著《海药本草》是我国最早论述外来药的专书。

16、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是现存最早的炼丹理论著作。

17、我国第一部药物炮炙学专著是《雷公炮炙论》。

18、我国现存最早的急症诊治专著为晋代葛洪所撰《肘后救卒方》—。

19、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学专著是《刘涓子鬼遗方》。

20、我国现存最早的伤科专著是唐代蔺道人所撰《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21、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是唐代昝殷所撰《经效产宝》。

22、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学专著是《颅囟经》—。

23、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

24、鉴真6次东渡日本,为中日医药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25、《脉经》的主要成就包括:确立了“寸口诊脉”和脏腑分部定位;整理归纳了24种脉象;记述了危重病人的异常现象;总结了脉象的临床意义;首开脉象鉴别之先河。

26、《针灸甲乙经》的主要成就包括:归纳厘定腧穴349个;提出分部画线布穴的穴位排列方法;系统阐释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总结针灸治疗经验,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疾病200多种。

27、《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主要成就包括:系统地记述了骨折的治疗常规;对骨折复位固定提出“动静结合”的治则;对肩关节脱位首次采用“椅背复位法”;书中收载40余方。

28、《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主要成就包括:详论医德规范;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对药物学的深入研究;重视妇儿病,将其列于卷首。

29、《外台秘要》的主要成就包括:最早记载消渴病人的特征;记载了黄疸的鉴别诊断方法;记载运用金针拨内障的手术方法。

30、《经效产宝》的主要成就包括:较为详细地归纳了妊娠、难产、产后常见证候与施治方药;妊娠期主张以养胎、保胎为要;产期出现难产,提出“内宜用药,外宜用法”;记载血晕的淬醋急救法。

31、《颅囟经》的主要成就包括:最早提出小儿体质属“纯阳”;详论小儿脉法;记载“小儿变蒸”之说。

32、《诸病源候论》在病因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广泛记载各科病的病候,覆盖范围广泛;提出“乖戾之气”的概念;详细描述多种寄生虫病;认为月经病与任脉、冲脉、心经、小肠经紧密相关;首次提出疾病的发生与体质禀赋有关。

第五章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1、宋代众多医家对《内经》进行了整理、校勘和专题发挥,有一定影响的有刘伯舒的《素问入式运气论奥》,刘完素的《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滑寿的《读素问钞》等著作。

2、宋金元时期对《伤寒论》的研究影响较大的医著分别是《伤寒微旨论》、《类证活人书》、《伤寒总病论》、《伤寒发微论》、《伤寒补亡论》、《注解伤寒论》。

3、朱肱潜心研究伤寒20年著成“无求子伤寒百问方”,后由张蒇增改为《类证活人书》(又名《南阳活人书》)。

此书深入浅出地阐明《伤寒论》中的理法方药,开创了以方类证、从证论方的先河。

4、庞安时在《伤寒总病论》中,对仲景思想做了补充和发挥。

其突出特点是着意阐发温热论,主张把温病和伤寒区分开来,这对外感病学是一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